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玉米變醇產量多少

巴西玉米變醇產量多少

發布時間:2022-04-17 15:08:55

⑴ 巴西的農產品中產量居世界第一名的是

咖啡、蔗糖、柑橘生產居世界第一位。

農牧業 可耕地面積逾27億畝,已耕地7670萬公頃,牧場1.723億公頃,咖啡、蔗糖、柑橘、菜豆產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第二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第一大大豆生產國、第四大玉米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

2017年糧食總產量2.377億噸,其中大豆、玉米、大米三大農作物產量分別達1.14億噸、9784.3萬噸和1232.8萬噸。

(1)巴西玉米變醇產量多少擴展閱讀:

巴西農業的發展前景: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

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

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巴西的地區發展也很不均衡。在經濟發達的南部、東南部地區,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資本投入。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是巴西的欠發達地區。

特別是東北部,雖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沒有灌溉系統,由於氣候乾旱,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是全國最落後的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小農主要依靠傳統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種,對資源的破壞相當嚴重。

⑵ 美國乙醇,玉米的產量及價格

世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 解讀漲價原因
[ 2008-4-14 20:55:00 | By: 聆聽隨風 ]

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軍

現實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人群受糧價上漲影響最大

編輯:2007年,世界穀物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小麥上漲了112%,玉米上漲47%,大豆上漲75%。糧價暴漲對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和埃及,特別是非洲國家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哪些直接影響?

任彥(人民日報駐印度記者):印度大米的價格如今是一路猛漲,1公斤大米的價格已由原來的20盧比(1美元約合40盧比)漲到現在的40盧比;小麥的供應情況更糟,去年下半年,印度已經開始進口小麥。印度著名經濟學家潘南第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過去一直對6000萬噸的糧食儲備感到沾沾自喜,但現在儲備糧倉快被掏空了,只剩下不到1800萬噸。」

印度糧食短缺導致食品價格一路飛漲,使部分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據印度《經濟時報》公布的數據:在過去一年裡,印度食品價格普遍上漲至少30%。城市裡已有很多貧民因食品漲價而揭不開鍋了。

黃培昭(人民日報駐埃及記者):自去年以來,埃及的生活必需品價格節節攀升,尤其是麵粉、大餅、肉類、蔬菜等價格上漲的幅度很大,有的價格甚至漲到了以前的兩倍以上。埃及媒體形容物價「像得了神經病一樣瘋漲」。

整個非洲的形勢更加嚴峻。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目前有數千萬人急需救濟,尤其是非洲南部的馬拉維、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已面臨飢荒,那裡至少有1200萬人嚴重缺糧。乾旱和農業經營不善原是非洲糧食短缺的主要原因,現在又遭遇全球性的糧食大漲價,這無疑使非洲「雪上加霜」。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布勞恩認為,從長期看,糧價上漲會導致更多的人營養不良,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飢餓和營養不良的人口到2020年將會翻上一番。

國際穀物市場價格走勢(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原因需求強勁使糧價高企短期難以回落

編輯:這一輪的糧價上漲已經持續了近兩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報告稱,2008年全球穀物產量雖大幅增加,但價格預計仍將居高不下。如何預期國際市場糧價的短期和長期走勢?

楊軍:從2006年以來,世界糧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這主要體現在糧食價格上漲和國際糧食庫存減少兩個方面。從短期來看,糧食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2008年1月,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同比上年已經上漲了83%;但長期來看(10年左右),糧食價格將會趨於平衡,而且可能會有所回落。回溯近一個世紀主要農產品(大米、小麥和玉米)價格的變化趨勢會發現,價格雖有波動,但實際價格在不斷降低。人口增長、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這些因素雖然在客觀上增加了糧食需求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糧價的上漲,但這些因素並不是驅動糧價上漲的新因素,長期以來,這些因素伴隨著世界人口及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一直存在。技術的進步和推廣使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提高,這才是決定糧食價格的主導因素。隨著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糧食價格遠景將趨於穩定,並實現一種新的平衡。

生物燃料是本輪糧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

編輯:如果排除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等長期因素的影響,決定本輪糧價上漲的新的驅動因素有哪些?

馬小寧(人民日報駐美國記者):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長布朗認為,美國的生物能源政策是導致食品價格上漲的主因,當今世界正面臨一場日益逼近的糧食危機。歷史上歷次糧食危機的罪魁禍首都是氣候異常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這次危機產生的原因則是多重的,包括灌溉水源的匱乏,糧食作物用於燃料生產以及人口增長需求上升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使危機更加復雜化,他預言世界穀物的價格走勢,就像油價由低到高的發展,正處於上升期的開始。

楊軍:總體上說,這一輪糧價上漲主要驅動因素有: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生物燃料發展;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球氣候變化,糧食主要出口國所遭遇的嚴重自然災害等。這次糧食價格上漲與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相關性很高。國際能源價格上漲,驅動許多國家尋找新的替代能源,這導致2000 年以來,全球生物燃料快速發展。2000年,世界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產量分別僅為180億升和不足10億升,到2006年分別達到了380億升和 60億升。這一輪糧價上漲,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就是生物能源的發展。

任彥:不同國家和地區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印度國際大學農業研究專家辛格教授認為,印度由產糧大國變成缺糧國,首要原因是政府「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所致。印度政府最近幾年實施的經濟政策多以城市為中心,沒有照顧到農村的經濟發展。城市高樓林立,廣大農村依舊破敗不堪。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農業生產力日益降低,糧食產量因此逐年遞減。加上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糧食產量嚴重下跌,而人口卻快速增加,造成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嚴重。

應對提高農業生產力確保糧食安全

編輯:目前,國際上應對糧價上漲採取了哪些措施?發展中國家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國際糧價上漲對本國糧食安全的影響?

楊軍:為減少穀物價格上漲對國內食品消費的影響,各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進口關稅,增加食品補貼,對基本食品的出口徵收關稅等。但從根本上說,發展中國家還應注重農業科技和農業基礎設施投資、科技推廣和耕地保護等,在提高糧食產量上做文章。其次,要保證適度儲備,穩定糧食價格,防止突發事件導致的短期糧食供給不足。另外,對容易受到糧食安全威脅的貧困人群提供一定的幫助。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提供適度的救濟,保護收入較低城市和農村人口的「口糧安全」問題。

任彥:印度政府已於近日宣布,停止大米出口,以保證國內市場供應,平抑大米價格。

「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過去很長時間都因為飢荒問題而陷入動盪不安之中。因此,此次遭遇糧食危機,印度政府和民眾都異常敏感和關切。」印度一位社會學專家對記者說。為了保障糧食安全,印度政府已經開始重視農業發展。如剛剛公布的新的財政年度預算,就增加了對農業的投入比例,並且出台一系列扶持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進口糧食只能是權宜之計,重視農業,切實提高本國的農業生產力,這才是治本之道。」

黃培昭:國際市場糧價高企,促使埃及政府調整農業政策,開始加大對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的投入,對願意多種糧食的農民予以政策上的傾斜和支持,提高農民的耕種技能,對農民在農產品加工和糧食工業方面加強培訓。與此同時,政府還降低小麥、玉米、大豆、肉類、魚類和牛奶等戰略性糧食物資的關稅。埃及政府還根據國內市場的需求,制定種植蔬菜和水果的政策,盡量推動糧食進口來源多元化,以避免形成對某些國家的嚴重依賴等。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曾在2007年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那天說,「我們的星球有足夠的糧食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食物,但今晚仍有8.54億男人、女人和兒童空著肚子睡覺」。本可以成為食物的糧食去了哪裡?

挑戰生物燃料影響世界糧價

編輯:生物能源的興起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了糧食價格的上漲?它的發展是否會改變糧價的長期走勢?

楊軍: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生物燃料的生產近一段時間「吃掉」了近1億噸的穀物,成為穀物市場的重要消費源之一,其中用於生產燃料的玉米約為 9500萬噸,佔世界玉米消費總量的12%。由於目前生物能源生產主要以糧食為原料,例如,美國用玉米,歐盟用菜籽等,這對於世界糧食的需求和價格產生了顯著影響。2006年,美國生物燃料乙醇的產量為1700萬噸,使用了全國玉米產量的20%左右。研究表明,發展乙醇導致玉米需求量增加,使2006年美國玉米價格上升了73%。

目前,已有許多國家相繼制定了較為宏大的中長期生物燃料發展規劃:美國計劃到2012年使生物燃料乙醇的產量提高到3000萬噸,2017年達到 1.2億噸;巴西計劃到2012年生產燃料乙醇3000萬噸,並計劃到2020年使其佔到汽油總消費量的20%;2006年,生物能源占歐盟交通能源使用量的2%,歐盟計劃在201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5.8%,2020年提高到10%。

生物燃料的發展已經使得糧食價格與能源價格的變化趨於一致,這將改變世界糧食價格不斷下降的趨勢。生物能源發展會不會導致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學術界目前對此尚無定論。然而,生物能源發展將顯著提高農產品價格卻是普遍共識。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2006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維持現有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如果美國、巴西、歐盟和印度等國按預定目標生產生物燃料乙醇,到2015年,將導致世界農產品價格上升約30%。鑒於生物能源發展對世界農產品價格的顯著影響,美國愛荷華大學在2007年的研究報告中預言,「世界廉價農產品的時代將因此而結束!」

馬小寧:自2005年底石油價格上漲以來,美國在乙醇燃料生產上的投資大幅增加。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美國用於生產乙醇燃料的農作物比例日益升高,這是導致世界糧食價格扭曲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農業生產國、出口國和乙醇燃料生產國,必然會在滿足自身需要之後,將大量糧食用於生物燃料生產,減少出口,這必然進一步提升世界糧食的價格。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以1998—2000年價格水平為100[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爭論生物能源不一定比石油更環保

編輯:作為世界頭號能源消費國和頭號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國內對發展生物能源持什麼態度?

馬小寧:據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30年時,美國的能源需求將上升30%。鼓勵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是美國為確保未來能源需求開出的「葯方」之一。不過,美國人對糧食作物用於乙醇燃料的提煉有兩種迥異的觀點。記者曾看過一期關於乙醇燃料的電視節目,許多美國人對此贊不絕口,認為它既能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有助於實現政府減少對進口石油依賴的目標。另一派則認為,這一觀點矯枉過正,發展生物燃料本意是為了解決問題,結果卻產生了更嚴重的問題。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博士就屬於後者。他認為,理論上說,生物燃料燃燒只會釋放出農作物本身在生長過程中積聚的碳,即使把收割、提煉及運輸成本考慮在內,其產生的碳仍然應比石油產品要低。但實際上,考慮到氮肥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應用,氮肥所釋放出的溫室氣體相當於汽油燃燒所釋放出的0.9到1.7倍。因此,把乙醇燃料當作減少石油依賴的選擇,一點也不科學。

出路讓世界糧食市場形勢保持平穩

編輯:如何客觀看待生物能源發展給全球「吃飯問題」構成的威脅?

楊軍:生物能源發展對農業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生物能源發展增加了對農產品的需求,使農業資源變得相對稀缺,農產品的價格普遍上漲,從而為增加農村就業和農民收入提供新的機遇。美國的很多研究表明,生物能源的發展減少了農產品剩餘,提高了農產品價格,在農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了農民收入。另一方面,糧食需求量提高,會引起全球范圍內農產品和畜產品價格的提高,這使得一些依賴糧食進口的貧窮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面臨著嚴峻挑戰。

馬小寧:布朗博士開出的方子之一是提高汽車燃油效率。他認為,即使把美國目前全部的穀物都提煉為乙醇,也只能滿足美國汽車一年所需燃料的16%,而在未來10年內,提高汽車燃油效率的20%所節約的汽油,就相當於把全美國的穀物轉化成乙醇燃料。布朗還認為,美國應加大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農業技術支持的力度,制定能源政策時應更加科學合理,而不僅僅是為了在政治上取得一時效果而採取的權宜之計。布朗說,如果把世界糧食供應形勢比作一輛車,美國以其在世界糧食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坐在了「司機的位置上」,有責任讓世界糧食之車保持平穩,而不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對石油的依賴,卻創造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全球糧食恐慌。因此,未來的關鍵還在於,如何在口糧與能源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⑶ 世界上產玉米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世界上生產玉米最多的國家是美國。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溫多雨、生長季較長的地方,在平原、山區、高原均能生長。美洲、亞洲、歐洲、非洲種植都很多。其中美國的產量約佔世界玉米總產量的一半。其中一部分用於發展乳畜業,作為精飼料;另一部分用於出口。而美國人的主食一般以麵粉為主。
拉丁美洲的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被稱為「玉米之鄉」。自古以來,印第安人把玉米看作是生命,有了玉米,便有了幸福和昌盛。有人說古代印第安人創造的瑪雅文化、印加文化就是建立在玉米堆成的金字塔之上的。他們信奉玉米神。在慶祝豐收時,跳玉米舞。玉米一直是印第安人的主食。目前,玉米仍然是拉丁美洲各國普遍種植的糧食作物。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玉米產量都比較多。

⑷ 玉米如何加工成為工業酒精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飈升,日前紐約原油期貨價格突破60美元/桶大關,能源問題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替代能源的發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由於世界石油資源逐年減少,且不可再生,酒精燃料成為最佳替代能源之一。而玉米的深加工可以提煉出乙醇,乙醇俗稱燃料酒精,它以小麥、玉米、高粱、薯類或植物纖維為生產原料,被稱為綠色能源。將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可形成一種新型車用燃料——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又是環保燃料,正被廣泛應用,因此玉米酒精,就具有典型的替代能源概念。研究表明,乙醇調入汽油後,汽油中的辛烷值及含氧量明顯升高,可以促進汽油的燃燒,而且還可以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也就是說,乙醇不僅可以起到節能效果,而且還可以起到環保效果。在目前石油價格高企以及汽車尾氣困擾城市大氣環境的背景下,推廣乙醇汽油也就成為大勢所趨。

在國際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產國,也是利用玉米酒精最廣的國家,它規定用10%的玉米酒精加入到汽車燃料中。6月中旬,美國總統布希呼籲通過廣泛的能源法案,該法案的通過將使玉米酒精和大豆柴油的使用量上升。美國酒精用玉米的消費增長近幾年來非常強勁,酒精生產消費的玉米量已經超過了澱粉行業,成為美國工業用玉米消費的主體。2002/2003年度,美國酒精生產消費玉米2670萬噸,自1991年以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5.88%,大大高於美國玉米消費的同期增長速度。

從生產酒精的類別來看,飲料酒精生產消費的玉米接近飽和,保持在330萬噸的水平,比較平穩;而燃料酒精由於市場需求旺盛,符合玉米酒精加工的未來發展趨勢,因此增長幅度較大,近十年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6.6%。進入21世紀後,增長速度明顯加快,2002/2003年度燃料酒精生產消費玉米234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520萬噸,增長幅度高達28.9%。燃料酒精將成為未來玉米酒精加工的主要方向。

巴西也是個農業大國,其石油資源有限,雖然近期發現了豐富的海洋石油資源,但仍處於勘探階段,能源一直主要靠進口。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機,對巴西的經濟是一個沉重打擊。從那時起,巴西政府作出了重大能源戰略決策,實現能源多元化。巴西選擇有充足資源的甘蔗、玉米等為原料,開發酒精燃料,並於1975年獲得成功,開發了汽車用酒精燃料,分含水(6%)和不含水(0.5%)乙醇兩種,前者直接使用酒精為燃料,後者以25%添加到汽油中變成混合燃料,普通汽車不用改裝即可使用,酒精燃料因而在巴得到廣泛使用。1979年,首輛以含水酒精為燃料的酒精汽車問世。1999年,新一代酒精汽車誕生,酒精汽車技術獲重大突破,採用電子打火,增強了動力系統,酒精汽車更加經濟實用。2003年,巴西福特汽車分公司推出了首輛汽油、酒精雙燃料汽車,該種車在油箱內設計了「靈活燃料探測程序」,既可單獨使用汽油或酒精,也可使用任意比例的汽油和酒精混合燃料。巴西用酒精燃料替代汽油,僅在1976年至2001年間就減少了大量的石油進口,共節省了價值約465億美元的外匯。現在,巴西的能源已達到90%自給,正在朝著完全自給的目標前進。

隨著石油資源的緊缺,一些西方國家已經規定必須把10%的酒精加入到汽油中混合使用。由於酒精能改善汽油的辛烷值,通過各國專家的深入研究,酒精是一種理想的再生能源。而從綜合效益的產業看,玉米又是提煉酒精的最佳作物。據相關資料和信息顯示,國際市場近年來平均每年酒精用量增長10%以上,隨著各國對環保的重視,酒精在燃料上不斷應用,今後幾年內預計酒精用量將增長50%以上。

國內方面,為緩解石油資源短缺的矛盾,2003年11月,吉林省在全國率先開始在全省范圍內封閉運行推廣車用乙醇汽油;2004年下半年,遼寧、黑龍江兩省相繼實現了全省車用乙醇汽油封閉銷售,至此整個東北地區全部封閉推廣車用乙醇汽油。此外,我國還在河南、安徽兩省及湖北、山東、河北和江蘇四省的部分地區開展了車用乙醇汽油試點工作,預計到今年年底,上述各省和地區范圍內要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讓這種可再生的新型綠色能源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初步統計,從吉林省2003年11月正式啟動車用乙醇汽油銷售到2005年2月末,東北三省共銷售車用燃料乙醇汽油194萬噸,累計節約原油70多萬噸。

作為我國的玉米主產區,封閉推廣車用乙醇汽油再一次激活了東北地區的玉米加工市場。專家分析說,東北地區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已經成為拉動玉米消費的「生力軍」,此舉不僅擴大了東北地區的玉米消費量,而且有利於提高玉米收購價格,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我國玉米種植地區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遼寧、內蒙古以及山東、河北、河南、雲南、四川等地。其中,東北三省一區是我國玉米最主要的商品糧供應地和出口基地,其出口量約佔全國的90%。吉林是我國玉米產量最多的省份,產量保持在1500萬噸左右,黑龍江省玉米產量也在1000萬噸上下。從消費趨勢分析,我國玉米消費構成主要為飼料使用、工業消費、食用消費。據權威機構對飼料行業的分析,2004年國內飼料玉米消費9400萬噸,2005年用量預計持平或略有增加。包括乙醇在內的工業玉米消費是玉米消費最大的熱點,預計2005年工業消費增加10%,總量達到1550萬至1600萬噸。1999/2000年度國內玉米酒精消費量不足450萬噸,而2004/2005年度預計消費量將達740萬噸,增長十分迅速。數據顯示,2004/2005年度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玉米酒精消費玉米量預計為25萬噸、130萬噸、147萬噸,分別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萬噸、60萬噸和37萬噸。預計2005/2006年度,遼、吉、黑三省的玉米酒精消費玉米量將分別比上一年度再增長120%、30%和60%。據黑龍江省有關部門的統計,今年這個省的玉米播種面積預計為2983.8萬畝,較上年增加152.8萬畝,增幅為5.4%。

今年以來,我國玉米產區種植面積有所增加,預計2004/2005年度國內玉米供需將告別缺口並出現少量盈餘。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監測處今年4月份首次對2005/2006年度國內玉米市場供需平衡狀況作出評價:2005/2006年度國內玉米產量預計在1.265億噸,比上年度下降550萬噸。2005/2006年度國內玉米飼料消費量在8950萬噸,比上年度增長200萬噸,工業消費量在200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250萬噸,加之出口數量較上年度減少,國內總消費量增長到1.3105億噸。評價結果為2005/2006年度供需缺口達355萬噸,這個缺口需要動用庫存來彌補。今年國內燃料乙醇生產能力和需求均有所提高,玉米工業消費量將持續增加,因此下年度國內玉米供求極有可能重新出現缺口。

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我國玉米供需就一直存在缺口,本年度有望首次實現略有盈餘。但因今年4月1日起安徽省也全面推廣車用乙醇汽油,因此今年燃料乙醇的產銷數量有望比2004年增長90%。燃料乙醇產量增長帶動了整個酒精市場,2004年國內無論食用酒精還是工業酒精的產量均出現增長,這種增長態勢有望延續到2005年、2006年。酒精生產是傳統的玉米消費渠道,過去消費增長速度相對較慢。從1999年至2003年的幾個年度中平均增長速度僅有1%,但從2004年開始,隨著燃料乙醇新增長點的出現,酒精消費玉米量增長速度達到了20%。「十五」期間,國家批准河南天冠、黑龍江華潤、吉林燃料乙醇和安徽豐原四家企業加工乙醇,設計產能為122萬噸,到目前為止已投產產能為82萬噸。除河南企業外,其他三家企業均以玉米為原料加工燃料乙醇,隨著安徽、吉林省改建擴建項目的完工,2005年年底總產能將超過設計產能。

綜上所述,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的國家均加大了對玉米酒精燃料的開發和利用,玉米酒精燃料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在未來幾年中國對石油進口依賴度加深,國際石油價格進入高價時代等大背景下,國內燃料乙醇產能擴大將成為無法阻擋的趨勢。玉米作為酒精燃料的重要原材料,供需矛盾將進一步突出,也許不久的將來,中國玉米也會步大豆後塵,成為凈進口國。

⑸ 國內有多少家以玉米為原料生產酒精的企業

目前,我國燃料乙醇的生產原料也主要是以玉米為主。2001年,國家五部委頒布《陳化糧處理若干規定》,規定陳化糧主要用於生產乙醇、飼料等,並批准建立四家乙醇企業:豐原生化、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前身為華潤酒精,下稱中糧生化、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河南天冠集團。

2010年我國燃料乙醇市場發展前景點評
發布時間:2010-10-25 09:52:04
2010-2015年中國D-核糖產業項目投資及行業競爭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2010-2015年中國γ-丁內酯產業項目投資及行業競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2010-2015年中國尼泊金甲酯產業項目投資及行業競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2010-2015年中國反滲透膜專用清洗劑產業項目投資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更多相關研究報告>>

從去年以來,隨著國內玉米價格的上漲,國內玉米燃料乙醇行業再次受到詬病,許多人將玉米燃料乙醇的發展作為推動國內玉米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之一。為此,據稱國內最大的民營石油企業會員組織-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已上書國務院,呼籲立即叫停國內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經過前些年國內燃料乙醇產業的大發展以及經過近些年來國內對國內燃料乙醇行業發展的規劃與引導,國內燃料乙醇產業目前發展已處於相對緩慢狀態,燃料乙醇試點區域近年來沒有進一步的擴大。目前,我們應如何對待國內燃料乙醇行業的發展呢?

燃料乙醇發展應因地制宜、發揮原料優勢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國是美國和巴西。從巴西的情況來看,由於甘蔗在巴西具有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因而,巴西的燃料乙醇生產成為目前世界上最沒有非議的國家,其產量僅次於美國,目前,巴西的燃料乙醇不但滿足國內需要,而且成為最大的燃料乙醇出口國,目前其生產規模繼續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國,但由於目前美國燃料乙醇的生產主要以玉米為原料,引起了諸多詬病。美國是世界上玉米產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國,其玉米出口量佔比多數年份都超過60%。因而,美國以玉米為原料生產乙醇引發人們對於全球玉米供應的擔憂。雖然玉米燃料乙醇在美國也具有原料上的優勢,但美國仍然需要承擔道義上的責任。為此,美國在繼續發展玉米燃料乙醇的同時,也對非糧乙醇的發展提出了規劃。美國2007年頒布了《新能源法案》,該法案提出了如下規定:在2022年之前,將符合《新能源法案》規定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玉米、纖維素燃料乙醇的產量提高到360億加侖;在2022年之前,把燃料效率提高40%,達到每加侖燃料乙醇可供小汽車和卡車行駛35英里;在規定的350億加侖中,來自纖維素原料生產的燃料乙醇必須佔到210億加侖;在2015年前,玉米燃料乙醇的使用量達到150億加侖,並保持到2022年。可以看出美國新能源法案中對燃料乙醇發展規定既考慮了短期的現實性因素,也制訂了未來非糧燃料乙醇的發展的具體方向。從美國和巴西燃料乙醇的發展不難看出,這兩個國家都遵循了因地制宜,發揮原料優勢的方向。

我國燃料乙醇發展中的原料問題

目前,我國燃料乙醇的生產原料也主要是以玉米為主。2001年,國家五部委頒布《陳化糧處理若干規定》,規定陳化糧主要用於生產乙醇、飼料等,並批准建立四家乙醇企業:豐原生化、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前身為華潤酒精,下稱中糧生化、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河南天冠集團。可以看出,燃料乙醇最初的發展主要以消化陳化糧為主。長期以來,我國玉米市場一直以供大於求為主,龐大的玉米庫存費用成為國家財政的一項重要負擔。並且,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的主要玉米出口國,每年出口玉米數量約在300-600萬噸,個別年份玉米出口數量超過了1000萬噸。可以看出,發展玉米燃料乙醇在當時也具有原料上的優勢。然而,作為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來說,國內玉米市場供求近年來正在發生著變化,隨著國內以澱粉深加工和燃料乙醇行業發展為主的國內玉米深加工業的的發展,國內玉米深加工業消費玉米數量開始急劇增加。目前,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已面臨著原料短缺,與人爭糧的境地。陳化糧消耗殆盡之後,深加工企業玉米需求已經從以陳化糧為主轉化為正常品級的玉米為主了。為此,國家從2006年底開始,採取了多種措施對玉米燃料乙醇的發展進行規范引導。在限制乙醇新的產能擴張的同時,也對未來燃料乙醇的發展方面進行了規劃,即以發展非糧乙醇為主。按照2007年國家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我國計劃增加非糧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乙醇汽油銷售量達到3020萬噸,達到全國汽油銷售量50%以上。而從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受制於技術及其它限制性因素,這個目標已經難以實現。可以發現,由於玉米生產燃料乙醇原料優勢的消失,以玉米為原料生產乙醇難以以成為今後燃料乙醇的發展方面。

木薯做乙醇在我國非玉米主產區也非常普遍,如在我國最大的木薯產區廣西,就有國內唯一的一家以木薯作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定點生產企業中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廣西已成為木薯燃料乙醇推廣的試點地區。木薯制酒精具有工藝成熟、非糧的特點。但是,從木薯乙醇在廣西的市實際運行看,隨著木薯燃料乙醇的投產,在澱粉廠、飼料廠、酒精廠的競爭收購之下,近年來的木薯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國內木薯產量難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導致了進口木薯數量不斷上升,木薯乙醇的原料成本優勢也消失殆盡,再加上木薯燃料乙醇在綜合利用方面遠遜於以玉米為原料的乙醇生產。木薯制乙醇雖然也是以非糧為主,但隨著木薯價格的上升,木薯生產與糧爭地的現象也開始出現,木薯乙醇的生產與玉米為原料的生產遭遇了相同的困境。

國內燃料乙醇的生產情況

受制於從2006年底以來國家對玉米燃料乙醇生產的限制,國內燃料乙醇產能的發展近幾年來相對緩慢。2001年4月,國家宣布推廣車用乙醇汽油,並批准了4家年產能共為102萬噸的燃料乙醇試點項目,據有關部門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燃料乙醇的產量為102萬噸,2006年為132萬噸,2008年初,中糧集團在廣西的一家以木薯為原料的20萬噸產能的燃料乙醇生產廠家開始投產,成為國內唯一的一家以非糧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項目,也成為中國第五家定點生產乙醇的企業。根據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五家定點企業燃料乙醇總產量為172萬噸,其主要原料是玉米、小麥和木薯。

2006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暫停核准和備案玉米加工乙醇項目,並對在建和擬建的項目進行全面清理;2007年9月5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促進玉米深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規定將深加工用糧規模占玉米消費總量的比例控制在26%以內。將玉米深加工項目,列入限制類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玉米深加工行業由此迎來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震盪期。基於對國家糧食安全的擔心,受制於原料及技術限素,國內燃料乙醇近些年的發展受到了較大的抑制,國內燃料乙醇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從產量方面看,沒有實現2007年國家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目標,即2010年我國計劃增加非糧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乙醇汽油銷售量達到3020萬噸,達到全國汽油銷售量50%以上。另外,從全國乙醇汽油的使用區域來看,2002年6月30日開始國家第一批燃料乙醇的試點區域是河南省的鄭州、洛陽、南陽及黑龍江省的哈爾濱、肇東等五個城市,2004年初,試點擴大至除了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五省的全部區域之外,還增加了湖北省的九個地市、山東省的七個地市、江蘇省的五個地市、河北省的六個地市。之後,國家將廣西確定為第一個以木薯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和推廣車用乙醇汽油的試點區域,木薯燃料乙醇汽油在廣西開始推廣。從那之後至現在,國家沒有再增加新的試點地區。可以看出,基於對國家糧食安全的擔心,在非糧燃料乙醇沒有到得較大的突破之前,國家有意保持國內燃料乙醇的產量在一定的限制水平,也沒有在進一步提加燃料乙醇區域的使用圍。

國家對定點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的扶持

燃料乙醇生產作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從開始之初,國家政策便給以了相應的扶持。對於國家批准生產燃料乙醇的定點企業,國家曾相繼出台了多項優惠政策。例如,免徵用於調配車用乙醇汽油的變性燃料乙醇5%的消費稅;企業生產調配車用乙醇汽油用變性燃料乙醇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後返;企業生產調配車用乙醇汽油用變性燃料乙醇所使用的陳化糧享受陳化糧補貼政策;變性燃料乙醇生產和變性燃料乙醇在調配、銷售過程中發生的虧損,實行定額補貼。2004年6月,《財政部關於燃料乙醇虧損補貼政策的通知》分年度明確了補貼標准,從2004年到2008年每噸補貼分別為2736元、2395元、2054元、1373元和1373元。2005年8月22日,國家財政部下發了《財政部關於燃料乙醇補貼政策的通知》,生產和銷售變性燃料乙醇發生的虧損,依據保本微利的原則,由中央財政給予定額補貼。2005年銷售每噸燃料乙醇補貼1883元,2006年補貼1628元,2007年和2008年均補貼1373元。2007年,財政部等聯合下發了《關於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財稅扶持政策的實施意見》,從2008年起,國家再次對燃料乙醇財政補貼政策進行調整,即實行彈性補貼政策,當油價上漲,燃料乙醇銷售結算價高於企業實際生產成本,企業實現盈利時,國家不予虧損補貼。當燃料乙醇銷售結算價低於標准生產成本,企業發生虧損時,先由企業用風險基金以盈補虧,風險基金不足以彌補虧損時,國家將啟動彈性補貼。國家對燃料乙醇生產的補貼政策對國內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玉米燃料乙醇生產對國內玉米市場的影響

從玉米燃料乙醇所消費的玉米數量來看,2009年國內燃料乙醇總產量為172萬噸,這其中除了玉米為原料之外,還包括一部分小麥和木薯為原料生產的燃料乙醇,如果按玉米燃料乙醇佔比80%計算,那麼玉米燃料乙醇產量約為140萬噸,如果按照3.2噸玉米加工1噸燃料乙醇來計算,玉米燃料乙醇消費玉米量約在450萬噸左右,約佔全國玉米產量的3%左右。可以看出,玉米燃料乙醇自身消費玉米總量及其所佔比例都處於比較小的范圍,難以對國內玉米供求產生較明顯的影響。目前玉米燃料乙醇生產對國內玉米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當初國家對燃料乙醇鼓勵政策促使許多玉米產區燃料乙醇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因為當初燃料乙醇發展的戰略思路是在經過試點之後,將會大范圍的推廣,造成了許多地方投建了許多乙醇生產企業,以爭取享受到國家的優惠補貼政策。後來,雖然國家叫停了燃料乙醇的改擴建及新建項目,但乙醇產能在前一時期已經大幅擴大,而國家燃料乙醇的生產仍然實行定點供應,由於這些投建的乙醇項目可以生產非燃料乙醇,一旦國內乙醇市場轉好,這些產就能得以發揮,從而對國內玉米市場消費形成了較大的需求。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內外經濟的恢復性增長,乙醇市場行情走好,激發了乙醇生產企業產能的發揮,企業開工率提高,玉米消費擴大,對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的走高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是由於燃料乙醇是乙醇進一步脫水再加上適量變性劑後製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許多一般的乙醇廠生產的乙醇都可以做為燃料乙醇的上游產品。而從總產量的角度考慮,其實都在定點生產企業的生產量之內,並沒有增加總的生產額度。

三是對定點企業補貼由固定補貼變為彈性補貼,使定點企業的燃料乙醇生產不用太多考慮市場價格的變化,既不用太多考慮國內汽油價格總體水平的漲跌,也不用太多慮上游玉米價格總體水平的漲跌。因為在對定點生產企業核定補貼水平時會對玉米原料價格總體水平的上漲因素考慮在內。這使玉米定點生產企業在收購玉米時,較其它加工企業或飼料企業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即使玉米價格較高,為了生產也要繼續收購,並且不會產生太大的市場風險。也就是說定點企業「燃料乙醇」需求的剛性比較突出,無論原料價格高低,生產量需要一定程度上的保證。因而,定點生產企業可以較少的考慮成本因素。此現象傳導至對其供貨的其它乙醇生產廠家,也為其它部分乙醇廠家的生產提供了動力,造成部分乙醇生產廠家敢於抬價收購玉米現象的出現,成為眾多影響玉米市場價格的因素之一。

當前玉米燃料乙醇發展的思考

如果說,最初燃料乙醇定點企業的建立目的是為了消化陳化糧庫存的話,那麼,隨著之後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上漲,尋找替代能源的深入,燃料乙醇的發展已成為國家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一部分。而美國和巴西燃料乙醇事業的發展,為全球燃料乙醇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作為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現在的問題不是發展燃料乙醇與否,而是如何發展燃料乙醇的問題。

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玉米燃料乙醇和木薯燃料乙醇的生產工藝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成熟,特別是隨著玉米深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玉米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玉米制燃料乙醇的綜合利用水平已經得到不斷提高。如果不考慮原料因素,玉米制燃料乙醇的單位加工成本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目前,在各種原料對比之中,玉米制燃料乙醇仍是最為成熟、最為經濟的。近年來乙醇生產成本的提高主要是玉米原料價格的上漲造成的,其工藝成本一直在呈下降趨勢。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考慮,短期內玉米燃料乙醇加工產能不具備大幅擴張的可能,但基於國家能源戰略的考慮以及燃料乙醇發展的現實,在其它原料生產的燃料乙醇生產工藝技術沒有有效的突破瓶徑之前,玉米燃料乙醇仍然需要維持發展的態勢。玉米燃料乙醇與木薯等其它原料制燃料乙醇的發展可以保證試點地區對車用燃料乙醇的需求,但需要國家繼續加大對其控制與引導,特別是要將其產能限制在一定的合理限度之內,以保證玉米燃料乙醇的發展不會對國內玉米市場造成過大的沖擊。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近幾年來玉米深加工業的發展對調節玉米市場供求關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玉米市場豐收年景時谷賤傷農現象的發生,對維護糧食市場穩定,提高玉米產區農民種糧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而言,玉米燃料乙醇的發展除了是國家能源戰略發展的需要之外,其也對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是其另外一個最積極的作用。

燃料乙醇發展的新方向

在玉米和木薯加工燃料乙醇目前已處在比較尷尬的境地情況下,纖維素等新的燃料乙醇的生產與研發力度開始加大。據了解,中國擁有發展纖維素乙醇的原料優勢。纖維素廣泛分布於農作物秸稈、皮殼當中,價格低廉。據稱,中糧集團與中石化、丹麥諾維信公司聯手建造的中國規模最大的纖維素工廠將於2011年正式投建,規模為1萬噸/年,其它也有許多企業正式介入了纖維素乙醇的研究與生產之中。有專家預言,纖維素乙醇的生產或代表了中國未來燃料乙醇的主流方向。目前需要做的是加快研發力度,突破技術瓶徑,降低生產成本,加快商業化生產的速度。另外,目前有鋼廠正在研究與開發利用汽車尾氣生產乙醇的技術,據稱寶鋼、中科院與紐西蘭LanzaTech公司簽訂了「利用鋼廠尾氣生產乙醇」技術商業化戰略合作意向書。按照協議約定,寶鋼將與合作單位共建生物能源研發中心,並在中國建立第一個商業化、大規模利用鋼廠尾氣生產燃料乙醇的工廠。從這些利用新的原料加工製作燃料乙醇的現實情況來看,從工藝技術及成本的角度考慮,目前離商業化生產仍將有一段的距離,目前所做的是需要加大資金及科研投入的力度,力求突破技術瓶徑的制約,降低生產成本,以加快商業化生產的速度,從而能夠大范圍替代以玉米及木薯為原料的生產。這樣不但可以解決燃料乙醇原料的問題,更主要的是,作為國家能源替代戰略的一部分,隨著這些新的燃料乙醇生產的產業化,可以大范圍的推廣燃料乙醇的使用范圍,解決近年來國內在燃料乙醇發展方面面臨的窘境,推動國家新能源戰略的有效實施,使國家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都得到保證。

⑹ 玉米乙醇項目前景

說實話,前景很悲觀,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強!

美國大力推行玉米乙醇,是因為他們的農作物過剩,政府為了保護農產品生產者的利益。

實際上,生產玉米乙醇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合算的,如果把生產時消耗的熱(玉米發酵必須加熱),以及種植時消耗的化肥、機械、灌溉、運輸都折算成熱當量,有時竟會發現生產出的玉米乙醇具有的能量比為了生產它而投入的能量還少。換句話說,生產玉米乙醇出現了能量的負增長,等於白折騰了。(原本生產玉米乙醇是為了獲取能量)

所以現在國際上對玉米乙醇的反對態度越來越強。
還有一個方面,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食不果腹,發達國家卻用大量的糧食來生產燃料,面臨著巨大的人道主義壓力。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糧食並不富餘,沒有足夠的糧食來搞玉米乙醇。至於現在上的一些項目,多半論證不足,是各地領導人拍腦瓜拍出來的。

最後,要搞這個項目,還要看經濟上是否合算,現在生產玉米乙醇的各種原材料都有上漲趨勢,如果將來環境部門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嚴(這是大趨勢),項目在環保方面的成本也會越來越大,很可能就賠了。

⑺ 生物乙醇燃燒使用玉米,小麥,甘蔗,麥桿等通過什麼生產乙醇

有數據顯示,2009年巴西甘蔗乙醇的產量大約為300億升,佔全球總產量的1/3。巴西也是全球最大的乙醇出口國,每年的出口總額大約為50億升。即使是全球最大乙醇生產國美國,每年也要從巴西進口15億升乙醇。巴西已經在全球乙醇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

巴西的乙醇生產與美國不同。美國乙醇生產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其產品幾乎完全供應國內市場。而巴西的乙醇主要原料為甘蔗,其中很大部分用於出口。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能源系統分析教授Andre Faaij 十分看好巴西的乙醇發展,他說:「巴西擁有土地、基礎設施,並有決心在2020年前提高甘蔗乙醇的出口量至150億升。」Faaij教授相信,甘蔗乙醇將成為未來交通運輸的主要燃料。他預計:「電動汽車固然會進一步發展,但是本世紀內,燃料汽車仍然會處於主導地位,那麼第二代甘蔗乙醇將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燃料。」

據了解,甘蔗乙醇在所有生物燃料中能夠提供最為有利的能量平衡。甘蔗乙醇產生熱量的比率為1:9.3,而玉米乙醇的產熱比率僅為1:1.4。Faaij教授認為,只要等到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甘蔗乙醇得到充分發展,其能效還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另據巴西甘蔗行業協會(UNICA)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巴西國內生物乙醇消費量為200億升。如此高的國內需求主要得益於巴西在上世紀70年代末制定的戰略。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後,巴西府決定減少國家對石油的依賴,因而開始發展甘蔗乙醇。此後的巴西府也都實行強制在汽油中混合乙醇的策。如今,在巴西,汽油中混合乙醇的強制性比率為25%。UNICA 首席執行Jank透露,巴西銷售的汽車中90%都是既可使用化石燃料、也可使用乙醇的。這些都主要得益於當初巴西府前瞻性策。

環境無疑是使用生物乙醇最大的獲益方。Andre Faaij教授指出:「生物乙醇的燃燒能夠更充分,並且氮、二氧化硫和顆粒物的排放量也遠低於化石燃料,另外,生物乙醇的原料也具有可持續性。」Jank也表示:「汽車的數量迅速增長,我們無法想像,如果街道上擁堵的車輛使用的都是柴油或汽油,那城市將被污染到何種地步。」巴西十分有信心,未來生物乙醇能夠打破石油等化石燃料對市場的壟斷。由此可見,巴西甘蔗乙醇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不過盡管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20年巴西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能源供應國,但是,受目前較高的蔗糖價格和全球需求基本停滯的影響,巴西目前生物燃料的產量也在縮水。同時,西方國家實行的貿易壁壘也阻止了巴西乙醇出口的增長。2009年,巴西生物乙醇的出口量就較之前有所下降。

Jank也承認:「(甘蔗乙醇工業發展)目前存在太多障礙,價格的波動、需求的極端不穩定等,這些都使得短期內構建健康的出口環境變得十分困難。」不過,事實上UNICA無需過度擔憂,因為巴西國內對生物乙醇的需求還是巨大的,即使沒有出口也不會有太大影響。除去傳統燃料,生物乙醇目前已經在巴西燃料消費中占據主導地位。僅2009年一年,巴西國內乙醇的消費量就是出口量的4倍。

不過,西方各國對巴西甘蔗乙醇的貿易壁壘也在逐漸成為妨礙其發展的一大阻力。許多能源專家都在呼籲解除對巴西乙醇的貿易壁壘。

巴西聖保羅大學農業學院的Peter Zuurbier教授表示,歐洲和美國其實也應該選擇相類似的可持續能源。Zuurbier稱:「這樣,我們的城市問題會有所減少,同時也可以減少各國對石油出口國的依賴,這不失為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一個方法。」Zuurbier同時認為,歐洲和美國甚至可以借鑒巴西發展生物乙醇的經驗。他說:「歐洲看來似乎很害怕將來會在燃料上對巴西產生依賴,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巴西並不是只追求增加出口,同時也希望能夠在其他國家開展乙醇的生產,從而建立真正具有廣泛基礎的全球市場。」

然而,Zuurbier也承認,認為貿易壁壘很快就會消除的想法還只是個錯覺。Jank也表示,西方國家對於乙醇進口還是十分謹慎的,因為他們擔心大量進口可能會不利其國內農業。正如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Faaij教授所說:「IEA將巴西列為中長期內唯一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乙醇需求的國家並不是偶然。西方國家最終將認識到這一點,並會採取相應的行動。

⑻ 巴西哪裡盛產玉米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報告稱,2009/10年度巴西玉米產量數據上調了250萬噸,為5350萬噸,因為單產潛力改善。
巴西主季玉米收割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不過南里奧格蘭德州的收割工作仍在繼續。主季玉米播種面積低於上年,因為玉米種植效益要低於大豆。
巴西二季玉米播種工作基本結束,播種面積增加,尤其是馬托格羅索州。馬托格羅索州提前種植二季玉米,三月期間和四月份前幾周降雨良好,目前土壤墒情理想,支持了二季玉米單產潛務。
2009/10年度巴西玉米平均單產預計超過4.0噸/公頃。不過四月到五月期間的降雨將是決定二季玉米單產潛力的關鍵。

⑼ 為什麼美國和巴西要大力發展燃料乙醇

首先,物質資源方面兩者相當。巴西甘蔗年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全球玉米之生產以美國排名為第一。其次,物質屬性方面。甘蔗是植物,主要用來(1)提煉糖。玉米是食物,主要用來(1)食用(2)飼用(3)工業加工。相比較來看,本身玉米用途廣泛,再用來作燃料就應接不暇了。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閱讀全文

與巴西玉米變醇產量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8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6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10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5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9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3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8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9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5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9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2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5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9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5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7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