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西種植大豆的區位條件
7.種植歷史悠久 8.地廣人稀 9.主要種植經濟作物 受巴西暖流的影響;還有水資源充足,地形平坦,再就是勞動力相對充足,還有位於熱帶雨林區(赤道)
⑵ 大豆的生長過程
大豆的一生要經歷種子萌發、出苗、幼苗生長、分枝、開花、結莢、鼓粒、成熟等過程。可分為6個生育時期。
(一)種子萌發和出苗期
胚根首先從胚珠珠孔伸出,當胚根伸長到與種子等長時稱發芽。胚軸伸長,種皮脫落,子葉隨下胚軸伸長露出土面,當子葉展開時稱出苗。條件適宜,播種後4—6d即可出苗。田間半數以上子葉出土即為出苗期。
(二)幼苗期
從出苗到花芽分化前為幼苗期。出苗後2片子葉展開,其幼莖繼續伸長,上面的2片對生的單葉隨即展開,此時稱單葉期。隨著幼莖不斷伸長,長出第一片復葉時稱3葉期。3葉期地上部分增長速度較慢,地下根系生長較快形成根瘤。此期末根系初步形成,開始需要較多的水分和養料。幼苗期大約20—25d,占整個生育期的l/5,這一時期是長根期;應注意蹲苗,加強田間管理,達到苗全、苗勻、苗壯,為豐產打下基礎。
(三)花芽分化期
從花芽開始分化到始花為花芽分化期,也是分枝期。一般約經25—30d。當復葉出現4—5片時,主莖下部開始發生分枝,同時分化花芽。人豆花芽的分化和現蕾是在短口照條件下進行的。花芽開始分化過程是:先出現半球狀花芽原始體,接著在它的前面形成事片,再形成筒;繼而分化出龍骨瓣、翼瓣和旗瓣;環狀的雄蕊原始體相繼分化,在雄蕊中央雌蕊開始分化,並出現胚珠原始體;隨後進入胚珠、花葯原始體分化,花器官逐漸長大,最後陸續形成花蕾、花粉和胚囊,完成花芽分化。花芽開始分化,植株進入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並進時期。這時必須加強肥水管理,同時注意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達到株壯、枝多、花芽多、花健的要求。
(四)開花結莢期
從始花到終花為開花期,從軟而小的豆莢出現到幼莢形成為結莢期,出於大豆開花與結莢是並進的,所以這兩個時期通稱開花結莢期。大豆花很小,著生在葉腋或莖的頂端,每個花簇上著生的花數,因品種和栽培條件不同而異。大豆落花落莢率高,因此每個花簇結莢數較少。大豆開花以上午6—9時為多,由現蕾至開花一般為3—7d。胚珠受精後,了房逐漸膨大,形成軟而小的綠色幼莢,當莢長lcm時,稱為結莢。豆莢的生長是先增長,再增寬,最後增厚。開花結莢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的時期,是需要水分和養料最多的時期,同時需要充足的光照。在前期苗全、苗壯、分枝多的基礎上,花期應加強肥水管理,並使通透良好,以達到花多、英多、粒多和減少花英脫落的要求。
(五)鼓粒期 。
從豆英內豆粒開始膨大起,直到最大的體積和重量時止稱鼓粒期。開花後10d內,種子內的干物質積累增加緩慢,之後的7d增加很快,大部分干物質是在這以後大約21d內積累的。鼓粒期約30—40d。鼓粒完成時的種於含水量約90%。鼓粒期是大豆種子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大豆生育是否正常將決定每英粒數的多少、粒重的高低和種子化學成
分。此時乾旱或多雨致澇能造成死英、秕粒、粒重下降而嚴重影響產量。保證種了正常發育要滿足兩個條件:①植株本身貯藏物質豐富,根系不衰老,葉片的同化作用旺盛;②要有充足的水分供應。
(六)成熟期
葉片受黃脫路,豆粒脫水,呈現品種固有性狀,這時種子含水己降至15%以下,直到搖動植株時英內有輕微響聲,即為成熟期。 此時應當降低土壤水分,加速種子和植株變干,便於及時收獲,同時防止肥水過多造成貪青晚熟,影響及時收獲和倒茬。此期天氣晴朗乾燥可促進成熟且有利於提高品質。
⑶ 巴西是怎樣成為轉基因大豆強國的
阿根廷大豆好一點,他是大豆生產大國
最好還是別選國外的大豆,都是轉基因作物,對人的影響雖然現在沒什麼充分的證據證明有害,但難保五年以後、十年呢?
所以少吃點轉基因作物,別當了轉基因的白鼠。
大豆的話,推薦東北三省那一塊有很多大豆是非轉基因的,雖然產量有限,但都是黑土地生長的!
⑷ 巴西、阿根廷、美國的大豆什麼時候成熟,什麼時候收割
阿根廷3月末至4月 ,美國9月末至10月收獲期。阿根廷大豆1月播種 5月收獲。
美國位於北半去中緯度,種植玉米主要位於中部的中央大平原地區,兩邊高山阻擋,特別是西邊,形成拉溫帶大陸性氣候,雨季在夏季,大豆,玉米在雨季之前播種,在雨季之後收割,也就是3.4月就開始播種到9.10月就可以收割拉生長周期大概為半年。
巴西大豆播種從10月開始,收割大約從3月開始。
分布世界主產國和出口國是美國、 巴西和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前蘇聯和羅馬尼亞等國有少量生產。主要進口國是日本和歐洲經濟共同體國家。中國主產區在松遼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黃淮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黑龍江省的產量居全國首位。
黃豆(學名:Glycine max)又叫青仁烏豆、大豆、泥豆、馬料豆、秣食豆,品種有,冬豆,秋豆,四季豆,我國主產於東北地區。中國古稱菽,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
豆科植大豆呈橢圓形、球形,顏色有黃色、淡綠色、黑色等。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於禽畜飼料。
⑸ 大豆生長條件
1.大豆高產的土壤條件
土壤條件是大豆高產的基礎。土壤水分狀況、養分狀況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狀是影響大豆產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種子萌發需要的水分較谷類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較柔嫩,含水量大,適宜的土壤水分條件才能促進幼根向縱深伸長。植株主根可達1米左右,側根平行擴展可達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時,會影響其縱向和橫向擴展生長。
大豆根對土壤中氧氣變化很敏感。在缺氧條件下,根生長量明顯減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適度、耕層深厚、松緊適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氣條件,會促進根系的生長發育。在土壤學中,以土壤緊實度作為土壤耕作層水分、通氣的物理性狀指標,一般以容重來表示
(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數)。大豆的適宜土壤容量為1.0~1.4。壤土對大豆生長最為適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長;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氣差,不利於生長。
2.整地技術
種植大豆可採用平翻、壟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術。
(1)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區應用。通過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於養分的充分利用。創造一定深度的疏鬆耕層,翻埋農肥、殘茬、病蟲、雜草等,為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創造條件。
翻地時間因前作而不同,有時也因氣候條件限制有所變化。麥茬實行伏翻,應在8月翻完,最遲不可超過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黃土、白漿土、輕鹼土或土層薄或下層土壤含有害物質翻深不宜超過肥土層。伏翻後,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納雨水後耙細耪平。玉米茬、穀子茬和高粱茬進行秋翻。秋翻時間短促,一旦多雨,則無法進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應在結冰前結束,深度可達20~25厘米。秋翻地應在耕後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並鎮壓,防止跑墒。春翻應在土壤「返漿」前進行,耕深15厘米為宜。
一般來講,伏翻好於秋翻,有利土壤積蓄雨水;秋翻好於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過多喪失。但如果秋翻不適時,水分過多,形成大土塊,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2)壟作
是東北地區常用的傳統耕作方法;耕翻後作壟,能提高地溫,加深耕作層,增強排澇抗旱力。前作為玉米、高粱或穀子,以原壟越冬,早春解凍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後壟翻扣種,壟翻後及時用木滾子鎮壓壟台,防止跑墒。
(3)耙茬
東北春大豆區和黃淮流域夏大豆區均有採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淺耕方法。此法可防止過多耕翻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並可減少深耕機械作業費用。
東北春大豆區,耙茬淺耕主要用於前作為小麥的地塊。小麥收後,用雙列圓盤耙滅茬,對角耙兩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種。
黃淮流域夏大豆區,前作冬小麥收後,先撒施底肥,隨即用圓盤耙滅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後用畜力輕型釘齒耙淺耙一遍,耙細、耙平後播種。
(4)深松
深松耕法採用機械化作業,方法多樣,機動靈活,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耕法。黑龍江省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農場,大豆種植區80%以上已經採用。利用深松鏟,耕鬆土壤而不翻轉土層,實行間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壟作耕法的犁底層,形成虛實並存的耕層結構。壟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過深,壟溝深松可稍深,一般可達30厘米。同時,以深松為手段還可同時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業。
⑹ 巴西種植大豆的土地資源優勢
由題,大豆屬於溫帶氣候的作物,而巴西屬於熱帶,結合「近四、五十年間,巴西大豆種植面積迅猛擴大」,可推測原因為科技的推動.
故選:C.
⑺ 巴西大豆生長階段Germination,off vegetative,flowering,fruiting,maturation對應的中文分別是什麼
發芽,抽桿,開花,結籽,成熟——或者你可以在後面都加個「期」,聽著更專業點。
⑻ 巴西與我國東北地區相比有利於大豆種植的氣候條件
我國東北緯度高,巴西緯度低,熱量條件好,生長期長,降水豐富,光照更為充足。
⑼ 巴西大豆適合什麼氣候種植,這種氣候受什麼因素影響形成的
熱帶草原氣候,地形影響(高原地形)
⑽ 巴西大豆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
一年蔓生植物,花蝶形白色或粉紫色,莢果木質,果形象刀,碩大,可以腌食,播種易活,喜砂質土壤,種子也有葯用價值。
巴西豆藤長3-5米,三出復葉,每葉腋處均萌生新枝,長勢強勁,花為白色或紫紅色,穗狀花序,每穗結2-5莢,莢長25-33厘米,內含種子4-7粒,紅色,非常漂亮,千粒重3500克,畝產嫩莢1500-2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