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田黃是什麼,有什麼用
田黃石(Field-yellow stone),簡稱「田黃」,與其它產自壽山的石材,統稱為「壽山石」,為壽山石中最優良的品種之一。它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之發黃色者。在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徵等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貴,故成為獨立的印章石品種
田黃是葉臘石的一種,是製作印章的珍品石材,與其他產至壽山的石材,統稱為「壽山石」。從顏色上分,田黃主要分黃、白、紅、黑四色;黃的稱「田黃」,白的稱「白田」,紅的稱「紅田」,黑的稱「黑田」,黃白兼有者稱「金裹銀」。其中以田黃為貴,而黃色又分有黃金黃色、枇杷黃、桂花黃及熟栗黃等。
田黃石質較軟,溫潤膩凝。田黃石一般都含有石花,這種石花近似糠蘿卜狀,以遍體有糠蘿卜紋者尤其珍貴,除此之外,一般亦有石根石格以及帶有石皮
下面將從石形、石質、石色、石皮及蘿卜紋、紅筋等六個方面來了解壽山石田黃的特點,分別是:
1、石形:壽山石田黃沒有明顯的稜角,多呈現卵石狀。
2、石質:壽山石田黃的質地溫潤如玉,微透明或半透明,散發著其他石材與眾不同的光澤。
3、石色:壽山石田黃按照色相來區分,有田黃、白田、紅田及銀裹金、金裹銀等品種,總體來看,壽山石田黃的顏色以黃色為基調,只是有些壽山石田黃偏白、偏紅或偏黑而已。壽山石田黃的顏色由表皮向里層逐漸轉淡,乃至泛白。
4、石皮:大部分壽山石田黃的石皮是黃色或黑色,雖然有些壽山石田黃的石皮較薄,一經雕刻打磨就會被清除。
5、蘿卜紋:在強烈的光線下觀察,可以看見壽山石田黃里隱約可見的細而密的紋理,這些細紋猶如剛出土的白蘿卜纖維,因此被稱為蘿卜紋。
6、紅筋:壽山石田黃在遷移過程中產生的細裂紋,經土壤中氧化鐵滲透而形成的格紋。壽山石田黃的紅筋是田黃石表層偶爾出現的紅色筋絡。
Ⅱ 什麼是田黃石它有什麼作用
田黃石,產於福建福州市北郊壽山村的田坑,是壽山石中的珍品。由於它有「福」(福建)、「壽」(壽山)、「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之寓意,具備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故稱之為「帝石」,並成為清朝祭天專用的國石。史載,清時福建巡撫用一整塊上等田黃雕刻了「三連章」,乾隆皇帝奉為至寶,清室代代相傳;咸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一方田黃御璽;末代皇朝解體,溥儀不要所有珍寶,只將那枚「三連章」縫在棉衣里。至於民間相傳,田黃石是女禍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又說是鳳凰鳥蛋所變,還傳田黃石可驅災避邪,藏田者能益壽延年等等,給田黃蒙上了許多神秘色彩,故田黃一直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至寶。
田黃究竟從何而得名?簡言之,在稻田裡發現的黃色彩石。田黃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數里狹長的水田底下砂層才有。且經過數百年來的連續掘采,壽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無數次,目前已開采殆盡,上乘的田黃早已是無價之寶。古時即有「一兩田黃一兩金」之說,而今已該是「兩」對「斤」了,故田黃的價格漲勢迅猛。
眼下市場冠以「田黃」之稱的所謂田黃,有的雖有柔美的蘿卜紋,但外形多不呈卵狀;有的雖黃色濃稠可與田黃媲美,但石肌里蘿卜紋較稀亂;有的雖細膩性潔,但石質細而松軟。有人利用呈黃色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鈕假冒田黃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黃色卵石,欺騙初入門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則以無數小塊薄片田黃石膠合成大田黃石,或在粗質田黃石上鑲嵌上品田黃石塊,魚目混珠,牟取暴利。那麼,收藏愛好者如何判別田黃石的優劣真偽呢?
據專家介紹,田黃石自從由母礦中分裂出來再埋藏到田間,其間歷經了數百萬年之久,在特殊的環境和特殊條件下,田黃石逐漸地改變了它原來的形態、色彩和質地,出現了其獨具的外觀特徵。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石形、石質、石色、石皮以及蘿卜紋、紅筋等六個方面,我們可依此來鑒定。
石形:田黃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狀,光嫩圓滑,沒有明顯的稜角。這是由於礦塊在遷移滾動過程中,受到溪水不斷沖刷研磨的結果。
石質:田黃石的質地濕潤可愛,為微透明或半透明體。如果仔細觀察,會煥發出一種其它石材品種所不具備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黃石」顧名思義,是一種黃顏色的寶石。盡管按照色相來區分,有田黃、白田、紅田、黑田以及銀裹金、金裹銀等品種,但無論什麼色彩的田黃石都是以黃色作為它的基調,只不過偏白、偏紅或偏黑而已。比如「紅田石」其色近橙黃如桔皮,絕不可能出現桃紅、朱紅和血紅的色彩;「黑田石」則黑中帶赭;即使被稱作「白田」的田黃石,也並非純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帶淡黃或蛋清色。
石皮:多數田黃石的外表都有黃色或黑色的皮層包裹著,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掛皮,形態變幻無常,雖然也有一些田黃石因為色皮極薄,一經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黃石的顏色都不是表裡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層逐漸轉淡,乃至泛白。這種色彩的變化規律,塊頭大的田黃石尤為明顯。
蘿卜紋:凡是透明度較強的田黃石,在強烈的光線下觀察,它的肌理往往隱約可見到一條條細而密的紋理,其形狀猶如剛剛出土的白蘿卜纖維,故有「蘿卜紋」之稱。
紅筋:紅筋是指田黃石表層偶爾出現的紅色筋絡,紅如血,細如絲,俗稱「紅筋」又叫「血絲」。它是田黃石在遷移過程中產生的細裂紋,經土壤中氧化鐵滲透而形成的格紋。
田黃石的真偽鑒定,主要是依靠肉眼進行,根據上述外觀特徵基本可以辨別清楚。
Ⅲ 田黃石是什麼東西
田黃石也稱壽山石,是福建福州這一滅帶特有的一種玉石,
Ⅳ 田黃是玉嗎
田黃是玉
田黃石屬於天然玉石中的雕刻石類。
《珠寶玉石名稱標准》中對玉石的定義:
天然玉石:自然界產出的美麗、耐久、稀少,具有工藝價值的礦物集合體,少數為非晶質體。
按硬度、工藝特點分為:
a、高檔玉石 摩氏硬度為6.5-7。國際上公認的高檔玉石只有:硬玉和軟玉。(即俗稱的翡翠和和田玉)
b、中低檔玉石 摩氏硬度為5-6。如瑪瑙、青金石、蛇紋石(岫玉)等。
c、雕刻石 摩氏硬度小於4,如印章石、硯石、觀賞石等。其中部分品種可有很高的價值,如田黃石、雞血石。
Ⅳ 田黃是什麼
田黃石(Field-yellow stone),簡稱「田黃」,與其它產自壽山的石材,統稱為「壽山石」,為壽山石中最優良的品種之一。它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之發黃色者。在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徵等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貴,故成為獨立的印章石品種。
Ⅵ 田黃是什麼怎樣保養最好
田黃石是石器的一種,保養田黃石的方法,專家說非常簡單,只要求經常摩挲把玩,或按在自己臉上輕輕摩擦,讓臉上油脂浸潤入石頭,久而久之石頭就會變得老熟通靈了,切忌將田黃石放在高溫、乾燥和曝光的地方。
Ⅶ 田黃是什麼樣的
身為「印石三寶」之一的田黃石,呈現黃、白、紅、黑等色,其中以黃色為最常見。具有珍珠光澤、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
田黃石的質地緻密、細膩、溫潤、光潔。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隱約可見蘿卜紋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漸變淡,表面時而裹有黃色或灰黑色石皮,間有紅色格紋。為田黃石所獨有的外觀特徵,素有「無紋不成田」、「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之稱。誠然,從其石質來說,仍以純凈為貴。
田黃石質地寶潔、透明、通靈,肌里紋路隱約如絲,明顯細致,宛如蘿線紋。壽山石的筋格有好幾種,而田黃石的筋格唯有紅色盤格一種,在一塊田黃石上表裡的色調是可能變化的,因此,田黃石方章價值更高。將田黃石鋸成方章,前人謂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這是因為田黃石很難從外表看出其色調是否表裡一致,鋸開來也許數倍增值,也許價落萬丈。
(7)巴西田黃是什麼擴展閱讀
田黃石日漸稀少價格扶搖直上,易金三倍之說早已過時。拍賣市場上田黃石價格火爆,一方幾十克重的田黃舊印動輒幾萬、十幾萬元,件頭稍大的上品,可以賣到幾十萬、上百萬元。
田黃,這一數百年來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舊寵」,除了田黃本身蘊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內涵外,還因為田黃石材稀缺。田黃屬傳統雕刻石材壽山石中的上品,出產於福建壽山鄉一條名為壽山溪的西邊古沙層中,至今已有數百年的開采歷史。
由於多年的開采,田黃石材已趨枯竭,石材價格猛漲。以前說「一兩黃金一兩田黃」,一兩田黃的價格早已比一兩黃金高出好幾倍。據廣州市文物總店的專家介紹,1克品相普通的田黃石材要價已達3000元。
Ⅷ 田黃石是什麼什麼是田黃石
田黃石(Field-yellow stone),簡稱「田黃」,與其它產自壽山的石材,統稱為「壽山石」,為壽山石中最優良的品種之一。它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之發黃色者。田黃石因其產量稀少,玉質優秀而十分珍貴,同時也是古代帝王印章的材料。
Ⅸ 田黃石是在哪出產的
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之王」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崐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之王」。數百年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崐正如浴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就」。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區的壽山鄉,鄉中有一條約1千多米長,寬2百多米的山溪,崐就是田黃石的出產地。它是脫離石脈而獨立成塊,長期埋於沙士之中,是「無根而崐璞,元脈可尋」的石材。田黃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個地段組成,上坂是靠溪水崐上游地區,這兒出產的田黃石透明度高,有通靈感,顏色略顯微黃的白色調為主。崐由於上游的水源好,出產的田黃石猶似玻璃一樣的光澤明亮。田黃石的上品稱「銀崐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區。中坂位於溪河的中間部分,所產之石大多標准崐而規范,而且石質潔凈濕潤,色澤濃重,石中的蘿卜紋理清晰,田黃石中的「田黃崐涼石」、「金裹銀」、「桔皮紅」、「黃金黃」、「楷杷黃」、「雞油黃」等極品,崐大多產於此坂。下坂因處坑頭一帶,缺乏水沖性,故石質透明度較差,多為桐油色、崐暗赭色,紋理較粗。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人開始採集,到了明清兩代田黃石更是盛名於世。崐許多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競相刻意收集田黃石。相傳清初時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崐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黃石,寓其「福(福建)、壽(壽山)、皇(田黃)」吉祥之意。因此,崐田黃石一直盛名不衰,身價倍增,曾有古話「一寸田黃一寸金」。較為珍貴的田黃崐石品種有以下幾種:
田黃凍石:田黃石中最上品,全石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
銀裹金:似去了殼的新鮮雞蛋,外表生著一層淺色白皮,光澤明亮。
田白石:該石出產於上坂區,如冰似玉,石中紅格外醒目。現已絕產。
金裹銀:田黃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塊,外表色著一層鮮嫩黃皮,皮與肉形成鮮崐明的色彩反差。
雞油黃:出產於上坂區和中坂區的交界處,質細密堅實,濕潤凝膩,石之表面崐色有一層似雞油的皮。
桔皮黃:刻石出產於中坂區,色澤艷麗,黃中略帶微紅,質地純正。
黑皮田:亦名「烏鴉皮」,色澤多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崐品,外表黑皮和裡面的黃色,反差尤為強烈。
田黃石在當今的國際藝術品市場上,買主大多是香港、台灣、新加坡等華人集崐中居住的地區,越是質地優良,雕工精湛的田黃石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興趣。
田黃石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田中出產,因為色澤普遍泛黃色,又產在田裡,故稱田黃。田黃石的材質溫潤凝膩,被稱為「印石之冠」;中國印章的美學表現在篆刻、印鈕裝飾和印材的品質三方面,名貴的田黃石與印章結緣,不僅豐富了印章的審美價值,同時也使田黃自身的價值倍增。田黃石的色澤,以沉著而純凈的深黃為基本色調,象徵著富貴。一塊上等田黃印石,除了應具有細膩、溫潤的特徵外,還要色澤純正、紋理鮮明、形體較大、印鈕雕刻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價值就會更高一籌。收藏田黃石有舊石與新石之分,舊石總體上說品正、形正的較多,而新石往往為了不減少分量,多以自然隨形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田黃石有著獨特的紋路,通常被稱作「蘿卜絲紋」,一些人往往以此作為鑒別田黃石的依據,但是,事實上一些有「蘿卜絲紋」的石料並非就是田黃,所以單憑一種紋路是不能確定的。
Ⅹ 田黃是什麼特徵
田黃在地下松軟潤澈的環境中,在泥土的水分中,在分子作用下聚集形成一種飽合的金色漿脂團,同時不斷吸附泥土中的油脂,又不斷分析出油脂中微量的礦物質,再經溶解轉化,礦物分子不斷聚合形成微小顆粒的結晶過程。
一顆成熟肥美的田黃生成時間需要2000萬年,是地球上早期的一種生命形式。田黃就如凝固了的蜂蜜,漿脂飽滿油性十足,是泥土的精華。
用指甲劃田黃應該沒有白色痕跡。表皮都會出現密如織網的細蘿卜紋。大部分田黃石或多或少都帶有裂格,多呈現於表層,交叉狀,如龜裂紋。手感類似軟玉,質地溫潤、細膩、凝嫩。其在光線透照下,石心皆泛黃紅之光,燦爛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