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里約奧運會派出難民代表隊
哪怕是家鄉炮火連天,哪怕是自身顛沛流離,但在神聖而崇高的奧林匹克旗幟庇護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操著不同語言的難民們,也將在奧林匹克殿堂上展示體育那純真而極致的美麗。
這是里約奧運會上最特殊的一個代表團——難民代表團。這也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有難民組成代表隊參賽,也是國際奧委會為了幫助難民中的運動員繼續他們的運動生涯而做出的創舉。
難民代表團團長泰格拉。洛魯佩在3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激動地說:「這是一支經歷了磨難的隊伍。這支隊伍要讓人們意識到難民問題的嚴重性,讓人們認識到難民也是我們中的一員。盡管他們失去了家園,但他們一樣可以擁有和其他國家與地區人們一樣的權利。」
他們是誰?他們如何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他們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將代表哪裡參賽?30日下午在里約奧運會的主新聞中心這個「神秘」的代表團召開了首次新聞發布會。
這個特殊的代表團有10名運動員,有5名南蘇丹難民,2名敘利亞難民,2名剛果(金)難民和1名衣索比亞難民,他們將參加里約奧運會田徑,游泳和柔道等項目的比賽。選手人選由國際奧委會指定,選擇的標准包括運動水平,經聯合國確認的難民身份,候選人的個人狀況以及選手的個人經歷等。
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在2015年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國際奧委會歡迎那些無法代表自己國家或地區參加奧運會的難民中的高水平運動員以個人身份前來參加奧運會,在今年3月,IOC發表公報宣布將組建難民代表隊參加里約奧運會。這支特殊的隊伍在6月3日成立,除了運動員外,這支隊伍還有自己的教練團隊和領隊官員——也由國際奧委會派出。
近年來,深受戰亂,貧窮困擾的中東,非洲等地難民們鋌而走險,一路顛沛流離前往歐洲,造成了難民危機。巴赫表示,組成這支難民代表隊,旨在向全球所有難民傳遞希望的信息,並讓全世界更好地了解難民危機的嚴重性,並向國際社會傳遞一個信息,難民群體也是人類社會組成部分。
這些難民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可能無法和其他精英選手相提並論,IOC通過綜合考慮最終確定了這10名參賽隊員。他們雖然很難在奧運會上爭金奪銀,但他們參加奧運會有更重要的意義。
這些難民運動員不代表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他們有自己的入住奧運村儀式,在開幕式上他們將在奧林匹克會旗引導下,在東道主巴西之前一個入場,來接受全場的歡呼。
如果他們能拿到獎牌甚至金牌,那麼現場將升起國際奧委會會旗,奏響國際奧委會會歌。但至少在本屆奧運會的獎牌榜上,他們的獎牌將和他們的祖國無關,盡管他們的祖國也派出了代表團前來里約。
雖然同樣是不能代表自己的祖國參賽,但與近年來活躍在體壇上的,自願代表其他國家參賽的歸化運動員不同,這些難民運動員對此感到傷心和遺憾,但同時他們也為能代表全世界難民參賽感到驕傲。
游泳運動員尤絲拉。馬爾迪尼是一名來自敘利亞的難民,雖然無法身披祖國國旗,她仍舊表示:「能夠參加奧運會是我的榮幸,我首先是為了我的國家而游泳,我當然更希望能夠代表敘利亞參賽,但現在我是代表所有國家和地區的難民參賽。參加奧運會是所有運動員的夢想,我很感謝國際奧委會給我這次機會。我想對所有難民說,我也是為了你們而游,我一直堅持著游泳的夢想,希望你們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
另一名敘利亞難民選手拉米。阿尼斯說:「奧運會對運動員來說是最重要的比賽,我很驕傲能在難民代表團參賽,雖然不能代表祖國參賽有些傷心,但我希望我能夠給全世界難民帶來一些希望和正面的影響。」
來自剛果(金)的難民尤蘭德。馬比卡將參加奧運會柔道比賽,感情外露的他談到自己的祖國和家人時眼含熱淚:「我是剛果(金)人,我經歷了很多才來到這里參賽。我希望我們這支隊伍能夠向世界證明難民們也像普通人一樣,他們能做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做到。我是一名體育人,體育改變了我的人生。」
B. 有人說巴西國土大,人口少為什麼不是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過僅依靠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這樣的國家未必有較先進的技術。
其他常常用來表示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這兩個團體的詞語有: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南北分歧國家、工業化國家和非工業化國家、發達國家和落後國家、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較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等。西方國家雖然有類似的涵義,但是並不等同於已開發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一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使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成為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對世界經濟、政治有較大的影響。
所以,不能國土和人口,不是定義發達國家的標准。
C. 巴西國土面積這么大,為人口為什麼這么少
巴西位屬北美洲南部,內有亞馬遜合,氣候溫和多雨,因此大部分地區都是森林,沒有多少人願意或者說可以住進去,外加國情不佳,使得國中沒有多少人
D. 全世界最大的足球場能容納多少觀眾
墨西哥阿茲台克球場才是最大的專業足球場。它現在是墨西哥美洲隊和內卡哈公牛隊的主場,當然還有墨西哥國家隊。
阿茲台克球場 Azteca
位置:墨西哥 墨西哥城
時間:1966年
阿茲台克球場無愧為世界足球史上一座豐碑,它見證了貝利最後的輝煌,也目睹了馬拉多納一統江湖的瞬間。
墨西哥人把阿茲台克球場稱為「神殿」,而這座「神殿」可容納觀眾人數10萬5千人,至今為止共在這里舉辦過19場世界盃的比賽,其中就包括兩場世界盃決賽,以及1986年英阿之戰,1970年6月17日德國與義大利的世界盃半決賽等經典對決。
這個當年建在火山岩地上的球場是墨西哥人智慧的象徵,它是巴斯克斯和米亞雷斯的傑作,也蘊涵著10名建築師,34名工程師,15名技師和800名工人的心血。阿茲台克球場1962年開始動工,歷時四年完成,使用了大約10萬噸水泥。
1966年5月26日,阿茲台克球場舉行了第一場比賽,對陣雙方是墨西哥隊和都靈俱樂部,而阿茲台克球場承辦的第一項大型賽事則是1968年奧運會。不過,它的顛峰之作仍然是四年一屆的世界盃,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舉辦了兩屆世界盃決賽的球場,它親眼見證了太多的傳世之作————內格雷特的黃金左腳,貝利率領巴西第三次加冕世界冠軍,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和世紀進球。
單純從建築學和人性化的角度來看,阿茲台克球場也是完美的。雖然可容納觀眾人數達10萬人之上,但卻可以在不到20分鍾內疏散完全部觀眾,此外,還設立了兩個巨大顯示屏,並且還擁有專門為殘疾人設置的觀看區。
國際足聯為此給主設計師巴斯克斯頒發了金質獎章,盡管墨西哥人類博物館和瓜達盧佩大教堂也是巴斯克斯的傑作,但無疑,阿茲台克球場才是他以及每一個墨西哥人的驕傲。
榮譽:1970年世界盃決賽(巴西4比1義大利)
1970年世界盃第三名決賽(德國1比0烏拉圭)
1970年世界盃半決賽(義大利4比3德國)
1970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烏拉圭1比0蘇聯)
1970年世界盃小組賽(6)
1986年世界盃決賽(阿根廷3比2德國)
1986年世界盃半決賽(阿根廷2比0比利時)
1986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2比1英格蘭)
1986年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墨西哥2比0保加利亞 英格蘭3比0巴拉圭)
1986年世界盃小組賽(4)
1968年奧運會
金杯賽1977 1993 2003
E. 2016里約奧運會巴西代表團人數
現在預測還為時過早,因為很多項目參加奧運會資格尚未確定,只能參考上屆倫敦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人數,上屆中國代表團共有621人,其中396名運動員,里約奧運會參賽人數應該相當不大。
F. 有哪幾個國家是因為貧窮,導致運動員無法參加奧運會的
太多了
可以從中國東京奧運代表團人數達到了777人,這也是中國代表團參加境外比賽人數最多的一次。此次參加的人員中,有431名是運動員,346名教練組及後勤保障人員。在男女比例方面,因為男籃、男排、男足三大球的缺席,女運動員達到了298人,男運動員133人,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男籃缺席奧運會,本次東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旗手很有可能由女排核心朱婷擔任。777人參加東京奧運會,如此大的數量,除了成績之外,早先到達的巴西代表團又出現了感染的情況,這也讓中國網友更加關注的是中國代表團能夠安全歸來,畢竟即決勝負,又決生死的模式,可不是咱們想玩的。雖然有奧運村,但是為了改善住宿和飲食,給運動員提供更好的保障
2008年,俄羅斯代表團入住了五星級酒店拉斐特城堡酒店,為了方便同行,俄羅斯代表團還租了5輛大巴,每輛大巴每天的租金就要4500元。除了在住和行下足本錢,俄羅斯代表團還弄來了150人的團隊負責運動員的飲食。衣食住行,訓練場館、器材的租用、根據媒體的統計,俄羅斯代表團一共花費了14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億左右)。相比俄羅斯的財大氣粗,美國隊選擇了北京師范大學作為訓練中心,美國代表團中2/3,大概450人住在這里。包含器材的運輸,場地的租賃、飲食住宿等等,美國隊最終支付了將近900萬美元。
那麼由此看一個國家奧運代表團的花銷會有多少呢?
G. 巴西人口為何那樣少
一幫歐洲人在不久跑去前建立的國家,已經不少了。
H. 為什麼中國代表團掌聲很少
冷場了嗎?頂多沒有特別的歡呼聲而已吧,畢竟中國對巴西來說是地球另一端的國家,陌生是正常的(我們對南美的了解也少嘛)。
日本入場歡呼聲大是因為巴西很多日本移民嘛,韓國入場時我也沒聽到明顯的歡呼聲啊……
歐洲各大國入場歡呼聲很大,哪怕一些歐洲國家實力已經衰落得不行了,誰叫歐洲人發現了美洲,而且西歐的國家影響力和吸引力確實蠻大的,在中國不也是嗎?
只能說中國隊入場歡呼聲小讓人失望但是可以理解,不至於到冷場的地步吧(不過巴西人民們看在我們運動員那麼多隊伍那麼長的份上給點面子好嗎……)
I. 巴西北部為什麼人口很少
亞馬遜河流域,氣候炎熱,自然環境不適宜人類生活,因為這個原因,巴西都把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了巴西利亞。
J. 巴西有幾個人
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