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毒蘑菇的色彩有利於自己的生存嗎
毒蘑菇的毒以及鮮艷的色彩都是生物進化以及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為了保證後代的繁衍。鮮艷的顏色起警告色的作用,目的是告誡捕食者不要吃它,它含有劇毒。這和很多毒蛇以及青蛙燈顏色鮮艷道理是一樣的!
彩色的蘑菇為什麼有毒
因為這是基因遺傳!蘑菇的繁殖有它自己的需求!也是保護自己的需求!鮮艷的蘑菇有毒,是綜合了它生長的環境所改變的!
問題二:為什麼漂亮的蘑菇都是有毒的
每當進入夏季,雷雨過後,在荒山野林之間就會長出各式各樣的野生蘑菇。這些蘑菇有的可以採食,有的是毒蘑不能採食。有毒與無毒蘑菇可參照以下方法鑒別。 1.有毒的蘑菇,多半生長在骯臟潮濕的地方;無毒的蘑菇,大多生長在森林裡較干凈的樹下。 2.有毒的蘑菇,多顏色鮮艷美麗;無毒的蘑菇,多半是白色、黃色或茶褐色。 3.有毒的蘑菇,不容易被小動物啃食;無毒的蘑菇,往往好生蛆,小動物也喜歡食之。 4.有毒的蘑菇,破爛之後,容易改變顏色;無毒的蘑菇,破爛之後,一般不變色。 5.有毒的蘑菇,用水浸泡之後,水像牛奶一樣混濁;無毒的蘑菇,浸泡之後,水仍然很清。 6.有毒的蘑菇,有酸、辣、苦、麻和其他惡味;無毒蘑菇則無味。 另外,還要注意,熟透的、霉爛的、破損的或被小動物啃食過的蘑菇,也不要採食。 另外因誤食毒蘑菇中毒而釀成悲劇的事時有發生,不可小視。2002年8月,南方某市一家三博士父子,因誤食在森林公園旅遊途中採摘的毒蘑菇中毒而致父子二人殞命。倖存的一位旅美生物學博士歷經一年的潛心研究,破解了毒蘑菇奪命之謎。他在論文的最後寫到:「這種有毒蘑菇具有無毒黃色松蘑的外觀,應引起人們重視,以防悲劇重演……」這家的父母二人是當年的下鄉知青,曾采過蘑菇,可謂有一定經驗,但也未能倖免於難,可見毒蘑菇的辨別並非易事。為安全起見,最好不要僅憑自己有限的經驗隨便採食野生蘑菇。
問題三:為什麼鮮艷的蘑菇有毒?
顏色鮮艷的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吸收的那些毒素都表現在外觀上,這就是為什麼部分毒蘑菇顏色鮮艷的原因。 在生物界這樣的顏色叫做警示色. 利於避敵.動物食後將在顏色鮮艷和有毒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意義:利於避敵.動物食後將在顏色鮮艷和有毒之間建立條件反射,以後不敢吃蘑菇。這是有毒的蘑菇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❷ 毒蘑菇的種類
雨後正是采蘑菇的好時期。地里除了一些能食用的蘑菇外,還有一部分蘑菇有毒,人食用會引起中毒。那麼毒蘑菇常見的種類有哪些呢?下面和佰佰安全網小編給您介紹下吧。
常見劇毒蘑菇種類:
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黃蓋鵝膏白色變種、粘蓋包腳菇、簇生黃韌傘。
常見毒性較強的毒蘑菇種類:
小托柄鵝膏、小毒蠅鵝膏、異味鵝膏、灰疣鵝膏、格紋鵝膏原變型、歐氏鵝膏、錐鱗白鵝膏、黃蓋鵝膏原變種、疸黃牛肝菌、黃粉牛肝菌、苦粉孢牛肝、桔黃裸傘、亞黃絲蓋傘、淡紫絲蓋傘、古巴光蓋傘、黑褐乳菇、毛頭乳菇、絨白乳菇、毒紅菇群生變種、毒紅菇山毛櫸變種、小毒紅菇、臭黃菇、點柄臭黃菇、變色龍裸傘、殘托鵝膏有環變型。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下如何正確有效辨別毒蘑菇?
1:先說毒蘑菇一般生長在不幹凈的地方,潮濕,陰暗的地方,就是讓你看看這個蘑菇 生長的地方就有種不想吃的想法。沒有毒的蘑菇長的的地方干凈清潔比如生長在樹上, 草地上例如松樹和櫟樹上。
2:看色法。有毒的蘑菇非常漂亮顏色鮮艷有種誘惑你的感覺,但是你要頂住誘惑不要 去採摘。染色大多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最主要的是紫的蘑菇是千萬不能吃的 大部分帶有毒,就像小說裡面的鶴頂紅,而且他在你採摘後會變色,讓你又辨別不出來 原來是什麼顏色,所以不要去嘗試吃這種蘑菇。
3:分泌物辨別法。有毒的蘑菇如果你才找過後分泌物非常的稠,顏色為赤褐色,在空氣 中容易變色。沒有毒的募股採摘後分泌物十分的清澈沒有雜色,或者有一些是白色。還是 簡單的一句話越是多變越是不要吃。
4:形狀辨別法:有毒的蘑菇外形非常的怪異奇特,菌蓋中心呈凸狀,軍面十分的硬,菌桿 上有菌輪,菌桿細長或粗長,比較容易採摘很容易就折斷。沒有毒的蘑菇外型菌蓋比較平,菌面 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沒有菌托子。
以上是毒蘑菇常見的種類。想了解更多有毒食品安全知識及食品安全知識,請繼續關注佰佰安全網吧。
(
❸ 鑒別有毒蘑菇6方法
1:先說毒蘑菇一般生長在不幹凈的地方,潮濕,陰暗的地方,就是讓你看看這個蘑菇 生長的地方就有種不想吃的想法。沒有毒的蘑菇長的的地方干凈清潔比如生長在樹上, 草地上例如松樹和櫟樹上。
2:看色法。有毒的蘑菇非常漂亮顏色鮮艷有種誘惑你的感覺,但是你要頂住誘惑不要 去採摘。染色大多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最主要的是紫的蘑菇是千萬不能吃的 大部分帶有毒,就像小說裡面的鶴頂紅,而且他在你採摘後會變色,讓你又辨別不出來 原來是什麼顏色,所以不要去嘗試吃這種蘑菇。
3:分泌物辨別法。有毒的蘑菇如果你才找過後分泌物非常的稠,顏色為赤褐色,在空氣 中容易變色。沒有毒的募股採摘後分泌物十分的清澈沒有雜色,或者有一些是白色。還是 簡單的一句話越是多變越是不要吃。
4:形狀辨別法:有毒的蘑菇外形非常的怪異奇特,菌蓋中心呈凸狀,軍面十分的硬,菌桿 上有菌輪,菌桿細長或粗長,比較容易採摘很容易就折斷。沒有毒的蘑菇外型菌蓋比較平,菌面 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沒有菌托子。
5:氣味辨別法:有毒的蘑菇氣味難聞辛酸,苦辣,惡臭難聞。沒有毒的蘑菇有一種香味 有之中獨特得香味。
6:用蔥測試法:採摘蘑菇的時候用蔥在蘑菇的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了青褐色那麼就有毒 反之不變色就無毒。
❹ 毒蘑菇的色彩有利於生存嗎
這屬於警告色,對於蘑菇來說,在體內製造毒性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吃掉,如果已經被吃掉了,即使殺死了動物,對於蘑菇自己也沒有意義了。所以,蘑菇既然有毒,就要告訴其他動物,避免被吃掉。
那些顏色鮮艷的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吸收的那些毒素都表現在外觀上,這就是為什麼部分毒蘑菇顏色鮮艷的原因。
1、人工洗胃
如果中毒者是輕度症狀,可用干凈的勺子刺激中毒者舌根部,誘發其嘔吐,再讓中毒者多次飲入300ml-500ml溫水,水溫以接近體溫為宜。反復進行上述催吐操作,直到中毒者嘔吐物為清水為止;
2、側卧位
如果中毒者意識不清,但呼吸、心跳正常,則將其翻轉至側卧位,以防止其因嘔吐而引起誤吸。以右側卧位為例:抬起中毒者右胳膊,放在頭的一側,將其左手放在右肩上,左腿屈曲,足部位於近側腿膝關節下方,施救者雙手分別放在中毒者左肩及左膝,翻轉其至右側卧位,而後再調整中毒者腿部位置使其穩定,調整臉頰下方的手掌位置,使其嘴巴處於低位並維持這種姿勢。翻轉後,注意密切觀察中毒者意識、呼吸及脈搏等情況;
3、心肺復甦
如果中毒者意識不清,且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對其行心肺復甦術。具體請參照心臟驟停急救法,施救者可使用呼吸膜,用於自我防護。
風險預防
1、熟識毒蘑菇的形態,注意區別:凡有菌環、菌托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食用,雖然這一大類野生蘑菇包括一些可食用的蘑菇,但這類蘑菇中,毒蘑菇形態與可食用蘑菇的形態十分相似,一般的人很難辨別,容易易誤食,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導致中毒;
2、民間流傳很多毒蘑菇的辨別方法均不夠可靠,如與大蒜、燈芯草、銀器共煮,能使之變黑;蟲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是無毒的;樣子不好看的或破損不變色的是可食用等;
3、毒蘑菇中毒有潛伏期、假愈期,出現中毒症狀立即至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❺ 新鮮松茸變黑能吃嗎
新鮮的松茸在存放久了就會乾燥或變黑,若是環境中空氣較乾燥,松茸就會變干,這種松茸在泡發之後就能可食用;而若是環境中空氣比較潮濕,松茸就會被菌類感染侵蝕,從而變黑,這種松茸是變質的,不能食用。
(5)巴西菇為什麼要染色擴展閱讀
產品品類
1、鮮品
鮮品包括鮮松茸和冰鮮松茸。鮮松茸指剛採集下來的松茸,冰鮮松茸指各種經過保鮮加工後和冷凍工藝處理過的鮮松茸。因為技術和工藝的不同,冰鮮松茸的品質有著很大的差異,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松茸在加工過程中被注水、染色以及摻入大量的幼茸和老茸,品質良莠不濟。
2、烘乾產品
將松茸切片放入烘乾設備中烘乾,製成包裝產品方便攜帶和保存,食用前通過溫水侵泡,烘乾產品一般原料等級不高,且在加工過程中,超過100℃的話,會破壞松茸的部分活性營養,屬於松茸產品鏈中的中低端產品。
3、凍干產品
凍干松茸全稱為真空冷凍乾燥松茸。它是將新鮮松茸在零下170度的環境下,經過真空乾燥技術生產的干制松茸,能夠保存鮮茸的大部分營養和味道。
4、其他深加工產品
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日益增加,松茸價格年年上漲,深加工也蜂擁而起。我國市場上鹽漬品,松茸速溶沖劑,罐頭、醬油、醋等產品應運而生,我國松茸保健酒的研究已有了一定進展,松茸提取物已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生產之中。
松茸鑒別
姬松茸
姬松茸不是松茸。根據我國真菌名錄記載,松茸的正式名稱是鬆口蘑,屬於擔子菌門,口蘑科,而姬松茸原產於巴西,正式名稱是巴西蘑菇,屬於傘菌科,和松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真菌。
松茸是一種天然葯用菌,營養價值極高,其成分中包含多種只有松茸才有的活性物質,因此在國際上被廣泛用於製作葯品、保健品和化妝品,至今仍然無法人工栽培,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
巴西蘑菇是一種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菇,價值較低,市場價一般是松茸的30分之一,由於全世界只有中國把巴西蘑菇叫做姬松茸,名字和松茸混淆,導致很多人將姬松茸誤認為松茸。
結果許多關於姬松茸的營養價值介紹實際上寫的都是松茸,誇大了姬松茸的價值。姬松茸從各個角度來看都和松茸不同,從形狀和氣味來看,松茸的腳帽勻稱,不會上大下小,姬松茸很明顯是帽大腳小,很不均勻。
姬松茸的外形是黑帽白腳,而松茸的整體呈紅板栗色;松茸的氣味是清香的,而姬松茸的氣味比較刺鼻。
珍稀性
近年來,全球松茸產量逐年遞減,我國鮮松茸的平均年產量目前僅為2000噸,除去老茸、幼茸、殘茸和產地不好的單葉林松茸,優質松茸不足1000噸,全部加工成干品約為60噸,比冬蟲夏草的產量少了很多。
其中,長度超過16cm的松茸不足1噸。有專家呼籲,如不迅速加強對松茸資源的保護,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永遠失去松茸這一珍稀物種。
❻ 洗黃蘑菇時發現水變黃,會不會是蘑菇有假啊
不會的,若是乾的蘑菇,洗了水是會變黃的.特別是野生的,因為雜質較多也會使水變黃.不過顏色比較濃的話就要懷疑蘑菇是染色的了
❼ 這種黃蘑菇有毒嗎
這應該是純黃白鬼傘,是一種有毒的菌類
❽ 求大神解答這是什麼蘑菇
這是正紅菇
正紅菇(Russula Vinosa Linolbl)屬擔層菌綱、傘菌目、紅菇科 、紅菇屬,其子實體即為菇體,是一種野生稀有珍貴食用菌,營養豐富, 具有食 、葯用價值,其肉質肥嫩 、清甜 、鮮美可口 。[1]
正紅菇菌蓋直徑5-12cm,初扁半球形後平展中部下凹,不粘,大紅帶紫,中部暗紫黑色,邊緣平滑。菌肉白色,近表皮處淡紅色,或淺紫紅色。味道柔和,無特殊氣味。菌褶白至乳黃色,干後變灰色,褶之前緣淺紫紅色,不等長,具橫脈,直生。其子實體一般中等大, 夏秋季闊葉林中地上群生。
正紅菇分布於四川、陝西、福建、雲南、江西局部地區以閩西北及雲南高黎貢山地區。
中文學名
正紅菇
別稱
真紅菇、大紅菇、紅椎菌、大紅菌、大朱菇
界
真菌界
門
真菌門(Eumycota)
亞門
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綱
層菌綱(Hymenomycetes)
亞綱
同擔子菌亞綱(Homobasidiomycetes)
目
傘菌目(Agaricales)
科
紅菇科(Russulaceae)
屬
紅菇屬(Russula)
種
正紅菇
分布區域
分布於四川、陝西、福建(三明地區)、雲南等地
簡介
編輯
拉丁學名: Russula vinosa Lindblad 1901
中文別名:紅菇、真紅菰、生菰(福建)、葡酒紅菇
分類地位: 傘菌目、紅菇科、紅菇屬
型態特徵:菌蓋直徑5-12cm,初扁半球形後平展中部下凹,不粘,大紅帶紫,中部暗紫黑色,邊緣平滑。菌肉白色,近表皮處淡紅色,或淺紫紅色。味道柔和,無特殊氣味。菌褶白至乳黃色,干後變灰色,褶之前緣淺紫紅色,不等長,具橫脈,直生。菌柄長4.5-10cm,粗1.5-2.5cm,白色或雜有紅色斑或全部為淡粉紅至粉紅色,內部松軟。孢子印干後呈淡乳黃色。孢子近球形,有小刺,8.5-11.8μm×7.3-10.6μm。褶側囊體多,梭形,75-127μm×9-13.6μm。
經濟價值
編輯
紅菇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其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除食用外,也可供葯用。正紅菇長期以來被作為一種名貴的葯用真菌,具有補血、滋陰、清涼解毒,可用於治療貧血、水腫、營養不良及產婦出血過多,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並有一定的抗菌抗癌作用。[2]屬外生菌根菌。可能與格氏栲、紅栲等樹木形成菌根。
形態特點
編輯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直徑5-12cm,初扁半球形後平展中部下凹,不粘,大紅帶紫,中部暗紫黑色,邊緣平滑。菌肉白色,近表皮處淡紅色,或淺紫紅色。味道柔和,無特殊氣味。菌褶白至乳黃色,干後變灰色,褶之前緣淺紫紅色,不等長,具橫脈,直生。菌柄長4.5-10cm,粗1.5-2.5cm,白色或雜有紅色斑或全部為淡粉紅至粉紅色,內部松軟。孢子印干後呈淡乳黃色。孢子近球形,有小刺,8.5-11.8μm×7.3-10.6μm。褶側囊體多,梭形,75-127μm×9-13.6μm。
營養成分
編輯
可食部97%,91%;每100克可食部含水分93克,17克;蛋白質2.9克,35.6克;脂肪0.2克,1.4克;碳水化物3克,14克;粗纖維0.6克,6.9克;灰分0.6克,16.2克;鈣8毫克,100毫克;磷6.6毫克,162毫克;鐵1.3毫克,32毫克;硫胺素(維生素B1)0.11毫克,0.02毫克;核黃素(維生素B1)0.16毫克,2.53毫克;尼克酸(煙酸)3.3毫克,55.1毫克;維生素C4毫克,1毫克脂肪中的脂肪酸、亞油酸較多,油酸則很少。又含多種游離的氨基酸,蛋白質中含有各種氨基酸。還含與氨基酸有關的含氮物質,如α-氨基己二酸、又含己糖醇、戊糖醇,戊糖醇中的木糖醇,每公斤干品含100毫克。蘑菇水汽蒸餾,可得一種辛烯醇((-)辛烯-1-醇-3)。灰中成分,除上述者外,還有鈉3.7~9毫克(新鮮品100克中,以下同),鉀486毫克,錳0.08毫克,銅1.79毫克,鋅0.28毫克,氟0.031毫克,氯25毫克,碘18微克;蘑菇中的醋氨酸酶,有α-,β-,γ-,δ-幾種,酶中含銅0.2%。
食用方法
編輯
可以炒食、和其他原料合烹等方法
其他用途
編輯
紅菇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其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除食用外,也可供葯用。福建民間常用於補血、產婦及貧血者食用尤佳。屬外生菌根菌。可能與格氏栲、紅栲等樹木形成菌根。
實驗一 用水浸泡法
實驗樣品:林女士家的紅菇(以下簡稱樣品A)、王女士家的紅菇(以下簡稱樣品B)、鄧老師帶的正紅菇(以下簡稱樣品C)
實驗內容:冷水浸泡,觀察三者的變化。
實驗步驟:將三個樣品分別放入小燒杯中,倒入水,浸泡半個小時。
實驗變化:剛浸泡不久,放入了樣品A的水,顏色慢慢地變成玫紅色;放入樣品B的水,顏色慢慢變成褐黃色;放入樣品C的水,顏色變化與A一致。
浸泡20分鍾左右,放入了樣品A的水,聞起來有些霉味,樣品A的菌柄中部有空隙;放入了樣品B的水,聞起來有淡淡清香味;放入了樣品C的水,聞起來有明顯的清香味。
浸泡30分鍾後,樣品A的菌柄略有褪色;樣品B的菌柄、傘蓋均褪色,浸泡前後顏色變化大;樣品C浸泡後,雖有褪色,但菌柄、傘蓋均還有明顯紅色。
實驗結論:正紅菇浸泡後,雖然水也會被染紅,但水中紅色的溶解速度很慢,且其本身所有的紅色浸泡之後依然清晰可見。
實驗二 染色鑒別法
實驗材料:樣品B、待染色的干蘑菇、鹼性品紅。
實驗目的:通過人工染色的蘑菇與樣品B做比較,檢驗樣品B是否為染色蘑菇。
實驗步驟:(1)把鹼性品紅倒入水中稀釋,調制出比例適當的染色劑。
(2)把待染色的干蘑菇放入調制出來的染色劑里,染色20分鍾。
(3)把染好色的蘑菇從染色劑中取出,放入電熱鼓風乾燥箱里烘乾。
(4)將人工染色的蘑菇浸泡後與實驗樣品B浸泡的反應做對比。
實驗結論:通過染色蘑菇泡水後的反應,與樣品B做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染色蘑菇被水浸泡後,顏色是呈均勻狀散開的,水底無顏色沉澱;與樣品B被水浸泡後的反應不一樣;並且樣品B浸泡時,散發出的清香宜人,並無異味。
❾ 頭黃,莖部白色,黏滑,什麼蘑菇
這是石子菌,野生的可以賣七八十塊錢一斤,煲湯很好吃,只有春天才有,有錢都難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