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西位置優越,851萬平方公里2.1億人口,為何沒成超級大國
相比於熱火朝天的巴西足球、令人陶醉的巴西美女,巴西本質的特點:遼闊的疆域面積、富饒的自然地理、眾多的國家人口常被忽略。作為南美洲東部的一大國家,巴西以851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成功躋身世界前五,領土面積是印度3倍,2.1億的人口也處於世界前列。
巴西政府軟弱的管控力量,就連首都的治安都無法維護,平均每年就有接近30人死於暴力兇殺案,更何談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穩定國內其他地方的和平呢。即便巴西再過富饒,寸土寸金,也換不來國家的GDP,得不到政府想要的國際影響力。
Ⅱ 從發展到衰落,巴西是如何一步步邁入「資源陷阱」的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一場席捲全世界的經濟震盪,對巴西更是一場致命的打擊,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巴西經濟與資源的過度捆綁,自然也得接受經濟隨價格波動的命運,這也是巴西經濟大起大落的背景,也是近十年來巴西經濟持續低迷的原因。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單純依賴資源輸出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繁榮,但歸根結底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將賺錢的本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繁榮。
Ⅲ 二戰時期,巴西在干什末
巴西是盟軍的一員,早在二戰初期就被美國爭取,加入了盟軍並獲取大量的軍事援助.巴西陸軍在義大利有出色戰績,巴西遠征軍第一師在1945年7月6日回國前,在遠離故土的戰場,巴西遠征軍奮戰了239天,陸軍部隊一共俘獲了敵方將軍2名、軍官892名和士兵19679名,其代價是陣亡13名軍官444名士兵,2064名戰傷,658名事故受傷,被俘1名軍官34名士兵,失蹤16人。空軍部隊共有48名飛行員執行了445次戰斗任務,出擊2546架次共計5465飛行小時,投彈約1010噸,擊毀了1304輛汽車、12列火車、8台裝甲車輛、25座鐵路公里橋梁和31個燃料庫和彈葯庫。大隊的損失是,飛機被擊落22架,飛行員當中5名在防空炮火下陣亡,3名在事故中喪生,3名被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西除了派遣遠征軍直接赴歐作戰,還在空運中轉以及大西洋船隊的護航中也作出了貢獻。雖然沒有遠征軍那麼引人注目,但是這些貢獻對於保護大西洋航線的暢通、巴拿馬運河的防衛、加勒比、南大西洋的反潛作戰以及補給運輸交通線路的鞏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遠赴重洋的那支遠征軍部隊,雖然由於缺乏作戰經驗,在最早的戰斗中發揮不佳,但是在緊張的戰斗中他們也學會了本領,逐漸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可以說,對於在義大利的戰斗,任何遠征軍將士都為此感到光榮。盡管從組織上看來,遠征軍是隸屬於美軍門下,從補給到作戰幾乎都聽任於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帶有雇傭兵的色彩,但是他們的英勇行為以及從作戰的歷史來看,直到現在,巴西人還是以此為榮,並對遠征義大利的行動進行著高度的評價。
雖然到了最後,幾乎所有的南美國家都象徵性地對軸心國宣戰,但是只有巴西,才是對戰爭作出了有意義的貢獻,通過與美國的深入合作,在巴西國內,瓦加斯總統所期待的經濟軍事各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參戰以前所興建的鋼鐵廠就是巴西的工業化所邁出的第一步,這以後,由於美國在巴西軍事基地的建設,從客觀上,巴西的鐵道、機場、道路等交通設施比起戰前也有了飛躍式的發展。同樣,由於遠征軍獲得的現代化武器以及在實戰中取得的現在作戰的經驗,巴西的國防力量比起南美各國也有了巨大的差異。無形中,巴西在南美各國中的威望也上升到了不可動搖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遠征軍的士兵還在另一個意義上改變了巴西自身。由於巴西在戰前和別的南美國家一樣,還是一個獨裁氣息嚴重,等級差別森嚴的國家,這一次大規模的遠征歐陸,所招募的士兵大多來自社會的底層,然而到了義大利,隸屬在美軍這么一支民主氣息相對濃厚的軍隊下,平等的思想在他們身上紮下了根,也為他們培養了一種自信和自尊以及對個性的認識。他們回到了國家以後,很快便成為了推動巴西民主化的先鋒力量。戰後的巴西在一定程度上和別的以軍人當政的南美軍事獨裁國家有著不同,在國內動亂政變不絕的那些國家中,唯有巴西保持著一種相對而言安定和發展的狀態,這一切,和那239天的遠征都應該有著一定的聯系。而新一代巴西總統中甚至也有原來遠征軍的成員。由此可見,那一支規模不大的遠征軍,對於戰後所巴西起的作用卻是舉足輕重的。
Ⅳ 巴西國土面積大,平原也多,為何無法發展成超級大國
巴西是位於南美洲東部的一個大國,面積851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五,人口2.1億,也是排名世界第五,無論是人口還是版圖都是世界前列。
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其自然條件是密不可分的,有些國家真的是「天選之國」,巴西就是如此。
巴西的自然環境非常好,自然環境和美國相比絲毫不落下風。這里的巴西高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陽光充足,種啥長啥。並且巴西資源也非常豐富,煤、鐵、石油都很豐富,先天優勢很明顯,比印度、澳大利亞強多了。
巴西在立國之後,或許是由於環境太好了,巴西還是主要發展農業,其他產業依舊非常落後。直到二戰後,巴西的工業才開始迅速發展,但目前除了支線飛機製造以外,巴西其他工業方面並沒啥特別能拿得出手的成績。雖然巴西在冶金、通訊領域、電子製造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跟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差距甚遠。
Ⅳ 二戰前,巴西經濟最顯著的特徵是單一生產----產品,----不發達;二戰後,加快----化步伐。
巴西二戰之前經濟曾長期把持在殖民主義者手中。單一生產農礦產品、現代工業不發達 是這一時期巴西經濟最顯著的特徵
二戰後的經濟特徵:現代工業迅速發展
(1)鐵礦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最大鐵礦——伊塔比拉露天鐵礦
(2)大力開發水能資源。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
(3)主要工業——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
(4)主要農作物——咖啡、甘蔗、柑橘
重要出口創匯產品——咖啡豆、 蔗糖、橘汁
Ⅵ 二戰後巴西的經濟振興
總量
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2009年4月5日匯率1美元兌2.2095雷亞爾。2009年GDP為15740.39億美元,2009年的人均GDP達到8220美元。
巴西經濟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與出口導向型的經濟。 其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是世界第6大經濟體,美洲第2大經濟體。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話,其國內生產總值則達到1.8萬億美元,巴西在2011年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和美洲第2大經濟體。
Ⅶ 「巴西奇跡」是什麼意思
巴西奇跡是指巴西引進外資,取得經濟突飛猛進發展的奇跡。20世紀60年代以前,巴西基本上不採取對外開放政策,不利用外資,而國內資金缺乏,技術落後,新興工業無法建立,原有工業設備更新緩慢,經濟停滯不前。60年代末,巴西改變對外政策,採取各種措施,積極引進外資,70年代中,外國投資每年遞增25%,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4倍。到1979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達2000多億美元,居拉美各國之首,人年平均生產值為1939美元,在發展中國家中也屬佼佼者。但外資的大量擁入也給巴西等拉美國家帶來許多問題,如國民經濟重要部門被壟斷,外國投資者干預本國內政,還債高峰到後引起的債務危機等,這些問題使拉丁美洲各國加強了對外資的立法和監督,在考慮本國償付能力的基礎上,對引進外資作長遠的戰略安排。
巴西奇跡指1948年至1979年間,巴西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達7.2%,其中在1968年至1973年間,更是取得10%以上的高速增長,讓全球為之震驚,被稱為「巴西奇跡」。巴西的工業化進程開始於二戰以後。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美洲第二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2]
盧拉當政時期,巴西政府用在社會福利上的開支常年佔到GDP的20%以上,巴西還建立了「世界上最慷慨的養老金制度」——只需繳費15年,女性到60歲、男性到65歲就可領取全額養老金,而如果繳費30年,男性53歲就可退休領養老金。
這種福利大派送的結果,是盧拉時代巴西產生了空前的消費繁榮,他執政的8年間,巴西經濟年均增長率為4.06%,為巴西近30年來發展最快的時期。更難得的是,這8年裡,巴西2000萬人擺脫了絕對貧困,3000萬人進入中產階層。2010年盧拉卸任時,民意支持率高達87%,被巴西人親切地稱為「巴西之子」。
但是資源價格暴跌讓巴西的高福利難以為繼,而高福利「斷奶」的後果則是大批貸款消費的民眾破產,巴西「消費經濟」解體引發更大規模經濟危機,進而導致更多人失業。
面對困局總統羅塞夫採取了加息遏制高通脹的政策,希望避免重蹈當年軍政府的覆轍。但這導致了個人和企業貸款更加困難,經濟更加雪上加霜。2015年,巴西GDP萎縮達3.8%。
Ⅷ 金磚國家巴西如何在二戰後快速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改變單一經濟特徵,政府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
1、礦業。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例如淡水河谷,就是對中國出口礦石漲價的主要責任者。
2、工業。
在現代工業方面,發展鋼鐵,造船,汽車,飛機等製造業,這些製造業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3、農業
農業仍然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部門。在品種眾多的農作物種,熱帶經濟作物,如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為巴西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4、經濟
經濟上擺脫美國等資本家的控制。
5、二戰
巴西在二戰中巴西遠離歐亞戰場,工業生產沒有受到戰火影響,而且資源豐富,他們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擴大出口,使工業生產得到較大發展。
綜上所述:經過戰後幾十年的建設,巴西已經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擁有完
整國民經濟體系的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
Ⅸ 躲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巴西,為何沒有成為強國
因為巴西開始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825年獨立後又進入封建帝制,從1889年開始,巴西國內就一片混亂。直到1985年軍隊政府才還政於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大戰的時候,巴西國內一直處於混亂狀態。
巴西最早的時候,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緊接著進入封建帝制獨立之後,葡萄牙的貴族一啊,霸佔著巴西的土地,沿用著過去的奴隸制度。接著軍隊又推翻了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就是由於一戰的遺留問題,世界開始經濟大蕭條時期,巴西的內部也開始混亂不堪,又是政變,又是專權,又是君主立憲的。接著又變成了軍政權。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都結束40年之後,巴西的政府才變成了人民的政府。
巴西的地理環境特別的好,有豐富的地理資源,國內的生產總值也成為了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系。更是全球五大金磚國家之一。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之一。所以巴西在世界的經濟地位還是很重要的。
好想參加巴西狂歡節,你們想去嗎?
Ⅹ 巴西二戰後迅速的經濟發展由什麼推動其經濟結構有何特點
摘要 巴西經濟結構:(二戰前)單一的農礦產品出口國 →(二戰後)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擁有采礦、鋼鐵、飛機製造、汽車、造船、食品等工業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