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斷臂的維納斯」美在何處
1820年,在一個名叫米洛的小島上,人們發現了一個山洞。在對山洞進行考察時,一尊大理石雕像被發現了。當時雕像的腰部是斷開的,當人們清理干凈雕像上的污跡,並將它大致修復後,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呼道:多麼美麗的女性雕像啊!
看著這堪稱美麗絕倫的雕像,人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傳說中的女神維納斯。在西方神話里,維納斯是愛與美的女神,她以美麗著稱。就這樣,雕像就被人們稱為維納斯像了。
維納斯女神鵰像高204厘米,它的上半身是裸露的,而下半身則被極富表現力的衣褶所遮蓋。由於下半身厚實、穩定,因而上半身更顯得秀美。再看雕像的面部表情:神態寧靜,不露笑容,顯得非常端莊、典雅。
可惜的是雕像的兩臂斷裂,並且沒有發現斷臂的殘片。因此,有人評論道:「它美是美,可沒有雙臂總是一種缺陷。讓我們來給它裝上雙臂吧。」於是,好些人設想給雕像裝上雙臂。這個方案可謂多種多樣,五花八門。有人說:「女神應該一手放在頭上,一手提著衣襟。」有人建議:「雕像的雙手應該放在身旁的一個石柱上。」
………然而,一經試驗,人們才恍然大悟:任何一種建議都行不通,因為它們不僅破壞了雕像的整體美,而且破壞了欣賞者的想像力。惟有斷了雙臂,女神才是最美麗的。這以後,就再也沒人試圖給雕像安上手臂了。
維納斯像的確令人驚異,因為它雖然是殘缺的,可給人的印象卻是完美的。而且,很多雕塑家都認定,維納斯像的迷人,很大一部分就在它沒有雙臂上。後來,經過研究,人們又發現,雕像的各部分尺寸都有一定的比例。而依照這一比例創造的人體形象,是最完美的。於是,人們將這一比例定名為「黃金分割」。
目前,維納斯像被收藏在法國巴黎著名的盧浮宮中,它不僅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而且是法國的國寶。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慕名前去參觀。女神鵰像是含蓄而耐人尋味的,它的美,足以令所有欣賞過她的人終生難忘。
2. 斷臂的女雕塑叫什麼來著作者是誰
斷臂的維納斯 也叫做米羅斯的維納斯 作者。。。未知啊 有兩種說法我復制在下面了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1、斷臂維納斯是希臘米洛農民伊奧爾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時掘獲的。出土時的維納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過頭,握著一隻蘋果。當時法國駐米洛領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後,趕往伊奧爾科斯住處,表示要以高價收買此塑像,並獲得了伊奧爾科斯的應允。但由於手頭沒有足夠的現金,只好派居維爾連夜趕往君士坦丁堡報告法國大使。大使聽完匯報後立即命令秘書帶了一筆巨款隨居維爾連夜前往米洛洽購女神像,卻不知農民伊奧爾科斯此時已將神像賣給了一位希臘商人,而且已經裝船外運。居維爾當即決定以武力截奪。英國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也派艦艇趕來爭奪,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混戰中雕塑的雙臂不幸被砸斷,從此,維納斯就成了一個斷臂女神。
2、1820年米洛農民伊奧爾科斯在米洛斯島上發現它。他試圖將這尊雕像藏起來,但後來還是被一個土耳其軍官發現了。當時法國駐土耳其的大使將它買下。現在這尊雕像在巴黎盧浮宮展出。
據法國艦長杜蒙-居維爾的回憶錄,維納斯出土時的雙臂還是完整的,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過頭,握著一隻蘋果。當時法國駐米洛領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得知這個塑像出土,就趕往伊奧爾科斯的家中,打算以非常高的價格購買此這個雕像,農民奧爾科斯同意了他的要求。但由於他手頭沒有足夠的現金,就只好派居維爾連夜趕往君士坦丁堡報告給法國大使。法國大使聽完匯報後立即命令秘書帶了一筆巨款隨居維爾連夜前往米洛洽購女神像,卻不知農民伊奧爾科斯此時已將神像賣給了一位希臘商人,而且已經裝船外運。居維爾當即決定以武力截奪。英國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也派艦艇趕來爭奪,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混戰中雕塑的雙臂不幸被砸斷,從此,維納斯就成了一個斷臂女神。
3. 有個站在山上張開雙臂的雕塑 名字叫什麼
叫做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基督山上,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
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
(3)巴西斷臂女神像在什麼山上擴展閱讀:
建造背景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
1921年,建一個宗教地標的設想又一次被提出,這一次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親自提議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紀念像周」的活動來吸引捐款,還在全世界范圍內搞了一次基督像競賽,看誰能設計出最好的基督像。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綵,這一天是巴西主保阿帕雷西達聖母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里約熱內盧的總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樞機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彌撒,並宣布這座基督像被列為朝聖聖地。
4. 求斷臂維納斯的鑒賞
米洛斯的維納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Aphrodite of Melos)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 高204厘米。
在希臘化時期,表現女性人體美的雕塑日漸增多,對愛與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雕像的就是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並已經成為贊頌女性人體美的代名詞。
1820年2月,在愛琴海的米羅斯島上,一個農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時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兩截,並與刻著名字的台座、拿著蘋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斷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這是值錢的東西的農夫,立刻將它們埋原,並報告了在島上的法國領事。領事稍付定金,即通知當時設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國大使。幾乎與此同時,在愛琴海搞測量的一位法國海軍士官,名叫鳩爾·丟孟·都爾維爾對此表示了更大的關注。這是一位希臘藝術的愛好者,當他看過這些雕像的塊片以後,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並第一個斷定這就是維納斯的雕像。於是立刻告訴農夫,法國決定把她買下,要他不必再到處聲張了。隨即趕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命陳詳情,促使大使下了決心並派專人前去交易。不料島上的長老出於本島的利益而中途插手,開會議決命農夫將雕像賣給在土耳其任職的一位希臘大官,當法國人趕到島上時已經是雕像裝船的關頭了。見此情景,他們幾乎要動武,命令法國船艦隨時准備行動。頓時,愛琴海上戰雲密布。恰巧,一場暴風而解了圍。它推遲了土耳其船隻的起航,為法國使者爭得了斡旋的時機,他們軟硬兼施,把雕像終於轉到了法國船上。後來又給島上贈送金錢,從而取得了島上放棄雕像的誓約書。雕像順利運抵巴黎,由於種種政治、人事方面的原因,一直推至 1821年3月2日,國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獻禮。從這一天開始,她便成為法國國家財產。當時的登記名稱是「在希臘群島中的米羅所發現的維納斯像」,並被陳列於羅浮宮特辟的專門展室中。
法國獲得這尊雕像時,全國一片沸騰,人們視之為國寶,並被尊稱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她一直為世界上所有熱愛藝術和美的人們所景仰,他們都以能親眼目睹這尊古希臘最偉大的藝術奇跡為人生一大幸事。
維納斯的文化背景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米洛斯的維納斯》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後期的雕塑傑作。
米洛斯的維納斯的藝術魅力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來,人們對她傾注了不計其數的贊美和歌頌。愛神的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型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樑,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理想化傳統。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型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現力的衣褶所覆蓋,僅露出腳趾,顯得厚重穩定,更襯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樣的庄嚴崇高而端莊,象一座紀念碑;她又是那樣優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嫵媚。人們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靜,沒有半點的嬌艷和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她的雙臂,雖然已經殘斷,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軀,仍然給人以渾然完美之感,以至於後世的雕刻家們在競相製作復原雙臂的復製品後,都為有一種畫蛇添足感覺而嘆息。正是這殘缺的斷臂似乎更能誘發出人們的美好想像,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雕像沒有追求纖小細膩,而是採用了簡潔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了人體的青春、美和內心所蘊含的美德。整尊雕像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發現某種統一而獨特的美。這種美不再是希臘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現的「感官美」,而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在她面前,幾乎一切人體藝術作品都顯得黯然失色。
整個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它接近於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種人體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幾乎都蘊含著黃金分割的美學秘密。這正是古人對於人體美的贊頌和肯定,為後世的藝術樹立了不朽的典範。
《米羅的維納斯》由若干塊斷片經過精心的接合加工後而公諸於世。那個帶銘文的台座和持蘋果的手臂很快就被專家鑒定與雕像無關而被剔除了,從而推測在羅馬時即已失去手臂。因此,雕像又同時以「斷臂維納斯」著稱於世。於是,修復原作的雙臂成了藝術家、歷史家最神秘也最感興趣的課題。歸納起來,當時最典型的幾種方案是:左手持蘋果、擱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雙手拿著勝利花圈;右手捧鴿子,左手持蘋果,並放在台座上讓它啄食;右手抓住將要滑落的腰布,左手握著一束頭發,正待入浴;與戰神站在一起,右手握著他的右腕,左手搭在他的肩上……但是,只要有一種方案出現,就會有一種反駁的道理。最終得出的結論,幾乎是保持斷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除了雙臂復原的爭論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問題也引起人們的興趣。譬如,她真是維納斯嗎?也許是大海女神、勝利女神?其次,作者是誰?製作年代、地點?等等一大堆問題挑起了大家的論戰。最後,除了她是維納斯,並創作於公元前二世紀末這個看法比較統一以外,其餘的只好作為一系列懸案留待後人去考究了。
作為審美觀照,當人們站在這個精美的雕像面前的時候,一個裸體的女性,她豐滿而聖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這就足夠人們為之傾倒的了。在這潔白的大理石裡面,是少女的青春,是生命的躍動。人們從這里發現了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創造潛能;感受到了人類生生不息的原動力……這是一種極大的滿足,最深的啟示,這也是人體的魅力之所在!人體,它本身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變化,孕含著微妙多姿的美。希臘民族得天獨厚,最深刻地理解和最完整地把握了人體這個小宇宙,並發掘出人類純粹的知性結構,再通過自然的真實外貌,去表現一種更高的境界。他們把情與理、美與真探合在一起,在神的庇護下追求著自由生活的真諦與樂趣,在理性的指導下,赤裸裸地展現人自身。黑格爾就曾經高度贊揚希臘人能夠完美地把神的普遍性和理想性與神的個性結合在一起。尤其贊賞阿佛洛耿忒的裸體表現,他說,「她是純美的女神」,「把她雕成裸體是有正當理由的:因為她所要表現的主要是由精神加以節制和提高的感性美及其勝利,一般是秀雅,溫柔和愛的魔力。」對於《米羅的維納斯》,誰也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從她赤裸袒裎的身上去歸納出一個具體的主題。她把自然、生命,她把真、善、美都集中於一身。她不愧為古代希臘雕刻的一個典型代表,不愧為女性美的最高體現。她超越了空間和時間,直至今日還表現出那種秀雅、溫柔和愛的扭力。
「米羅的維納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使之成為家喻戶曉的愛與美的女神的雕像。但她並不是唯一的,她只是古代希臘眾多的阿佛洛狄忒雕像中的一個罷了。從創作時間上說,她已經是希臘化時期的作品,在這以前就有不少佳作出現了,在這以後也仍有所見。現在,可以再回到古典希臘時代,從最早出現的阿佛洛狄忒雕像開始,並把她們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加以對比,從而了解她們與整個社會發展變化的關系.
5. 斷臂維納斯在盧浮宮的位置,越詳細越好
1820年2月,在愛琴海的米洛斯島上,一個農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時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兩截,並與刻著名字的台座、拿著蘋果的手腕以及其它碎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這是值錢的東西的農夫,立刻將它們埋於原地,並報告了在島上的法國領事。領事稍付定金,即通知當時設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國大使。幾乎與此同時,在愛琴海搞測量的一位法國海軍士官,名叫鳩爾·丟孟·都爾維爾對此表示了更大的關注。這是一位希臘藝術的愛好者,當他看過這些雕像的部分碎片以後,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並第一個斷定這就是維納斯的雕像。於是立刻告訴農夫,法國決定把她買下,要他不必再到處聲張了。隨即趕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陳述詳情,促使大使下了決心並派專人前去交易。不料島上的長老出於本島的利益而中途插手,開會決議命農夫將雕像賣給在土耳其任職的一位希臘大官,當法國人趕到島上時已經是雕像裝船的關頭了。見此情景,他們幾乎要動武,命令法國船艦隨時准備行動。頓時,愛琴海上戰雲密布。恰巧,一場暴風雨解了圍。它推遲了土耳其船隻的起航,為法國使者爭得了斡旋的時機,他們軟硬兼施,把雕像終於轉到了法國船上。後來又給島上贈送金錢,從而取得了島上放棄雕像的誓約書。雕像順利運抵巴黎,由於種種政治、人事方面的原因,一直推至 1821年3月2日,國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獻禮。從這一天開始,她便成為法國國家財產。當時的登記名稱是「在希臘群島中的米羅斯所發現的維納斯像」,並被陳列於盧浮宮特辟的專門展室中,與蒙娜麗莎的微笑、勝利女神的雕像並稱為盧浮宮三大鎮館之寶。
法國獲得這尊雕像時,全國一片沸騰,人們視之為國寶,並被尊稱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她一直為世界上所有熱愛藝術和美的人們所景仰,他們都以能親眼目睹這尊古希臘最偉大的藝術奇跡為人生一大幸事。
6. 巴西的,一個高大的手臂展開的石像,坐落在山頂上的是誰啊有什麼故事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它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2007年7月7日,該基督像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該基督像座落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稱駝背山或耶穌山)山頂之上,俯瞰著整個里約熱內盧市。耶穌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7. 巴西里約熱內盧高山上那個人像叫什麼有什麼意義嗎
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耶穌雕像。他所在的山為耶酥山。真名科爾科瓦多山,該山的形狀如駝背人,故又名駝背山;峰頂因有耶酥塑像,所以也叫耶酥山,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山上的耶酥像是為了慶祝巴西獨立100周年而建的。耶酥塑像建在峰頂的巨大岩石上。工程始於1926年,由巴西人Heitor設計,法國雕塑家保羅.朗多夫斯基負責建造。通過募捐籌款,經過5年的施工,1931年10月12日建成。耶酥面對浩瀚無際的大西洋站立著,手臂張開,從遠處望去,猶如巨型的十字架。塑像的含義是,救世主伸開寬大的雙臂,擁抱這座城市,從里約熱內盧的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這座塑像。 耶酥塑像線條明朗,呈銀灰色。塑像高38米,頭部長3.75米,頭重35.6噸,手長3.2米,每隻手重9.1噸,兩手相距28米,整個塑像總重量為205噸。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巨型雕塑珍品之一,現已成為巴西的標志。耶酥山,是延伸到大西洋邊卡里奧卡山幾座山峰中最高的一座,海拔710米。山上古木參天,飛瀑湧泉,常有雲霧繚繞,是里約熱內盧著名的風景區。從海平面看過去耶酥山高大挺拔,氣勢磅礴,山形峻峭,附近有小山麵包山襯托,加上這里依山傍海的城區和曲折的海岸線,從遠處看去,整體構成一幅完美的風光圖畫。登上耶酥山頂,環顧四周,人仿如置身畫中。山腳就是世界著名海灘科帕卡巴那海灘。
8. 雕塑傑作《斷臂的維納斯》講述了什麼
《斷臂的維納斯》也稱《米洛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是由古希臘的亞力山德羅斯於約公元前150年創作的,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後期的雕塑傑作,高203厘米,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這尊雕像還是盧浮宮的三大鎮館寶之一。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的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10年戰爭。
《斷臂維納斯》正是這個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的大理石雕塑,由兩塊大理石拼接而成,兩塊大理石連接處非常巧妙,在身軀裸露部分與裹巾的相鄰處。1820年米洛農民伊奧爾科斯在米洛斯島上發現它。他試圖將這尊雕像藏起來,但後來還是被一個土耳其軍官發現了。當時法國駐土耳其的大使將它買下。現在這尊雕像在巴黎盧浮宮展出。
《斷臂的維納斯》
關於雕像為什麼斷臂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維納斯出土時的雙臂還是完整的,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過頭,握著一隻蘋果。後來由於法國與英國爭搶過程中雙臂不幸被砸斷,從此,維納斯就成了一個斷臂女神;另一種是維納斯的雕像完成後,許多名人都說非常美,而最美的還是她的左臂,把所有的目光都關注在了雕像的左臂上,而作者當即敲斷左臂,並說不能因為局部的美,而破壞了整體美。
《斷臂維納斯》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型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樑,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理想化傳統。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型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現力的衣褶所覆蓋,僅露出腳趾,顯得厚重穩定,更襯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樣的庄嚴崇高而端莊,像一座紀念碑;她又是那樣優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嫵媚。人們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靜,沒有半點的嬌艷和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
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她的雙臂,雖然已經殘斷,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軀,仍然給人以渾然完美之感,以至於後世的雕刻家們在競相製作復原雙臂的復製品後,都為有一種畫蛇添足感覺而嘆息。正是這殘缺的斷臂似乎更能誘發出人們的美好想像,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雕像沒有追求纖小細膩,而是採用了簡潔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了人體的青春、美和內心所蘊含的美德。整尊雕像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發現某種統一而獨特的美。這種美不再是希臘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現的「感官美」,而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在她面前,幾乎一切人體藝術作品都顯得黯然失色。
整個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它接近於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種人體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幾乎都蘊含著黃金分割的美學秘密。這正是古人對於人體美的贊頌和肯定,為後世的藝術樹立了不朽的典範。
9. 巴西里約熱內盧有一座山上有一個張開雙臂的神像,它的名字叫撒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山,山丘位於海拔2310尺,是觀光里約熱內盧的最理想地方,山丘上有一巨型耶穌基督像。此基督像高七十米,寬四十米,重量超過兩百噸;為紀念巴西獨立運動成功而建,幾乎是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從里約市一眼望見,為里約象徵。
10. 電影《2012》中巴西的倒掉的那個雕像叫什麼啊
那個不是自由女神,是耶穌像,在里約熱內盧
巴西里約熱內盧盧駝峰山巔上的巨大耶穌雕像,是舉世聞名的傑作之一。
巴西著名雕塑家瓦爾·科斯塔及其同伴們,花費了整整45年的時間精心設計,協力雕塑,終於在1931年完成了這一建築壯舉。雕像總高38米,頭部長近4米,釘在受難十字架上的兩手伸展寬度達28米。整座雕像用鋼筋混凝土堆砌雕塑而成,重量在1000噸以上,屹立在駝峰山的擎天柱石上。從城的每個角落遠遠望去,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耶穌受難的身影。巴西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國家,全國有90%以上的人都篤信天主教。在教徒們看來,這座耶穌的巨型雕像,正是為普天下勞苦大眾而獻身的「救世主」的化身。聖像展開雙臂似乎在迎接八方來客,並祝福百姓平安昌盛。白天,它背襯藍天,頭上繚繞著瑞靄祥雲,更顯示它的仙姿俠骨;晚上,強烈的探照燈光映射著它龐大的銀灰色身軀,昭示著聖像法力無邊,光明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