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印度巴西為什麼停火

印度巴西為什麼停火

發布時間:2022-05-08 18:25:09

㈠ 美國巴西印度確診數約佔全球確診半數,他們為什麼還不重視

如今美國巴西印度的疫情狀況都不樂觀。但是美國已經在組織復工、印度還用大筆資金購置軍火、巴西總統在不斷向民眾表示病毒不嚴重讓民眾不要太在意。這些國家盡管自身深受疫情危害卻仍舊不重視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而且西方政府認為只要疫情對他們的年輕一代沒有太大影響那就沒有問題,即使老人多感染新冠肺炎,對政府來說可能還是可以節省社會福利資金的機會,所以他們不會重視。而且如今西方,尤其是美國將新冠肺炎疫情作為達成自己目的的政治武器,特朗普就曾經把疫情政治化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印巴西國內不受重視,既有文化因素也有經濟和政治考慮。但如果還不對疫情重視起來,那麼後果也是他們所不能承擔的。

㈡ 為什麼美國在朝鮮戰役中只打了一年就要停火談判

1951年春,美軍就開始改變對朝戰爭的策略,開始轉向謀求停戰談判。

這是為什麼?

除了遭受到志願軍的沉重打擊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聯合國軍」內部出現了問題

在與志願軍連續較量吃敗仗後,美軍認為吃虧的原因是兵力不足,為此試圖再向朝鮮增兵。但是,美國自己的兵力,已是捉襟見肘,再也沒兵可調往朝鮮,一調兵,其他地方就可能出現真空。

5月間,美國又通過聯合國要求巴基斯坦、印度、瓜地馬拉等國派出部隊參加「聯合國軍」在朝鮮的作戰行動。這些國家有的根本未派一兵一卒,有的派了部隊,但也只是象徵性的,人數不多,到5月才陸續到達朝鮮。1951年3月,李奇微進占漢城之後,美軍又面臨一次是否越過三八線的問題,下一步怎麼辦?對此,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互相推諉。軍方要求國務院確定朝鮮戰爭的政治目標是什麼;國務院則要求軍方確定它到底能打到什麼地方。三八線成為了美國人眼中的一條「不祥之線」的界限,無論是國防部還是國務院,誰也確定不了對方要求的目標。

㈢ 2011年世界戰爭

2011年3月19日,美軍實施「奧德賽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動,位於地中海的導彈驅逐艦巴里號向利比亞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美軍在這次行動共發射了110多枚戰斧導彈。一場由利比亞本國人民引發的利比亞騷亂,經過一個多月的演變,自北京時間2011年3月20日0:45,演變成了法英美主導的多國部隊與利比亞的利比亞戰爭。
爆發事件
2011年3月19日,美軍實施「奧德賽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動,位於地中海的導彈驅奧巴馬與卡扎菲
逐艦巴里號向利比亞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美軍在這次行動共發射了110多枚戰斧導彈。 巴里號導彈驅逐艦向利比亞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3月19日,法國「幻影-2000」戰機准備降落在科西嘉島的索倫扎拉軍事基地。據法國媒體19日報道,法國戰機當天已在利比亞進行了4次軍事打擊行動,摧毀了數輛卡扎菲軍隊的裝甲車。 3月19日,美國海軍導彈驅逐艦向利比亞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利比亞總人民大會秘書(議長)穆罕默德·祖維在19日當晚舉行的記者會上說,首都的黎波里和東部城市米蘇拉塔多處軍事和民用目標遭到了來自於某些西方國家的導彈襲擊,造成平民傷亡,建築設施嚴重毀壞。
戰爭歷程
2011年3月19日 美國海軍向利比亞發射了110多枚戰斧導彈,戰爭爆發; 2011年3月20日 多國部隊戰機完成了對利比亞的 三輪空襲;利比亞官方20日公布的統計稱,西方國家的軍事打擊已造成64人死亡,150多人受傷。 2011年3月21日 美英法等國對利比亞發動的軍事打擊21日進入第三天。當日美英再向利比亞發射12枚「戰斧」巡航導彈,並竭力將禁飛區向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南及以西方向推進。 2011年3月22日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22日延續「戰斧」攻勢,再向利比亞發射24枚「戰斧」巡航導彈,但當地時間21日深夜,美國空軍一架戰機在利比亞東北部墜毀,成為19日開戰以來美軍遭受的首個重大損失。 2011年3月23日 美國開始向北約組織移交部分軍事行動主導權。
戰爭性質
原本是利比亞國內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別之間的爭斗而引發的國內戰爭,後來由於西方國家的介入發展為西方國家與中東北非的國際戰爭。利比亞騷亂 對於該國動亂的原因,一般認為主要由於總統卡扎菲的專制統治,以及受到近來席捲中東地區的抗議浪潮的影響。但事實上,這個國家正在陷入的分裂還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亞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簡稱利比
亞,是北非的一個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除沿海地區及南部山區外,利國大部分均為沙漠。利比亞戰略位置重要,並為產石油國,曾使它成為歐洲各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因該國政府反對西方霸權主義,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國家排斥。從2003年起,利比亞積極與歐美各國改善關系,也達成許多的重大共識,目前聯合國對利國的制騷亂 對於該國動亂的原因,一般認為主要由於總統卡扎菲的專制統治,以及受到近來席捲中東地區的抗議浪潮的影響。但事實上,這個國家正在陷入的分裂還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亞曾經是義大利的殖民地。在義大利殖民統治時期,利比亞由三個自治邦組成。東部地區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場軍事政變中掌權後,依靠武力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他還遷都至的黎波里,將利比亞的政治重心向西轉移。其政權對東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顧,盡管利比亞的很多石油財富都在那裏。 報道認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爭維持了統治,並將自己的部族提拔到關鍵的安全崗位和決策崗位。他還通過定期改組整個政府,使潛在政治對手失去支持基礎或威信,從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權力中心的生長。作為其伊斯蘭革命意識形態招牌的體現,他還在20世紀80年代對全部民營企業實行國有化。 而路透社的評論認為,卡扎菲對於利比亞長達40年的領導並沒有使得這個國家成為一個人民的國家。相反的,利比亞是目前全世界貪污腐敗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作為一個原油產量佔全球份額2%的國家,利比亞所創造的石油財富並沒有惠及其600萬人口。 據利比亞知情者說,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著部分武裝部隊,他們花費數年時間摧毀了對手「瓦爾法拉」(Warfalla)的基地。瓦爾法拉曾被認為是該國最大的部落聯盟,但這已成過去。 現在,在利比亞的政治忠誠遭受嚴峻考驗之時,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壓迫的部落都在反對他。瓦爾法拉的幾位部落首領日前就曾現身,號召人們推翻卡扎菲。來自利比亞東部的「扎維亞」(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領曾威脅說,如果卡扎菲繼續當權,就要切斷至關重要的石油供應。 事實上,持續的沖突和內戰的可能性已經驚擾了全球石油市場,國際油價躍升到兩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外電分析稱,利比亞動亂將影響整個地中海經濟,而作為其前殖民統治者的義大利將首當其沖受到沖擊。 目前,利比亞內務部長奧貝迪、司法部長亞利等已宣布辭職退出卡扎菲領導的政府,奧貝迪並號召軍隊支持反對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義務」。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亞駐外大使以辭職來抗議國內的殺害事件,一些高級外交官則呼籲卡扎菲下台。
編輯本段利比亞戰爭進程
聯合國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17日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並要求有關國家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的威脅。 安理會當天上午再次就利比亞局勢舉行閉門磋商,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時30分左右就法國、黎巴嫩、英國和美國共同提交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表決結果顯示,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有10個國家投贊成票,中國、俄羅斯兩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印度、德國和巴西三個非常任理事國投了棄權票。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一個決議案在獲得9票贊成,且沒有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的情況下即可獲得通過。 決議說,為了保護利比亞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義救援為目的和負責撤離外國僑民的飛機外,禁止所有飛機在利比亞領空飛行。決議指出,為保護利比亞平民所採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並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隊佔領利比亞。 此外,決議還決定對利比亞實施比第1970號決議更為強硬的武器禁運和財產凍結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凍結利比亞中央銀行和利比亞全國石油公司等利比亞實體的財產。 決議要求利比亞沖突雙方立即實現停火,全面停止對利比亞平民的一切襲擊,呼籲利比亞各方加強努力,推動對話,促成必要的政治改革,以尋求一個和平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戰爭進程
以法國為首的北約軍隊,發起了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的對利比亞的侵略戰爭。 巴黎時間17時45分左右,法國戰機在利比亞對卡扎菲軍隊的一部軍車開火,對利比亞實施首次空中打擊。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法國「陣風」和「幻影-2000」戰機又進行了3次空襲,摧毀了數輛卡扎菲軍隊的裝甲車。共有20餘架法國戰機參與了空襲,行動在晚間還將繼續。不過法國外交部長朱佩在當晚接受國家電視2台采訪時說,法國不會展開地面行動。 英國首相卡梅倫確認,英國戰斗機也參加了法國空軍對利比亞的第一波打擊行動,但沒有說明行動的具體內容。 美國海軍19日深夜通過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軍艦,向利比亞北部部署的防空系統發動導彈攻擊。美國用「戰斧」式導彈摧毀利比亞防空系統的行動意在確保西方能有效維持「禁飛區」。 加拿大6架F-18戰機飛往義大利備戰利比亞 挪威空軍19日宣布在下周將出動6架F16噴氣式戰斗機和100多名空軍人員參加針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據挪威通訊社報道,挪威空軍19日已接到命令,6架F16噴氣式戰斗機和相應空軍人員將於下周一開始飛往設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北約空軍基地,參與西方國家主導的打擊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願意加強在阿富汗的軍事投入,以此減輕北約在利比亞投入軍事力量產生的負擔。 北京時間3月22日早上,英國議會下院投票對英國軍隊參加對卡扎菲軍隊的軍事打擊表示支持。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利比亞的防空系統已經被摧毀,禁飛區已經建成。他強調,利比亞不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對於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是有限度的。 法國媒體報道:法國航空母艦「戴高樂號」(Charlesde Gaulle)已啟程馳援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將在24小時內抵達利比亞海岸。該航母配備了「陣風」(Rafale)和「超軍旗」(SuperEtendard)艦載飛機。盡管「戴高樂號」在24小時內可抵達目的地,但需要更多時間給20架艦載飛機進行著陸訓練。法國航母戰斗群抵達利比亞沿岸以後,即將對利比亞政府軍採取新一輪的軍事打擊,甚至法國軍隊將登陸利比亞國土,與反對派一起並肩作戰,直至卡扎菲無條件下台! 利比亞國內沖突升級 反對派成立臨時政府 2011年3月24日利比亞最新局勢報道,利比亞反對派已任命經濟學家馬哈穆德·吉布里勒(Mahmud Dschibril)為臨時政府總理。反對派表示,將致力於一個沒有卡扎菲的統一的利比亞。過去數周內,吉布里勒曾同包括法國總統薩科齊和美國國務卿柯林頓在內的多國政要進行過談判。 與此同時,效忠於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部隊星期三向利比亞西部和東部反政府武裝控制的地區發起進攻。親卡扎菲的部隊繼續攻擊反政府武裝占據的西部城市米蘇拉塔和津坦。目擊者稱,親政府部隊與反政府武裝在東部城市艾季達比耶爆發激烈戰斗。 隨著沖突持續進行,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聯軍行動的范圍將擴大,目前最先參加行動的是美國、英國和法國。北約各國的大使們23日就如何繼續行動進行辯論,美國表示希望盡快交出領導權,但是目前仍不清楚誰將繼續領導這次行動。
利比亞最新戰況
西方國家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數天之後,當地形勢依舊不明朗。英國軍方一名發言人23日稱,利比亞的空軍力量已被摧毀,地對空防禦設施也受到重創,盟軍飛機可以幾乎不受阻礙地飛行。 負責指揮英軍戰機在利比亞上空執行禁飛區任務的英國空軍副總司令巴格威爾表示,卡扎菲的空軍「作為一支戰斗部隊已經不存在了,」他們現在開始對利比亞軍隊施加更為強大的壓力。美軍高級官員23日連線五角大樓一個新聞發布會說,隨著禁飛區在利比亞的建立,多國部隊已開始集中力量打擊利比亞的地面部隊。 最近數天,西方聯軍戰機對利比亞執行了300多次轟炸任務,發射了162枚戰斧巡航導彈。 正在薩爾瓦多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說,他仍有信心,美國可以在幾天內將聯軍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指揮權移交國際掌控。 環球網記者仲偉東3月29日報道,據英國路透社消息,利比亞政府軍扭轉了該國西部戰局,重新奪回蘇爾特東部120公里處的小鎮瑙費利耶。報道指出,沒有多國部隊空襲行動的援助,利比亞反對派武裝無法固守陣地或向前推進。 報道說,在過去5天中,多國部隊的空襲行動摧毀大量卡扎菲部隊的坦克,利比亞反對派佔領艾季達比亞之後,歷時2天向西部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推進300公里,不過最終被卡扎菲的支持者阻擋在蘇爾特80公里之外。 隨後,利比亞反對派武裝的皮卡先是遭到政府軍的埋伏,之後又遭到側麵包抄。目前反對派武裝已經停止向西推進,利比亞政府軍已重新奪回蘇爾特東部的瑙費利耶鎮。 [1] 美軍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哈姆4月7日表示,可能考慮向利比亞派遣地面部隊,會同可能的國際地面部隊,為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提供支持。
法國率先出兵
地緣政治+經濟利益 此次的利比亞沖突中,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也是第一個放風說在數小時之內對利比亞實施軍事行動的國家,不是英美,而是平日低調的法國。央視分析,地緣政治的歷史恩怨,加上石油企業在利比亞的利益,或許正是法國勇當「第一」的原因。 從地緣政治上來說,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十分重要,這從地圖上就能看出來。很多法國的政治家都將利比亞視為一個對本國而言的特殊國家,法國曾控制利比亞南部地區長達數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亞宣布獨立,才結束統治。 然而更重要也許是經濟原因。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從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資於能源領域。而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聲稱,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央視評論認為,對法國而言,如果利比亞政府穩住了局勢和統治地位,前者將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反之,如果幫助反政府武裝上台,法國無疑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總而言之,利比亞局勢的動盪,為法國謀求政治和經濟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為此,在聯合國決議剛剛通過幾個小時,法國就率先向利比亞發動了攻擊。 利比亞(7張)美國的態度
美國總統奧巴馬21日致信國會領導人稱,美軍正對利比亞採取的軍事行動在定性、持續時間和規模上均有「限度」。並希望北約主導軍事制裁利比亞。 美國及其盟國周一向卡扎菲部隊發起了新一輪導彈襲擊,此時多國部隊官員正努力緩和在干預利比亞軍事方針上的分歧。 對於美國的態度,《時代》周刊分析說,美國發動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結果深陷戰爭泥潭,經濟也在危機中尚未完全復甦,因此對參加另一場戰爭感到有負擔。
義大利的態度
義大利消耗了利比亞32%的石油產量,而且北非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大部分貿易都要經由義大利。此次中東動盪嚴重干擾到石油貿易和海上貿易活動。不對利比亞進行干預或許最符合義大利的經濟利益,義大利希望卡扎菲迅速擊敗叛軍,恢復石油生產。因此在圍繞干預利比亞的早期談判中,義大利願意拖後腿。然而,假如戰爭不可避免,那麼大刀闊斧地結束戰爭便是最符合義大利利益的。
編輯本段深度分析
美英法對利比亞開戰 各方反應不一樣
俄印遺憾 非盟反對 日本支持在美國,部分民眾舉行集會反對空襲利比亞。
利比亞當地時間19日晚,法國、英國和美國等國的戰機或艦艇向利比亞有關目標實施了軍事打擊。中國、俄羅斯、阿爾及利亞、非洲聯盟(非盟)等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對此次軍事行動反應不一。 聯合國安理會17日通過的是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但是為什麼這個決議演變成一場戰爭呢?這場戰爭是否合法? 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少將認為,這次禁飛區及多國召開峰會協調立場,各國分工行動,都是合法的。在禁飛區的實施上,現在的情況是,多國部隊把聯合國設立禁飛區的行動變成了一個空襲行動。這等於利用聯合國給的「尚方寶劍」,過度使用武力。「利比亞的飛機起飛,你可以讓它迫降,若不聽,你可以把它打下來。但現在利比亞說接受1973號決議,它什麼都還沒干呢,你就咚咚咚把它打一通,這不是過度使用武力嗎?」張召忠認為,這次行動超出決議內容太多,性質都改變了。 但也有專家認為,1973號決議存在一些模糊地帶,多國部隊是利用了這個模糊地帶。1973號決議雖然是禁飛區決議,但是它又規定「可以採取一切措施阻止卡扎菲去攻擊平民」。 「多國部隊可以這樣講:為了禁飛區的有效性,我可以首先打掉卡扎菲的防空系統。為什麼打卡扎菲的坦克?他們可以說,卡扎菲還在威脅平民。所以我認為多國部隊充分利用了禁飛區決議。」 專家認為,這開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先例」,因為照這種邏輯下去,還可以派地面部隊。「貌似合法,但裡面卻包藏著非常危險的傾向。」 另據新華社報道,非洲聯盟19日抗議聯軍行動,認為法國、美國、英國等國「濫用」決議,警告行動可能引發嚴重人道主義災難。 聯合國安理會17日以10票贊成、5票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第1973號決議,在利比亞劃定特殊空域,限制沖突各方飛行器在管制空域內的飛行活動,目的是保護平民和平民密集區免遭空中軍事力量打擊。 同時,第1973號決議明確,外國軍隊地面進入利比亞「不合法」。 決議包括「會員國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平民安全等內容,沒有出現「授權外國軍事力量主動展開軍事行動」字樣。 菲律賓舉行反戰集會。
支持 法國19日下午,法國在巴黎召開落實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利比亞決議的國際會議,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會後說,若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未能履行決議即刻停火,有關各方將通過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切方式迫使決議得到落實。 美國正在巴西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19日說,他已授權美軍對利比亞採取「有限軍事行動」,而且「行動已經開始」。但他重申美國不會向利比亞派遣地面部隊。 英國英國首相卡梅倫19日晚證實英國軍隊已經參與了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卡梅在首相府門前發表講話說,英軍將作為國際聯合軍事行動中的一部分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卡梅倫還強調,此次聯合軍事行動是「合法、必要和正確的」,是一項正義事業並符合英國的利益。 日本日本外相松本剛明20日說,日本政府基於要求利比亞當局立即停止行使暴力的立場,支持聯合國會員國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對利比亞採取措施。 遺憾 俄羅斯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19日表示,俄對部分國家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為由,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表示遺憾。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20日說,俄強烈呼籲參與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有關國家停止濫用武力。 印度印度外交部20日發表聲明,對美、英、法等多國對利比亞發動空襲一事表示遺憾,並呼籲各方公開放棄使用武力,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分歧。(人民) 葡萄牙和捷克分別表示,不會參與在利比亞的任何軍事行動。考慮到目前利比亞局勢,將准備向利比亞提供可能的人道主義援助。 反對 非盟非洲聯盟(非盟)利比亞問題專門委員會19日在茅利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舉行會議,反對對利比亞的任何形式的外國軍事干涉。 非盟利比亞問題專門委員會成員、茅利塔尼亞總統阿齊茲在努瓦克肖特舉行的關於利比亞危機會議的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強調反對外國對利比亞進行任何軍事干涉。 他說,利比亞局勢要求採取緊急行動,為利比亞目前面臨的「非常嚴重的危機」找到一個「非洲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必須考慮到尊重利比亞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以及拒絕任何形式的外來軍事干涉。 巴西巴西總統迪爾瑪19日在與前來巴西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談時強調,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將加劇這一地區的暴力活動。巴西外交部人士在解釋巴西立場時表示,在現階段,使用武力不是理想解決手段。「巴西相信,在停火機制下仍然存在著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的空間。」
利比亞外交部
第1973號決議失效 在利比亞19日遭到西方國家軍事打擊後,利比亞外交部19日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說,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第1973號決議已經失效。 聲明說,在法國率先違反該決議後,利方有權動用所有空中力量保衛國家。聲明同時要求立即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討論利比亞局勢。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19日在利比亞遭到西方國家空襲數小時後發表電視講話說:「現在應該打開武器庫,用各種武器武裝所有民眾,以捍衛利比亞的獨立、領土完整和榮譽。」他說,入侵只能讓利比亞在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更加堅定和團結。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
西方為石油開打 在法國戰機開始對利比亞軍事目標開火後,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通過電視講話表達了對利比亞局勢的擔憂,以及對法國等國對利比亞發動軍事行動的不滿。他說,對利比亞的軍事入侵令人遺憾,這將帶來更多的傷亡,更多的戰爭。美國和歐盟的舉動是不負責任的。 查韋斯還指責美國和它的盟友們是想要利比亞的石油,並強烈要求美國和歐盟停止軍事行動。 查韋斯說,他們的行動是對一個國家的軍事干預,已經踐踏了國際法。他呼籲各方實現真正的停火,走和平解決爭端的道路,並停止軍事干涉其他國家政權的做法。
深度分析
以安理會決議為名 參戰國家各有打算 3月19日,西方國家對利比亞政府軍進行軍事打擊。分析人士認為,參戰各國以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為名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但其實也有自己的目的。 本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0票贊同、5票棄權通過了第1973號決議,同意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該決議出台使利比亞問題國際化。 19日下午,法國在巴黎召開落實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利比亞決議的國際會議。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會後發表聲明說,如果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不能履行決議立即停火,有關各方將通過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切方式強行落實決議。數小時後,法國戰機對卡扎菲軍隊開火。 分析人士認為,在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方面,西方國家無疑利用了安理會第1973號決議。從表面上看,西方國家打擊利比亞是為了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但不少外國專家和媒體認為,參與軍事行動的各國其實各有自己的利益考慮。 法國國際關系與對外交流基金會北非中東地區問題研究員米哈伊爾認為,法國一直試圖表現自己的獨特立場,「尋求表現出自己具有領導能力」,如果薩科齊賭贏了,「他就在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中擁有了一張很好的牌」。 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泥潭的美國起初並未積極推動對利比亞動武。那麼,它為何最終加入了打擊行列?《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分析說,奧巴馬政府擔心英法搶了風頭。此外,在利比亞政府軍逼近反對派重要堡壘班加西、反對派陷入困境之時,阿盟表態支持在利設禁飛區,從而卸去了奧巴馬的擔心:對利比亞動武會被認為美國是在對伊斯蘭世界發起戰爭。 至於英國,分析人士認為,因為英國對其國際地位日趨式微並不甘心,欲藉此機會表現一把。 外國觀察家認為,美英法雖各有自己的算盤,但它們也有共同目的:利用利比亞反政府武裝舉事的難得機遇,推翻對西方來說一直是如鯁在喉的卡扎菲政權;向利反對派提供支持,為其一旦上台後在該國謀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筆。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接受非盟停火路線圖計劃 由祖馬、茅利塔尼亞總統阿齊茲、馬里總統阿馬杜·圖馬尼·杜爾、剛果(布)總統薩蘇等人組成的非盟代表團10日在的黎波里與利比亞領導人舉行了會談。會後,祖馬說,卡扎菲接受了非盟提出的停火路線圖計劃。部分代表團成員還將於11日前往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與反對派領導人商談停火事宜。 祖馬說,有關停火路線圖的詳細情況將在與反對派會談後公布。 祖馬還呼籲北約停止空襲利比亞政府軍,「給停火一個機會」。 非盟一直不贊成對利比亞實施軍事行動,而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利比亞危機。非盟關於利比亞問題的專門委員會提出了五點路線圖計劃,以期推動和平解決利比亞危機。這個路線圖計劃內容主要包括:保護平民和結束敵對行動;保障受影響的人群接受人道主義援助;啟動不同政黨間對話,朝著結束危機的方向努力;設立過渡期;啟動必要政治改革,滿足利比亞人民訴求等

㈣ 為什麼印度巴西等大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是很大

首先要成為世界大國,必須滿足作為世界大國的三個條件,不是隨便就能成的。第一個條件是國土和人口;第二,在世界強大的經濟影響力;第三,強悍的軍事和政治影響力。

而對於印度,我們不得不承認印度經濟發展的確實很快,可是印度的發展的基礎並不扎實,其工業發展基本還處在整個世界產業鏈的底端,所以整個對於世界的影響力那是很低的。而對於印度的軍事實力來講,雖然印度軍隊數量很龐大,整個的軍費也較充足,但是本質上來講,印度的軍事戰鬥力還是很薄弱。

總的來說就是,印度和巴西要想發展成為世界大國,仍有很長一段時間和路要走的,切不可操之過急,必須穩扎穩打、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總有有一天,會在國際上站穩腳跟的,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國。

㈤ 印度和巴西,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印度語言不夠統一,各邦自治,商品流通時經過各個邦要給這些邦繳稅,基礎設施,文化程度,思想觀念不同,故印度發展不起來。
巴西在過去一百多年一直都在青春期,一直都是新興市場,永遠長不大。
1941年,旅居巴西的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寫了一本熱情洋溢的書,題目叫《巴西:未來之國》。茨威格像贊美自己的情人一樣贊美巴西。他寫到:「如若有幸看到巴西無盡的繁茂,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將獲得持續一生的美麗。」
1941年,多難的歐洲再度風雨如晦、山河破碎。茨威格目睹歐洲文明的沉淪,已是肝腸寸斷。巴西卻像是一個世外桃源。茨威格談到,在歐洲盛行的是邪惡的種族主義,但在巴西,異族通婚卻是整合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巴西幾乎從來沒有打過仗。巴西的建國和獨立,沒有經過什麼血與火的洗禮,輕盈得如同一片飄然降落的羽毛。
巴西長期以來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王室一開始也不怎麼重視巴西,到後來才發現,巴西這顆明珠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葡萄牙。19世紀初,國力已經衰落的葡萄牙發現自己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法國和英國正在打仗,拿破崙給葡萄牙王室發出了最後通牒:到底站到哪邊?趕緊給個答案。如果選擇法國,那英國馬上會報復,強大的英國海軍會把葡萄牙的海路封鎖得死死的。如果選擇英國,拿破崙的鐵騎會一路殺過來,里斯本一定會陷落。最後,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選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出路:三十六計,走為上。逃跑吧。
這一幕歷史真是壯觀。葡萄牙王室、所有的貴族、政府高官、教士和將軍們,帶著金銀細軟,匆匆登船啟航,向著巴西方向駛去。葡萄牙?不要了。若昂六世在巴西過得「樂不思葡」。拿破崙兵敗之後,若昂六世很不請願地回到葡萄牙,但臨走的時候把自己的王位繼承人佩德羅王子留在了巴西。佩德羅王子乾脆不回葡萄牙了。1822年,他宣告巴西獨立,自稱巴西皇帝。
1831年,佩德羅一世把皇位禪讓給五歲的孩子佩德羅二世,因為佩德羅二世是在巴西出生的,可能更容易被巴西人接納。佩德羅二世是一位少有的明君,他天性好學,更像是一個被束縛在王位上的學者。他用了一生的努力,終於在巴西廢除了奴隸制。但就在里約熱內盧全城歡慶的時候,年邁的佩德羅二世卻在米蘭的酒店裡忍受病痛的折磨。當他療養結束,計劃回國的時候,巴西民族主義者群起反對。年老的國王早已厭倦國事,他沒有一絲抵抗的慾望,高貴而冷靜地交出了帝國的桂冠。

巴西的經濟發展像一個連續劇。歐洲的殖民者剛到巴西之後,在這里找不到任何有剝削價值的東西,他們帶回來的不過是幾只華麗的鸚鵡。正因為如此,巴西最初才能倖免於歐洲人的蹂躪。17世紀,巴西經濟的主角是甘蔗。甘蔗是從維德角移植過來的,這東西到了巴西,插在地里,沒有人管,都能長得又粗又壯。榨汁也不需要什麼工具和技巧,就用黑奴,像驢子拉磨一樣,就能把最後一滴甘蔗汁榨出來。可是,從甜菜中提取糖分的方法出現之後,巴西的蔗糖業很快就衰落了。
18世紀,巴西發現了金礦。德國經濟學家桑巴特甚至說,如果沒有巴西的黃金對歐洲經濟命脈的強烈刺激,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就不會迅猛發展。淘金熱吸引著大批人口深入巴西內地。當時,美國領土才剛被開發出六分之一,巴西已經勘探了每一塊土地。可是,淘金熱來得快,去得也快,歷史上一度繁榮的黃金城,很快衰敗為「黑金鎮」。
19世紀巴西經濟的主角是咖啡和橡膠。咖啡不能用機器種植,只有在咖啡業,奴隸的價值才會高於機器。在橡膠園里勞作的工人,生存狀況甚至比奴隸更為惡劣。可是,由於供給過剩,咖啡價格一落千丈。橡膠本是巴西的土著植物,一個英國青年賄賂海關官員,把七萬克種子帶回英國,橡膠很快被移植到馬來半島,巴西從此失去了壟斷地位。
20世紀,到了工業化的時代,巴西有世界上最豐富優質的鐵礦,但她卻缺少煤炭。它有廣袤的森林,卻要進口紙張;棉花原產自巴西,但棉織品卻要從英國購買。在巴西的歷史上,每一次的經濟繁榮都如霧如電,「事如春夢了無痕」,到頭來不過是夢遺中的快樂。
巴西永遠也長不大。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巴西。巴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是我們所不能想像、不能承受之輕。

㈥ 印度建國後,為何發生了如此多的戰爭

印度戰爭非常的多,印度在建國後,覺得周邊的小國家很好欺負,非常的想要擴張出去,所以就導致了很多的戰爭。先反觀一下最近發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其中的原因是兩個國家剛建國的時候就爆發了第一次印巴之戰。結果就是戰爭雙方共有約1500名士兵陣亡。巴基斯坦獲得了克什米爾約2/5的地盤。印度獲得了3/5的地盤。之後在1965年的時候又開始第二次印巴戰爭,這一次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1965年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

第二,南亞地區板塊封閉,地理位置隔絕,外部勢力很難到達,加上印度的鄰國都比較弱,讓它成為了這個地區的扛把子,所以入侵或吞並在技術上非常容易。加上各國利益的得失不同,所以對印度的行為都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間接地壯大了印度的野心。

㈦ 印度疫情失去控制,巴西會成下一個王炸嗎

我感覺有可能,因為巴西距離印度比較進,加上最近印度的疫情已經完全失去控制,每天的疫情感染者已經增加到了每日4至5萬人了。你們想一下印度全國才多少人,按照這樣的速度可以說遲早印度全國都會被感染。如果一旦印度全國感染,肯定會發生爆亂,到時會發生什麼無法控制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人們生活在棚屋中,那裡擠滿了窮人,許多人不加選擇地小便和小便,這加劇了惡劣的衛生條件。病毒的傳播。還有就是防疫意識不足。即使流行病嚴重,他們仍然必須舉行各種活動。他們不重視科學,想用牛糞清除病毒。盡管牛是印度的神聖動物,但這並不是說牛的糞便可以治癒疾病。所以我感覺印度也是活該。

㈧ 同樣是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大部分國家包括中國,疫情可以被控制住,為啥美國、印度巴西這三個越來越嚴重

應該說疫情控制住的國家還只是少數吧,大多數國家還是往嚴重的方向發展的,只是你說的這三個發展的比較腰間盤突出吧。

㈨ 美國在遏制中國的發展 為什麼不遏制 印度 巴西 這2個國家發展的也很快啊

中國的集權可以說是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集權統一的比美國徹底的多。我沒其他意思。不過你要明白,對於開展等發揮。中國主席可以最大可能的獨排眾議。最終對了就名垂青史。錯了,遺臭萬年而已。
而美國則太過民主吃虧。人民經常是盲目的,所以才需要政府。
而印度因為國情關系,社會建設很好。但是經濟發展太差。而有錢人很有錢,窮人太窮。等次拉的太大,漸漸的會出現問題。需要美國的支援,如果美國對印度開始經濟打壓,印度毫無疑問,會元氣大傷。完全在美國掌控之間。
相反中國,完全無懼美國所謂的經濟打擊。完全可以頂得住美國的壓力。並且國債的關系,擁有足夠的能力去反擊,使美國經濟崩潰。美國最大的國債擁有國,掌握美國絕大多數的國債。如果低價販賣,美國美元破跌的局面是無法逆轉的。而國債不是說還就能還的。
中國是紅色主義國家,在特定時刻會用一種接近不講理的方式。去喊著聖潔的口號,侵略別人,反而自己國家裡還有不少支持的人。最後用美國的土地,去滿足美國的窮人,將民怨降到最低,統治美國的國土。這一點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差距。
不過在和平年代,口號作用不怎麼大。只有特定的特殊年代裡,資本主義導致國家貧富差距嚴重才會出現。
中國很多情況百姓無處述苦,但是你難道認為美國的國情就可以那麼樂觀?人民集體的意志不會有錯?二戰法國都和德國開戰了,他們居然吃喝玩樂一點不耽誤,電影院等地方竟然和平時一樣,沒有危機感。民眾的意識……也不怎麼靠譜的。
美國的敵人如今幾乎是以中國為首,蘇聯俄羅斯對美國漸漸失去了威懾力。而中國漸漸的成為第一。其次是印度等國家,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和美國比的很火熱,但不可否認,俄羅斯幾乎是持續的落後。
可以說中國的周邊情況也適合打壓。在者,從毛主席的時候,似乎中國對美國的敵意就不小。如果更成了最大的潛在敵人之一,為什麼不去針對?
不要以為國家之間的差距多麼難以逾越。航母,戰時社會,可以說兩年就造出一台,基本就滿編制。
美國的宙斯防禦系統,如果巡航艦都沒攻擊墜落,也就和沒有一樣了。可以說,攻堅是測試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最好的方式。而戰術是指揮作戰能力而不是軍事實力。絕不是宙斯防禦系統可以如何如何,就無敵了。面對生化武器,集束炸彈,彈雨,飛機自殺式沖撞。航母也吃不消。
而如今戰事都不多,每個國家都沒什麼練兵的機會,所以在於戰術,實戰方面大家都差不多是一起共同進步。
至於聯合國禁用,別逗我了,二戰英國,日本,美國都經常使用。蘇聯沒注意過,他們在乎人道,協議了嗎?

㈩ 印巴兩國代表在聯合國上演舌戰了嗎

9月24日消息,自9月以來,巴基斯坦和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頻繁爆發槍戰,引發廣泛關注。而近日在聯合國,兩國的代表則是進行了一番唇槍舌戰。繼印度外長指責巴基斯坦是「傑出的恐怖輸出工廠」後,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隨後回擊稱,印度才是南亞恐怖主義的根源。

據印度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3日,印度外長斯瓦拉傑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時,對巴基斯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將其鄰國稱作是「傑出的恐怖輸出工廠」。這位女外長還表示,在印度向世界輸出頂級的醫生和工程師時,巴基斯坦卻在製造恐怖分子,甚至要求巴方領導人進行反省。印媒表示,斯瓦拉傑的此番言論是對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早前指責印度支持恐怖主義,並在克什米爾地區侵犯人權的回應。

9月,印巴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邊界不同地區已經進行了多次次交火。8月份,印巴兩軍在邊界更是「擦槍走火」不斷。8月23日,印度與巴基斯坦軍方指揮官在查謨和克什米爾控制線舉行了會談,雙方一致同意建立機制維護邊界的長久和平,並保持邊界溝通渠道的暢通,以確保印巴控制線附近的和平與安寧。會議甚至還討論了恢復邊境貿易的問題。

然而,和平機制似乎並沒能為印巴邊界帶來和平,雙方仍然不時擦槍走火,互相譴責對方的違規行為,並對沖突中造成的平民傷亡表示憤慨。

閱讀全文

與印度巴西為什麼停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9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3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9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3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8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2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42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5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