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學生救人該不該收禮的問題 800字以上作文
2006年夏天,世界足球錦標賽在德國舉行。一位中國記者在采訪的途中撿到一個錢包,裡面裝有1000歐元和幾張銀行卡。記者將錢包交給一位**後,想立即走開,繼續自己的采訪,而那名**卻拉著他,不讓他離開。
「請你和我們一起到我們的市政廳去領取獎勵。」**告訴這位中國記者。
「不!我不要什麼獎勵,拾金不昧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記者此刻為自己做了一件為國爭光的事而感到自豪。
「很抱歉,在這里你不可以這樣做,請跟我一起去領你應得的獎勵。」**很認真地說。
最後,這位中國記者不得不跟隨這位**去市政廳領取了200歐元的獎金和一枚榮譽獎章。
領完自己應得的獎勵後,記者仍然很納悶,拾金不昧是很高尚的,德國人為什麼非要給予獎勵呢?更讓他難以理解的是,拾金不昧都還必須接受這樣的獎勵。
第二天,在一場比賽之後,這位中國記者和一位德國同行聊起了這件事。
這位德國同行告訴他:「我知道拾金不昧在你們中國是很高尚的,是發自內心的,根本不講回報。但是在我們德國不是,我們對每位拾金不昧者都會給予獎勵,這是我們的價值規則,也是整個社會對每個善舉的尊重。對善舉的尊重,會鼓勵更多的人拾金不昧。所以,在我們德國,你丟了東西,只要不是小偷偷走的,就不要著急,很快就能找到。」原來獎勵拾金不昧者,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拾金不昧。
首先提出對拾金不昧者給予獎勵的是一位叫索斯蓋特的心理學家。他通過研究提出,許多人在撿到錢包時不由自主地都會看看錢包里裝些什麼,這就說明,人的潛意識里有邪惡的佔有欲。如果對拾金不昧進行物質和精神的獎勵,讓拾金不昧者獲得的精神愉悅增加,就會鼓勵更多的人從善。
德國一些城市開始試著接受索斯蓋特的建議,獎勵拾金不昧者。沒想到效果越來越明顯,拾金不昧都越來越多。現在,德國人拾金不昧並不僅僅是為了獎勵,而且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一種意識。
在德國,拾金不昧者會得到獎勵,對那些拾金而昧者卻有相應的處罰。
假如你撿到100歐元而私自佔有,被人發現後將被罰款500歐元。若撿到200歐元占為己有,將罰款1000歐元。罰款是成倍數上漲的。
當然還有精神處罰,當多數人都拾金不昧,而你卻沒能戰勝自己內心的邪惡,將別人的財物據為己有時,周圍的人都會看不起你,疏遠你。你自己也將遭受良心上的譴責。
看來,要想讓人拾金不昧,不僅僅要靠道理的約束,還要有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證。兩者相互作用,才能讓更多的人養成拾金不昧的美德。
這說明偉大的思想家,例如孔子和索斯蓋特思想是一致的,英雄所見略同。規則是大於道德的。
2. 辯論賽:情侶之間該不該有隱私,我是反方三遍情侶之間不該有隱私,求大家分享一些論點,我們還要往正方拋
存在即合理,在情侶之間應該彼此互相信任,我不在乎隱私什麼的,如果有什麼事,你的一句提醒對方就會把整個事告訴與你,不說也就別再問了
3. 孔子學生救人該不該收禮的問題 800字以上作文
孔子學生救人該不該收禮的問題 800字以上作文
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小孩掉進湍急的河裡,就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來,這個小孩的父親很感動,於是這表示感謝,他高興地接受了,當時一頭牛價格昂貴,類似現在的一輛豪華摩托,大家議論紛紛,認為他太貪心,這讓他很苦惱,孔子聽說此事後對這個學生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可以心安理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時魯國政府有一條規定,魯國人到國外去旅行,凡是看見在外國淪為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先墊錢把他贖回國後再到政府去報賬,孔子的一個學生把一個淪為奴隸的人贖了回來,沒有到官府報賬,人們都誇獎他品德高尚,孔子聽說此事後,不僅不為自已的學生受贊揚而高興,反而非常生氣,很嚴厲地批評了他一頓,說他的因為人們假如墊錢續回了奴隸而又不報賬,自己就會蒙受損失,而報了賬又表明自己的人格不如這個學生,於是以後只好假裝沒見。
第一則講的是孔子表揚學生見義勇為後收取貴重酬謝禮品,第二則講的是孔子批評學生贖回奴隸後不到官府報銷。兩個學生一個是救人,一個是贖人,概括起來都是善舉;一個學生收取報酬遭到人們非議卻得到孔子表揚,一個私人掏腰包得到人們誇獎卻受到孔子的責備。可見孔子是贊成善舉得到酬報,不讓行善之人蒙受損失的。
這里會產生一個疑問:一向倡導儒家道德的聖人為什麼這樣看重錢財?解答這個疑問正是完成作文的關鍵所在,它涉及到利益與道德。
看問題與做事情都應以誰為最大受益者為出發點。收下謝禮的學生雖然收了貴重的報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卻是國家和社會。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實,道德與利益的關系並不完全對立,只是我們有時在心中高高豎起了道德的旗幟,才使我們對一切與之稍有偏差的行為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古人雲:「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間;德馨心必正,質雅品自高。」的確,道德是高尚的品格。從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恆的話題。無德者不立,道德始終是做人的基礎。但是,我們在推崇道德時往往過於偏激,好像道德與金錢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敵人,於是評價某個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時總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錢上。這是不理智的,甚至於可以說是完全錯誤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萬元的首屆「最高科學榮譽獎」。這能說明他沒有道德情操嗎?不。袁隆平的二系法雜交稻技術的推廣,讓中國,也讓世界多養活了億萬人。比之於袁隆平的貢獻,這500萬實在是微不足道的獎勵。國家之所以設此重獎,是想讓世人明白中國是個尊重人才的國家,從而吸引更多的本國人才、留學者和外籍科學家來我國工作。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取得了很多歷史性突破,奧運會後國家重獎了獲得金牌的運動員。這件事引發很多議論,責難之聲不時充盈於耳。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重獎是一種催化劑,可以激勵更多的運動員創造佳績。我們不能認為運動員拿了獎金就是喪失了道德。女排姑娘們不是就集體把獎金捐給了慈善機構了嗎?
當然,我們也不能見利忘義,而應該正確看待和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處理好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在市場經濟形勢下尤為重要。我們不應偏頗地用道德概念看待利益問題,更不應惟利是圖地看待和處理道德問題。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用理智去審視利益,用理智去維護道德吧!
該材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立意
一、道德尺度並不能成為衡量社會價值的唯一標准。
認的道義有時候並不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因為人的悲憫之心是與生俱來的且因人而異的,而制度的確立旨在維護社會穩定與進步。
而體現價值的標准需要的不只是悲天憫人,更是人們的反思與從善如流。(有一句話說得好「都說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難道憑民憤就可以殺人么?)
二、成全
蘇格拉底臨死前拒絕了學生的救援,因為他相信當時沒有任何一種制度能比古希臘的民主與法制更加進步了,所以他選擇遵循(盡管不盡合理)。因為整體的環境是好的,所以值得人們成全。
三、榜樣作用
人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更要注意對後者的榜樣作用。可以引申到現實,比較容易聯系實際,如名人效應等
四、反彈琵琶
不在乎社會輿論,只在乎對得起道義和良心,認為是對的值得的就去做,沒有物質的牽絆與世俗的眼光,做好你自己。
ps:前兩種是比較正規的思路,但如果缺乏很強的邏輯能力和議論水平,最好還是不要涉及。如果議論論點明確,層層推進,有理由破,論據充足,完全可以拿高分。
第三種比較討巧,不需要多少技巧,只要語言流暢,言之有理,不偏題應該可以上二類文
第四種沒有一定寫作功底的不要涉及,很容易跑題,跟材料意圖南轅北轍,不過如果材料運用得當,言之有理讓人心服口服就可以上一類。
4. 辯論賽,大學生戀愛該不該以結婚為目的,我是反方,覺得不應該,有什麼論點和可以對正方提的問題呢急
論點:1.以結婚為目的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談戀愛的目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而不是為了一時的穩定而放棄追求夢想的機會,例子,許多以結婚為目的的大學戀愛往往有一方由於想要出國深造或者是考研而和另外一半產生分歧,導致愛的破解與矛盾。2.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會使一部分人產生盲目追求物質的行為,導致愛的變質,這個例子很多,可自行選擇。3.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會使很多人猶豫不決,想要找到一個真正適合結婚的人並不是那麼簡單,如果心中一直以結婚為目的想要談戀愛,或許會錯過許多真正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