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入海口為什麼叫淡水湖

巴西入海口為什麼叫淡水湖

發布時間:2022-05-09 07:11:09

❶ 貝加爾湖深居內陸為什麼是淡水湖

長時間雨水和河水的加入沖淡了鹹水。

中生代侏羅紀時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曾有過一個浩瀚的外貝加爾海。後來由於地殼變動,留下了內陸湖泊-貝加爾湖。

5.2億年前的海水是鹹的,因此貝加爾湖的湖水也是鹹的,但由於大量的雨水、河水不斷流入貝加爾湖,湖水逐漸變淡。一些在海洋鹹水中生存的海洋生物,逐漸適應了貝加爾湖中的淡水環境。

(1)巴西入海口為什麼叫淡水湖擴展閱讀:

開放式的淡水湖面積可能相當大,湖中有島嶼,並有多條河川流入流出。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為水源可以更新補充,淡水湖的水鹽分很低。

貝加爾湖容積巨大的秘密在於深度,該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兩側還有1000~2000米的懸崖峭壁包圍著。湖面海拔456米。

在貝加爾湖周圍,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從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僅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寬約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

❷ 亞馬遜河流域的國家有哪些

亞馬孫河流經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玻利維亞和巴西,最終在巴西流入大西洋。

它全長6400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條,與幹流共同組成了總長度達6萬余公里的亞馬孫河水系,其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巴西境內,由於赤道附近多雨地區,水量終年充沛,是世界上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稱之為「河海」。

在巴西北部,亞馬遜河水深45米,河寬3000米,流速緩慢;河中島洲錯列、河道呈網狀分布,兩岸河漫灘寬30~100公里,地勢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暢;河流兩側支流眾多,都發源於安第斯山東坡,呈羽狀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寬至11公里,河深99米。

下游長達1600公里,時而水深河寬,兩岸階地分明,地勢地低平,河漫灘上水網如織,湖泊星羅棋布,時而水面緊束,水流加快。入海河口寬達330公里,大西洋海潮可溯河直上,最遠可深入1600公里。

亞馬遜河最後注入大西洋。

(2)巴西入海口為什麼叫淡水湖擴展閱讀

亞馬遜河流域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上游源頭為安第斯山脈及太平洋沿海沖積系統,海拔在3000米以上;幹流兩岸多為200米以下的安第斯山沖積層和內陸沖積層。往北為蓋亞那高原(海拔300~400米),往南則為巴西高原(海拔300~1500米)。

亞馬遜河流域是一個巨大的窪地,在新生代以前為一下陷的深海槽,後來被大量的沉積物充填。這塊在亞馬遜河上游作裙形展開的巨大面積的窪地。位於兩個古老而不太高的結晶質高原之間∶北面是崎嶇的蓋亞那高原,南面是較低的巴西高原。

在上世亞馬遜河流域為一巨大的淡水湖,在更新世某個時期向大西洋決口,大河及其支流深深揳入上新世的湖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馬孫河

❸ 巴西,平原處的入海口海域為什麼是淡水湖

松嫩平原,是東北平原的組成部分。位於大、小興安嶺與長白山脈及松遼分水嶺之間,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

❹ 世界第一大河是什麼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是什麼最深的湖是什麼最大的淡水湖是什麼

第一
大河
/流域面積最大的河
亞馬遜河
亞馬遜河是南美第一大河,也是
世界上
流域面積和流量最大的
河流
。亞馬遜河發源於
秘魯
南部
安第斯山脈

一路向東
,沿途接納了1000多條支流,全長6400千米,最終注入
大西洋
。亞馬遜河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千米,約占
南美大陸
總面積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00立方千米,相當於
世界河流
注入
大洋
總水量的1/6。
亞馬遜河上游約長2500千米,分為上、下兩段。上段長約1000千米,落差達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條系列急流瀑布;下段為兩條巨大支流注入亞馬遜河的兩個河口之間的
河段
,因為進入
亞馬遜
平原
,流速緩慢、曲流發達,至末端河寬約2000米。
亞馬遜河
中游
流經秘魯、
哥倫比亞

巴西
、全長約為2200千米。在
巴西北部
,亞馬遜河水深45米,河寬3000米,流速緩慢;河中島洲錯列、
河道
呈網狀分布,兩岸河漫灘寬30~100千米,地勢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暢;河流兩側支流眾多,都發源於安第斯山東坡,呈
羽狀
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寬至11千米,河深99米。
下游長達1600千米,時而水深河寬,兩岸階地分明,地勢地低平,河漫灘上水網如織,
湖泊
星羅棋布,時而水面緊束,水流加快。
入海
河口寬達330千米,大西洋
海潮
可溯河直上,最遠可深入1600千米。亞馬遜河水系跨
赤道
南北,終年高溫多雨,
物種
豐富,
淡水魚類
多達2000餘種。還有海牛、淡水豚、鱷、巨型水蛇等水生動物。流域內大部分地區覆蓋著稠密的
熱帶雨林
,植物種類繁多,礦產資源豐富。
但是,亞馬遜河最以其為世界淡水觀賞魚主要產地而聞名。其豐富綺麗的淡水熱帶觀賞魚一直牽動
全世界
觀賞魚愛好者和
生物學家
的心。
亞馬遜河是
拉丁美洲
人民
的驕傲。它浩浩盪盪,千回百轉,蜿蜒流經秘魯、巴西、玻利維亞、
厄瓜多
、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國,滋潤著8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使亞馬遜河流域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國」。
亞馬遜河全長六千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條,與幹流共同組成了總長度達六萬余公里的亞馬遜河系網,其流域面積八百萬平方公里左右,大部分在巴西境內。
由於赤道附近多雨地區,亞馬遜水量終年充沛,亞馬遜河口年平均流量為每秒22萬立方米,使它成為世界上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稱之為「河海」。亞馬遜河河源至河口間的高差不大,加之又處於赤道多雨地區,
河床
深、寬且平坦,流速很緩,適宜航運事業,馬瑙斯港是亞馬遜河的重要港口。
亞馬遜河還有一個世界自然奇觀--涌潮,它可以和
我國
的錢塘江大潮相媲美。在穿越了遼闊的
南美洲
大陸以後,亞馬遜在巴西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亞馬遜河的
入海口
呈巨大的喇叭狀,海潮進入這一喇叭口之後不斷受到擠近而抬升成壁立
潮頭
,可以上溯600~1000公里。一般潮頭高1米~2米,大潮時可達5米。
巴西人把亞馬遜海潮稱為「波波羅卡」,涌潮時遊人爭相前往。每逢漲潮,
濤聲
震耳,聲傳數里,氣勢磅礴。
亞馬遜河全長6440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僅次於長6695公里的
尼羅河
。亞馬遜河每秒鍾把116000立方米的水注入大西洋,流量比薩
伊河
約多三倍,比
密西西比河
多十倍,比尼羅河多六十倍,占
全球

海河
水總流量的五分之一。水量充沛、水力澎湃,河口淡水沖入大西洋中達160公里。支流中,七條長逾1600公里;最長的是
馬代拉河
,長逾3200公里。
亞馬遜流域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許多大樹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禿禿,只有一層腐爛的枝葉。澇地森林則情況迥異,灌木和喬木有板狀基根,幫助維生。樹冠由高至低分層,各層充滿生機。葛藤、蘭花、
鳳梨科植物
爭相攀附高枝生長,其間棲息著猴子、樹懶、蜂鳥、金剛鸚鵡、巨大蝴蝶和無數蝙蝠。
亞馬遜河水中生活著凱門鱷、淡水龜,以及水棲
哺乳類動物
如海牛、
淡水海豚
等。
陸地
生活著美洲虎、細腰貓、西(貊)、貘、水豚、犰狳等。另有二千五百種魚,以及一千六百多種鳥。
亞馬遜森蚺
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長可達十公尺,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干;但一般森蚺長度在五公尺半
以下
。森蚺生性
喜水
,通常棲息在
泥岸
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有時甚至吞吃長達兩公尺半的凱門鱷。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此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盡管成年森蚺是極可怕的獵食動物,但是幼蚺出生時,長不過七百六十公釐。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時一胎達七十條左右。許多幼蚺被凱門鱷吃掉。倖存的
長大後
,反過來吃凱門鱷。
亞馬遜部分
雨林
辟為保護區,例如己西塔帕若斯
河岸
邊的亞馬遜
國家公園
,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然而,目前的伐林速度若不減慢,亞馬遜這片佔全球林木總面積三分之二的廣大森林,將在
二十一世紀
消失。
要想像亞馬遜河之壯闊,幾乎跟理解「無限」同樣困難。亞馬遜河共有一萬五千條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
土地上
,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澳洲。主流
河水
很深,整條河有一半可容
巨輪
航行。遠洋巨輪由大西洋經河口
溯流而上
,可航至秘魯的
伊基托斯
。通航河道河面寬廣,不能同時看到兩岸
此河橫貫南美洲,發源於秘魯安第斯山脈。水從
冰川
融匯而成的湖泊流出,洶涌奔流,在東面山坡上沖刷出氣勢磅磚的
峽谷
。由於沖出大量沙泥,河水渾濁,恍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稱為白水河。還有一些支流流經
沼澤
,沖出腐植質,水色較深,稱為
黑水河
。隨著地勢漸趨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流至
山下
廣闊的亞馬遜盆地。
第一長河
尼羅河
【簡介】
尼羅河(Nile)是世界第一長河,源於
非洲
東北部
蒲隆地
高原
,流經
盧安達
、蒲隆地、
坦尚尼亞

肯亞
、烏干達、扎伊爾、蘇丹、
衣索比亞

埃及
等9個國家,全長6600多公里。最終注入
地中海
,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之一。
「尼羅河」一詞最早出現於2000多年前。關於它的
來源
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源於拉丁語「尼羅」(nil)意思是「不可能」。因為尼羅河中下游地區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於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區的
人們
認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
故名
尼羅河。二是認為「尼羅河」一詞是由古埃及法老(國王)尼羅斯(nilus)的名字演化來的。
尼羅河是由
卡蓋拉河
、白尼羅河、
青尼羅河
三條河流匯流而成。尼羅河下游
谷地

三角洲
則是
人類文明
的最早
發源地
之一,
古埃及
誕生在此。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絕大部分工農業生產集中在這里。因此,尼羅河被視為埃及的
生命線

【白尼羅河】
白尼羅河是尼羅河的源頭,我們需要一直向南,越過高川峽谷、
荒漠
沼澤,一直來到
東非高原
的蒲隆地。尼羅河
最上游
是卡蓋拉河,它發源於蒲隆地境內,下游注入維多利亞湖。
湖水

歐文瀑布
流入基奧加湖,出
湖後
名維多利亞尼羅河,又經
卡巴雷加瀑布
流入
阿伯特
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羅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羅河。
尼羅河的支流中,最為人所知的就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一條婉約,一條奔放,常被人們用「情人」來形容。白尼羅河順東非高原側坡
北流
,河谷深狹,多
急灘
瀑布。自博爾向北,白尼羅河流入平淺的沼澤盆地,水流緩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紙草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羅河向北流出盆地後,先後會合
索巴特河
、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無支流。

❺ 亞馬孫河為何成為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

亞馬孫河.全長6440公里,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為世界第二長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從秘魯的烏卡亞利-阿普里馬克(Ucayali-Apurimac)水系發源地起,全長約6,751公里,亞馬孫河干支流蜿蜒流經南美洲7個國家。亞馬孫河從秘魯的伊基托斯(Iquitos)至巴西的馬瑙斯(Manaus)叫索利默伊斯(Solimoes)河,內格羅河河口至大西洋段才稱亞馬孫河。它最西端的發源地是距太平洋不到160公里高聳的安第斯山,入在大西洋,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000億立方米,相當於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水量的1/6。河口寬達240公里,泛濫期流量達每秒28萬立方米,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的海水變淡。 亞馬孫河若以馬拉尼翁河為源,全長6299km,若以烏卡亞利河為源,全長6436km,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萬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69300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深度1200mm,懸移質含沙量為0.22kg/立方米;,輸沙量為9億t。豐水年時,中游馬瑙斯附近河寬5km,下游寬20km,河口段寬80km,河口呈喇叭型誨灣,寬240km。下遊河槽平均深為20一50m,最大水深100m,水位年變幅為9m。上游伊基托斯年均流量20420-28200立方米/秒.從伊基托斯至入海口,亞馬孫河的平均坡度為0.035m/km。 水量終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為22萬立方米/秒,洪水期流量可達28萬立方米/秒以上,為世界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源地區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平均比降約5.2‰。進入平原後比降微小。中下游平均流速為0.7-1.7米/秒。水深河寬,巴西境內河深大部分在45米以上,馬瑙斯附近深達99米。下遊河寬達20-80公里,河口呈喇叭狀,寬240公里,淺灘沙洲羅列。海潮可涌至河口以上960公里的奧比多斯。幹流有5,0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吃水5-6米的海輪可自河口上溯3,700公里至秘魯的伊基托斯;全水系內可供通航的河道長度達3萬公里(正常水位)。水力資源也相當豐富,但尚未充分開發。 流域內大部分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亞馬遜河沉積下的肥沃淤泥滋養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區, 安地斯山脈中、北部和亞馬遜河流域
著名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就生長在亞馬孫河流域。這里同時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平原地勢低平坦盪,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眾多。多雨、潮濕及持續高溫是其顯著的氣候特點。 這里蘊藏著世界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各種生物多達數百萬種。亞馬遜河最以其為世界淡水觀賞魚主要產地而聞名。其豐富綺麗的淡水熱帶觀賞魚一直牽動全世界觀賞魚愛好者和生物學家的心。
編輯本段水系組成
亞馬孫河自西向東流,沿途接納了源自安第斯山脈東坡、蓋亞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與北部的河流1000多條,形成龐大的亞馬孫河水系網,其中7條長度超過1600公里,20條超過1000公里。其中長度超過1500km的支流有17條,如左岸的普圖馬約(Putu-mayo)河、雅背拉(Japura)河、內格羅(Negro)河;右岸的茹魯阿(Jurua)河、普魯斯(Purus)河、馬代拉河、塔帕若斯(Tapajos)河、欣古(Xingu)河等,這些支流伸入到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委內瑞拉以及蓋亞那等國。 亞馬孫河
亞馬遜河上游約長2500千米,分為上、下兩段。上段長約1000千米,落差達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條系列急流瀑布;下段為兩條巨大支流注入亞馬遜河的兩個河口之間的河段,因為進入亞馬遜平原,流速緩慢、曲流發達,至末端河寬約2000米。 亞馬遜河中游流經秘魯、哥倫比亞、巴西、全長約為2200千米。在巴西北部,亞馬遜河水深45米,河寬3000米,流速緩慢;河中島洲錯列、河道呈網狀分布,兩岸河漫灘寬30~100千米,地勢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暢;河流兩側支流眾多,都發源於安第斯山東坡,呈羽狀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寬至11千米,河深99米。 下游長達1600千米,時而水深河寬,兩岸階地分明,地勢地低平,河漫灘上水網如織,湖泊星羅棋布,時而水面緊束,水流加快。入海河口寬達330千米,大西洋海潮可溯河直上,最遠可深入1600千米。
河源
發源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脈科迪勒拉山系的東坡,有兩支河源:一支為馬拉尼翁河(Maranon,通常以該河作為亞馬孫河的正源),發源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高山區;另一支為烏卡亞利(Ucay-ali)河,該河源頭名叫阿普里馬克(Apunmac)河。馬拉尼翁河及烏卡亞利河穿過崇山峻嶺後在秘魯的瑙塔(Nauta)附近匯合。 亞馬孫河正源馬拉尼翁河發源於秘魯瓦魯科省與利馬省交界的耶魯帕哈峰(海拔6632m)東南坡,該河東邊是巴西古陸核,北邊為帕斯塔薩(Pastaza)窪地,南邊為烏卡馬拉(Ucamara)窪地。馬拉尼翁河幹流全長約1600km,若從其支流瓦亞加(Huallaga)河算起,總長為1905km,多年平均流量為10876立方米;/秒。馬拉尼翁河左岸較大的支流有帕克查(Paccha)河、查馬亞(Chamaya)河、切涅帕(Cenepa)河、聖地亞哥河[Santiago,該河還有2條支流:保持(Paute)河、薩莫拉(Zamora)河]、莫羅納(Morona)河、帕斯塔薩(Pastaza)河、努庫賴(Nucuray)河、烏里圖雅庫(Urituvacu)河、錢比拉(Chambira)河和蒂格雷(Tigre)河[該河還有以下支流匯入:平多雅庫(Pindoyacu)河、科納姆波(Conambo)河、唐加拉納(Tangarana)河和科里思特(Corrientes)河]等。右岸主要支流有伊馬薩(Tmaza)河、涅瓦(Nieva)河、瓦亞加河、薩米里亞河(Samiria,該河為黑水河)等。 烏卡亞利河發源於秘魯阿雷基帕省奇爾卡(Chilca)山以北凱約馬附近,源流叫阿普里馬克河,其支流有:聖托馬斯(Santo Tomas)河、潘帕斯(Pampas)河、曼塔羅(Mantaro)河和佩雷內(Perene)河等。曼塔羅河口至佩雷內河口之間叫埃內(Ene)河,埃內河匯集海拔4000~5000m的安第斯山區大小支流,由南向北流,其集水面積達13萬k㎡左右,水量豐沛,旱季(5-10月)流量約為800立方米/秒,雨季(11-4月)約為2500立方米/秒。佩雷內河口至阿塔拉亞叫坦博(Tambo)河,阿塔拉亞以下才稱烏卡亞利河。烏卡亞利河主要支流烏魯班巴(Urubambo)河發源於秘魯庫斯科省馬蘭加尼附近的蘭吉一拉約湖,在阿塔拉亞附近匯人烏卡亞利河,全長860km,其主要支流有:亞韋羅(Yavero)河、廷皮亞(Timpia)河、米尚沙(Mishansha)河和伊魯亞(In-uya)河等。烏卡亞利河其他支流有:科恩瓜(Cohengua)河、謝謝亞(Sheshea)河、帕奇特阿(Pachitea)河、塔馬亞(Tamaya)河、阿瓜蒂亞(Aguatia)河、帕卡亞(Pacaya)河、皮斯奎(Pisqui)河、庫沙巴泰(Cushabatay)河、瓜納切(Guanache)河以及塔皮切(Tapiche)河等。
主要支流
主要的支流從上游算起是: 馬臘尼翁河(en:Marañon River)聖地牙哥河(Santiago River)莫羅納河(Morona River)帕斯塔薩河(en:Pastaza River)瓦亞加河(en:Huallaga River)蒂格雷河(en:Tigre River)科連特斯河(Corrientes River)烏卡亞利河(en:Ucayali River)佩雷內河(en:Perene River)埃納河(en:Ene River)阿普里馬克河(en:Apurimac River)潘帕斯河(Pampas River)烏魯班巴河(en:Urubamba River)帕奇特阿河(Pachitea River)塔皮切河(Tapiche River)納波河(en:Napo River)Aguarico River 庫拉賴河(en:Curaray River)雅瓦里河(en:Yavari River)普圖馬約河(en:Putumayo River)雅普臘河{en:Japura River)/卡克塔河(Caqueta River)普魯斯河(en:Purus) 內格羅河馬代臘河(en:Madeira River)特龍貝塔斯河(en:Trombetas)塔帕若斯河(en:Tapajos)特利斯皮里斯河茹魯埃納河欣古河托坎廷斯河(en:Tocantins River)
較小支流
亞馬孫河還有以下較小的支流匯入:納奈(Nanay)河、阿塔誇里(Atacuari)河、阿瓦蒂巴拉那(Au 亞馬孫河風光
ati Parana)河、特費(Tefe)河、巴拉那科佩亞(Parana Copea)河、科阿里(Coari)河、馬納卡(Manaca)河、烏魯布 (Urubu)河、瓦圖馬(Vatuma)河、尼亞蒙達(Nhamunda)河、阿拉皮溫斯(Arapiuns)河、庫魯阿(Curua)河、庫魯阿烏納(Curua Una)河、邁庫魯(Maicuru)河、烏魯阿拉(Uruara)河、帕魯(Paru)河、雅里(Jari)河[該河還有以下支流:馬帕奧尼(Mapaoni)河、庫拉皮(Curapi)河、庫拉里(Culari)河、庫克(Cuc)河、馬帕里(Mapari)河、伊皮廷加(Ipitinga)河和伊拉塔普魯(Iratapuru)河等匯入)、阿拉馬(Arama)河、馬拉卡(Maraca)河、維拉諾瓦(Vila Nova)河、馬塔皮(Matapi)河和佩德雷拉(Pedreira)河等。 流域 亞馬遜河流域北起巴西布朗庫,玻利維亞南部的馬代拉(Madeira)河河源(南緯約20°),西起厄瓜多昆卡(Cuenca)的保特(Paute)河河源(西經79°31'),東至巴西的馬拉若灣(西經約48°),整個流域跨緯度25°、經度31°30',流域面積達691.5萬k㎡,約占整個南美洲面積的39%,其中幹流穿越的亞馬孫平原面積達560萬k㎡,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遼闊的亞馬遜河流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低地,幾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兩倍。亞馬遜河流域,南北最寬處約為2,776公里(1,725哩)。包括巴西和秘魯的大部分、哥倫比亞、厄瓜多和玻利維亞的一部分以及委內瑞拉的一小部分,主流的約2/3和流域的絕大部分在巴西境內。在巴西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亞馬遜河沉積下的肥沃淤泥滋養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區,著名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就生長在亞馬孫河流域。這里同時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平原地勢低平坦盪,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眾多。多雨、潮濕及持續高溫是其顯著的氣候特點。
編輯本段河口
漏斗狀的強潮河口,橫亘於巴西東北部,注入大西洋。是由亞馬孫河和托坎廷斯河這兩條不同水系的河口匯合而成的。徑流量大,涌潮洶涌。感潮河段長約1400多公里,口門處寬約300公里,古魯帕附近束狹至 40公里左右。 地處熱帶雨林區,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干、濕季之分,大多數雨水來自濕季。最大流量225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90000立方米/秒,分別出現在 5~6月和11~12月。平均流量175000立方米/秒,相當於剛果河的4倍,密西西比河的10倍。亞馬孫河每年入海水量5400億立方米,佔全世界入海總徑流量的五分之一,若鋪展成10米厚的水層,其面積與北海(57.5萬平方公里)相當。 年平均輸沙量為10億噸,其中主要為粉砂和粘土。含沙量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濕季各月平均最大含沙量為125毫克/升;而乾季為22毫克/升。粗物質在下遊河段沉積,形成一系列沙島。其中以亞馬孫河口和帕拉河口之間的馬拉若島為最大。長290公里,寬161公里。亞馬孫河口由沙島分為北槽和南槽與帕拉河口成為 3條主要的入海通道。輸出的泥沙有95%是以懸移方式入海的。 潮汐屬半日潮型,最大潮差約11.8米,在馬拉卡島附近,自此向海和向上游均逐漸減小。潮流流速為 2.5米/秒。由於口門寬闊,向上束狹的河勢,及河道中沙島眾多,阻力大,導致涌潮現象(當地稱Pororoco),潮高約1~2米,枯水時可達 5米左右。其勢甚為壯觀,在離岸1~2公里處可聞其聲。洪水大潮若與強風相遇,水位大幅度上漲,可達15~30米,致使兩岸低地嚴重泛濫。 洪季沖淡水(鹽度小於10)流出口門後在口外形成100~180公里的混水區;在沿岸則形成平均寬約60公里,向西北延伸長達2000公里的混濁帶。河水挾帶的沉積物沿途參與了蘇利南和蓋亞那沿岸海灘剖面和奧利諾科河三角洲的塑造。口外水域可分為3帶:即在鹽度0~10的范圍內,含陸源物質多,水呈棕色,為陸源物質帶;鹽度10~15的水域,水中含有眾多硅藻,呈綠色,為生物物質帶;鹽度大於25的水域,水呈藍色,為藍色海水區。 口外海濱,流系十分復雜。蓋亞那海流強勁,流速在0.25~2.00米/秒之間。3~4月,北巴西沿岸流──南赤道流的一分支,與蓋亞那海流匯合時流速為1.10米/秒;向南還有一股較弱的沿岸流。鹽度分層現象顯著,乾季在口外60~185公里的內陸架上,濕季在口外80~230公里范圍內。 口外在40米等深線以內的內陸架,沉積物以細粒物質為主,這與大陸架上的經典沉積模式,即內陸架為粗粒物質,中陸架為細粒物質,外陸架為殘留沉積物正好相反。這是由於:①亞馬孫河的細粒沉積物(主要是粉砂和粘土)及再懸浮的細粒物質在內陸架上沉積;②第四紀海平面波動的影響。低海面時,大部分沉積物從亞馬孫谷地向深海搬運;高海面時細粒沉積物堆積在近岸,形成內陸架上的淤泥堆積。亞馬孫河挾帶了巨量的泥沙,由於大部分粗粒物質在口門附近沉積形成眾多沙島,一部分懸移質被沿岸流向西北搬運,加上地體下沉,因此,未能塑造出寬闊的水下三角洲。河口區江寬水深,平均深度60米左右,最深處90米,7000噸級的海輪可直達馬瑙斯。亞馬孫熱帶雨林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口外海域盛產鱸、鯔、鯖、鱈等魚類,是拉美地區三大漁場之一。
編輯本段地質地貌
亞馬遜河流域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上游源頭為安第斯山脈及太平洋沿海沖積系統,海 亞馬遜河
拔在3000m以上;幹流兩岸多為200m以下的安第斯山沖積層和內陸沖積層。往北為蓋亞那高原(海拔300~400m),往南則為巴西高原(海拔300~1500m)。 亞馬遜河流域是一個巨大的窪地,在新生代以前為一下陷的深海槽,後來被大量的沉積物充填。這塊在亞馬遜河上游作裙形展開的巨大面積的窪地。位於兩個古老而不太高的結晶質高原之間∶北面是崎嶇的蓋亞那高原,南面是較低的巴西高原。在上新世亞馬遜河流域為一巨大的淡水湖,在更新世某個時期向大西洋決口,大河及其支流深深揳入上新世的湖底。 現在的亞馬遜河及其支流有一大片被淹沒的谷地。更新世冰河融化,海平面升高,峻峭的峽谷在海平面較低時已被侵蝕為上新世地表,此時完全被淹沒。流域的古代沉積物地面就是永久性陸地的土壤,大部分亞馬遜雨林便在這種土壤上發育起來。在流域的上游(秘魯的東部和玻利維亞),後來從安地斯山脈沖刷下來的沉積物覆蓋了古代的地表。
編輯本段水文
在奧比杜斯(Obidos)峽谷,河水受到限制,亞馬遜河寬僅1.6公里(1哩)多。在中等水位以下河道的平均深度為61米(200尺)餘,在巴西境內大部分河段深度超過46米(150尺)。從貝倫溯流而上有幾處水
深的記錄達到91米(300尺)以上。但在秘魯的邊界距大西洋約3,219公里(2,000哩)處的海拔高度不足91米(300尺)。在欣古(Xingu)河口的上游,無河心島嶼的永久河床的最大寬度為13.6公里(8.5哩);在洪峰期間,當蓄洪區蓄滿洪水時的河面寬度擴大到56公里(35哩)或更多。亞馬遜河每小時的平均流速約2.4公里(1.5哩),在河水泛濫時流速大為增加。 由於在整個流域內全年雨季的時間不一致,亞馬遜河的上游每年有兩次汛期,並交替受到發源於秘魯安地斯山脈的支流和發源於厄瓜多安地斯山脈的支流的影響,前者的雨季為10~1月,後者的雨季為3~7月。這種交替影響到下游很遠的河段方才消失,兩次汛期逐漸融合為單一的汛期。因此,從11~7月下游的河水緩慢上漲,達到高峰,然後回落,直到10月末為止。有的地方汛期的水位比枯水季節的水位高12~15米(40~50尺)。以4個大致等距離的地點為例,在伊基托斯高6米(20尺),特費(Tefe)高14米(45尺),奧比杜斯高11米(35尺),貝倫高4米(12尺)。內格羅河水在2或3月雨季開始後上漲,6月達到高峰,然後開始與亞馬遜河一同回落。 上千年來亞馬遜河不受限制地蜿蜒於遼闊的洪泛區,出現一系列河曲瘢痕、牛軛湖和近來廢棄的故道。當淤泥和沉積物一旦足以降低河道主流的流速時,在洪峰期河水將溢出現在的天然河堤,沖刷出一條新河道。同樣,新河道在幾年或幾十年內不斷淤積,河流又會再次改道。盡管如此,大部分河段內河水是沿著筆直的河道而流的。但在每一次洪水季節仍不斷有沉積物再次充填由河水沖刷出的寬闊河谷,並有大量的淤泥淤積於沉降盆地內。與河水的流量相比,洪泛區的范圍不算很大。淤積區一般寬19~48公里(12~30哩),周圍為陡峭的懸崖。這些懸崖受到河水猛烈沖刷的地方,產生「陷落的土地」(terra caida)。 亞馬遜河的所謂黑水諸支流──包括欣古河、塔帕若斯(Tapajos)河、內格羅河、特費河及特龍貝塔斯(Trombetas)河──很少或者沒有淤泥,部分原因是發源地的土質為白沙土。塔帕若斯河及欣古河的河水呈淺碧玉色,因為它們同內格羅河一樣不能大量溶解腐殖物。在這些支流注入主流處因河水受到阻塞形成淡水湖,其形狀、寬度和深度類似海上溺灣(漏斗形河口灣)。 海潮漲落的影響通常抵達距入海口約966公里(600哩)的奧比杜斯峽谷。一種稱為波羅羅卡(pororoca)的激潮有時於春潮之前出現在河口灣,來勢洶涌,水位不斷上升,以每小時16~24公里(10~15哩)的速度向上游涌進,一面1.5~4.5米(5~15尺)高的勢不可當的水牆展開在主流及支流的淺水面之上。在這種情況下,亞馬遜河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河流每天注入海洋的沉積物估計有1,500萬噸,大部分被沿岸洋流向北沖走,沉澱在蓋亞那地區的沿海。一群時隱時現的島嶼和淺沙灘已在從北角(Cape Norte)稍北處向南並向內陸到沿亞馬遜河口灣的北緣為止的長160公里(100哩)沿海地帶出現。 亞馬遜河流域均處在赤道附近,氣候炎熱潮濕,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25~27℃,年均降水量多在1500~2500mm。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地區。流域降水季節分布比較均勻, 亞馬遜熱帶雨林
幹流水量在不同時期均得到補償,終年豐沛,季節變化較小。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達69300億立方米,為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1/11。河口平均流量為17.5萬立方米/秒,洪水期最大流量在22萬立方米/秒以上,枯水期最小流量也大於2萬立方米/秒。河道最低水位與最高水位之間的水位變幅超過20m。由於亞馬孫河的幹流和右岸支流均位於赤道以南,所以河水流量的變化主要取決於右岸支流,赤道以北的左岸支流只對於巍洪水期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對枯水期的水量起補償作用。因赤道南北雨季不同,所以亞馬孫河流域每年有兩次大洪水,高洪期發生於3~6月,最高水位發生在6月,其洪峰流量佔全年總流量的40%,次洪期出現於10~11月;而6~9月則為枯水期,枯水期流量佔全年總流量的14%。 亞馬遜河流域地勢低平,河流比降較小(約為1cm/km),流速較慢,一到洪水季節,洪水宣洩不暢,水位可高出平均水位10~15m,大水淹沒中下游洪泛區(面積大約5萬k㎡)兩岸80~250km寬的平地,時間長達數月之久,呈現一片汪洋。平水時,中游馬瑙斯附近的河寬也在5km以上,下游寬20km,河口段寬80km。因此,亞馬孫河又有「河海」之稱。 亞馬遜河河口地區,由於近期下沉作用的影響,河水帶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沖走,所以未出現三角洲,河口呈喇叭型海灣,寬達320km,為海潮上溯提供了有利條件,每當大西洋海潮入侵時,海水逆流而上,堵截了順流而下的河水,形成1.5~2.44m(有時高達4m)的潮頭,潮水之大有時還能深入距河口965.6km的奧比多斯。大潮時,常形成5m高的水牆逆流而上,其聲傳至數公里之外,氣勢磅礴,景色壯觀,當地人稱之為「亞馬奴」。 亞馬遜河本身及其發源於安第斯山脈的大多數支流,由於河水挾帶著大量的泥沙,且泥土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營養物,故河水呈白色略帶淡黃。而發源於亞馬孫河流域北部地質年代十分古老的內格羅河,其水色呈黑里透紅(微紅),並顯強酸性(pH值為5.1)。當內格羅河在馬瑙斯附近匯人亞馬孫河後,一白、一黑的兩支水流並排下流約80km,黑白分明,互不摻混。發源於巴西高原上遠古岩層中的支流(如塔帕若斯河、欣古河),河水則是清澈的。 發源於安第斯山脈的河流,其懸移質濃度最高(一般大於0.2kg/立方米),說明這些河流容易受沖刷的影響,被稱為白水河。發源於高原地區和大陸沖積層的黑水河和清水河,其懸移質泥沙含量最低(小於0.02kg/立方米,如內格羅河)。主要發源於安第斯沖積層的河流以及上游海拔較高、坡度較小的河流,其懸移質濃度為中等(0.05-0.1kg/立方米,如普魯斯河、雅普那河)。亞馬孫河的懸移質分布季節性特別強,其原因在於亞馬孫河各支流中泥沙的沉積與重新移動和周期不同。亞馬孫河每年攜帶人海的泥沙量約3.62億t,在遠離河口300km的大西洋上,還可以看到黃濁的水流。 每年亞馬遜河流域降水總量149000億立方米(或降雨深度2150mm),其中111500億立方米為來自流域外部(主要來自大西洋一側)的水汽;來自流域內的水蒸汽(即局部水循環)佔23%(34000億立方米)。降水量中大約一半(73300億立方米,佔49.2%)通過蒸發又回到大氣之中;約69300億立方米(佔46.5%)的徑流流入大西洋,其餘的6400億立方米(佔4.3%)則包括滲漏損失(地下水補給)以及決定水量平衡諸要素的誤差。

❻ 巴西最大的港口是哪裡

巴西最大的港口是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有時簡稱為里約,曾經是巴西(1763年–1960年)及葡萄牙帝國首都(1808年–1821年),位於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在1960年以前為巴西首都,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里約熱內盧屬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濕季。
里約熱內盧州不僅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西及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旅遊、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而聞名。里約州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基地。市境內的里約熱內盧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里約熱內盧也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又被稱為巴西的第二首都,著名的國際大都市。是全國最大進口港、全國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中心。背山面水,港灣優良。工業主要有紡織、印刷、汽車等,有七百多家銀行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有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體育場。海濱風景優美,為南美洲著名旅遊勝地。

❼ 內陸淡水湖是什麼意思,和淡水湖、內陸湖有什麼不同

內陸淡水湖的定義就是既遠離海岸,又深居在內陸乾旱地區的淡水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新疆的博斯騰湖。與淡水湖不同點是一個靠近海岸的淡水湖,一個遠離海岸的淡水湖。內陸湖和內陸淡水湖完全不一樣,內陸湖一般在河流的末端,但湖水均不流入海洋的湖(青海的青海湖,北美蘇必利爾湖就是內陸湖),內部又分鹹水湖和淡水湖。

❽ 關於地理

亞馬孫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全長6437公里,匯合1000多條支流,浩浩盪盪;流域面積700多萬平方公里,包括巴西、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蓋亞那、秘魯、蘇利南、委內瑞拉等國,約佔南美大陸面積的40%。河的中下遊河床很寬,一般4至6公里,汛期下游達25~80公里,河口地區可達200公里,呈現一片汪洋,淡水沖入大海達150公里。中下游水深一般在60米以上,有些地方深達240米。1500年,歐洲探險家威·賓遜沿巴西海岸北上時,曾把亞馬孫河入海口誤認為「淡水海」,而巴西人則稱亞馬孫河為「河海」。每年,3800多立方公里的河水從亞馬孫河注入大西洋,佔世界所有河流水量總和的1/9。它的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僅巴西境內即可發電約1億千瓦。整個亞馬孫河水系航運條件很好,包括支流在內3.5萬公里河道可以通航,3000噸海輪沿幹流可上溯3600多公里,直抵秘魯的伊基托斯。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KWDW/TS002018/0037_ts002018.htm

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

流域面積最大的河亞馬遜河(南美洲)
6,150,000(流域面積:平方公里)
69,300(多年平均經流量:億立米)
6,400(幹流總長度:公里)
27,900(水能蘊藏量:萬千瓦)
http://..com/question/9256251.html

世界最深的湖是貝加爾湖,湖面海拔456米,記作:+456米。 貝加爾湖在世界上的位置 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中國古稱「北海」,曾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主要活動地區,漢代的蘇武牧羊即在此地。
http://..com/question/1044749.html

蘇必利爾湖,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個,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僅次於裏海的第二大湖(裏海是鹹水湖)
http://bio.wxe.org/geo/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2

最低的湖,死海

最大的鹹水湖,裏海

OVER

❾ 巴西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城市分別是哪個

里約熱內盧里約是迷人的…… 它依山傍海,千樓萬宇點綴盤繞在彎彎曲曲的山水之間。 巴西人把它稱為「奇妙的城市」。我也以為,里約風情萬千,它讓你百看不厭。 「里約」是南美洲巴西的海濱城市「里約熱內盧」。也許這個名稱對於中國人來說太拗口了,因此我們都習慣簡稱它為「里約」。在葡萄牙語里,「里約熱內盧」意為「一月之河」,是一個充滿詩 京郊最愛郊遊方式PK 盛夏,親吻海之蔚藍 探訪中國的少數民族 全球最奢華旅遊專列 情畫意的詞,因為一月是里約的盛夏季節,陽光燦爛、鮮花盛開,山青水藍,遊人如織。不過,這個地名卻來自一個陰差陽錯的判斷。 1502年,葡萄牙王室派遣一支探險隊沿著巴西海岸考察。當探險隊來到這里時,看見兩座陡峭的山峰扼守著一個巨大的葫蘆狀的河灣。他們誤以為這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當時又值盛夏一月,便用「一月之河」為其取名。後來,人們才發現,其實這片水域不是一個河灣,而是由大西洋海水入侵形成的海灣。海灣內水深浪靜,是一個天賜的良港。葡萄牙殖民者在海灣的北岸建起了碼頭,將巴西的紅木、黃金、寶石、蔗糖、咖啡、可可等源源不斷地運往歐洲。里約隨著對外貿易的擴張而迅速地發展起來,而陰差陽錯的地名又賦予了這座城市傳奇般的色彩。 里約之美首在其山。環抱里約的群山奇峰突兀,蔚為壯觀。山上樹木四季常青,鋪錦疊翠,景色秀美。其中麵包山和科爾科瓦多山更是各國遊客的必到之地。麵包山雄居海灣與大西洋之間,山體陡峭,四壁光滑,高近四百米,遠遠望去,孤立於蒼茫的天地間,巴西人戲稱為「甜麵包」。乘坐纜車登上麵包山,憑欄遠眺,里約市容一覽無遺:這一邊是瓜納巴拉海灣,白色的遊艇和帆船星散點落地停泊在蔚藍色的水面上。半圓弧狀的博塔福戈海灘金沙細浪,海濱大道旁是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遠處,一條長龍飛架海灣兩岸,那是著名的尼泰羅伊大橋。這座大橋全長十四公里,把里約與對岸的尼泰羅伊市連結在一起;這一邊是浩如煙海的大西洋,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不時地駛過巨大的海輪,三三兩兩形狀各異的小島在海浪潮水的拍擊下,時隱時現。遠處,科帕卡巴納海灘像一彎新月,橫卧在大西洋身旁,五顏六色、南來北往的小汽車宛若無數的甲殼蟲在月牙般的海濱大道上緩緩爬行……。 登上科爾科瓦多山,眼前又是另一番的景緻。在海拔七百餘米高的峰項建有一尊巨大的耶穌塑像,高三十八米,重一千二百餘噸,是世界巨型雕塑之一。耶穌像身軀直立,兩臂平展,彷彿是一個巨大的十字架立在山頂,它寓意著巴西是一個天主教國家。這個雕像的位置選得很好,當你在里約城中漫步,隨處都能看到山上的耶穌像:它低頭俯視,伸展雙臂,像在護呵著山腳下的里約城。到了晚上,在燈光的照射下,黑色夜幕下的耶穌像顯得更加高大和醒目,宗教色彩也更為濃厚。科爾科瓦多山高霧多,即使烈日晴空,有時也會突然騰起一團團濃霧,彌漫整個山頭,頓成一片迷朦世界,置身其間,頓感飄飄忽忽,如入仙境。 里約山秀,水也美。走下山來,除了市中心巨大的淡水湖外,海邊大大小小的沙灘一個接連一個,它們像是掛在里約「頸脖」上的一串晶瑩奪目的項鏈,散發著誘人的魅力。最著名的是「科帕卡巴納」海灘,這個新月形的海灘寬百餘米。走在海灘上,眼前是湛藍湛藍的海水和層層波濤、腳下踩著金色細軟的沙子,耳畔海風習習,能夠聞到海風中帶著的陣陣海腥味。一條寬闊的海濱大道順著海灘走勢蜿蜒向前伸展,海濱大道上的人行道用白色與黑色的小石頭拼鑲成各種波浪形的圖案,高大挺拔的棕櫚樹屹立在人行道旁,伴著習習海風婆娑起舞。海濱大道的另一側是林立的一幢幢二三十層的旅館、飯店和豪華公寓。現代化的建築與美麗海邊風光和諧地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海灘上到處是來此散步、踢球、沐浴陽光和到海水沖浪的人們。每到周末,延綿八公里長的海灘上,彩傘簇立,人聲鼎沸,萬頭攢動,簡直成了人的海洋! 里約山水美不勝收,城市文化也是絢麗多彩。走在里約市中心的大街上,殖民地時期修建的歐式建築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氣勢恢宏的皇宮、庄嚴肅穆的教堂、雕梁畫棟的大劇院……,這些古老的建築大多保存完好,有的被辟為紀念館或博物館。位於博阿維斯塔公園里的皇宮被辟為國立博物館,收藏品有一百多萬件,其中有拉美古老民族印第安人使用的各種武器、服飾、日用器皿,還有成千上萬種巴西礦石和動物標本以及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獻資料等。其中最名貴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它重達5360公斤,是在東北部的巴伊亞州發現的。這里還收藏著在巴西1975年出土的人類頭骨。科學家們考察後認為,這塊頭骨距今已有1萬多年,是美洲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里約是沙灘排球的「故鄉」,也是「足球王國」的「首都」。世界上最大的馬爾卡納足球場就座落在這里,每當這里有球賽,幾十萬觀眾排山倒海般的歡呼聲響徹雲霄。里約狂歡節和桑巴舞遊行表演已成為世界性的節日,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國數以百萬計的遊客。里約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外來文化很快在這里落腳。座落在海濱大道旁的夜總會、歌舞廳、電影院、酒吧和餐館是里約夜生活的縮影,在這里能聽到爵士樂、搖滾樂,能看到新近上映的美歐影片、能品嘗到世界各地的風味菜餚。 里約以其美輪美奐的山水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而揚名世界,也被評為「世界上50個最值得一游」的旅遊勝地之一。迷人的里約,就是這樣讓遊客們流連忘返!(吳志華)

❿ 亞馬孫河 特點 成因

亞馬孫河流的特點:

1、流量大(位於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十分豐富)

2、水位變化小,無明顯汛期(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降水豐富)

3、流域面積廣(位於亞馬孫平原)

4、河流含沙量小(熱帶雨林廣布,植被覆蓋好)

5、水能資源豐富(河流流經山地和平原地區,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

6、無結冰期,無凌汛現象(地處熱帶,河流不結冰)

亞馬孫河的成因:

1、地形原因:亞馬孫平原北部為蓋亞那高原,南部為巴西高原,西部為安第斯山脈,形成了一個向東敞開的漏斗形地形,來自大西洋的東北和東南信風遇地形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降水豐富。平原地形,利於水的匯集。

2、地理位置原因:赤道穿過亞馬孫平原,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降水充足。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經。

(10)巴西入海口為什麼叫淡水湖擴展閱讀

亞馬遜河流域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上游源頭為安第斯山脈及太平洋沿海沖積系統,海拔在3000米以上;幹流兩岸多為200米以下的安第斯山沖積層和內陸沖積層。

往北為蓋亞那高原(海拔300~400米),往南則為巴西高原(海拔300~1500米)。亞馬遜河流域是一個巨大的窪地,在新生代以前為一下陷的深海槽,後來被大量的沉積物充填。這塊在亞馬遜河上游作裙形展開的巨大面積的窪地。

位於兩個古老而不太高的結晶質高原之間∶北面是崎嶇的蓋亞那高原,南面是較低的巴西高原。在上新世亞馬遜河流域為一巨大的淡水湖,在更新世某個時期向大西洋決口,大河及其支流深深揳入上新世的湖底。

閱讀全文

與巴西入海口為什麼叫淡水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9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3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9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3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8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1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42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5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