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為什麼那麼多英國人

巴西為什麼那麼多英國人

發布時間:2022-04-18 07:27:14

A. 為什麼巴西 混血兒多

從歷史上看,巴西曾經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現在官方語言也是葡萄牙語,後來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其他地區的移民,多民族文化不斷融合,所以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這也是這個國家混血人種比較多的主要原因。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殖民者卡布拉爾一行登上了巴西土地,在沿海地區考察了9天,隨後留下2名死囚便離開了巴西。這2名死囚與當地印第安人結合,形成了巴西最早的混血種人。
經過幾個世紀的種族融合,現在幾乎每個巴西人的血管中都流有有色人種的血。盡管這種說法似乎過於誇張,但至少反映了混血在巴西的普遍程度。
從實際情況看,巴西的混血種人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從1950年的27%提高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37%。
巴西的混血種人有5種類型:一是黑人、白人混血兒,稱為穆拉託人;二是白人、印第安人混血兒,稱為卡博克洛人;三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人,稱為卡富佐人;四是白人、日本人的混血兒,稱為艾諾科人;五是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混血兒,稱為儒薩拉人。

B. 南美洲第一大國巴西,為何就是無法崛起呢

巴西地大物博,物產豐盈,要領土面積有領土面積(850萬平方公里),有人口有人口(2億多),要資源有資源。巴西人民從來不知飢寒交迫為何物,首先他們是熱帶國家,不知道什麼是冷,其次他們日照充足,摘果子都能吃個飽,另外巴西美食可是一絕。

很長一段時間里,巴西只有兩大勢力,一派是大地主,一派是貧民,能夠接受良好教育,給社會注入理性和活力的中產階級還孕育在襁褓之中。這就導致了巴西獨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要麼是代表「大地主階級」的軍政府上台,要麼就是代表平民的民粹勢力上台,這些人能搞好經濟嗎?另外一些國家也不願意往這里投資,因為巴西太偏了,它在南美洲,無論距離東亞還是西歐,都太遠了。他們倒是離美國挺近的,但是美國怎麼可能是一個好鄰居,一直在明裡暗裡的壓制他們。

C. 為什麼巴西遍地混血兒居多,阿根廷卻以白人為主

在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具有先發優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全球占據了大量殖民地,被稱為新大陸的美洲自然也不例外。當時,葡萄牙占據了整個巴西地區,而西班牙則將整個巴西以外的南美洲吞入腹中。

19世紀前半葉,民族覺醒的巴西和阿根廷先後脫離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宣布了獨立。這兩個國家曾經都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但是,當兩個國家各自獨立以後,他們的民族成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阿根廷成為了南美以白人為主的國家,而巴西則被稱之為“多彩民族神話”。明明曾經都是殖民地,巴西卻成為了一個混血民族,而阿根廷則保留了相對純正的白人血統,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兩個文化背景相似的國家民族成分差異如此之大呢?

阿根廷白人觀眾

在巴西這個國家還有一點與阿根廷全然不同,巴西雖然未曾徹底擺脫種族主義,但是近百年來,從未出現過類似於歐洲、美國、南非、澳大利亞即為類似的種族歧視和矛盾。因此無論是混血兒、黑皮膚、黃皮膚、白皮膚的人,都能夠在這片土地上安然生存,所以,巴西還被稱之為“種族天堂”。當阿根廷還在堅持白人高高在上的所謂“高貴”血統之時,巴西這個桑巴之國已經鑄造了一部多彩民族神話,各個膚色的人們都能夠在這里享受到平等對待。

D. 阿根廷與巴西原來都是歐洲殖民地,為何巴西多混血而阿根廷卻以白人為主

同是為歐洲掌控,巴西混血多而阿根廷白人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阿根廷最原本的土著居民少,而巴西則非常多土著居民。第二,由於氣候和環境的原因,兩國的農業發展不同,阿根廷發展畜牧業,而巴西發展種植園業,所以人種隨著勞動產業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膚色文化,於是巴西便被冠以「人種熔爐」的稱號。所以兩個國家雖然殖民者一樣,但由於不同生存環境和氣候,管理者需要對不同的地區作出不同的政策,以謀求最好的發展,否則管理不好便會被其他殖民者所取代。政策的改變自然就影響到人口的發展。

E. 英國為什麼能成為殖民地最多的國家

作為老牌帝國主義,英國和西班牙在世界上都曾有過大量殖民地。不過,他們的結局卻不太一樣。就英國而言,英國的殖民地最多時曾是其本土面積的110倍,殖民地人口數是本土人口的8倍。到一戰前夕,英國控制的勢力范圍達到全世界面積的1/4。二戰以後,這些殖民地紛紛獨立,目前,英國的「原殖民地」主要有三大類:王室領土、海外領地和英聯邦國家。雖然獨立者眾多,但留在英聯邦內的國家,許多都還赫赫有名。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是英國的三大孝子,養育了大量的英國後裔。是英國最成功的殖民地。這三個國家與英國相對最具有類似性,人口組成類似,(加拿大有大量法國後裔,以英國後裔為主。)文化類似,社會制度類似,等等還有其它的眾多類似。比如,都是沿海或島嶼國家,擁有便利的海運。英國,面積24 .42萬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5850萬。人口密度為240人每平方公里。 2004年人均GDP 28350美圓,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9。加拿大,面積997萬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2973萬。人口密度為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23930美圓。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18。澳大利亞,面積768 .2萬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1810萬。人口密度為2 .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21650美圓。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19。紐西蘭,面積27萬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364萬。人口密度為1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15870美圓。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25。可以說,英國殖民地相當成功——即使它放棄殖民地也是因為投入和產出的利益計算而主動採取的措施,而不是逼迫放棄。

再看看西班牙。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是美洲殖民地(西屬美洲),指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西班牙在美洲擁有的殖民地的統稱。從1492年哥倫布登陸美洲開始的三個世紀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陸和加勒比海地區就不斷地進行著征服和殖民,先後佔領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島嶼(西印度群島)、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區、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達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內陸。在19世紀初期,西屬美洲陸續爆發了獨立運動,西班牙因此丟失了在美洲大陸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的失利,更使其丟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並最終結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統治。那些由原西班牙殖民地轉化而成的新國家基本上都繼承了西班牙的語言和宗教,並成為了現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拉美還包括有巴西等原葡屬地區)。可以說,英國和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一個大獲全勝,一個潰不成軍,那麼,都是殖民統治,為什麼會有這天懸地隔的差距呢?這原因首先當然是英國採取「間接統治」的方式,設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與經濟上達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國仍保留了許多原有的土邦國(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國、克什米爾國,非洲的布干達王國、巴蘇陀王國、桑給巴爾蘇丹國,中東及東南亞的一些酋長國和蘇丹國)。在被劃為英皇直轄殖民地的地區,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鄉村等行政機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英國征服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之後,保留了兩國原來實行的種族隔離制度,以作為對兩國原來的布爾人統治集團的讓步),並任用當地人為次級地方官員。當地的語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傳授。與西班牙的統治方式相比,英國的統治方法無疑更加有利於長久保持對殖民地的控制,並使其在獨立之後仍願意與英國保持政治和經濟上的聯系。而西班採取的則是直接統治的方式,盡力將殖民地在政治和經濟上與宗主國結為一體,大力灌輸宗主國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以便同化盡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統治民族對統治民族緊密產生密切的認同感。當地的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幾乎得不到保存,當地語言在教育系統中很少應用。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國家的受教育階層(通常是當地的上等富有階層)感到自己的命運與宗主國休戚相關,並擯棄土著生活方式。這種做法導致殖民地人民出現分化,獨立後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穩定。

當然,二者殖民地所以有這樣的不同結果,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英國對殖民地的經濟政策是決策的自主性和交易的自願性的完全市場經濟政策;而西班牙對其統治的殖民地則是採取政府指導下的所謂重商主義經濟政策——換言之:英國殖民政策是完全市場經濟,而西班牙則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後者與前者的不同在於:一是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強力干預和全面控制,二是把盡量多地積累貨幣財富作為國家目標。

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對殖民地的經濟是放手讓商人去操作,政府極少插手,經營方式也是公司制——譬如東印度公司。這里的決定性因素,是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早在1215年的《大憲章》中,英國已經開始對國王的征稅權作出限制。1688年「光榮革命」以後,國王的壟斷特權被國會立法所終止,作為市場經濟基礎的私有產權制度得以確立,英國政府逐漸減弱了對經濟的控制和干預。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1776年出版《國富論》,可以說是對重商主義最後的致命一擊。《國富論》弘揚「看不見的手」(即市場)在資源有效配置中的作用,同時指出: 「一個國家的經濟只有在最自由和寬松的狀態下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一切國家干預都有可能對經濟造成破壞。」 由斯密《國富論》開創的古典經濟學理論正是改變了整個世界的18世紀產業革命的先聲。因此,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的叔父、老阿諾德·湯因比在1884年出版的《產業革命》一書中就已指出,產業革命的實質,既不是發生在煤炭、鋼鐵、紡織工業中引人注目的變革,也不是蒸氣機的發展,而是「用競爭取代了先前主宰著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中世紀規則」。

反觀西班牙,16世紀初,它憑借從事航海活動的先發優勢和擁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和海軍,一度成為海上霸主和歐洲最大的殖民國家,並且在查理第五的統治下建立了橫跨歐洲大陸的哈布斯堡王朝。但是重商主義政策並沒有給西班牙帶來持久的經濟繁榮和海上霸權。這是因為:第一,雖然西班牙政府在殖民活動中攫取了大量財富(據歷史記載,1503~1660年間西班牙從美洲殖民地取得的財富多達白銀18600噸和黃金200噸)。然而這些財富並沒有被投入生產活動,相反,為了維持歐洲最龐大的軍事力量,財政卻經常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從1575年到1647年,西班牙皇室六次宣布破產(諾斯和托馬斯:《西方世界的興起》)。第二,大量貴金屬的流入一方面造成了物價飛漲,民生凋敝,另一方面助長了窮奢極欲的社會風氣和好逸惡勞的懶惰習氣,而農業生產一直停滯不前,製造業也沒有能夠發展起來。第三,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廣泛干預,造成了普遍的尋租條件。由於「看得見的腳踩住了看不見的手」,「重商主義時代乃是一種腐敗的尋租社會」(布坎南等編:《關於尋租社會的理論》)。這樣,西班牙經濟在16世紀後期「馬爾薩斯災禍」再次襲來和經濟衰退重現時一蹶不振。1588年「無敵艦隊」大敗於英國海軍,更標志著西班牙海上霸權的喪失。1596年菲利普二世去世以後,西班牙淪落為二流國家。它重新走上發展的道路,已是1975年獨裁者弗朗哥去世以後的事情。14~18世紀的法國歷史,也向我們講述了相同的故事。

英國和西班牙殖民地不同結果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歷史教訓,那就是:一些所謂「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以及它們所實行的「出口導向」政策,是無法長久的,這種體制和政策安排在發展初期是有效的,但是到了更高的發展階段上,就必須及時進行制度改革和政策調整,減少政府幹預,實行進一步市場化,否則會引來種種惡果。

F. 巴西以什麼人種為主老師說是白人,可有些資料說是混血人多,到底是哪個嘞!

白人和混血人的比例差不多,不過一直一來都是白種人所佔比例稍多一些,巴西人口中47.3%的為白種人,43.1%為混血種人,7.6%為黑人,2.1%為亞洲人,其餘則為少數印第安人。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G. 大英帝國鼎盛時期為什麼不侵略佔領巴西作為殖民地,難道不想巴西成為第二個澳大利亞嗎也移民英籍白人。

巴西一開始是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是英國的傳統盟友
巴西獨立後同時和英國美國關系很好,維持南美穩定也是英國(以及後來的美國)的基本政策,英國犯不上去侵略巴西

H. 為什麼巴西的混血人口比例這么高

因為巴西的移民來源眾多,所以混血兒的比列才這么高。

巴西的移民來源,主要是義大利。巴西的土地總面積排名世界第五,除歐洲國家外,還接受了來自黎巴嫩,敘利亞,日本和中國的許多移民。目前有130萬日本人和25萬中國人,毫不奇怪,由於巴西的移民來源眾多,到處都有種族混合。綜上所述,當今歐洲大多數人不再是純白色的血統。即使在北歐國家,例如丹麥和瑞典,也有許多黑人球員,更不用說法國隊已無法將其與非洲隊區分開。

I. 為什麼巴西是世界上人種最多的國家

據1977年普查,巴西有1億1千萬2百24萬人。其中白人佔62%,黑人佔11%,其餘為印歐混血種,黑白混血種,印黑混學種。此外,還有亞洲人(日本人和後裔70萬,華僑約4萬5千人,)亞洲人同白人、黑人及其它一些人種的混血種。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公認的人種最復雜的國家。

J. 南美洲國家(巴西)為什麼沒北美洲國家(美國)強大

我覺得是人的素質決定的。移民北美的歐洲人以英國人德國人居多,他們本身就是因為喜歡冒險、創新被本國人視為異教徒而前往北美大陸。他們帶來有著英國人工業革命帶來的新理念,並且作為英國殖民地輸入大量英國技術,所以他們發展的起點就比較高,加上勤奮創新,發展就很迅速。南美主要是伊比利亞半島的移民,有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但主要一掠奪殖民地自然資源為出發點,通過資源交換貨物財富,而且他們的宗主國在工業革命時期處於落後狀態,所以沒有北美人的工業革命理念,因此沒有與北美人一樣進行工業革命,發展新技術新工藝,只滿足於資源開發,所以一直落後與北美。
簡單的道理就是這些。

閱讀全文

與巴西為什麼那麼多英國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8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6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10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5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9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3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8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9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5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9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2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5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9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5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7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