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巴西世界盃半決賽巴西-荷蘭90分里角球有幾個
只有一個,巴西三個。
2. 阿根廷隊vs巴西隊出現了幾個角球
阿根廷隊與巴西隊的美洲杯決賽,全場比賽,角球數量分別為阿根廷一個,巴西四個。
3. 巴西世界盃哥斯大黎加vs希臘角球數是多少九十分鍾內
巴西世界盃哥斯大黎加vs希臘角球數是8個九十分鍾內
4. 足球買比分加時賽算不算
足球比賽也是一種運動,如果在足球比賽當中出現的花錢買比分加時賽,那肯定算是一種違規行為,是絕對要禁止的和必須要嚴格處理的!
5. 足球知識
普及足球知識
問題分類
1世界盃歷史
誰能夠詳細說一說足球的發展歷程
歷屆世界盃的舉辦國 最佳射手進幾球 冠軍是哪
什麼是世界盃?世界盃的發源地是哪裡?
第一屆世界盃第一場足球比賽是誰對誰?
歷屆世界盃的舉辦國 最佳射手進幾球 冠軍是哪
世界盃哪幾年沒有舉行?為什麼?
世界盃足球賽,每個國家參賽球員的名額規定是多少人?
歷屆世界盃八強及名次?
請問克羅埃西亞、澳大利亞、日本歷屆世界盃(足球)詳細資料。
歷屆世界盃的舉辦國 最佳射手進幾球 冠軍是哪
誰知道歷屆世界盃用球名稱?
2足球專業術語的意義和起源
為什麼三個進球稱帽子戲法
什麼是黑馬
什麼似德比
什麼失烏龍球
紅黃牌的來歷
什麼叫越位?
足球運動一共經歷了幾次戰術革命?
足球規則?
誰能介紹一下足球術語的英文對照
在世界盃里,種子隊怎樣確定呢?
什麼叫死亡之組?
3本屆世界盃
06年世界盃分組名單
2006年世界盃專用足球叫什麼名字啊???
06年世界盃吉祥物?
06德國世界盃的主題曲是什麼?
06年世界盃開幕式
2006世界盃有幾支隊伍是第一次參加的?
4歷屆世界盃
歷屆世界盃八強及名次?
歷屆世界盃舉辦地及奪冠球隊
歷屆世界盃冠亞軍名單
歷屆世界盃的金靴獎得主?他們分別是哪國的?
歷屆世界盃主題曲
歷屆世界盃決賽比分?
歷屆世界盃冠軍隊,隊長的名字?
5世界盃相關球員介紹
歐文的詳細資料?
貝克漢姆簡介
羅納爾多(Ronaldo)的介紹
梅西全部資料
7國家隊備戰
巴西國家隊現在的主教練是誰?
巴西國家隊隊員名單
誰知道英格蘭國家隊名單的號碼?
英格蘭國家隊的全家福
關於義大利國家隊的消息
最新一期義大利國家隊入選隊員資料
8相關網站
網路
世界盃中文網
新浪
足球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的七個理由
一、運動的精華 足球的本身集合了人類各運動的特點,運動員之間的突然起動,競跑爭球,就像是短跑;守門員上縱下跳,橫撲側撲,就像跳的項目;那些柔韌性好的運動員一個倒掛金鉤,魚躍沖頂,像體操;兩個運動員之間的合理沖撞,又有點像橄欖球的展現力與美……
二、大眾化 足球運動本身對參與者的要求不高是個重要原因。踢足球的運動員,高矮肥瘦問題都不大,不像其他運動。比如說橄欖球,塊頭小的肯定吃大虧;籃球運動更是「長人」們的天下。而足球則不同,這樣就給全世界的所有孩子提供了做「巨星夢」的機會。
三、不可預知性 足球運動比賽結果的偶然性是造成全世界球迷狂熱的重要原因。因為在足球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強隊。曼聯有可能被一支名不見經傳的乙級隊甚至是業余隊「扳倒」。球星堆起來的巴西隊曾經在奧運會足球比賽里就被那時還稚嫩的日本隊擊敗。一九九六年,足球「第三世界」的朝鮮隊曾經擊敗過義大利隊闖進世界盃八強。所以,在足球比賽里,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不知道事情的結果。
四、帥哥 足球場上英姿颯爽的諸位大帥哥是造成足球運動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的不可忽視的原因。理由很簡單,美眉們都一臉崇拜不顧一切奔到球場看球(主要看人),那她們的男朋友能不著急嗎?即使對足球不甚感興趣的男士,也得跟著女友往球場跑,看住女友,不要讓她被那些球場「萬人迷」搶走才是最要緊的。
五、環境 球迷就像食客,有一道讓人垂涎三尺的足球大餐,但是「吃」的氣氛要好。熱鬧,大氣,壯觀,這些足球場都具備了。比起悶熱悶熱的羽毛球館,比起小小的一張乒乓球桌,寬闊的綠茵場看起來是多麼地氣勢恢宏和激動人心。
六、自由 幾萬十幾萬的球迷一起起鬨,熱熱鬧鬧的。老實說,如果看球都要安安靜靜的,那誰還去看球。
七、爭議性 「足球最大的魅力在於它具有爭議性。」一位有遠見的老人說了一句有遠見的話。這個老人是前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沒錯,如果足球比賽都是判罰得很「死」,很機械的話,那足球就失去了它巨大的魅力。正因為裁判是人,可能錯判,可能受賄操縱比賽等等,才有了聲勢浩大的爭議和更多人的關注。足球發源地
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一種足球游戲了。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 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
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里,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 .枚乘傳》均有記載。
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現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
當然,由於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足球發展歷史
英國雖然不是足球運動的發源地,但卻是把這項運動發展得很好的國家。初期的足球游戲並沒有所謂球例、場地和人數的限制,所以經常出現粗暴或打鬥的行為,因而往往被視為一種粗野的運動。英皇愛德華二世甚至於1314年下令全國禁止足球運動,直至1603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才再度批准這項活動。1840年,足球運動被引進校園,但各院校採用的比賽方法卻不盡相同,直到1848年,劍橋大學才印行十條「劍橋大學足球規例」。自此,足球運動也開始在不同的階層蓬勃起來。
1863年,英國足球總會正式成立,並開始出現足球聯賽,足球運動亦轉趨職業化。第一屆足總杯比賽在1871年舉行。在隨後的幾年間,足球的規例及裝備亦因應比賽的需要而更改。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足球運動迅速發展至其它國家。究其原因,不免是拜商旅及英國的殖民地政策所賜。由於足球運動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國際足球協會亦於1904年成立,推廣國際間對足球運動的興趣。1908年,足球正式被列入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之中。國際足協亦於1930年主辦第一屆世界盃賽事,冠軍最後由烏拉圭奪得。
足球及場地簡介
足球:
質量和測量 圓形;用皮革或其他適當材料製成;圓周不長於70厘米(28英寸)、不短於68厘米(27英寸);重量在比賽開始時不多於450克(16英兩)、不少於410克(14英兩);壓力在海平面上等於0.6-1.1個大氣壓(600-1100克/平方厘米、8.5-15.6磅/平方英寸)
場 地 :
賽場尺寸 比賽場地必須是長方形,邊線的長度必須長於球門線的長度。長度90-120米(100-130碼),寬度45-90米(50—-00碼)。
國際比賽 長度100-110米(110--10碼),寬度64-75米(70-80碼)。
場地標記 比賽場地是用線來標明的,這些線作為場內各個區域的邊界線應包含在該區域之內。兩條較長的邊界線叫邊線,兩條較短的線叫球門線。所有線的寬度不超過12厘米(5英寸)。比賽場地被中線劃分為兩個半場。在場地中線的中點處做一個中心標記,以距中心標記9.15米(10碼)為半徑畫一個圓圈。
球門:
球門 球門必須放置在每條球門線的中央。它們由兩根距角旗桿等距離的垂直的柱子和連接其頂部的水平橫梁組成。兩根柱子之間的距離是7.32米(8碼),從橫梁的下沿至地面的距離是2.44米(8英尺)。兩根球門柱和橫梁具有不超過12厘米(5英寸)的相同的寬度和厚度。球門線與球門柱和橫梁的寬度是相同的。球門網可以系在球門及球門後面的地上,並要適當撐起以不影響守門員。球門柱和橫梁必須是白色的。
足 球 規 則
一埸足球比賽分為上半場及下半場。上、下半場的法定時間各為四十五分鍾,而在上、下半場之間的休息時間為十五分鍾。到了法定時間後,球證可因應在比賽停頓時所浪費了的時間而補時。(根據球例換一個球員,補時三十秒)
在一些比賽,若果兩隊在九十分鍾的法定時間內都不能分出勝負,會加時作賽。加時上半場及加時下半場各為十五分鍾,在加時上半場完結後不會休息,會直接進行加時下半場的賽事。比賽前以擲硬幣的方式來決定那一隊開球先。
在比賽前每一隊的人數一定要是十一人,若在比賽時某一隊的人數少於七個人,則該比賽會立即結束,而勝方則是多於七個人的那隊。普遍的球賽後備球員是五個,可換的名額為三個。但是友誼賽或表演賽的後備名額以及可換的名額不限。
界外球
當皮球越過邊線時,應由最後觸球球員之對方球員在球出界的位置擲界外球。
擲界外球之球員必須雙足站立在邊線上或邊線外地面,並雙手持球從頭後經頭頂擲出。
球門球及角球
若皮球越過底線(並非進球)而最後觸球之球員為攻方球員,則守方球隊可獲得球門球。
反過來說,若最後觸球之球員為守方球員,則攻方球隊可獲得角球,而此角球應在皮球越過底線一方的角球點上開出。
罰球
間接自由球應在犯規點開出,但若踢出後並未讓其它球員觸球而入網,則不算作進球。
在以下情況下球證才判直接自由球:
踢或意圖踢對方球員。
絆倒對方球員。
跳向對方球員。
用粗暴或危險動作去碰撞對方球員。
從後去碰撞對方球員。
擊打或意圖擊打對方球員。
抓著對方球員。
推對方球員。
用手或手臂觸球。
向對方吐口水。
主踢直接自由球時,直接射球入網亦算作進球。
**處理間接自由球和直接自由球時,如果守方的球員與球的距離不足十二碼罰球,若守方球員在己方的禁區內觸犯可導致判罰直接自由球的十種規條,則可被判罰十二碼罰球。當執行十二碼罰球時,除主踢球員及守門員外,所有球員皆要離開禁區及最少距離罰球點十碼之外。
足 球 技 術
盤球的基本要點 :
普通人在盤球時常犯一種錯誤,就是光看皮球不望對手,或光望對手不察皮球。其實從球星示範中,大家不妨留意他們均有一個共通點,其額頭通常向著對手,這種做法,能令自己的視線范圍,既可留意皮球亦可留意對手活動。其次,在推波的時候,跑動的幅度應追貼皮球的速度,人慢波快唔掂,波快人慢更唔掂,如何能掌握人波協調,嘗試在盤球時,用膝部作指南針,盤球時瞄住皮球跑動,皮球在膝下推波,皮球離膝就追波,只要多練習掌握推波追波節奏,盤球技巧不難到手。
腳內側盤球
▲ 較易控制和保護皮球,但推球的速度則較慢。
腳外側盤球
▲ 如要控制皮球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推球速度高而且隨時用腳外側將球傳出。
正腳背盤球
▲普通人不大願意嘗試的盤球技術,原因是多數人習慣腳內側或腳外側盤球,其實正腳背盤球如能和皮球協調,可以發揮球員最高的跑動速度。
接球(控球) :
一場比賽中,如果沒有控球,根本不會出現傳球、盤球甚至射門,可見控球技術的重要性。
▲第一腳控球的質素好與壞十分重要,愈簡單的
▲控球技術其實大有學問。
▲球員應以足球的來勢決定自己採用何種控球技術。
▲控球方向選擇正確,對往後的動作非常重要。
▲將球控往遠離對手的一邊,可令對手難於搶截自己的皮球。
腳內側
接球 腳外側
接球 正 確 控 球
頭 球 :
在一足球比賽中,很多時都要去迎項來球, 別是接應底線傳中球時,無論你是後衛或前鋒,都必須要有良好項上功夫以瓦解攻勢或製造進球.
立定頭槌- 正額迎頂,頂向前
頂向側面
躍起頭槌-正額迎
射門 :
正腳背射門〔沖力射球〕
優點:力度大,球速快,射程遠。
弱點:對手較易捉摸射球去向,另外准確度較難 掌握。
要點:起跑點,皮球和目標應成一直線,膝向目標輕松助跑,立足腳站在皮球側近,自然向後提起小腿,眼望皮球頂部,鎖緊腳眼揮動小腿抽向皮球中央點,擊球後身體勢追前完成整個射門動作。
秘訣:腳尖向下,球速快慢取決於小腿揮動速而非來大腿力量,射球前宜預先選定擊球部位,射球後收緊大腿前部肌肉可避免不慎弄傷半月板。
腳外側彎射〔外彎香蕉球〕
適用范圍:繞過對手封堵的中至較遠距離的射門。
技術要點:斜線碎步跑向皮球,當立足腳站在皮球側近的時候,提腿扭擺身體鎖緊腳眼,利用腳外側抽擊皮球偏外三分一處,射球後順勢收膝完成射門動作。
小小秘訣:腳尖向下,利用腳背偏外平面拉擊皮球,較易形成皮球外彎去勢,射球力度越大弧度越大,力度弱則難以繞越對手。
腳內側彎射〔內彎香蕉球〕
適用范圍:繞過對手封堵的中距離射門。
技術要點:斜線跑向皮球,立足腳站在皮球側近,提腿鎖緊腳眼,利用腳內側抽擊皮球偏外三分一處,擊球過程順勢扭動身體,射球自然彎出。
小小秘訣:腳尖向前偏上,善用球靴內側商標位觸球,較易掌握皮球去向,射球力度過大會導致皮球高飛而去,力度弱又較難繞越對手。
腳內側撞射〔掃把腳射門〕
優點:射門准繩易掌握,起腳後較易改變方向。
弱點:射球力度偏弱,對手較易捉摸皮球去向。
要點:輕松跑向皮球,射球前平衡身體,膝向皮球順勢提腿,當立足腳站在皮球側的時候,輕扭身體膝轉向外,鎖緊腳眼撞擊皮球中央將球射出。
秘訣:射球時腳尖保持向上,用球靴內側商標位撞擊皮球,較易掌握皮球去向?平時可練慣用腳內側拍牆,練至僅得一下撞擊聲為佳,如有兩下聲響表示腳內側和皮球的接觸面尚未掌握
足 球 戰 術
比賽陣型
1.陣型的發展和演變
為了適應攻守戰術的需要,全隊隊員在場上的位置排列和職責分工,稱為比賽陣型。各陣型的名稱是按隊員排列的型狀而定。自19世紀中期世界上有了第一個足球比賽陣型至今日的「四三三」、「三五二」、「四二四」等,以及某些國家所採用的「水泥式」、「鎖鏈式」等,都是沿著這一個客觀規律演變和發展的。
2.各個位置的職責
(1)邊後衛的職責:邊後衛主要是要防守對方的邊鋒以及其他進攻隊員在邊路的活動,破壞對方由邊路發動的進攻。同時還可利用插上助攻式運球來直接威脅對方球門。
(2)中後衛的職責:中後位有突前中後衛和拖後中後衛之分。前者主要任務是盯守對方突前的最有威脅的中鋒,因而又被稱之為盯人中後衛;後者則主要擔負整個防線的指揮任務,其站位經常處於其他防守隊員後面,一般稱他為自由中衛。
(3)前衛的重要職責:前衛通常稱之為中場隊員。中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控制了中場也就是得到了比賽的主動權,因此比賽各隊往往都在中場投入較大力量。
全隊進攻戰術
全隊進攻戰術是指比賽中一方獲得球後,通過隊員之間的傳遞配合達到射門的目的而採用的配合方法。與局部進攻戰術相比較,全隊進攻戰術的進攻面比較廣,參加進攻和快速反擊等。
1、邊路進攻
利用球場兩側地區發起進攻的方法叫邊路進攻。邊路進攻是全隊進攻戰術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點是有利於發揮進攻速度,打破對方防線製造缺口。
2、中路進攻
中路進攻是利用球場中間區域組織的進攻,這種進攻雖能直接射門,但難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為嚴密,前的攻擊手必須是反應極其敏銳、意識強、技術高、敢於冒險、速度快和善於路位策應的隊員。
3、快速反擊
比賽中當攻方進攻時,後衛線往往壓至中場附近,防守人數也由於插上進攻和助攻而相對減少,此時如能抓住對方防區空隙較大和回防較慢的機會,乘其失球發動快速反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擊是最有威脅的進攻手段,有效地進攻在於突然快速地反擊,但其難度較大,即要冒險,又要有準確、快速的傳切配合技能。快速反擊要有組織,配合得要極為默契,必須進行專門性的訓練,否則很難在比賽中實施。
全隊防守戰術
防守戰術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盯人緊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規定的范圍內盯人緊逼,不交換看守;區域緊逼防守(盯人和區域相結合),即現今流行的綜合防守,緊逼和保護相結合,在個人的防區內緊逼,作交替看守。盯人防守即各自都有明確的防守對象,如對方左邊鋒大幅度地斜插至右路,則右後衛緊跟盯防,不交替看守。防守最根本的原則是緊逼和保護。只有緊逼才能有效地主動斷搶,壓制對方技術的優勢而獲取主動權;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緊逼和控制空當。
定位球戰術
定位球戰術是指在比賽中,利用「死球」後重新開始比賽的機會組織進攻與防守配合的戰術方法。定位球戰術包括中圈開球、角球、任意球、點球、擲界外球等。
在勢均力敵的高水平比賽中,定位球戰術有時起決定勝負作用。在配合上要利用簡練的一次配合取得射門機會,配合越復雜成功率就越低。故要進行專門性的練習,才能在比賽中奏效。
集體的局部配合進攻戰術
集體戰術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隊員在比賽中為了完成全隊攻防任務而採用的局部協同作戰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二過一」戰術配合、「三過二」戰術配合和反切配合等進攻戰術。
1、「二過一」戰術配合
顧名思義,「二過一」是兩個進攻隊員,通過傳球配合突破一個防守隊員。「二過一」是集體配合的基礎,可以在任何場區、任何位置上運用這種方法來擺脫對方的搶截或突破防線。「二過一」是進攻的兩個隊員之間相距10米左右,進行一傳一切的配合。要求傳球平穩及時,一般多用腳內側、腳外側等腳法,傳地平球為主。傳球的位置,盡可能是接球人腳下或前面二、三步遠的地方。
2、「三過二」戰術配合
「三過二」是在比賽中局部地區3個進攻隊員通過連續配合突破兩個防守者的防守。由於這種配合有兩個同隊隊員可以同時接應傳球,因此使持球人傳球路線更多,且進攻面擴大。
集體的局部配合防守戰術
1.補位
補位是足球比賽中局部地區集體配合進行防守的一種方法。當防守過程中一個防守隊員被對手突破時,另一個隊員則立即上前進行堵封。
2.圍搶
圍搶是指比賽中在某局部位置上,防守一方利用人數上的相對優勢(通常是兩三個隊員)同時圍堵對方的持球隊員,以求在短暫時間內達到搶斷或破壞對方的目的。
3.造越位戰術
造越位戰術是利用規則而設計的一種防守戰術。是一種以巧制勝的省力打法,因而成為一種重要的防守手段。但由於其配合難度較大,搞不好會適得其反,讓對手鑽空子,因此戰術往往是為水平較高的球隊所採納,但在一場比賽中也不是多次運用。
6. 巴西世界盃巴西隊每場角球數量是多少
巴西世界盃巴西隊每場角球數:
1、2014年6月13日,小組賽,巴西隊和克羅埃西亞隊,巴西隊的角球數為7,克羅埃西亞隊的角球數為3;
2、2014年6月18日,小組賽,巴西隊與墨西哥隊,巴西隊的角球數為4,墨西哥隊的角球數為3;
3、2014年6月24日,在小組賽階段,巴西對陣喀麥隆,巴西隊的角球數為7,喀麥隆隊的角球數為6;
4、2014年6月29日,第八場決賽,巴西隊對陣智利隊,巴西隊的角球得分為6,智利的角球得分為5;
5、2014年7月5日,四分之一決賽,巴西隊對陣哥倫比亞隊,巴西隊的角球是5,哥倫比亞隊的角球是6;
6、2014年7月9日,在巴西對陣德國的半決賽中,巴西隊的角球數為7,德國隊的角球數為5。
(6)巴西多少個角球不算加時擴展閱讀:
2014年巴西世界盃預選賽共有207支球隊參加。除東道主巴西隊以外,其餘的31個參賽名額均從207支參加預選賽的隊伍中產生。世界盃預選賽共計包含820場比賽。最早的比賽是2011年6月15日貝里斯和蒙特塞拉特之間的比賽,最後的一場是約旦和烏拉圭之間的洲際附加賽。
比賽的順序與分組由2011年7月31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預選賽抽簽儀式上決定。亞洲球隊共有4.5個名額,非洲球隊共有5個名額,中北美球隊共有3.5個名額,南美有3.5個名額,大洋洲有0.5個名額,歐洲有13個名額。
2013年11月20日,世界盃預選賽最後一場比賽結束,32支參加世界盃的球隊全部確定。 除了波黑首次參加世界盃以外,其餘31支球隊均在2014年之前參加過世界盃比賽。根據2013年11月28日的國際足聯國家隊排名,排名第18位的烏克蘭隊是缺席世界盃球隊中排名最高的球隊。
7. 世界盃比賽有什麼規則
國際足協規則小組決議
(1)國際比賽球場最大面積為:長度一一0公尺、寬度六四公尺。
(2)各國足球協會必須嚴格遵照規定的面積,布置球場。在舉辦國際比賽時,必須於賽前,將比賽
地點及球場面積,通知客隊的國家足球協會。
(3)國際足球協會規則小組,已同意規則中所用的英制與公制對照如下:
一百三十碼……….一百二十公尺
一百二十碼……….一百一十公尺
一百一十碼……….一百公尺
一百碼…………….九十公尺
八十碼…………….七十五公尺
七十碼…………….六十四公尺
五十碼…………….四十五公尺
十八碼…………….十六公尺五十公分
十二碼…………….十一公尺
十碼……………….九公尺十五公分
八碼……………….七公尺三十二公分
六碼……………….五公尺五十公分
一碼……………….一公尺
八英尺…………….二公尺四十四公分
五英尺…………….一公尺五十公分
二十八英寸……….七十一公分
二十七英寸……….六十八公分
五英寸…………….十二公分
四分之三英寸…….一點九公分
二分之一英寸…….一點二七公分
八分之三英寸…….一公分
(4)端線的寬度,應和球門柱及橫木的厚度相同,因此球門柱內外邊的 線應是一樣寬。
(5)為了劃球門區域及罰球區域,在端線上量的六碼及十八碼的距離, 必須從球門柱的內方量起。
(6)球場的面積,包括場內各區域界線的寬度在內。
(7)所有的比賽,應依照足球規則供給標准設備,特別是國際比賽,尤應注意皮球的圓周及其它設
施。若有不合標準的設備,必須向國際足球總會報告。
(8)根據比賽規則進行的球賽,如困橫木脫落或折斷,應即停止比賽,甚至將這場比賽取銷,除非
橫木已裝回原來的位置,或新安裝的橫木對球員已無危險性。不能用繩子來代替橫木。 在友誼
比賽中,經雙方同意,可以用沒有橫木的球門繼續比賽,但應將已壞的橫木移去,使對球員不
致發生危險。在這種情形下,可用繩子來代替橫木,如果不用繩子,皮球從門柱之間全部越過
端線,裁判員認為是在橫木下面穿過時,他應判為勝一球。 球賽的從新開始,應由裁判員在球
賽停止時,皮球所在地墜球繼續比賽。
(9)各國足球協會可在規則第一章規定的范圍內,對橫木及門柱的厚度,闊度的最大量與最小量作
適當的規定。
(10)門柱及橫木必須用木材,金屬或隨時經國際足協規則小組認可的物質做成。它的形狀可以是
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不可用其它物質將門柱及橫木做成其它的形狀。
(11)於國際比賽前,加插「序幕賽」,須於比賽當天由兩國協會代表,及擔任該場國際比賽的裁
判員,審察當時場地情形來作決定。
(12)國家足球協會,特別是主辦國際比賽的協會,必須限制攝影人數,並在距球門線外不超過十
公尺的地方,劃一至少兩公尺長的線,距角旗竿的距離大致相等,應禁止攝影人員超過這界
線,更應禁止使用閃光燈。
二、球
材料及標准
球是圓形的。
以皮革或其它合適的材料製成。
球體的圓周,不得超過70公分(28吋),不得少於68公分(27吋)。球 的重量,在比賽開
始時,不得超過450公克(16盎司),不得少於410公 克(14盎司)。 球的氣壓,在海平
面為0.6至1.1大氣壓力(每平方公分 600公克至1100公克=每平方吋8.5磅至15.6磅)。
更換不合標準的球
如果在比賽中,球破裂或不合標准:
停止比賽。
更換標準的球,在球破裂的地點,墜球重新開始比賽。如果當時球是 在球門區內,則墜球
的地點是在平行球門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近比賽停止時球的位置的地點。如果不是在比
賽中,如中場開球、球門球、角球、自由球、罰球點球或擲球入場時,球破裂或不合標准:
依照規則重新開始比賽。
比賽時間內,未經過裁判同意,不可更換比賽用球。
國際足總決議
決議1
正式比賽中,只允許使用符合規則第二章條文規定的球。
國際足球總會主辦的比賽和各洲足球聯盟管轄的比賽,所使用的足球必須有下列三種標志之一:
正式的「國際足總核准合格」(FIFA APPROVED)標志。
正式的「國際足總檢驗合格」(FIFA INSPECTED)標志。
「國際比賽球標准」(INTERNATIONAL MATCHBALL STANDARD)的證明。
足球上附有這些標志,表示正式通過檢驗,除了符合規則第二章規定的基本規格,並且符合各種標
志的技術規格。各種標志的技術規格必須由國際足總理事長核定。執行檢驗的機構由國際足總核准。
各國家足球協會的比賽可規定使用有這三種標志之一的足球。其它所有比賽使用的球,必須都符合
規則第二章的規定。
決議2
國際足總主辦的比賽和各洲足球聯盟及各國家足球協會管轄的比賽,比賽使用的球不可有商業,除
了競賽及主辦單位的徽章及授權的製造廠商的商標。競賽規程可規定這些標志的大小及數量。
三、球員人數
球員
一場比賽應由兩隊對抗,每隊上場球員不可多於11人,其中一人是守門員。 如果任何一隊少於7人,不可開始
比賽。
正式比賽
國際足球總會、各洲足球聯盟或國家足球協會管轄下,所舉辦的任何正式比賽,每一隊最多可替換3名球員。
比賽的競賽規程必須規定可以提名幾位替補球員。替補球員名單可填3人,最多7人。
其他比賽
其他比賽,最多可替換5名球員,並且必須依照下烈規定:
相關球隊同意最多可替換幾人。
在比賽開始前通知裁判。
如果未通知裁判,或在比賽開始前未作出決定,則替換球員不可多於3人。
所有比賽
所有比賽的替補球員名單必須在比賽開始前送交裁判。替補球員未在比賽開始提出名單,不得替補上場比賽。
替換球員程序
替換比賽球員,必須遵照下列規定:
替換球員之前應先通知裁判。
替補球員應等到被替補球員已離開球場,並得到裁判的許可信號,才可進進球場。
替補球員應在比賽暫停時,只可由中線進進球場。
當替補球員進進球場時,即完成替換。
完成替換時,替補球員成為比賽球員,被替補球員即失去比賽球員身分。
已被替補離場的球員不能再上場比賽。
所有替補球員無論是否上場比賽,都應服從裁判的判決及管轄。
更換守門員
任何球員都可以和守門員交換位置,並且必須依照下列規定:
更換位置前應先通知裁判。
在比賽停止時進行更換位置。
違規及罰則
如果一替補球員未獲得裁判允許即進進球場:
停止比賽。
警告該替補球員並舉黃牌,並且必須離開球場。
在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地點,墜球重新開始比賽。如果當時球是在球門區內,則墜球的地點是
在平行球門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近比賽停止時球的位置的地點。
如果一球員未獲得裁判允許即與守門員交換位置:
繼續比賽。
當球不在比賽中時,警告相關的球員,並舉黃牌。
對本章規則的其他違規:
警告相關的球員,並舉黃牌。
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因為裁判執行警告而停止比賽:
由對方球員在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地點,踢一間接自由球,重新開始比賽。如果是守方在自己的
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球,可以在球門區內任何一點踢球。如果是攻方在對方的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
球,則踢球的地點是在平行球門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近犯規發生位置的地點。
球員及替補球員判罰離場
球員在比賽開始前被判罰離場,可以從已提名的替補球員中替補一人。替補球員被判罰離場,不論是在比賽
開始前或是在比賽開始後,一律不得替補。
國際足總決議
決議1
依據規則第三章的規定,每一隊球員的最少人數,由各國家協會決定。 國際足總理事會的意見,
如果有任何一隊球員少於7人,不應繼續比賽。
決議2
在比賽中,教練可向球員傳達技術性的指示。在劃有技術區域的球場,教練及其他球隊職員必須在技
術區域內,隨時約束言行。
四、球員裝備
安全性
球員不得穿戴對自己或其他球員有危險的裝備或任何物品(包括任何珠寶飾物)。
基本裝備
球員必要的基本裝備包括:
運動衫或襯衫。
短褲-如果在短褲裡面穿緊身褲,緊身褲的顏色要與短褲的主要顏色相同。
長襪
護脛
球鞋
護脛
全部覆蓋在長襪內。
用合適的材料製成(橡膠、塑膠或類似材料)。
具有相當程度的保護作用。
守門員
每一名守門員球衣的顏色,要與其他球員、裁判及助理裁判服裝的顏色不同。
違規及罰則
凡是違反本章規則:
不必停止比賽。
裁判應指示違反規則的球員離開球場穿戴符合規則的裝備。
違反規則的球員應在球不在比賽中時離開球場,除非該球員的裝備已經符合規則。
任何球員離開球場調整裝備,未獲得裁判允許不可再進場。
裁判允許球員再進場之前,應先檢查其裝備是否符合規則。
只有當球不在比賽中時,才可允許球員再進場。
一球員因違反本章規則離開球場,他未獲得裁判允許即進場(或再進場),應被警告並舉黃牌。
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因為裁判執行警告而停止比賽:
由犯規球隊的對方球員,在裁判停止比賽時球所在的地點,踢一間接自由球,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是守方在自己的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球,可在球門區內任何一點踢球。
如果是攻方在對方的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球,踢球的地點是在平行球門線的球門區線上,最接
近犯規位置的地點。
五、裁判
裁判的授權
一場比賽由一位裁判控管全場。裁判對於被指派的比賽,有資格全權執行規則。
權力及職責
執行規則。
與助理裁判(及預備裁判)合作控管比賽。
確定比賽用球符合規則第二章的規定。
確定球員裝備符合規則第四章的規定。
擔任比賽計時,並記錄比賽事件。
因為違反規則的任何事情,有權停止、暫停或結束比賽。
因為場外的任何干擾,停止、暫停或結束比賽。
認為球員嚴重受傷時,停止比賽,確實將受傷球員抬出球場處理。
認為球員只是輕微受傷時,繼續比賽,直到球不在比賽中,才去處理。
確實執行任何球員受傷流血一定要離開球場。受傷球員必須已經停止流血,並獲得裁判允許進場
的信號,才可進場。
當繼續比賽將使被犯規的球隊獲得利益時,繼續比賽不處罰犯規。如果預期的得益未發生,則判
罰先前的犯規。
一球員在同時有一種以上的犯規,應處罰較嚴重的犯規。
球員有被警告及判罰出場的犯規時,應予以處罰。裁判不必立即採取處罰行動,但是當球脫離比
賽時,必須予以處罰。
球隊職員不能以負責任的態度約束言行,應予處罰。裁判有權驅逐球隊職員離開球場及球場四
周。
對於裁判未看見的事件,依據助理裁判的意見採取行動。
確定沒有未經允許的人進進球場。
比賽停止後,重新開始比賽。
向有關單位提出比賽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對球員或球隊職員採取處罰行動的指控,以及在比賽
前、比賽中或比賽後發生的任何其他事件。
裁判的判決
裁判對於比賽事實的判決即為最後決定。
只有當裁判發覺判決錯誤或決定採納助理裁判的意見,假如還未重新開始比賽,裁判可以更改判決。
國際足總決議
決議1
裁判(適用於助理裁判或預備裁判時亦同)對於以下情況不必擔負責任:
球員、職員或觀眾的任何傷害。
任何財產的任何損害。
任何個人、球會俱樂部、公司、協會或其他組織的任何損失。
是由於或可能由於裁判依據規則,或是裁判為了主持、進行及控制比賽 而採取正常程序,所作的決
定而造成。
裁判的決定可能包括:
依據球場或球場周圍或天氣等條件,決定允許或不允許進行比賽。
因為任何理由決定放棄比賽。
對球場設備或比賽使用器材的決定,包括球門柱、球門橫木、角旗桿和球。
因為觀眾干擾或看台區域的任何事件,決定停止或不停止比賽。
決定停止或不停止比賽,而允許將受傷球員抬離球場接受治療。
決定要求或堅持將受傷球員抬離球場接受治療。
決定允許或不允許球員穿著某種衣服或裝備。
決定(這可視為裁判的職責)允許或不允許任何人員(包括球隊或球場職員、警衛人員、攝影記
者或其他媒體人員)在球場附近。
依據規則,或依據國際足球總會、各洲聯盟、國家協會、球會聯盟的法規或比賽的競賽規程,
執行職務所作的任何決定。
決議2
正式比賽指派預備裁判(第四裁判)時,預備裁判的角色與職責必須依照國際足球總會理事會的規定
執行。
決議3
比賽事實應包括是否進球與比賽結果。
七、比賽時間
上下半場
比賽為兩個時間相等的半場,上下半場各為45分鍾。經過裁判與兩隊的同意才可另行決定比賽時間。任何更改比
賽時間的協議(例如因為光線太暗,減少上下半場時間各為40分鍾)必須在比賽開始前作成決定,並且必須符
合競賽規程
半場休息時間
球員有權要求半場休息時間。
半場休息時間不得超過15分鍾。
比賽的競賽規程必須明文規定半場休息的時間。
只有獲得裁判同意,才可更改半場休息的時間。
補足消耗時間
上下半場由於下列原因而消耗的時間都要補足:
替補球員。
察看受傷球員。
搬運受傷球員離開球場接受治療。
延誤時間。
任何其他原因。
補足消耗時間由裁判全權決定。
罰球點球
上下半場結束時或加時比賽上下半場結束時,允許延長比賽時間至踢完罰球點球為止。
加時比賽
比賽的競賽規程可規定,和局時加時比賽,加時比賽為兩個時間相等的半場。規則第八章的規定亦適用於加
時比賽。
腰斬比賽
被腰斬的比賽應重賽,除非比賽的競賽規程另有規定。
八、開始比賽及重新開始比賽
賽前措施
擲錢幣決定球隊選邊。猜擲錢幣得勝的一隊,決定上半場攻那一個球門。另一隊中場開球開始比賽。
猜擲錢幣得勝的一隊,在下半場開始時中場開球。下半場比賽時,兩隊交換場地,進攻另外一邊的球門。
中場開球
中場開球是開始比賽或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法:
在比賽開始時
在進球之後
在下半場開始時
在加時比賽的上下半場開始時中場開球直接進進球門,可算進球。
程序
全部球員都在已方的半場內
開球球隊的對方球員,在球進入比賽中之前,都必須距離球至少9.5公尺(10碼)。
球靜止在球場的中央點上
裁判發出信號
足球比賽中贏球的一方積3分,雙方打平則各得1分,輸球的一方的0分(即不得分)。
小組賽中積分多的球隊晉級下一輪的比賽,一般小組賽晉級的球隊是兩支,有時候是一支。但是有些比賽直接晉級兩支球隊,然後有的看成績好的小組第三也可以晉級。比如,一個比賽有24支球隊參加,進入下一輪的球隊需要16支,則24支球隊可以分為6組,每組前兩名的球隊直接晉級,剩下的成績最好的4支小組第三的球隊也可以晉級16強,這樣就組成了16強。
如果一旦小組賽兩支球隊的積分相同,一般是看誰的凈勝(進球數減去失球數)球數多,多的一方則排名靠前。有的比賽是看積分相同雙方的勝負關系,勝方排名靠前,有的則是只看進球數。各種比賽不盡相同。在經過了國際足聯百年慶典的一年後,布拉特在2005年初將戰場擺在裁判席。在接受《法國足球》專訪時,布拉特主張完全擴大「被動越位」的范圍,即無論多少進攻球員處於越位位置,只要他們不接球,就不該判罰越位。
如果該建議被採納,將是現代足球的又一大革命。為了鼓勵進攻,從1990年開始,越位規則的表述改為:在隊友傳球瞬間,最前方的攻方球員與對方底線間的防守球員少於兩名,平行不算越位。
後來為了進一步鼓勵進攻,規則又進行了一次修改:如果攻方球員處在越位位置卻沒參與進攻,就可以不被判越位,這就是「被動越位」規則。在英超,阿森納、博爾頓等隊就常利用此規則進球,導致爭議不斷。布拉特認為現行規則太復雜,他的主張很簡單:「接球就越位,不接球不越位。」
在解釋提出該動議的原因時,布拉特表示,主要是由於義大利足協主席卡拉羅最近向歐足聯提議,引入電視錄像檢查是否越位。而布拉特認為此舉很難真正實行。「如果錄像發現(判罰越位時)球員沒越位怎麼辦?讓球員重新站回剛才的位置?這不可能。我們可以用電視錄像檢查球是否越過門線,在其他情況下,我們不能用技術手段來幫助裁判。足球現在越來越科學,但它正在丟掉人性化和激情的一面。」
對布拉特的主張,足球界人士多半持謹慎態度。阿森納中場皮雷表示:「有關越位的爭論總是最激烈的,在英超有一支球隊——博爾頓,他們的前鋒非常懂得從越位位置回撤幫助球隊進球。布拉特的建議是否會使裁判的任務更復雜?不論如何,必須先測試,然後才能接受。」而阿森納主帥旺熱則說:「從純技術角度說,我不確定布拉特是最適合作這樣決定的人。」事實上,國際足聯主席也並非修改規則的決定者。
皮雷認為,還有比越位規則更急需解決的問題:「在禁區內拉對方球衣,這種犯規應該更經常地被判罰。為什麼不能讓第四裁判監視比賽錄像,並讓場上主裁知道誰在不停地這樣犯規,以便及時處理?」旺熱也認為:「為什麼不能使用錄像?」在旺熱看來,藉助技術手段將可以避免一些較為明顯的誤判,比如1986年世界盃上馬拉多納的那個手球。「那不是什麼『上帝之手』,而是『魔鬼之手』。」旺熱說。
不過布拉特也有支持者,義大利老帥老馬爾蒂尼就認為:「取消(被動)越位不一定是件壞事,因為我非常不贊成用電視錄像干涉球場上的判罰。每次都打斷比賽進程重看錄像可不是好事,既難實施,也浪費時間。」
目前,布拉特正准備第三次競選國際足聯主席,一旦當選,他將執政到2011年。在與《法國足球》的對話中,布拉特還提到了最近在足壇出現的種族主義問題:「今年世界足球先生的三位候選人,一個是白人(舍甫琴柯),一個是巴西非洲裔(小羅),亨利的祖籍則是加勒比海。這是真正足球的美麗象徵。」布拉特還表示,國際足聯將任命亨利為「反種族主義大使」。
此外,布拉特還透露,國際足聯的供應商阿迪達斯去年末已研製出了一種裝有電子晶片的足球。通過電子晶片和安裝在比賽場內的信號接收系統,人們能方便地了解到球在場上的線路,尤其是是否越過門線。這種新式足球將在今年2月27日的英格蘭聯賽杯決賽中進行實驗性使用,如果結果令人滿意,這種電子晶元還可能安裝在球員護腿板上。
為了保證比賽的連貫性,如果隊員處在越位位置不參與進攻和妨礙對方後衛控制球的話,邊裁就先不舉旗,不判為越位。如果該隊員出現了上述情況,再判越位。其實簡單的說就是判決延後。比如說,中場給該隊員傳球時,他在越位位置上,他也有進攻的意思,但還沒有碰到球,這樣裁判可以先不吹,他一旦觸球或妨礙對方後衛控制球,這時裁判才吹他越位。
8. 2014年巴西世界盃巴西vs德國上半場角球總數是多少
2014年巴西世界盃巴西vs德國上半場角球總數是4個。
1、上半場2:13,奧斯卡(巴西)角球。
2、上半場11:21,克洛斯(德國)角球。
3、上半場18:29,伯納德(巴西)角球。
4、上半場32:47,厄齊爾(德國)角球。
(8)巴西多少個角球不算加時擴展閱讀:
北京時間2014年7月9日4時(巴西時間8日17時),世界盃首場半決賽在貝洛奧里藏特米內羅球場展開較量,德國7比1狂屠巴西。穆勒打進個人本屆第5球。
此後德國7分鍾內連下四球,克洛澤以16球超過羅納爾多,創造世界盃進球新紀錄。克羅斯梅開二度,赫迪拉1傳1射。德國成為世界盃史上首支前半小時打進5球的球隊。下半時,替補許爾勒再添兩球,奧斯卡打進安慰球。德國成為首支世界盃半決賽打進7球的球隊,巴西1975年以來主場正式比賽首敗,追平94年前的正式比賽輸球紀錄(美洲杯0比6負烏拉圭)。
此役,德國祭出與1/4決賽相同的首發,德國隊進球紀錄保持者(70球)克洛澤迎來個人國家隊第136場,也是世界盃第23場比賽(僅次於馬特烏斯的25場),也是第13場淘汰賽階段的比賽,他是第一位連續4屆隨隊殺入半決賽並均有亮相的球員。不過,K神的15個世界盃進球里居然沒有一球是在半決賽或者決賽里攻入,算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而東道主則是兩處被動換人,隊長席爾瓦累計黃牌停賽,拜仁鐵衛丹特出戰;內馬爾椎骨骨裂缺陣,伯納德成為巴西10號的替代人選。在開場奏國歌時,巴西此役的隊長大衛-路易斯和門將塞薩爾還高舉著內馬爾的10號球衣,表示全隊與內馬爾同在,此役也是為了內馬爾而戰。
9. 角球盤 加時里邊的算嗎
應該不算。角球盤只計算90分鍾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