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有多少哲學家

巴西有多少哲學家

發布時間:2022-06-01 19:11:19

① 世界著名的哲學家有哪些

1.萊布尼茨(1646-1716)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自然科學家。 萊布尼茨生於萊比錫,卒於漢諾威。他自幼喪父,但作為萊比錫大學倫理學教授的父親,給他留下了豐富的藏書,他的母親很有學識和遠見,從小送他進萊比錫最好的學校學習,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他從小就學慣用多種語言表達思想,並表現出超常的哲學天賦。1661年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又曾到耶拿大學學習幾何,接觸了伽利略、培根、霍布斯、笛卡兒等人的科學和哲學思想。1666年他在紐倫堡阿爾特多夫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萊布尼茨博覽群書,他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遍及數學,邏輯學,物理學,地質學,哲學等,在化學,生物學,氣象學,心理學等領域也做了重要的工作。萊布尼茨善於吸收別人的思想,他善於用訪問和通信方式與人們討論問題,一生中曾與千餘人有過書信交往,留下了一萬五千多封信件。與他通信的有各種各樣的人士,既有科學界、哲學界的知名學者,也有各國的王侯皇妃,距離遠至中國。內容涉及歷史學、哲學、語言學、數學、邏輯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工程技術等等。這些信件記載著他的思想、見解和種研究成果。他的許多著作生前未發表,大量的手稿和書信現在還存放在漢諾威圖書館中。法國科學院准備在20世紀末出版《萊布尼茨全集》。 2.笛卡兒(1596-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笛卡兒出生於法國,父親是法國一個地方法院的評議員,相當於現在的律師和法官。一歲時母親去世,給笛卡兒留下了一筆遺產,為日後他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8歲時他進入一所耶穌會學校,在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的文化教育,讀了古典文學、歷史、神學、哲學、法學、醫學、數學及其它自然科學。笛卡兒後來回憶說,這所學校是「歐洲最著名的學校之一」。1612年到巴黎的普瓦捷大學攻讀法學,4年後獲博士學位。1618年從軍。1625年返巴黎。1628年,他從巴黎移居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潛心研究和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許多在數學和哲學上有重大影響的論著。1649年冬,因患肺炎逝世。笛卡兒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創始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恩格斯稱他為「辯證法的卓越代表」。同時笛卡兒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狄德羅(DenisDiderot,1713-1784)法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出生於朗格勒手工業者家庭。早年曾學神學和法律。1746年發表具有反宗教傾向的《哲學思想錄》,被政府當局下令焚毀。1749年發表《供明眼人參考的談盲人的信》,觸怒教會而被捕入獄三個月。出獄後著手主持編寫《網路全書》,用了近30年時間,完成這部科學巨著,從而成為網路全書派的領袖。他肯定物質是唯一的實體,物質之外不存在超自然的精神實體。提出物質具有「感受性」,說明人的思維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認為萬物由物質元素構成,元素數日無窮,性質相異,由此組成各種不同事物。肯定運動是物質固有的屬性,物質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靜止只是相對的,「移動」和「激動」是物質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提出發展進化觀點,認為自然現象之間沒有絕對不可逾越的界限。在認識論上,旨定自然界是認識的唯一對象,認識起源於感覺經驗。主張把感覺和思維結合起來,認識應當「從感覺回到思考,又從思考回到感覺」,但否認抽象的作用。提出認識的三種主要方法:觀察、思考和實驗。認為宗教是愚昧無知的產物,宣稱「上帝是沒有的;上帝創造世界是一種妄想」。主要著作還有《對白然的解釋》、《達朗貝爾和狄德羅的淡話》、《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拉摩的侄兒》等。 4.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據說他父親是石匠,母親是助產婆。他早年繼承父業,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後來研究哲學。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當時有人將他看作是智者,但他自認為和智者不同。智者是以各種虛假的知識教授青年,而他所要尋求的則是真正的知識。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能的人。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他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任上他不顧眾人的反對,否決過對6位將軍的不正義的判決。30僭主復辟時,他曾拒絕和他們合作。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鴆而死。蘇格拉底本人沒有寫過什麼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克塞諾芬尼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在柏拉圖的對話中,《申辯篇》、《克里多篇》和《斐多篇》直接敘述了蘇格拉底被審判時的自辯以至服毒前的談話;他的其它早、中期的對話,也都以蘇格拉底作為主要對話者,闡述各種哲學思想。 5.霍爾巴赫(PaulHenriDietrichbarond'Holbach,1723-1789)法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一個商人家庭。幼年應伯父邀請,隨同父親移居巴黎。曾就學於荷蘭萊頓大學,畢業後回巴黎取得法國國籍。不久即結識狄德羅等人,成為《網路全書》主要撰稿人之一。最大成就是把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世界觀加以系統化。認為自然是物質和運動的總匯,物質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具有質的多樣性。肯定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本質屬性,從不同角度對運動形式作了分類,但最終又把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強調一切事物都處於必然的因果聯系之中,但把因果性和必然性等同起來,否認偶然性的客觀存在。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受自然必然性的制約;人的靈魂是肉體的一部分,與肉體同生共死。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認為感覺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它是客觀事物作用於感官的結果。否認上帝的存在,指出宗教是「神聖的瘟疫」,宗教起源於人們的恐懼和無知以及神學家的欺騙,提出消滅宗教的唯一途徑,就是宣傳無神論,教育人民,啟發人的理性。主要著作有:《揭穿了的基督教》、《神聖的瘟疫》、《自然的體系》、《健全的思想》、《社會的體系》等。 6.黑格爾(1770年一1831年) 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早年在圖賓根大學學習,曾經嚮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但後來畏懼雅各賓派專政,並與普魯士專制王朝妥協。從1801年起,先後在耶拿大學、紐倫堡中學,海得爾堡大學和柏林大學任教,1830年升為柏林大學校長。黑格爾的哲學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既想革命而又怯懦的階級特性。他的哲學體系是保守的,而其辯證方法本質上是革命的。恩格斯指出:黑格爾哲學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正是在於它永遠結束了以為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黑格爾把個人意識的階段、社會意識的階段以及觀念在宗教、藝術和哲學的形式之下最終達到其自我認識的最高階段都列入第三階段。他宣布哲學是「絕對知識」,並認定自己的哲學就是觀念自己發展的最後階段。這就是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黑格爾哲學中最有價值的是他的辯證方法,但是,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體系窒息了他辯證法的革命精神。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擯棄它的唯心主義外殼,加以革命的改造,創立了唯物辯證法。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一。黑格爾的主要著作有:《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宗教哲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小邏輯》、《自然哲學》等。 7.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1.28-1895.8.5)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唯物主義哲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的親密戰友。生於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現為烏培塔爾市),父親是紡織廠的廠主。1837年中學沒有畢業就被父親所迫去經商。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期間經常到柏林大學聽課,參加了青年黑格爾小組。1844年2月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用社會主義觀點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了批判。1844年8月底,會見了馬克思,結成終生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斗的親密戰友。同年合作了《神聖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1845年3月寫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第一次指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1845年移居布魯塞爾,與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1847年同馬克思一起加入共產主義者同盟,先後為同盟起草了綱領草案《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和《共產主義原理》,並和馬克思合寫了同盟的正式綱領《共產黨宣言》,創立了馬克思主義。1877—1878年寫了《反杜林論》,對大肆攻擊馬克思主義的杜林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1883年馬克思逝世後,擔負起整理和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淪》第二、第三卷等文獻的工作,繼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1888年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系,詳盡地闡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89年親自參加領導第二國際的建立,指導它的活動,並同形形色色機會主義進行斗爭。1895年8月5日在倫敦病逝。 8.列寧(1870.4.22-1924.1.21)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和領袖,也是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名烏里揚諾大,生於伏爾加河畔辛比爾斯克(今烏里揚諾大斯克)。1887年進入喀山大學攻讀法律,因參加革命活動曾被捕。1893年秋移居彼得堡。1894年寫《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批判民粹派,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1900年12月在德國萊比錫創辦了《火星報》,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黨作準備。1904年寫成了《進一步,退兩步》,提出無產階級政黨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統一組織。1905年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後,於7月寫成《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指出了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行到底,並把它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回國直接領導革命斗爭。1908年寫成《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批判了唯心主義,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捍衛了哲學的黨性原則。1908-1912年,致力於總結俄國第一次革命的經驗,反對取消派和召回派,並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首領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1915年8月寫的《論歐洲聯邦口號》第一次得出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的結論。 9.馬克思(KarlMarx,1818.5.5-1883.3.14)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唯物主義哲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的一個猶太籍律師家庭。1835—1841年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1842年4月起為《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被聘為該報主編。1843年10月遷居巴黎,同德國、法國秘密工人團體建立聯系。1844年初創辦《德法年鑒》,發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論猶太人問題》等文章,第一次指出無產階級是唯一能消滅剝削制度的階級,工人運動必須與科學的世界觀相結合。1844年與恩格斯合寫了《神聖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唯物主義基本原理。1845年遷居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這里寫了《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這個提綱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1845—1846年與恩格斯合寫了《德意志意識形態》,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指明了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勝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

② 蘇格拉底是誰

蘇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譯: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另有同名巴西足球運動員和葡萄牙總理。

古希臘哲學家
個人履歷
蘇格拉底出生於希臘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親是助產婦。曾從女智者狄俄蒂瑪受業。自稱有「靈跡」伴隨,預示以何事不當為,終身信奉。亦受奧爾斐秘教及畢達哥拉斯派的影響。蘇格拉底具有朴實的語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體和神聖的思想,但其終生未認字,其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為其弟子記錄。他在雅典大街上向人們提出一些問題. 例如,什麼是虔誠?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美德?什麼是勇氣?什麼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麼?你有什麼知識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關於統治你學會了什麼?你是不是教師?在教育無知的人之前你怎樣征服自己的無知?等等這樣的題目。蘇格拉底說:「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他早年繼承父業,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後來研究哲學。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此外,他還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下毒酒自殺而死。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的地位相同。多年來他被認為是反民主的、維護反動的奴隸主貴族利益的哲學家,近來已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請教。蘇格拉底卻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的雕塑和藝術作品(10張)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重裝步兵,不止一次在戰斗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 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他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 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他一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做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後世的西方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蘇格拉底本人沒有寫過什麼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關於蘇格拉底的生平和學說,由於從古代以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記載和說法,一直是學術界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

巴西足球運動員
教育背景:醫學博士 足球生涯: 效力俱樂部:科林蒂安,佛羅倫薩,弗拉門戈,桑托斯 俱樂部榮譽:1981年南美俱樂部杯冠軍,豐田杯冠軍。 國家隊經歷:60場國際比賽,22粒進球 個人榮譽:1982年世界十佳球星之一,1983年南美足球先生 蘇格拉底1954年2月19日出生於巴西西北部帕拉州首府培蘭第,上世紀90年代,蘇格拉底拿到了他的醫學博士學位。但讓蘇格拉底廣為人知的,還是他在足球運動上所取得的成就。有足球「博士」美稱的蘇格拉底曾是巴西國家隊隊長和主攻手。15歲時,他加入當地博塔弗戈俱樂部隊。幾年後,考入了聖保羅大學醫學系。中學時即是全校聞名球星,大學時不僅獲得醫學學位,球藝也更臻完美。

③ 辨別真偽球迷的時間到了,巴西著名足球運動員都有誰,各自有哪些成就

1、球王——貝利

球王的生涯是如此傳奇。從1956年到1974年,貝利在桑托斯隊效力了19個賽季,共11次奪取聖保羅州聯賽冠軍、6次巴西杯冠軍、2次南美解放者杯冠軍、2次世界俱樂部杯冠軍(豐田杯前身)。

其間,貝利11次當選聖保羅州聯賽最佳射手,尤其是從1957年至1965年,他不可思議的連續9年穿上最佳射手金靴,這一紀錄無人能夠超越。

2、「小鳥」——加林查

加林查於1933年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保格朗德(Pau Grande)出生,天生脊骨變形,右腳向內彎曲,左腳比右腳短 6 厘米,而且向外彎曲。雖然天生殘障,加林查仍然能夠以其控球能力、爆發速度及盤球技巧,能傳擅射,成為歷史上最出色的足球運動員之一。

3、貝利身後的中場大師,落葉球鼻祖——迪迪

1958年世界盃上,一代球王貝利開始綻放光彩,但那屆大賽的最佳球員並不是他,而是一個叫瓦德米爾-佩雷拉(Valdir Pereira)的人,這名中場球員是那支巴西隊真正的組織核心,他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世界足球歷史上最早的中場大師。通常,人們習慣於稱呼他的另一個名字:「迪迪」。

4、「足球博士」——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布拉濟萊羅·奧利維拉(1954年2月19日——2011年12月4日),巴西著名足球運動員,出生於巴西西北部的帕拉州府境蘭第。他的父親因崇拜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而給他取了這個名字。

5、天皇射手 「獨狼」——羅馬里奧

「馬拉多納退役後,他就是世界上最出色的球星。」---前巴西隊主教練、一代傳奇扎加洛說。這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看法,1989年,貝利做出了一生中最准確的預言之一:「90年代屬於羅馬里奧。」

6、最偉大的前鋒之一「外星人」——羅納爾多

羅納爾多(Ronaldo),全名羅納爾多·路易斯·納扎里奧·達·利馬(Ronaldo Luiz Nazario De Lima)。1976年9月22日,羅納爾多出生的那一天正好是貝利宣布退役的日子,冥冥中似乎是上帝為巴西人又帶來了的接班人。

7、足球場上的精靈——羅納爾迪尼奧

羅納爾迪尼奧全名德·阿西斯·莫雷拉·羅納爾多(RonaldoAssisdeMoreira),是巴西最著名攻擊型球星之一。他控球技術出色,擅長中路及邊路快速突破,定位球方式變化多端和手術刀般的精確妙傳。

④ 世界著名哲學家有哪些

泰利士(Thales,約624-547)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約610-546)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約588-524)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約540-480)
畢泰戈拉(Pythagoras,約680-500)
克塞諾芬尼(Xenophanes,約565-473)
巴門尼德(Parmenides,約六世紀-五世紀)
芝諾(Zeno of Elea,約六世紀末-五世紀)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約495-435)
阿那克薩戈拉(Anaxagoras,約500-428)
留基波(Leukippos,生卒年不詳)
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460-370)
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481-411)
高爾吉亞(Gorgias,483-375)
蘇格拉底(Sokrates,468-400)
柏拉圖(Plato,427-347):《理想國》、《政治家》、《巴曼尼德斯篇》、《柏拉圖對話六種》
歐幾里德(Eucleides of Megara,約450-374)
安提西尼(Antisthenes,約400-325)
第歐根尼(Diogens of Sinopeus,約400-325)
阿里斯提普(Aristippus,約生於前435)
&《希臘哲學史》(汪子嵩等編著)、《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古希臘羅馬哲學》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形而上學》、《工具論》、《尼各馬科倫理學》、《物理學》、《政治學》
&《亞里士多德全集》
伊壁鳩魯(Epikouros,341-270)
芝諾(Zeno of Cypros,約336-264)
克呂西普(Chrysippus,約281-205)
皮浪(Pyrrhon,約360-270)
蒂孟(Timon,320-230)
盧克萊修(Lucretius,約98-53):《物性論》
西塞羅(Cicero,106-43)
塞涅卡(Seneca,2-65)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50-138)
奧勒留(Aurelius,120-180)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二世紀人)
柏羅丁(Plotinos,205-270):《九章集》
德爾圖良(Tertullianus,約160-230)
奧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懺悔錄》、《上帝之城》、《教義手冊》
波愛修(Boethius,約480-525):《哲學的慰藉》
愛留根納(Eriugena,約800-877):《論神的預定》、《論自然的區分》
安瑟爾謨(Anselmus,1033-1109):《獨白》、《宣講》、《斥愚人書》
洛色林(Roscellinus,1050-1114)
阿伯拉爾(Alars,1079-1142)
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神學大全》、《反異教大全》
羅吉爾?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
鄧斯?司各脫(Duns Scotus,1270-1308):《牛津論著》、《巴黎論著》
威廉?奧康(William Ockham,1300-1349)
愛拉斯謨(Erasmus,1469-1536):《瘋狂頌》
佩脫拉克(Petrarch,1304-1374):《秘密》
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十日談》
蒙台涅(Montaigne,1533-1592):《蒙台涅文選》
拉伯雷(Rabelais,1495-1553):《巨人傳》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伽爾文(Calvin,1509-1564):《論仁慈》、《基督教要義》、《信仰指南》
&《基督教歷代名著集成》、《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資產階級文學家藝術家有關人道主義人性論言論選集》、《西方倫
理學名著選輯》 、《西歐中世紀哲學史綱》
庫薩?尼古拉(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有學識的無知》
布魯諾(Bruno,1548-1600):《論原因、本原和太一》、《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驅逐趾高氣揚的野獸》、《論英雄熱情》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崇學論》、《新工具》、《培根論說文集》、《新大西島》
霍布斯(Hobbes,1588-1679):《利維坦》、《論物體》、《論人》、《關於自由、必然和偶然》
洛克(Locke,1632-1704):《人類理解論》、《論政府》、《基督教的合理性》
笛卡爾(Descartes,1596-1650):《方法談》、《第一哲學沉思集》、《哲學原理》、《論靈魂的激情》

伽桑狄(Gassendi,1592-1655)
馬勒伯朗士(Malebranche,1638-1715):《真理的探求》、《關於形而上學的對話》
斯賓諾莎(Spinoza,1632-1677):《倫理學》、《知性改進論》、《神學政治論》、《笛卡爾哲學原理》
萊布尼茨(Leibniz,1646-1716):《神正論》、《人類理智新論》、《單子論》、《形而上學談話》
貝克萊(Berkeley,1685-1753):《視覺新論》、《人類知識原理》
休謨(Hume,1711-1776):《人性論》、《人類理解研究》、《倫理和政治論文集》
培爾(Bayle,1647-1706):《關於彗星的信》、《對曼布爾大人的〈加爾文主義史〉的一般批判》、《歷史批判辭典》
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俄狄浦斯王》、《哲學通信》、《形而上學論》、《哲學辭典》
孟德斯鳩(Montesguieu,1689-1755):《波斯人信札》、《羅馬盛衰原因論》、《論法的精神》、《論自然和藝術的趣味》 盧梭(Rousseau,1712-1778):《懺悔錄》、《風雅的繆斯》、《鄉村巫師》、《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爾,或論教育》
孔狄亞克(Condillac,1715-1780):《感覺論》、《人類知識起源論》、《體系論》
拉美特利(La Mettrie,1709-1751):《彼涅洛帕的工作》、《心靈的自然史》、《人是機器》、《人是植物》
狄德羅(Diderot,1713-1784):《哲學思想錄》、《懷疑論者的漫步》、《供明眼人參考的談盲人的信》、《論聾啞人書簡》、《對自然的解釋》、《達朗貝爾和狄德羅的談話》、《談話的繼續》、《拉摩的侄兒》
愛爾維修(Helvetius,1715-1771):《論精神》、《論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關於愛知識的書簡》、《關於快樂的書簡》、《關於理性的傲慢與懶惰的書簡》
霍爾巴赫(Holbach,1723-1789):《揭穿了的基督教》、《袖珍神學》、《神聖的瘟疫》、《健全的思想》、《自然的體系》、《社會體系》、《普遍倫理學》
康德(Kant,1724-1804):《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道德形而上學原理》、《論永久和平》、《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審美教育書簡》
費希特(Fichte,1762-1814):《全部知識學基礎》、《知識學原理下的自然法基礎》、《知識學原理下的道德學體系》、《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謝林(Schelling,1775-1854):《先驗唯心論體系》、《論世界靈魂》
黑格爾(Hegel,1770-1831):《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小邏輯》、《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藝術哲學》、《哲學史講演錄》、《黑格爾書信集》
費爾巴哈(Feuerbach,1804-1872):《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基督教的本質》、《黑格爾哲學批判》、《未來哲學原理》赫爾岑(1812-1870):《自然研究通訊》、《科學上的淺嘗派》、《致老友書》
別林斯基(1811-1848):《別林斯基哲學著作選集》
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系》、《俄國文學界戈理時期概觀》、《哲學上的人本主義原理》
杜勃羅留波夫(1836-1861):《杜勃羅留波夫選集》、《杜勃羅留波夫哲學著作選集》
&西方哲學原著選譯
1、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下)
2、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古典哲學原著選輯,分數冊,如《古希臘羅馬哲學》、《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德國哲學》。
&《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西方名哲名言析》、《中外哲學名言》

⑤ 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家都有哪些

著名的西方哲學家有:
西方古代: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西方中世紀:奧古斯汀、阿奎那
西方近現代:
英國:培根、霍布斯、洛克、貝克萊、休謨、斯賓塞;羅素、維特根斯坦;
法國:笛卡爾、萊布尼茲、帕斯卡、斯賓洛莎、伏爾泰、狄德羅、盧梭、孔德、帕格森、薩特、福柯--;
德國:康德、費希特、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叔本華、尼采、胡塞爾、海德格爾;弗洛姆、馬爾庫塞、阿爾都塞--
美國:詹姆士、杜威、波普爾--;
最著名的十五大哲學家: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培根、笛卡爾、洛克、休謨、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尼采、羅素、維特根斯坦、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
1. 柏拉圖:古希臘最傑出的哲學家。
2.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哲學及科學的集大成者。
3. 培根:第一個提出了實驗法、歸納法,進入近代的第一人。
4. 笛卡爾:大陸唯理論的創始人,確定了理性的價值。
5. 洛克:對於經驗論哲學進行了最系統的闡述。
6. 休謨:將近代哲學中的根本矛盾揭示出來。
7. 康德:哲學大師,完成哲學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本體論向認識論轉型。
8. 黑格爾:辯證法大師,全面總結了近代哲學。
9. 馬克思:提出辯證唯物主義與實踐哲學,極大的影響了歷史。
10. 尼采:他的唯意志超人哲學讓人深受震憾,
11. 羅素:邏輯實證主義權威,學富五車的人物。
12. 維特根斯坦:哲學天才,也屬邏輯實證主義
13. 胡塞爾:現象學宗師。
14. 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大師。
15. 薩特:存在主義大師,對時代風氣有重要影響。

⑥ 請問世界從古至今文學家和哲學家有哪些大家,最好能有些分類

詩人:
中國古代:
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參、王維、孟浩然、賀知章、王勃、李商隱、杜牧、李賀、柳宗元、崔顥、孟郊、劉禹錫、陳子昂、岑參、韓愈、賈島、高適、李賀、駱賓王、李煜、盧照鄰、王昌齡、王之煥、李清照、黃庭堅、蘇軾、王安石、歐陽修、文天祥、楊萬里、陸游、范仲淹、楊萬里、岳飛、晏殊、朱熹、沈括、柳永、秦觀、辛棄疾、王冕、於謙、龔自珍、曹雪芹、納蘭性德
中國現代:
席慕蓉、徐志摩、郭沫若
外國:
歌德、拜倫、泰戈爾、普希金、雪萊、海涅

文學家:
勒·班台萊耶夫(1908-),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他寫過很多作品,其中魯迅先生就曾翻譯過他的小說《表》。
班台萊耶夫生於1908年,出身軍人家庭,在蘇聯內戰時期父母雙亡,成了孤兒,自此流落街頭,和小偷、流氓、騙子、流浪兒打交道,1921年進了流浪兒學校。1927年他根據這個學校的生活,寫了第一部作品《流浪兒共和國》,後來成為蘇聯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國內翻譯出版他的作品很多,有《表·文件》、《蓬頭公雞》、《翹尾巴的火雞》、《大刷大洗》、《遼恩卡流浪記》、《卡爾盧什卡的戲法》等。

《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瓦·麥德維傑夫早年在劇院當過演員,拍過電影,寫過電影劇本。在部隊服役時,他發現士兵總喜歡聚在樂觀向上、從不氣餒的人周圍。這種人常常能帶給周圍的人精神鼓舞,幫助他們面對艱難困苦。由於受到這種啟發,他創作出一個生機勃勃、充滿幻想的人物——巴蘭京。

《巴蘭京幻想曲》是一部有趣的童話。

《苦兒流浪記》是一部享譽世界的兒童文學名著。全書以棄兒雷米的不平凡經歷為主線,為讀者展示了社會的黑暗面。雖然小雷米屢遭不幸,可他也遇見許多關心他、愛護他的人物,最後雷米終於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的孩子。

本書的作者艾克多·馬洛(1830-1907)是十九世紀一位法國作家,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小說,大部分是給成年讀者寫的,有一些則是專門寫給少年兒童閱讀的,《苦兒流浪記》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本,除此他還有兩本也很有名,一本叫《孤女尋親記》,另一本叫《一家團

在西班牙語里「容凱」這個名詞,意味著熱愛勞動、堅韌不拔、能克服任何困難的人,阿根廷著名作家阿爾瓦羅·容凱(1893-19)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年輕時,曾參加進步作家和詩人的文學團體,以爭取阿根廷的美好將來為己任,長時期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
容凱的詩歌、戲劇、論文等作品,不僅在阿根廷享有盛名,而且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他熱愛兒童,為兒童創作了大量作品,在拉丁美洲,人民把他稱為阿根廷的兒童文學之父。從1924年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街頭詩集》後,他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兒童短篇小說。主要有:《紙船上》、《詭計》、《南方的孩子》、《沒有假期》、《豪哈》等,還發表了許多詩歌和劇本。他的作品大多描寫勞動人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們的生活、思想、情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心理刻畫細膩深刻,充滿濃郁的兒童情趣,富有思想教益。

《阿信坐在雲彩上》是一部幻想小說,以二年級小學生阿信為主人公,生動地描述了日本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作品基調明快,充滿幻想色彩、幽默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本書寫於1944年,1958年介紹到我國,受到小讀者的歡迎。

石井桃子(1907-)日本作家、翻譯家、評論家,出生於琦玉縣浦和市。她在日本女子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從事多年兒童文學編輯工作。

乾富子(1924-)生於東京,早在日本女子大學讀一年級時,接觸過宮澤賢治的作品,而有志於兒童文學,後對保育事業有興趣,中途退學,進京都平安女學院保育系,於1944年畢業,曾做過兩年保育員。她的作品有《小矮人奇遇》、《企鵝故事》、《北極的鹿》、《黑尾鷗的天空》、《暗谷的小矮人們》等書。她的作品曾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佳作獎、日本國內安徒生獎、野間兒童文學獎等,在日本兒童文學界有一定影響。

《小矮人奇遇》是一本現實與幻想結合的童話小說。寫一個小學生森山達夫,他的英國女教師回國時,委託他照管一對只有14公分高的小矮人。小矮人靠每天一杯牛奶生活,也會幹活。這對小矮人夫妻還生了一子一女。他們和森山一家度過了艱苦的戰爭歲月。後來,小矮人的子女結識了鴿子彌平等朋友,由此而出現一系列冒險又有趣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

☆*****************************☆

古田足日1927年生於日本愛嬡縣。他寫過幾十本書,有理論,有小說,有童話。曾獲得日本兒童文學作者協會獎。他的作品最著名的有《鼴鼠原野的夥伴們》《一年級大個子和二年級小個子》。其中《鼴鼠原野的夥伴們》被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為小學生的「必讀圖書」。

《鼴鼠原野的夥伴們》是一部非常富有兒童生活情趣的小說。四個小夥伴團結友愛、天真活潑、淘氣可愛,鼴鼠原野成了他們的自由天地。為了保衛這片屬於自己的世界不被成人改變,他們與大人展開了斗爭。可是孩子的力量仍然是薄弱的,鼴鼠原野最終被改建為居民區,留給孩子們的只有懷念。

☆*****************************☆

佐藤曉,1928年生於日本神奈川,關東學院工業專門學校建築科畢業。1959年出版此書後,一舉成名,獲得日本每日出版文化獎、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獎、國際安徒生獎日本國內獎等多項大獎。隨即,佐藤曉創作了一系列的「小人系列」。1967年,幻想小說《奶奶的飛機》獲厚生大臣獎、野間兒童文藝獎。有《佐藤曉幻想小說全集》出版(16卷)。

《誰也不知道的小小國》發表於1959年,曾獲得日本國內安徒生兒童文學獎。本書是用第一人稱寫的,因此讀起來很親切,有趣。佐藤曉認為,任何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特有的世界,這是別人觀察不到的,只有自己知道。

☆*****************************☆

灰谷健次郎(1934-)日本作家、詩人,生於神戶市。1956年大阪工藝大學畢業,曾擔任小學教師及詩刊編輯。長篇小說《兔子的眼睛》1974年出版,1978年被選定為國際兒童年安徒生獎的特別優良作品。同年他又出版了《太陽之子》《孤獨的幼兒園》兩部長篇。

《兔子的眼睛》寫女教師小谷對一個有特殊個性孩子的尊重、理解,在培養他成長的過程中,師生間結成了真誠的友誼。作品感情細膩,生活氣息濃郁。

☆*****************************☆

角野榮子(1935-)生於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教育系英語科畢業,曾在出版社工作。1960年赴巴西二年,回國後開始創作童話。其作品在日本國內多次獲獎。

《送急件的魔女》是1985年出版的一部幻想小說,後由動漫大師宮崎駿改編為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

☆*****************************☆

羅賓漢的故事大約產生於公元十四世紀以前,在英美等國,幾乎家喻戶曉,英語中有些諺語、典故就是出於這個故事。
羅賓漢是英國民間傳說流傳最廣的英雄人物,與我國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相似。

理查德·威文的《羅賓漢的故事》一書,是眾多寫羅賓漢的書中最為豐富的一本,全書共26章,通過一系列豪俠仗義的情節來刻畫這個形象鮮明的英雄。

☆*****************************☆

把深刻的古典文學通俗化,讓孩子們能分享人類藝術寶庫中的珍品,英國散文家查爾斯·蘭姆(1775-1834)和他的姐姐瑪麗·蘭姆(1764-1847)於1807年合寫了《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它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個獨特的位置。

這部作品的成功,首先是改寫者對莎劇的精湛研究,盡量將原著的語言精華糅合到故事中去。其次他們寫得一手好散文,並具有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的心。

☆*****************************☆
約翰·羅斯金(1819-1900)是維多利亞時期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興趣廣泛,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既是藝術家和藝術批評家,又是科學家、詩人、環保主義者和哲學家。他一生游歷四方,足跡遍布英倫諸島和歐洲大陸。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金河王》、《近代畫家》、《建築的詩歌》、《建築的七盞明燈》、《威尼斯的石頭》、《佛羅倫薩的早晨》、《亞眠的聖經》、《時至今日》、《野橄欖之冠》、《芝麻與百合》、《空氣女王》、《十九世紀的暴風雲》、《繪圖要素》和《透視要素》等。羅斯金的作品語言優美,內容深刻,對甘地、托爾斯泰和普魯斯特有較大影響,普魯斯特甚至為了翻譯羅斯金的作品而下決心學習英語。

《金河王》是羅斯金在22歲時所寫,因為有一個小姑娘要他講故事,他就構思了這篇童話。書出版後,博得少年兒童的喜愛。

☆*****************************☆

詹姆斯·格林伍德(1833-1929)是英國作家。他的作品數量多,題材廣,大致有三類:一類寫英國水手在熱帶地方探險的;另一類寫趣味動物的;第三類也是最多的,是寫英國倫敦貧民窟居民悲慘生活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流浪兒》。

由於《流浪兒》對社會的黑暗面揭露得太過深刻,因而被當時英國政府列為禁書。到1868年,才被介紹到俄國,並為兒童出版了節譯本。我國出版的《流浪兒》一書就是根據此譯本譯介的。

☆*****************************☆

《羊毛包的秘密》以偵破故事為線索,大量地描繪了當時的歷史環境,給讀者增添不少歷史知識。曾獲1951年卡耐基最佳兒童文學獎。

辛·瑪·哈納特(1893-1981)早年學習繪畫,曾出版過幾本圖畫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地位一落千丈。哈納特為消除這種情況在少年兒童心靈上投下的陰影,讓他們了解英國的歷史,恢復應有的民族自豪感,先後發表了《鍾聲的召喚》《火爐上的筆跡》《麒麟的負擔》《羊毛包的秘密》等兒童歷史小說。

☆*****************************☆

英國作家皮·皮原名丹尼斯·瓦京斯庇乞福,生於1905年。他做過十八年美術教師,後來從事專業寫作和繪畫。著有《灰矮人》《在歡快的小溪上順流而下》《荒野的孤獨者》等多種作品。

《灰矮人》塑造了四個甘冒風雨而勇於探索的小矮人,作品具有很大的鼓舞力量。它既似童話,又似小說,又似散文,又似詩歌,又似繪畫,形式新穎,值得借鑒。《灰矮人》曾獲卡耐基最佳兒童文學獎,始終暢銷不衰。

☆*****************************☆

菲莉帕·皮爾斯(1920-)出生於英國的一個鄉鎮,她的父親是一個磨坊主和糧食商。《大座鍾的秘密》所描繪的花園,就是菲莉帕·皮爾斯父親的磨坊花園。菲莉帕先後做過英國廣播電台廣播節目撰稿工作、報社編輯和兒童出版社編輯工作。《大座鍾的秘密》初版於1958年,當年獲卡耐基兒童文學獎。1960年國際青少年圖書委員會評獎團又授於這部作品以榮譽獎,推薦給世界各國。

《大座鍾的秘密》是一部關於「時間」的幻想小說,想像豐富,全書優美、動人而富有哲理。
暑假一開始,湯姆的弟弟患了麻疹,湯姆給打發到姨媽家裡去。姨媽家住在小城鎮的一幢舊公寓里,後面只有一個簡陋的小院子。湯姆半夜聽到樓下的古董大座鍾敲了十三下,他下樓走出後門,奇異的事情發生了——平時擺滿垃圾桶的後院變成了一座神秘的夏日花園……發他還在那個花園里結識了一個名叫哈蒂的小姑娘。從此湯姆天天半夜裡偷偷下樓到那個花園里去遊逛同時經歷了種種神秘莫測的事情……在這個神秘的花園里,湯姆既沒有腳印也沒有影子,還能穿牆而過……;他走出公寓老座鍾敲十三下,指針指在半夜,玩了好半天回到公寓里,老座鍾的時間比他離開時只過去了幾分鍾……;哈蒂有時跟他同年,有時比他小,有時又比他大;他爬上樹去,樹枝不會彎也不會斷;頭天花園里明明是草木繁茂的盛夏,下一天卻成了白雪皚皚的嚴冬,小河結了冰,還能滑冰;花園像個時隱時現時斷時續的幻境。
作者就這樣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神秘的幻境跟著湯姆一起為這些百思不解的問題去苦惱。去尋找答案。

☆*****************************☆

英國作家考林·達恩的長篇童話《動物遠征隊》敘述了一群野生動物為擺脫因人類亂砍亂伐而造成的生存困境,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遠征轉移投奔動物保護區的故事。故事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根據各種動物的「物性」,賦予不同性格,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童話形象。

☆*****************************☆

黎達(1899-1955),捷克人,生於布拉格,中學畢業後,從事兒童教育事業。後與法國出版家保羅·福謝結婚,移居巴黎,加入法國國籍。她在丈夫創設的「海狸爸爸編輯部」工作,還創辦了《動物故事叢書》,寫了八本動物故事。她寫的動物故事,事前都經過一番仔細的觀察,因此她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文筆流暢,富有詩意。國內出版過她的作品《黎達動物故事集》。

☆*****************************☆

喬伊·亞當森(1911-1980)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她從小喜愛動物,1937年,她到東非肯亞旅行,被那裡的原始森林和珍禽異獸吸引住了,一留就是43年。1980年,喬伊·亞當森在觀察野生動物時,不幸遇難,享年69歲。

《野生的愛爾莎》中寫的小雌獅愛爾莎,是她與丈夫進行由野到馴,再由馴到野的科學實驗全過程。1960年在倫敦出版後,引起了轟動。全書內容真實,情節生動,感情細膩動人,還為我們展現了非洲原始叢林豐富多採的自然畫卷。

☆*****************************☆

薩爾蒂科夫-謝德林(1826-1889)是俄國的諷刺藝術家。1848年,他因為寫了中篇小說《莫名其妙的事》,被沙皇流放到維亞特卡。他的主要作品有《外省散記》《戈羅夫略夫老爺們》《一個城市的歷史》和《謝德林童話集》。

一般說來,童話是給孩子們讀的,但謝德林的童話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童話,它既是為孩子寫的,也是寫給成年人讀的。謝德林是善於創造的諷刺大師,童話這一文學形式到了他的手中,就成為他出色和絕妙的藝術創造。他寫童話開始於六十年代,最早的一篇是《一個莊稼漢養活兩個將軍的故事》,後又陸續創作出大量作品。國內出版過他的《謝德林童話集》,收入他一生寫成的三十二篇童話。

☆*****************************☆

薩·馬爾夏克(1887-1964)是蘇聯詩人。他寫詩,寫童話,寫劇本,寫文學論文,還翻譯國外書籍。馬爾夏克從小愛書。他自己說過,他四歲能做詩,到十一歲已經寫了幾首長詩,是個很有才能的作家。

《十二個月》是一個四幕七場的童話劇,是馬爾夏克根據一首斯拉夫民間敘事詩的主題寫成的。這個劇本參加獲得蘇聯國家文學獎金,並且得到了很高的國際聲譽。

☆*****************************☆

瓦西里·雅柯夫列維奇·愛羅先珂(1889-1952),俄國詩人,童話作家,寫有童話集三卷。他四歲時雙目失明。從1914年起,先後到日本、緬甸、印度等國學習和講課,1921年來中國講學,1923年回國後從事編譯和盲人教育工作。國內翻譯出版了他的《愛羅先珂童話集》《枯葉雜記》《桃色的雲》《幸福的船》等中譯本。

☆*****************************☆

阿爾卡蒂·彼得羅維奇·蓋達爾(1904-1941)是蘇聯作家。十四歲參加紅軍,後進軍校學習,十六歲升任團長。1923年,舊傷復發;1924年,奉命退役。從此,他放下槍,拿起筆。衛國戰爭開始,他重返前線。同年10月26日外出偵察時與德軍遭遇,突圍時不幸犧牲,年僅37歲。他一生為孩子們寫了十多部中、長篇小說,著有《鐵木兒和他的隊伍》《學校》《丘克和蓋克》《鼓手的遭遇》等作品。

《鐵木兒和他的隊伍》是蓋達爾的主要作品之一,於1940年發表,立刻受到蘇聯少年們的熱烈歡迎。它的主人公鐵木兒,也成為蘇聯少年們崇拜和學習的偶像。在作品發表後第二年爆發的衛國戰爭中,全蘇各地,出現了許多「鐵木兒小隊」,為軍烈屬做好事,極大地鼓舞了在前線殺敵的將士。

☆*****************************☆

約瑟夫·恰佩克是捷克的著名畫家與作家,生於一個醫生的家庭里,曾做過紡織工人和鐵匠的學徒,後來當上了《人民報》的編輯。他的弟弟卡雷爾·恰佩克是有影響的作家,他們之間有著多次合作,創作出許多動人的作品。在法西斯統治時期,他因創作了大量反法西斯的作品而被捕,勝利前夕,不幸病死在集中營。
《小狗小貓洗地板》是一部為低幼小朋友寫的系列童話,有九個故事。插圖也是約瑟夫·恰佩克自己作的。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版後,即受到小讀者的熱烈歡迎。從作品裡不難看出,作者非常熟悉低幼兒童的生活,充滿對小朋友的親切感,插圖的別致和有趣,更增添了作品的魅力。

☆*****************************☆

埃列克·貝奈德克(1859-1929)是匈牙利兒童文學奠基人之一。他參加了1889年出版的匈牙利第一份兒童文學期刊《我的刊物》的創刊工作,以後又參加了多種兒童雜志的編輯工作。他的寫作生涯,是從當新聞記者開始的。《匈牙利童話與傳說》是他的巨著,全書共分五部,深受匈牙利兒童的歡迎。

☆*****************************☆

伊昂·克里昂加(1839-1889)是十九世紀中葉羅馬尼亞作家,他的作品被譯為三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人民稱他是歐洲最優秀的童話作家致意,和貝洛、格林兄弟、安徒生等童話大師相提並論。我國曾多次譯介過他的作品。

☆*****************************☆

牛蒡是一種野生植物,貪婪地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騎在人民頭上的貪官污吏、地主和憲兵,比自然界的牛蒡更貪婪、更可惡。《荒原上的牛蒡》通過一個貧苦農民少年的經歷,反映了這個時期伯勒干荒原上廣大農民的艱苦生活和英勇斗爭,反映了反動政府和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壓迫和剝削。

作者巴納伊特·伊斯特拉蒂(1884-1935)是羅馬尼亞作家。他的母親靠替別人洗衣服來維持生活,他自己在十二歲時便外出謀生,做過學徒、店員、堂倌、瓦工等,飽嘗了生活的艱苦。這為他後來的寫作,打下了牢固的生活基礎。
「我把這本書獻給羅馬尼亞人民,獻給被羅馬尼亞政府殺害的一萬一千名農民,獻給被炮火夷為平地的三個村莊:斯特尼列什蒂、波伊列什蒂和霍迪沃耶。這是政府在一九O七年三月犯下的罪行,至今仍未受到懲罰。
巴納伊特·伊斯特拉蒂 一九二八年三月」

☆*****************************☆

謝爾蓋·弗拉基米羅維奇·米哈爾科夫(1913)生於莫斯科,1928年他就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作品,經過長期刻苦的學習和摸索,米哈爾科夫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創作道路,寫出深受兒童喜愛的詩歌。國內出版過由任溶溶譯介的《謝·米哈爾科夫寓言詩》、《神氣活現的小兔子》。

《神氣活現的小兔子》發表於1952年,我國著名翻譯家任溶溶於1954年把它譯介到國內。童話劇通過兔子小神氣前後不同的行為和遭遇,諷刺了那種自私自利的行為,歌頌了集體主義的精神。全劇規模不大,角色不多,人物形象和對話卻很生動,富於兒童情趣,特別適合於低年紀同學觀看。

☆*****************************☆

歐·湯·西頓(1860-1946)出生於英國,後於1866年全家移居到加拿大,他起初學自然科學,後來到法國學寫生畫。他迷戀大自然,回到加拿大後,在草原地區住了很久,對動物的生活作了詳細的觀察。後來他根據這些素材創作出許多動物故事,還親自為自己的作品畫插圖。他的動物故事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忠實於動物的生理特徵和生活習性。這些特徵,主要不是從教科書中來的,而是從草原、森林中親眼目睹來的,所以是活生生的。他是主張生態保護的,所以他對各種動物不免抱有某種感情,這在他的作品中不時地有所流露。即使他為自己的作品集所起的書名,也反映了這一點:《我所熟悉的動物》《動物英雄》等。

《狼王洛波》是西頓動物故事中最出名的一篇。它向讀者展現了大草原上一隻強壯出眾,既殘暴又機靈的狼。同時,通過故事,提供了草原環境、動物習性、捕獵技巧等方面知識。

☆*****************************☆

《紐約少年》是一本充滿喜劇性歷險故事的書,已被譯為十多種文字出版。最初,這本書命運不佳,大受冷落,幾乎被扔入廢紙堆中。多年之後,才變為暢銷書。作家自認為是他的得意之作,書中人物「赫比」是他最為偏愛的人物形象。全書自然流暢,詼諧風趣,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人物形象既平常真實,又富於傳奇色彩。

赫爾曼·沃克(1915-)生於紐約市,父母是俄裔猶太移民。他是美國知名小說家和戲劇家。作品曾獲普利策圖書獎,其中《戰爭風雲》和《戰爭與回憶》深受我國讀者喜愛。

☆*****************************☆

伊恩·塞拉利爾(1912-)是英國頗享盛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生於倫敦,曾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他當過學校校長,熟悉兒童的心理和語言。他的作品很多,重要的有:《尋寶記》《飛行歷險》《銀劍》《船長和海盜》《勇士貝爾烏夫》等。以思想健康、情節曲折、懸念豐富和文筆生動而見長。

《銀劍》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波蘭有姐弟三人,由於法西斯的迫害,和父母失去聯系。在流浪兒瓊的幫助下,他們從華沙出發,穿越德國全境,去瑞士尋找親人。一路上,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機智勇敢,不畏艱難。

☆*****************************☆

伯納德·阿什利(1935-)出生於英國倫敦。多年從事初等教育工作,先後擔任過多所學校校長。他經常為各家教育雜志撰寫短篇小說和文章,發表過多部兒童文學。《牆頭上的特里》是他最為成功的一部。

《牆頭上的特里》描寫的是倫敦少年法庭審理的一起少年偷竊案始末,從家庭、學校、社會與孩子成長的必然聯繫上,向讀者展現了當代英國城市少年兒童生活的一個側面,尖銳地觸及了少年犯罪這一重大社會問題。

☆*****************************☆

福爾克·泰格特霍夫(1954-)奧地利當代最著名的童話大師。中學畢業後「錯誤地上了大學,攻讀醫學和教育學」(本人語)1977年前往西班牙,在風光旖旎的伊維薩島上住了一年,通過密切接觸大自然,萌生了創作童話的強烈沖動。之後,他在德國生活了兩年,研究童話理論,並開始創作。1979年他25歲生日那一天,他的第一部童話集《美麗的龍》問世,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至今已出版童話集約30部。1996年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出版他的童話選集《美麗的龍》,共精選五十二則泰格特霍夫的童話佳作。

☆*****************************☆

季爾·布雷喬夫(1934-)是俄羅斯當代著名兒童科幻小說家。他所塑造的人物—未來世界的小女孩阿麗薩,出現在十部以上的中篇小說里,活躍在銀幕和熒屏上,已為廣大讀者和觀眾,尤其是少年兒童所熟知和喜愛。

哲學家:
《對話錄》《理想國》柏拉圖
《形而上學》亞里士多德
讀他們的著作很重要,因為西方哲學的根源是他們,我們所熟知的亞里士多德以後的所有哲學家,都不同程度的受他們的影響,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著作,不光可以領略他們的思想風采,也可以讓你更容易的了解後世西方哲學家的哲學思想。(蘇格拉底沒有存世著作,他的思想全都在柏拉圖的著作中)
B《神學大全》阿奎那
這是天主教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讀他的著作可以讓你知曉統治了西方1000多年的整個經院哲學,所以非常重要。
C《新工具》《隨筆》培根 《第一哲學沉思》笛卡爾
前者是西方近代唯物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給其很高的贊譽,他的思想無論對科學還是社會,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後者是近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有力的打破了業已的經院哲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對社會和科學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前者。
D《君主論》馬基雅維利 《利維坦》霍布斯 《政府論》洛克 《人性論》休謨 《哲學辭典》《形而上學論》伏爾泰 《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盧梭
這些著作是啟蒙運動前後的哲學著作,雖然有些並非純哲學,而是政治哲學,有些的哲學觀點也不是很獨到、創新, 但他們對人類社會所起到的退動作用卻是極其巨大的,如《社會契約論》幾乎是法國大革命者的聖經 ,對《君主論》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這些都是你不能不讀的哲學著作。
E《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康德 《邏輯學》《小邏輯》《美學》《精神現象學》《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自然哲學》黑格爾
這些哲學著作都很了不得,不知以其晦澀難懂的語言難倒了多少人,但凡是讀懂了它們的人 ,均對兩位哲學家佩服的五體投地。尤其是黑格爾,他創立了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哲學體系,將人類思想的高度推向了一個奇絕的高度。
F《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馬克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的西方也承認他是一位重要偉大的哲學家,這么跟你說吧!2003年英國BBC電視台曾做過一項調查,問的是你認為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是誰。結果馬克思名列第一。
G《作為意志的表象世界》叔本華 《悲劇的誕生》《權利意志》《查拉圖斯拉如是說》《人性,太人性了》尼采
尼采是公認的19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也是對20世紀影響最深遠的哲學家之一,反叛、冷酷是他的特點。尼采被稱為一個文藝性的哲學家,這就是說他的哲學語言與其他哲學家(如黑格爾)的枯燥相

⑦ 急!急!急!有哪位高手可以介紹一下 Paulo Freire (巴西教育家) 和他的學說/思想。

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保羅·弗萊雷(Paulo Freire,1921~1997)於1921年出生於累西腓市的一個軍官家庭。13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弗萊雷在進入累西腓大學就讀法律專業時,同時學習哲學、語言心理學,此外,他還在一所中學兼任葡萄牙語。在這個時期,弗萊雷閱讀了馬 克思的作品以及一些天主教方面的著作,對他後來的教育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54年,弗萊雷擔任社會工業服務社的教育文化部的主任,為他後來成人教育中的對話教學打下了基礎。1959年,弗萊雷完成博士論文《教育與巴西現狀》,並獲得博士學位,後在累西腓大學任教。1961年,在累西腓市長的邀請下,弗萊雷開始參與該城市的掃盲工作。正當掃盲工作全面鋪開時,1964年巴西發生了軍事政變,巴西軍隊推翻了民主選舉的聯邦政府,所有的進步運動都受到鎮壓。弗萊雷因其「顛覆性」活動而被捕入獄,開始了長達16年的流亡生活。1969年,弗萊雷應美國哈佛大學的邀請,離開拉丁美洲,赴哈佛大學任「發展和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以及作「發展和社會變革研究中心」的會員。就是在這一時期,弗萊雷寫下了他著名的代表作《被壓迫者教育學》。離開哈佛大學以後,弗萊雷又來到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教會委員會教育部門當顧問,並周遊世界進行演講,以全部的熱情來幫助在亞洲和非洲新近獨立的國家,如坦尚尼亞和幾內亞比索,幫助他們研究掃盲計劃。1970年以後,弗萊雷在非洲開展了許多掃盲運動,1975-1980年期間,他還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莫三比克、安哥拉以及尼加拉瓜工作過。在流亡期間,弗萊雷的思想日趨成熟,他的思想不斷地向革命的激進主義轉變,教育的實踐變得更具革命性,旨在為受壓迫者而奮斗。1980年,弗萊雷終於回到了自己的祖國,此時的巴西正處於民主化政權的轉折時期,經濟出現危機,巴西人民飽受債務危機之苦,弗萊雷成為勞工黨的建黨人之一。後應聖保羅天主教大學和聖保羅公立大學邀請,成為兩校的教育系教授。弗萊雷利用各種機會傳播自己的教育思想,與一些教育家們組成的「瓦雷拉」組織聯系甚密,並開展了各種活動。1989年,弗萊雷擔任聖保羅市的教育局長,廣泛開展教育改革。兩年後,他辭去這一職務,繼續從事著書立說。1997年,弗萊雷因病逝世,享年76歲。
弗萊雷畢生致力於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研究,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其代表作品有:《教育:自由的實踐》(1967)、《被壓迫者教育學》(1970)、《自由文化行動》(1972)、《發展中的教育學——幾內亞比索信札》(1978)、《教育政治學》(1985)、《解放教育學》(1987)、《掃盲:識字與識世》(1987)、《學會質疑:解放教育學》(1989)、《城市教育學》(1993)、《希望教育學:回望被壓迫者教育學》(1994)、《作為文化工作者的教師:致那些敢於教書的人的信》(1998)、《自由教育學:倫理學、民主和公民膽識》(1998),等等。其中,其最具代表性、最負國際影響的代表著作《被壓迫者教育學》自發表以來,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僅英文版就發行了75萬冊。它是「一本關於平等和正義的書,是對處於社會不利處境的人們悲天憫人的關注,是平等和尊重地對待每一個人的生命呼喚與勇氣奉獻」。無怪乎有人將它稱之為「被壓迫者的教育聖經」、「真正革命的教育學」。
綜觀弗萊雷一生的教育思想,無不是圍繞「教育即解放」來拓展、延伸。在流亡期間,他直接提出「教育即政治」的口號,目的是希望通過教育讓人們認識自己與社會,首先從政治上來解放自己;他所進行的成人掃盲教育就是要「沉默文化圈」的「邊緣人」勇於表達自己的心聲,從文化上來解放自己;他提出「解放教育」或「提問式教育」,目的就是要將教師和學生從「馴化教育」或「銀行儲蓄式教育」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他提出種種教育哲學,最終目的是要通過教育之船把人載向自由的彼岸,從此大徹大悟,獲得真正的解放。
1.教育即政治
弗萊雷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特別是在經歷了動盪復雜的流亡生活之後,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觀點弗萊雷認為在階級社會里,統治階層為了自己的利益建立了學校,通過學校再現他們的思想意識,學校就是要培養他們所需的人才。這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政治性。
弗萊雷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把教育與政治分開,這是一種危險的行為。如果教育獨立於權力之外,獨立於現實社會,那麼學校只能成為一堆抽象的價值觀和概念的場所,或是技能的表演場地。不是教育使得社會去適應某些規范,而是社會塑造了教育,使教育去適應維系社會生存的價值觀。什麼樣的社會決定了什麼樣的教育,教育總是有利於權力階層的。弗萊雷在談及教育的概念時,曾提到教育的兩個特性:一個是教育的實踐性;另一個便是教育的政治性。他說:「教育是政治行為」,「政治是教育的靈魂」。無論是在小學、中學、大學還是在成人掃盲的教室里,教學行為都具有政治性。因為教育的內在本質具有政治特性,政治的內在本質也具有教育特性。或者說教育行為具有政治性,政治行為也具有教育性。弗萊雷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教育在本質上都具有政治性,而不是僅僅第三世界的國家的教育。
2.批判性意識:教育走向解放的根本出發點
「意識化」是弗萊雷解放教育理論的核心,是貫穿其教育思想的紅線。所謂意識化,其基本思想是,通過教育喚起人民(被壓迫者)的覺醒,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在歷史創造 與發展過程中的主體性,並最終獲得人的解放。意識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始終與社會現實息息相關。弗萊雷借用賈斯帕斯(Jaspers)和阿爾瓦羅·平托(AlvaroV.Pinto)等人提出的「有限境況」(limit-situations)概念來說明批判意識的形成,並把人的意識按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區分為四個層次,即非轉移意識(intransitiveconsciousness)、半轉移意識(semi-transitive consciousness)、幼稚的轉移意識(native-transitive consciousness)和批判性意識(critical consciousness)。其中,批判性意識,是意識的最高一級,其特點是對問題的深刻理解、自信心、接受能力以及反對逃避責任。弗萊雷所說的「意識化」,就是通過教育培養人的批判性意識。所謂批判性意識,就是「人作為知識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受體,對於形成他的生活的社會文化現實及其改變現實之能力的深刻意識」。弗萊雷關於批判性意識的分析,源於以下信念,即無論一個人有多麼無知,也不論一個人被「沉默文化」淹沒的有多深,他都可以通過與別人的對話接觸來批判性地看待這個世界。在上述四種意識中,只有批判性意識才是與現實結合在一起的,而其它三種意識則是超現實的。在批判性意識的形成(喚醒)過程中,教育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育必須置於社會現實之中,按照現實的條件(有限境況)來確定所需的教育(有限行動)。為此,弗萊雷提出了以下幾種方法:(1)用積極的、對話的、批判的方法;(2)用改變教育內容的設計方法;(3)用濃縮和組合的技術。
3.提問式教育:教育走向解放的關鍵點
弗萊雷通過分析發現了壓迫者正是通過現實的教育把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具體化,並通過以下種種態度和做法(它們整體上反映了壓迫社會的面貌)貫徹執行壓迫意識,維系強化統治結構:(1)教師教,學生被教;(2)教師無所不知,學生一無所知;(3)教師思考,學生被考慮;(4)教師講,學生聽——溫順地聽;(5)教師制訂紀律,學生遵守紀律;(6)教師做出選擇並將選擇強加於學生,學生唯命是從;(7)教師做出行動,學生則幻想通過教師的行動而行動;(8)教師選擇學習內容,學生(沒人徵求其意見)適應學習內容;(9)教師把自己作為學生自由的對立面而建立起來的專業權威與知識權威混為一談;(10)教師是學習過程的主體,而學生只純粹是客體。這便是壓迫者設計和利用的教育,它弗萊雷將這種教育形象化地稱之為「灌輸式」教育(「banking」ecation)。
那麼,怎樣才能使被壓迫者批判性地意識到灌輸式教育所存在的矛盾呢?惟一的途徑是,摒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提問式」教育(「problem-posing」ecation)。所謂提問式教育,就是否認人是抽象的、孤立的、與世界沒有關聯的,也否認世界是脫離人而存在的現實,師生雙方處於一種對話的關系之中,從人與世界的關系出發,針對現實中的問題,共同反思,共同採取行動,以達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不難看出,提問式教育,打破了灌輸式教育的縱向模式特徵。
弗萊雷通過分析灌輸式教育與提問式教育這兩種教育觀念和做法,發現了它們之間是一種相互抵觸的關系。
4.對話:教育走向解放的最終落腳點
弗萊雷指出,教育應該具有對話性。對話,不僅僅是交流、談話。它的精髓在於它的構成要素:反思與行動(reflectionandaction)。這兩個方面相互作用,如果犧牲了一方——即使是部分地犧牲——另一方面馬上就受到損害。反思被剝離了行動,對話只會是空話(verbalism)、「廢話」;行動被剝離了反思,對話只會是行動主義(activism)。在這兩種情況下,對話都不可能實現,教育也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解放。
對話,作為一種與灌輸式教育相對的教育方式,不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對話,作為一種手段,必須服從於意識化的目的,即培養人的批判性意識。對話是一種創造行為,不應成為一個人控制另一個人的狡猾手段。但是,對話的展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條件,即愛的傾注、謙虛的態度、對人的信任、充滿希望以及進行批判性思維。對話的目的,是對現實進行不斷改造,是為了人的不斷人性化。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建立真正平行(水平)的對話關系,需要經歷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因為對話文化行動一旦展開,處處可見反對話文化行動的阻礙。這兩種文化行動的對立,再現了統治與解放的對立。
弗萊雷被譽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是「近半個世紀之內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家」,是「自赫爾巴特、杜威以來,教育理論史上『第三次革命'的開創者和實施者」。1994—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主辦的國際刊物《教育展望》以四期特刊的形式,介紹了從孔子、亞里斯多德到當代的100位具有國際影響的教育家,弗萊雷是其中四位在世的教育家之一,被譽為「活著時就成為傳奇」的人物。弗萊雷的突出貢獻在於提出了以培養批判意識為目的解放教育理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體系。這一方面對教育以及教學改革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另一方面也具有強烈的社會政治意義。正因為如此,弗萊雷的教育思想和理論(尤其是解放教育理論與實踐)在世界上(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盡管弗萊雷是一個眾說紛紜的人物,對他的思想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是,「如果弗萊雷是一個輕易地宣判『陳舊知識'死刑的虛無論者,是一個執意清剿『宏偉敘事'遺產的主觀論者,是一個完全否定『分析演繹'價值的技術論者,那麼,他或者在『知識革命'中不見歷史智慧的價值,或者在『觀念更新'中無視人類苦難的根源,或者在『深入課堂'中忘卻社會的批判。如此以來,即便時代對被壓迫者教育學千呼萬喚,另一個遮蔽了其反映的敏感性和應有的解釋力的弗萊雷,當不為我們所知。」

⑧ 蘇格拉底到底是踢足球的還是著名哲學家

蘇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譯: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另有同名巴西足球運動員和葡萄牙總理。
蘇格拉底是個姓氏

⑨ 各個國家代表人物

加拿大的名人
肖像攝影家:尤素福-卡什
諾爾曼·白求恩
加拿大著名古跡
錫格納爾山:位於紐芬蘭省聖約翰斯港
信號丘(Signal Hill National Historic Site) 是加拿大著名古跡
加拿大國家歷史古跡
緊鄰多倫多中區唐人街的猶太街(Kensington Market)

法國的名人
法國劇作家莫里哀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的伏爾泰
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盧梭
法國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 ·波拿巴
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雨果
以及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福樓拜、小仲馬、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
雕塑藝術大師羅丹
繪畫大師莫奈,馬蒂斯
法國的名勝
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日本的名人
阿倍仲麻呂(公元698~771年):中文名晁衡(或朝衡),於公元717年隨日本遣唐使來中國留學,後在唐朝任從三品秘書監兼衛尉卿,擅長詩文。
豐臣秀吉(1537~1598):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封建領主,統一全國的武將。
福澤諭吉(1834-1901):日本近代傑出啟蒙思想家、教育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締造者之一,被譽為「日本的伏爾泰」。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政治家。
夏目漱石(1897-1916):日本近代文學作家的代表。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現、當代小說家。
日本的名勝古跡
東京的皇宮
新宿·歌舞伎町
上野公園
淺草寺
神奈川縣的鐮倉,箱根
大阪的大阪城
京都奈良
富士山

美國的名人
華盛頓,林肯,約翰·肯尼迪,富蘭克林
美國的名勝
1. 四尊巨型總統頭像:它位於拉什莫峰紀念地(The Mt.Rushmore Monument )山上用花崗岩雕刻的美國四位享有盛譽的總統頭像(華盛頓、傑斐遜、林肯和羅斯福),這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雕像。

2 .金門橋(Golden Gate Bridge):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吊橋(Suspension bridge)之一。

3.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它高達152英尺。

4. 胡佛大壩(Hoover Dam):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大壩。

5.載人宇航中心(Manned Space-Craft Center):它是美國最大的航天發射基地。

6.迪斯尼樂園(Disneyland ):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兒童游樂場所。

7.聖路易斯拱門(The Gateway of St.Louis):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拱門之一。

8.黃石國家公園(The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

9.好萊塢(Hollywood):它是聞名世界的影都。

10.美加邊境的五大湖區(Great Lakes):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伊利湖與安大略湖畔之間的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為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澳大利亞的名人
191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威廉•羅侖茲•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和他的父親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因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的貢獻,共同獲得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澳大利亞醫學研究人員弗羅里(Howard Florey)因對盤尼西林的應用研究,與英國的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和錢恩(Ernest Boris Chain)共同獲得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之後,缺乏製成產品的技術,弗羅里和錢恩成功地把青黴素製成可以真正使用的葯物盤尼西林。
澳大利亞的名勝
大堡礁、黃金海岸

新加坡的名人
P Govindasamy Pillai (1887 -1980)
Eunos bin Abllah (1876 - 1941)
Tan Tock Seng ( 1798 - 1850)
Edwin John Tessensohn ( 1857 - 1926)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
新加坡國家歷史古跡
http://web.singnet.com.sg/~huang33/heritage1.htm
http://www.cseac.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067

英國的名人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英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
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
英國國王亨利八世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
貝爾(1847~1922)Bell,Alexander Graham 電話發明人。
阿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英國著名科幻作家,科學家
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牛頓(1642~1727年)。
英國的古跡
一.「大本鍾 」

「大本鍾 」坐落於泰晤士河畔議會大廈的北面,聳立著高高的鍾樓,鑲有大鍾,名為「大本」。每隔一小時,大鍾根據格林威治時間發出沉重而鏗鏘的響聲,在數英里之外也能聽到鍾聲的回盪。

1859年,大鍾由當時的英王工務大臣本傑明·霍爾爵士監制,大鍾共重21噸,鑄造時耗資2.7萬英鎊。

「大本」鍾被視為倫敦的象徵,凡到倫敦觀光的人,無不想到鍾樓周圍,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

二.倫敦塔

倫敦塔始建於1078年。它在歷史上既作過王宮,也作過法院,後來又是一所監獄。倫敦塔佔地7.2公頃,周圍用巨石築成一道厚實的城牆。城牆上有許多炮台、箭樓,四周是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從1107年,諾曼征服倫敦後,倫敦塔成了國王行轅總署和兵營。從1140年到17世紀該塔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的主要住處。英國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內被處死之後,倫敦塔就成了監禁犯人的牢獄和刑場。

倫敦塔現在已經成了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塔內有個珍寶館,觀眾可以看到英國歷代國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銀珠寶。倫敦古堡中還有一些身體肥胖稱為「渡烏」 的大烏鴉,有專人飼養。倫敦塔有千年的歷史,堪稱倫敦最悠久的古跡,遊客每年達200萬人。在出入口處遊人可以看到兩名身著古老的都鐸王朝制服的禁衛,這些 「古老衛士」們,成了遊客欣賞和攝影的對象。

三.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倫敦中心,鬧區的格雷·拉塞爾大街北側。它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立,氣魄雄偉、十分壯觀。這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6年後正式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

埃及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室之一。陳列數量達7萬多件。在希臘、羅馬館有公元5世紀雅典女神的祀廟和古羅馬歷代皇帝的半身雕像。在西亞藝術館,陳列有歷名悠久的波斯文物和3700多年前巴比倫時代國王漢穆拉比賜於貴族的兩塊地界碑。最引人注目的是東方藝術館,這里除中亞、南亞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品,為數達2萬多件。

大英博物館的藏書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有大量的英國和世界的經典文獻、書籍、手稿、檔案,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還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許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國書刊就有6萬多種。

歷史上許多學者、名流、政治活動家都曾在大英圖書館博覽群書,進行研究和寫作。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移居倫敦後,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終於完成了不朽的巨著《資本論》。

四.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英國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溫莎古堡(WINDSOR CASTLE)

(王室舉行活動時將有變動)
溫莎古堡在英國的眾多城堡中,規模最大的而且久負盛名。它是一組花崗石建築群,氣勢雄偉、挺拔壯觀。自12世紀亨利一世,溫莎堡便是英國皇室主要的御所。這里的一磚一瓦精雕細琢的徽章圖騰,洋溢著濃厚的貴族氣息。在這里還可以看到皇家禁衛軍的交接儀式和參觀聖喬治禮拜堂。參觀頗富盛名的御林軍交班儀式,繼而飽覽國家套房(State Apartments)內豐富的皇家珍藏精緻傢具與魯斯本(Rubbens)、范戴克(Van Dyck)、卡那雷拖(Canaletto)的偉大藝術品。

科滋窩丘陵區(THE COTSWOLDS)科滋窩伸展於一片美麗、悠遊的大自然之中,處處散布古老房舍的小震和村莊。這里是泰晤士河的發源地,出產有名的蜜糖色建築石材,此區曾是英國羊毛生產中心。英國許多美麗的河流,多是從此地展開旅程,沿岸多有豐富的歷史古跡及英格蘭最漂亮的鄉間景色。美得如風景名信片般的水畔之城,波噸(Bourton-on-the-Water)便是其中著名的小鎮之一

布倫亨皇宮花園(BLENHEIM PALACE GARDENS)布倫亨宮是英國最大的私人宅院,這里不但是邱吉爾迷的勝地,也是欣賞才子布朗自然風格庭園的好去處,皇宮外部呈現巴洛克風格,內部的房間多的像迷宮,宮中收藏有邱吉爾家族的手稿、繪畫、書籍、照片及書信。當這棟巨宅不對外開放時,還可以欣賞到1800公頃的公園喔!這座傑出的宮殿建築,已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⑩ 前巴西球星蘇格拉底為什麼被叫做足球博士

蘇格拉底當年被稱為「足球博士」,之所以有這樣的雅號,是因為在他參加職業聯賽的時候,還是一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1990年,蘇格拉底退役之後,他重新回到學校,並順利拿到博士學位。蘇格拉底一生中從事過很多職業,他做過醫生、教練、商人、政治家、音樂家、劇作家、專欄記者等等。

閱讀全文

與巴西有多少哲學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8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3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2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8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7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1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4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4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