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西和印度的綜合國力對比
印度強。俄羅斯美式裝備,印度洋的主裁
B. 印度和巴西有什麼異同
人種:巴西主要為印地安人,白人,黑人的混血, 印度主要為純正的中東血統(不同於黑人的`黑`)
宗教:巴西主要為天主教,印度主要為佛教.
文化:巴西主要受葡萄牙影響, 印度主要受英國影響
經濟:巴西因為政治體系關系(國有產業保護)增長幅度比印度慢, 但不代表後者經濟發達, 印度的經濟發達和中國有幾分相識,靠價位(手工便宜,勞工法不完整等)
氣候:巴西溫暖如春, 印度偏熱
人氣:巴西熱情,但懶散, 印度人小氣(世界出了名的),愚浮(不講今生,只看來世)
我住巴西,所以巴西的基本的情況就這眼, 沒去過印度, 但是和印度人接觸過, 印象不是很好, 朋友去過印度, 主動要求公司調職, 因為實在是住不下去,很落後.....88
C. 印度和巴西的對比
巴西位於南美洲西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是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其國名巴西,葡萄牙語意為「紅木」。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印度位於印度次大陸,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在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多條河流發源於或流經印度,例如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亞穆納河、戈達瓦里河以及奎師那河(Krishna River)。印度河上流的一小段也位於印度境內。印度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變化較大。
象她的人民一樣,印度的地質、地理和風土代表了地球歷史的真正全貌。世界上最高而有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形成了印度北部的一道讓人望而生畏的天然屏障,她東西綿延2500公里,構成5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她最著名的西崖沉冰川是沖積成富饒的北部,西部山谷的萬年流淌的河流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印度的聖河恆河,還有雅穆納河、信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從遠古時期就孕育了沿岸的富饒大地的文明。到了西北部,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數百萬年以來不再榮耀、不再肥沃的阿拉瓦里山系。
D. 巴西與印度哪國經濟實力更為強大
巴西各方面都要強一些。
說實在的,印度比巴西強的方面不多。
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印度1.31萬億美元,巴西1.57萬億美元。
工業和農業主要產品也是巴西強於印度。人均就不用提了。
政府財政狀況和國際收支情況也是巴西強於印度。
除去軟體外,幾乎所有工業門類,包括高科技產業,巴西均有很大優勢。
E. 印度、巴西和中國相比較
巴西沒有發展為超級大國的潛力,他沒有核彈,沒有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資格;印度的基礎工業太弱,想追上中國都要30年,別說威脅美國了。世界上能威脅美國霸權的只有中俄,俄在蘇聯解體後元氣大傷,經濟又不景氣,想恢復甦聯時代的國力已經不可能。剩下最有潛力的只有中國,我們現在只需要磨時間,按照經濟增速看,超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因此美國害怕我們。
F. 中國,印度,巴西誰的經濟發展更有前途
中國: 從潛在經濟增長能力看,一個經濟體的經濟潛在增長水平是由自然資源、資本積累、勞動力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提高以及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決定的。從決定潛力經濟增長的幾個因素看,近幾年,隨著投資的大幅度增加,我國資本積累的速度快速增長,資本存量的增長速度由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11.5%提高到12.8%左右,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速度接近改革開放以來年均3%的水平,國內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得到明顯加強,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明顯緩解,支持經濟增長的供給能力更加寬松,潛在生產能力在10.5%左右,高於改革開放28年來潛在增長率9.5%左右的平均水平。 從現實經濟增長因素看,明年,國際國內的環境仍然有利於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第一,雖然國際石油價格繼續高位波動,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緊,世界經濟增速會有所放緩,但2007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據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預測,2007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9%左右,低於2005年0.2個百分點,仍高於1990-2006年平均4%的增長速度;世界貿易量增長率達到7%左右,增長勢頭良好;跨國直接投資繼續回升,並購規模明顯擴大,並重點轉向控制戰略產業和市場;世界經濟發展總體上有利於我國保持對外貿易的繼續增長和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同時,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二,我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逐步改善。近年來,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為主要內容農村綜合改革取得進展,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成效,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順利實施,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進展平穩,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加快,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取得進展,這些改革將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的影響,2007年我國經濟將承接2003年以來的發展勢頭,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國民經濟有望增長9.5%-10%,雖然低於潛在經濟水平,但仍處於經濟增長周期中的繁榮階段。 印度: 優勢:印度的發展模式重消費而非投資、重內需而非出口、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工業,這種方式使印度經濟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沖擊的抵抗力較強,表現出比較強的韌勁和經濟平穩增長的長周期性。 印度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比較好。例如,印度國內的儲蓄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資大約只有中國的10%,印度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比中國落後大約10至15年,但印度卻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不足:印度國內辦事效率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印度開辦一項業務所花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兩倍,注冊資產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國只要32天;履行合約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國只花241天。印度社會經濟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代化與落後共存,是一個對比鮮明和充滿矛盾的國家。印度位居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但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卻缺乏電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學培養了300多萬名科學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羅爾等城市,茅草屋往往與跨國公司的摩天大廈交織在一起。 與中國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 (一)軟體業方面。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產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7%。相比之下,中國的軟體業發展的起步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機構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巴西: 巴西被世界看好的重要原因是其地大物博、發展潛力巨大。無論從國土面積、人口,還是經濟實力來看,巴西都是南美,乃至拉美的大國。雖然巴西目前的經濟規模不及中國,但巴西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和發展潛能,因此巴西一直被世界視為"未來的強國"。 與中國相比,巴西的最突出之處在於,它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全國可耕地有3億多公頃,是中國的3倍,而人口只有中國的1/9,巴西尚未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相當於中國現有可耕地的總和,約有1億多公頃。巴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其面積有500多萬平方公里。巴西礦產極為豐富,鐵礦石蘊藏量約480億噸。
G. 巴西和印度哪個綜合實力強
印度更強。綜合國力是包括經濟、文化、政治、土地、人口、資源、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恆河文明,古希臘文明也是包含了印度文明,而巴西卻以葡萄牙語為自己的官方語言,是一個白人,土著人,黃種人混合的國家,在文化歷史上沒法和印度比。而經濟呢?印度是當今除了中國以外發展最具發展力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也十分快,經濟總量也比巴西多。在科技方年,以英語為自己官方語言的國家印度得程序員是出了名的厲害,高科技人才是巴西無法比的,雖然巴西的飛機造的還不錯。當然人口因素更不能忽略了,印度人口我們明白的將來是要全球第一的,人口是一個國家很重要的資源,發展要素和前提,尤其是對於處大發展階段發展中國家,大家看到中國過去的人口福利變知道了。當然了不可否認的是巴西的資源很豐富,但那又怎樣,還不是賣給外國,自己用到的又有多少?在今後的一帶一路下,印度作為亞洲國家,有是中國的領國,發展機遇自然強於拉丁美洲的巴西了。綜上所述,印度的綜合實力強於巴西。
H. 試從氣候帶,經濟發展程度兩個角度說出印度和巴西的相同點
你好,氣候:巴西和印度都是熱帶氣候區。
經濟發展程度: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在贏得民族獨立後都在快速的發展經濟。
希望對你有幫助,你的採納是我的動力!!
I. 印度和巴西為何被贊是金磚國家中最大的「黑馬」
據報道,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將在福建廈門舉行,在金磚五國之中,除了中國,未來十年間,專家認為印度和巴西是最大的「黑馬」。
希望金磚會議可以再次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
J. 巴西與印度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異同
印度發展經濟狀況主要是高新技術為主,印度的新德里有亞洲矽谷之稱。
巴西主要是以原材料出口為主,比如木材,糧食,等等。
印度處與熱帶與亞熱帶,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多雨,而且印度背靠喜馬拉雅山脈,來自青藏高原的寒冷乾燥季風剛好被喜馬拉雅山脈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