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拉丁美洲的樂器
(1)阿根廷: 阿根廷音樂中,最著名的是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探戈舞。也有用吉他伴奏的歌唱形式。所謂演奏探戈舞曲等音樂的中南美樂隊,是由小提琴、手風琴(是探戈舞曲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按鈕式手風琴)、鋼琴、低音提琴等組成的典型性樂隊。古典名曲有《拉昆帕爾西塔》、《爾盧卻庫羅》等。樂器方面,除吉他以外,還有小提琴、手風琴、大鼓,以及安第斯地區的樂器克那(豎笛)、卡哈(扁鼓)等。
(2)智利:智利音樂的代表性體裁形式是舞曲薩馬奎卡和抒情性民歌通納達。 智利境內的南部和北部由於氣候風土的不同,所以,產生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節奏和旋律。在北部,令人想起秘魯和玻利維亞的風格,並且還遺存著散發印加帝國芳香的音樂。南部,則保留著阿勞坎印第安人的富有特色的音樂;其音階並非只是五聲性,而是包含著一些比半音還小的音程劃分;樂器中,簧笛稱為特魯特魯卡,長達 2 米 ,只能發出一種略帶凄涼色彩的長音;此外還有皮富爾卡笛、雙體樂鋸、搖響器瓦達、號角咕爾咕爾、豎笛平古爾威、扁鼓庫爾特倫等。
(3)波利維亞: 玻利維亞的音樂保存著濃厚的印第安因素。通常使用的樂器克那(小豎笛)、桑波尼亞(安第斯樣式的排簫,稱為西克斯、安塔拉等)、汀雅(與阿根廷的卡哈同類的扁鼓)等,都是在西班牙人佔領這里之前就已經有的樂器。民歌、舞曲的形式甚為豐富,代表性舞蹈歌胡艾諾( huaino )。此外,智利的薩馬奎卡(簡稱智利奎卡、智利舞)、秘魯的亞拉維也在玻利維亞得以流行。另外,具有音色魅力的小型吉他恰蘭戈的發源地也是在玻利維亞。
(4)秘魯: 目前在秘魯的音樂體裁形式有三種類型:①以舞曲烏艾諾和烏艾拉斯、抒情民歌亞拉維和姆利薩等為代表的印第安音樂;②以大眾歌曲為代表的印歐混血種音樂;③在包括利馬等城市低窪地區在內的海岸地區一帶,居住在這個國家的黑人也舉行民歌演唱會。其中以第①②類為主。 秘魯的樂隊,以克那笛、桑波尼亞排簫、恰蘭戈吉他、吉他、阿爾帕豎琴為主要樂器,根據地區、場合的不同,加進小提琴、薩克斯管等,來演奏印第安或印歐混血種音樂。
(5)巴西: 桑巴、波薩·諾瓦、喬羅等被認為是最具巴西特點的音樂形式。此外,還有巴西民歌莫丁尼亞。其特點是情緒感傷,曲調抒情,具詠嘆調性質,多用小調式,旋律飾以大量的裝飾音和倚音。
(6)哥倫比亞: 在哥倫比亞的各種音樂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舞曲班布科舞和帕西略,都是屬於印歐混血種支系的。此外,產生於東北部地區的歌唱和手風琴音樂巴捷納特也甚受哥倫比亞民眾的喜愛。 在伴奏樂器方面,一般說來,印歐混血種支系的音樂,多用吉他、蒂普爾伴奏;黑白混血種支系的音樂,經常以幾件打擊樂器伴奏。
(7)委內瑞拉:委內瑞拉的音樂舞蹈,具有和哥倫比亞相似的狀況,其構成包括印第安、黑人和西班牙的三種因素。最地道的當地民歌例子是平原托諾調,有時也稱作托那調,是一種舞蹈歌曲。此外,在印歐混血種支系的民歌、舞曲中,還有帕薩黑、哥爾佩、梅連克、巴爾斯(華爾茲)等;在黑白混血種支系中,還有弗利亞等多種形式。
(8)巴拿馬等中美洲各國:巴拿馬最具典型意義的舞蹈形式是梅霍拉納、坦波里托。哥斯大黎加的音樂屬於西班牙風格。主要音樂形式有:卡萊赫拉(街頭小唱)、愛國歌曲、帕西略舞、丹薩舞等。主要樂器有:吉他、手風琴、曼陀林、馬林巴等。尼加拉瓜的民間音樂是中美洲印第安人的瑪雅支系和基切支系音樂遺產的一部分。當地印第安人用的管樂器有:稱作齊里米亞的原始單簧管、叫做蘇爾的五孔六孔笛;弦樂器有:基洪戈(獨弦琴)、胡科(牛吼器);打擊樂器有各種大小和形狀的鼓等。 薩爾瓦多流行著與其他中美洲國家相同的音樂、舞蹈,如:丹薩、帕西略、馬恰等。薩爾瓦多印第安人所用的樂器也為其他中美洲國家所共有,如:頓鼓、豎笛、卡蘭巴等。 瓜地馬拉素有「馬林巴之國」的稱號。
(9)墨西哥:在古代墨西哥人之中,音樂是通過旋律、節奏和音色來表現的。現代墨西哥的舞蹈與歌曲已接受了西班牙的深刻影響,許多體裁形式染上了熱帶的風格色彩。科立多是由西班牙浪漫曲發展而來,成為一種敘事歌曲,題材廣泛,大凡歷史、時事,甚至街談巷議均可入歌。墨西哥的典型樂隊是由小提琴、豎琴、大小吉他等樂器組成的,稱為馬里亞齊。
(10)古巴:古巴是拉丁節奏的寶庫,諸如倫巴、曼博、波萊羅、查查查、康嘎、瓜拉查等等,都是在這里產生的。還有哈巴涅拉( habanera )、坦桑( danzon )、崧( son )、瓜希拉( guajira )等。
(11)海地:海地的音樂中,鼓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海地的歌曲、舞蹈,往往都在不同程度上與伏都教的宗教儀式和社會禮儀相關。另一方面,海地也流傳著世俗性的民歌、勞動歌、舞蹈。
(12)多米尼加:多米尼加最著名的歌舞就是梅倫格舞。此外,還有西瓦奧蓬托、克里奧爾船歌、波萊羅、馬古瓦納托那達等。
(13)加勒比海諸島:當今,牙買加被認為是「英語加勒比海風格音樂」列克埃的故鄉,特立尼達(多巴哥)是加勒比索的發源地,由格列奧爾·福連地歌唱的比金則產生於馬提尼克島。 稱為希巴羅的這個島上的農民和漁民們,除了培育普列納、塞伊斯、阿基納爾特、具有強烈黑人風格的邦巴之外,還在波多黎各的豐富多彩的音樂舞蹈中加進了獨特的趣味。此外,這個島上居民常用的弦樂器庫阿特羅,和委內瑞拉的同名樂器在形狀、弦數(有五組復弦)方面都不相同。
『貳』 手鼓是不是很多種類非洲手鼓印度手鼓新疆手鼓喜歡吉他,手鼓的朋友多多交流 :-)
外國鼓有很多種,手鼓的種類樣式很多,
比如非洲鼓,流傳於非洲的各種手鼓,雖然外形不一樣但都可以統稱為:非洲手鼓,比較典型的是:康加鼓(Conga)
結構組成: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常見為兩個一組。
康加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又稱「非洲手鼓」。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有單個的,也有大小一對的,常見為兩個一組。可用背的,亦可立在地上演奏。 通常用單拍子演奏。往往前三下打邊鼓緣,第四下以手掌平面拍打鼓中央。
巴西鼓:巴西大鼓、長鼓、手鼓、高音鼓等
韓國鼓:平安鼓,長鼓,七面鼓,座鼓,平安吉祥鼓
日本鼓:鬼太鼓,或者稱為:日本太鼓,祭太鼓,櫓太鼓
新疆手鼓,也稱達甫,維吾爾族打擊樂器。這件樂器在四世紀至六世紀間已有,清代列入回部樂。手鼓是以木作圓框,一面蒙羊皮製成,框內四周有許多小鐵環,演奏時,兩手執鼓邊,左右手的手指交替擊鼓面。擊鼓心時發「冬」聲,用於重拍;擊鼓邊時發「達」聲,用於輕拍。或搖動鼓身,振動鐵環發「沙沙」之聲。
這種樂器在維吾爾族民間器樂合奏及伴奏中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歌舞中,是主要的伴奏樂器。改革的手鼓用蟒皮蒙鼓面,比羊皮蒙面的較好。
『叄』 外國鼓的種類
外國鼓有很多種,手鼓的種類樣式很多,
比如非洲鼓,流傳於非洲的各種手鼓,雖然外形不一樣但都可以統稱為:非洲手鼓,比較典型的是:康加鼓(Conga)
結構組成: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常見為兩個一組。
康加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又稱「非洲手鼓」。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有單個的,也有大小一對的,常見為兩個一組。可用背的,亦可立在地上演奏。 通常用單拍子演奏。往往前三下打邊鼓緣,第四下以手掌平面拍打鼓中央。
巴西鼓:巴西大鼓、長鼓、手鼓、高音鼓等
韓國鼓:平安鼓,長鼓,七面鼓,座鼓,平安吉祥鼓
日本鼓:鬼太鼓,或者稱為:日本太鼓,祭太鼓,櫓太鼓
『肆』 巴西戰舞中使用的樂器叫什麼
Berimbau伴奏
巴西戰舞基本動作
1.左腳踏前,右腳踏後,把右手提起至接近肩膀同一高度。
2.右腳向橫踏前一步,與左腳並排,右手則保持提起的姿勢。
3.手按地,雙腳向上踢,可修緊大腿及臀部肌肉。
4.雙手按地支撐全身,防守同時訓練手部及肩膀肌肉。
5.踢腳這個進攻動作,可修臀部及大腿肌肉。
6.防守動作之一,兩腳屈曲扎穩馬步,身體重心倚向其中一邊。巴西戰舞的踢腿、側手翻、倒立及跳躍等大動作,有助訓練體能,提升心肺功能,兼達到修身效果。
巴西戰舞瘦身貼士
1.基本的動作可訓練手部、肩膀、大腿、腰和臀部肌肉。
2.以腰力作支撐的動作,可結實腰部,幫助收肚腩;集中下身如腿部動作則有助收臀部肌肉。
3.一個月可減去5-15磅脂肪,專為想在短時間內瘦身及修整身形線條的人士而設。
『伍』 國外有什麼鼓之類的比如說越南鼓 巴西鼓。也說說歌名過來
搜搜非洲鼓,相對比較容易找,很多黑人的靈魂樂會用作配樂的。手打,望採納!
『陸』 有誰能介紹一下外國的鼓有哪些嗎
外國鼓有很多種,手鼓的種類樣式很多,
比如非洲鼓,流傳於非洲的各種手鼓,雖然外形不一樣但都可以統稱為:非洲手鼓,比較典型的是:康加鼓(Conga)
結構組成: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常見為兩個一組。
康加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又稱「非洲手鼓」。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有單個的,也有大小一對的,常見為兩個一組。可用背的,亦可立在地上演奏。 通常用單拍子演奏。往往前三下打邊鼓緣,第四下以手掌平面拍打鼓中央。
巴西鼓:巴西大鼓、長鼓、手鼓、高音鼓等
韓國鼓:平安鼓,長鼓,七面鼓,座鼓,平安吉祥鼓
日本鼓:鬼太鼓,或者稱為:日本太鼓,祭太鼓,櫓太鼓
『柒』 巴西鼓和非洲鼓從敲打技巧、所搭配音樂以及演奏場合上有什麼區別
作為一個業余打擊樂愛好者對LZ提出的問題只能表示該問題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以下內容純屬個人理解,鼓的技巧主要在於控制節奏,音色和輕重。不同鼓之間的技巧不同主要在於如何控制音色上。非洲鼓是靠手指打擊的位置來控制音色的,當手指打擊鼓的中心部分時候,會是鼓較沉悶的基頻,打擊邊沿部分的時候是較為明亮的泛音。打擊鼓邊是更為清脆的鼓皮泛音與鼓邊的木質泛音。還可有一隻手按住鼓皮,另一隻手敲打的演奏模式,這樣的音符會較為短促,按的位置和敲打的位置不同音高也會不同。巴西鼓說實話,沒玩過,但是音色的控制的方法應該是一樣的。至於所搭配的音樂嘛~按照它們的本源肯定是非洲樂和桑巴啦。但是樂器這種東西,在現代音樂的概念裡面都是無邊界的。雷鬼,bassanova,indie,postrock裡面都會看到它們的身影喇。至於演奏場合,我只能表示,你買回來,愛在哪演在哪演。。。
『捌』 急急急!!高手幫幫忙啊!手鼓都有什麼種類
外國鼓有很多種,手鼓的種類樣式很多, 比如非洲鼓,流傳於非洲的各種手鼓,雖然外形不一樣但都可以統稱為:非洲手鼓,比較典型的是:康加鼓(Conga) 結構組成: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常見為兩個一組。 康加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又稱「非洲手鼓」。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有單個的,也有大小一對的,常見為兩個一組。可用背的,亦可立在地上演奏。 通常用單拍子演奏。往往前三下打邊鼓緣,第四下以手掌平面拍打鼓中央。 巴西鼓:巴西大鼓、長鼓、手鼓、高音鼓等 韓國鼓:平安鼓,長鼓,七面鼓,座鼓,平安吉祥鼓 日本鼓:鬼太鼓,或者稱為:日本太鼓,祭太鼓,櫓太鼓新疆手鼓,也稱達甫,維吾爾族打擊樂器。這件樂器在四世紀至六世紀間已有,清代列入回部樂。手鼓是以木作圓框,一面蒙羊皮製成,框內四周有許多小鐵環,演奏時,兩手執鼓邊,左右手的手指交替擊鼓面。擊鼓心時發「冬」聲,用於重拍;擊鼓邊時發「達」聲,用於輕拍。或搖動鼓身,振動鐵環發「沙沙」之聲。 這種樂器在維吾爾族民間器樂合奏及伴奏中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歌舞中,是主要的伴奏樂器。改革的手鼓用蟒皮蒙鼓面,比羊皮蒙面的較好。
『玖』 桑巴鼓起源
桑巴起源與巴西,。「桑巴」一詞據說從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語中的「森巴」演變而來。「森巴」原是一種激昂的肚皮舞。顧名思義,這種舞蹈以上下抖動腹部、搖動臀部為主要特徵。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種舞蹈動作,後來隨著販賣黑奴活動的興起而開始向外傳播。從16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中葉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從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區向巴西販賣黑奴1200萬。在把黑奴塞進船艙運往新發現的大陸拉丁美洲的時候,白人奴隸販子擔心路途遙遠,黑奴在船艙中一窩幾十天,到岸時腿腳不靈便,賣不出好價錢。因此,他們就每天把擁擠在船艙中的黑奴趕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鐵鍋為伴奏,讓他們跳一通森巴舞,活動筋骨。這樣,殖民者本想增強黑奴這種特殊商品的競價力的舉動,就把這種流行於非洲的舞蹈無意中帶到拉丁美洲。
『拾』 我前幾天看的德國DC架子鼓,後來朋友推薦我買巴西的叫odery的品牌,請大家再幫我參考看看
預算高考慮德國sonor,美國DW,日本yamaha。
預算低考慮台灣mapex,DW旗下pdp,台灣Dixon。
其他不建議考慮,水深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