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西為什麼會稱為 民族大熔爐的縮影
2000年人口1.69799億,居拉美首位,世界第五位。城市人口佔81.25%,農村人口佔18.75%,平均壽命68.8歲,。白種人佔54.38%,黑白混血種人佔39.88%,黑種人佔5.21%,黃種人佔0.39%,印第安人約佔0.14%。印第安人是巴西土著民族,共有35萬人,分屬227個族,講175種不同的語言,生活在國家設立的561個印第安人保護區內。
巴西曾受葡萄牙統治,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語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語言的影響,甚至有些地名、動植物名稱,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文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為葡萄牙語在巴西,已經和發源地有很大的差異。巴西人通常都聽得懂基本的西班牙語,至於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說起巴西,人們腦際里自然會浮現出世界盃綠茵場上那些巴西球員驕健的身影;就會聯想到狂歡節上穿著奇裝異服的巴西姑娘;耳邊回響起節奏急昂的桑巴音樂,空氣中似乎也傳來烤肉香味……的確,巴西足球、狂歡節、桑巴舞和烤肉早已揚名世界,人們多多少少能夠從中領略到巴西那種獨特而濃郁的民族風情。
然而,當你在這個國家住久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在這片熱土上,多彩多姿的巴西風土人情又何止這些。巴西地處南美洲東部,除智利和厄瓜多外,同所有的南美洲國家接壤。巴西國土面積有850多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亞馬孫河全長6700多公里,橫貫巴西北部,沿河兩岸是浩翰的亞馬孫雨林。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濕地潘塔納爾,在那裡生活著數以百萬計的鱷魚和上億只候鳥。東部瀕臨大西洋,長達8400公里的海岸線上處處可見風景秀麗的沙灘。中部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樹草原地區,有1億多公頃的土地尚未開發,被稱為是巴西「未來的糧倉」。
500年前,航海家卡布拉爾率領的葡萄牙船隊在前往印度的途中,遇到海洋性季風的影響,隨風飄移到了巴西中部沿海的巴伊亞州,遂而發現和佔領了巴西大陸。在此後三百多年的葡萄牙殖民統治中,巴西大量的紅木、黃金、咖啡、蔗糖等不斷被掠奪到歐洲,成為歐洲的原材料產地。1822年巴西宣布獨立,脫離了葡萄牙統治。1889年,巴西建立聯邦共和國。20世紀以後,巴西經濟迅速發展,國民經濟實力現已躍居世界第10位。
印第安人是巴西的土著民族。葡萄牙人發現巴西之前,巴西大陸上大約生活著二、三百萬的土著印第安人。目前,印第安人僅存35萬,分布在561部落里,講170多種土語,絕大部分印第安人至今仍然生活在亞馬孫密林中,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歷史上,巴西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除了殖民統治時期有大量的非洲黑奴被販運到巴西從事種植園勞動外,1884-1962年期間遷居巴西的歐洲和阿拉伯移民就有497萬,主要是葡萄牙人、西班牙、義大利人、德國人、波蘭以人和阿拉伯人。19世紀未以來,亞洲和中東地區的移民增多,目前在巴西的日本移民及後裔就有130萬,華人大約有25萬。在長期的通婚過程中,巴西人口和民族成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巴西現有人口1,64億(1999年),居拉美首位,居世界第五,其中白人約佔55.2%,黑白混血種人佔38.2%,黑人佔6%,黃種人佔0.4%,印第安人佔0.2%。
巴西這種特有的移民進程和移民通婚造就了巴西獨特的文化。巴西文化中既有土著印第安人的純朴,又有非洲人的熱情,還有歐洲人的莊重。然而,它又不是歐洲文化、非洲文化或印第安文化的簡單翻版,它是一種開放性的文化,在對多種文化的兼收並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在巴西,你可以品嘗到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南方牧場的烤肉、中部山區的陶鍋燉肉,東北地區的海鮮雜燴,北方亞馬孫地區的水煮鮮魚以及過去奴隸所吃的雜燴煮豆飯。這些巴西特有的菜餚中多多少少又有外來文化影響的痕跡:陶器燉肉中有著葡萄牙人烹飪方式的印記,海鮮雜燴中融進了非洲人愛吃的調料,水煮鮮魚中帶有土著印第安人的傳統。除此之外,世界各國移民又帶來的純真的民族特色菜餚,你可以品嘗到地地道道的法國大菜,義大利面點、韓國燒烤、日本料理、中國菜系和古色古香的阿拉伯菜餚……
巴西人熱情,奔放,爽朗,純朴。在與巴西人的交往中,你絕不會感到冷漠,感到被排斥,你可以和巴西人輕松的、自由自在的交談,甚至很快就能成為知心朋友,同時你也能感受到巴西人帶著童心般的頑皮勁和自由散漫的習慣。
巴西人喜歡與親朋好友共度周未。每到休閑日,就可以看到巴西人圍坐在酒吧間里、游泳池邊,海邊沙灘地上,一邊吃著烤肉煮豆,一邊喝著啤酒,整天整夜地侃大山,扶琴呤唱。巴西人生性熱鬧,喜歡歌舞。在巴西舉行的各種演唱會上,觀眾絕不會正襟危坐,屏息聆聽。只要音樂聲起,全場觀眾就會跟著音樂節奏,伴著演員的歌聲狂歌狂舞。桑巴、鄉村音樂、搖滾樂都是巴西人最喜愛的音樂。
巴西還是一個宗教大國。除了天主教外,在巴西還有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非洲坎東來萊教等,既有哥德式的教堂,又有圓穹屋頂的清真寺和紅牆飛檐的廟宇。巴西人是虔誠的教徒,每每遇到宗教節日,成千上萬信徒傾城而出。當然在巴西影響最大,信徒最多的應數天主教,全國有80%以上的人信仰天主教,因此,每個城鎮的格局都以大教堂為中心而規劃。在黑金城、奧林達、福塔萊薩、累西腓等古老的城市裡,幾乎每個街區都有一座教堂,最多的當數薩爾瓦多市,據說那裡的教堂有366座之多。如果想每天換一個教堂朝拜,一年下來正好走一圈,甚至遇到閏年也不用擔心。在聖保羅州的阿帕萊西達,有一個號稱世界最大的教堂。這個教堂里可容納上萬信徒,教堂外廣場可容納數十萬人信徒的朝拜,可供數千輛旅遊車停放。
巴西幅員遼闊,物產豐富,造就了巴西獨特的民族風情,它帶著熱帶風情濃郁的浪漫色調,又有一股強烈的親和力。曾有外國哲人說過,「在中國居住的越久,你越發喜歡中國人」。我想,巴西人也有和中國人一樣的親和力,不信,當你和巴西人相處得越久,就會越來越喜歡這個國家,喜歡這個國家的人民。
『貳』 關於巴西的地理知識
地理
自然地理
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經緯度坐標:南緯 15°45', 西經 47°57' ,所處時區UTC/GMT -3 小時 (西三區) ,和北京時差比中國北京時間晚11 個小時。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資源地理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達世界總儲量98%,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人文地理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簡稱地狹人稠)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巴西全國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7000萬人口,、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里約熱內盧,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民族和移民
巴西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義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歐洲或非洲血統。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義大利後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頻繁混血。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里,1875年,義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那個時候開始了奴隸解放運動,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起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巴西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西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人口種族構成
由於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按照2010年的數據,巴西人口中47.3%的為白種人,43.1%為混血種人,7.6%為黑人,2.1%為亞洲人,其餘則為少數印第安人。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長較快。在巴西,不同種族,多種膚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移民進入到巴西。隨著巴西種植園的興起和礦區的開采,從1532年起,葡萄牙開始從非洲大量販運黑奴到巴西。19世紀以後,又有一些中國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因此巴西有人種大熔爐之稱。
歷史地理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其後整個殖民地在葡萄牙統治下,順著大西洋沿岸結成一體。1555年法國入侵,佔領了相當於今天的里約熱內盧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設立一個法屬殖民地的據點。然而由於法國人無法自歐洲吸引殖民者前來,所以終於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約。兩年之後,葡萄牙人創建了里約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統治權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臨挑戰。
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接著加冕稱帝,稱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頒布憲法。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帝國時期(1822~1889) 巴西帝國成立後,布拉干薩王朝的體制和葡萄牙貴族勢力原封未動,大庄園制和奴隸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依附於英國。佩德羅一世實行專制統治,1823年強行解散議會,接著又用武力鎮壓了東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義。
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政區地理
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2個市。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歷史新發現】今日巴西科學家們根據衛星圖 發現亞馬孫平原里有一個未知文明的遺跡這些遺跡呈長方形或圓形 據分析可能是古代傳說中用黃金砌成的國度。這些遺跡大多在巴西與玻利維亞邊境地帶。
主要城市
首都:巴西利亞(Brasília)
巴西利亞地處巴西高原中部,氣候分為干濕兩季,濕季從9月至4月,乾季從每年5月至8月。干濕兩季分別明顯,早晚溫差也較大,年平均氣溫19度。人口210萬。巴西利亞是上世紀50年代末在巴西內地戈亞斯州境內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興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1960年,首都正式由舊都里約熱內盧遷移至此。
為了開發北部廣大地區,使內陸和沿海均衡發展,1956年,巴西將首都從大西洋沿岸的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高原中部的巴西利亞。建設者們考慮到地勢較高,氣候涼爽宜人的特點,設計了一座建築獨特、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市。設計者還巧妙地在流經巴西利亞的兩條小溪上築壩斷流,形成一個環抱市區,面積達4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用於調節城市空氣濕度。只用了大約3年時間,巴西利亞這座綠色的花園城市,就奇跡般的出現在原本荒涼的紅土高原上。
巴西利亞是南美洲建都時間最短的城市。1987年12月17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該城為「世界文化遺產」。
城市按照巴西著名建築師盧西奧科斯培的「飛機型總體規劃圖」建設。
『叄』 巴西被譽為__________的縮影,約40%是____種人,通用語言是
巴西被譽為葡萄牙的縮影
因為以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所以現在足球上巴西和葡萄牙風格很相似
白種人佔54%,黑白混血種人佔40%
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
『肆』 40%的人口為混血人,巴西為何成為種族大熔爐
在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上,存在有很多的人種。由於國家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移民現象的存在,再加上戰爭的影響,使得很多國家都擁有著較為復雜的人種存在。而在這其中,為人們展現出多樣化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就拿美國這個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來說,它的土著居民為印第安人,然後又開始有很多白人的存在。隨著時間的變遷,最終使得它成功變為一個移民國家,在這其中美國也開始慢慢的研究出適合國家發展的移民政策,通過提升移民質量等而更加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如今的巴西國土面積全球排名第五,經濟也排在了第七位,可以說發展的是非常不錯了,在當今社會講到巴西那可就厲害了,足球體育競技中一直是老大哥,每四年就可以出一次大風頭,從此巴西便佔有了一定的世界地位。
『伍』 40%人口都是混血,巴西是如何成為種族大熔爐的
這跟葡萄牙對它的殖民開發有關,當初巴西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於是有很多黑人被引進了巴西,在16世紀初的時候,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帶領了一支航海隊,意外在美洲大陸突起的地方發現了巴西,掠奪當地的資源,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巴西就完全歸屬於西班牙范圍內,直到1491年的時候,才將它化為葡萄牙的勢力圈,正式成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隨著種植業的不斷發展,巴西也建立起了多個港口城市,在逐漸進入了礦業經濟發展周期之後,當時巴西有一個黃金傳說,說是內陸地區有著非常多的白銀礦石,所以愛財的葡萄牙人在這個傳說的驅使下也開始在巴西探礦,而也確實發現了大量的黃金,而因此巴西也颳起了一股採金狂潮,引得無數歐洲人來到巴西想要採金,而這一狂潮也成功的改變了巴西的經濟結構和人口分布的情況。
『陸』 巴西為什麼被稱為「民族大熔爐」
由於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在巴西,不同種族,多種膚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移民進入到巴西。隨著巴西種植園的興起和礦區的開采,從1532年起,葡萄牙開始從非洲大量販運黑奴到巴西。到1822年巴西獨立前,黑人已佔巴西人口的60%。19世紀以後,又有一些中國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因此巴西有人種大熔爐之稱
『柒』 為什麼說巴西是世界上種族融合最廣泛的國家之一
巴西是世界上種族融合最廣泛的國家之一,被人們稱為「人種的大熔爐」。日本一些企業轉到這里,大批日本人在巴西落了根,日本移民及後裔有70多萬。
『捌』 被稱為民族大熔爐的國家是
美國撒~~~~~~~~~~
『玖』 巴西竟然高達40%人口為混血人,他們到底是如何成為種族大熔爐的
主要還是因為巴西的種族比較復雜,之所以種族復雜,還是和他們在歷史上的移民背景有關系的,他們都有不同的膚色以及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他們之間雖然沒有在種族之間相互平等,但是不同種族之間也沒有非常的明顯,在一起也是比較的和睦。
不過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們反而也不在意了,也讓巴西人的血統開始融合起來,混血兒也是越來越多,種族之間也是多樣化,因為黑人是支撐著巴西的勞動力,巴西也是依靠著他們的創造慢慢富起來的,所以白人也不排斥黑人,畢竟在一定的程度上白人其實是離不開黑人的。
『拾』 巴西有什麼特點
1、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作為一個民族大熔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地的移民。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運動。
2、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
3、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曾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航空製造業強國。
2014年世界盃開場:巴西文化&足球文化精彩紛呈
音樂和足球有著不解之緣。上世紀90年代以後,幾乎每屆世界盃都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經典足球之歌。
例如,2006年德國世界盃主題曲《生命之巔》,風格既深沉又悠遠,充滿古典音樂般厚重的歷史感。2010年,著名拉丁歌手夏奇拉創作並參與製作的歌曲《哇咔哇咔》,被選為當年南非世界盃官方主題曲。
2014年巴西世界盃主題曲《我們是一家人》由美國饒舌天王皮普保羅、巴西天後克勞迪婭·萊蒂及拉丁天後珍妮弗·洛佩茲三大巨星組合聯袂傾情演繹。皮普保羅表示,「我深信這項偉大的運動和音樂的力量會使我們融為一體。」
國際足聯秘書長傑羅姆·瓦爾克著重介紹了巴西著名女歌手、「巴西之聲」評委克勞迪婭·萊蒂,「我曾去過巴西很多次,聽到過很多出色的巴西音樂,知道這個國家有著出色的音樂傳統。巴西歌手參與到這首歌中是件令人開心的事。」
據悉,這是世界盃第一次出現以嘻哈說唱風格為主的主題曲,非常符合年輕人群的音樂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