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看魚身上胎斑
孔雀魚的胎斑有黑的也是有粉的 黑的是交配的公魚或母魚身上的魚鱗有黑色 粉的是交配的公魚或母魚身上的魚鱗沒黑色 如果你不知道是不是胎斑,你就從上面看下來看它的肚子會不會大就可以了 要有直角不難 等它要生了就是了 孔雀魚屬卵胎生魚類。
繁殖力強,性成熟早,幼魚經3-4個月飼養便進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後代,性成熟遲早與水溫高低、飼養條件密切相關。
孔雀魚繁殖時要選擇一個較大的水族缸,水溫保持在26攝氏度。pH6.8-7.4,同時要多種一些水草,然後按1雄配4雌的比例放入種魚。
孔雀魚每月產仔一次,視雌魚大小,每次可產10-120尾仔魚,一年產仔量相當多,故有「百萬魚」之稱。孔雀魚第一胎一般產的比較少,大約產10~80尾;第二胎大約產80~120尾。繁殖時應注意,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三代,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尾鰭變短。
魚媽媽的難產判別與解決方案
孔雀魚媽媽在臨產前與臨產中,出現了環境的突然改變、受到撞擊刺激、驚嚇等等都很有可能會造成流產、早產、難產、子魚體質不良、畸形、死胎、母魚產後癟肚、塌腰直至體弱感染發病、甚至死亡等惡劣情況的。
母魚的生產時間不定,有些半小時就生完,有些可以拖到數天之久。但若遇到難產,就有可能造成母魚死亡。
那麼額如何判斷額地魚是否難產呢?
判斷難產的方法是觀察母魚的泄殖孔,若是有小魚的尾巴或是頭露出半截在那邊超過半小時,就有可能是難產。那隻小魚通常已經死亡,卡在母魚泄殖孔,讓母魚無法順利生產。
通常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採取人工催產地方法:
最常見地方法是:
提高水溫或放入加溫棒緩緩提高水溫,再移出加溫棒,使其自然冷卻,反復行之。
但仍然不行時,我們也可以採取比較極端地辦法:
可以將水換掉1/2-1/3,換水時用水流輕沖母魚周圍,讓母魚能夠有激烈游泳的動作。順利的話能夠讓死魚排出。因為有時母魚能夠自行排出,有時卻會死亡,但沖魚這個動作是很危險的,請小心使用。
② 孔雀魚怎麼看胎斑
孔雀魚快生時胎斑明顯肚子底下(靠近肛門處)呈方形。生產前先產白色的腺體。這時就得把它單獨撈出來飼養,以防別的魚打擾它,最主要的是保證小魚的安全。
③ 如何看孔雀魚快生幼仔時候的黑胎斑
雌魚體內受精的卵成熟,腹部會很大程度的鼓起,腹部靠近尾巴的地方會膨脹變黑,這就是妊娠狀態也叫胎斑。當孔雀魚雌魚在水族箱旁邊上下游來游去,有異常行動出現且肛門突出以及不喜歡跟別的魚接觸總是獨處,發現這種情況時,則是孔雀魚即將產仔的徵兆。這時常可以看到雌魚的下腹部內有稚魚的容姿及其大眼睛。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准備一個別的水族箱,且和雄魚分開飼養,以免受到雄魚的追逐干擾而難產或者跳出缸外。一般來說,健康的雌魚確認受精後,就應該和雄魚分飼養,當產仔期接近時,放入產卵專用的水族箱或產卵箱內,初產時腹部不是很大。
(3)巴西褶扇孔雀魚怎麼看胎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分開飼養:孔雀魚在快要生小魚的時候是建議分開來飼養,因為剛出生的小魚如果生活在各種魚種混雜的大魚缸當中,是很容易被大魚給吃掉的,所以當孔雀魚要生小魚的時候一定要分來飼養,這樣能夠保護剛剛出生的小魚不被大魚吃掉。
2、選擇小缸:孔雀魚生小魚的時候需要分開飼養,但是分開飼養的時候應當選擇比較小一點的魚缸,因為魚缸太大,餵食的時候孔雀魚不容易吃到食物,小的魚缸就能夠滿足懷孕的孔雀魚以及即將出生的小魚生存,用大的魚缸不僅不方便餵食而且還占空間。
3、注意水質:人們在分開喂養懷孕的孔雀母魚時,一定要注意喂養的水質問題,因為無論是懷孕的孔雀母魚還是剛剛出生的小魚,身體都會比較的脆弱,所以飼養的水質一定要注意,最好選擇大缸當中的水來喂養。
④ 鳳尾魚的胎斑在哪裡
腹部靠近尾巴的部位。
孔雀魚懷孕以後,它們的腹部靠近尾巴的部位會出現胎斑。在孔雀魚剛懷孕的時候,胎斑是不太明顯的。如果飼養者不仔細觀察的話,是很難發現的。但是進入懷孕的中期後,胎斑的顏色就會逐漸加深。
知道鳳尾魚懷孕的方法:
首先,胎斑是每個正常母魚都有的,看見胎斑,只能說明母魚發育正常,並不是懷孕了。其次,正常胎斑有兩種顏色,白子是紅色,其他是黑色。如果一條白子串了,它的子代母魚在長大過程中,胎斑會由紅變黑,這都是正常現象。
如果一條白子母魚與其他公魚繁殖,它的胎斑會變黑,但是是越接近臨產越黑,懷孕初期時看不出來的。
而白子母魚如果和白子公魚、其他公魚一起繁殖,胎斑在懷孕中期或者懷孕後期,會出現部分紅、部分黑的情況。
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因為小魚眼睛和體色的關系,一般白子小魚,眼睛是白色的,身體也是接近透明的,而其他的小魚,眼睛是黑色的,身體可能也帶有顏色,會使胎斑變色。
如果白子母魚生完小魚後,再與白子公魚繁殖,那麼它的胎斑依然是紅色。所以,胎斑並不能幫助魚友判斷懷孕。
⑤ 如何看出孔雀魚何時生得出小魚
孔雀魚到了臨產階段會表現出很明顯的徵兆有以下幾種:
1、體型見方。孔雀魚母魚的肚子會稍稍表現出平滑的方形。
2、胎斑的顏色比較重。一般的孔雀魚胎斑為黑色,白子的胎斑為橘紅色。
3、肛門凸出。臨產時會發現孔雀魚肛門明顯外凸。
4、行動表現。即將生產或者生產過程中的母魚多數會表現為兩種狀態,有的會上竄下跳,有的會很安靜的躲在一個角落。
孔雀魚繁殖不分季節,即使是冬季也能正常生產。孔雀魚的繁殖周期在環境允許的條件下,約一個月可以繁殖一次,且每次可產10-120尾仔魚,一年產仔量相當多,因此也有「百萬魚」之稱。
而小魚在養殖3-4個月之後,就具備生殖能力,可以再繁殖下一代。孔雀魚繁殖時要選擇一個較大的水族缸,繁殖溫度應該保護在為26-28攝氏度,應比適宜溫度稍高。
(5)巴西褶扇孔雀魚怎麼看胎斑擴展閱讀:
孔雀魚繁殖注意事項
1、小幼魚出生前後pH的起伏最好不能超過0.5。
2、產仔後,要立即撈出母魚否則母魚有可能吃掉魚仔。
3、小幼魚出生的第13-14天便須被撈起到大缸養育。
4、親魚產完撈出繁殖缸後,需要單獨靜養1-2天才能放回主缸。
5、親魚會連續這樣生產約11次,11次里頭3次產仔很少,隨著體型的增大會越來越多。
6、雌魚一生總共可生產22-25次,但生產11次後要休息很長一段時間才開始第二期的排卵。
7、產後讓雌魚單獨靜養3天,然後放回種魚缸,以避免被雄魚過早地追傷,影響之後的生育質量。
8、繁殖時應注意,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三代,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尾鰭變短。最好引進同品種魚進行有目的遠親雜交,以防次品種退化,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
⑥ 母孔雀魚胎斑是粉紅色的嗎
孔雀魚的胎斑有黑的也是有粉的
黑的是交配的公魚或母魚身上的魚鱗有黑色
粉的是交配的公魚或母魚身上的魚鱗沒黑色
如果你不知道是不是胎斑,你就從上面看下來看它的肚子會不會大就可以了
要有直角不難
等它要生了就是了
孔雀魚屬卵胎生魚類。
繁殖力強,性成熟早,幼魚經3-4個月飼養便進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後代,性成熟遲早與水溫高低、飼養條件密切相關。
孔雀魚繁殖時要選擇一個較大的水族缸,水溫保持在26攝氏度。pH6.8-7.4,同時要多種一些水草,然後按1雄配4雌的比例放入種魚。
孔雀魚每月產仔一次,視雌魚大小,每次可產10-120尾仔魚,一年產仔量相當多,故有「百萬魚」之稱。孔雀魚第一胎一般產的比較少,大約產10~80尾;第二胎大約產80~120尾。繁殖時應注意,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三代,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尾鰭變短。
⑦ 孔雀魚如何判斷要產仔
1、體型見方。孔雀魚母魚的肚子會稍稍表現出平滑的方形。就是快要生產小魚了。
2、胎斑的顏色比較重。一般的孔雀魚胎斑為黑色,白子的胎斑為橘紅色。
3、肛門凸出。臨產時會發現孔雀魚肛門明顯外凸。
4、行動表現。即將生產或者生產過程中的母魚多數會表現為兩種狀態,有的會上竄下跳,有的會很安靜的躲在一個角落。
孔雀魚剛出生的子魚,當天不喂,因為一是先使其適應環境,二是有卵黃囊還未吸收完。從第2天開始,最好是以活豐年蝦幼蟲開口,其營養豐富並易於吸收,又有促進排便的功效。這個時期使子魚盡量多吃、吃飽,吃到肚子呈半球型,此時缸中還可保留少許活餌的程度。
孔雀魚產仔後注意事項
1、小幼魚出生前後pH的起伏最好不能超過0.5。
2、產仔後,要立即撈出母魚否則母魚有可能吃掉魚仔。
3、小幼魚出生的第13-14天便須被撈起到大缸養育。
4、親魚產完撈出繁殖缸後,需要單獨靜養1-2天才能放回主缸。
5、親魚會連續這樣生產約11次,11次里頭3次產仔很少,隨著體型的增大會越來越多。
6、雌魚一生總共可生產22-25次,但生產11次後要休息很長一段時間才開始第二期的排卵。
7、產後讓雌魚單獨靜養3天,然後放回種魚缸,以避免被雄魚過早地追傷,影響之後的生育質量。
8、繁殖時應注意,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三代,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尾鰭變短。最好引進同品種魚進行有目的遠親雜交,以防次品種退化,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
⑧ 孔雀魚怎麼判斷要生小魚了,小魚苗應該怎麼養
⑨ 孔雀魚的胎斑是什麼樣子的
孔雀魚的胎斑如圖:
孔雀魚的胎斑有黑的,也是有粉的。黑的是交配的公魚或母魚身上的魚鱗有黑色,粉的是交配的公魚或母魚身上的魚鱗沒黑色。
孔雀魚,也稱為鳳尾魚、彩虹花鱂、虹鱂、古比魚等,是花鱂科花鱂屬的一種熱帶魚,雌雄魚的體型和色彩差別較大,成年雄魚身體瘦小,體長3-4厘米,體色絢爛多彩、體型優美;成年雌魚體長5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鰭佔全身的1/3以上,各鰭均較雄魚的短。較雄魚體色遜色得多。
(9)巴西褶扇孔雀魚怎麼看胎斑擴展閱讀
雄性孔雀魚臀鰭特化成生殖足,來供體內受精使用。雄魚會不斷追逐雌魚,與雌魚交配。雌魚可以儲存精子供以後受精使用,並可能每四個星期生產一次。
懷孕的雌魚特徵是臀鰭與腹鰭之間有黑色三角色塊。經過四到六周的懷孕期後,雌魚會生下20-40隻幼魚。雙親都不會照顧幼魚,甚至還會吃自己的幼魚(FishBase, 2006)。
孔雀魚容易辨別雌雄。雌魚腹部比較大,在肛門前方有一塊透明的胎斑,在快生殖的時候胎斑成黑色。而雄魚的特點就是腹部較小,瘦長,最關鍵的就是其臀鰭演變出交接器,用於繁殖時候輸送精子用。所以雄魚的臀鰭前方的幾根鰭條比較粗大。而雌魚的臀鰭則是均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