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西首都是哪來
您好:
巴西聯邦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
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B. 巴西遷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BRASILIA完全是從一無所有新建的,現在大約有2 百萬人口。巴西遷都的原因首先是安全。
歷史上巴西飽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 先後被法國、荷蘭和葡萄牙從海路侵佔。將一個沿海
城市,里約 熱內盧作為首都,一致讓巴西人感覺很不安全. 建立一個新首都的想法,1823年在
巴西就有了(José Bonifácio 提名新首都應當叫做Brasília).
對於巴西,安全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開發內地不發達地區是巴西遷都第二個原因. 另外,較
小規模城市政局容易控制,民眾要求比較容易滿足是第三個原因.
實際上, Brasília的建設工程浩大,代價高昂.公共赤字猛增,通貨膨脹嚴重, 舉國怨聲載道,
是導致1964年軍事政變的重要原因.巴西遷都到底算成功還是算失敗, 至今仍是個有爭議的
問題.
C. 巴西的首都(以前和現在的)
1549年至1763年,巴西首都是薩爾瓦多;1763至1960年巴西的首都是:里約熱內盧;1960年至今,巴西首都為巴西利亞。
第一個首都是東北部城市薩爾瓦多(1549~1763年)。最早的殖民地身份讓巴西成為宗主國葡萄牙積累財富的大本營。那時巴西以種植園經濟為主,從非洲販賣過來的大批黑奴集中在東北部,薩爾瓦多就成了首都。
第二個首都是位於南部沿海里約熱內盧(1763~1960年),是種植園經濟逐漸衰敗,貿易為經濟主打階段的產物;而當東南部經濟已經發展成熟,政府又將目光轉向未開發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建設巴西利亞城。
第三個首都是巴西利亞(1960年~至今),為了加強對內陸地區的管理和控制,同時緩解里約熱內盧嚴重的大城市病,1956年時任巴西總統庫比契確定「在中西部戈亞斯州劃出一片152平方公里的荒地建設新首都」,命名「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里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它的發展一直受到政府嚴格的控制,城內各行各業均有自己的「安置區」,銀行區、旅館區、商業區、游樂區、住宅區都有固定的區位。
(3)巴西是怎麼變成首都的擴展閱讀
早於1930年代,巴西政府已著手討論有遷移首都的問題。1955年新上任的總統庫柏契克還大力推行建設新首都。盡管有很多意見認為這只是基於選舉作的舉動,庫柏契克仍最終於1960年4月21日,成功把首都搬入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乃降格為一個普通城市。
1960年4月21日,新首都舉行開幕儀式,庫比契克在任期內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之後巴西在10年內就完成了整個政府的搬遷。這座嶄新的城市也以其獨特的設計思想和建築理念,成為城市規劃史上的里程碑,在1987年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是最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D. 巴西首都為什麼遷都
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4-07/07/content_1580775.htm
巴西:從里約熱內盧到巴西利亞
拉美第一大國巴西歷史上南富北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議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一片荒原上選中新都地址,定名為巴西利亞。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遷往巴西利亞。遷都後,巴西以首都為基地,探索出一條在稀樹草原上科技興農的新路子,不僅改變了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也促進了全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巴西利亞也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餘萬居民的世界名城。
巴西的舊都里約熱內盧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東南一隅。1950年前後,巴西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里約熱內盧周圍不到全國11%的地域內,而廣闊的中西部和北部亞馬遜地區發展長期滯後,雖然物產豐富,但交通不便,人煙稀少。這樣就有所謂「兩個巴西」的存在:一個是先進的沿海巴西,集中在東南部的狹長地帶,其現代化程度堪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一個是荒涼落後的內陸巴西,是全國的「低谷地帶」。
http://news.163.com/40707/5/0QLPVEU300011211.html
1956年上台的庫比契克政府雄心勃勃,決心完成遷都的「百年大計」,以盡快克服容易引起國家分裂的嚴重失衡狀態。在不到4 年的時間內,克服重重困難和多方壓力,在人跡罕至的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頗具特色的新都,1960年4 月21日舉行了舉世矚目的遷都大典。隨後幾十年間,巨大的區域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減弱。僅巴西利亞至貝倫的公路開通以後,沿線即由10萬人猛增至200 萬人,巴西政府從1940年就倡導的「西進」運動,直到實施遷都戰略後才真正發生了效應。遷都後,原首都里約熱內盧「文化之都」的形象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加強了。現在,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聖保羅三地分別承擔巴西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中心職能,各司其職,各具特色。
E. 巴西首都遷移的原因。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134年後的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確認巴西利亞為國家中心並作為首都,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飛機型平面布局為藍圖。1956年11月動工興建,由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的設計建造。終於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里就建設起一個嶄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
F. 巴西為什麼要換首都
拉美第一大國巴西歷史上南富北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議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一片荒原上選中新都地址,定名為巴西利亞。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遷往巴西利亞。遷都後,巴西以首都為基地,探索出一條在稀樹草原上科技興農的新路子,不僅改變了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也促進了全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巴西利亞也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餘萬居民的世界名城。 巴西的舊都里約熱內盧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東南一隅。1950年前後,巴西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里約熱內盧周圍不到全國11%的地域內,而廣闊的中西部和北部亞馬遜地區發展長期滯後,雖然物產豐富,但交通不便,人煙稀少。這樣就有所謂「兩個巴西」的存在:一個是先進的沿海巴西,集中在東南部的狹長地帶,其現代化程度堪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一個是荒涼落後的內陸巴西,是全國的「低谷地帶」。
G. 巴西的首都在什麼時候由里約熱內盧改為巴西利亞的
巴西:從里約熱內盧到巴西利亞
拉美第一大國巴西歷史上南富北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議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一片荒原上選中新都地址,定名為巴西利亞。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遷往巴西利亞。遷都後,巴西以首都為基地,探索出一條在稀樹草原上科技興農的新路子,不僅改變了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也促進了全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巴西利亞也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餘萬居民的世界名城。
巴西的舊都里約熱內盧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東南一隅。1950年前後,巴西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里約熱內盧周圍不到全國11%的地域內,而廣闊的中西部和北部亞馬遜地區發展長期滯後,雖然物產豐富,但交通不便,人煙稀少。這樣就有所謂「兩個巴西」的存在:一個是先進的沿海巴西,集中在東南部的狹長地帶,其現代化程度堪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一個是荒涼落後的內陸巴西,是全國的「低谷地帶」。
1956年上台的庫比契克政府雄心勃勃,決心完成遷都的「百年大計」,以盡快克服容易引起國家分裂的嚴重失衡狀態。在不到4 年的時間內,克服重重困難和多方壓力,在人跡罕至的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頗具特色的新都,1960年4 月21日舉行了舉世矚目的遷都大典。隨後幾十年間,巨大的區域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減弱。僅巴西利亞至貝倫的公路開通以後,沿線即由10萬人猛增至200 萬人,巴西政府從1940年就倡導的「西進」運動,直到實施遷都戰略後才真正發生了效應。遷都後,原首都里約熱內盧「文化之都」的形象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加強了。現在,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聖保羅三地分別承擔巴西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中心職能,各司其職,各具特色。
H. 巴西首都的變化
他們都說了,但主要原因其實有官方解釋過了,就是因為原首都里約熱內盧的過度城市化,是巴西全國發展極不平均,人口大量遷往裡約,所以才將首都遷至巴西利亞的。
I. 巴西原來的首都是什麼,為什麼要新建首都,新建的首都為什麼建在巴西高原上
巴西原來的首都是里約熱內盧。
新建首都的原因是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
新建的首都建在巴西高原上的原因是地勢高,氣候涼爽,且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里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
巴西有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是伊萊普水電站,是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的。
(9)巴西是怎麼變成首都的擴展閱讀: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Brasilia)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里約遷至巴西利亞。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間,用三年多時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城裡不見古跡遺址,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其充滿現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致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新都蜚聲世界。
J. 為何巴西當初要換首都,用意何在
巴西當初之所以要換首都,其主要的用意一個是加快巴西廣闊內陸的開發,改善整個國家的地域經濟,另一個是加強對內陸各州的控制。巴西更換的新首都,名叫巴西利亞,始建於1956年,1960年正式遷都到巴西利亞。巴西利亞是20世紀以後建成的最大的城市。
於是,巴西的領導人決定進行遷都,以促進內陸的發展,改善巴西的地域經濟結構。雷厲風行的巴西人,很快就制定了計劃,然後傾全國之力,進行新首都的建設。三年多,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在巴西的內陸建立。巴西利亞的建立,極大促進了巴西內陸地區的發展和經濟增長,平衡了巴西全功的經濟。同時,也有利於政府對內陸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