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零售額多少

巴西零售額多少

發布時間:2022-05-01 22:33:23

㈠ 近幾年全球的經濟增長gdp情況

回顧2013年,全球工業生產和貿易疲弱,價格水平回落,國際金融市場持續波動,世界經濟增速繼續小幅回落。其中,發達國家增長動力略有增強,發展中國家困難增多。預計2014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內部經濟會繼續分化,歐洲和亞洲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增長動力不足;盡管世界經濟整體增速將略有提高,但我國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

一、2013年世界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世界經濟增速回落。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4年1月份估計,按照購買力平價法GDP匯總,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3.0%,比上年放緩0.1個百分點;據世界銀行2014年1月份估計,按匯率法GDP匯總,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2.4%,比上年放緩0.1個百分點。2013年,美國經濟增長1.9%,比上年放緩0.9個百分點。日本經濟增長1.6%,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英國共識公司2014年1月份預計,2013年歐元區經濟下降0.4%,降幅比上年擴大0.2個百分點;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經濟增長1.6%、4.7%和1.9%,增速分別比上年放緩1.9、0.3和0.6個百分點;巴西經濟增長2.4%,比上年加快1.4個百分點。



二、2013年世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世界經濟格局悄然發生變化。一是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首超發達國家。IMF最新估計,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2013年發展中國家GDP佔全球的50.4%(匯率法為39.4%),歷史上首次超過發達國家,預計2018年將提高到53.9%。二是發展中國家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下降。2012年下半年高達91.9%,2013年上半年降至82.4%,預計2013年下半年降至74.6%。

(二)主要經濟體形勢繼續分化。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的分化主要表現為新興經濟體和美國強、歐日弱;2013年則主要表現為發達國家內部以及發展中國家內部分化擴大:發達國家內部繼續分化,美國繼續溫和復甦、進入持續復甦軌道,量化寬松政策(QE)迎來轉折點;日本貨幣和財政刺激「猛葯」起效,經濟復甦加快;歐元區艱難擺脫衰退,但全年仍為負增長;東亞和東南亞經濟保持較快增長,而脆弱五國(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南非)受制於內、外經濟失衡,加上資本外流的沖擊,經濟發展較為困難。

(三)貿易保護加劇。2013年,不僅諸如保障、雙反、進口關稅等傳統貿易保護措施以及政府采購、自動配額等新型貿易保護措施有增無減,主要經濟體還競相組織排它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並力爭主導權成為貿易保護的新手段。從2008年以來,美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以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談判為代表的「東線」,以TTI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談判為代表的「西線」和以TISA(Trade in Services Agreement,服務貿易協定)談判為代表的「中樞」。從截至目前的進展情況來看,TPP有望於2014年上半年率先達成,TTIP和TISA談判也在積極進行中,美國主導的新型貿易規則的影響力已經初步形成。以GDP佔全球份額衡量,TPP、TTIP和TISA分別高達40%、50%和65%,其對於全球貿易的影響巨大。

(四)發達國家去杠桿化取得進展,發展中國家進展遲緩。「過度的杠桿化」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發達國家家庭、企業、金融業、政府部門「去杠桿化」均取得不程度的進展。其中,美國企業和家庭部門債務負擔已降至長期水平之下,政府財政赤字已從2009財年10.1%的二戰後峰值降至2013財年的4.1%。歐盟通過嚴厲的財政緊縮措施遏止了財政赤字上升勢頭,通過財政聯盟、銀行業聯盟以及歐洲穩定機制等措施打破了主權債務危機-銀行業危機的傳播鏈條。歐元區15國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從2009年的6.4%降至2013年的2.9%。發展中國家在經歷了前幾年的杠桿刺激後,正在逐步轉變宏觀策略,朝著去杠桿化的方向發展,但相對發達國家來說才剛起步。

(五)發達國家政策調整是導致世界經濟波動的重要原因。一是美國政策調整牽動國際金融市場。2013年初,美國政府面臨「財政懸崖」,2013財年後7個月850億美元的「預算自動削減措施」於3月1日正式生效。2013年5月下旬美聯儲釋放可能提前削減購債規模(即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信號,由此至8月份,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逐步退出QE的預期導致發達國家長期利率上升,促使國際投資者對於資產重新估價並調整資產組合,國際資本從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脆弱五國流出。由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未能在9月30日的最後期限前就政府預算方案達成妥協,陷入國債上限僵局,美國聯邦政府被迫在10月1日-16日關門16天,這是17年以來的首次停擺。10月1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提高債務上限、為政府撥款」的議案,該協議將美國舉債能力延長到今年2月7日,並為政府機構提供資金到今年1月15日。12月17日,美聯儲決定從2014年1月起,將月度購債規模從850億美元減少到750億美元。二是日本激進措施和歐元區穩定經濟措施起效。「安倍經濟學」政策已經實施一年,其內容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三支箭,其中前兩支箭效果顯著,推動日元快速貶值(以帶動出口增長)、價格穩定上漲進而提振民眾信心。歐元區實施穩定經濟的各項措施,包括放寬對部分成員國財政緊縮的要求,於5月3日和11月7日將主要政策利率(再融資利率)分別下調25個基點至目前的0.25%,7月5日歐洲央行承諾在較長期內維持超低政策利率的前瞻性指導;年末歐元區推出將銀行業納入統一監管的計劃。三是美國政策動向對發展中國家外溢效應巨大。美聯儲提前削減QE的預期已使國際資本從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脆弱五國」撤出,造成相關國家本幣大幅貶值、輸入型通脹壓力上升,五國央行在經濟疲弱的情況下被迫連續升息來加以應對。其中,巴西在5月30日起的半年內5次升息,累計升息250個基點;印度在9、10月份兩次升息,累計升息50個基點。

三、對2014年世界經濟的初步判斷

目前世界經濟發展中的有利因素多於不利因素,經濟增長動力略有增強。預計2014年世界經濟發展將有所加快。

(一)經濟增速將略高於上年。按照匯率法計算,世界銀行1月份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2%,比上年加快0.8個百分點;英國共識公司2月份預測201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比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份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7%,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

(二)全球貿易增長將有所加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份預測,2014年世界貿易量將增長4.5%,比上年加快1.8個百分點;世界銀行1月份預測,2014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4.6%,比上年加快1.5個百分點。

(三)全球通貨膨脹水平略有上升,但初級產品價格低位徘徊。英國共識公司2月份預測,2014年全球消費價格將上漲3.0%,比上年擴大0.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1月份預測,2014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將下降0.6%,非能源價格將下跌2.6%。

(四)美國和日本失業問題將繼續緩解。英國共識公司2月份預測,2014年,美國失業率為6.5%,比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日本為3.8%,降低0.2個百分點;歐元區為12.1%,與上年持平。

㈡ 世界上第一家超市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據說世界上第一家超市於1952年首先在美國誕生。開張那天人們尚不知超市為何物,紛紛抱著好奇的心態前往光顧,並把逛超市作為一種時尚。但過不多久,人們逐漸嘗到了超市便利的甜頭,上超市購物又成為人們日常的一種需要。於是乎,超市像雨後春筍似地布遍世界各地。 智利是較早出現超市的拉美國家之一。1957年, 在聖地亞哥目前的老富人區PROVIDENCIA 和RICARDO LEON兩條大街的交匯處出現了智利首家超市"ALMAC", 這家所謂的超市,以現代人的目光看來, 只不過是一家店面既小商品也不豐富的原始超市而已。現而今,智利已有大小超市668家。其中佔地10000平方米左右的大超市有36家,建築總面積32.4萬平方米。首都大區佔了21家(LIDER 11家,JUMBO 5家,CARREFOUR 5家), 其他大區15家; 小於10000平方米的有632家,建築總面積80.88萬平方米。 首都大區佔有178家, 其他大區454家。 2002年超市銷售總額為43.44億美元, 為當年全國GDP的7%, 佔了全國零售額的60%。 像其他國家一樣,智利的超市業也經歷了從無到有. 從小到大的演變、發展過程。具體說來,1960年至1070年間為演變期。在這時期,零星、單個的超市逐漸向合作、連鎖的方向發展,在首都聖地亞哥的一些超市還開始進行初步的改造。與此同時,在聖市出現了第一家大型超市-JUMB; 1980年-1990年為發展期,超市開始向各大區發展; 90年代為鞏固期。在這時期,智利超市業趁國家經濟發展之際,獲到巨大發展,超市年均增長 20.42%,實際增長10.86%(減去倒閉超市後的凈增長)。大型超市也隨之迅速增加,並且向阿根廷、秘魯、烏拉圭等周邊國家進軍。與此同時,各大區超市業的發展態勢也十分強勁; 進入21世紀後,智利的超市業方興未艾,一是每年都在增加投資建新店,2001年新增投資3億美元,2002年4.2億美元, 今年估計為2.5億美元。二是超市越建越大,為數不少的超市"巨無霸"正在聖地亞哥周圍拔起。現有超市的兼並風也在暗地裡進行著。因此,大超市在全國零售業中的佔有率正在逐年擴大:2002年為 72.11%, 今年首季增加到了74.78%,預計2003年超市實際增長率將為6%-7%。 像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在拉美國家中超市正在占據越來越多的零售業市場。2002年,智利超市銷售佔全國零售額的比例高達59%(預計2003年將超過60%),與阿根廷並駕齊驅,居拉美各國之首,墨西哥次之,為49%,巴西和哥倫比亞位居第三,為46%。在激烈的競爭中,傳統的百貨商店正在逐年丟失市場份額:1994年,百貨商店和售貨亭佔全國零售業銷售總額的百分比還高達33%,到2002年已猛跌至22%。飯店、酒吧、冷飲店和食品店的銷售比例從1997年的14%降到了2002年的9%。只有葯店的銷售比例有所增長,從1997年佔6%提高到了2002年的10%。 智利很大一部分的超市、特別是大型超市的業主為外國跨國公司,D&S、LIDER、JUMBO、CARREFOUR等世界大型超市連鎖店集團在智各地均有分連鎖店,並且在智超市中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智利對外洽簽越來越多的自由貿易協定,將為這類超市集團在智業務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消費習慣方面,79%的智利居民日常主要到超市進行采購。逛超市的主要是婦女,佔了60%,與其他地方一樣,往往問得多,實際購買的少。超市促銷產品特別受消費者光顧。越來越多的顧客喜歡用現金購買,用信用卡的正在減少,近年來用信用卡到超市購物的顧客人數減少了30%。智利人購物雖然也看重品牌,但更看重價格。在購買品牌商品時,大多專注一種自己喜歡和用慣了的品牌,很少有變動。 隨著對外交流的擴大,智利超市中進口貨也在逐年增多,15年前進口貨所佔比例僅為0.75%, 目前已增加到10%。 在智利超市的貨架上不乏中國商品,其中紡紡織品、服裝、五金、廚房用具、鞋類、箱包佔了很大份額。雖然大多商品為外國品牌的定牌貨,但令人高興的是,像"海爾"這樣的家電名牌產品已在近年進入智利超市和大百貨店。相信隨著我價廉質優的品牌商品越來越多地被智利人民所了解,將有更多的中國名牌商品出現在智利超市的貨架上。

㈢ 全球最大的零售企業是

沃爾瑪

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由美國零售業的傳奇人物山姆?沃爾頓先生於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私人僱主和世界上最大的連鎖零售商。目前沃爾瑪在全球十六個國家開設了超過6500多家商場,員工總數160多萬,分布在美國、墨西哥、波多黎各、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中國、韓國、德國和英國16個國家。每周光臨沃爾瑪的顧客近一億四千萬人次。

2004年沃爾瑪全球的銷售額達到2852億美元,連續多年榮登《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和「最受尊敬企業」排行榜。同時,沃爾瑪在全球多個國家被評為「最受贊賞的企業」和「最適合工作的企業」之一。2004年沃爾瑪被《中國經營報》評為中國市場優勢企業品牌人氣指數商貿旅遊類第一名,並作為唯一一家上榜的零售企業;同年8月,在《財富》中文版「中國最受贊賞的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八。

沃爾瑪1996年進入中國,在深圳開設第一家沃爾瑪購物廣場和山姆會員商店以來,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在包括深圳、昆明、福州、大連、廈門、汕頭、東莞、哈爾濱、長春、沈陽、長沙、北京、南昌、濟南、青島、天津、南京、南寧、武漢、貴陽、太原和重慶在內的30個城市開設了59家商場,包括沃爾瑪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店、沃爾瑪社區店等三種業態。其中沃爾瑪購物廣場54家、山姆會員商店3家,社區店2家。沃爾瑪在中國現有員工超過2.3萬人。沃爾瑪至今在華的總投資額達16億元人民幣,創造了超過2.5萬個就業機會,累計納稅逾14億元人民幣。作為一個出色的企業公民,沃爾瑪自進入中國就積極開展社區服務、慈善公益活動,八年多累計向慈善、公益團體捐獻超過1974萬元的物資。2004年6月,沃爾瑪中國獲得由光明日報社頒發的光明公益獎(跨國公司)的最佳社區獎。

㈣ 宏觀經濟形勢背景

全球經濟在新世紀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之後,遭遇百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2010年,全球經濟在艱難中緩慢復甦,但復甦的基礎尚不牢固,復甦尚不穩定、不平衡,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全球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雙速」現象,傳統發達國家或經濟體經濟增長疲軟,並存在下行的風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歐美持續較高的失業率等加大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強勁,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表現搶眼,經濟發展保持較高的增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資源性產品需求在短期內由緩漸強,價格在震盪中不斷爬升,部分礦產品的價格已經逼近甚至超過經濟危機之前的最高水平,持續高漲的能源資源產品價格也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世界經濟發展加快復甦步伐。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在亞洲經濟體強勁表現以及其他地區出現穩定或適度復甦的帶動下,全球經濟似乎再次呈現擴張勢頭。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計為5%(按市場匯率計算的世界增長率為3.9%),其中發達經濟體為3.0%,發展中和新興經濟體為7.1%。從國家或地區來看,美國增長2.8%,日本增長4.3%,歐元區增長1.8%,發展勢頭不錯。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保持持續較高增長速度,繼續擔當世界經濟發展「引擎」的作用,中國增長10.3%,印度增長9.7%,巴西增長7.5%。

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繼續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採取多種措施「保增長、保穩定」,有力維持了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四萬億投資計劃」和「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取得良好效果,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平衡發展,實現了經濟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0.3%,經濟依然保持較快發展速度,顯示出較強的抗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凸顯了在當前世界經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1.9%,二季度增長10.3%,三季度增長9.6%,四季度增長9.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1萬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8.6萬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17.1萬億元,增長9.5%。

消費平穩較快增長,通脹管理壓力加大。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554億元,同比增長1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8%。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3%,其中,城市上漲3.2%,農村上漲3.6%。全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6%。與國土資源有關的礦產品價格震盪上行,始終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我國對外貿易總額297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7%。其中,出口15779億美元,增長31.3%;進口13948億美元,增長38.7%。貿易順差183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6.4%。

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國務院及時出台和實施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實施多項拉動內需的激勵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鐵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工程等,拉動內需的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4.1萬億元,同比增長24.5%,回落5.9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3.7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回落7.6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1.4%,中部地區增長26.2%,西部地區增長24.5%。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8267億元,增長33.2%。

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9653億元,同比增長18.1%,增幅與上年基本持平,整體投資增速遠低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平均水平。其中,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3770億元,同比增長23.3%,增幅比上年降低2.6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2893億元,同比增長3.6%,增幅比上年降低0.8個百分點;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1066億元,同比增長26.4%,增幅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1010億元,同比增長21.7%,增幅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非金屬礦采選業投資880億元,同比增長49.5%,增幅比上年降低9.3個百分點(圖1)。從全年變化情況來看,除了1~2月份增幅較低外,其他月份變化不大。

在冶煉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3465億元,增長6.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2924億元,增長35.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投資7556億元,增長28.0%;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投資2076億元,增長12.9%。從全年的變化趨勢看,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又出現加快趨勢。

地質勘查業有關產業(包括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固定資產投資1288億元,同比增長18.8 %。

圖 1 2010年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變化情況

總體上看,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低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是礦業周期長、對經濟復甦反映滯後的表現,從礦業的上游、中游、下游固定資產投資變化情況看,下游的冶煉加工業部分行業投資增長又出現增速加快的趨勢(圖2),如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地質勘查業固定資產投資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長速度,都是比較少而慢的。

圖 3 2010年房地產業投資與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變化情況

㈤ 全球汽車市場2020年5月銷量速覽:中韓增長,美日歐多國繼續暴跌

北美洲

美國新車銷量105.0萬輛,同比下降33.0%

據考克斯汽車公司發布的預測數據,5月,美國輕型汽車銷量預計將接近105.0萬輛,同比下降33.0%,出現緩慢復甦跡象。考慮季節性調整之後,其預計美國全年汽車銷量將接近1,140萬輛。

在美國車市整體復甦之下,各車企的銷量也在逐步回彈。據悉,現代汽車5月在美國的整體銷售額下降了13.0%,零售額5月增長了5.0%。

起亞汽車5月在美國銷售共計4.6萬輛,同比跌23.7%,相對於4月份的銷量,環比增長44.5%,雖然沒有同集團的現代品牌強勁,但是復甦跡象明顯。2020年1~5月,起亞汽車在美國累計銷量為21.5萬輛,同比下降13.1%。

豐田汽車5月在美國銷量超過16.5萬輛,超出其內部預期的12.5萬輛,同比下降約26.0%,但零售需求出現大幅反彈,恢復至2019年5月的86.0%。

考克斯汽車資深經濟學家查理?切斯布羅格分析認為,美國汽車市場銷售在4月觸底,5月開始緩慢而穩定地恢復。過去的幾周里,經銷店和各州的重新恢復營業極大促進了汽車銷售的上升趨勢。不過,切斯布羅格也表示了對未來市場的擔心,認為銷售增長的回暖趨勢是否會持續至6月還充滿不確定性。

亞洲

中國新車銷量219.4萬輛,同比增長14.5%

中汽協發布5月中國汽車產銷量數據。2020年5月,國內抗擊疫情形勢持續向好,企業加快實現復工復產復市,穩崗就業扎實推進,同時伴隨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拉動,消費信心得到提升,部分消費者被抑制的需求也加快釋放,汽車市場逐步恢復。

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8.7萬輛和21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2%和14.5%,增幅比上個月分別擴大15.9和10.1個百分點。1-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78.7萬輛和795.7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24.1%和22.6%。

5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66.0萬輛和167.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2%和7.0%,增速已由負轉正。1-5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95.5萬輛和610.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9.1%和27.4%。

5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2.7萬輛和52.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7.7%和48.0%。1-5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83.2萬輛和184.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4%和1.0%。

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4萬輛和8.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5.8%和23.5%。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5萬輛和28.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9.7%和38.7%。

日本新車銷量21.8萬輛,同比下降44.9%

據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發布的注冊數據顯示。5月,日本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4.9%至約21.8萬輛,這已經是日本汽車銷量連續第8個月出現下滑下降。歷史上,5月最大降幅為石油危機影響下的1974年的40.7%,最低銷量則發生東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的23.7萬輛。

2020年1~5個月,日本汽車銷量約為186.0萬輛,同比下降19.2%。

進入5月後,日本汽車市場局面出現進一步惡化。其中,微型汽車5月份銷量約為7.0萬輛,同比下降52.7%,創下自1968年以來最大的同比降幅。

汽車、卡車和公共汽車的5月銷量約為14.8萬輛,同比下降40.2%。其中,豐田汽車(除雷克薩斯外)銷量下滑33.9%,本田減少42.5%,日產汽車大減52.0%;斯巴魯和三零汽車降幅均超70.0%。

韓國新車銷量14.6萬輛,同比增長9.3%

根據韓國五大整車廠商所公布的數據,5月韓國國內汽車銷量為146,130輛,同比增加9.3%。

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拉動汽車消費,韓國曾下調特別消費稅,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韓國本土汽車銷量的增長。五大整車廠商中,現代、起亞、雷諾三星本土銷量實現同比增加,韓國通用和雙龍汽車未能止跌。

其中,現代汽車本土銷量為7.1萬輛,同比增長4.5%,雅尊連續7個月創下本土銷量最高記錄;起亞汽車本土銷量5.1萬輛,增加了19.0%;雷諾三星得益於新車XM3暢銷,本土銷量大幅增加72.4%。

印度新車銷量3.7萬輛,同比下降84.5%

根據印度汽車網站Autopunditz的數據,5月份,印度主要車企共售出36,576輛新車,同比下跌84.5%。

今年以來印度車市已連續走跌5個月,1~5個月印度汽車市場的乘用車銷量僅為69.0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近乎腰斬。

汽車經銷商協會聯合會主席AshishKale表示,盡管5月部分市場已經重新放開,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交付量都是全國封鎖前的訂單,真正的新訂單非常少。

歐洲

德國新車銷量16.8萬輛,同比下降49.5%

根據德國機動車管理局(KBA)的數據,5月份德國新車銷量為168,148輛,同比下降49.5%,為1968年以來德國車市同期最低銷量。

但是,德國新能源車銷量持續同比上漲,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12,333輛,同比上漲了56.0%。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車型銷量的同比增幅達到了107.0%。

5月新能源車銷量在德國汽車總銷量中佔比為7.3%,其中純電動汽車佔比為3.3%。2020年1~5月,新能源汽車的累計市場佔有率達到了7.6%,其中純電動汽車累計市場佔有率為3.7%。

德國國際機動車製造商協會(VDIK)主席ReinhardZirpel表示,「5月份的銷量數據顯示,4月底重啟汽車經銷商運營對汽車需求並未起到積極的影響。汽車行業現在寄希望於德國政府宣布的激勵計劃能有助於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從而使下半年的汽車銷量有所改善。」

義大利新車銷量10.0萬輛,同比下降50.0%

義大利交通部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義大利的新車銷量為99,711輛,同比下降50.0%。

品牌方面,5月義大利市場上唯一一個銷量有所提升的品牌為法拉利。市場研究機構Dataforce的數據顯示,法拉利的銷量提升了50.0%,從40輛提升至59輛。寶馬銷量下降了31.0%,梅賽德斯和保時捷的銷量均下降了41.0%,奧迪的跌幅為43.0%,DS銷量跌幅為19.0%。

特斯拉銷量跌幅為50.0%,豐田的銷量下降了52.0%,日產跌幅為59.0%。現代銷量減少50.0%,起亞的跌幅為40.0%,福特銷量下降43.0%,雷諾下降52.0%。

FCA旗下菲亞特和藍旗亞的跌幅都達到了60.0%。阿爾法?羅密歐的銷量下降了50.0%,Jeep的銷量跌幅為46.0%。大眾品牌的銷量下降了53.0%。在大眾集團旗下其他品牌中,西亞特的銷量下降了44.0%,斯柯達下降了34.0%。PSA集團旗下標致的銷量下降39.0%,雪鐵龍下降45.0%,歐寶跌幅達到了63.0%。

5月,義大利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包括輕混車輛)增長了18.0%至12,618輛。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增加了36.0%至1,063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提升了145.0%至1,176輛。

法國新車銷量9.6萬輛,同比下降50.0%

法國汽車製造商委員會(CCFA)的數據顯示,5月法國的新車銷量為96,310輛,同比下降50.0%。

從品牌來看,沃爾沃同比下降28.0%、現代同比下降30.0%、起亞同比下降35.0%、豐田同比下降31.0%。寶馬集團的Mini銷量上漲了9.8%,成為唯一一個銷量提升的品牌。

5月,法國新能源汽車注冊量為7,167輛,同比增長77.0%。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PHEV)的銷量增長了134.0%,純電動車型(BEV)銷量增長了50.0%。

5月新能源車銷量在法國新車總銷量中佔比為7.4%,其中純電動車型銷量佔比為4.3%。2020年1~5月,新能源車型的累計市場份額為9.2%,純電動車累計市場份額為6.5%。

俄羅斯新車銷量6.3萬輛,同比下降52.0%

5月份,俄羅斯新車(包括輕型商用車)銷量為63,033輛,同比下跌52.0%。1~5月,俄羅斯汽車累計銷量達478,135輛,同比下降26.0%。

歐洲企業協會(AEB)的數據顯示,5月份在俄羅斯實現銷量增長的汽車品牌只有菲亞特、五十鈴、哈弗、長安和一汽。

5月份,俄羅斯最大汽車製造商AutoVAZ旗下拉達是最暢銷汽車品牌,共售出15,580輛汽車,同比下降46.0%;起亞汽車排名第二,銷量為8,008輛,同比下降59.0%;現代汽車排名第三,共售出6,477輛汽車,同比下降57.0%;雷諾和豐田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福特僅售出4輛汽車,1~5月也只售出66輛汽車。

AEB汽車製造商委員會主席ThomasStaertzel表示,「有跡象表明,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我們希望,隨著6月份大多數地區解除封鎖限制,汽車銷量能有所改善,這也有助於汽車經銷商網路的可持續性發展。」Staertzel還補充稱,政府的激勵措施應有助於市場在下半年緩慢復甦。

英國新車銷量2.0萬輛,同比下降89.0%

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的數據顯示,5月英國新車銷量為20,247輛,同比下跌89.0%。SMMT表示,這是自1952年以來英國銷量最為疲軟的5月份。1~5月,英國汽車銷量下降51.4%。

就車型來看,特斯拉Model3是英國5月最暢銷的汽車,共售出852輛,其次是沃克斯豪爾Corsa和福特Fiesta,分別售出790輛和760輛。

SMMT首席執行官MikeHaw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兩個月的暫停運營不可避免地對市場造成毀滅性影響,重啟經銷商的運營對整個汽車行業以及成千上萬的員工來說都很關鍵。市場初步報告顯示,在當前的環境下,經銷商重啟運營後的業務表現良好,不過現在判斷未來幾周和幾個月的需求情況還為時過早。」

隨著英國政府放寬疫情封鎖措施,6月1日,英國的汽車經銷商已經獲准重啟運營,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會對英國汽車市場帶來利好。

南美洲

巴西新車銷量6.2萬輛,同比下降74.7%

巴西汽車銷售商聯合會(Fenabrave)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巴西汽車銷售量為6.2萬輛,環比增長11.6%,同比下降74.7%。

數據顯示,5月,巴西轎車和輕型商用車銷售量為5.7萬輛,同比下降75.8%。卡車銷售量為4,736輛,同比下降48.5%。大客車銷售量為822輛,同比下降60.8%。

2020年1~5月,巴西汽車銷售量為67.6萬輛,同比下降37.7%。其中,巴西轎車和輕型商用車銷售量為64.1萬輛,同比下降38.1%。卡車銷售量為2.9萬輛,同比下降26.1%。大客車銷售量為6,576輛,同比下降37.0%。

巴西汽車銷售商聯合會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5月份巴西汽車銷售實體店約有一半關閉,對汽車銷售造成影響。不過,經銷商積極採取網路方式進行銷售,加上銀行提供更多的信貸資金,使得汽車銷量比4月有較大增長。從6月初起,全國各地將放寬社會隔離等限制措施,汽車銷售實體店也將陸續恢復營業,預計未來幾個月巴西汽車銷售行業將逐步恢復正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高分請問最新全球零售100強企業排名

您有強調是「全球零售百強」,作如下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排名 零售商名稱

1 沃爾瑪(Wal-MartStores,Inc.)

2 家樂福(CarrefourS.A.)

3 麥德龍(MetroAG)

4 樂購(Tescoplc)

5 德國施瓦茨集團(SchwarzUnternehmensTreuhandKG)

6 美國克羅格公司(TheKrogerCo.)

7 美國好市多公司(CostcoWholesaleCorp.)

8 德國阿爾迪南北商業集團聯盟(AldiEinkaufGmbH&Co.oHG)

9 美國家得寶公司(TheHomeDepot,Inc.)

10 美國塔吉特公司(TargetCorp.)

11 美國沃爾格林公司(WalgreenCo.)

12 德國REWE公司 (Rewe-ZentralAG)

13 美國CVSCaremark公司(CVSCaremarkCorp.)

14 德國艾德卡公司(EdekaZentraleAG&Co.KG)

15 法國歐尚集團(GroupeAuchanSA)

16 日本Seven&i公司(Seven&iHoldingsCo.,Ltd.)

17 百思買(BestBuyCo.,Inc.)

18 日本永旺集團(AeonCo.,Ltd.)

19 美國勞氏公司(Lowe'sCompanies,Inc.)

20 澳大利亞伍爾沃斯公司(WoolworthsLimited)

21 美國西爾斯公司(SearsHoldingsCorp.)

22 法國勒克萊爾公司(CentresDistributeursE.Leclerc)

23 澳大利亞西農集團(WesfarmersLimited)

24 美國西夫韋公司(SafewayInc.)

25 荷蘭阿霍德集團(KoninklijkeAholdN.V)

26 法國卡西諾公司(CasinoGuichard-PerrachonS.A.)

27 法國ITM集團(ITMDéveloppementInternational)

28 英國桑斯博里公司(JSainsburyplc)

29 美國超價商店公司(SuperValuInc.)

30 瑞典宜家家居公司(TheIKEAGroup)

31 美國來德愛公司(RiteAidCorporation)

32 比利時德爾海茲集團(DelhaizeGroup)

33 美國大眾超級市場公司(PublixSuperMarkets,Inc.)

34 英國威廉莫里斯超市連鎖公司(WMMorrisonSupermarketsPlc)

35 亞馬遜(Amazon.com,Inc.)

36 美國梅西百貨公司(Macy's,Inc.)

37 日本山田電機(YamadaDenkiCo.,Ltd.)

38 美國TJX公司(TheTJXCompanies,Inc.)

39 西班牙梅爾卡多那超市零售集團(Mercadona,S.A.)

40 加拿大羅布勞零售公司(LoblawCompaniesLimited)

41 瑞士Migros公司(Migros-GenossenschaftsBund)

42 法國U氏連鎖商場集團(SystèmeU,CentraleNationale)

43 西班牙英國宮百貨公司(ElCorteInglésInglés,S.A.)

44 法國巴黎春天百貨集團(PPRS.A.)

45 美國彭尼公司(J.C.PenneyCompany,Inc.)

46 美國柯爾百貨公司(Kohl'sCorporation)

47 義大利科波集團(CoopItalia)

48 加拿大庫世塔德公司(AlimentationCouche-TardInc.)

49 Coop集團(CoopGroup)

50 西班牙Inditex集團(InditexS.A.)

51 比利時路易—德爾海茲集團(LouisDelhaizeS.A.)

52 英國翠豐集團(Kingfisherplc)

53 英國馬克斯思班塞公司(Marks&SpencerGroupPlc)

54 美國希百特連鎖超市(H.E.ButtGroceryCompany)

55 屈臣氏集團(ASWatson&Company,Ltd.)

56 美國梅耶爾公司(Meijer,Inc.)

57 美國史泰博公司(Staples,Inc.)

58 加拿大帝國公司(EmpireCompanyLimited)

59 美國蓋普公司(TheGap,Inc.)

60 法國安達屋集團(GroupeAdeoSA)

61 日本三越伊勢丹控股公司(IsetanMitsukoshiHoldingsLtd.)

62 美國玩具反斗城公司(Toys"R"Us,Inc.)

63 英國DSG國際(DSGInternationalplc)

64 瑞典H&M公司(H&MHennes&MauritzAB)

65 英國高品公司(Co-operativeGroupLtd.)

66 義大利Conad連鎖超市公司(ConadConsorzioNazionale,DettagliantiSoc.Coop.a.r.l.)

67 法國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MoëtHennessy-LouisVuitton)

68 芬蘭S集團(SGroup)

69 德國奧托集團(OttoGmbH&CoKG)

70 上海百聯(集團)有限公司(BailianGroup)

71 ICA連鎖集團(ICAAB)

72 奧地利SPAR公司(SPARÖsterreichischeWarenhandels-AG)

73 戴爾公司(DellInc.)

74 英國聯合博姿公司(AllianceBootsGmbH)

75 巴西Pão deAçúcar集團(GrupoPãodeAçúcar)

76 美國達樂公司(DollarGeneralCorp.)

77 日本生活創庫百貨公司(UNYCo.,Ltd.)

78 德國廷格爾曼集團()

79 丹麥超市公司(DanskSupermarkedA/S)

80 英國約翰·路易斯百貨公司(JohnLewisPartnershipplc)

81 西班牙埃洛斯基集團(GrupoEroski)

82 芬蘭科斯考集團(KeskoCorporation)

83 日本大榮公司(TheDaiei,Inc.)

84 美國BJ零售公司(BJ'sWholesaleClub,Inc.)

85 西班牙熱勞尼姆斯·馬爾丁斯公司(JerónimoMartins,SGPSSA)

86 國美電器(GomeHomeApplianceGroup)

87 加拿大Metro公司(MetroInc.)

88 英國房屋零售集團(HomeRetailGroupplc)

89 日本陣線零售公司(J.FrontRetailingCo.,Ltd.)

90 智利桑科薩集團(CencosudS.A.)

91 韓國新世界集團(ShinsegaeCo.,Ltd.)

92 美國GameStop公司(GameStopCorp.)

93 挪威Reitanggruppen公司(ReitangruppenAS)

94 德國C&A服裝公司(C&AEurope)

95 南非萊特購控股公司(ShopriteHoldingsLtd.)

96 韓國樂天百貨公司(LotteShoppingCo.,Ltd.)

97 美國大西洋與太平洋茶葉公司(TheGreatAtlantic&PacificTeaCompany,Inc.)

98 日本高島屋百貨百貨公司(TakashimayaCompany,Limited)

99 加拿大啟康葯業連鎖(ShoppersDrugMartCorporation)

100 俄羅斯X5零售集團(X5RetailGroupN.V.)

㈦ 大潮退去看誰在裸泳,最新2013年世界經濟總量15強

根據聯合國統計司發布的統計數據,2012年GDP前15強佔世界經濟總量的74.6%,2013年GDP前15強美元名義GDP增長1.16萬億美元,同比2.1%。

回顧2013年,全球工業生產和貿易疲弱,價格水平回落,國際金融市場持續波動,世界經濟增速繼續小幅回落。其中,發達國家增長動力略有增強,發展中國家困難增多。預計2014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內部經濟會繼續分化,歐洲和亞洲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增長動力不足;盡管世界經濟整體增速將略有提高,但我國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4年1月份估計,按照購買力平價法GDP匯總,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3.0%,比上年放緩0.1個百分點;據世界銀行2014年1月份估計,按匯率法GDP匯總,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2.4%,比上年放緩0.1個百分點。

2013年,美國經濟增長1.9%,比上年放緩0.9個百分點。日本經濟增長1.6%,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英國經濟增長1.8%,比上年加快1.7個百分點。2013年歐元區經濟下降0.4%,降幅比上年擴大0.2個百分點;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經濟增長1.3%、3.9%和1.9%,增速分別比上年放緩2.2、1.1和0.6個百分點;巴西經濟增長2.3%,比上年加快1.3個百分點。

世界工業生產低速增長。2013年,世界工業生產增長2.7%,比上年放緩0.6個百分點。其中發達國家增長0%,放緩1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增長5.9%,放緩0.1個百分點。

世界貿易持續低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估計,包括貨物和服務在內,2013年世界貿易量增長2.7%,增速與上年持平。其中發達國家進口量增長1.4%,比上年加快0.4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進口量增長5.3%,放緩0.4個百分點。

三大經濟體中美國、歐元區居民消費略有起色。2013年,美國零售額增長4.4%,連續4年實現增長。歐元區零售量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0.8個百分點。中國零售額增長13.1%,增速比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

全球價格水平走低,但發展中國家通脹壓力加大。2013年,世界消費價格(CPI)上漲3.2%,漲幅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發達國家CPI上漲1.6%,漲幅回落0.4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CPI上漲5.8%,漲幅擴大0.5個百分點。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和俄羅斯CPI分別上漲2.6%、10.1%、7.0%、6.2%和6.8%,漲幅比上年擴大0、0.3、2.7、0.4和1.7個百分點。

國際金融市場繼續波動。發達國家股市回升,而發展中國家股市停滯甚至下跌。匯市明顯波動。與年初相比,2013年底美元兌歐元貶值4.2%,兌英鎊貶值2.3%,兌日元升值22.1%。2013年5月下旬至年底,印度、印尼、巴西、南非及土耳其等「脆弱五國」(Fragile Five,簡稱BIITS)貨幣兌美元分別貶值了13.6%、25.5%、15.4%、10.7%和15.1%。

景氣指標總體向好。據OECD統計,12月份,以長期趨勢為100,OECD國家整體先行指數達100.9,連續12個月上升,其中,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分別達101.0、101.1和101.4,均呈上升趨勢,表明今後半年左右時間內發達國家經濟前景看好。第四季度,全球及主要經濟體製造業PMI及其中的新訂單指數和出口新訂單指數均有所回升,新興市場製造業這三個指標均重回景氣區間;全球服務業PMI受美國服務業PMI大幅下降的拖累比第三季度有所回落,但仍處於景氣區間且顯著高於上半年。12月份,全球製造業PMI升至53.3的近32個月最高水平,已連續第13個月高於50的臨界點。

㈧ 速賣通哪些國家銷售額最高

俄羅斯最高 俄羅斯 西班牙 美國 巴西 英國 法國

㈨ 舉辦巴西世界盃對里月約熱內盧的社會經濟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世界盃能讓一些部門受益,但示威遊行、城市交通混亂以及價格高企等也會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受惠行業

在世界盃期間旅遊業應是最大受益者。旅遊部門預計,將有370萬本國和外國遊客在世界盃舉辦期間穿梭於巴西各城市,給旅遊業帶來67億雷亞爾(約合29.9億美元)收益。

城建行業也是受益者。調查顯示,30%的受訪者認為世界盃將給企業帶來積極影響,只有9%的企業認為遭受負面影響,而52%的企業認為沒有太大影響。

就業方面,官方預計世界盃將創造17.5萬個就業崗位,部分崗位世界盃後依然存在。安保、賽場內接待以及旅遊部門接待等崗位將激增。巴西全國商業、服務業和旅遊業聯合會預計,住宿、餐飲、交通、旅行社和文化服務等行業會擴大就業,2014年4月至6月增加近4.8萬個職位。

受損行業

巴西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世界盃會帶來一些益處,但影響短暫且限於部分經濟部門。比如,世界盃可以推動電視機銷售,但沒有證據表明這會對行業有整體影響,因為很可能在世界盃之後的幾個月內電視機銷量將銳減。

對一些部門來說賽事可能還有負面影響。世界盃期間過多的假期將造成經濟停滯。麥肯錫大學的學者就預計,在比賽日,日零售額可能會下降近5%。整個6、7月,零售額可能會減少15億雷亞爾(約合6.69億美元)。

此外,世界盃期間還可能發生大規模示威遊行。巴西瓦加斯基金會研究人員表示,遊行對巴西整個國家都有影響。去年聯合會杯期間的遊行給巴西經濟造成很大傷害,特別是遊行造成大量公共和私人財產損壞。

總體影響

一家名為「趨勢」的咨詢公司表示,大家期望世界盃能給經濟活動帶來影響,但對全年經濟來說影響非常小。聖埃斯皮里圖投資銀行高級經濟師塞拉諾認為,世界盃對經濟的影響「幾乎為零」。他說:「一般來說,5月份工業生產應最高,到6、7月將幾乎陷於停滯。目前具體影響不得而知,但增長肯定有限。」

穆迪報告說,世界盃基礎設施——足球場、機場、港口和城市交通升級換代投資約為260億雷亞爾(約合116.03億美元),在巴西2010至2014年投資計劃中的佔比很低。

巴西實用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阿爾梅達說:「最直接的影響是體育場館。其他基礎設施也在建設,但無論是否舉辦世界盃,巴西也會改善這些設施。所謂世界盃遺產,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在巴西確實非常小。」

巴西政府在2014年預算中對經濟增幅預期為2.5%,央行預測為2%,與2013年2.3%的經濟增速相比變化不大。可見,政府也並未對世界盃抱有太大期望。

㈩ 上半年國民經濟總體形勢是

一、上半年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特點
今年以來,內需和外需增速均有所放慢,生產活躍度降低,產能利用率不足,經濟運行延續回落態勢,並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情況、新特點。
(一)出口短期內大幅波動
上半年月份,出口增長速度不僅明顯下滑,而且出現大幅波動。1月份出口負增長,2月份增速達到18.4%,4月回落至4.9%,五六月又有所回升,這是近年來少見的現象。除了春節、勞動節、端午節等季節性因素影響外,還有以下原因:歐洲經濟劇烈波動,國際經濟復甦進程波折,市場預期不穩,我國出口呈現短單化傾向,一定程度上導致出口增長的起伏;光伏、化肥、新電子產品等出口受美國「雙反」、市場投放節奏等特殊因素的影響,波動幅度較大。此外,我國經濟發展狀況成為外部世界判斷全球經濟和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重要依據,內需收縮、進口增幅下降也間接拉低了國際市場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
(二)企業去庫存、去杠桿並存
今年以來,生產側的工業增加值、主要工業品產量、發電量等增速的降幅,總體超過了投資、消費和出口增速的降幅。生產側與需求側的偏離,主要是企業對未來經濟增長和價格持悲觀預期,調減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降低產能利用率。在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下調之後,貨幣條件改善,市場利率持續走低,但信貸有效需求不足。在新增貸款中,中長期貸款佔比明顯低於歷史平均水平,企業資產負債率也有所降低,表明企業投資意願不足,去杠桿、去庫存同時並存。
(三)產能過剩突出,經濟效益滑坡
在傳統產業中,產能過剩已經從鋼鐵、電解鋁、水泥和汽車等行業,擴展到焦炭、電石、鐵合金、銅冶煉、紡織、化纖等行業。在新興產業中,由於不少地區採用多種刺激政策推動投資,產能快速擴張,部分新興產業,如碳纖維、風電、多晶硅、鋰電池、光伏等,先後出現產能過剩。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和價格戰,導致企業利潤大幅下降,經營模式表現出明顯的「速度效益型」特徵。1~5月份,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同比下降2.4%,其中,國有企業同比下降10.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78.2%,虧損面同比增長23.1%。
(四)地區經濟運行分化明顯
1~6月份,東部、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7%、10.6%、15.1%和15.5%。東部增速最慢,對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中部增速延續下滑態勢,已落後於西部。從近期召開的全國各省、區、市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形勢座談會反映的情況看,不同區域經濟運行狀況、發展趨勢出現明顯分化。外向型產業集中的地區,由於出口增速回落,工業生產下降幅度較大;資源型產業和重化工業佔比較高的省份,經濟增速和效益均出現明顯滑坡;承接產業轉移較為集中的地區,經濟活力較強;產業轉型升級進展較快的地區,雖面臨一定困難,但仍可承受,前景較為樂觀。
(五)房地產市場出現新變化,部分城市房價可能反彈
從全國看,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速已連續25個月高於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已連續20個月高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增速,預計全國房地產市場繼續呈現回落趨勢。但近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6月份不少城市地價、房價出現上漲。貸款利率下調,在降低購房成本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房價預期。北京等部分熱點城市隨著成交量的明顯回升,待售房面積不足的問題逐步凸顯,加之後續供應量下降,房價反彈的風險不容忽視。
(六)就業約束有所緩解,財政金融風險約束上升
就業和通脹是宏觀調控中兩個重要的壓力測試指標,就業狀況明顯惡化常常成為調整宏觀政策的依據。在本輪持續較長的回調過程中,就業壓力尚不突出。國家統計局調查失業率沒有惡化,實際調研中也沒有發現大量解僱職員的現象。就業對經濟增長的約束有所緩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但應注意就業指標是一個滯後指標,反映較為遲緩。如果短期內增長下滑過快,至少結構性就業壓力仍會出現。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銀行資產質量、企業資金鏈等方面的風險開始顯現,經濟增速下降使得這些風險點(環節)的脆弱性增加,可能引發局部甚至系統性財政金融風險。
上述新情況、新特點,充分反映了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從全球范圍看,歐盟作為最大的經濟體,我國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其經濟衰退和減速,導致內外經濟傳導途徑更為復雜多樣。總體看,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初步企穩跡象,短期內大幅下滑的風險明顯減少。隨著需求約束增強,產業轉型升級、兼並重組、優勝劣汰的加快,結構調整將會有所進展。
二、下半年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有望增加
下半年,歐元區經濟處於輕度衰退狀態,美、日經濟溫和復甦,新興經濟體下行趨勢放緩,我國出口增長將有所回升;隨著政策效應的進一步顯現,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有望增加。
(一)歐元區經濟輕度衰退,美、日有望溫和復甦
歐債危機可能反復,但短期不會引發全球性風險。歐盟內部防火牆尚未有效建立,任何負面消息都可能引發市場波動,歐債危機可能多次反復。近期,歐洲央行和救援基金採取了一系列救援行動,對穩定金融市場、舒緩債務危機將產生積極作用。歐元解體也不符合歐元區國家利益,危機會倒逼各方讓步和協作,短期不會出現全球系統性風險。同時也應看到,歐元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需要進行深層次的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建立財政聯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達成政治聯盟,其過程更為復雜持久。預計2012年歐元區經濟處於輕度衰退狀態。
美、日經濟保持溫和復甦。6月份,美國失業率和勞動參與率均與5月份持平,就業狀況沒有惡化。6月密西根消費者信心指數為74.1,達到2008年以來的較高水平。房地產市場回升態勢基本確立,4月新開工私人住宅同比增長26.5%,成屋銷售庫存連續14個月下降,中位價同比上漲4.8%。根據歷史經驗,美國大選年的宏觀政策反應更加及時靈敏,貨幣政策仍有刺激空間。日本災後重建效應繼續顯現,一季度GDP同比增長2.8%。5月份家庭實際支出增長達到4%,新屋開工明顯加快。雖然出口增長乏力,近期PMI指數也有所回落,但總體不改溫和增長態勢。
新興經濟體下行有望放緩。在主要新興經濟體中,一季度GDP增速印度為5.6%,巴西為0.75%,俄羅斯為4.9%,土耳其為5.2%,除俄羅斯外其他國家都明顯放緩。如果國際經濟不再惡化,大宗商品價格將逐步企穩,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運行狀況的改善,新興經濟體下行態勢有望放緩。但對印度的「雙赤字」、經濟降幅偏大問題及後續影響需要密切關注。
前6個月,我國進、出口分別增長9.2%和6.7%,較去年同期回落14.8和21個百分點;廣交會訂單成交金額360.3億美元,同比下降2.3%;全年出口增速降幅明顯。同時也應看到,我國對主要貿易目的地增速有所下降,但仍高於其總進口增速,說明在全球需求下行背景下,我國出口相對競爭力沒有惡化;在出口佔比中,對美、日和東盟均有所上升;隨著進口價格指數回落,我國貿易條件有所改善;匯率升值預期明顯降低,也有利於穩定出口。考慮到上半年各項「穩出口」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以及去年8月之後基數偏低,下半年出口增長將好於上半年。預計全年出口增長可達10%左右的預期目標,進口增幅略低於出口,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負轉正。
(二)內需增長降中趨穩,投資仍是穩定的中堅力量
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增長總體穩定。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政府消費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受家電、汽車及石油製品等增速下降影響,居民消費增速略有下降。但考慮價格下降和居民收入增長,以及鼓勵消費政策的實施,實際消費增速基本穩定。
內需短期內能否穩定關鍵在於投資。前6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0.4%,較前5月上升0.2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二季度實際增長比一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從構成看,製造業投資增長24.54%,略回升0.07個百分點,走勢總體平穩;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6%,比前5月下降1.9個百分點,依然延續下行態勢;基建投資(含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增長8.2%,較前5月上升3.6個百分點,回升比較明顯。下半年,鑒於房地產庫存較高和開發商資金偏緊,房地產投資增長動力仍顯不足,但受目前市場銷售回升的影響,加上保障房項目一定的補充作用,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仍可以達到14%左右。基建投資將維持回升態勢,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房地產投資下降的影響。考慮到地區產業轉移、機器替代勞動、地方政府換屆效應等積極因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有望達到18%左右。
當前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積極因素正在逐漸積累。首先,工業增加值增速初步企穩,房地產銷量回升,汽車等重要工業品產量增速明顯提高。其次,根據庫存調整38~40個月的周期規律,本輪庫存調整已經接近尾聲。再次,歐債危機的處置出現積極變化,美、日經濟保持溫和復甦,國際經濟形勢總體沒有變得更壞,大宗商品價格有望逐步趨穩。另外,我國近期降准、降息、支持民間投資等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對穩增長將發揮積極作用。總體看,需求側降中趨穩,生產側傳遞出積極信號,二者之間的偏離將會縮小。我中心經濟形勢分析小組編制的DRC先行周期指數和同步周期指數6月份均繼續反彈,「中國經濟時鍾」也從衰退逐步走向復甦,給出了宏觀經濟企穩回升的初步信號。
綜合判斷,隨著宏觀政策效應的進一步顯現,經濟運行將初步企穩並可能有所回升,三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略高於二季度,全年GDP增速可達到8%或略高一點。
但必須看到,目前經濟回穩的基礎仍不牢固,如果出現意外沖擊,經濟仍有可能重現下行態勢。
三、注重增長階段轉換期短期與中長期政策的銜接
(一)經濟增長逐步從高速向中速增長階段轉換
本輪經濟持續回調,已經超越了通常意義上的商業周期,是多重周期因素疊加和中長期增長潛力下降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短期看,我國正處於商業去庫存和經濟刺激計劃的拉動作用減弱時期,也處於國際主要經濟體大選的政治周期和國內換屆時期。從長期看,全球都處在金融危機後新技術和新產業尋求突破的時期,新的技術周期尚在孕育之中,全球經濟增長整體放緩。多重周期力量交織,使經濟運行呈現十分復雜的局面。
經濟增長既受宏觀政策和短期需求變化的影響,更取決於特定發展階段的潛在增長水平。近年來,我中心開展了關於中長期經濟增長國際經驗等課題的研究。二戰後實現成功追趕的經濟體,如日本、韓國、德國等,都經歷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在人均GDP達11000國際元(購買力平價)時,無一例外地出現了經濟增長下台階的情況,降幅達到30%以上。其中,日本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韓國發生在90年代中後期,德國發生在60年代中後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路徑,與這些成功追趕型經濟體比較接近或相似。
2011年,我國在人均GDP接近9000國際元。保持目前的發展態勢,今後一兩年,將達到11000國際元左右。此外,我們分別對全國和不同類型地區的經濟增長以及電力、汽車、鋼鐵等重要工業品產量的峰值進行了測算。上述研究得到的基本結論是,在「十二五」後期,我國經濟增長將從高速轉入中速增長階段,潛在增長率將下一個台階,降幅可能達到30%左右。
近期經濟運行出現的一些新變化,表明我國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有很大可能性已經開始。
一是基礎設施投資的潛力和空間明顯縮小。2010年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明顯回落,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近十年來的接近3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二是東部發達地區經濟增長明顯回落。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去年以來工業生產、投資增速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這些地區經濟總量接近全國經濟總量的一半。這些地區的人均GDP已經達到增速下降的時間窗口,增長階段率先轉換是符合邏輯的。三是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市場風險明顯增加。人們對這些領域投資回報率的擔憂,實質上是對其增長潛力的擔憂。
另外,城市化尚有較大空間,但由於我國經濟規模大幅提升的基數效應,即便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在明顯降低。這些都可能預示著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也預示著本輪經濟調整不同於以往的短周期調整。即便下半年出現回升,經濟增速不大可能也不宜回到原有高增軌道。在增長階段轉換期,GDP增速維持在7%~8%是比較適宜的。實際上,從全球范圍看這一速度並不低。
(二)宏觀調控要避免兩種傾向
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經驗表明,經濟增長階段轉換期的到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一時期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至為關鍵。特別要警惕並努力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試圖回到以往高增長軌道的傾向。長期以來,政府、企業、市場和社會適應或習慣於高速增長的宏觀環境,短期內難以接受增速的趨勢性下降。增速一旦回落,容易出現不顧潛在增長率下降的事實,試圖通過政策刺激使經濟回到高增長軌道的傾向,結果不但不能恢復高增長,反而推高通脹和資產價格,形成泡沫經濟,引發更大的風險。二是放任經濟自行下滑的傾向。進入增長階段轉換期後,由於原有預期被打破,新的穩定預期尚未形成,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明顯增加。一旦遇到大的沖擊,很可能短期內出現增長的大幅下滑或波動。對這種特點認識和重視不夠,抱著對經濟下滑不用過多擔心的態度,忽視市場主體對經濟減速需要逐步調整和適應的事實,政策應對不力,就可能由於經濟增長短期過度下滑而引發系統性風險。
經濟增長轉換期,也是市場主體逐步調整經營模式,市場、制度等風險逐步暴露和修復的過程。短期宏觀政策的重點是處理好經濟趨勢性下降中的周期波動問題,既要防止過度刺激,使經濟泡沫化;又要防止經濟短期內大幅下滑,風險和問題驟然集中爆發。從當前的情況看,重點要防止第一種傾向。由於本輪經濟回調期較長,在政策逐步放鬆的過程中,要防止層層加碼、過度刺激的風險。
同時,經濟運行短期大幅下滑的風險也需要高度警惕。1996年以來,經濟增速最低的四個季度分別為1998年一二季度、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GDP平均增長6.9%,財政收入增長2.4%,稅收收入零增長,工業企業利潤負增長34%,虧損額增長82.5%。由此可見,當經濟增速降低到7%或更低水平時,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將大幅度提高,財政收支壓力明顯增強,經濟穩定的基礎十行脆弱。因此,需要正確認識經濟增速與結構調整的關系,避免將速度和結構調整對立起來,忽視速度與效益、速度與風險之間的轉化關系。速度下降本身會倒逼市場主體調整結構,但當增速短期過快下滑時,經濟關系綳得很緊,風險陡增,也就失去了調結構的有利時機。特別是在速度效益型贏利模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適當的經濟增速顯然是必要的。
還應看到,當前經濟增速趨勢下行,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現有體制機制框架內,資源優化配置受到限制,增長潛力難以有效釋放的結果。因此,短期政策應與中長期政策有效銜接,著力深化體制改革,釋放新的制度紅利,激活增長潛力。
四、「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並舉,促進增長階段平穩轉換
當前經濟運行呈觸底企穩跡象,但國際、國內支撐回升的力量仍然脆弱。宏觀調控應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並舉,切實抓好已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工作,積極謀劃、啟動中期改革,促進增長階段平穩轉換。穩增長,重點是保持經濟增速處在與增長階段轉換相適應的合理區間,避免過度刺激和過快下滑兩種傾向;防風險,重點是著力穩定市場預期,防範化解經濟下行中顯露的各種風險,防止部分熱點城市房價明顯反彈,防止資產質量差的地方融資平台風險進一步增加;調結構,核心在於轉動力,著力推動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改革導向的供給政策,加快基礎產業改革,破除資源優化配置障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釋放我國規模依然可觀的增長潛力,促進增長階段的平穩轉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一)堅持貨幣政策穩健基調,發揮積極財稅政策作用
適度放寬貸款額度、存貸比等行政性控制措施,逐步取消貸款規模控制,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跟蹤外匯占款變動,適時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確保銀行流動性平穩。支持信貸合理增長,實行中性的住房信貸政策。利用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的時機,引導匯率雙向浮動,並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切實避免因財稅收入增幅下降而引起的徵收力度加大、非稅負擔加重等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推行加速折舊,鼓勵企業技術設備升級。調整、完善「營改增」試點方案,加大減稅力度,降低生產性服務業的營業稅,切實減輕稅負。適當加大對低收入群體和困難家庭的救助力度。
(二)維護真實住房需求,防範一線城市房價反彈
繼續嚴格控制投機、投資等不合理買房需求,限購政策不能放鬆,還需要根據情況變化加以完善。在按揭貸款利率下調,對房地產調控政策出現多種誤讀時,要加強正面宣傳,穩定預期,引導剛性、改善型買房需求平穩釋放。實行首付與利率反向調整政策,即在貸款利率下調時,適當提高首付比例,使購房人的支付能力不因利率政策的變化而變化,防止短期內支付能力變化引發需求大幅波動。著力防止北京等部分一線城市房價反彈,加大商品房建設的土地供應,增加住房供給,改善市場供求矛盾。
(三)保持基建投資合理增長
全面核查各級政府的在建項目,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有助於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經濟社會效益優良的項目,給予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加大基建等重大項目儲備工作,按輕重緩急完善可行性研究,以備意外沖擊之需。鼓勵金融機構對地方融資平台進行分類評估,對資產負債優良的平台,給予必要的信貸支持。加強國土資源遠景規劃工作,對新城、新區建設給予指導。科學規劃布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城市排水體系、地下管廊體系、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提高基建投資增速的同時,切實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管理。
(四)加快推進石油、鐵道、電力、金融等基礎行業改革
適當放寬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准入限制,優先放開邊際油田和頁岩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准入。按照「縮短調價周期、加快價格調整頻率」的思路,推進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適當放寬對進口油源的限制,加強石油煉制環節和終端批發零售環節的競爭。進一步放寬新建鐵路的市場准入和運營管理體制改革。適時調整電價並盡快改革電價形成機制。探索建立省級電力交易平台,打破省間壁壘。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穩步發展利率衍生產品,改革股票發行體制,完善場外交易市場。
(五)積極做好歐債危機應對預案
密切關注歐債危機演變動向,動態評估對我國貿易、資本流動和儲備損益的直接沖擊和影響,以及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和信心渠道的間接影響,並做好必要的應對預案。鼓勵企業調整出口結構,提高自身產品的品質和競爭力,拓展歐盟之外市場。密切關注香港市場的異常情況,防止因資本大幅撤離造成匯率及價格的大幅波動,及可能引發的市場恐慌。利用國際市場資源類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的有利時機和外匯儲備充足的優勢,適時增加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利用危機中估值偏低和進入壁壘降低的時機,鼓勵我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積極並購歐元區優質企業和資產。
(六)支持產業升級和製造業發展
與產業升級相結合,實施技改貼息等支持政策,鼓勵企業設備更新升級和製造業投資增長。鼓勵產業兼並重組、優勝劣汰,支持銀行發放兼並重組貸款和企業發行重組債券。
積極推動地區產業轉移,著力完善軟硬體環境,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一攬子」措施,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防範各類虛擬經濟泡沫化苗頭,引導資源要素流向製造業、實體經濟領域。積極引導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提高住房和城市建設標准,推動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建設。

閱讀全文

與巴西零售額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9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3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9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3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8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42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5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