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烏龜下蛋了應該怎麼辦
請問你養了幾只?如果是一隻,那個蛋就讓你的小龜吃好了……因為未經受精的蛋是不能孵化的
首先取一盆沙子,把沙子搞濕。注意沙子7成濕,然後放在太陽下曬。不要曬干沙,只要曬暖,不要曬燙。如果幹了適當撒上水。這寫搞好後放蛋到1個手指再多一點埋好。1天撒你點水,之要撒一點好了給表面濕就好了,過兩天挖出來看看,如果但表面有一條條白線就OK了
80天後小烏龜就出來
在48小時後如是受精的應會在蛋中產生白斑一塊。有嗎?如有可取一方形容器底部打若干小孔,容器內鋪3厘米細沙,龜蛋白斑向上半埋與沙中,沙中撒水,以捏之成團,放著則散為度,保持濕度。溫度在22--34左右。經50-90天即可。視溫度而定。
-------------------------------------------------------------------
烏龜卵的孵化有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兩種。
1、自然孵化。自然孵化也有兩種方法,其一:在親龜池向陽的牆腳下挖20—40厘米寬,20厘米深(長度不限)的砂坑,然後用黃砂將坑填平,將龜卵按1厘米的距離,排在砂土裡,保持一定的濕度,由太陽照曬增溫,50—60天時間即出稚龜。其二:在親龜池周圍堆若干個小砂堆,讓成熟的種龜夜間爬上岸,在砂堆處挖穴產卵,任其自然孵化,大約50—70天即出幼龜。
2、人工孵化。將採回龜卵放在高25厘米(長度不限,寬度因地制宜)的木箱中,箱底鑽若干個小孔,底鋪15—20厘米的砂,將龜排在砂中,再向卵上撒放2厘米左右厚的細紗,砂上蓋濕毛巾,保持室內濕度25—35度。空氣乾燥的晴天,每天向砂上灑水1—2次,空氣濕度較大,可減少灑水次數。箱上蓋好濕布,在稚龜出殼時,可防稚龜逃跑,防敵害侵襲,防蚊蟲叮咬,這樣50—60天稚龜出殼,出龜率達90%以上。
② 家中飼養的巴西龜產卵的時候,需要做一些什麼措施嗎
巴西龜大概7歲左右就可以下蛋了,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是雌性的巴西龜,沒有公雞交配的母雞也是每天下蛋的,只是孵不出小寶寶而已,所以沒有交配過的巴西龜也是會下蛋的,只是孵化不出小龜而已。
1、雌龜在即將產卵時,會顯得急躁不安,在池中爬來爬去,尋找產卵地點。用手指摸摸龜的兩個後腳窩,會感到裡面有硬硬的龜蛋。 龜生了蛋後,用手指摸摸龜的兩個後腳窩,就不會感到裡面有硬硬的蛋了。
2、龜生完蛋後,會把沙子壓平。但可能會留下一些爪痕,或者是沙土突起一堆的情況,基本上蛋就在下面。可輕輕的從上面慢慢向下挖開沙土,見到龜蛋後小心取出。
3、泥土可以使用混凝土等,沙子也可。孵化時控制溫度在28-320攝氏度之間,每天灑水1-2次,保持適當濕度,預防太潮濕;以手能握住,松開手散開為好。這樣經過50-60天孵化。
③ 家裡養的烏龜下蛋了怎麼辦
那我們得看一下這個烏龜蛋是不是受過精的蛋了,如果家裡的烏龜生下的這些蛋是受過精的,那我們可以自己嘗試著來孵化這些蛋,但如果這些烏龜蛋沒有受精,那隻能自己煮了吃掉。
這人在養烏龜的時候成對成對的養,也就是說家裡有公烏龜也有母烏龜,這個時候如果到了母烏龜發情期,那麼公烏龜和母烏龜就會交配,這種情況下母烏龜所剩下的蛋是可以孵化的。當然想要成功的孵化這些烏龜蛋,也是需要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首先我們要看的便是溫度通常在22度到33度之間,烏龜的胚胎發育的速度會比較的快,也就是說在這個溫度范圍之內比較的好孵化一些。其次我們也要看一下空氣當中的濕度,一般要求空氣的濕度保持在80%~90%是最為合適的。
在孵化烏龜蛋的時候,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就是人工孵化,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自然孵化。所謂的人工孵化就是只烏龜在產下烏龜蛋之後,我們把這些烏龜蛋放到特製的容器當中,然後嚴格地控制容器當中的空氣濕度以及溫度,這種孵化方式孵化的施工概率是比較高的。自然孵化就是指我們不取出烏龜蛋,光憑自然界的光照來孵化這些烏龜蛋,很顯然這種孵化的成功率可能會稍微低一些。對於一些大的養殖場來說,基本上都是採用人工孵化的方式。
當然了,如果烏龜蛋本身沒有受過精,那這種烏龜蛋是沒有任何孵化價值的。如果家裡的母龜生下了這種類型的烏龜蛋,那我們可以直接吃掉,產生烏龜蛋的營養價值,其實也是非常的高,而且吃法也是多樣化,大家可以嘗試煮著吃或者是蒸著吃。
④ 家養的烏龜下蛋了怎麼辦
龜卵的人工孵化:
孵化器可選用木盆、臉盆、孵化盤(70厘米x50厘米x15厘米的淺木箱)等。先在孵化器的底部鋪上一層5厘米左右的細沙,為利於胚胎發育,將龜卵"動物極"(指卵較大的一端)向上置於細沙上,
然後在卵上蓋一層約3厘米厚的細沙,再覆上一潮濕毛巾,最後將孵化器置通風處。溫度和濕度是孵化成敗的關鍵,溫度和濕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龜卵的胚胎發育。
人工孵化時控制溫度在28一32攝氏度之間,每天灑水1一2次,保持適當濕度,同時還要注意防止天敵危害龜卵。這樣經過50一60天孵化,便可孵出幼龜。
(4)巴西龜產蛋後要注意什麼擴展閱讀:
一、注意事項:
1、應將幼龜、成龜和親龜分池飼養,避免產生大烏龜吞食小烏龜的現象,同時也便於確定飼料投喂量和飼養管理, 便於觀察和掌握烏龜的生長情況。
2、因烏龜性情溫和且膽小,應保持飼養池四周安靜,以免影響烏龜攝食、曬太陽、交配、產卵等正常活動。
3、經常更換飼養池的水,保持池水潔凈,搞好飼養池的衛生,以防烏龜發生疾病。
4、池子四周與圍牆之間空地上的沙土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在盛夏季節,還應採取一些降溫措施,如灑水、種植一些小灌木等。
5、冬眠期之前,檢查烏龜的生長情況,對體弱者飼料加多,多喂給烏龜喜食的飼料,使烏龜積貯大量的營養物質,長壯身體,安全越冬。
⑤ 烏龜產蛋後,如何飼養
稚龜的飼養
剛出殼的稚龜體質較弱,腸胃機能和消化能力也弱,故不宜馬上放養於飼養池中,而應先單獨精心喂養和護理一段時期,以提高稚龜的存活率。
稚龜的喂養和護理原則是:1.搞好清潔衛生,以防烏龜生病。2.控制適宜溫度和澀度,以利其正常生長。3.培養稚龜逐漸適應外界環境,自行攝食。具體做法是:將剛出殼的稚龜先放在一個小型玻璃箱內,讓其爬行3一5小時,待稚龜臍帶干脫收斂後,以0.6%的生理鹽水浸洗片刻,進行消毒,然後放人室內玻璃箱或木盆中飼養。切忌用人工強力拉斷稚龜的臍帶,這樣會造成稚龜傷亡。稚龜飼養箱每天換水1一2次,水溫嚴格控制在25一30攝氏度,天氣炎熱時還需多次向飼養箱內噴水,以調節溫度並增加水中的氧氣,使稚龜得以在適宜的條件下正常生長。對剛孵出1一2天的稚龜不需投食,2天後才開始喂少量谷類飼料,之後再投喂少量煮熟的雞蛋和研碎的魚蝦、青蛙肉、南瓜紅薯等混合的飼料。經過7天的飼養,稚龜體質已較強壯,便可將其轉人室外飼養池飼養。
交配與產卵 雌龜體重達700克以上,即可用於交配繁殖,雌雄配比2:1,如雌龜體重超過700克,需配較大雄龜才能交配繁殖成功。交配的適宜溫度20—30度,交配實踐多再晴天傍晚5—6時,雨天在下午2—4時。交配過程一般只需3—5分鍾。
烏龜的產卵期各地有所不同,平原水域地區一般5月底開始,7,8月時產卵高峰期,9月結束。一隻雌親龜年產卵3—4次,每次一穴5,每穴2—7枚。人工飼養的烏龜有集群產卵的習性,有時能有多隻在同一穴產卵幾十枚。雌龜產卵前選擇土質疏鬆的斜坡和隱蔽的數根旁或雜草處扒土成穴,穴口大小約8—10厘米。深9—12厘米。產卵時間多在夜間或黎明。龜卵煉出後放在事先准備好的孵化箱中孵化。
人工孵化 龜卵的人工孵化是將採集的龜卵放在高25厘米的長方形木箱進行。箱子的底板要鑽若干個小孔,底鋪15—20厘米的細紗,砂上蓋濕紗布,保持室溫25—35度,每天下午在砂上灑水一次,灑水標准一般用手握砂不成團,不滴水為宜。若空氣濕度較大可減少灑水次數。為防害侵襲,可在孵化箱上蓋紗罩,這樣經50—60天可孵出稚龜。
烏龜的飼養管理
(1)稚龜的管理 剛出殼的稚龜,抗病力不強,為了提高其抗疾病能力,可用10%生理鹽水或用1ppm的高錳鉀水消毒,消毒期間不餵食,3天後可喂熟蛋黃、蛋白,也可喂些熟畜、禽血,7天後移進暫養池。暫養池一般為5—10平方米的長方形水泥池,其中水面佔2/3,放養前需用10%生石灰消毒,放養密度100隻/米平方米左右。放養後第4天開始投食,食台可用木板或竹筏漂在水上,食台一般占總面積的1/10左右。投喂的飼料一般要精細,如熟禽蛋、面條、米飯、豆渣、碎魚蝦肉等。當年出殼的稚龜越冬時可移到室內,室內放一隻木盤,盤內背上均勻地灑0.5厘米厚的細紗,砂上用紗布遮蓋,適量噴些溫水就能安全越冬。
(2)成龜的養殖 龜池一般為土池,水深1—1.5米,池堤坡度1:3,池內設進出水口,放部分水浮萍或水花生遮蔭,四周砌0.5米高的圍牆,牆內留1*1.5米的小島,島上放砂供龜產卵;若是水泥池,池深1—1.5米,水深0.8米左右,放泥20厘米,池內設進出口,池中留1*1.5的小島,島上四周長草,中間放砂供龜棲息產卵。土地、水泥池的放養密度均不宜太大,一般10隻/米(平方米)左右。
烏龜的食性較廣,小魚、蝦、螺螄、蚌肉、蔬菜、稻麥等都能吃,一般當水溫上升到15度以上開始攝食,6—9月是盛食期,11月開始食量下降,當水溫降到5度以下時進入冬眠。春秋兩季氣溫較低,餵食時間最好在上午8—9時,盛夏期間烏龜早晚活動,投食時間應在下午4—5時,日投餌量約占體重的4—5%。盛食期烏龜每月的體重可增長50—70克左右。
烏龜生活的水體要清新,水的透明度要在30厘米左右。龜是變溫動物,水溫變化會直接影響龜體溫度的變化,因此,池水水深要隨季節而增減。春季溫度較低,水要淺,一般0.5米左右;夏季溫度高,水要深,秋季水溫逐漸下降,水又要淺;冬季水位要穩定,因為龜的體溫隨氣溫、水溫的升降而變化,如果氣溫劇烈下降,水位時高時低,龜只能用自身積累的營養物質來調節體溫,當體內營養物質消耗盡時,就會死亡。
⑥ 家裡養的烏龜下蛋了怎麼辦
你好,家裡養龜下的蛋一般都不能孵出小龜。因為第一龜蛋首先要受精,只有受精蛋才具備孵出小烏龜的基本條件;第二受精龜蛋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孵化,影響龜卵孵化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和濕度。
1. 溫度
溫度在孵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溫度的高低影響胚胎的發育、孵化期的長短、稚龜的性別。在22~33℃范圍內,溫度越高,胚胎發育愈快,孵化的時間愈短;反之,溫度、偏低,胚胎發育較慢,孵化的時間愈長。當溫度達23~27℃時,絕大部分稚龜呈雄性;而當溫度在30~33℃時,絕大部分稚龜呈雌性。
2.濕度
濕度是指孵化用的沙土和空氣中的含水量。濕度的控制可用干濕度計。沙土潮濕的程度直接影響卵胚胎發育,濕度過大,沙的含水量過高,卵易閉氣死亡;濕度過小,卵內水分蒸發,卵因「乾涸」而死亡。一般來說,將空氣濕度控制在80%~90%,沙土濕度控制在8%~12%,檢查沙的含水量,以用手捏沙土成團,松開後即散開為經驗性尺度。
烏龜的孵化方法主要有自然孵化、人工孵化、室內恆溫孵化和無沙孵化:
1. 自然孵化 龜產卵後,不取出卵,憑借自然界的光照、雨水而產生的溫度、濕度進行孵化。
2. 人工孵化 龜產卵後,將龜卵取出,移人容器中,適當加溫、保濕進行孵化。
具體操作方法為:選擇大小合適的木箱、陶缸。將清洗消毒曝曬厚的沙置於容器或孵化房內,配置溫度計、濕度計、海綿或紗布若干。將收集到的龜卵平放在沙上,每個卵之間相隔2厘米,卵上覆蓋3--5厘米沙土,最上層鋪蓋海綿(將海綿浸泡水後,用手輕輕擠出部分水)。溫度控制在22--33°C之間,沙土濕度控制在8%~12%。日常將容器移到室外照射陽光,增加溫度,每天根據沙的干濕情況潑灑水分。經過50~65天的孵化,稚龜將破殼而出。在孵化過程中,避免容器碰撞,預防螞蟻及鼠患。
3. 室內恆溫孵化
購置恆溫孵化箱1台。配備27厘米X34厘米X8.5厘米(最好依據恆溫箱的內部空間定做)的塑料箱或木箱1~3個。箱底鋪2~4厘米的沙,將收集的龜卵平放在沙上,上層鋪蓋3~4厘米沙土,沙中插入溫度計,便於掌握沙溫。恆溫箱的溫度調為30C,箱中濕度控制在80%~90%。每天查看3~4次,並記錄沙溫,待孵化末期計算積溫和出殼時間。
4.無沙孵化 無沙孵化方法是利用恆溫箱,將卵直接放在一凹槽內,控制溫度、濕度進行孵化。
具體操作方法為:首先准備好大小合適的木箱、塑料凹槽或泡沫板,底層墊2厘米厚的普通無毒海綿,其含水率為90%,中層放木箱、凹槽或將2厘米厚的泡沫板表面挖數個直徑比龜卵略大的洞;然後將收集到的龜卵置於凹槽內,龜卵上方蓋海綿,其含水率為50%,恆溫箱內溫度控制在28~30℃,空氣濕度為85%~90%;每天觀察龜卵表面的干濕情況,一般以龜卵表面有針尖狀細小水珠為宜;白天將透氣孔打開,尤其是孵化後期,更應注意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