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滴滴收購巴西最大共享出行企業99,滴滴的國際化戰略進行得如何了
1月4日,滴滴出行發布公報,宣布收購巴西本地最大共享出行企業99。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程維說,國際化是滴滴的核心發展戰略,滴滴將持續投資於人工智慧能力建設和智慧交通方案的創新,通過多元化的海外運營與合作,積極推動全球交通與汽車行業的變革。
事實上,早在2017年1月,滴滴就與99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滴滴成為99戰略投資者,並將加入99的董事會。除資本層面外,滴滴還將為99提供技術、產品、運營經驗、業務規劃等戰略支持,助力99在巴西及拉美市場推進積極的擴張戰略。99成立於2012年,已進入巴西400多個城市,擁有30多萬名司機和1400萬注冊用戶。2017年1月,滴滴與99建立戰略投資夥伴關系。滴滴表示,在收購99之前,滴滴已與全球七大出行企業建立夥伴關系,網路服務超過1000個城市。
總結:國際化很重要。
2. 滴滴出行將在日本宮城推出計程車服務,滴滴能在日本走下去嗎
日本媒體報道稱,滴滴即將與日本最大的計程車公司「第一交通企業」聯手,進入日本市場。預計雙方最早將於明年春天在東京推出服務。滴滴進入日本市場的方式與三年前滴滴起步時類似:讓用戶用手機預約計程車。日本禁止非職業司機提供計程車服務,Uber 暫時只是提供手機叫計程車的業務和外賣,等待政策成熟。首批接入滴滴服務的將是東京都內的500 輛計程車,未來預計將增加到上千輛的規模。現在,雙方還在洽談運營模式和手續費等具體問題。第一交通在東京有8700 輛計程車。上一財年,日本計程車市場營收超過1.7 萬億日元。
滴滴最近一個在海外為自己找的合作夥伴是位於歐洲的出行初創企業Taxify。在合作聲明中,Taxify 表示將利用滴滴的投資支持來擴展非洲與歐洲的市場份額。Taxify 總部位於愛沙尼亞。目前在歐洲和非洲的18 個國家開展了業務,目前已經累積250 萬用戶。
3. 為什麼滴滴開始接單後,幾個小時內都沒有單子
(1)幾個小時沒有單,有可能是你的地區沒有設置好,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2)有可能是你所在位置沒有人打滴滴快車。
(3)檢查下你的手機聽單是否正常。
(4)建議查看一下接單模式是否沒有設置好。
登陸司機端「滴滴專車-司機」,點擊左下角「模式」,選擇「全部」,「自動接單」開關進行打開。
建議可以參考訂單地圖,地圖上顯示顏色越深,訂單越多。
4. 除了網約車司機,滴滴還催生了哪些新的就業形態
中新網9月12日電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發布了《滴滴平台就業體系與就業數量測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2018年,滴滴出行平台在國內共帶動1826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包括網約車、代駕等直接就業機會1194.3萬個,還間接帶動了汽車生產、銷售、加油及維保等就業機會631.7萬個。後者是滴滴平台對出行行業上下游間接帶動的就業機會和崗位。
除了帶動國內就業機會,滴滴平台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線網約車等業務,帶來就業機會。滴滴突破海外出行市場的模式,陸續在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國家開展業務。2018年,有93.6萬名網約車司機在海外通過滴滴平台獲得收入。
《報告》同時顯示,通過對整個出行行業的數字化升級改造,滴滴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業形態,具體包括網約車司機、司機服務經理、自動駕駛路測安全管理員、自動駕駛測試駕駛員等,這些新的就業形態豐富了整個出行行業的就業生態,是平台型企業帶動就業的新增長點。
據了解,2019年滴滴平台的司機服務經理總數預計在2000人左右,他們服務全平台千萬網約車司機,提升司機服務水平和乘客乘車體驗,這已成為滴滴平台新就業形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滴滴日前對外宣布了自動駕駛研發與測試提速的信息,自動駕駛測試駕駛員有望成為「香餑餑」。除此以外,還有機場接機員、共享單車和電單車運維人員、代駕司機等新職業,目前數量在迅速增長,未來蘊含著較大的吸納就業潛力。
對此,課題組組長、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表示,數字經濟的興起為大量從業者創造了新的就業形態,新就業形態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還呈現出巨大的分布式效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便是對我國就業市場發展趨勢的科學回應,也是對新就業形態對我國就業貢獻的充分肯定。
5. 滴滴收購巴西最大打車軟體99是真的嗎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滴滴出行正在談判收購巴西打車軟體99的大部分股權。一名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向尋找中國創客證實,滴滴出行已經完成對巴西本地打車軟體99的收購,交易內容為滴滴收購99的有價證券。滴滴近日將宣布這一消息。
在國內市場監管收緊,且又有新玩家入局的情況下,滴滴正加速它的國際化戰略布局。
上月,滴滴出行剛剛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有消息稱其手中現金儲備近120億美元。滴滴方面稱此輪融資將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業務在內的創新業務。
有分析稱,滴滴此舉或將威脅到Uber在巴西的地位。自2016年進入巴西以來,這里已經成為Uber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目前Uber仍然占據了巴西打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除了Uber以外,巴西的打車市場上還有Easy、Cabify等多家公司。
6. Uber斷臂求生,滴滴首次盈利,全球出行市場醞釀巨變
華爾街日報消息,5月18日,Uber公司再次裁員3000人。
CEO達拉·科斯羅薩西在致全體員工的郵件中表示,Uber還計劃暫停一些非核心項目,包括其孵化器、AI實驗室和名為Uber Works的求職服務。同時還將關閉或合並其全球45個辦公室,其中包括新加坡辦公室(曾作為Uber在東南亞地區的樞紐)
顯然,Uber此舉無疑是壯士斷腕。疫情之下蕭條的出行經濟早已讓Uber無法扛住如此龐大的身軀前行。為了安全度過危機,這是明智之舉。
Uber可以斷腕自救,但有的品牌一旦斷了腕,或許就涼了。僅僅是斷腕,顯然不足以復活Uber,亦不足以改變全球網約車市場。那麼疫情之下,網約車平台的出路在何方?司機的出路又在何方?
不只是優步的滑鐵盧
這已經不是Uber這個月的第一次裁員了,上一次還是9天前那一次視頻會議。
5月11日那天,Uber的客戶服務部負責人魯芬·查韋洛召開了一次3分鍾視頻會議,裁掉了前端客服員工共計3500人。"因為出門的人越來越少,我們的企業規模也將按商業需求進行調整……今天是你們在Uber工作的最後一天"。
這位客服負責人堅強中帶著哽咽:"我知道這是一個十分痛苦的信息,沒有人想接到這樣的電話。"
此外,Uber還關閉了全球450多個司機服務中心;今年3月,Uber表示將暫時關閉北美區的所有運營樞紐;本月上旬,Uber裁掉了迪拜31%的員工。
5月7日,Uber發布2020年一季度財報,凈虧損達29億美元,錄得三個季度以來的最大單季虧損。經過多次裁員,Uber目前已經在一個月裁去25%的員工。
如今,Uber官網首頁上還寫著大大的"Help keep each other safe",但是Uber讓自己保平安還十分艱難。
為了阻止疫情的傳播,全球各國都頒布了限制令,這給Uber遍布全球的網約車業務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但顯然不只是Uber一家在痛,狂潮之下無一倖免。
全球的網約車平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傷亡"。4月底,北美的另一家平台Lyft已宣布裁員982人,占員工總數量的17%;東南亞平台Grab則表示將限製成本;戴姆勒和寶馬旗下的網約車項目同樣開始進行裁員操作。
那些以開網約車為生的司機來說,面對訂單大幅度下降,更使得他們叫苦連天。有部分司機要求平台方給予失業補貼,但疫情之下,正常簽署勞動合同的僱傭關系的企業也未必能完全支出員工的失業補貼,更何況只是居間合同關系,平台就更不可能為司機買單了。
▲有美國Uber和Lyft司機組織車隊示威,要求平台給予他們失業補貼。
國內市場網約車司機也並不好過,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國內網約車司機們的訂單減少幅度達70%,如今盡管疫情已經好轉,但依然沒有太大的起色。在復工復產前,就有不少司機的聲音,表示疫情之後不再跑網約車。
▲3月,北京為網約車安裝的"安全艙"
有人在深溝,有人上高樓
不過,盡管大環境陷入困窘,卻仍然有的人收獲了好消息。
5月7日,滴滴總裁柳青在CNBC的采訪中表示,滴滴的核心網約車業務已經小幅盈利,國內市場的客流量已經回歸疫情前水平的60%-70%,為2月份最低點的5倍。
此外,柳青還表示,滴滴目前沒有裁員或融資的計劃。據CNBC報道,滴滴已經從包括軟銀和豐田汽車在內的投資者中籌集到超210億美元。
▲滴滴總裁柳青
雖然盈利時間來得比創始人程維預計的晚了近2年,但相比疫情之下三連裁的Uber而言,這是難得的好成績。
滴滴在疫情中迎來了小捷報,當然不是疫情的功勞,主要還是因為滴滴這些年的蓄力。
Uber當初財大氣粗入駐國內市場瘋狂燒錢補貼吸引用戶時,滴滴無力硬剛只能曲線救國,投資了北美的Lyft、印度的Ola、東南亞的Grab、巴西的99,再加上中東北非的Careem和東歐的Taxify等多家平台,搞起了"反Uber聯盟"。
其後,2018年7月,滴滴出行宣布與軟銀公司成立合資公司,進軍日本計程車打車市場;2019年6月,滴滴進入智利和哥倫比亞,目前在拉美4個國家運營……六年來滴滴雖然在國內風波不斷,但同時在全球市場的暗中發力也是力度不少,6年來累計虧損390億元,如今算是稍微收成了一點正果。5月初,滴滴國際事業部首席運營官仇廣宇進一步透露,滴滴將著手開拓歐洲、中東、非洲等新市場,並收購支付公司,與有牌照的金融公司合作、拓展食品配送業務和支付業務。
▲滴滴創始人程維
而在全球的網約車勢力中,身處疫情最初爆發區域,同時也作為中國區域份額的榜首,在全球疫情蔓延的環境下,滴滴選擇了為網約車行業站出來。
4月24日,滴滴發布公告,將網約車防疫標准、設立線下防疫站、為網約車免費安裝車內防護膜、成立醫護保障車隊等各種防疫經驗向全球傳遞。
同時還在拉美、澳大利亞、日本等業務范圍,逐步鋪開線下防疫站。在巴西和智利,司機可以從防疫站領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還可由移動消毒機為車輛消毒。此外,滴滴還向巴拿馬、智利、哥倫比亞、日本、澳大利亞等市場的使館、計程車公司、司機和騎手等捐贈口罩,在海外市場共計給司機、騎手發放了超過200萬個口罩、消毒物資……
相比起Uber困窘的現狀,滴滴如今的操作卻越發有行業老大哥的風度。或許,這場疫情會成為滴滴彎道超車Uber,領跑全球出行企業的關鍵一戰。
平台出路在何方,司機出路又在何方?
不過,盡管平台收獲了正果,司機們卻未必能過上好日子。在疫情後復工復產逐漸常態化的工作中,雖然滴滴上線了跑腿業務,但是對於網約車司機還有很多准入限制,面對不景氣的大環境,司機們並未能通過其他業務有效增加收入。另外,在經歷過多番波折與整改後,順風車雖然重新上線,但多數業務還在發展中,疫情也使得這些業務的發展有所延後。
而Uber方面,企業的大部分營收都來自網約車業務,限制令給網約車業務造成了巨大沖擊,4月其全球網約車業務量下降了80%。不過上帝關了一扇門還是打開了一小扇窗——
由於人們居家隔離,Uber的外賣派送業務UberEats帶來了機會。在疫情期間,這項業務收獲了大量新客戶,並與許多餐廳展開了合作。一名Uber發言人解釋,Uber決定終止在捷克、埃及、宏都拉斯、羅馬尼亞、沙烏地阿拉伯、烏克蘭和烏拉圭的Uber Eats業務,並將阿聯酋的Eats APP關閉後轉移給當地出行Careem,因為Uber Eats在這些市場未能做到第一第二,Uber要將資源集中在Eats的全球頭部市場。在疫情之下,雖然外賣這點杯水車薪,未必能填補網約車市場失落的巨大漏洞,但是對於一個都要壯士斷腕的企業而言,已經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了。
在這一點,值得包括滴滴在內的所有出行平台參考學習。
盡管跑腿業務或者外賣業務的經濟效益比不上網約車,但是在司機們難以為繼的狀況下,平台更需要首先考慮司機的生計,要讓司機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平台才能有生存的活力。
在網約車業務收到疫情嚴重影響的情況下,例如跑腿業務的服務許可權應該考慮放開,減少對司機群體的准入限制,讓臨時失業的司機們能有更多的方式去維持收入。
而在平台方面考慮,還可以更大程度的拓寬思路,嘗試將業務從C端延伸到B端,藉助平台以往沉澱的用戶,探索廣告、電商等新業務模式,嘗試通過流量變現,也不失為一種自救的新思路。
對於出行企業而言,疫境不只是困境,同時應該激發創新模式的催化劑,在一輪掙扎篩選之後,唯有突破思路為平台自身與司機找到創新生存模式的品牌,才可以被留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滴滴在用國際化掩蓋發展怎麼樣
滴滴成立已有5年,踩對時間節點,5年時間鑄就了共享出行領域的巨無霸。5年的發展過程中,滴滴離出行越來越遠,而離資本越來越近,「滴滴是台融資機器,它最大的競爭優勢是它的巨額融資,而非它的技術。」一位滴滴幕後的風險投資者這樣評價現在的滴滴。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滴滴已經融資超過150億美元,而這其中的絕大部分融資被用於世界范圍內的投資兼並。
「國際化是滴滴的核心發展戰略。」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表示。在以規模優勢和資本實力成功兼並快滴、趕走優步之後,滴滴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宣布合並,這預示著在共享出行市場瘋狂的補貼大戰中,滴滴勝出了;2016年8月1日,滴滴在共享出行市場再下一城,宣布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
不斷取得市場規模上的優勢是滴滴背後融資能力強勁和戰術執行能力強的結果,這並不能掩蓋滴滴在流量變現上的不力;國際化、智慧交通、AI只是滴滴講給資本市場的故事,對於滴滴而言,更為迫切的是找到能夠突破現有靠「抽成」營收的新商業模式。實際上滴滴做過嘗試,但鮮有成效。
艱難的變現之路
滴滴嘗試的第一個流量變現方式是游戲。騰訊興於QQ,曾坐擁數億用戶,但長時間苦苦找不到變現方式,經過長時間的摸索,騰訊通過游戲實現了變現。2015滴滴成立了游戲中心,試圖通過嫁接游戲到滴滴平台,實現流量收割;這期間滴滴推出了35款HTML5游戲,以期待用戶在等車或乘車期間點開來玩。
但上線僅僅5個月,滴滴即宣布關閉游戲中心。滴滴通過游戲變現失敗並不出乎意料:騰訊做游戲能夠獲得成功,是基於騰訊強社交基因,游戲需要組團、協同;滴滴則是基於出行場景,用戶的需求是快速到達目的地,滴滴也不具有社交場景,短時間的單擊游戲供用戶消磨等車時間尚可,但大的團隊協同游戲並不適合。
滴滴做過的另一嘗試是汽車後市場。早在2015年滴滴就成立了車主俱樂部,進入汽車後市場為車主提供車輛保養、維修、保險定損理賠等服務。而後滴滴又布局汽車連鎖,成立小桔車服,採用自營+加盟的模式打造一站式汽車後市場服務平台。汽車後市場契合滴滴的商業生態,但這一市場屬於重資產服務業,可以為滴滴帶來現金流,但現金流的規模並不能對滴滴500億估值的盈利要求貢獻太多。
除此之外,滴滴近來發力很猛的一個領域是汽車金融。2016年3月,滴滴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眾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開始進入汽車金融領域;2017年8月,又在重慶注冊重慶市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為網約車司機提供貸款服務;2017年12月,滴滴又花3億元收購支付牌照,意在打造自己的支付工具。
汽車金融主要包括購車分期、車抵貸、車險、汽車租賃等幾個領域,在一領域玩家眾多,包括阿里巴巴的車秒貸、易車網旗下易鑫金融平台、汽車之家旗下車有家融資租賃公司,以及優信二手車、58同城旗下的二手車融資租賃平台。目前,汽車金融領域的估值前三名分別是易鑫集團(300億元)、上汽通用汽車金融(260億元)、神州買買車(估值200億元);很顯然,忙於國際化的滴滴在汽車金融領域起步晚了,尚未建立核心優勢。分析來看,汽車金融業務和打車這一樣場景雖有相關性,但能否契合尚存疑問。
滴滴通過移動互聯網,快速撮合打車人和網約車司機,提升了打車的效率;但用戶對滴滴平台的使用是低頻、短時、用完即關的,這決定了滴滴這類打車平台缺乏商業生態的延展能力。
「抽佣」收入不足以讓滴滴實現盈利,缺乏有效的流量變現途徑,這限制了滴滴的商業想像空間;更為要命的是,滴滴的安身立命之本——網約車業務本身也在不斷受到啃噬。
越來越小的想像空間
首先,網約車用戶是靠補貼大戰粘到平台上來的,共享出行模式並無有效的護城河;當2015年滴滴和快的合並,補貼力度縮小時,用戶和司機的人數就有明顯的下滑;在2016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後的半年時間,用戶更是旋即下跌了三成左右。
其次,不得不提是網約車政策的出台也進步縮小了網約車的市場盤子,多個中國核心城市出台要求網約車本地車牌、司機具有本地戶籍的政策,對滴滴無疑是巨大的挫傷。
另一大對網約車市場構成巨大影響的是共享單車。據滴滴大數據顯示,在共享單車出現之前,網約車用戶中有七成左右行駛里程在3公里范圍內,共享單車成為外部替代力量,意外地消減了網約車的市場份額。
除了上述各種不利因素,滴滴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遠遠未到達高枕無憂的地步,在滴滴周圍更有強敵環伺。美團躍躍欲試,進入網約車市場;易道繼樂視變故之後,攜新一輪融資,降傭金、搶地盤;網約車補貼大戰恐怕還要再來一輪,滴滴的日子並不好過。
除了近憂,滴滴還有遠患,無人駕駛技術日臻成熟,網路更是宣布無人車在2018年實現量產,無人車的逐步落地,也是網約車漸漸被替代的過程,網約車生存期恐怕只有無人車還未大規模使用的短短數年內。
不僅是滴滴,市場留給網約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資本對網約車企業的估值正在回歸理性。2017年11月優步的最新一輪融資中,軟銀牽頭的投資財團,以優步前一輪融資時估值685億美元的七折,即480億美元的估值,投資優步60億美元;優步之所以接受這樣的估值打折,正式因為自身的盈利模式單一,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途徑,這也正是滴滴的困境。無論是優步還是滴滴都在積極謀求上市,上市企業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是支撐市值的重要指標,而目前無論是優步還是滴滴的經營流水都不足以支撐目前這樣的高估值,共享出行企業的估值是普遍虛高的,優步和滴滴都需要在上市之前找到能夠補足經營流水缺口的變現方式。
沒有有效的變現途徑、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國際化成為了滴滴能夠講給資本市場為數不多的繼續支撐估值不縮水的故事,收購、兼並只能給滴滴做加法,難以給滴滴帶來新的商業空間;滴滴的窘困,正如一個心虛的人,不得不靠把自己吃胖,以讓別人感覺自己很有實力。
8. 滴滴收購巴西最大共享出行企業99,滴滴能夠走出國門嗎
其實滴滴已經走出了國門,在國際化方面,此前滴滴已經與全球七大出行企業建立夥伴關系。
滴滴出行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經經過了F輪融資,拿到的融資金額總額接近200億美元。通過crunchbase查詢發現,目前滴滴已經投資了14家公司,包括Uber、Grab、Lyft、Ola、ofo等大部分共享出行公司。此外,36氪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滴滴在近期完成了對小藍單車的收購,並且已經簽署了收購協議。
目前,滴滴的跨境出行合作網路已觸達北美、東南亞、南亞、南美1000多個城市超過60%的世界人口。
9. 未來滴滴的願景是什麼
未來十年,滴滴有三大願景:
第一個願景,希望能夠走出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
滴滴在成立的第一個五年裡服務了中國將近5億的用戶,2100萬的車主,我們希望在未來10年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在全球范圍內服務20億用戶。昨天我們宣布開通了墨西哥的服務,之前滴滴10億美金收購了巴西最大的在線出行服務提供商99,今天在巴西有1000位說葡萄牙語的滴滴的員工。我們開通了港台地區,我們投資了東南亞最大的出行平台Grab。我們希望未來10年裡面由中國引發的出行和整個交通的變革,中國的經驗能走向全球。
城鎮化過程就已經使得城市不可持續發展。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聖保羅,發生在印度,發生在墨西哥城。對於全球面臨的交通和城市問題,中國的共享和新能源結合的發展道路可能會更加有借鑒意義。 除了能夠服務越來越多的用戶,滴滴也希望共享出行服務平台在未來10年可以滿足超過50%的出行的需求。
這裡面的核心問題是要解決出行的確定性,這也是我們出行平台的核心戰略「潮汐」,早高峰、晚高峰可能有超過平峰期3倍、5倍以上的需求,如何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技術高效的調度和運營,使得大家全天有穩定的出行體驗是世界級的挑戰。過去5年我們一直在努力,今天在絕大多數中國城市叫一輛車的成交率超過了90%。
今天我們很多汽車賣出去以後只有5%的時間在被使用,但在出行平台上面一輛車有70%的時間在被運營。所以在這三個大的痛點之下,我相信現在全行業逐步凝聚了共識,就是新能源、共享、智能化可以解決污染,解決效率擁堵,解決未來交通安全的問題。
事實上2017年滴滴平台上面已經有26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佔到了純電汽車總量的將近1/3,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到2020年的時候會超過100萬輛。
如果新能源是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共享就是中國汽車產業變道超車的機會。
今天在全球范圍之內,滴滴平台在中國每天有3000萬筆訂單是共享出行的。北美大概只有三四百萬筆,南美兩三百萬筆,歐洲一百萬筆,印度東南亞也在百萬筆,日本幾乎還沒有。
10. 滴滴為什麼要收購巴西最大共享出行企業99
對於這次收購,99的創始人及團隊在巴西取得的成功,展現出拉美地區的創業者精神和創新能力。滴滴與99在合作中建立了充分信任,兩個團隊的深入融合將進一步裨益巴西及拉美出行服務行業。
除了在全球不斷投資初創打車應用公司外,滴滴將步伐又向前跨了一步——開啟了直接收購。國際化是滴滴的核心發展戰略。滴滴將持續投資於AI能力建設和智慧交通方案的創新,通過多元化的海外運營與合作,積極推動全球交通與汽車行業的變革。
所以,滴滴正在走向國際化,相信滴滴會越走越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