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西的教育是怎樣的
巴西憲法規定所有巴西人都有受教育權,州有提供教育條件的責任。州和聯邦特區各自組織本地區的教育,聯邦則負責邊遠地區的教育,並視需要協助各州辦教育。教育實行聯邦、州和市的三級管理體制。聯邦設教育和文化部,州和聯邦特區設教育廳,市設教育局。各級均設咨詢機構,中央設聯邦教育委員會,委員24人,由總統任命,任期6年,每2年調整三分之一委員。委員會的任務是解釋教育立法,制訂教育政策指示,頒布有關教育管理的細則。州設州教育委員會,在州的范圍內行使與聯邦教育委員會相同的任務。市設市教育委員會,行使州教育委員會所賦予的職權。
①學前教育。基礎教育法對學前教育僅作一般規定,要求州、市為 7歲以下兒童提供適當的教育。1971年以前,小學辦理幼兒園班,1971年以後注意了5~8年級的教育,對學前教育有所忽視。據1975年統計,全國5~6歲兒童,受學前教育的佔7%。
②普通教育。第一階段教育包括舊學制的小學和初中共8年(7~14歲)。第二階段教育,即舊學制的高級中學階段,分學術、師范、商業、工業和農業5科,學校的課程設准備升學的核心課程和准備就業的職業課程。
③高等教育。大學學制3~6年。醫科6年,法科和工科5年,新聞、圖書館和體育專業3年。20世紀70年代初,高等教育得到較大發展,學生年增長率為19%。
④非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是巴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補習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識字教育運動三種形式。補習教育和廣播電視教育都是為未能受完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教育的青少年准備同等學力考試,使他們有機會升學。
⑵ 落後的巴西教育,在殖民制度下是怎樣實現成功的
由於長期生活在殖民制度下,巴西的教育基礎本身十分落後,在1500年至1822年,這長達300年的殖民的時期,葡萄牙殖民當局處心積慮地搜刮巴西的財富,對發展教育完全是漠不關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由於上層統治階級的需要,才在巴西開辦了醫學、工藝、美術等等學校,在巴西的現代化進程當中,教育曾經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⑶ 中國和巴西誰的綜合國力和人均生活水平更高
巴西
我有個小學同學,現在去了澳大利亞,談了一個巴西的女朋友,估計已經到談婚論嫁了,巴西人的媽媽就說以後生了小孩最好放到巴西去,放在中國小孩要受罪的,就連巴西人都看不起中國,悲哀啊!!!
⑷ 南京小營小學教學質量如何
朋友的女兒在上5年級,挺好的啊
從來沒上過外面的 課,但是孩子 各方面 都還不錯,英語成績 尤其好~~
這個學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很高,只有部分老師的作業多
少兒民樂團是它的一大特色,近幾年出訪韓國、東歐等,孩子出色的表演受到熱烈歡迎
是一所小班化的小學,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日常的小班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按學生的學業
成績、能力水平(活動能力、交往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或個別特點等各種不同因素合理搭配(2—6人)分為若干
個小組,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並以小組總體表現或完成的情況來作為獎勵依據。從對平時的教學設
計和教學效果的研究中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能促進全
體學生的個性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區別於其它教學組織形式的特點,如教師權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轉變;學生的參與
率與互動率提高;學生主體性、學習的主動性、任務完成的有效性都有所增強;學生之間由過去的競爭關系轉向合作與競
爭相結合的關系;評價和獎賞也由過去主要針對個體為主轉向針對小組為主等等。
教室
共4層樓,有24個班級,2個科學實驗室,1個美術室,1個舞蹈室,2個音樂教室,2個電腦教室,若干個辦公室。各個
教室環境優美,各有各的特色,十分整潔。
南京市小營小學,位於龍蟠中路21號(九華山隧道南口旁),現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2002年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投
資了1000多萬元進行了整體改造。主體大樓設計具有強烈的現代氣息,並擁有現代辦公條件和教學設施。新建了200米環行
塑膠跑道,1500平方米的足球場,140平方米的乒乓球場及其他體育活動場地。小班化教育、足球、國防教育等特色更使這
優美的校園成為學生的學園、樂園。 學校郵編: 210016
~~~~~~~~~~~~~~~~~~~~~~~~~
南京市小營小學歷史介紹
南京市小營小學1952年10月由華東軍區空軍幹部管理部創辦。校名於1952年12月正式定名為華東軍區空軍幹部子弟小學,
對外稱公立南京小營小學,為寄宿學校。10月份組建時由華東空軍保育院抽出一個大班為小學實驗班,供教師實習,附屬
於華東空軍保育院。12月份定名後,保育院屬小學領導。當時的校址東起小營東路(現龍蟠中路)北起北京東路,南、西
均鄰空軍大院。
1953年在校園內興建了二層飛機型教學大樓,從華東各省、市接回適齡空軍子弟,共設四個班,最高班為四年級,成立了
少先隊組織。教職員工按軍人評級。1955年暑假第一屆畢業生畢業。1956年工改,全體工作人員套地方級別。1964年12月
31日學校交地方,由南京市教育局接管,取消了住宿制,更名為南京市小營小學,文化大革命初期曾一度叫紅鷹小學。
1976年學校定為迎外單位,先後接待過不少外國友人,包括國家副元首級領導人。1977年被評為南京市先進集體。1979年
相鄰的太平門小學停辦,小營小學接受了該校7名教師136名學生。
學校創辦初期學制為六年制,教師屬部隊編制,大部分教師為現役軍人,學生系華東空軍幹部子弟,實行供給制,師生全
部住校,過半軍事化生活。教學上仿效前蘇聯,採用五級記分制。1960年暑假後試用五年制教材,1967年暑假後設七、八
年級(戴帽子初中),1978年9月摘初中帽子。1983年9月恢復六年制至今。2002年9月一年級招生改為小班制,自始學校進
行了小班化教學研究。
文化大革命前,學校堅持貫徹毛主席提出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
德、智、體全面發展。學校開展了勤工儉學活動和多種興趣組活動。文化大革命中,教學秩序雖受到沖擊,但由於教師對
錯誤思潮的抵制,學校最遲停課,最早復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了知識分子政策,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組織教師開展各種教育活動,接受新的教育信息,
教師勇於探索,積累經驗,以「愛生、敬業、求實、創新」的教風扎扎實實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學校逐漸形成了「勤
學、進取、求實、健美」的校風。
小營小學是南京市級體育傳統學校。歷史上學校的男女乒乓球隊都獲得過南京市冠軍,全國少年跳高冠軍張愛民、游泳冠
軍胡斌也是從這兒走出校門的。足球是學校拳頭項目。學校一直重視足球運動的梯隊建設,不惜財力、人力、物力,組建
了小足球隊,1988年開始招收足球班,配備專業的足球教練。學校足球隊參加全國、省、市、區各種比賽獲24次獎,其中
冠軍15次。為國家培養了專業足球運動員和教練員達28名,現今江蘇舜天足球隊里有八名是小營小學畢業的運動員。
學校創辦50多年來,培養了數千名合格的小學畢業生,為周邊中學輸送了一批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其中小營小
學畢業生李娜代表中國中學生獨闖巴西參加世界中學生聯會,演說和答記者問都產生轟動效應。2002年在南京外國語學校
招生考試中小營小學陸宇琪同學獲全市總分第一的好成績。從小營小學走出去的畢業生中,有許多擔任了各級領導工作,
如喬曉陽現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太陽為空軍總後勤部副部長,聶慶榮曾任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現省委秘書
長趙少麟也曾就讀於小營小學。
小營小學歷史變遷
時 間 校 名 書 記 校 長 隸 屬 關 系
1952年 華東軍區空軍幹部子弟小學 鄒 炯 胡驥賢 屬華東軍區空軍干管部
1953年 劉聲送 劉聲送
1954年 許 璋 許 璋
1955—1956年 黃秋霞 黃秋霞
1957年 李維亞 程淑美
1958年 張風洲 程淑美
1959年 馮仁卿 程淑美
1960—1964年 南京市小營小學
(64年更名) 阮爭 阮爭
1965—1966年 南京市小營小學 翟平 翟平 區屬
1967—1975年 紅鷹小學
(文革前期) 萬陵彥
(革委會主任) 孫菊生、汪秀鸞、劉雲娣(革委會副主任)
1976—1977年 南京市小營小學 郭定凡 萬陵彥
1978—1982年 張帆 萬陵彥
1983年 張帆 蔡寶珍
1984年 張帆 姜善娟
1985—1991年 姜善娟 姜善娟
1992年 姜善娟 李曉紅
1993—1996年 蔡玉英 李曉紅
1998—2007年 李曉紅 李曉紅
2007—2008年 李曉紅 謝春燕
2008.9—2009.2 謝春燕 謝春燕
2009.2—至今 毛麗平 毛麗平
⑸ 中國小學教育好嗎難度跟別的國家比難
其實小學真的不要那麼計較 。 小學就是個玩的階段 。 中國的教育 真的是把人教死的 。 跟外國比 肯定外國的好些 。不過每個人主觀觀念不同。
⑹ 在巴西生活是種什麼樣的感覺
在人們的印象中,巴西的足球實力很強,還有著各種的水果。雖然巴西不屬於發達國家,卻也總能在國際新聞中看到它的身影。
在2000年時,我在巴西生活過一段時間,那是我童年時期做過的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那時我7歲,還在上小學。當時跟著家人到處旅行。那是我第一次去一個我不會說當地語言的國家。
然而語言部分並不像我想像的那麼難,因為我在六歲時就會說一些西班牙語,所以我能聽懂許多基本的交流內容。我當時跟家人去的地方是弗洛里亞諾波利斯。
熟悉弗洛里亞諾波利斯的人都知道,他們說著一種語速很快的方言,聽起來就像唱歌一樣。
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用來沖浪和欣賞自然美景。沒過幾個月,我們帶的錢就花光了。我們像很多外國人一樣,在一所不錯的語言學校找到了一份工作。
這讓我們接觸到很多對中文感興趣的人,同時也讓我們收到了很多派對和社交活動的邀請,雖然很多派對都是以英文交流為主。與當地人交流的好處就是我們能很方便的學習葡萄牙語,這里的人們都很體貼、開放、友好。
跟我們一起來的還有當時國內的鄰居一家人,他們決定永遠留在巴西並著手辦理移民。我的鄰居一家當時是花了2000美元在海灘附近買了他們在巴西的第一處房產,並建造了自己的第一個小房子。
那時大家都高興極了,感覺太自由了。不久之後,我鄰居家的一個大哥還和一位當地的年輕女子結婚了,並開始了一段充滿浪漫且幸福的生活。
但是這也是事情發生轉折的地方,當他們巴西的蜜月生活開始慢慢淡去,一些事情開始慢慢的浮現,隨著時間的變化,生活突然變得無聊機械了許多。
在巴西生活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巴西的生活既精彩又乏味。可能在哪個國家都一樣,新鮮感一過剩下的就是思鄉,思念祖國。
第三:自己的兒子娶了一個外國洋人做媳婦,生的女兒的確很聰明,個子也很高挑。
第四:幸虧在兩年前,全家就已經回到中國生活了。之後家人和兒媳也沒有再去過巴西,現在全球疫情肆虐,如果自己和家人現在還在巴西的話,那麼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⑺ 中國和巴西哪個發達
當然是巴西的經濟發達了,他們人均GDP是中國的兩倍.而且有些科技方面都強於中國.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是經濟發展的優越條件.
當然為什麼現在經濟不怎麼引人注目,因為歷史的原因,你要超過以前的發達國家真的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另外,你本身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體制問題,種族問題也是影響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⑻ 巴西的現行教育制度
巴西教育制度
巴西教育(公立學校免費):
巴西教育分為兩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
基礎教育分為三級:兒童教育(3)年制、初級教育(8)年制、中等教育(3)年制。初級教育相當於我國的小學和初中,中等教育相當於我國的高中。
高等教育分為聯邦、州立、市立、私立,高等學府專業設置比較齊全,採用電氣化現代教學模式。巴西聯邦和州立大學一般實行免費教育。巴西擁有眾多知名學府:其中對保羅大學、里約大學等,在世界著名大學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名次高於中國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自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被列入巴西外交部和教育部的協議研究生計劃中,巴西大學開始向中國大學畢業生提供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PHD)獎學金。
葡語的發展前景:
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一體化腳步的加快,中國同葡語國家的交往逐漸密切。
而目前我國葡語人才出現了極為短缺現象,乃至於已經退休的懂葡語的大使、參贊都被用人單位請出。因此,培養葡語人才已是目前國家發展需要的一個當務之急,一個勢在必行的教育工程
⑼ 中國和巴西的關系好嗎
。。。感覺不大可能,單純的關系好事沒用的,況且中巴(西)關系還沒好到中國要從法國得到技術可以直接買,中國和巴西的關系很一般.
⑽ 中國公民赴巴西要注意些什麼
巴西的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公立私立之分。不知道您的小孩多大年齡,要上哪種學校。公立學校是不收費的,公立大學很難考,但是小學中學報名就可以讀了。但是公立的中小學教學質量不好,讀那種學校的多是不注重教育的巴西人,所以還是建議讀私立學校。小學的每個月花費,大概在一千黑奧左右。入學也很簡單,一個簡單的面試而已。
這里沒有巴西公立的對外國人的語言學校。建議請一個家教,效果會比那些培訓班好。
英語教學的,那就是國際學校了,那裡的學費是按美元或歐元計算的,相信一般家庭不能接受。
12歲還小,如果性格開朗,學語言會很快的,到這里幾個月就能和同齡人交流了。不用擔心。
巴西的小學校,只有半天課。上午的,從7點到12點;下午的,從12點多到5點多。這里還有休息時間、早茶或下午茶時間(這個需要的,過來人都知道上午10點和下午4點是很難熬的),課程里還有體育、宗教(基督教或天主教學校有此課程),可想而知文化課的課時如何。初中不是很清楚。
根據巴西華人網移民部專家分析,在巴西父母兩人都外出的話,建議把孩子帶在身邊。初中的學生正值青春期的危險時段,需要父母細心呵護。巴西學校作業少、空閑時間多,可以從國內帶初中的教科書過來,孩子自學、家長自己教、或者請家教教,都是辦法。
聖保羅有好幾所國際學校,教學質量還不錯,是全英文授課, 上學都是全天。好處是:有2種課程,Brazilian program 和IB program,可依你孩子未來發展的方向選擇, 但收費非常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