1. 下列哪些是礦物,哪些不是礦物,哪些是晶體,哪些不是晶體,為什麼
礦物:石英砂,火山玻璃,岩鹽份,砂糖(勉強可以劃分到這一類),細粒金剛石(因為不知道你這一題的背景,對比猜測這個細粒金剛石應該是天然的,所以劃分到礦物),雲母片(雲母片材料為天然礦製品),隕石鐵塊
原因:
1.礦物的定義: 礦物是自然產出且內部質點(原子、離子)排列有序的均勻固體。其化學成分一定並可用化學式表達。所謂自然產出是指地球中的礦物都是由地質作用形成的。 人工製造出來的不屬於礦物。(從這點出發就很好判斷)
2.石英砂是石英石經破碎加工而成的石英顆粒。精製石英砂(quartz rock)亦稱硅石,是一種質地堅硬、耐磨、化學性質穩定的硅酸鹽類礦物。其主要礦物成分是SiO2,石英砂的顏色為乳白色、或無色半透明狀,硬度7。
3.火山玻璃又稱為浮石,火山爆發噴出或流出地面的岩漿如果很快的遇冷凝固,礦物來不及結晶,就會形成玻璃質的火山岩。岩漿噴出地面後,岩漿中的氣體會因為壓力降低而跑掉,留下許多氣孔,因此會形成很輕的泡沫玻璃,可以浮在水面上。
4.岩鹽是氯化鈉的礦物,化學成分為NaCl、晶體屬等軸晶系的鹵化物礦物。石鹽包括人們日常食用的食鹽和由石鹽組成的岩石,後者稱為岩鹽。岩鹽常用以表示由石鹽組成的岩石。一般石鹽常用來指岩鹽。因為它們都是由鹽水在封閉的盆地中蒸發而形成鹽礦床,因此也被稱為鹵化物礦物。
晶體:石英砂,岩鹽分,精鹽粉,砂糖,冰糖,人造金剛石,細粒金剛石,隕石鐵塊
原因:
1.首先明確,玻璃不是晶體;
2.晶體是內部質點(原子、離子)在三維空間周期性重復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體。礦物基本都屬於晶體。
3.火山玻璃中沒有結晶物質,為玻璃態雜質;雲母片由多硅白雲母、石英、石榴石和金紅石等組成,這些都是玻璃態;隕石鐵塊就把他當做金屬晶體吧
2. 岩鹽是怎樣形成的
岩鹽,也叫石鹽。它就是一種特殊的石頭,也是一種用途非常大的礦物。岩鹽透明或者半透明,很容易敲碎,有點像冰糖,但是是鹹的哦。岩鹽埋藏在地下幾百米到幾千米的深度,經常和石膏、芒硝、還有鉀鹽哇一起作伴,它們都是好幾千萬年以前,因為海水或者湖水蒸發結晶形成的。
說起岩鹽的開采,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聰明的科學家利用了岩鹽能夠被水溶解的特點,工人不用下礦井,就把鹽采出來了。是這樣的,工人叔叔從地面上鑽井到地下幾百到幾千米,一至鑽到岩鹽礦的下部,再下一根大鋼管用水泥固好,然後在大鋼管中插一根小管子,又從大管子中注水,水流到鹽層中就把鹽溶解成了鹽水,鹽水就沿小管子返回到地面了,這個過程就叫「溶解采礦」,是現在先進的采礦方法哦。
3. 有平頂山管的河南低調縣為什麼會被稱「岩鹽之都」呢
平頂山市,隸屬河南,是中國一個集各類美稱於一體的當代名城。除了工業、園林、衛生、文明、旅遊、曲藝書法等等還有很多的城市稱號和頭銜。僅僅是旅遊資源就達到4200多個,有很多景區被國家評為4A級、5A級風景區,知名的有中原大佛等。此外,市區還被“南水北調”工程貫穿而過。
4. 全世界有多少種自然鹽,包括海鹽、岩鹽、風味不同都算~~
經過人類加工製作形成的鹽為人工鹽。因為自然鹽的數量不夠,或某地缺少自然鹽的資源,人工加工生產鹽成為必然選擇。在中國,加工生產的鹽主要是海鹽、井礦鹽、湖鹽。
(1)海鹽
①海鹽的成因
浩瀚的海洋覆蓋了地球70%的表面積,海洋中的海水,佔地球水域總重的97%。海水中幾乎含有地球上已經發現的所有元素,但含量大於lmg/L的元素不過15種,它們是氧、氯、鈉、鎂、硫、鈣、鉀、溴、硼、硅、氟、碳、氮、鍶。海水中的總鹽度為3.5%,濃度為3.5波美度,即1海水中含鹽量為35克。海洋以博大寬廣的胸懷為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鹽資源。
海洋中為什麼含有這么充足的鹽分,說法不一,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成因有兩種:
一是「百川歸海陸地上大小河流溶有一定的鹽分,川流不息注入大海。有資料表明,每年河水流入大海的水量約占整個海水的1/4500,經過數千萬年的時間,水分不斷蒸發、注入,往復循環,而鹽分卻積留下來,構成今日海水的一定含鹽量。
二是「火山爆發」。海洋學的研究證明,海底火山遠比陸地火山多,在火山噴出物中,含有可溶性化合物,其化學成分與海水中鹽類近似,故海洋生成時就有鹽溶在海水裡。
②海鹽的生產
海鹽,以海水(含沿海地下鹵水)為原料曬製成的鹽。
我國是世界上開發海鹽最早的國家,海鹽生產有良好然條件。北起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南至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長達18000公里的海岸線,海水資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國現在海鹽的年生產能2580萬噸。約佔世界海鹽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居世界首位。
我國的海鹽生產,一般採用日曬法,也叫「灘曬法」,就是利用濱海灘塗,築壩開辟鹽田,通過納潮揚水,吸引海水灌池,經過日照蒸發變成鹵水。當鹵水濃度蒸發達到25波美度時,析出氯化納,即為原鹽。日曬法生產原鹽,具有節約能源、成本較低的優點,但是受地理及氣候影響,不可能所有的海岸灘塗都能修築鹽田、所有的季節都能曬鹽。氣候乾燥,日照長久,蒸發量大,鹽的產量就高;反之,產量就低。
日曬法生產原鹽,其工藝流程一般分為納潮、制鹵、結晶、收鹽四大工序。
a.納潮
就是利用潮汐運動把外海高鹽度的海水推向近海時提取制鹽原料。目前,採用的納潮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然納潮,二是動力納潮。自然納潮是在漲潮時讓海水沿引潮溝自然流入;動力納潮一般採用軸流泵將海水引入,其特點是不受自然條件限制。
b.制鹵
制鹵是在面積廣闊的蒸發池內進行的,根據每日蒸發量,適當掌握蒸發池走水深度,使鹵水濃度逐步提高,最後濃縮成飽和鹵。
c.結晶
海水在不斷蒸發濃縮過程中,各種鹽類濃度不斷增大,當鹽類濃度達到飽和時,鹽就以晶體形式析出,在過飽和溶液中不斷維持溶液過飽和度,晶體就能繼續生長。
d.收鹽
將長成的鹽,利用人工或機械收起堆坨。
(2)井礦鹽
①井礦鹽的成因
井礦鹽資源分為埋藏在地下的固體石鹽和液體鹵水。
據考查,現在產井礦鹽的地方,遠古時代是大海,由候變化,地殼運動,現在的井礦鹽產地就和原來的大海分了家,成為內海。內海跟今天的鹽湖差不多。在當地的烈日、強風長年蒸發、濃縮下,內海的鹹水漸漸乾涸,鹽不斷析出,結成了一層一層的鹽蓋,後來被泥沙覆蓋埋沒。天長日久,鹽層上的泥沙越蓋越厚,壓力逐漸增大,原始鹽層逐漸發生變化。井礦鹽從誕生那天起直至開發前,一般沉睡在地球深處。有的是以礦層躺著,有的則以礦脈裹到黏土中。此外,也有陸地上的鹽類物質被地表水或地下水攜帶而積聚於內陸盆地,在炎熱乾旱、蒸發量大於水體補給量的條件下,盆地內含鹽的水體不斷蒸發、濃縮,沉積為巨大的鹽類礦床。
地下鹵水的成因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沉積型,即原生的古海水,經過濃縮、變質作用,成為礦化度較高的地下鹵水;二是淋濾型,即地下水在運動過程中,溶解岩層中的鹽類物質或石鹽礦體而形成地下鹵水;三是沉積——淋濾混合型,沉積型鹵水和淋濾鹵水在地下運移過程中,混和形成地下鹵水。
②井礦鹽的生產
井礦鹽是採用打井的方式,開采埋藏在地下幾十米乃至幾千米的固體石鹽或液體鹵水,並通過一定生產工藝精製而成。
井礦鹽生產主要分為采鹵和制鹽兩個環節,不同的礦型採用不同的采鹵方法。提取天然鹵的方法有提撈法、氣舉法、抽油采鹵、深井潛鹵泵、自噴采鹵等方法。在岩鹽型礦區大多採用鑽井水溶開采方法,有的採用單井對流法,有的採用雙井水力壓裂法。
a.對流法
此法是目前國內外開采岩鹽礦床比較普遍採用的方法之一,機械化程度較高,成本較低。它利用了岩鹽礦具有溶解於水的特點進行開采。具體方法是:打一口井到鹽層,下兩層套管,外層套管用油井水泥固定好,從其中一層管注入水,溶解鹽層,由另一根管子把鹵水抽上來。
b.壓裂法
此法是在地面打兩口鑽井,下入套管,將井管與井壁封固,從一口井壓入高壓水,在鹽層形成通道,溶解鹽層,形成飽和鹵水,由另一口井壓出地面,交付生產。
制鹽是在廠區進行的。人們將在蓄鹵池凈化後的鹵水輸入罐中,利用蒸汽加熱,使水分不斷蒸發。鹵水經過蒸發後即成為半鹽水的鹽漿,再經離心機脫水,輸入沸騰床乾燥即為成品鹽。如果鹵水含芒硝較多,可採用冷凍母液或熱法提出芒硝;如果鹵水含石膏較多,則提出石膏以保證鹽品質量。
(3)湖鹽
①湖鹽的成因
湖鹽是第四紀以來可溶鹽分聚於成鹽盆地,礦化水經過濃縮,鹽類礦物逐漸沉積而形成的現代礦床。大多數鹽湖如新疆的瑪納斯鹽湖、艾比湖等,都屬於這一類。鹽類的形成和沉積作用現在仍在繼續進行。
有的鹽湖在古代就是大海。我國著名的柴達木盆地鹽湖,遠在2.3億年以前還是浩瀚的大海,後來,地殼上升,海水退出,一塊看不到邊的內陸盆地就出現了,發展成鹽湖。也有的鹽湖是從淡水湖發展演變而成的。
有的鹽湖,其湖盆邊緣沙洲的隆起高度在不同時期均不一樣,當沙洲低於海平面時,湖盆是半閉流狀態,海水流入;當沙洲超過海平面時,湖盆呈閉流狀態。氣候長期乾旱、炎熱,湖水強烈蒸發、濃縮變成鹵水,鹽類逐漸沉積。鹽湖的形成應具備以下條件:
a.鹽湖鹽類物質來源。這是鹽湖礦床形成的基本條件之一。
b.成鹽盆地。鹽湖礦床的形成,必須有蓄水負地形--成鹽盆地。
c.水文條件與水。鹽湖礦床的水文條件和水作為鹽元素的搬運介質,是內陸鹽湖形成的必要的條件。
d.鹽湖形成的古氣候。
我國湖鹽礦藏分布廣、儲量大,是世界上多鹽湖的國家之一,已發現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鹽湖上千個,主要分海、新疆、內蒙古、西藏等地。新疆境內,「無百里之內無鹽」;西藏自治區的鹽湖更是星羅棋布,達數百個之多,其中,納木湖鑲嵌在海拔4600多米的高山之上,是我國海拔最高的一個鹽湖。張藏茶卡出產的鹽,歷來向尼泊爾出口。柴達木盆地素有「鹽的世界」之稱,在盆地的東南部,就是著名的察爾汗鹽湖,總面積5800多平方公里,鹽的儲量達537億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鹽湖,也是世界最大的干鹽湖。
②湖鹽的生產
湖鹽是開采鹽湖中的鹽類物質而生產的鹽。
湖鹽分為原生鹽和再生鹽,主要採用採掘法或灘曬法。以採掘而言,有些湖經過長期蒸發,鹽沉澱湖底,不需經過加工即可直接撈取。如柴達木盆地的鹽湖,歷經數千萬年變化,形成了干湖,其鹽露於表面。這一類鹽目前以采鹽機或采鹽船進行生產,它的工藝流程大致是:剝離覆蓋物→采鹽→管道輸送(或汽車輸送)→洗滌→脫水→皮帶機輸送→成品鹽入坨。灘曬法與海鹽生產工藝相類似。
5. 寄居蟹怎麼養
就是一種寄居蟹
網上說它還叫白住房
反正
就是一種萌萌噠的新興寵物
是一種脫離不開海水的小萌寵
好啦
現在知道了寄居蟹這玩意
那麼
該咋養呢
陸地寄居蟹基礎飼養方案
在飼養陸地寄居蟹的時候我們要了解一下陸地寄居蟹的生活習性,是不啦。
陸地寄居蟹,是一種完全的熱帶生物,平時的生活環境都是溫度高於二十度的呢,所以我們在飼養可愛的小蟹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溫度不能低於20度,正常的飼養時要讓溫度穩定在25-35度之間,溫度是陸寄活躍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
濕度方面,要知道,陸寄的生活環境很少有濕度低於相對濕度60%的時候,所以,知道了嘛同學們,飼養時我們需要營造一個濕度不低於60%的環境。
由上來看,我們就需要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來飼養陸地寄居蟹,在這里,秋梔大寶寶強勢推薦透明的收納箱,大小在50cm以上,當然玻璃魚缸是更好地選擇哦。
在野外,蟹蟹們有著十分紛繁的活動方式,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我們當然很難做到大自然那樣的紛繁的世界,但是,我們還是要有足夠的復雜的玩具(攀爬)
野外的環境里還有著許許多多的石頭縫,樹洞,同樣,我們無法還原野外的環境,所以,也就人工模擬模擬,准備個躲避哦(黑黑的洞穴即可)
底墊材一般用椰土就好了哦,購買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是爬寵專用的椰土哦。鋪開以後厚度有15cm就好。
海水,似乎提到了海水,很多人都選擇了放棄了呢,但是事實上,除了那種紅的發紅的草莓寄居蟹別的品種的寄居蟹對海水都是有即可甚至,像短腕寄居蟹和西伯利斯寄居蟹都可以長期不喝海水,但是在平時的飼養當中,海水是必不可少的,這里我們只需要准備一個海水盆即可。即便是海水都是可以人工調配的,只需要在網上購買海水鹽按比例調配就好。海水盆呢,要注意,盡量的大一些,裡面的海水是需要每天更換的哦。另外哦,海水調配比例是每升水添加33g海水鹽哦
淡水,淡水在陸寄居蟹飼養當中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與海水一樣,准備一個合適大小的淡水水盆即可。
至此,一個完全可以飼養成活除草莓以外任何品種的飼養缸也就搭建完成了,
6. 岩鹽抑菌霧化液正確使用方法
醫學研究證明,鹽礦洞穴的空氣在岩石間往返循環,含有的灰塵和病菌很少,因此它比海邊或高山上的空氣更純凈。德國醫學家海倫尼·韋伯說:「這種環境能夠防止過敏和發炎,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患者也能感覺到呼吸困難,咳嗽和多痰等症狀減輕,他們明顯可以少吃很多葯。」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岩鹽氣溶膠療法的核心治療因子是1-5微米乾燥的岩鹽氣溶膠微粒。岩鹽氣溶膠經呼吸進入人體的呼吸系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通過改變呼吸系統的內部微環境,改善支氣管內溶物的流變特性,促進黏液纖毛的廓清作用,使支氣管纖毛上皮機能正常化,對呼吸道菌叢具有滅菌和抑菌作用,刺激肺泡巨噬因子的增加及其吞噬活性的增強。
岩鹽氣溶膠療法最大的特點是,這是一種純天然的非葯物療法。這一利用天然礦物岩鹽治療呼吸道疾病的醫療技術方法,填補了呼吸系統疾病領域非葯物治療、康復的空白。它非葯物替代,而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逐步減少葯物的用量,延長慢性疾病的緩解期,減少發作次數,改善肺功能狀態。
西納舒岩鹽氣溶膠治療儀採用的是天然的礦物岩鹽,經再結晶工藝製成結晶鹽,擁有極高的純凈度,安全無菌,更有效地作用於人體呼吸道粘膜層及肺泡,成為呼吸道的清道夫。
7. 「岩鹽」是日本產的嗎
“岩鹽”並不是日本產的,是中國產的,平頂山是“岩鹽之都”。
8. 井鹽、岩鹽、海鹽這些特別的鹽和普通食鹽有什麼區別
井鹽、岩鹽、海鹽都是製作食鹽的原料。這三種鹽,井鹽、岩鹽可以算作一類,都是礦鹽,井鹽就是液態的礦鹽,岩鹽就是固態的礦鹽。礦鹽和海鹽在品質上有一定區別:礦鹽來自古老的地質礦床遺產(說白了就是億萬年前的海洋),含有的天然礦物質成分較多,雜質較少,製作工藝中人為干預較少,製作成本較低;海鹽本身所含雜質較多,因而製作工藝復雜,製作成本較高。基本上,正規途徑銷售的食鹽,不管它來源於礦鹽還是海鹽,都可以放心食用。吃礦鹽呢,有個好處是可以同時補充到一丁點(其實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其他的天然礦物質(比如,所謂的「玫瑰鹽」含鐵就相對高一點點)。海鹽本來也不錯,但是隨著海洋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引起了人們對海鹽品質的一些擔心(其實是不必要的),所以,本來海鹽應該更貴,礦鹽更便宜,現在反而有些呈相反發展的趨勢了,當然也有商業運營的效果。從性價比來講,就買一般超市的普通食鹽就OK了。
另外,古、近代由於物流欠發達,生活在內地的人常因碘缺乏而患病或影響身體和智力發育。但是現代人們可以很方便的食用到各類海產品,所以碘缺乏的比例在逐步減少,但依然存在,因此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直至目前在歷史上的碘缺乏地區實行強制碘鹽制度,在這些地區的人們通過日常購物渠道只能買到添加一定碘成分的鹽。碘的添加含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會根據樣本調查做出變動(增加或減少,主要是減少)的,所以,食用碘鹽是安全的。當然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家人有患碘過剩的疾病(高碘甲狀腺腫/碘源性甲亢),就需要到醫院去購買不含碘的鹽。如果實在擔心碘過剩,那麼在有食用海產品的生活習慣基礎上,普通碘鹽和無碘鹽可以更替著使用。
9. 岩鹽、井鹽、海鹽等,到底要選哪個才是最好的
如果大家去超市買食鹽時,會看到貨架上的食鹽品種琳琅滿目,有加碘鹽、無碘鹽、低鈉鹽等,這些鹽有什麼區別呢?應該怎麼選呢?各位有興趣了解的話,可以參考之前分享的文章:。你再稍加註意,除了一般的海鹽,還有更多品類的食鹽可以挑選,例如岩鹽、井鹽、湖鹽,這些食鹽跟海鹽比較,又有什麼分別呢?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5克食鹽就足夠了,直觀來說,就是不超過一小勺。不過根據一份調查,中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日每人食鹽攝入量達到了12克。因此,大家以後盡量少吃鹽,吃得清淡一些,才對身體好。
10. 柴達木盆地為什麼生產這么多岩鹽
格爾木被譽為柴達木盆地的一顆明珠,在概述格爾木情況之前,先要介紹一下柴達木盆地。「柴達木」是蒙古語譯音,意為「鹽澤」。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四大內陸盆地之一,位於青海省西北的青藏高原上,東西長85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約為450公里,面積約25.6萬平方公里,周圍有祁連山、阿爾金山、昆侖山等山脈環繞。盆地底部海拔2600-3000米,邊緣平均海拔3350米,昆侖山峰布喀達坂峰海拔6860米。柴達木盆地在地理上屬於環形結構,四周高山環繞,從邊緣到中心,依次為高山、荒漠戈壁、風蝕丘陵、平原草灘,平原最低部分因流水積瀦,形成許多鹽湖和沼澤,整個盆地自西北向東南微緩傾斜。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徵之一是洪積傾斜平原與湖積平原呈環帶狀分布,自盆地邊緣向中心遞變,但其環帶地貌並不呈圓形,且不止一個中心。
柴達木盆地高寒缺氧,少雨多風,高原大陸性氣候特徵顯著。年平均氣溫5.1—5.9℃,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40℃。年均降雨量為100—300毫米,西部地區一般只有十幾毫米,年蒸發量為1000-3000毫米,山區無絕對無霜期,平原無霜期在70—215天之間。
盆地內有大小河流160多條,比較大的河有柴達木河、巴音郭勒河、察漢烏蘇河、格爾木河、那棱郭勒河、諾木洪河等,這些河流哺育著盆地肥美的草原和農田,並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氣候。盆地四周高原上長年不化的冰川雪層是這些河流的重要水源。河流具有內陸性,一般比較短小,呈向心式分布,絕大部分河流注入盆地內的湖泊或滲入地下。盆地中大小湖泊90多個,總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較大的湖有察爾汗湖、達布遜湖、尕斯庫勒湖、蘇干湖、托素湖等。這些湖大多是鹹水湖,但從外表上看卻各有特色。有的湖平整如鏡,湖的四周是綠茸茸的草地,草地的外邊又是各色礫石鑲成的花邊;有的湖靜卧在草原的中間,湖邊緊套著一圈銀白色的鹽質地帶,就象戴上了一個美麗的項圈;有的湖清澈見底,湖底生長著白、藍、紅等各色結晶鹽塊,這些鹽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構成一個瑰麗的水晶世界;有的湖上看不到水,湖面上是沙塵和鹽凝結成的厚厚的鹽蓋,這種鹽蓋堅硬平實,和陸地一樣,汽車火車可以在上面行駛,飛機也可以在上面起落。
盆地內山區和灘地有連綿的草場,草場面積約有1.4億多畝,其中可利用草場約有1.3億多畝。飼養的家畜種類有氂牛、綿羊、山羊、駱駝、馬、驢、騾等。盆地內分布著綠洲農業區,這里綠樹掩映,渠水潺潺,現有耕地面積約50多萬畝。糧食作物有小麥、青稞、白豌豆、蠶豆等,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籽。
柴達木盆地素有「聚寶盆」之稱,遼闊的荒漠半荒漠地帶,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礦產資源尤為豐富,目前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約1萬億元以上,佔全省已探明礦產資源價值的84%以上,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40多種,主要是石油、天然氣、湖鹽、芒硝、硼砂、鉀、鎂、鋰、石棉、鐵、銅、鉛、鋅、石灰石等,其中湖鹽、氯化鉀、氯化鎂、鋰、溴、碘、石棉、自然硫、硅石和化工石灰岩10種礦藏儲量居全國之首。
柴達木盆地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轄區。20世紀50年代初全海西沒有一座像樣的城鎮,千里瀚海,人煙稀少。50年代中期,國家為了開發柴達木盆地,投入了大量資金、物資,派進並組建了建設隊伍,為盆地建設開發拉開了序幕。經過40多年的發展,座座新城拔地而起,處處廠礦機器轟鳴,石油鑽塔凌空矗立,鐵道公路網路交織。1999年,全州有二市(德令哈市、格爾木市),三縣(烏蘭、都蘭、天峻),三行委(茫崖、冷湖、大柴旦行政委員會);全州共有漢、蒙、藏、回、維吾爾、苗、壯、土、撒拉等30多個民族,31.23萬人,1999年全州國內生產總值40.89億元,是50年代初的1000多倍。工業門類有:石油開采及冶煉、石棉開采、煤炭、化工、采鹽及鹽加工、水泥、建材、有色金屬採掘、汽車修理、糧油加工、電力、皮革製品等60多種。糧食產量為7.93萬噸,比1950年增加43倍。牲畜頭數為220萬頭(只),比1949年增加3.6倍。商業、文化教育、廣播電視等事業也有了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