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說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世界七大奇跡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它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2007年7月7日,該基督像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該基督像座落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稱駝背山或耶穌山)山頂之上,俯瞰著整個里約熱內盧市。耶穌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Redentor)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
❷ 巴西聖保羅的一建築- 神像
樓主所說的是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山,不是聖保羅的,本人是巴西人,在巴西長大的。耶穌山是在1922年,巴西獨立100周年時,巴西天主教團和修女們聯合簽名要求佩索阿總統建一耶穌像。
巴西里約熱內盧著名的基督像——基督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科科瓦多山頂,山高710米。基督像身高30米,站立在8米的基座上,基座同時也是一座能夠容納150人的天主教堂。基督像總重1145噸,張開的雙臂橫向總長28米。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Redentor)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2007年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跡。
基督像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站立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Corcovado)山頂,俯瞰著整個里約熱內盧市,他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❸ 巴西 上帝贖罪像是怎麼建起來的
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內的耶穌山(又名駝背山),山丘位於海拔2310尺,山高709米,是觀光里約熱內盧的最理想地方,山丘上有一巨型耶穌基督像。此基督像高三十八米,寬二十八米,重量超過一千噸;為紀念巴西獨立運動成功而建,幾乎是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從里約市一眼望見,為里約象徵。山下有茂密的森林,鬱郁蔥蔥,景色秀麗,是巴西最著名的風景區。
駝背山因有耶穌聖像,所以也叫耶穌山。在1922 年,巴西獨立100 周年時,巴西天主教團和修女們聯合簽名要求佩索阿總統建一耶穌像。這塑雕像,是巴西著名雕塑家瓦爾·科斯塔及其同伴們,花費了整整5年的時間精心設計,協力雕塑,於在1931年完成了的一個建築壯舉。雕像總高38米,頭部長近4米,釘在受難十字架上的兩手伸展寬度達28米。整座雕像用鋼筋混凝土堆砌雕塑而成,重量在1000噸以上,屹立在駝峰山的擎天柱石上。從城的每個角落遠遠望去,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耶穌受難的身影。巴西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國家,全國有90%以上的人都篤信天主教。在教徒們看來,這座耶穌的巨型雕像,正是為普天下勞苦大眾而獻身的「救世主」的化身。聖像展開雙臂似乎在迎接八方來客,並祝福百姓平安昌盛。白天,它背襯藍天,頭上繚繞著瑞靄祥雲,更顯示它的仙姿俠骨;晚上,強烈的探照燈光映射著它龐大的銀灰色身軀,昭示著聖像法力無邊,光明永駐。
❹ 全球「堅強」雕像,花80年建造成功,每年都會被雷劈,為何仍屹立不倒
雕像,是現代一種非常常見的建築藝術,為了紀念一些人或者事件,或者是只為了裝飾效果,很多城市都會建造雕像,如果建造的技巧非常精妙,雕像也可以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光。宗教也是經常會建造雕像的一種形式,將神鵰刻成雕像,供信徒們瞻仰,也是一種常見的行為。
不過雖然被雷劈了這么多年,這座雕像依舊屹立不倒將近百年,也難怪會被人們稱為「最堅強的雕像」,還有虔誠的信徒認為這是基督在替人們承受苦難。
❺ 巴西里約熱內盧高山上那個人像叫什麼有什麼意義嗎
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耶穌雕像。他所在的山為耶酥山。真名科爾科瓦多山,該山的形狀如駝背人,故又名駝背山;峰頂因有耶酥塑像,所以也叫耶酥山,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山上的耶酥像是為了慶祝巴西獨立100周年而建的。耶酥塑像建在峰頂的巨大岩石上。工程始於1926年,由巴西人Heitor設計,法國雕塑家保羅.朗多夫斯基負責建造。通過募捐籌款,經過5年的施工,1931年10月12日建成。耶酥面對浩瀚無際的大西洋站立著,手臂張開,從遠處望去,猶如巨型的十字架。塑像的含義是,救世主伸開寬大的雙臂,擁抱這座城市,從里約熱內盧的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這座塑像。 耶酥塑像線條明朗,呈銀灰色。塑像高38米,頭部長3.75米,頭重35.6噸,手長3.2米,每隻手重9.1噸,兩手相距28米,整個塑像總重量為205噸。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巨型雕塑珍品之一,現已成為巴西的標志。耶酥山,是延伸到大西洋邊卡里奧卡山幾座山峰中最高的一座,海拔710米。山上古木參天,飛瀑湧泉,常有雲霧繚繞,是里約熱內盧著名的風景區。從海平面看過去耶酥山高大挺拔,氣勢磅礴,山形峻峭,附近有小山麵包山襯托,加上這里依山傍海的城區和曲折的海岸線,從遠處看去,整體構成一幅完美的風光圖畫。登上耶酥山頂,環顧四周,人仿如置身畫中。山腳就是世界著名海灘科帕卡巴那海灘。
❻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重1145噸,當時是怎樣完成建造的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基督山上,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 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
雕像的建成也是巴西的建築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不僅是技術和建築實力的展現,也是人們團結一致勞動成果的結晶。
❼ 這是什麼建築在哪裡有什麼歷史故事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基督山上,它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
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
2007年7月7日,該基督像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該基督像座落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稱駝背山或耶穌山)山頂之上,俯瞰著整個里約熱內盧市。耶穌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❽ 巴西的,一個高大的手臂展開的石像,坐落在山頂上的是誰啊有什麼故事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它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2007年7月7日,該基督像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該基督像座落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稱駝背山或耶穌山)山頂之上,俯瞰著整個里約熱內盧市。耶穌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❾ 巴西聖保羅有個山崖,上面有個巨大的耶酥石像,我想知道它的由來。
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巴西里約熱內盧附近的科爾科瓦杜山頂,一尊30米高的基督耶穌大型石雕像聳立在那裡,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耶穌雕像。1921年,巴西人民慶祝獨立100周年時,人們提議在科爾科瓦杜山頂修建一座巨型的耶穌基督雕像,讓救世主伸開他寬大的雙臂來擁抱這座城市。1921年雕像開工,經過10年的艱苦施工,1931年雕像終在科爾科瓦杜山頂落成。這尊雕像體積龐大,有200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
❿ 巴西基督山的修建背景
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耶穌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科科瓦多山頂已超過75年,高三十八公尺,張開的雙手寬28公尺,由波蘭裔法國藝術家朗多夫斯基(Paul Landovsky)所設計,他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一年間先在法國造好雕像片段,然後運到巴西組裝,整體採用水泥材質,歷時四年建成,也堪稱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在里約市區里幾乎各個角度都可以看見它!
耶穌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科科瓦多山頂,基座同時也是一座能夠容納150人的天主教堂。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後,這個設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當時的法律強制規定必須政教分離。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基督雕像的設計要求包括:須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徵世界的基座。最後選擇了「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為設計外型。
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里約熱內盧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綵,這一天是巴西主保聖人聖母Aparecida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落成典禮的一大亮點是照明系統的啟動,原本計劃是由義大利發明家馬可尼從他在那不勒斯的遊船上,通過他發明的無線電啟動開關,但是由於當天天氣狀況惡劣,信號強度受到影響,最終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員手工開啟。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里約熱內盧的樞機大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彌撒,這使得這座基督像成為朝聖聖地,從此以後天主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禮和宣布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