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西有煤炭和石油這些能源礦但缺少優質煤石油產量也不多那它的主要能源是
巴西的主要能源是水資源,因為巴西有亞馬遜河
『貳』 巴西的油氣狀況怎麼樣
巴西為僅次於委內瑞拉的南美第二大油氣資源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0年的世界油氣資源報告,巴西待發現的石油資源為548.73億桶,天然氣3.47萬億立方米。截至2006年底,巴西石油總儲量為181.74億桶(28.89億立方米),其中已探明並得到巴西國家石油管理局正式確認的石油儲量121.81億桶(19.36億立方米),其中海洋石油儲量112.76億桶(17.93億立方米),陸地石油儲量9.05億桶(1.43億立方米),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3600億立方米。巴西深水勘探正不斷獲得新進展,油氣儲量大幅增長,石油儲量從2000年的85億桶增加到2007年的126億桶,增長48.2%;天然氣儲量從2000年的2200億立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3600億立方米,增長63.6%。
圖12-1巴西地理位置圖
巴西已探明海洋石油儲量主要集中在里約熱內盧州,共97.62億桶,佔全國儲量的87.57%。已探明陸地石油儲量集中在北里約格朗德州、巴伊亞州和塞爾希貝州,三州儲量共7.31億桶,佔全國陸上儲量的80.77%。
位於巴西大陸邊緣的沉積盆地發展史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在沉積蓋層的不同部位形成的沉積層成分也非常接近:底部是侏羅紀—尼歐克姆世的陸相、沖積—湖泊三角洲系列;中部是所謂碳酸鹽地台的石灰岩(中—上自堊統);頂部為上白堊統—古近、新近系的陸源海洋形成物(濁積岩),至陸架邊緣轉變為泥質岩石。
厚層和區域性分布的成為油、氣容納者的濁積岩儲層和覆蓋其上的氣液遮擋層(鹽,黏土),與高度潛在的生油岩一起提供了在巴西大陸坡上形成巨大烴類聚集的所有前提。因此,巴西邊緣盆地的含油氣性(特別是含油性)前景很高,最有意義的是其深水地段——陸坡,估計此地段可採的石油儲量達12億噸。
在巴西境內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生產的公司大約46家,其中約有10家為巴西本國公司,其餘都是外國公司,國際大型石油跨國企業如雪佛龍、殼牌、埃索、英國石油公司等都已進駐巴西。
2009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從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貸款100億美元,為其海洋石油開發提供資金,這筆貸款將以石油償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於2010年10月收購西班牙Repsol YPF公司旗下巴西子公司的部分股權,中國石化注資後,巴西子公司的市值將達到178億美元,成為拉美地區最大的私營石油公司之一,將有能力開發巴西桑托斯盆地(Santos Basin)的瓜拉(Guara)和卡里奧卡(Carioca)區塊的深海石油蘊藏。這是中國的石油公司首次參與巴西的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2010年中國一躍成為巴西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國,成為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近年來,包括中國石油企業在內的多家中國公司都與巴西當地公司形成戰略合作關系,進行多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中化30億美元購買挪威石油公司巴西油田的股份,中國石化71億美金投資西班牙石油YPF子公司等。隨著國內幾大油公司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增加,中國將更深入、更廣泛地參與到巴西油氣資源的開發之中,巴西的海洋油氣資源將成為中國未來重要的能源供應渠道之一。
巴西為世界第十大能源消費國。2007年巴西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石油佔44.5%,天然氣佔9.1%,煤炭佔6.3%,水電佔38.8%,核電佔1.3%。巴西為南美地區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20世紀80年代巴西國內產量較低,90%的石油依靠進口。兩次石油危機以後,巴西加大了國內石油勘探開發的力度,特別是1998年以後政府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內的勘探開發,石油產量大幅度增長,石油自給率逐年增加,2003年已達91.3%。2007年巴西的石油日消費量為219.2萬桶,居世界第12位,為南美第一大石油消費國。
巴西為南美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消費量為220億立方米。天然氣主要替代燃料油用於工業和發電。由於高油價巴西努力增加天然氣消費,天然氣進口逐年增加,2007年天然氣進口量為100億立方米,主要通過管道從玻利維亞和阿根廷進口,2007年從玻利維亞的進口量為98.8億立方米。
『叄』 巴西以後會成為超級大國嗎成為後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巴西不具有領導世界的實力。比方說去年的里約奧運會,給世界各國的運動員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運動員入住的房間和配套設施質量很差,而且舉辦奧運的經費是所有歷屆奧運會最少的,社會治安很差,小偷連珍珠奶茶,耳機都偷,搶…實在在巴西找不到任何媲美現今中國,美國,英國,法國這些超級大國的影子。
『肆』 從發展到衰落,巴西是如何一步步邁入「資源陷阱」的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一場席捲全世界的經濟震盪,對巴西更是一場致命的打擊,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巴西經濟與資源的過度捆綁,自然也得接受經濟隨價格波動的命運,這也是巴西經濟大起大落的背景,也是近十年來巴西經濟持續低迷的原因。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單純依賴資源輸出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繁榮,但歸根結底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將賺錢的本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繁榮。
『伍』 曾經貴為「金磚老二」的巴西,為何近年來它們的經濟發展大不如前了
曾經貴為“金磚老二”的巴西,為何近年來它們的經濟發展大不如前呢,其實巴西的經濟不景氣,跟巴西國內的一些變化有直接關系,下面給大傢具體的分析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巴西各個地區發展不均衡,而且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巴西在經濟繁榮的時候,沒有注意平衡各個地區的經濟,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樣的情況下,巴西經濟就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制約。
『陸』 幫幫忙呀!!!
根據世界銀行剛剛發表的公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經濟在2000年出現短暫復甦、2001年基本停滯之後,今年將收縮1.1%左右,是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拉美成為世界經濟紀錄最差的一個地區,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較黯淡,將是各地區中增長率最低的一個。另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統計,本地區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9%,貧困化問題再次凸顯。拉美地區經濟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二是被阿根廷危機所拖累,如果不計算阿根廷,拉美今年雖然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但是還可以有1%的增長。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今年經濟復甦無力,使整個世界經濟繼續處於低迷狀態中,也使年初拉美經濟靠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的希望破滅。拉美基本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價格下降15%,出口出現大滑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國內生產總值2.2%);外國直接投資400億美元,比1990年代後期年均730億美元大大減少,而且由於國際借貸條件苛刻,除了國際多邊機構的緊急救援性貸款外,直接投資基本成了拉美獲取外資的唯一途徑,因此整個地區資本流向再次逆轉,如同1980年代那樣,拉美地區再次成為資金凈輸出地區。地區內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國際儲備總計1500億美元,是98年俄羅斯危機以來最低的。
阿根廷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下降12%,工業生產能力閑置率達80%,失業率高達21.5%,全國半數以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內市場萎縮,超市和大型商場營業額分別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機首先對周邊國家產生影響,巴西對阿根廷的出口減少80%,智利對阿出口也下降一半,與阿根廷金融關系密切的烏拉圭爆發了金融動盪。這三個國家都發生了貨幣貶值,阿根廷經濟衰退是其中一個原因。阿根廷危機對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影響沒有那麼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債券價格暴跌的影響,拉美國家發行債券困難,比去年減少50%,年利率高達15%。
據拉美經委會的預測,2003年拉美經濟增長在2.5%-3%之間,這不足以改善就業狀況,也不足以減少貧困人口。有專家認為,自1997年以來,拉美又經歷了一個「失去的5年」,在此期間,地區人均產值減少了2%,今年貧困人口上升到占總人口的44%(去年為43%),赤貧人口率從去年的18.6%上升到今年的20%,貧困人口凈增加700萬,其中600萬是赤貧人口。要實現聯合國確定的在2015年前減少50%貧困人口的目標日益困難。拉美國家持續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社會支出不足,造成社會緊張,而各國政府受制於外部壓力,調整財政、匯率、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以促進復甦的行動空間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進入了一個長時期的低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經濟模式所預期的前景與當前的實際狀況存在極大差距,2002年的形勢發展凸顯了這個差距,人們對現行發展模式和規則的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產生了許多疑問。阿根廷曾是推行現行模式的典範,現在則受到最沉重的懲罰,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對整個拉美有普遍意義。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場決定一切的)新自由主義和被動地捲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經濟高度外國化、對外依賴度過高、國家失去經濟自主權,只見數字不見人的市場原則加劇兩極分化,造成貧困人口激增、內需不足,發展難以持久,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問題關鍵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過程中,由於國內資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國有企業幾乎全部被外資收購,其實許多外資例如占阿根廷外資首位的西班牙資本也是從國際資本市場上圈來的,並非自有資本。私有化成了外國化。全國100家大企業中,本國資本的僅7家,電信、水電氣供應、航空被外資壟斷,10家最大銀行中外資佔7家,90的碳氫化合物生產被外資控制,外資控制了阿根廷90.4%的出口和63.3%的進口。國家財政靠舉債維持,償債能力成了衡量該國經濟狀態的唯一尺度,國際評估機構握有對阿根廷經濟的生殺大權:說你風險度高,資本就抽逃,本國政府說破嘴皮也無人相信。新自由主義認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階層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著變大。事實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經濟發展速度較高時,貧困人口開始增加,原先的中產階級跌入貧困階層,國內消費下降,增長缺乏後勁。有一種理論認為,產生飢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是按算數級數增長。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產增長遠超過人口增長,在這個世界糧倉竟然也發生了兒童因營養不良死亡的慘劇,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按照傳統經濟學說,在衰退時期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阿根廷經濟已經衰退到極點,可是卻不能採取任何刺激生產的政策,因為債權人要求阿根廷繼續採取緊縮政策,以保障還債能力,這也是阿根廷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難以達成協議的關鍵原因。阿根廷公共債務約1500億美元,從現在到2003年底僅應該償還的所欠IMF、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的債務就有132億美元,而阿根廷的國際儲備只有100億美元。幾乎所有拉美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債務問題,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的債務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機實際仍然是債務危機。
阿根廷因宣布暫停償還債務而受到嚴厲懲罰,委內瑞拉查維斯政府也因為偏離新自由主義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魯拉、厄瓜多的古鐵雷斯相繼在大選中獲勝,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義傾向、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的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對10年經濟改革的得失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尋求一條更適合各自條件的發展道路。
第二題:
巴西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巴西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時間里,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650~1700年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大量生產蔗糖,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了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成為「咖啡王國」。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發展。
自1947年以後的30多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被譽為「巴西經濟奇跡」,其中1968~1974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增長速度是世界上少見的。1960~1981年間,其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許多工業產品產量已躋身於世界前幾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資源貧乏,而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巴西與巴拉圭聯合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利用甘蔗等生產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規模生產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業項目。自30年代開始,巴西加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方針,並著手發展重工業。60年代中期採取外向發展戰略,加強與國際市場聯系。70年代中期以來,則強調執行進口替代與鼓勵出口相結合的工業化方針。利用外資、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專利和先進設備,並進行創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動國內資本更新和技術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資,努力開發本國人力資源,大力培養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進巴西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經濟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燃料動力緊張,糧食缺乏,外債聚增,通貨膨脹率高,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等。巴西經濟對世界市場依賴較深,從而使其經濟的發展直接受制於世界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國民經濟就呈下降趨勢。
回答者:qianqianlo - 秀才 三級 3-29 19:01
--------------------------------------------------------------------------------
繼續衰退 難見好轉--拉美經濟現狀與展望
根據世界銀行剛剛發表的公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經濟在2000年出現短暫復甦、2001年基本停滯之後,今年將收縮1.1%左右,是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拉美成為世界經濟紀錄最差的一個地區,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較黯淡,將是各地區中增長率最低的一個。另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統計,本地區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9%,貧困化問題再次凸顯。拉美地區經濟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二是被阿根廷危機所拖累,如果不計算阿根廷,拉美今年雖然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但是還可以有1%的增長。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今年經濟復甦無力,使整個世界經濟繼續處於低迷狀態中,也使年初拉美經濟靠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的希望破滅。拉美基本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價格下降15%,出口出現大滑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國內生產總值2.2%);外國直接投資400億美元,比1990年代後期年均730億美元大大減少,而且由於國際借貸條件苛刻,除了國際多邊機構的緊急救援性貸款外,直接投資基本成了拉美獲取外資的唯一途徑,因此整個地區資本流向再次逆轉,如同1980年代那樣,拉美地區再次成為資金凈輸出地區。地區內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國際儲備總計1500億美元,是98年俄羅斯危機以來最低的。
阿根廷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下降12%,工業生產能力閑置率達80%,失業率高達21.5%,全國半數以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內市場萎縮,超市和大型商場營業額分別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機首先對周邊國家產生影響,巴西對阿根廷的出口減少80%,智利對阿出口也下降一半,與阿根廷金融關系密切的烏拉圭爆發了金融動盪。這三個國家都發生了貨幣貶值,阿根廷經濟衰退是其中一個原因。阿根廷危機對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影響沒有那麼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債券價格暴跌的影響,拉美國家發行債券困難,比去年減少50%,年利率高達15%。
據拉美經委會的預測,2003年拉美經濟增長在2.5%-3%之間,這不足以改善就業狀況,也不足以減少貧困人口。有專家認為,自1997年以來,拉美又經歷了一個「失去的5年」,在此期間,地區人均產值減少了2%,今年貧困人口上升到占總人口的44%(去年為43%),赤貧人口率從去年的18.6%上升到今年的20%,貧困人口凈增加700萬,其中600萬是赤貧人口。要實現聯合國確定的在2015年前減少50%貧困人口的目標日益困難。拉美國家持續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社會支出不足,造成社會緊張,而各國政府受制於外部壓力,調整財政、匯率、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以促進復甦的行動空間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進入了一個長時期的低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經濟模式所預期的前景與當前的實際狀況存在極大差距,2002年的形勢發展凸顯了這個差距,人們對現行發展模式和規則的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產生了許多疑問。阿根廷曾是推行現行模式的典範,現在則受到最沉重的懲罰,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對整個拉美有普遍意義。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場決定一切的)新自由主義和被動地捲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經濟高度外國化、對外依賴度過高、國家失去經濟自主權,只見數字不見人的市場原則加劇兩極分化,造成貧困人口激增、內需不足,發展難以持久,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問題關鍵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過程中,由於國內資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國有企業幾乎全部被外資收購,其實許多外資例如占阿根廷外資首位的西班牙資本也是從國際資本市場上圈來的,並非自有資本。私有化成了外國化。全國100家大企業中,本國資本的僅7家,電信、水電氣供應、航空被外資壟斷,10家最大銀行中外資佔7家,90的碳氫化合物生產被外資控制,外資控制了阿根廷90.4%的出口和63.3%的進口。國家財政靠舉債維持,償債能力成了衡量該國經濟狀態的唯一尺度,國際評估機構握有對阿根廷經濟的生殺大權:說你風險度高,資本就抽逃,本國政府說破嘴皮也無人相信。新自由主義認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階層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著變大。事實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經濟發展速度較高時,貧困人口開始增加,原先的中產階級跌入貧困階層,國內消費下降,增長缺乏後勁。有一種理論認為,產生飢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是按算數級數增長。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產增長遠超過人口增長,在這個世界糧倉竟然也發生了兒童因營養不良死亡的慘劇,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按照傳統經濟學說,在衰退時期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阿根廷經濟已經衰退到極點,可是卻不能採取任何刺激生產的政策,因為債權人要求阿根廷繼續採取緊縮政策,以保障還債能力,這也是阿根廷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難以達成協議的關鍵原因。阿根廷公共債務約1500億美元,從現在到2003年底僅應該償還的所欠IMF、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的債務就有132億美元,而阿根廷的國際儲備只有100億美元。幾乎所有拉美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債務問題,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的債務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機實際仍然是債務危機。
阿根廷因宣布暫停償還債務而受到嚴厲懲罰,委內瑞拉查維斯政府也因為偏離新自由主義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魯拉、厄瓜多的古鐵雷斯相繼在大選中獲勝,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義傾向、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的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對10年經濟改革的得失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尋求一條更適合各自條件的發展道路。
第二題:
巴西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巴西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時間里,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650~1700年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大量生產蔗糖,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了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成為「咖啡王國」。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發展。
自1947年以後的30多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被譽為「巴西經濟奇跡」,其中1968~1974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增長速度是世界上少見的。1960~1981年間,其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許多工業產品產量已躋身於世界前幾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資源貧乏,而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巴西與巴拉圭聯合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利用甘蔗等生產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規模生產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業項目。自30年代開始,巴西加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方針,並著手發展重工業。60年代中期採取外向發展戰略,加強與國際市場聯系。70年代中期以來,則強調執行進口替代與鼓勵出口相結合的工業化方針。利用外資、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專利和先進設備,並進行創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動國內資本更新和技術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資,努力開發本國人力資源,大力培養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進巴西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經濟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燃料動力緊張,糧食缺乏,外債聚增,通貨膨脹率高,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等。巴西經濟對世界市場依賴較深,從而使其經濟的發展直接受制於世界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國民經濟就呈下降趨勢。
回答者:jiajiabaobei - 試用期 一級 3-29 21:34
--------------------------------------------------------------------------------
繼續衰退 難見好轉--拉美經濟現狀與展望
根據世界銀行剛剛發表的公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經濟在2000年出現短暫復甦、2001年基本停滯之後,今年將收縮1.1%左右,是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拉美成為世界經濟紀錄最差的一個地區,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較黯淡,將是各地區中增長率最低的一個。另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統計,本地區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9%,貧困化問題再次凸顯。拉美地區經濟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二是被阿根廷危機所拖累,如果不計算阿根廷,拉美今年雖然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但是還可以有1%的增長。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今年經濟復甦無力,使整個世界經濟繼續處於低迷狀態中,也使年初拉美經濟靠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的希望破滅。拉美基本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價格下降15%,出口出現大滑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國內生產總值2.2%);外國直接投資400億美元,比1990年代後期年均730億美元大大減少,而且由於國際借貸條件苛刻,除了國際多邊機構的緊急救援性貸款外,直接投資基本成了拉美獲取外資的唯一途徑,因此整個地區資本流向再次逆轉,如同1980年代那樣,拉美地區再次成為資金凈輸出地區。地區內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國際儲備總計1500億美元,是98年俄羅斯危機以來最低的。
阿根廷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下降12%,工業生產能力閑置率達80%,失業率高達21.5%,全國半數以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內市場萎縮,超市和大型商場營業額分別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機首先對周邊國家產生影響,巴西對阿根廷的出口減少80%,智利對阿出口也下降一半,與阿根廷金融關系密切的烏拉圭爆發了金融動盪。這三個國家都發生了貨幣貶值,阿根廷經濟衰退是其中一個原因。阿根廷危機對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影響沒有那麼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債券價格暴跌的影響,拉美國家發行債券困難,比去年減少50%,年利率高達15%。
據拉美經委會的預測,2003年拉美經濟增長在2.5%-3%之間,這不足以改善就業狀況,也不足以減少貧困人口。有專家認為,自1997年以來,拉美又經歷了一個「失去的5年」,在此期間,地區人均產值減少了2%,今年貧困人口上升到占總人口的44%(去年為43%),赤貧人口率從去年的18.6%上升到今年的20%,貧困人口凈增加700萬,其中600萬是赤貧人口。要實現聯合國確定的在2015年前減少50%貧困人口的目標日益困難。拉美國家持續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社會支出不足,造成社會緊張,而各國政府受制於外部壓力,調整財政、匯率、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以促進復甦的行動空間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進入了一個長時期的低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經濟模式所預期的前景與當前的實際狀況存在極大差距,2002年的形勢發展凸顯了這個差距,人們對現行發展模式和規則的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產生了許多疑問。阿根廷曾是推行現行模式的典範,現在則受到最沉重的懲罰,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對整個拉美有普遍意義。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場決定一切的)新自由主義和被動地捲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經濟高度外國化、對外依賴度過高、國家失去經濟自主權,只見數字不見人的市場原則加劇兩極分化,造成貧困人口激增、內需不足,發展難以持久,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問題關鍵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過程中,由於國內資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國有企業幾乎全部被外資收購,其實許多外資例如占阿根廷外資首位的西班牙資本也是從國際資本市場上圈來的,並非自有資本。私有化成了外國化。全國100家大企業中,本國資本的僅7家,電信、水電氣供應、航空被外資壟斷,10家最大銀行中外資佔7家,90的碳氫化合物生產被外資控制,外資控制了阿根廷90.4%的出口和63.3%的進口。國家財政靠舉債維持,償債能力成了衡量該國經濟狀態的唯一尺度,國際評估機構握有對阿根廷經濟的生殺大權:說你風險度高,資本就抽逃,本國政府說破嘴皮也無人相信。新自由主義認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階層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著變大。事實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經濟發展速度較高時,貧困人口開始增加,原先的中產階級跌入貧困階層,國內消費下降,增長缺乏後勁。有一種理論認為,產生飢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是按算數級數增長。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產增長遠超過人口增長,在這個世界糧倉竟然也發生了兒童因營養不良死亡的慘劇,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按照傳統經濟學說,在衰退時期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阿根廷經濟已經衰退到極點,可是卻不能採取任何刺激生產的政策,因為債權人要求阿根廷繼續採取緊縮政策,以保障還債能力,這也是阿根廷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難以達成協議的關鍵原因。阿根廷公共債務約1500億美元,從現在到2003年底僅應該償還的所欠IMF、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的債務就有132億美元,而阿根廷的國際儲備只有100億美元。幾乎所有拉美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債務問題,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的債務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機實際仍然是債務危機。
阿根廷因宣布暫停償還債務而受到嚴厲懲罰,委內瑞拉查維斯政府也因為偏離新自由主義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魯拉、厄瓜多的古鐵雷斯相繼在大選中獲勝,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義傾向、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的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對10年經濟改革的得失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尋求一條更適合各自條件的發展道路。
第二題:
巴西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巴西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時間里,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650~1700年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大量生產蔗糖,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了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成為「咖啡王國」。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發展。
自1947年以後的30多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被譽為「巴西經濟奇跡」,其中1968~1974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增長速度是世界上少見的。1960~1981年間,其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許多工業產品產量已躋身於世界前幾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資源貧乏,而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巴西與巴拉圭聯合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利用甘蔗等生產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規模生產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業項目。自30年代開始,巴西加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方針,並著手發展重工業。60年代中期採取外向發展戰略,加強與國際市場聯系。70年代中期以來,則強調執行進口替代與鼓勵出口相結合的工業化方針。利用外資、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專利和先進設備,並進行創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動國內資本更新和技術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資,努力開發本國人力資源,大力培養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進巴西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經濟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燃料動力緊張,糧食缺乏,外債聚增,通貨膨脹率高,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等。巴西經濟對世界市場依賴較深,從而使其經濟的發展直接受制於世界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國民經濟就呈下降趨勢。
回答者:可愛aoBO - 魔法學徒 一級 3-30 17:21
--------------------------------------------------------------------------------
哦,看來分我拿不上了
回答者:齊書遠 - 試用期 一級 3-31 17:02
--------------------------------------------------------------------------------
根據世界銀行剛剛發表的公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經濟在2000年出現短暫復甦、2001年基本停滯之後,今年將收縮1.1%左右,是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拉美成為世界經濟紀錄最差的一個地區,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較黯淡,將是各地區中增長率最低的一個。另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統計,本地區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9%,貧困化問題再次凸顯。拉美地區經濟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二是被阿根廷危機所拖累,如果不計算阿根廷,拉美今年雖然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但是還可以有1%的增長。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今年經濟復甦無力,使整個世界經濟繼續處於低迷狀態中,也使年初拉美經濟靠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的希望破滅。拉美基本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價格下降15%,出口出現大滑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國內生產總值2.2%);外國直接投資400億美元,比1990年代後期年均730億美元大大減少,而且由於國際借貸條件苛刻,除了國際多邊機構的緊急救援性貸款外,直接投資基本成了拉美獲取外資的唯一途徑,因此整個地區資本流向再次逆轉,如同1980年代那樣,拉美地區再次成為資金凈輸出地區。地區內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國際儲備總計1500億美元,是98年俄羅斯危機以來最低的。
阿根廷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下降12%,工業生產能力閑置率達80%,失業率高達21.5%,全國半數以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內市場萎縮,超市和大型商場營業額分別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機首先對周邊國家產生影響,巴西對阿根廷的出口減少80%,智利對阿出口也下降一半,與阿根廷金融關系密切的烏拉圭爆發了金融動盪。這三個國家都發生了貨幣貶值,阿根廷經濟衰退是其中一個原因。阿根廷危機對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影響沒有那麼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債券價格暴跌的影響,拉美國家發行債券困難,比去年減少50%,年利率高達15%。
據拉美經委會的預測,2003年拉美經濟增長在2.5%-3%之間,這不足以改善就業狀況,也不足以減少貧困人口。有專家認為,自1997年以來,拉美又經歷了一個「失去的5年」,在此期間,地區人均產值減少了2%,今年貧困人口上升到占總人口的44%(去年為43%),赤貧人口率從去年的18.6%上升到今年的20%,貧困人口凈增加700萬,其中600萬是赤貧人口。要實現聯合國確定的在2015
『柒』 請問巴西到底缺乏煤炭、石油嗎
不缺,一點都不缺,儲量雖然不算很多,但絕對說不上少
『捌』 巴西缺什麼礦產
巴西缺乏煤和石油,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供應巴西煤和焦碳的主要國家之一,石油資源遠也不是太豐富,南美洲的石油主要早委內瑞拉。
『玖』 巴西的能源礦產不多,這對巴西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利,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什麼(至少三點)
巴西是一個資源大國,但是巴西的能源資源相對幾個大國而言,以煤、石油為主的能源礦產資源不多,但是巴西的的其他資源比較有優勢,特別是農業,水利等資源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國家,巴西為了解決本國的經濟發展,緩減本國的能源需求,將大量的糧食作物用來製作工業酒精,發展本國工業。
巴西本身是一個地多人少的國家,其農產品主要用來銷售,如果巴西本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堅持將大量的農業產品用於工業生產,那麼很多糧食資源欠缺的國家將會更加貧困和貧窮,社會不安定問題更加日益突出,社會和諧發展將會受到阻礙,經濟發展,貧富差距更加嚴峻,地區安全,社會沖突,恐怖活動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會日益嚴重。
石油,煤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的常規能源,但是它卻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地球上的生物經過幾千年的地質演變而成的,用一點少一點,並且,這些常規能源在燃燒是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生態環境,為了縮小社會差距,減小貧富差距,共同發展經濟,維護社會穩定,保護環境,穩定社會糧食安全,巴西可以放棄或盡可能少用生物能源,加大科技投入,發展風力,太陽能發電,潮汐能發電等新能源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