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航天水平怎麼樣

巴西航天水平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4-23 13:29:26

『壹』 巴西,南美著名軍事工業

巴西是拉美地區的第一軍事大國,擁有較為完善的國防工業生產體系,其研發能力和生產水平均居世界中上水平,有些居於領先地位,能生產多種海陸空常規武器,早已實現自給自足,其中陸軍的武器自給率達90%,海軍自給率達80%,空軍自給率達60%。巴西國防工業的從業人員達20萬,工業企業達380多家,70%的國防產業主要分布在聖保羅州,巴西的3大軍工企業巨頭——恩傑薩公司、航空工業公司和航天工業公司就設在這里.

恩傑薩公司是巴西地面兵器工業的代表,其研發和生產水平居發展中國家前列,能獨立設計生產較先進的坦克、裝甲車、火炮及火箭系統,是巴西軍用車輛的主要廠家,同時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裝甲車製造廠之一,其產量是西方國家總產量的一半左右。上世紀80年代研製的40噸新型主戰坦克「奧索里奧」,性能可與美國的M1坦克媲美,裝有夜視器、激光測距儀等先進設備。該公司還開發和生產直升機,並致力於導彈的開發。

巴西的航空軍事工業發展迅速,涌現出了以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工業公司。作為巴西最主要的飛機製造企業,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能生產十幾種不同種類、50多個型號的飛機,過去30多年中共製造了5300多架飛機,每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美元。EMB-318型「圖卡諾」教練機是該公司的拳頭產品,AMX攻擊機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噴氣式戰斗機,可執行戰場封鎖、近距離空中支援、偵察和反艦任務。目前,該公司接到了大量的生產訂單,僅ERJ系列中短途飛機每個月就要製造18架,被譽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製造公司。

巴西航空航天公司是巴西最大的民營國防工業公司,專門從事火箭和導彈的生產,能夠製造各種戰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探空火箭、衛星運載火箭等,其中戰術導彈包括地地、地空、空空、空地、反艦和反坦克導彈,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一般都在1000千米以上。該公司90%的收入來自火箭炮、火箭彈的出口,所研製的X-20和X-40反坦克導彈深受用戶的歡迎。「阿斯特羅斯」機動野戰火炮系統配備3種彈葯,射程分別可達30千米、35千米和60千米,是巴西生產的摧毀力最強的炮彈。該公司同時也是巴西軍事裝備、航天、化學、電子、電信等領域的領頭企業。

巴西還是世界上主要的造船國之一,能製造多種常規艦艇,現正研製核潛艇井准備建造直升機航母。主要造船企業為里約熱內盧海軍造船廠,主要產品有各類巡邏艇、小型護衛艦、潛艇等軍用艦船,集裝箱船、海洋鑽井平台、平底船、拖船和駁船等民用船舶,以及柴油機、推進器等多種船用設備。目前正在製造載員達85人、排水量為2200噸的號稱「第三世界國家最強大」的潛艇,並且正同義大利合作生產常規動力潛艇。

軍火貿易十分紅火

巴西一直十分重視軍火出口,認為「出口便是出路」,是南美洲最大的軍火出口國。軍火出口為巴西賺取了大量的外匯,成為僅次於咖啡和食糖的第3大創匯來源。從軍火出口的范圍來看,巴西軍火出口的種類繁多,包括輕便和重型武器和裝備。如步槍、機槍、手榴彈、噴火器、卡車、吉普車、頭盔、戰斗機、坦克、裝甲車、直升機、火炮、導彈、火箭、無線電設備等。其中「阿斯特羅斯」導彈、「班德蘭特」和「圖卡諾」式飛機、「響尾蛇」導彈、「卡斯卡維爾」和「烏魯圖」裝甲車等,均在世界市場上享有盛名。

巴西有關人士聲稱,世界上半數以上的輕型裝甲車市場已為巴西控制;在當今世界上使用的雙發動機渦輪螺旋槳飛機上有l/10的產品產自巴西。裝甲車和導彈是巴西軍火出口的拳頭產品,暢銷許多國家和地區,如巴西產的「響尾蛇」裝甲車,經1967年中東戰爭和1980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中使用,證明其性能良好,但價格僅是歐洲同類產品的l/3。「奧索里奧」主戰坦克吸收了國外先進技術,具有生產周期短、部件造價低、重量輕、機動性能好等特點,頗受第三世界國家的青睞。巴西出口的空對空和空對地「食人魚」導彈,彈頭裝有計算機,可根據敵機發動機釋放的熱量追蹤目標,命中率優於美國的「響尾蛇」導彈。

巴西的軍火主要向第三世界國家出口。由於拉美一些國家(如智利、委內瑞拉等)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多次發生軍事政變,導致軍政權上台執政,美國曾一度拒絕向這些國家出售武器,巴西趁機向智利和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出售軍火。向發達國家出口武器是巴西在軍火貿易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個顯著標志。美國購買了巴西的「班德蘭特」式飛機,法國購買了4l架巴西的「辛古」式飛機,英國購買了130架巴西的「圖卡諾」軍用教練機。

採取措施維持優勢

巴西國防工業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來維持。由於冷戰結束後國際軍火市場—度蕭條,競爭十分激烈,巴西的軍火銷售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特別是一些國家購買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的更為先進的武器,使巴西的軍火出口雪上加霜,出口額曾一度出現急劇下滑的趨勢。

針對這種形勢,為維持巴西在世界軍火貿易領域的優勢,近幾年來巴西的國防工業企業經過大力整頓,加速公司改組,引進新的技術和資金,不斷開發新產品,國防產業逐步走出困境,重新煥發出生機,軍工企業的效益逐年提高。據《聖保羅州報》報道:巴西新研製的ERJl45型50人座客機已攬到美國航空公司200架飛機的訂單,一舉擊敗了加拿大同行。短短的幾年中,巴西收到的客機訂單已達800多架。目前巴西各種飛機年出口額為20億美元,且保持著10%的增長率。

『貳』 羅老號火箭的發射對中國的影響

最大的後果是讓韓國人產生「航天技術不過如此」的幻覺,以至於變得更加狂妄。

韓國人自己號稱對羅老號的技術掌握了70%,羅老號是「韓國自主技術」。這很可笑。因為航天技術中存在大量的通用技術。
什麼叫通用技術?打個比方說,一台電視機,它的塑料外殼,就是通用技術,它裡面的大部分電子元件,如二極體,三極體之類的,也是通用技術,因為你做收音機也用這些東西。而顯像管就是專用技術了,只有電視機才用,或者電視機的衍生產品用,例如電腦。
火箭上面也是如此,火箭上的大部分技術實際上和飛機,輪船,汽車,甚至收音機是通用的。真正的專用技術只是一小部分。
火箭上真正的先進材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只是普通材料,真正的先進設備也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也是普通電子元件。
老實不客氣的說,一個國家只要有能力給飛機做大修,就有能力掌握70%的火箭技術,比如說埃及。別小看埃及,人家可是能造飛毛腿的,那火箭技術可不見得比韓國落後。

再回來說羅老號,它的第一級完全是俄羅斯賣給他們的,韓國人連碰都不能碰。那麼這枚火箭80%的技術實際上韓國人連看都沒有看見過。第二級和衛星都有中國和俄羅斯參與,關鍵部件是中國生產的,發射場建設是中國參與的。我們可以想像得出,由中國和俄國做的那些東西一定是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那麼我們看看,韓國究竟做了什麼?
系統集成?我們知道系統集成是最考驗工程師水平的,難度最頂尖的部分,但是韓國人根本不能碰到火箭最主要的部分。所以系統集成不可能由韓國完成。

算來算去,真正的火箭專有技術,且不論是否先進,韓國人在羅老號上掌握的可能連5%都不到。
這哪叫俄國地基,韓國二樓?純屬於韓國人出錢讓俄國人給他們蓋了一棟房子,然後請中國給他們裝修。韓國人充其量打了打下手,然後提了些無關緊要的意見。最後就提包入住了,結果他們還大言不慚:「我也會蓋房子了!」

就算不說韓國人的技術掌握程度。就羅老號本身的而言,就存在好幾個嚴重的弱點:
能力不足。羅老號起飛重量140噸,發射的衛星卻只有100多公斤,而中國40年前的長征一號起飛重量80噸,運載能力都有300公斤,長征一號丁都有1000公斤。
價格昂貴:羅老號的第一級是俄羅斯賣給韓國的,發射兩次就花掉了2億美元,就算一次1億美元,發射100公斤重的衛星。然而現在衛星發射的市場價是多少呢?每公斤載荷只要2萬美元,這還是發射靜止軌道衛星的價格!!黑啊,實在是黑,俄國人賺的太離譜了,當然中國也賺了不少。
受制於人:如果我們把羅老號上所有中國和俄羅斯設備和技術去掉,試問這枚火箭還剩下什麼?

所以說,如果羅老號發射成功,結果只能是韓國人站在世界之巔傻笑,中國和俄國躲在一邊偷笑,美國和日本冷笑,朝鮮在狂笑。

其實,中國也有辦法讓韓國人醒一醒的。韓國人不是一直在叫囂成為十大宇宙強國之一嗎?那我們就讓另一個國家頂掉他。

巴西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航天技術,但是已經連續3次失敗,其中2003年火箭在發射台上爆炸,炸死了20多位巴西最頂尖的火箭專家,從此巴西航天一蹶不振。但是巴西的技術底子仍然是貨真價實,響當當的,比韓國可要靠譜的多。而巴西長期以來一直和中國有航天技術合作。
所以,中國完全可以參考羅老號模式,用中國地基加巴西二樓,把巴西送上世界第十的寶座!

『叄』 地球上航天實力排名前五位的是哪幾個國家

按由強到弱

美國

俄羅斯

中國

歐盟

日本

有人認為歐盟航天實力強於中國,這是因為它們的衛星比我們的先進。但那不代表它們的航天實力比我們強,只代表它們的電子和儀器製造技術比我們強。航天實力的主要體現在於投射能力、保障能力和性價比,這點我們優於歐盟、日本。

歷史上第一座空間站是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後因經濟無力維持其修繕和運行而放棄,已於很多年前人工控制墜毀在太平洋

現在太空中的空間站是人類歷史上第二座,叫做國際空間站,由美國發起,俄羅斯、歐盟、日本等多國參與。目前仍在計劃擴建中。該計劃雖名為國際空間站,但實際原本是北約及美國的其他盟國內部的項目,後因需要俄羅斯的空間站建造和運營技術和經驗而吸納俄羅斯。

中國預計在2020年前後建立有人值守的空間站

『肆』 巴西和中國哪個國家更發達

我很想說中國,但是巴西我想說比我們國家強。。。。
1、巴西人生活輕松,沒有什麼就業壓力,人均佔有土地面積大,一個很普通的農民工性質的人好好的干一年就可以買到一套100平米以上的房子。。。
2巴西人對於這樣的生活感覺很無聊,他們寧願自己去郊外蓋一套木房,巴西熱帶雨林多,隨便個地方就可以住下。。他們感覺很愜意,就像我們古代的隱士。。
3巴西人如果員工告公司,公司輸官司的概率在90%以上,他們法官會先讓員工說,然後問公司作出什麼規定或者是措施滿足過這些沒有。。。。
4巴幣去年還是1:3人民幣。一元巴幣相當於3元左右的人民幣。。。。。。
我不想說些什麼,巴西經濟實力和國力肯定趕不上我們,我們要面對現實,人口問題是我們最大的問題,我們國家總體很強,但是遇到人均水平在世界上排名比較靠後。。。。國人們,努力為我們國家的未來奮斗吧。。。。。

『伍』 世界十大航天大國

現在可以稱之為航天大國的就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法、英、德三國同為歐空局成員,歐空局唯一的航天發射中心是南美法屬蓋亞那上邊的庫魯發射場。歐空局成員共同開發、共同使用、共同經營反正就是說現在法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航天技術其實應該是一個部門。);日本和印度應該是第二批次的國家吧。雖然航天能力比較強但是在世界航天市場上所佔的份額少的可憐;巴西、以色列、南非、伊朗、朝鮮等幾個國家應該算是第三批次了,就是說這幾個國家能獨立進行部分航天活動;韓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沙烏地阿拉伯等幾個國家就應該算是能與航天活動沾邊的國家了,也就是說這幾個國家都能獨立製造或者在國外技術的支持下製造非載人航天器。
不過如果非得排一下名次的話我想世界上前十名能進行航天活動的國家應該是:
1、美國(這個都沒意見呵呵,唯一擁有太空梭的國家)
2、俄羅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呀)
3、中國(這個主要是中國的神州飛船發射成功之後才超過歐洲的,以前歐空局和中國航天局都差不多)
4、歐洲(實在是沒辦法分那個國家了,歐洲的國家每個國家負責幾塊零部件暈死)
5、日本(主要是倭寇的H系列火箭光爆炸,發射成功率才80%左右,前幾個航天單位的成功率這十年當中都在90%以上,中國更是達到了100%,記好了是發射成功率,不是故障率,暈,那個單位的火箭故障率都在40%以上。)
6、印度(阿三的火箭發射成功率還不如倭寇呢)
7、巴西(不得不說巴西的航天技術還是不錯的)
8、以色列(以色列雖然總是鬼子進村悄悄的進行但是技術相當先進)
9、伊朗(不管怎麼說他獨立發射衛星成功了)
10、朝鮮(和伊朗一樣,不管送上去一克也好還是100噸也好他們獨立發射成功了)
呵呵,一點我自己的觀點,歡迎大家指點。

『陸』 巴西火箭技術怎麼樣

不錯的。
巴西曾是許多國際性空間組織的最早成員國之一。1961年,巴西成立國家空間活動委員會的政府組織,後又在航空部內建立航空空間技術中心,中心下設空間活動研究所,負責研製探空火箭、導彈及人造衛星運載火箭。巴西空間活動研究所已研製成功4種探空火箭。1984年11月試驗成功的「探」4探空火箭達到700多公里的高度。它是二級固體火箭,由巴西自行研製,以「探4」火箭為基礎將組成巴西第一種人造衛星運載火箭。1971年建立負責空間技術研究的空間研究所,主要從事空間及大氣科學、航天技術和空間應用等方面的研究。

『柒』 我國航空與發達國家相比處於什麼水平

差距還是很大的,中國航空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雖然這幾年中國航天工程發展很迅速,但是中國整個工業體系的落後,嚴重阻礙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原因為:
1,產業發展比西方發達國家晚,屬於追趕型。
2,市場成熟度較差,不能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進行社會性的專業化布局和水平整合,所以採取垂直整合的模式,一條產業鏈一竿子插到底,同樣能做出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這是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最有利於我們的做法。體系化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對我們軍工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盡快把航空裝備的體系化發展成熟起來。不僅尖端產品要做好,還要完善譜系,保證部隊形成全面、完整的戰鬥力。
中航工業的存在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部隊贏得戰鬥力,這是我們的根本使命。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全力以赴,不懈努力。

『捌』 全球有那幾個國家航天技術最發達

全球航天技術最發達的國家:
一、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較早開展航天活動的國家,活動規模和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特別是美蘇兩國展開軍事備戰期間,不可否認的是美蘇爭霸促進了科技技術的加速發展,特別是航天航空技術隨之提高了幾十年水平。
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從1961年開始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見「阿波羅」工程),1969年7月首次把兩名航天員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從1972年起美國航天活動的重點轉向開發和利用近地空間並開始研製太空梭。1982年11月太空梭進行首次商業飛行,到1984年底已飛行14次。1984年1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還開始研製永久性載人航天站。
美國先驅者號探測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德國向美國投降的航天專家,韋納?馮?布勞恩對美國航天事業的影響:美國第一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載人飛船「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作出突出貢獻,而美國太空梭的研製也是自他手中發端。
國深空探測的目標是考察太陽系內的天體和行星際空間環境,重點是月球和火星,其次是金星、水星、木星和土星。
1958-1968年間先後用「先驅者」號探測器、「徘徊者」號探測器、「勘測者」號探測器和「月球軌道環行器」等考察了月球,包括拍攝月面照片和分析月球土壤,為實現載人登月提供了科學資料。迄今為止美國依然是航天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二、俄羅斯
俄羅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年蘇聯甚至擁有自己的太空梭(雖然這架太空梭命運坎坷被毀)。曾經的國際空間站象徵著俄羅斯的航天實力。擁有世界第二軍事實力的俄羅斯航天技術絕對不可能弱。
20世紀50年代以後,蘇聯宇航工業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囑目的成就,為人類開辟了通往宇宙開發的道路,在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留下了許多「第一」的驕傲。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辟了人類征服太空的新紀元,也確定了蘇聯在世界宇航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蘇聯科學家成為自動太空飛行和載人太空飛行的先驅。在製造多座位宇宙飛船、發射軌道站、太空焊接方面,蘇聯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個國家。蘇聯和俄羅斯宇航員保持著滯留太空的世界紀錄。
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模型 雖然直徑只有55厘米 卻有歷史意義的成就
蘇聯宇航業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成因在於國家對科學技術的重視,斯大林執政時期確定了「要把落後的農業國家變為工業國家」的思路,提出「掌握了技術的幹部決定一切」的口號。
蘇聯紅軍上校飛行員加加林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
二戰期間,蘇聯全民動員保衛國家,但大學生、科學家不是動員對象,從而為國家保留了科學力量。在實施太空計劃期間,蘇聯有138個研究所、幾百個工廠服務於這項計劃,總人數達到數萬人。
到2005年,俄已具有技術成熟、載重能力大的「能源」型超重載火箭,如果俄宇航工業所需資金和材料得到保證的話,它可憑借自己的實力與競爭力,將在世界航天市場上爭取到佔世界太空貨物50-60%的訂貨,即1000-3000噸/年,每年將為俄帶來80-240億美元的利潤。此外,通過出租世界水平的軌道站和航天通信設施,提供地球礦物勘探,繪制地圖等方面的服務,出售在太空合成和採取的物質,將為俄掙來更多的錢。
此時期的特點將是:俄宇航工業將在世界航天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並將重新出現繁榮景象,為俄掙得巨額外匯,從而推動本國其它工業部門的發展。

三、中國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才達到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
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中國航天火箭 中國航天取得舉世矚目成就
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非常重視研製各種應用衛星和開發衛星應用技術,在衛星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研製和發射的衛星中,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約佔71%,這些衛星已廣泛應用於經濟、科技、文化和國防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家有關部門還積極利用國外各種應用衛星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尤其是近幾年中國航天發展迅猛。
四、歐洲
歐洲國家太多,沒有哪個國家有實力單獨進軍航天領域,但歐洲整體實力依舊很強,特別是它們有機會經常與美國合作。
歐洲航天局(歐空局)是在1975年由一個政府間會議設立的,目標是專門為和平目的提供和促進歐洲各國在空間研究、空間技術和應用方面的合作。它的前身是歐洲航天研究組織和歐洲航天器發射裝置研製組織。
歐洲航天中心發射兩顆衛星
除捷克外,歐航局現有17個成員國,它們分別是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芬蘭、法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挪威、荷蘭、葡萄牙、英國、瑞典和瑞士。另外,加拿大和匈牙利等國也參與了該機構的一些合作項目。
歐洲航天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
法國是其主要貢獻者。歐洲航天局與歐盟沒有關系。歐洲航天局包括了非歐盟國家如瑞士和挪威。盧森堡和希臘將於2005年12月加入。
從表象上看,歐洲航天局太空探索的重點不是載人航天,而是深空探測。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正在飛往「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路上,2005年發射的「金星快車」傳回了金星極地的清晰圖片。
為推動現有運載火箭系統的中期發展和2010年前後新一代歐洲航天運輸器的發展,歐洲航天局又提出了「未來運輸器准備計劃」、確定下一代技術需求的「歐洲航天技術主體計劃」。而在載人航天方面,歐洲航天局更確立了雄心勃勃的「極光」計劃,打算在2020年至2025年間將航天員送上月球,2030年至2035年間登陸火星。
五、日本
日本的航天技術在亞洲依然算是很強的。隨著日本空間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日本已擁有兩個航天發射中心——鹿兒島航天中心與種子島航天中心。它們都位於日本南部。日本鹿兒島航天中心隸屬於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是日本探空火箭和科學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種子島航天中心隸屬於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是日本應用衛星發射中心。
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
1970年2月11日,用蘭姆達4S-5火箭把日本的第一顆技術衛星(24公斤重的大隅號衛星)送入337/5141公里的軌道。 此後,科學衛星的發射率大約為每年一顆。自1964年以後,發射場進行了擴建,以發射推力更大的繆運載火箭。
日本女宇航員完成太空之旅順利返航
日本鹿兒島航天中心,是日本探空火箭和科學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1962年2月,該研究所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附近選中一個多山丘而人口稀少的地區作場址,並開始興建,1963年12月投入使用。1965年,鹿兒島航天中心已擁有發射卡帕和蘭姆達固體燃料探空火箭的全套設施。而日本宇航開發局使用的H2A是世界上技術最穩定的發射器。

『玖』 世界航天強國排名

1、美國

美國的經濟和科技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他們在冷戰時期就已經展開對外太空的探索,率先完成了載人登月計劃。美國在航天領域更是大有所為,太空探索公司的「龍」飛船成功將兩名宇航員送入太空,兩個月以後,兩人順利返回地球。

閱讀全文

與巴西航天水平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9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3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9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3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8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4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5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