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巴西要從里約遷到巴西利亞作為首都
因為如果有敵人進攻就會抵擋不住,所以決定把首都遷移到巴西利亞。
1955年,終於在如今溫度適宜的巴西利亞得以解決。但是,當時的巴西利亞是一個完全具備資本能力的城市,類似於美國的華盛頓和印度的新德里。巴西利亞市的規模主要容納各種管理部門,居民不多,只有10萬。隨著經濟的發展,巴西利亞不僅是純粹的首都,而且是可以帶動西部大開發的節點城市。如果比較全國的城市,巴西利亞有點像西安。最後教科文組織認為,巴西利亞符合人類文化遺產的甄選標准。在當時的所有人類文化遺產中,沒有比巴西利亞年輕的了。
2. "首都"一詞的由來
首都,通常是一個國家的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經濟活動的中心城市,各類國家級機關集中駐扎地,國家主權的象徵城市。
一些國家有超過一個的首都;例如南非共和國,其行政首都在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在開普敦,司法首都在布隆方丹,這是1910年南非聯邦成立時妥協的結果。
其他方面,有時實際的首都和官方的首都由於某些原因並不在同一個城市。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官方的首都,雖然荷蘭政府和最高法院都位於海牙。
蘇克雷是玻利維亞憲法上的首都,但事實上大部份的政府部門都在拉巴斯。
在這種情況下,通常一般認為行政首都是該國的"國家首都"。
遷都
政治、經濟、文化的會聚並不是永恆不變的。舊的首都可能由於某些原因(例如經濟)而逐漸喪失其重要性。朝代的交替也可能代表首都的遷移,例如中國古代的遷都。也有按照領土變更或擴大而遷移首都的例子,例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安卡拉)或東西統一後的德國(波恩—柏林)。或是像巴西或澳大利亞等重新建造城市移轉首都的例子。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是全國政治和科學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交往的中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它位於中國華北大平原的北端。城市西邊和北邊是連綿不斷的群山,屬於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東邊和南邊是緩緩傾向渤海的大平原。
北京全市面積1680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5米,人口約1200萬。城市的行政區分為10個區8個縣,其中二環路以內的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和宣武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近年來,內城區的東北部發展較快,西南部保留了較多的舊日風貌。
北京的氣候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有時有風沙;夏季潮濕多雨。一月份平均氣溫-4℃,七月份平均氣溫26℃。最好的旅遊季節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北京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作為城市的經歷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燕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都城,名稱叫「薊」。
秦、漢和三國時期北京地區是中國北方的重鎮。西漢末年王莽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大燕國,北京的別稱「燕京」由此而來。南宋時期的遼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金正式建都於北京。
從此以後的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共有34位皇帝在此發號施令統治全國。
悠久的歷史給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宏偉的萬里長城和規模巨大的紫禁城是聞名世界的旅遊景點;頤和園、北海、香山、天壇等皇家園林的優美景緻和瑰麗建築使遊人流連忘返。
新中國成立以後,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各項事業和城市基礎設施有了長足進展。特別是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的二十多年裡,北京的面貌一直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現在,各種現代化的建築拔地而起,對外交往不斷擴大。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北京正在大踏步地進入國際大都市的行列。
3. 巴西為什麼要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陸的巴西利亞
巴西:從里約熱內盧到巴西利亞
拉美第一大國巴西歷史上南富北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議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一片荒原上選中新都地址,定名為巴西利亞。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遷往巴西利亞。遷都後,巴西以首都為基地,探索出一條在稀樹草原上科技興農的新路子,不僅改變了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也促進了全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巴西利亞也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餘萬居民的世界名城。
巴西的舊都里約熱內盧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東南一隅。1950年前後,巴西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里約熱內盧周圍不到全國11%的地域內,而廣闊的中西部和北部亞馬遜地區發展長期滯後,雖然物產豐富,但交通不便,人煙稀少。這樣就有所謂「兩個巴西」的存在:一個是先進的沿海巴西,集中在東南部的狹長地帶,其現代化程度堪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一個是荒涼落後的內陸巴西,是全國的「低谷地帶」。
1956年上台的庫比契克政府雄心勃勃,決心完成遷都的「百年大計」,以盡快克服容易引起國家分裂的嚴重失衡狀態。在不到4
年的時間內,克服重重困難和多方壓力,在人跡罕至的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頗具特色的新都,1960年4
月21日舉行了舉世矚目的遷都大典。隨後幾十年間,巨大的區域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減弱。僅巴西利亞至貝倫的公路開通以後,沿線即由10萬人猛增至200
萬人,巴西政府從1940年就倡導的「西進」運動,直到實施遷都戰略後才真正發生了效應。遷都後,原首都里約熱內盧「文化之都」的形象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加強了。現在,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聖保羅三地分別承擔巴西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中心職能,各司其職,各具特色。
一句話政治原因
4. 巴西為何要把首都從繁華都市遷至內陸高原
巴西之所以會遷首都,那是因為原來的首都里約熱內盧,它的城市化水平過高,造成了人口壓力太多,因此帶來了許多的問題,比如說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社會民生問題。因此為了能夠緩解這種城市壓力,巴西政府決定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搬往巴斯利亞。後來的事實證明,巴西當時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因為這樣做一來可以緩解了巴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內陸經濟的一種發展,也讓巴西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一種改善。
而巴西利亞相對於里約熱內盧來說,它位於巴西的內陸地區,雖然說位於高原上,但是它的整個地形地勢都是比較平坦的,這有利於建造一個新的層次,同時巴西利亞附近水陸資源非常的豐富,無論是降水還是其他的,自然資源都比較充足,這有利於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大量的物質保障,因此在前往巴西利亞之後,巴西的經濟又更上了一層樓。
5. 巴西為什麼遷都
1.避免里約熱內盧出現過度的城市化現象 2.開發巴西內陸,推動巴西高原地區的發展 3.里約熱內盧氣候濕熱,巴西利亞氣候涼爽 巴西:從里約熱內盧到巴西利亞 拉美第一大國巴西歷史上南富北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議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一片荒原上選中新都地址,定名為巴西利亞。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遷往巴西利亞。遷都後,巴西以首都為基地,探索出一條在稀樹草原上科技興農的新路子,不僅改變了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也促進了全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巴西利亞也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餘萬居民的世界名城。 巴西的舊都里約熱內盧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東南一隅。1950年前後,巴西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里約熱內盧周圍不到全國11%的地域內,而廣闊的中西部和北部亞馬遜地區發展長期滯後,雖然物產豐富,但交通不便,人煙稀少。這樣就有所謂「兩個巴西」的存在:一個是先進的沿海巴西,集中在東南部的狹長地帶,其現代化程度堪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一個是荒涼落後的內陸巴西,是全國的「低谷地帶」。 http://news.163.com/40707/5/0QLPVEU300011211.html 1956年上台的庫比契克政府雄心勃勃,決心完成遷都的「百年大計」,以盡快克服容易引起國家分裂的嚴重失衡狀態。在不到4 年的時間內,克服重重困難和多方壓力,在人跡罕至的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頗具特色的新都,1960年4 月21日舉行了舉世矚目的遷都大典。隨後幾十年間,巨大的區域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減弱。僅巴西利亞至貝倫的公路開通以後,沿線即由10萬人猛增至200 萬人,巴西政府從1940年就倡導的「西進」運動,直到實施遷都戰略後才真正發生了效應。遷都後,原首都里約熱內盧「文化之都」的形象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加強了。現在,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聖保羅三地分別承擔巴西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中心職能,各司其職,各具特色。]
6. 巴西遷都的主要原因
位於南美洲的巴西,人口和國土面積均位於世界第五;也是美洲唯一一個金磚國家,頗具競爭力。2016年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讓世界人們重新認識了巴西這個神奇的南美桑巴國度。巴西東南海岸的里約熱內盧有著熱情洋溢的混血美女與沙灘足球,充分代表了巴西這個多元文化國家的包容力。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個熱情的里約現在已經不是巴西的首都。早在上個世紀,巴西人就把首都轉移到了內陸高原上的巴西利亞。為什麼巴西的首都要遠離繁華走向荒蕪呢?
於是,在地形相對平坦,氣候相對乾燥的高原地區建立新首都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1960年,經過數年的籌備後,一座全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同年,巴西人將首都從沿海的發達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這座內陸高原新城——巴西利亞。這個新的首都不僅增加了巴西政治中心的戰略縱深空間,更有效發揮了產業集聚效應,為內陸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春天。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7. 巴西首都為什麼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
1、環境因素:原首都里約熱內盧由於過度城市化,城市規模過大,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不利於城市的繼續發展。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里約熱內盧的城市環境問題。
2、經濟和政治因素:巴西的經濟集中於東南沿海地區,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遷都有利於促進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氣候因素:原首都所在的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濕熱,巴西利亞地處巴西高原中部,氣候分為干濕兩季,濕季從9月至4月,乾季從每年5月至8月。干濕兩季分別明顯,早晚溫差也較大,年平均氣溫19度。
(7)巴西為什麼改名首都擴展閱讀:
巴西利亞是當今世界最年輕而漂亮的首都,模式與澳大利亞的新都堪培拉相似,都是從沿海大城市遷都到內陸草原,都是圍繞人工湖展開的城市,都是園林化的綠色城市,都是職能單一的政治中心。
巴西利亞人特別重視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和保護。政府明文規定,只許建設無污染的小工業,住宅不許建在辦公區內,大商場只能建在商業區,公寓樓不得超過6層,湖濱只許建兩層以下的別墅式住宅。這些規定,貫徹始終,從而保持了城市風格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全市60%的面積是綠地,城南6千米長的人工防護林帶,新都土地雖屬紅色沙壤,旱風季節里也不見沙塵飛揚的現象。城建法律規定,沒有綠化設計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圍裸露的空地必須有綠色覆蓋方能驗收。
因此,建築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樹木已經出現在你面前。每個「方街」都由一條由灌木牆、小花園和草坪組成的綠化帶環繞;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廣場、建築物門前、私人庭院,到處是花草樹木。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大園林。
市政府有一支龐大的專業管理隊伍,負責公共綠化的培植和澆灌,這方面的預算占市政開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開展全民植樹活動,苗木由政府免費提供。
里約熱內盧(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簡稱里約(Rio),曾經是巴西首都(1763-1960年),位於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里約熱內盧屬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西及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旅遊、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而聞名。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基地。市境內的里約熱內盧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里約熱內盧也是巴西聯邦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又被稱為巴西聯邦共和國的第二首都,擁有全國最大進口港、是全國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中心。
背山面水,港灣優良。工業主要有紡織、印刷、汽車等,有七百多家銀行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有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球場。海濱風景優美,為南美洲著名旅遊勝地。
巴西利亞 網路
里約熱內盧 網路
8. 為何巴西把首都從里約遷到巴西利亞
為了促進內部發展,安全倒未必,因為現在已經不是靠人力去征服了,巴西又是金磚四國之一,現在全是飛機大炮的,搬到哪都一樣打你,主要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我們這里就很典型,為了促進新城區發展,市政府直接搬到新城區,對經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軍事和政治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