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百度沒有巴西的羅馬尼奧的百科
首先如果你是80後,第一當然是想到當然是羅納爾多(已經宣布退役)!他是一個時代的代表!當然還有任意球專家儒尼尼奧(卡達 加拉法 貌似也退役了)。
(由於太多隻說現役球員)
法比亞諾(巴西聖保羅),阿德里亞諾(巴西弗拉門戈),帕托(AC米蘭),羅納爾迪尼奧(弗拉門戈),卡卡(皇家馬德里),拉米雷斯(切爾西),馬塞洛(皇家馬德里),胡安(羅馬),盧西奧(國際米蘭),阿爾維斯(巴塞羅那),麥孔(國際米蘭),塞薩爾(國際米蘭),卡洛斯(土耳其 費內巴切)......
單車少年羅比尼奧.(AC米蘭).....
B. 巴西為什麼不上羅納爾蒂尼奧
因為鄧加認為他態度不好,過於散漫。
C. 巴西球星羅馬尼奧與現時恆大的56號是同一人嗎
羅比尼奧是
羅馬里奧不是
沒有羅馬尼奧
D. 為什麼稱巴西為足球王國
鏈接:
奇妙的環球之旅
E. 巴西人名字中的"尼奧"是什麼意思
漢語音譯中帶有「-尼奧」的巴西人名字主要有以下兩類:
以「-inho」結尾的名字:如羅納爾迪尼奧(Ronaldinho)等。-inho是葡萄牙語最常見的陽性指小詞(註:所謂指小詞是一種詞綴,縮小或者減輕詞根所表達的意義,常常起到緩和語氣,表達親切感和好感的作用,在口語中使用很多。)之一,在男子名中用於構成昵稱。如羅納爾迪尼奧(Ronaldinho)、魯比尼奧(Rubinho)和馬里尼奧(Marinho)分別是羅納爾多(Ronaldo)、魯本斯(Rubens)和馬里奧(Mário)的昵稱。
以「-nio」結尾的名字:如安東尼奧(Antônio)等。這類名字來源於以「-nius」結尾的古羅馬人名。古羅馬人名多由詞根加詞綴構成。其中的詞綴有來源於埃特魯斯坎語的詞綴有-ina、-erna等,來源於歐斯干語的有-is、-iis等,來源於翁布里亞語的-as等,而來源於拉丁語的最常見詞綴之一是-ius。以-ius結尾的古羅馬人名在對應的葡萄牙語形式中通常轉為以-io結尾。如古羅馬人名Sergius、Aemilius和Horatius對應的葡萄牙語人名分別為Sérgio、Emilio和Horácio。當詞綴前的輔音是n時,漢語便對應音譯作「-尼奧」,如安東尼奧(Antônio)、埃爾米尼奧(Hermínio)等。
F. 大家怎麼看待巴西球員塞爾吉尼奧
塞爾吉尼奧(Serginho,1971年6月27日-),全名塞爾吉奧·克勞迪奧·多斯·桑托斯(Sergio Claudio dos Santos),是一名己退役的巴西足球運動員。塞爾吉尼奧在1999年起便已加盟AC米蘭,雖然不是絕對主力,但每次出場都有一定表現,如2003年AC米蘭殺入歐洲冠軍聯賽決賽,塞爾吉尼奧便射入過第一粒罰球,助AC米蘭贏得冠軍。
塞爾吉尼奧的邊路進攻對米蘭來說真的很重要,米蘭也很清楚的知道,現在的米蘭就需要利用自己的兩個邊路突破,為鋒線帶來進球機會,米蘭現在隊中已經有了三大中鋒維耶里、因扎吉以及吉拉迪諾,三大中鋒很需要來自於邊路的支持,上個賽季米蘭的兩個邊路只有卡福的右邊路比較活躍,左邊的卡拉澤和老馬都無法向右邊的卡福那樣活躍,上個賽季塞爾吉尼奧的狀態也不是很好,右邊的卡福年齡也大了,不可能保持良好的狀態,米蘭需要的是兩個邊路完全活躍起來兩翼齊飛,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比賽,米蘭看見這種情況後從烏迪內斯買來了又一個邊路好手捷克大將揚庫洛夫斯基,和塞爾吉尼奧一樣打的是左邊路,但命運有時是愛開些玩笑,因為揚庫洛夫斯基賽季初有傷在身,就算好了也不可能馬上恢復到以前的水平,塞爾吉尼奧本賽季又打上比賽,奇怪的是塞爾吉尼奧本賽季的表現是越來越好,賽季開始之後依靠自己的良好表現,場上的位置是越來越穩固,每每成為球隊勝利的關鍵,彷彿又找回當年的風采,在左邊路上發揮出色,下底,內切,一步步撕開對方的防線,最後為鋒線製造殺機,塞爾吉尼奧在左後位的位置上發揮是越來越穩固給球隊帶來驚喜。
來自360網路
G. 為什麼保利尼奧叫暴力鳥
相當於國足蔡惠康的位置,雙後腰中靠左的一個,不過他的攔截能力,助攻能力,任意球技術在亞洲無人能達到他的水平,完全是中場掃盪機、清道夫的角色。保利尼奧則攻守兼備,可上可下。
H. 巴西概況(英漢互譯回答)
足球資料:巴西國家足球隊介紹
巴西足協成立於1914年,1923年加入國際足聯。
至2002年巴西已經是第17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巴西是世界上唯一參加了歷次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球隊。自從1930年世界盃舉行以來,巴西人沒有缺席過一屆世界盃盛會,這在世界足壇是獨一無二的記錄。「球王」貝利說,沒有巴西隊參加的世界盃將是不可想像的。
巴西隊還是世界上唯一一支4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此外,巴西隊還獲二次亞軍,2次第三,1次第四,是世界盃歷史上成績最好的球隊。至1998年,巴西隊共6次打入世界盃決賽,與德國隊持平。
1950年,巴西隊首次舉辦世界盃,這是巴西舉辦的唯一一屆。在這屆比賽中,巴西隊一路順風打入決賽,但在決賽中卻意外地以1:2負於烏拉圭隊。1958年,巴西在瑞典首次得世界盃,當時年僅17歲的貝利以及加林查為巴西隊奪冠立下了汗馬功勞。1962年,在智利舉辦的世界盃上,巴西隊衛冕成功。1970年,巴西隊在墨西哥第3次奪冠。球員迪迪、瓦瓦、加林查、亞伊辛尼奧和貝利已經成為傳奇式的人物。1994年世界盃在美國舉行,巴西在擊敗義大利後第4次奪冠,成為第一個4次奪得世界盃的國家。巴西還獲得這屆世界盃的公平競賽獎和賞心悅目獎。
自從以務實風格著稱的斯科拉里出任巴西國家隊主教練後,巴西隊整體上已經很難看見南美足球輕靈飄逸的風格。除了個別球員在臨場發揮上偶有賞心悅目的表現,如今的巴西隊整體水平似乎有所下降。斯科拉里的足球思想是為了勝利,可以不斷地犯規。只要球,哪怕踢得再難看也無所謂。喜愛巴西足球的球迷在世界盃上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他們熟悉的巴西隊已經一去不返。
巴西隊是技術型打法的代表,隊員個人技術好,單兵作戰能力強。
巴西隊歷史上的名將有:「球王」貝利、加林查、迪迪、瓦瓦、濟科、法爾考、蘇格拉底、羅馬里奧、貝貝托、羅納爾多。其中,貝利是有史以來無可爭議的最偉大的球員。
傳統隊服: 帶綠色條紋的黃色上衣, 藍色短褲, 白底綠條紋的球襪。
巴西成績統計:
世界盃參賽紀錄:共17次入圍世界盃決賽圈(1930,34,38,50,54,58,62,66,70,74,78,82,86,90,94,98)
世界盃足球賽冠軍:4次,1958、1962、1970、1994。
美洲杯足球賽冠軍:5次,1919、1922、1949、1989、1997。
巴西隊6次參加決賽的成績:
1950年(巴西):巴西隊以1:2負於烏拉圭隊,獲得亞軍。
1958年(瑞典):巴西隊以5:2勝瑞典隊,獲得冠軍。
1962年(智利):巴西隊以3:1勝捷克斯洛伐克隊,獲得冠軍。
1970年(墨西哥):巴西隊以4:1勝義大利隊,獲得冠軍。
1994年(美國):巴西隊點球3:2獲得冠軍,120分鍾0:0戰平。
1998年(法國):巴西隊以0:3負於法國隊,獲得亞軍。
I. 巴西隊是不是有兩個西西尼奧
有名的西西尼奧只有一個,就是目前效力於皇馬的那個,不過他應該是白人而不是黑人,可能是你記錯了,或者是把皇馬的左後衛馬塞洛誤認為是他了,05年參加聯合會杯的也是現在皇馬的西西尼奧
J. 關於巴西的小知識
國名:巴西聯邦共和國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0∶7。旗地為綠色,中間是一個黃色菱形,其四個頂點與旗邊的距離均相等。菱形中間是一個藍色天球儀,其上有一條拱形白帶。綠、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該國廣闊的叢林,黃色代表豐富的礦藏和資源。天球儀上的拱形白帶將球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象徵南半球星空,其上大小不同的白色五角星代表巴西的26個州和一個聯邦區。白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秩序和進步」。
國徽: 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2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共和國成立日)。
重要節日:獨立日:9月7日(1822年);國慶日:9月7日(1822年);印第安人日:4月19日;吉卜賽人日:5月24日。
國家政要: 總統盧拉·達席爾瓦 (Lula da Silva) ,2002年10月當選,2003年1月1日任職;2006年10月再次當選 ,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
自然地理:851.42萬平方公里(資料來源《巴西四月年鑒》),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
人口:1. 816億(2004年),佔世界人口的2.8%,居拉美首位。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 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巴西「印第安人日」
首都: 巴西利亞(Brasilia) ,人口205.1萬人(2000年),融匯了世界古今建築藝術的精華,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造在人工湖旁,以三權廣場為核心,形狀像一架頭朝東方的巨型飛機。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巴西利亞城列為「人類文化財富」。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2個市。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簡史: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到達巴西。16世紀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逃到巴西後,巴西實際上成了葡的帝國中心。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西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獲得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8年5月廢除奴隸制度。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1891年2月24日通過第一部共和國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1960年將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更多詳細請點擊: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23/content_453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