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發展到衰落,巴西是如何一步步邁入「資源陷阱」的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一場席捲全世界的經濟震盪,對巴西更是一場致命的打擊,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巴西經濟與資源的過度捆綁,自然也得接受經濟隨價格波動的命運,這也是巴西經濟大起大落的背景,也是近十年來巴西經濟持續低迷的原因。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單純依賴資源輸出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繁榮,但歸根結底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將賺錢的本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繁榮。
Ⅱ 為什麼巴西熱帶雨林鼓勵外企開發會背負債務
因為雨林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很難開發。一般企業資金技術都不夠。只有這種大型的跨國企業才有能力去開發並把損失減到最小
Ⅲ 巴西破產意味著什麼
巴西破產對世界的影響巨大,這個世界是命運共同體,每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具體如下:
1、經濟下滑
巴西是金磚四國之一,十幾年前巴西的經濟發展是比較迅猛的,但是從整體來說,巴西的經濟結構相對比較單一,經濟的發展嚴重依賴服務業以及出口,比如目前巴西70%的GDP都是由服務業貢獻的。
而在2020年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中,出口和服務業影響是最大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巴西的經濟就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預計2020年巴西的GDP有可能下滑5%以上。
2019年,巴西GDP全球排名第九,繼2020年上半年被加拿大、韓國反超後,前三季度又被俄羅斯反超,2020年巴西的國際排名一路下滑。
IBGE研究人員指出,從經濟領域看,當前巴西的貿易和工業已經回歸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但佔GDP比重最大的服務業仍處於2017年初的水平,這也是全國整體經濟尚未從疫情中復甦的主要原因之一。
2、外貿出口減少
根據巴西經濟部數據,2020年,巴西對外貿易額總計3687.47億美元,同比下降8.44%。其中對外出口2098.17億美元,同比下降6.91%,進口1589.30億美元,同比下降10.38%。
從2020年全年來看,巴西農產品出口增長6%,而礦產品和製成品出口則分別下降11.3%和2.7%。進口方面,該國全年所有進口產品都有所下降,其中礦產品進口下降41.2%,製成品進口下降7.7%,農產品進口下降3.9%。
其中,根據巴西汽車生產企業協會公布的行業數據,2020年巴西汽車產量201.4萬輛,同比下降31.9%。全年汽車出口32.4萬輛,同比下降24.3%,銷售額55億美元,同比下降20.5%。該協會主席莫拉雷斯表示,巴西汽車產量後退了16年,在全球排名將降至第九位。
3、政府支出增加
在沒有發生疫情之前,巴西政府的債務壓力本身就比較大,特別是在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之後,巴西的經濟一直萎靡不振, GDP增速長期低於2%,在這種背景之下巴西政府的債務不斷增多,截止2019年末,巴西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75%以上。
進入2020年之後,巴西政府的支出進一步增加,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巴西國內出現大量人員失業,失業人群超過1200萬,失業率達到11%以上。
大量的補貼進一步加大了巴西國庫的壓力,到了在2020年10月-12月,補貼力度比之前減少了一半,目前巴西政府已經結束緊急救助金計劃,新援助方案也尚未出台,巴西政府的國庫已經處於十分艱難的處境。
Ⅳ 巴西為什麼欠外債最多的國家
巴西欠債達一千億美元,因為它搞不出高附加值的東西。欠賬怎麼辦?發達國家告訴它,把你的資源賣給我,我把我的鋼鐵工業、汽車底盤放到你那裡來生產。這樣好了,可以還賬,但資源則是不可逆轉的破壞,亞馬迅叢林被砍伐,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交給了自己的國民,他們將世代與貧困相伴。
Ⅳ 有新聞報道稱巴西陷入經濟危機,已經破產了,情況屬實嗎
導讀:據外媒報道,巴西因為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陷入了破產局面,媒體瘋狂宣傳疫情進一步加劇了巴西的經濟危機。對此,巴西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表示,我無能為力,巴西破產了。
一些經濟學家以為,巴西政府是否能快速展開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這對巴西的經濟復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巴西政府至今還沒啟動疫苗接種程序。當記者就巴西的經濟形勢如此嚴峻提問博索納羅,博索納羅的回答是,巴西媒體是「軟弱的媒體」,這直接助長了新冠病毒的火焰。各大媒體總是無所不用其極,想各種辦法來榨乾政府,要打倒我們(巴西政府),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相關利益。相關報道指出,在疫情肆虐巴西的情況下,作為巴西的國家元首卻把全國嚴峻的經濟形勢歸咎各個地方的政府,認為他們為了阻隔新冠病毒的發展,強制執行社交隔離措施導致經濟發展停滯。
Ⅵ 巴西總統宣布,國家已破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國家破產」這個概念是200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來的,它指的是一個國家對外資產小於對外負債,即資不抵債的狀況。具體來說,國家破產指的是一個國家的金融財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其進口商品所必需的外匯,或是其主權債務大於其GDP。
國家破產僅表示國家經濟處於危急情況的一種狀態,而不代表國家主權的喪失。畢竟企業破產了能把企業清算,但國家破產了總不能說去霸佔人家國土。
如果一國國家破產了,還是有緩解辦法的,比如向大國借債,再比如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然而,如果借貸國試圖以此途徑來控制破產國家,那麼其國家將會變成附屬國或者傀儡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失去獨立的性質。
2008年時,受到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冰島就曾宣布過國家破產。不過由於有歐盟作強大後盾,冰島很快就緩過氣來,如今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已有6個國家不能按時償還到期的債務,處於「破產」狀態,這些國家包括:阿根廷、加彭、印尼、馬達加斯加、摩爾多瓦和諾魯等,其中阿根廷已經在巴西之前宣布國家破產。
但這些國家看起來就沒有冰島那麼好的基礎了。
另外,全球無力償還債務的國家總數已達到28個,未來這些國家的外貿出口以及國內經濟不能得到改善,全球宣布破產的國家有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不過要說明的是,巴西這位總統也就真的像他的偶像特朗普那麼特沒譜,他對國家破產的描述略誇張了,因為巴西政府的財政現狀並不符合國家破產的定義。(當然艱難也確實是艱難。)
Ⅶ 有個巴西的客戶拖欠貨款一年,現在連人都聯系不上了,打電話不接,發Email不回,求支招
目前看,您只能先聯系專業的催收機構,看看能不能操作了!
客戶發生逾期的第一時間,先做下對方的資信調查。通過企業信用報告,調查對方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以及法律訴訟記錄等,防止對方已資不抵債或在申請破產。
如果對方經營困難、財務堪憂,盡快聯系專業催收機構介入,時間就是金錢,拖不得!
如果對方經營正常,可以循序漸進選擇合適的方式催收:在貨款逾期3個月內,企業可電話催收、郵件催收;貨款逾期超過3個月,企業盡快委託第三方專業催收機構處理;如果非訴手段都沒有效果,可以考慮提起法律訴訟。
1、自行催收
貨款逾期三個月內,企業可郵件催收、電話催收。溝通一定要注意語氣和態度,通知對方貨款已逾期,並詢問拖欠貨款的原因,雙方協商解決問題。巴西人生活節奏慢、工作效率慢,因此在和巴西商人聯系時,一定要有耐心,最好和客戶確認好怎樣跟進才能讓他們最舒服。
2、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催收
如果貨款逾期超過三個月,且貨款金額較大,企業應盡快委託第三方專業催收機構處理。第三方專業催收機構催收經驗豐富、效率高、費用較低。他們有豐富的關系網,完備的資料庫,可對債務方進行較為全面詳實的分析,再針對債務方的特點制定最合適的催收辦法。因為熟悉當地的商務關系、司法關系,第三方專業催收機構對債務方企業的影響力和威懾力也很大。
3、訴訟催收
巴西訴訟時效為5年,如果非訴手段沒有追回欠款,可考慮司法途徑。但是巴西的法律訴訟既漫長又昂貴,司法系統極其緩慢和官僚。有些訴訟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才能作出最終判決。如果要採取法律行動,那麼所有文件還必須由一名有執照的翻譯人員翻譯成葡萄牙語,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Ⅷ 巴西政府宣布破產,巴西政府破產跟企業破產有何不同
企業破產之後跟政府破產最大的區別在於,企業可以通過拍賣資產的方式來進行清算,這個公司就算退出了市場,而國家破產的方式,並不會導致這個國家被拍賣以及領土被侵佔,畢竟每個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他們都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所以政府破產只是一個意義上的失信行為,只是名義上的一個破產,只要經濟和各方面恢復以後償還債務又可以繼續恢復這個不破產的名義了。我們簡單舉一個例子,一個企業如果他破產了,就像這個諾基亞。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會申請破產,然後做出清算,對於企業可能會有一些資產,對於這些資產會通過法院的方式進行拍賣。拍賣得出來的資金會用來償還債權人的債務,畢竟欠債總是要還錢的,對於欠了供應商以及工人的錢這些都需要拍賣資產來進行清算。
巴西政府的破產那麼會導致一些境外投資機構,也就是國外的企業會因此而退出。因為政府破產了,想要兌換相應的外匯,那麼這種情況下就難以實現,它就會導致國內的經濟出現下滑,到時候會影響到整個巴西的人均GDP和收入水平。因此也會導致失業率的增加或者產生通貨膨脹。
Ⅸ 巴西經濟狀況
巴西綜合實力居拉美地區首位,經濟結構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服務業產值和就業人口長期保持50%以上。1967-1974年,巴西經濟創造了年平均增長10.1%的「巴西奇跡」。20世紀80年代受高通貨膨脹困擾,經濟出現停滯甚至嚴重衰退。從90年代開始,巴西向外向型經濟模式轉軌。盧拉政府上台後,採取穩健的經濟政策,金融形勢趨於穩定,外資流入加大,生產恢復增長,就業崗位增加,經濟實現強勁復甦。
(一)2005年經濟形勢
2005年,受石油漲價、國內需求增長乏力、政府繼續執行貨幣緊縮政策、投資不足以及農業減產等因素影響,巴西經濟雖繼續保持增長,但速度有所放慢。全年GDP增長率為2.3%,比上年低2.6個百分點,也低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國內通貨膨脹基本得到控制,財政狀況繼續得到改善,有利的國際環境為巴西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會,外匯儲備的增加為提前償還外債創造了條件。
受乾旱和雨量分布不均的影響,2005年巴西農牧業產值僅增長0.8%,而上年增長率達5.3%。南部農業主要產區減產5.51%,全國主要作物總產量為1.13億噸,比上年減產658萬噸。總收獲面積為4760.4萬公頃,同比減少0.58%。預計2006年巴西農作物的種植面積為4693萬公頃,比2005年減少4.68%;產量為1.28億噸,同比增長13.22%。
巴西工業保持連續6年增長勢頭,但受高利率政策的抑制,2005年產值僅增長2.5%,低於上年6.2%的水平。其中,加工業和建築業增長率均為1.3%,大大低於上年水平,公共工程部門增長3.6%,採掘業增長最快,達10.9%。
巴西服務業2005年增長率為2%,比上年少1.3個百分點。其中運輸業、金融業和通信業的增長率均比上年放慢,只有租賃業和政府機構服務業產值增長率比上年稍高。
2005年巴西公共部門(包括聯邦、州、市三級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初級財政盈餘(不包括償還債務和利息的收支差額)累計達935.04億雷亞爾(合374.6億美元),佔GDP的4.84%,比預期目標高0.59個百分點。聯邦政府、州和市級政府以及國有企業完成的比例分別佔2.88%、1.10%和0.85%。雖然2005年累計實現初級財政盈餘935.04億雷亞爾,但同期累計支付的債務和利息高達1571.45億雷亞爾(合629.6億美元,佔GDP的8.13%),因此中央政府最終的財政結果是賬面赤字634.41億雷亞爾(合254.2億美元),佔GDP的3.29%。
截至2005年12月30日,巴西外匯儲備余額為538億美元,比11月底減少105億美元,主要原因是12月21日和22日分兩次提前還清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貸款(154.4億美元)。2005年巴西累計吸引外資151.93億美元,比上年(181.66億美元)下降16.4%。
受石油價格上漲影響,2005年巴西城市交通、電力、通信等價格上漲,但由於美元對巴西貨幣雷亞爾貶值,進口商品和進口農業生產物資價格下跌,彌補了因農業歉收5.5%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全年通貨膨脹率為5.69%,略超過預定目標(5.1%)。
2005年,巴西新增正式就業人數125.4萬人,比上年有所減少,但遠高於2003年64.5萬人的水平,為1992年以來創造就業機會最多的第二個年份。巴西勞動部預測,盧拉政府4年執政期滿時,新增正式就業人數可達500萬人,超過上屆政府創造的就業人數(181.5萬人)一倍多。與此同時,2005年平均失業率也從前兩年的兩位數字降到9.8%。
(二)2006年展望
2006年影響巴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將與2005年大致一樣,國際環境的變化至關重要,特別是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的漲跌,將影響巴西鐵礦砂、大豆等產品的出口。農業生產將直接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匯率變化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2005年巴西貨幣雷亞爾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14.3%,雷亞爾持續升值勢必影響巴西的出口。
總體來看,2006年巴西經濟可望稍好於2005年。據預測,2006年巴西GDP增長率可望達到4.5%。
Ⅹ 介紹一下99年的巴西經濟危機
正如大多數的政治家一樣,巴西的政治家也是既貪心又無能,他們只管眼前不顧將來,結果當然就導致了嚴重的金融危機:正如其他發生金融危機的地方一樣,巴西政府的財政支出也嚴重超過了收入。1998年秋天,巴西的狀況是:巴西政府的國內負債為2980億美元(雖然實施國營企業私有化,讓政府增加了840億美元的收入),國外負債為2280億美元,而且其中的420億美元下一年度即將到期。當時巴西的預算赤字就佔了國內生產總值(BIP)的百分之7.2%。
在此情況下,巴西政府決定採用各國政府最常用的金融手段,就是調高利息——部分調幅甚至高達49.75%——來誘使資金留在國內。但這么一來卻提高了巴西公債的成本,導致負債金額更大幅增加。調高利息讓一般民眾變得連分期付款都無力負擔,所以此舉猶如是將負債的人民推進絕望的深淵。沉重的利息負擔扼殺了巴西的經濟,數以萬計的汽車就堆放在荒地上。雖然巴西政府為短期的外國投資者提供了高達15%的所得稅免稅優惠,但不論是銀行家、投機者或者是投資者都不免要憂心的自問:這種做法真能有效地將資金留在巴西嗎?巴西政府能夠制定出穩定金融的必要措施嗎?巴西人自己都爭相將雷亞爾(Real)換成美元儲存,企業和集團更是提早就把利潤匯到了國外,資金為了尋找安全之地,不斷流出巴西,最後甚至到了一天流失10億美元的慘境。央行不斷買進雷亞爾以求支撐巴西幣值。原本充裕的貨幣儲備,總額超過700億美元,不過才數周,到了1998年9月底竟然只剩下約470億美元。巴西的股票交易指數更是一路從12000多點滑落1998年9月16日的5665點。突然的景氣蕭條就像是降臨的天災,似乎要把巴西徹底摧毀。巴西存在著經濟崩潰的危險。
不過,正如眾所周知的,身為世界第九大經濟國,又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如果巴西倒下了,那麼整個拉丁美洲的經濟一定會動搖,如此一來就勢必會殃及美國。巴西不僅是美國一個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與美國銀行界的業務往來更是極其密切。因此巴西的金融危機一出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便挺身而出,與巴西政府就援助協議的內容進行磋商:巴西可以得到415億美元的援助貸款,但是必須將財政預算削減為87億雷亞爾,還必須放棄對資本交易的控制,保證一定償還債務,繼續進行企業私有化以及立即著手改革其稅務系統、勞動力市場和金融體系。
國際援助的消息緩解了巴西境內緊張的經濟形勢。投資信心相繼萌芽。僅當年10月外國投資者就凈匯入2790萬雷亞爾,重新投入巴西股市。股價節節上漲。1998年11月5日,匯入巴西的資金竟高達26500萬美元。
1998年12月3日,卡多索(Fernando Cardoso)政府將其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達成的援助協議案提交國會表決——結果竟遭否決!愚蠢的政客竟不知此舉無異於是邀請全球的投機者一同參與打擊雷亞爾的行動。霎時謠言滿天飛,市場盛傳雷亞爾將大幅貶值——據說這是獲得援助貸款的條件之一。央行行長古斯塔?弗朗哥(Gustav Franco)將引咎辭職的傳言更是搞得市場上人心惶惶。結果當然是再次引發股市崩盤。幾小時內巴西股價指數就下跌了8.8%。受巴西股災影響最嚴重的是阿根廷,其股市重挫幅度亦高達6.55%。
在巴西國會否決了援助協議案之後,好不容易磋商成功的巴西貸款難道也要跟著失敗嗎?所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在1998年12月2日通過了給予巴西181億美元、為期3年的貸款。在巴西政府的努力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投資者也逐漸信任巴西。
此次政客們又證實,他們對處理資本市場上瞬息萬變的情勢是多麼地遲鈍與低能:1999年1月中旬,巴西前總統,也就是新任的米拿斯—葛萊斯州(Gouverneur von Minas Gerais)州長弗朗哥(Itmar Franco),要求延期償付其州政府對聯邦政府的借款。對聯邦政府而言,900億美元的借款頓時成了問題。其他各州也會相繼跟進嗎?先是國會否決了援助協議案,現在又有米拿斯-葛萊斯州推延還債,接下來其他各州也可能繼續跟進:難道巴西政府鞏固金融的所有努力都將徒勞無功?市場上籠罩著強烈的不安氣氛。1999年1月12日,巴西Bovesta指數一早開盤跌幅就高達6.54%,收盤時更以下挫7.62%的幅度,收在5916點。
第二天開盤15分鍾後,大盤跌幅就超過了10.23%。同一天巴西央行將原本定於1.12至1.22的匯率浮動區間調整為1.2至1.3;但巴西貨幣雷亞爾的貶值幅度還是高達8%。收盤時1美元可兌換1.32雷亞爾。此時巴西的外匯儲備只剩下350億美元。到了星期五,1999年1月15日,央行決定讓雷亞爾的匯率自由浮動。於是從1月15日至5月7日,雷亞爾貶值的幅度接近70%。洞悉巴西政治家的無能與巴西經濟困境的投機者,只要搭上雷亞爾重挫的順風車,想必就能狠狠地大撈一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