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西玉髓是什麼
巴西瑪瑙在礦物學中屬於玉髓類,所以巴西瑪瑙是巴西玉髓的一種 。
巴西瑪瑙:在礦物學中屬於玉髓類,是一種膠纖物質,因色彩的豐富,溫潤、細膩、光澤度高,形狀各異在眾多的寶石中而獨領風騷,因而使人們對它倍加喜愛。
使用領域:室內牆面、檯面板、室外牆面、室外地面。
(1)巴西火是什麼物質形態擴展閱讀:
巴西玉髓作為21世紀最新流行的玉種,屆時深受廣大人們的喜好,玉髓實質上是一種隱晶石英,即二氧化硅,與瑪瑙是同一種礦物,但也有區別。玉髓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通透如冰,好的玉髓其通透性可以達到翡翠的玻璃種,這也是玉髓與瑪瑙最大的區別。
玉髓被人們當作寶石,主要用作首飾和工藝美術品的材料。玉髓與人們熟知的瑪瑙是同種礦物。有條帶狀構造的隱晶質石英就是瑪瑙,沒有條帶狀構造、顏色均一的隱晶質石英就是玉髓。
主要化學成分:SiO₂ ;可含有鐵(Fe) 、鋁(Al) 、鈦(Ti) 、錳( Mn) 、 釩(V) 等元素。 結晶狀態:隱晶質集合體,呈緻密塊狀,也可呈球粒狀、放射狀或細微纖維狀集合體。
常見的主要顏色:以透明至白色較普遍。也有極少數顏色鮮亮質地通透的品種。
其餘的比如紅,綠,藍,紫等也都有少數產出,但是因為此類顏色的寶石品種較多。
❷ 烈火的能力
最初設定碧翠斯的能力是來源於巴西的古老神秘宗教:可以呼出綠色的火焰,像火箭似飛行,並且可以藉助將衣物化為火焰形態,投射白熱火焰和急凍火焰,她的碧炎還具備療傷和修復燒損衣服的功效。但是無限地球危機後,一切設定都被改變了。
1、 火焰形態&操火術:一次想像之中的意外(超級英雄誕生模式)使碧翠斯浸染了一種叫做「炎生質(pyroplasm)」的有機能量源,使她可以從口中吐出碧綠色的火焰,也染綠了她的頭發。後來在入侵事件後,受到超級基因炸彈的影響,碧翠斯的能力地得到了意外的增強。她可以將自己完全轉換為碧綠火焰形態,飛行和投擲火球,就像是F4中的火人,但這時她的火焰已不再能保護衣服不受損,每次變形後她都赤身裸體,最後在隊友的建議下她穿上了抗燃材料的制服。2、 虛空化和噴射飛行:火焰形態下,她是虛空狀態,不受固體物質的傷害。3、 碧翠斯是職業特工和時尚設計師。
❸ 巴西鳶尾有凈化空氣的功效嗎
可以 植物一般都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凈化空氣的原理;巴西鳶尾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氣質量。
巴西鳶尾學名為Neomarica gracilis,英名為Walking Iris,為鳶尾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至巴西一帶,又名馬蝶花、鳶尾蘭、玉蝴蝶等。巴西鳶尾株高約40~50公分,葉從基部根莖處抽出,呈扇形排列。葉寬約2公分,革質,深綠色;花期約春至夏季。
生長習性
巴西鳶尾栽植容易,對環境的忍受能力也很強,不論是全日照、半日照、明亮散射光處,
都可生長良好,但若希望葉子長的青翠繁盛,還是以半日照或有遮陰的環境較佳,因此,牆邊、樹蔭下、或是室內明亮處,都是理想的栽培地點。巴西鳶尾喜歡土壤常保濕潤,夏季需注意勿缺水,否則葉尖乾枯,影響觀賞價值。在台灣栽種,只有冬季低溫時生長會停頓,其餘時節都生長旺盛,常保濃綠。栽培:栽培土質以肥沃之壤土或腐植質土為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均能成長,但以半陰處日照約60~70%,葉色較美好。施肥可用有機肥料如豆餅、油粕或三要素,每1~2個月施用一次。喜好潮濕,培養土應常保濕度,乾旱生育不良。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攝氏20~28度C,冬季要溫暖避風,寒流來襲10度C以下需預防寒害,空氣乾燥會導致葉尖枯焦。栽培多年後叢生的植株過度擁擠,應強制分株栽植。
❹ 關於巴西的黃玉
黃玉:
[晶體化學]理論組成(wB%):按Al2[SiO4](OH)2計算,SiO233.4,Al2O356.6,H2O10.0;F可替代OH,理論含量達20.65%。F:OH為3:1~1:1,隨黃玉生成條件而異:偉晶岩型,F含量接近於理論值;雲英岩型,OH含量增大至5~7%;熱液型,F與OH的含量相近。
[結構與形態]斜方晶系,a0=0.465nm,b0=0.880nm,c0=0.840nm;Z=4。晶體結構系由O2-、F-、OH-共同作ABCB的4層最緊密堆積,堆積層‖(010)。Al3占據八面體空隙,成[AlO4(F,OH)2]八面體連結[SiO4]四面體。斜方雙錐晶類,D2h-mmm(3L23PC)。柱狀晶形。常見單形:斜方柱m、l、j,斜方雙錐n、o、p、q,平行雙面c、b等。柱面常有縱紋。常呈不規則粒狀、塊狀集合體。
[物理性質]無色或微帶藍綠色,黃、乳白、黃褐或紅黃色。透明。玻璃光澤。解理完全。硬度8。相對密度3.52~3.57。偏光鏡下:無色,二軸晶()。2V=44~66,Ng=1.616~1.644,Nm=1.609~1.637,Np=1.606~1.635。干涉色低,通常為Ⅰ級灰—黃。
[產狀與組合]主要產於花崗偉晶岩、雲英岩和高溫氣成熱液礦脈中。
[鑒定特徵]柱狀晶形,橫斷面菱形,柱面有縱紋,解理完全,高硬度。以此可與類似的石英相區別。
[工業應用]透明色美的晶體可作寶石,名托帕石,為中低檔寶石。深紅色者品質最佳,價格昂貴;其次為粉紅色,藍色和黃色;無色者價值最低。尚可作研磨材料、精密儀表的軸承等。
黃玉是在高溫並有揮發組分的條件下形成,是典型的氣成熱液礦物,產於花崗偉晶岩、酸性火山岩的晶洞、雲英岩和高溫熱液鎢錫石英脈中。透明色美的黃玉則是高檔寶石原料。巴西是世界上優質黃玉的產地,1940年在巴西發現一個黃玉晶體,重240.25千克,清澈透明,完美無瑕。俄羅斯烏拉爾和巴基斯坦的卡特朗產因含Cr而呈玫瑰紅色的黃玉。世界上絕大部分托帕石產在巴西花崗偉晶岩中,包括各種顏色的品種,最大的晶體重達117kg。另外,斯里蘭卡、美國、緬甸、烏拉爾山脈、澳大利亞等國也都有寶石級托帕石產出。我國的托帕石產要產於內蒙古、江西、新疆。在十七世紀,葡萄牙國王王冠上的Braganza鑽石(1640克拉)曾被認為是最大的鑽石,現在已證實它是一塊無色托帕石。
黃玉即托帕石,英文名稱為Topaz,英文名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來源於紅海的一個小島的舊稱"托帕茲",另一種說法是由梵文TOPUS衍生而來,有"火"的意思。這個極具異國情調的名字,似乎已經訴說了這一寶石代表的神秘。托帕石的礦物學名稱為黃玉,又稱為黃寶石。
黃玉為含水的鋁硅酸鹽礦物,化學分子式為Al2[SiO4](F,OH)2,成分中F和(OH)的比值變化不定。晶體屬正交(斜方)晶系的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形態多呈斜方柱狀,柱面常具縱紋,集合體形態為柱狀、粒狀、塊狀。顏色為無色、淡黃、深黃、棕色、天藍、粉紅、紅、淡綠和褐色等。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619-1.627,雙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多色性清楚。硬度8,密度3.49-3.57克/立方厘米。解理發育,性脆。在長、短波紫外線的照射下,各種顏色的托帕石顯示不同的熒光。依據顏色,一般可分為酒黃色、無色、藍色、綠色、紅色托帕石。其中上等的深黃色者最為珍貴,顏色越黃越好。其次是藍色、綠色和紅色者。
世界各地都有黃玉出產,最重要的寶石級黃玉產地是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州,這里的黃玉有黃色、深雪梨黃色、粉紅色、藍色及無色等;斯里蘭卡也是較重要的產地,它的黃玉主要為藍色、綠色和無色。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產藍色和黃色的黃玉。
中國的廣東、新疆、雲南等地產大量無色的黃玉,經中子輻射,電子加速器轟擊、Co60照射及加熱的方法處理,可變成漂亮的天藍色。值得注意的是,中子輻射改色的黃玉會有一定的放射性,需要放置一定的時間(如半年以上)才能用作飾用寶石,否則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
黃玉是典型的氣成熱液礦物,產於花崗偉晶岩、酸性火山岩的晶洞、雲英岩和高溫熱液鎢錫石英脈中。世界著名產地有巴西、俄羅斯的烏拉爾和巴基斯坦的卡特朗。黃玉可作軸承及研磨材料,質佳者可作貴重寶石。中國內蒙古和江西等地出產黃玉。
在西方人看來,黃玉可以作為護身符佩帶,能辟邪驅魔,使人消除悲哀,增強信心。用托帕石的粉末泡酒,則可以治療氣喘、失眠、燒傷和出血等症。我國對黃玉的認識和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黃玉是一種色彩迷人、漂亮又便宜的中檔寶石,深受人們喜愛。國際上許多國家定黃玉為「十一月誕生石」,是友情、友誼和友愛的象徵。
黃玉屬一般寶石,其成分為含氟的硅酸鹽,硬度為8,常見顏色有無色、粉紅色、黃色及藍色等。容易和黃玉相混的常見寶石主要有水晶、海藍寶石、碧璽及玻璃仿製品等幾種,其中最易相混的是黃色水晶。實際上,除了黃玉更為柔和,略具絨狀外觀的特徵外,肉眼下兩者極難區分,這也是為什麼黃色水晶在市場上可引致人們對黃色黃玉價值懷疑的根本原因。
黃玉與水晶的原料區分較為容易。黃玉的柱狀晶面上有縱的條紋,而水晶則是橫的條紋。而對未鑲嵌的飾品,比重(手感)也可作為區分的依據,黃玉的比重在3.49以上,而黃色水晶只有2.65左右;用手掂,黃玉有"墜"手的感覺,水晶則較輕。當然,黃玉寶石的光澤柔和,而水晶的光澤則較「冷」,尖銳,依此也可區分。
肉眼區別黃玉與碧璽,最重要的是碧璽有較強的二色性,而黃玉除粉紅色者外,其他色的黃玉二色性都弱;另外,碧璽的雙折射強,往往可見雙影。
藍色黃玉與海藍寶石的區別,一般情形是較為困難的,可以作為參考的特徵是:藍色海藍寶石往往帶些黃綠色的色調並具輕微的二色性,比重較輕。確切鑒定要用折光儀等來測定。
玻璃與黃玉除光澤和偏光性不同外,黃玉是天然晶體,具有良好的傳熱性,因而有冰冷的感覺,而玻璃則是"溫"的。在放大條件下,黃玉有時可見到一種互不相溶的液體組成的氣液包裹體,而玻璃內往往含圓球形的氣泡,這點可作為輔助證據。
黃玉首飾選購要訣
(1)選購黃玉首先應注重顏色,鮮艷純正的酒黃、橙色黃玉均屬佳品。
(2)寶石加工應規范明亮,不能有裂紋、瑕疵或崩邊。
(3)應詢問顏色是天然還是輻射改色。
http://www.hnys.gov.cn/Read.asp?IC_ID=15371
又叫托帕石
黃玉是一種含氟的硅酸鹽,化學分子式Al2(F,OH)2•SiO4,斜方晶系,原石晶體主要呈柱狀,有時以水蝕卵石產出。黃玉具完全的平行底面的解理,硬度8,密度3.5-3.6g/cm3,無色、褐色及藍色者折射率為1.61-1.62,雙折射率為0.010;紅色、橙色、黃色和粉紅色托帕石折射率為1.63-1.64,雙折射率為0.008,二軸晶正光性,玻璃光澤,色散低,為0.014,多色性明顯與否決定於體色,顏色變化大。
黃玉的變種主要根據顏色來劃分。根據顏色的不同黃玉可分為下列品種:
黃色黃玉,包括黃至黃棕色、濃黃色,商業上也稱雪利黃玉,因其色澤相雪利酒(西班牙等地產的一種淺黃或深褐色葡萄酒)突出特點是具有天鵝絨般柔軟的質地和柔和的光澤。
淺桔黃色到金黃色黃玉也歸於此類。金黃色黃玉常被稱為「巴西黃玉」。酒黃色、金黃色黃玉均屬黃玉中最優品種。
藍色黃玉:這是國際市場上比較暢銷的托帕石品種,因為它比海藍寶石便宜,可外觀質量卻差不多。它的顏色主要是天藍色,並常帶一點灰或綠色調包括藍、天藍、淺藍色,且以淺藍色常見。一般顆粒較小,偶見大粒者。主要產自巴西。此外,市場上常見輻照改色的藍黃玉。
粉紅至紅色托帕石:目前國際市場上出售的粉紅至紅色托帕石,大部分是用黃褐色的托帕石經過加熱處理而得到,這種處理品顏色比較穩定,不會逆轉。
無色托帕石:個品種可以稱作被遺忘了的寶石。因為無色托帕石的折射率不高,色散亦低,因而琢磨成刻面後平坦無奇,不受人喜愛。
其它色彩黃玉,除上述以外,尚有淺紫色、綠色、黃綠色黃玉等,但都很少見。
❺ 巴西驚現火龍卷,它和龍卷風有什麼區別嗎
據媒體報道,近日,巴西亞馬遜叢林驚現火龍卷。 據專家表示,火龍卷是極其罕見的現象,雖然結構與龍卷風相似,但火龍卷核心溫度高達1090℃,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才可能出現。包括38℃以上的高溫、強風和濕度低於8%的極乾燥空氣等等。
總的來說,火龍卷只是龍卷風的一種,與普通的龍卷風有很大差異。
❻ 稀少的火成碳酸岩是什麼
著名的地質學家道森酷愛地質事業,人們旅遊喜歡逛名勝山水、園林風光,可是他偏偏對那些光禿禿的山感興趣。他可以在火山口上蹲半天,觀察火山口的情況。弄得他的同伴都很乏味,但是大家都很諒解他這種職業癖。
1960年,道森在坦尚尼亞奧多依倫蓋火山口考查時,親眼看到火紅的火山物質往外噴溢。他敏感地辨別出,這座火山的噴發物氣味特殊,其他火山因噴發硫化氫而使人感到窒息,然而這座火山沒有這種氣味。從化學測定得知,熔岩中冒出來的氣泡幾乎都是二氧化碳氣體。這種異常的火山噴發物使他極感興趣,決心搞清楚火山熔岩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經過化學分析得知,這種火山熔岩絕大部分是碳酸鈣,此外還有少量二氧化鈦(TiO2)、三氧化二鐵(Fe2O3)、一氧化猛(MnO)、氧化鋇(BaO)、氧化鍶(SrO)、五氧化二磷(P2O5)、五氧化二鈮(Nb2O5)等。其中稀土和鑭的含量都比較高。這就是以前在印度曾經發現過的碳酸岩的成份特徵。碳酸鹽岩漿,這還是第一次發現!1966年,他又發現了火山噴發的岩流,其成分是鈉質碳酸鹽並含霓霞岩的晶屑和岩塊。從此,火成碳酸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火成碳酸岩的發現比碳酸鹽岩漿早得多。1884年印度地質學家在印度納里達河谷下游,發現了一種岩石。經仔細觀察,基本上是由碳酸鹽礦物組成的,並有少量硅酸鹽礦物伴生;不含化石,不呈層狀分布,幾乎沒有沉積岩的特徵,但當時並沒有注意到它的由來。直到1921年,布列格爾在研究費恩地區鹼性雜岩時,才首次確定這種與鹼性雜岩體相伴生、以碳酸鹽礦物為主的岩石是岩漿成因的,並正式命名為「碳酸岩」,以示與沉積生成的「碳酸鹽岩」相區別。由此可知,碳酸岩和碳酸鹽岩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在成因上卻有「水」、「火」之別。
碳酸岩在外觀上很像變質岩中的大理岩,顏色主要為白色、淡黃色到淡棕色,主要礦物為方解石、白雲石和菱鐵礦等碳酸鹽礦物,此外,還有80多種含量很少的礦物,如磁鐵礦、磷灰石、黑雲母、金雲母等等。產出形態多為岩株、岩鍾、岩牆或岩脈。常和鎂鐵質鹼性岩,如霓霞岩類共生,構成橢圓形的雜岩體。巴西東南部的鹼性鎂鐵質岩——碳酸岩環狀雜岩體就是呈橢圓形的。
近年來,人們已經認識到,碳酸岩中常常含有許多稀有和稀土元素(鈮、鉭、稀土、鈰、鈧和鈾等)。據統計,發達國家的鈮,有98.8%來自碳酸岩,有55%的稀土元素也來自碳酸岩。因此,世界各國興起了一個找碳酸岩的熱潮。直到19世紀50年代為止,全世界已發現41個含碳酸岩的鎂鐵質鹼性雜岩體。其中非洲有24個,美洲有8個,歐洲有9個。我國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相繼在湖北竹山、四川南江、山西臨縣以及雲南、新疆、甘肅等地發現了與鹼性岩有關的碳酸岩及其礦產。
❼ 火是怎麼來的
火的利用是人類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標志著人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野蠻階段,也標志著人類開始了解自然力和駕馭自然力。早在人類發明文字以前,便已經能夠熟練的使用火,因此關於火的由來,只能到神話中去追溯。
雷火
人類不可能一開始就懂得如何產生火,最早的火種肯定是從自然界中獲得的。在自然條件下產生火的情況非常有限,雷火就是其中一種。當閃電擊中樹木或草地的時候就會引起火焰。
居住在南美洲格蘭查科地區的塔皮埃特人說,最早的火種是由黑鷲從閃電中取得的,但是它只把火留在自己身邊使用,不肯傳授給別的動物。後來多虧了一隻青蛙幫人類從黑鷲那裡偷來了火種,人類才總算用上了火了。
【閃電】
摩擦起火
火的另一種自然起源是摩擦起火,當風吹過乾燥的樹林時,樹枝互相摩擦,有時也可引發火。婆羅洲北部的奇奧杜順人傳說,過去有一條狗看見了兩根竹子在風中摩擦,著起了大火。它就叼起一塊燃燒的竹片帶回去給主人,結果一不小心把主人的整座房子都燒著了。房子里的玉米被烤焦了,泡在水裡的土豆也被煮熟了。就這樣奇奧杜順人不僅認識到了火這種東西,還知道了它的危害和好處。
鑽木取火
鑽木起火屬於摩擦起火的一種。中國古代傳說,遙遠的西方有一個燧明國,陽光和月光都照不到那裡,整個國家一直處在漆黑當中。然而國中有一棵神奇的燧木,每天都能發出閃閃爍爍的亮光。後來有一個燧人氏就想搞清楚為什麼這棵樹能發光。他站在樹下一直觀察,終於發現原來樹上有一隻鳥,一直在啄樹枝,每當它啄一下,就會發出一下亮光。燧人氏受到啟發,立即折下兩根樹枝,互相碰撞,果然也會發出亮光。後來他又不斷的改良這種方法,發現比起直接碰撞,用鑽法更容易引發亮光。另外將鑽出來的火星放進乾燥的木屑或草里,吹氣,就能得到火這種既光亮又溫暖的東西。「燧」和「明」分別是取火和光亮的意思,燧人氏、燧木、燧明國當是在發現了取火的方法以後,才改的名字。
【鑽木取火】
有趣的是,鑽木取火這個行為還和男女交合的行為相似,所以有一些民族把二者聯系在一起。例如:古印度婆羅門教的祭司在點燃祭火時,一定要他的妻子協助。在點火的前一天晚上,祭司保管用來鑽的木棍,妻子保管墊在底下的木頭,二人共眠。第二天點火時,祭司負責扶住木棍,妻子負責轉動木棍。新幾內亞特羅布里恩德群島上的土著傳說,最早的火種是從一個女人的生殖器中取出來的,也暗示了鑽木取火和性行為的聯系。
擊石取火
用某些石頭和金屬(如:燧石和鐵)互相擊打,同樣可以起到取火的作用。新墨西哥州的希亞印第安人說最早創造人類和動物的蜘蛛也是火的發明者,它的巢穴里有一塊尖的石頭和一塊扁圓的石頭,通過碰撞兩塊石頭,就可以產生火。英屬哥倫比亞的卡斯卡印第安人說,在很久以前,一隻小鳥偷走了熊的火石,經過幾度轉手後,這塊火石落到了狐狸手裡。狐狸將它砸碎成好幾塊,分給各個印第安部落,並教會他們如何打火。
【火鐮】
火山火
火山火和雷火一樣,皆是從自然中取得的火。古希臘神話講道:普羅米修斯剛創造出人類時,見人類什麼才能都沒有,便違背宙斯的命令將火種賜予了人類,他也因此受到了嚴厲的懲罰。關於普羅米修斯是如何取得火種的,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從太陽那裡取得的。然而還有第二種說法:普羅米修斯偷偷的來到楞諾斯火山島上,從火與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的工坊里偷取了火種。
從日月星辰中取火
前面幾種獲取火的神話都是比較現實的,接下來介紹的幾種神話則比較「超現實」:
火會發光,日月星辰也會發光,所以有些民族相信前者便是從後者那裡取得的。上面講到的普羅米修斯從太陽中取火便是一例。加利福尼亞的托洛瓦印第安人則說,古時候幾個人用蜘蛛絲做成了一個氣球,乘著它飛到了月亮上取火。
【從太陽中取火】
盜火
有些民族相信最早火種掌握在某個神靈的手中,後來有一個神靈或人類從前者那裡盜取(有時候也用搶的)了火種。中國河南商丘流傳著天神商伯盜火的傳說。這位商伯,實乃凡人閼(yn)伯。根據《左傳昭公元年》記載,他是帝嚳的兒子,因為跟弟弟實沈不合,所以帝嚳命他遷往商丘,作為火正,即掌管火的官員,故稱「商伯」。既然商伯能被任命為火正,就說明當時人類已經有火了,商伯自然不可能是盜火者。傳說中盜火者另有其人,但是因為後來的商伯在商丘太出名了,而且也與火有關,所以頂替了前者。曼加伊亞島上的居民認為,火是英雄毛伊從居住在地下的火神那裡奪取的。前文提到的普羅米修斯的神話也屬於這類。
有些神話里,最早掌握火種的是某種動物。巴西的卡耶波人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花豹收留了一個青年,並向他展示了火和熟食的奧秘。這個青年回到村子裡以後,卻帶領一大堆人到花豹家裡偷走了火種。從此,失去火種又不懂得生火的花豹只能以生肉為食,並且深深的仇恨人類。
【花豹】
既然動物可以作為火的掌管者,反過來也就可以作為盜火者。安達曼島的居民說,火種是翠鳥從神靈白力克那裡盜來的。當白力克發現翠鳥正在盜火時,他用一根燃燒的木棒擊中了翠鳥的後頸部,從此翠鳥的那個地方就留下了一撮紅色的羽毛。這類動物盜火的神話往往順帶解釋了動物身上某些特徵的起源。
異地取火
有時火種則並非掌握在某個神靈或動物手裡,而是存在於某個地方,英雄只要去那個地方把火種拿回來就可以了。不過這也不是一項輕而易舉的任務。切諾基印第安人傳說,世界上最早的火種儲存在一棵空心的梧桐樹里,這棵樹又位於一座島上。一些鳥類和蛇類先後去取火,皆被火熏傷或灼傷。最後蜘蛛用線織成了一個碗,將火種放在裡面,帶了回來。
在昂通爪哇和吉爾伯特群島的神話中,最早的火種隱藏在海底下。這大概是陽光照耀在海面時產生的火花般的反光所引發的想像吧。
【波光粼粼的海面有時看上去像底下藏著一團火焰】
保存火種
在人工取火的方法誕生以前,人類只能依靠偶然從自然界中獲取火種,因此保存火種便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某些原始部落,會專門設立看管火種的人員。在中國古代,承擔這一責任的官職就叫做「祝融」或者「火正」。還是上面談到的商伯的傳說,它的後續是:老天爺知道商伯把火種帶下凡間後,發動了一場大洪水打算熄滅火種。但是商伯在洪水中拚命保護火種。當洪水結束後,人們歸來,發現火種還沒熄滅,然而商伯已經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了。這點也符合他作為火正的義務。
玻利維亞的直利瓜尼人相信在大洪水發生時,是一隻蟾蜍將火種帶進洞裡面保存起來的。
【閼伯台】
二次取火
世界上許多民族皆存在著大洪水的神話,這一神話有時也和火聯系在一起,又可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有人或動物在洪水中護住了火種;另外一種是火種在洪水中熄滅了,這時就需要再次取得火種。取火的過程則與前面所說的幾種類型別無二致。
但導致火種熄滅的原因也不一定每次都是洪水,也有別的原因。四川筠連縣有一個神話講道:天神一次到苗家人家裡做客,因為一個誤會,使得天神覺得苗家人有意虧待他,他非常生氣,就把火種全部收走了。後來,苗家人有一個好漢盤老大上天把火種偷了回來。由此人間的夜晚才恢復了燈光,冬天才恢復了溫暖。
參考文獻:
弗雷澤:火起源的神話
列維斯特勞斯:神話學:生食和熟食
中國民間故事全集:河南卷
中國民間故事全集:四川卷
❽ 火焰龜的形態特徵有哪些
火焰龜(詳情介紹)
火焰龜最受人歡迎的便是那漂亮的背甲,但是很多人都覺得火焰龜的外觀與巴西龜有一點相似,其實,它們都屬於同一種屬,但是火焰龜的價格相對要高一些,飼養方式與巴西龜一樣簡單。
火焰龜系小型水龜,背甲長僅10~25 cm,細膩光滑,呈扁平的橢圓形,色彩從綠色到黑色,部分還帶有紅色的斑紋。腹甲一般是黃色的,有時會夾帶紅色,有時又帶有黑色到紅棕色的圖案,圖案的大小和形狀不定。火焰龜的皮膚為黑色到橄欖色,頸部,四肢和尾部長有黃色和紅色的條紋,頭部則有黃色的條紋。雄龜具有較長的前爪和粗長的尾部。而雌龜一般體型較大,前爪較短,尾巴比較短細。
大家都知道火焰龜與巴西龜、甜甜圈龜等彩龜屬的龜龜一樣,來自於美國。火焰龜的基因比對與甜甜圈龜極為相似,屬於一個龜屬當中的近親。火焰龜以其漂亮的特有圖案而聞名於世,猶如燃燒的火焰不斷的上升一樣的標志性圖案別具一格。相對於甜甜圈龜來說,顏色差異更大,觀賞性更強。有些龜友對火焰龜愛不釋手,十分喜歡。
❾ 怎麼分別巴西和火焰龜辨認
樓主上圖啊!
這是火焰龜
❿ 誰能告訴下火焰龜和巴西龜的區別啊
主要區別有,形態特徵不同、生活習性不同、分布范圍不同,具體如下:
一、形態特徵不同
1、火焰龜
腹甲一般是黃色的,有時會夾帶紅色,有時又帶有黑色到紅棕色的圖案,圖案的大小和形狀不定。火焰龜的皮膚為黑色到橄欖色,頸部,四肢和尾部長有黃色和紅色的條紋,頭部則有黃色的條紋。
二、生活習性不同
1、火焰龜
屬水棲龜類,生活於湖、河、池塘等地。火焰龜活動性強,但相互間不廝打。主要食物有蝸牛,昆蟲,小龍蝦,蝌蚪,小魚,腐肉,水藻和水生植物。
2、巴西龜
喜歡棲息於清澈的湖泊、小河、池塘。生性活潑、好動。但膽子較小,對聲音、振動反應靈敏。幼體的性情較溫順,可隨意拿在手中把玩。但一旦性成熟長為成體,開始變得較具攻擊性,對打擾者會進行攻擊。屬偏肉食的雜食性龜類,幾乎什麼都吃。
三、分布范圍不同
1、火焰龜
主要分布在北美大陸。
2、巴西龜
原產於密西西比流域,主要分布於新墨西哥東部、密西西比、阿拉巴馬、肯塔基、田納西、東堪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