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迪爾瑪·羅塞夫的人物經歷
迪爾瑪·羅塞夫出生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首府貝洛奧里藏特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佩德羅·羅塞夫是保加利亞移民,母親迪爾瑪·哈內·席爾瓦是土生土長的巴西人。現為巴西勞工黨的黨員 。
迪爾瑪·羅塞夫入圍美國《福布斯》雜志全球年度最具權勢女性排行榜
1947年12月14日出生在巴西貝洛奧里藏特 。
1970年代,她已經積極參政,更參加了反獨裁地下組織馬克思主義游擊隊而坐過牢,1972年獲釋後於南里奧格蘭德州繼續從政,並協助成立民主勞工黨。
2000年離開民主勞工黨並加入巴西勞工黨;
2002年,獲盧拉委任為礦業及能源部部長;
2005年於擢升為巴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
2010年3月羅塞夫辭去公職, 決定參與第40任巴西總統選舉,由於她得到盧拉的支持,其民意支持一直高於其他八名候選人。
2010年10月31日競選勝出,當選總統,2011年1月1日羅塞夫正式就職。
2011年4月11日上午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6天的國事訪問。
2015年1月1日下午,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第二任期就職典禮在首都巴西利亞舉行,她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一位蟬聯總統寶座的女總統。
2016年4月17日,巴西眾議院投票表決,通過了對總統羅塞夫的彈劾案。
2. 巴西總統羅塞夫幾歲
今年69歲了。
姓名:迪爾瑪·羅塞夫
生日:1947年12月14日職業: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簡介:迪爾瑪·羅塞夫,巴西政治家、經濟學家,巴西前總統。
3. 迪爾瑪·羅塞夫簡介:羅塞夫為什麼會被巴西國會彈劾
迪爾瑪·羅塞夫,巴西政治家、經濟學家,原巴西總統。
2010年巴西總統大選候選人之一,2010年10月31日,巴西最高選舉法院宣布,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勞工黨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在第二輪投票中勝出,當選總統,2011年1月1日,巴西新總統迪爾瑪·羅塞夫正式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2014年10月,迪爾瑪·羅塞夫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一位蟬聯總統的女總統。2015年1月1日下午,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第二任期就職典禮在首都巴西利亞舉行,她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一位蟬聯的女總統。2015年3月11日,迪爾瑪·羅塞夫在各國領導人工資中,排名第十位。2016年5月12日,巴西參議院投票通過了針對總統羅塞夫的彈劾案,羅塞夫將被強制離職最長達180天。
2016年8月31日,羅塞夫被罷免總統職務。
羅塞夫遭彈劾的主要原因是:
政治上,勞工黨執政聯盟內部,特別是勞工黨與主要聯盟黨、巴西第一大黨巴西民主運動黨(簡稱民運黨)貌合神離,政治理念不一,矛盾日益加深,導致執政聯盟徹底分裂,嚴重影響政府的治理能力,從而摧垮了羅塞夫政府的執政基礎。在國會中,眾議院議長庫尼亞(Eardo Cunha)和參議院議長卡列羅斯(Renan Calheiros)均為民運黨人,他們與民運黨主席、副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里應外合,千方百計彈劾羅塞夫總統。6月28日,羅塞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選擇民運黨主席特梅爾為副總統是她犯的最大錯誤。
勞工黨和政府一些高官先後捲入腐敗案,使羅塞夫政府的威信下降。繼2005年捲入「月費案」後,勞工黨及其他聯盟黨的高官近兩年又捲入巴西國有石油公司腐敗丑聞,涉案金額達數十億美元,這兩大腐敗丑聞都涉及勞工黨的一些領導人,甚至有人指控前總統盧拉與之有牽連。這一切使勞工黨和政府的威信下降,使羅塞夫的民調支持率一度下降至8%。
經濟上,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羅塞夫第一任期,巴西經濟增速就已明顯放緩。自2015年年初羅塞夫連任總統以來,由於國際市場上初級產品價格低迷,巴西主要出口商品原油、鐵礦砂等價格大幅度下降,再加上政府沒有及時調整經濟結構和一些經濟政策失誤,使巴西經濟連續衰退,2015年為-3.7%,今年第一季度經濟萎縮5.4%,預計今年全年經濟還不如去年。標普、惠譽評級機構已將巴主權債務評降為垃圾級的「BB+」。通貨膨脹已上升到近10%,失業率達9%。
社會方面,由於經濟的衰退、政府用於社會開支的減少、通貨膨脹的加劇、物價和服務價格的上漲,致使民眾生活受到影響,再加上民眾對政府和執政聯盟政黨一些官員嚴重腐敗深感不滿,抗議浪潮此起彼伏。2015年,巴西爆發了4次大規模反政府遊行。今年3月,巴西爆發了遍及337個城市、360萬人參加的「巴西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反政府遊行」,要求羅塞夫下台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支持彈劾羅塞夫的民眾所佔比重一度高達68%。
歸納起來,羅塞夫遭到彈劾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巴西民眾對經濟連年衰退、政府沒有及時轉變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深感不滿;二是民眾對政府及勞工黨執政聯盟眾多官員嚴重腐敗感到強烈不滿;三是執政聯盟各黨政見各異、理念多元、訴求龐雜,政治博弈激烈,缺乏一個執政綱領,總統羅塞夫與副總統特梅爾之間矛盾凸顯,大大削弱了勞工黨和執政聯盟的治理能力。
4. 據說巴西前第一位女總統羅塞夫曾經竟然是一個女混混」,究竟是怎麼回事
曾經在巴西軍政府執政的時候,她有過一段偷盜的經歷還因此被捕入獄三年,這期間她承受了很多種刑罰所以才有了“女混混”的說法。當然誰還沒有個過去呢,畢竟在那個巴西政權動亂的時期,大家都是在為自己所忠心的黨政做事而已,應該說那對個時候人的所作所為很難判斷出對錯的。不過也不得不承認羅塞夫的強大,不僅熬過了刑罰還走上了總統的位置。
在盧拉下台推選羅塞夫成為總統之後,羅塞夫就一心想為當時和她一樣承受過酷刑的人討回公道,可是她忘記了那不是因為某個人而是一個時代所造成的,因為牽扯太多人引起很多軍權大佬的反對。在她執政期間巴西經濟迅速下降,她又要拿資產階級的錢來補充窮人生活,更是激起了資場階級的反抗,在這種種原因之下羅塞夫成功的人生結束了,她被彈劾下台。
5. 羅塞夫是誰
迪爾瑪·羅塞夫,巴西政治家、經濟學家,巴西前總統。羅塞夫於2001年6月開始參與聯邦政府事務,當時的總統候選人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舉行了一次會議,旨在與有識之士一起探討如何解決供電危機。這次會議由核工程師、盧拉團隊能源部長熱門人選路易斯·平格里組織,迪爾瑪是與會專家之一。羅塞夫的大膽發言以及在這一領域的豐富經驗令人印象深刻。盧拉當選總統後,任命迪爾瑪擔任國家能源部長。對於這一出人意料的人事任命,盧拉說:「我意識到,與其他人相比,迪爾瑪具備一種特殊性格,還具備南里奧格蘭德州能源部長的豐富經驗。所以我想,我找到了能源部長人選。」
6. 巴西人是什麼人種講什麼語言
人種:
人口:1. 816億(2004年),佔世界人口的2.8%,居拉美首位。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 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語言:
葡萄牙語,因為巴西在成立之前被葡萄牙侵略,之後葡萄牙語就成為巴西的官方語言,在巴西境內也有講印第安人自己的語言(很少的一部分)還有西班牙語,因為南美洲除了巴西外其他的國家以前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都講西班牙語,所以在巴西和各鄰國的邊境會講一點西班牙語,一點葡萄牙語。
7. 2011年1月到12月國內國際事件
1、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12月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2、由團中央、全國學聯主辦的全國大學生紀念「一二·九」運動75周年座談會2010年12月9日在京召開。
3、迪爾瑪·羅塞夫1月1日在巴西國會宣誓就任巴西聯邦共和國總統,成為巴西第一位女總統。
4、越南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月12日在首都河內開幕。
5、1月14日,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胡錦濤向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師昌緒和王振義頒獎。
6、美國總統奧巴馬1月19日在白宮南草坪舉行隆重儀式,歡迎胡錦濤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7、莫斯科機場1月24日晚發生一起爆炸事件,爆炸已造成至少35人死亡,130多人受傷。
8、為期5天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1月30日落下帷幕。
9、中共中央、國務院2月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1年春節團拜會。
10、埃及總統穆巴拉克2月1日晚發表講話,宣布不再謀求連任下屆總統,但表示不會屈服於壓力而立刻下台。
11、2月2日胡錦濤在河北省保定市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
12、2月3日東北第一高樓起火。
13、2月4日歐盟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開幕。
14、2月5日香港導游和內地遊客發生互毆事件。
15、2月6日埃及反對派開始與政府對話。
16、2月7日,泰國與柬埔寨在邊境地區發生交火。
17、2月8日中央軍委發布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軍隊委員會工作條例》。
18、2月9日央行加息0.25個百分點。
19、2月10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向副總統蘇萊曼部分交權。
20、2月11日穆巴拉克辭職交權給軍方。
補充:
1、2010年11月1日巴西執政黨勞工黨總統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贏得大選。
2、2010年11月5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負責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首次審議美國人權狀況。
3、11月10日上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英國首相卡梅倫。
4、11月12日晚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在廣州隆重開幕。
5、2010年11月23日下午韓國和朝鮮在西部海域存在爭議的「北方界線」附近發生交火
8. 巴西總統換屆問題
2011年1月1日,迪爾瑪·羅塞夫正式上任巴西總統,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9. 巴西總統是誰
簡述 巴西總統,是巴西聯邦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巴西的總統制是在1889年推翻了佩德羅二世的巴西帝國以後建立的。此後,巴西有過六部憲法,兩個獨裁時期和三個民主時期。在民主時期當中,投票是強制性的。 現任總統是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來自巴西工人黨。2002年當選,次年就任,任期至2011年。他得到的票數使巴西當選總統當中最多的。2006年10月1日的選舉中,他得到了5820萬張票。 [編輯本段]總統的權力 作為總統制國家的元首,巴西總統擁有很大的權力,他有效地掌握著國家政府、在國外代表這個國家、任命內閣成員和最高法院成員,同時也是巴西軍隊的總司令。 巴西總統還有很大的立法權力,它可以向國會提出法律建議,或者使用「臨時手段」,也就是在緊急情況下,不經過國會批准就馬上頒布並施行法律的權力。 [編輯本段]擔任總統的要求以及任期 根據1988年憲法,巴西總統必須是在巴西出生的國民、居住在巴西、35歲以上、有黨派屬性並擁有一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人。 巴西總統的任期為四年,可以連任一次。關於連任的條款是1997年16號憲法修正案加上的。 [編輯本段]總統的特權 巴西總統可以使用阿爾沃拉達宮作為居所,普拉納爾托宮作為辦公場所。總統配有醫療和安全方面的專門人員、秘書和助手。還有專車和專機(所謂「巴西空軍一號」) [編輯本段]歷任巴西總統 1889年,德奧多羅·達·豐塞卡推翻了佩德羅二世的巴西帝國,建立了共和國,1891年,一部與美國憲法類似的巴西聯邦憲法誕生,國名也叫做「巴西合眾國」。那個時代雖然從理論上講,巴西是個民主國家,但是實際上該國被一些地區大寡頭統治者。聖保羅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大寡頭交替執政。農村的選票常常被大地主控制,由於選舉權有文化程度要求,只有不到6%的巴西人有選舉權。而且實際上也只有富人才能選舉或被選舉。 1930年,慘遭世界經濟危機影響的巴西爆發革命,舊的共和國終結,聖保羅州的大寡頭華盛頓·路易斯成為總統,他破壞了聖米兩州輪流執政的制度,在下一次選舉當中還支持來自聖保羅的普列斯特斯。然而,路易斯在任期結束前3周被推翻,普列斯特斯並沒有能上台。 這一時期的巴西總統有: 德奧多羅·達·豐塞卡 1889.11.15-1891.11.23 代理總統至1891年2月,巴西頒布憲法後,仍被選為總統,由於他與立法院有沖突,他試圖終止憲法運作,用總統令治理國家未成,被迫辭職。 弗洛里亞諾·佩紹托 1891.11.23-1894.11.15 豐塞卡的副總統。豐塞卡辭職後繼任。 普魯登特·德·莫拉伊斯 1894.11.15-1898.11.15 是巴西第一個經普選產生的總統。 坎波斯·薩雷斯 1898.11.15-1902.11.15 羅德里格斯·阿爾維斯 1902.11.15-1906.11.15 1918年,他再次當選,但不幸在就職前去世。 阿方索·佩納 1906.11.15-1909.6.14 阿爾維斯的副總統,在任內去世 尼洛·佩桑尼亞 1909.6.14-1910.11.15 佩納的副總統,佩納去世後繼任,在他的任期內,巴西的奴隸制被最終廢除。 赫耳墨斯·羅德里格斯·達·豐塞卡 1910.11.15-1914.11.15 為首任總統的侄子。 文塞斯勞·布拉斯 1914.11.15-1918.11.15 豐塞卡的副總統。 德爾芬·莫雷拉 1918.11.15-1919.7.28 當選總統應為阿爾維斯,但他在就職前去世,這樣莫雷拉作為布拉斯的副總統接任總統。莫雷拉有心理問題,1919年,巴西新憲法誕生,他提前放棄了職務。 埃皮塔西奧·佩索阿 1919.7.28-1922.11.15 1919年當選,以便完成莫雷拉的任期。 阿圖爾·貝爾納德斯 1922.11.15-1926.11.15 華盛頓·路易斯 1926.11.15-1930.10.24 在任期完成前夕被推翻 熱圖利奧·瓦加斯 1930.11.3-1945.10.29 巴西大獨裁者,1945年被推翻 若澤·利尼亞雷斯 1945.10.29-1946.1.31 巴西大法官,在瓦爾加斯被推翻後繼任。 1945年,瓦加斯被政變推翻,但是他此後曾一度再次當選,而且他的影響力維持到第二共和國結束。這一時期巴西政局不穩。1954年,瓦加斯在政治危機中自殺身亡,此後便是一系列任期很短的總統執政。1961年,右翼的誇德羅斯上台,但7個月後辭職,當時總統和副總統時分別投票的,副總統則是誇德羅斯的政敵,左翼政治家古拉特,政治危機最終解決,古拉特當選總統,但職權較以前的總統減少。1963年,公民投票決定恢復總統制,1964年,古拉特被政變推翻。這一歷史時期的巴西總統有: 加斯帕爾·杜特拉 1946.1.31-1951.1.31 巴西社會民主黨人 熱圖利奧·瓦加斯 1951.1.31-1954.8.24 屬於巴西工黨,1951年再次當選,任內自殺身亡 卡菲·菲略 1954.8.24-1955.11.9 瓦爾加斯的副總統,軍隊阻止其行使職權。 內雷烏·拉莫斯 1955.11.11-1956.1.31 參議院議長,代總統,社會民主黨人 茹塞利諾·庫比契克·德奧利韋拉 1956.1.31-1961.1.31 社會民主黨人,任內將首都遷往巴西利亞 雅尼奧·誇德羅斯 1961.1.31-1961.8.25 巴西天主教民主黨人,在任內辭職。 若奧·古拉特 1961.9.7-1964.4.1 誇德羅斯的副總統。在任內被政變推翻 1964-1985年,是巴西的軍事獨裁時期,這一時期巴西的總統有: 卡斯特洛·布蘭科 1964.4.15-1967.3.15 軍事獨裁者 科斯塔·席爾瓦 1967.3.15-1969.8.21 軍事獨裁者,後因中風,失去履行職權的能力,權力被軍人執政委員會取代。 埃米利奧·梅迪西 1969.10.30-1974.3.15 軍事獨裁者 埃爾內斯托·蓋澤爾 1974.3.15-1979.3.15 軍事獨裁者 若奧·菲格雷多 1979.3.15-1985.3.15 軍事獨裁者 在80年代,軍隊政府開始了漸進的民主化進程,1988年,新憲法獲得通過,1989年,根據憲法展開的總統選舉進行,巴西回歸民主化社會。1985年後的巴西總統有: 若澤·薩爾內 1985.3.15-1990.3.15 費爾南多·科洛爾 1990.3.15-1992.10.2 幾十年以來第一位民選總統,1992年遭彈劾,被迫辭職。 伊塔馬爾·弗蘭科 1992.10.2-1995.1.1 科洛爾的副總統,在科洛爾辭職後繼任。 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1995.1.1-2003.1.1 巴西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連任的總統。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2003.1.1至今 巴西現任總統
10. 羅塞夫有什麼成就
塞夫出生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首府貝洛奧里藏特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佩德羅·羅塞夫是保加利亞移民,母親迪爾瑪·哈內·席爾瓦是土生土長的巴西人。現為巴西勞工黨的黨員。
巴西國民議會聯邦參議院議長雷南·卡列羅斯6月29日說,參議院全體會議計劃在8月20日左右就彈劾案舉行最後表決。
8月29日,在巴西聯邦最高法院院長的主持下,已被停職的巴西總統羅塞夫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為自己辯護。
8月31日, 巴西參議院31日最終通過彈劾案,羅塞夫被解除總統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