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教育國際化內涵是什麼

教育國際化內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30 09:12:24

A. 什麼是教育信息化什麼是教育國際化

教育信息化有兩層含義:

1.把提高信息素養納入教育目標,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才;

2.把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於者檔教學與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中心工仿絕作,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

教育國際化就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下;在國際教育貿易市場開放的前提下,使得教育資源在國際間進行首大亂配置;教育要素在國際間加速流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其基本目標是使世界各國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提高,各國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競爭、相互包容、相互激盪,共同促進世界的繁榮和發展。

B. 如何做好國際化視角下的學生工作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概念及其特點

所謂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增加學生的派遣與接受,開展合作研究與聯合辦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非常豐富,至今雖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但學者們已經從不同的角度對其作了論述。總體說來,高等教育國際化應該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培養高質量人才為目標,在教育理念、教育主體、教育內容及師資等方面互相交流和合作的過程。
自從加入WTO組織以後,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有了一定的發展,與此同時也有了自己的特點。
1.教育理念國際化
教育理念的國際化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教育的國際化。要從全球的視角出發,全方位、深入地來認識什麼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走出觀念的誤區,並努力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國際意識。當今世界有很多國家都提出了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如美國高等教育就明確提出目標為「培養有全球意識的人」,「有國際眼光的人」。鄧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為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近些年來,我國高校的發展重點逐步轉向了世界、面向了未來,北京大學適時啟動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清華大學明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的總體發展戰略」。國家實施「985」工程,標志著高等教育國際化被提上了21世紀我國大學的戰略發展議程。同時,國內許多重點大學也都紛紛確立創建「世界一流」或「世界知名」大學的發展目標。
2.教育內容國際化
教育內容國際化就是要從國際化的培養目標出發,超越國家和民族的界限,從全球化角度來培養學生。在課程內容中貫穿國際化的觀點,開設與其他國家相關聯問題的課程,有條件的院校可以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引進國外的原版教材,接收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吸收國外先進的教學文化知識和科技成果,緊隨國際的發展步伐。我國與越來越多的國家簽署了互相承認學歷、學分的協議,標志著我國教育質量得到國際承認同時標志著我國教學內容、教學水平與國際接軌。教學內容的國際化不可以一日而語,必須瞄準世界,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從國內高校院系調整、專業易名、雙語教學、採用原版或翻譯教材等方面可以看出,國內大學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課程內容等方面正在分階段、有步驟的與國際接軌。
3.教育主體的國際化
教育主體的國際化不僅表現在我國高校聘請國外專家、外籍教師的人數上,而且表現在我國高校外送教師培養的數量上,更表現在我國高校學生主體的留學生數量上。本人不習慣於把學生當作是教育客體來說,原因在於:傳統意義上認為,教師是傳道受業、育人的角色,而學生則只是接受老師教導的單向學習角色;而愈久的教育實踐表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只是單純的單向教與學的關系,雙方之間在教與學方面開始處於一種融合狀態,特別是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逆向(學習)社會化現象凸顯。所以,筆者認為在談到教育主體的國際化時,不應該純粹的把學生列為客體(在如今的高校教育這樣一個特殊的互動學習組織中,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客體),而應該把其列為教育主體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也許在某些方面,這樣的「融合」有些牽強,但還是有它發展的理由存在。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僅意味著量的擴張,更意味有質的飛躍,意味著新的教育理念、辦學模
式和管理方式的催生。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僅對高校的教學、管理、後勤服務等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挑戰。以下幾方面因素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戰:
1.高校急劇擴招
擴招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邏輯起點,是國際化實現的必經階段。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推進及實現,高校生源結構發生了變化。在精英教育階段下,經過嚴格的高考選拔,高校所獲得的學生基本上是高中階段的一批「尖子」,即我們眼中的「好學生」。他們的基本特質是學習成績較好,智商、情商都不錯,並且都較「聽話」。對這樣的學生做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來說不是太復雜的事情。眾所周知,精英教育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就存在差異化。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生人數的劇增,這種差異產生了質的變化。在軟體和硬體及社會職業需求並沒有以相應的速度增長的情況下,無疑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2.後勤社會化
高校後勤社會化是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高校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型的加速器。高校後勤工作的好與壞直接關繫到大學生在校期間生活、學習,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對高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全面推進高校後勤社會化以來,各高校積極組建後勤服務企業,實行企業化經營、社會化運作,創造了「託管」、「合管」、「社會參與」等多種方式,廣泛引進社會資金,給高校的社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明顯改善大學的住宿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對學生在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使大學生活園區的德育工作面臨新的情況。尤其是根據收費多少而分等級的公寓和品種更加豐富、檔次多的飯菜,使貧富懸殊的現象更為突出,這對學心理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3.師生關系的變化
師生關系異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的問題之一。在國際化教育階段,高校必然會出現教師資源緊張及教師課程安排過滿的情況。一方面師生見面的機會少,高校的有些課堂,不管是專業課還是公共課,教與學好似是兩條線,上課老師按時到,下課馬上匆匆的離去,有些同學想追上任課教師討論問題都很難,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上課結束後都不知道任課教師的姓名。另一方面學生參與機會少,由於教師增長速度趕不上需求的增長,使得很多高校教師出現了跨高校之間任教,其工作環境呈現多元化,必然導致大學生對教師情感上的弱化,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軟硬體匱乏的境地。
4.就業難度加大
高等教育是一種非義務教育,對於受教育者來說,它應該是一種高回報率的活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高等教育回報率降低,就業已成為受教育者頭痛的大難題。當前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困難,是阻礙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現實問題,也是對大眾化持懷疑態度者的重要理由。面對嚴峻的現實,大學生的擇業觀念應當因時而動,因勢而變。但由於舊的教育觀念和擇業觀念的影響,許多大學生的就業意識仍然停留在精英教育階段,視就業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尚未實現就業觀念的轉變。這種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就業心態,對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也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難度。

三、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種種新的問題和挑戰,迫切需要有效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麼,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構建「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從大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滿足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和大學生不同層次的精神需求,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二,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機制建設,以強有力的機制規范人、教育人、管理人、服務人,真正實現機制育人。
第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陶冶、輻射、滲透及整合功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在一種和諧、平衡的氛圍中成長、成才和成功。
第四,加強校園網路建設與管理,充分發揮校園網路跨越時空的功能,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捷性、平等性、互動性,做好網路教育工作。
第五,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廣泛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有機整合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不斷拓展工作思路,研究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解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

C. 如何理解國際化教育和教育的國際化

國際理解教育(E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國在國際社會組織的倡導下,以「國際理解」為教育理念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其目的是增進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種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區域、國家、地區的人們之間相互了解和相互寬容;加強他們之間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認識和處理全球社會存在的重大共同問題;促使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對世界的進一步認識來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將事實上的相互依賴變成為有意識的團結互助

國際理解教育(E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為了培養青少年在對本民族主體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尊重、了解其他國家、民族、地區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風俗習慣,學習、掌握與其他國家、民族、地區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處的修養與技能,探討全人類共同價值觀念,增進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國家、地區的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寬容,「將事實上的相互依賴轉變成為有意識的團結互助」?,促進整個人類及地球上各種生物與自然和睦相處、共同繁榮與發展為旨歸的一種教育。或曰是為了培養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愛、寬容、聰穎、誠實等優秀品質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在競爭的同時進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時競爭的二十一世紀一代新人。

D. 高等教育國際化對中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產生了哪些有利的影響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其消極影響表現在哪

找來的幾個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問的問題很嚴格,應該說這個東西需要自己歸納總結!
我感覺這些問題不單純是問題是一種課題研究的方向!

如下為我查找的資料!請查看!給予好評!
國內外學術界對大學教育國際化還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被普遍接受的定義,我們對大學教育國際化的理解是:
從內涵上說,「大學教育的國際化是指把大學的teaching(講授),learning(學習),research(研究),service(服務)和management(管理)置於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進行建設和管理的這樣一種理念、政策和各項措施」。這是一個關於大學教育國際化的概念性定義,這個定義是從管理的角度給出的。
國際化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政策和各項措施,國際化更重要的是它的過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大學在不同的時期所要求達到的國際化的程度和目標是不同的。因此,還應該明確提出大學國際化的操作性定義,以便在實際操作中把握一個大學國際化的發展水平和目標實現程度。
從外延上說,「大學教育的國際化是指大學在teaching,learning, research,service和management方面的開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這個定義可以測度一個大學在不同時期國際化實現的程度和水平。
「開放性」具體是指一個大學在teaching, learning, research, service, magagement五個方面對外開放的政策及結果。首先,一個大學是否已經制定相關的政策,允許大學在上述幾個方面真正的對外開放?其次,如果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政策,還要看具體的結果。比如,每年派出教師和學生的人數和比例,每年吸收外國教師和學生來本校的人數和比例。開放性是一個大學國際化的基礎和前提。「交流性」是指在開放性的基礎上,一個大學與國外的大學在五個方面進行對等的交流,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交流性是測量一個大學國際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因為一個大學如果能夠實現「交流性」,表明該校的授課語言、知識體系、課程設置和教材及科學研究等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開放性」。「通用性」是指一國的大學能為其他國家的大學所承認和接受,包括學科和專業的設置要互通,課程計劃、教學標准及學歷掌分要互認,大學的服務和管理標准也要相互承認。通用性是大學國際化發展的一個較高階段,因為一個大學只有在五個方面達到較高的水平,才能得到國外著名大學的承認。
發展中國家大學國際化的途徑和目標與發達國家大學國際化的途徑和目標是不同的。許多發達國家的大學已經實現了國際化,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大學還沒有實現國際化。因此,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大學來說,更多需要做的是,通過與國外著名大學的合作,進一步擴大開放性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高對外交流的層次和水平,通過開放與交流,盡快在五個方面建立起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通用性標准。其測量的主要依據就是能否通過國際大學認證機構的評估認證以及在全世界
的排名。

(《光明日報》2003年6月3日王慶石、趙彥志文)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本土化

劉海峰 (廈門大學高教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國際慣例接軌"是當今高等教育界的熱門話題之一。關於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含義,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本文所說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高等教育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增加留學生的派遣與接收,開展合作研究與聯合辦學的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高等教育也日益朝國際化方向發展。如何一方面積極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一方面又防止中國高等教育被同化或完全西化,即處理好高等教育國際化與本上化或民族化的關系,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歷史上東西方本是基本互為隔絕的不同文明體系。作為東方文明體系的中堅代表,中國古代文化包括古代高等教育制度曾強有力地影響過周邊國家。文化教育落後的國家在教育發展過程中模仿別國的榜樣是一種普遍的必然的現象,人類文明的傳播總是從先進國家傳人落後國家。從公元7世紀至17世紀1千多年間,中國的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曾廣泛地影響過朝鮮(韓國)、日本、琉球、越南等國家,東亞國家文化教育的"國際化"實際上便是中國化,以至形成了古代漢字文化圈或東亞科舉文化圈。17世紀以後,西方強勢文化日漸東來,在文明落差頗大的情況下,西學東漸成為一種合理的歷史流動。中國自從清朝末年在被動打開國門之後,接納、抗阻與移植的矛盾演變。作為現代化"後發外生型"的國家,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從外國引進的。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章程》和1902年的《欽定大學堂章程》、《飲定高等學堂章程》是模仿日本高等教育學制的產物。曾經深受中國文化教育影響的日本,於19世紀比中國先行一步了西方近代文明,因此反過來又向相對落後的中國傳播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清末民初以日本為中介的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移植到中國,逐步取代了中國固有的東方型高等教育體系。改書院、廢科舉、興學堂,將中國原有的高教體系基本轉型為現代高教制度,這是一個痛苦的、曾經引起劇烈動盪的變革。

1922年,中國教育再次轉型,新學制採用"六三三四"制,標志著中國教育從模仿日本轉變為效法美國。大學實行選科制、學分制,意在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個性自由和競爭意識。然而,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同,盡管中國社會採用了美國式的學制,但卻難以吸收這一學制同時帶來的教育精神。結果,1931年頒布的《學分制劃一辦法》規定高等學校一律實行學年制兼學分制。另外,1927年曾力圖模仿法國的制度,在中國推廣大學區制,因不適應中國的政治和文化國情,大學區制試驗不到兩年便不得不取消。

借鑒外國高等教育經驗應當考慮中國的具體情況,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如果一味的模仿某國教育,甚至提倡"某國化",把本國高等教育的民族性都給"化"掉了,則不足取,也不可能長期行得通。50年代初,中國大陸掀起學習蘇聯的浪潮,認為蘇聯高等教育從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到教學管理等各方面都十分先進,於是全面地、大規模地學習蘇聯,進行院系調整和專業設置改革。此次調整改革使學科專業結構趨於合理、大學規模擴大、辦學效益有所提高、區域布局相對均衡,但迫使理工分家,此後只有蘇聯模式的文理科綜合大學,沒有各國通常有的多學科的綜合大學,而且專業劃分過細過窄,不利於學科的互相滲透和交叉發展。當年中國大陸不得不又進行專業改革,合並一些過專過窄的專業,大學也出現合並和聯合辦學的改革,可以說這是再次與國際接軌的一次重大調整。

回顧20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經歷了仿日、學美、效法、學蘇幾個階段的變遷,有的階段幾乎還是全盤仿行某國的高等教育模式。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國際化",往往是以某一先進國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為藍本而加以模仿,其中積累了經驗,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它為中國高等教育在新世紀的國際化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源。

二、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各國各地區間的文化教育交流也越來越密切。科學沒有國界,知識的創新與傳播是各國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務。隨著國際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交流的便捷,跨國和跨地區的網路教育正逐漸形成,這使得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日益加快。

受本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制約,以往中國高等教育雖曾多次以某國為榜樣實行當時歷史條件下的"與國際接軌",但還是保留了不少中國特有的制度,如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制度、大學生住校制度、教職工校內居住方式以及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實行的助學金制度。50年代末期以後,經過多年相對獨立的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其中有些是與中國國情適應的獨具特色的高教制度,也有些是與國際慣例相差甚遠的做法,如中央政府部門辦學體制,既是學習蘇聯的產物,更與隋唐至清末的部門辦學傳統一脈相承。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高等教育進行改革,實際上是擺脫以往陳舊的蘇聯模式,與國際慣例逐步接軌。如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擴大生師比例、裁減行政機構和人員以提高辦學效率、後勤服務社會化等管理方面的改革,合並過窄過細的專業、增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專業等學科專業方面的改革。為了改變我國高等教育相對落後的狀況,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走高等教育國際化道路是一種必然的選擇。當今中國高等教育在通用性、交流性、開放性等方面還很不夠,還需大力推進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堅持留學生的派遣和擴大接受留學生的規模,提高大學的學術水平,使高等教育規章制度盡量與國際慣例接軌。作為現代高等教育"後發外生"的國家,國際化就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標志之一,加速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是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不過,我們在大力提倡和推動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同時,也應有意識地注重高等教育的本土化或民族化,即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與本國國情相適應的現代化高等教育體系,或者說是建立一種適應中華民族特性的具有特定面貌的高等教育系統。因為國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世界各國高等教育各有特色,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美國與歐洲許多國家之間的高等教育也有不少差異,因此,借鑒外國時一定要結合本國國情,處理好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關系。

教育既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化的動因。從廣義上說,高等教育是制度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發展變化也必然要受文化的制約和影響,中國是一個具有5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國,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積累。16至19世紀來華的西人就曾發現,沒有任何一種歐洲文字的書籍的數量可與中文書籍相比,現代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一書中,也認為1750年以前用中文出版的書籍比世界上所有其它文字的書籍總和還多。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地持續下來的文明,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典籍義蘊閎深,一個人只要走進一個較大規模的中文圖書館,就很自然會驚嘆中華典籍之豐富。以漢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文化曾經是一種優勢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影響力,古代高等教育也形成了一些鮮明的特色。雖然近代以來西方文明領導世界發展之潮流,中國也不斷輸入西洋文化並使高等教育轉軌,但具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依託的中國高等教育,理應保持一些民族特色。經濟全球化並不意味著各種文化間的差異會逐漸消除或形成一種全球一致的文化,相反,文化的多樣性還將長期存在並受到鼓勵。高等教育對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起著重要的作用,其自身也必將具備一定的多樣性。

今天,世界各國面對具有強大同化能力的強勢文化,多採取各種措施頑強地維護本國或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在英語已逐漸取得"世界語"地位、美國文化無孔不入的情況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都極力捍衛本國的語言和文化,並力圖使自己的教育保存一些特色,甚至連英語的發祥地英國都在高等教育方面堅守自己的一些特色,擔心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的加拿大在文化教育上也盡力使自己與美國有所區別。日本的高等教育在二戰後曾被動地進行美國化,現在則主動地進行國際化,但也考慮到在以美國高等教育為模式或進行改革時,不可忽視美國社會和文化的特殊性。日本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天野郁夫教授便認為,單純地把美國模式移植到日本的大學中去是困難的,因為國情不一樣。在國際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英語世界中強熱文化向各國全面滲透,我們既應順勢推進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又應有高等教育民族化的清醒認識,防止中國高等教育被完全同化。至於如何使中國高等教育民族化也受到重視,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注重人文教育,保持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文、史、哲等人文學科的教育內容,是最明顯地體現文化傳統的載體,一個注重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的高等教育體系,一般是不會輕易喪失自身的民族特性的。中國文化寶藏中還有不少值得我們珍視甚至輸出的精華,加拿大學者許美德教授在《中國大學(1895--1995):一個文化沖突的世紀》一書末尾提出,希望中國的大學未來不僅僅是為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所需的新知識和新技術,而且要將中國文化中的精髓和由百年社會巨變得來的歷史教訓介紹給全世界。魯迅曾說: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當中國高等教育不僅拿來了西方有用的東西,而且使之本土化、民族化,並最終再度成為高等教育理念與方法的輸出國,文化交流真正變成雙向時,才算真正達到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第二,高教改革不可照搬西方,而應注意保持特色。國際化不能變成"某國化",否則,中國高等教育就可能喪失民族性,"化"成一種沒有特色的它國教育的附庸。我們在推進與國際接軌,革除原有高等教育中的積弊時,應防止將原有好的或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獨特性給"化"掉了。比如實行全國統一高考選拔大學新生是東亞更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自學考試是中國高等教育系統中的創舉,是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途徑,就是值得我們加以改革和完善的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本土化、民族化不能代替國際化,不能成為落後體制、拒絕先進文化的理由,國際化也不能取消民族特色,排除本土化,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中國高等教育只有走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道路,才能在世界高等教育系統中佔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

2.2 加強教師之間的國際交流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國際交流方法。走出去,就是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國外進修、講學、搞合作研究,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院派出大批教師到國外高校訪問、進修、講學,大大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水平。請進來,就是請外國專家、教師到中國來講學,參加學術討論。我院還與外國的大學合作辦學,把外國教材、教師都引進來,取得了比到外國留學還要好的效果。自開展引進國外智力,對外交流以來,我院外事工作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 通過聘用外國文教專家和外國專家,加強了與國外的交往和聯系,提高了部分師生的外語水平和業務水平,活躍了學院的學術氣氛和學外語氣氛。通過與國外大學的學術交流活動,培養了一批批高層次國際型人才。
2.3 加強學生之間的國際交流
留學生教育及其規模已成為衡量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國的高等學校應該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發展留學生教育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而且還能維護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我國高校應面對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現實,一方面積極鼓勵學生出國留學,充分利用外國的教育資源為我國培養人才服務;另一方面要制訂相應的政策,改善辦學條件,擴大招收外國留學生,讓他們到中國未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讓他們了解中國,促進世界各國人民之間友誼。
3 加強國際合作辦學
3.l 建立開放的辦學體制
開放式辦學,一是向世界開放,使高校成為東西方文化和科技、學術交流的橋梁;二是向國內開放,使學校為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服務,使高校成為新技術的源泉,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建立開放的辦學體制應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當前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國家,高校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體,在對外交流中起著主導作用。我國高校在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但仍以政府為主體。這就需要進一步擴大高校自主權,尤其是對外交流的權力,以增強高校在國際留學生市場中的競爭力,使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符合國際競爭的需要。
3.2 促進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較快地了解、吸取並實踐國際上通行的辦學模式、專業課程設置、師資培訓等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中國高等教育應有選擇地引進外資與「外智」,舉辦多種類、多形式、多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實行不出國門的「留學」培養國際化人才。合作辦學還應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走出國門,與外國同行合作辦學,這有利於推動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
4 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
4.l 要確立適合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努力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高水平、高層次人才。要通過國際交流,努力提高學生的「全球意識」、「國際化觀念」。我國要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各級各類學校應制訂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培養目標。包括:培養學生具有國際觀念、國際意識、克服狹隘的民族主義,樹立向全球服務,向全球開放的觀點;培養學生具有國際交往的能力,能與外國人和諧相處,尊重外國的風俗和宗教信仰,維護中國的民族尊嚴和法律權威;培養學生至少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國際知識,了解外國的歷史、政治、地理、風土入情等。
4.2 要構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進入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市場,必須有科學合理的、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我國高等學校在課程體系和教育內容上,比較重視專業性和系統性,這是必要的。但我國高等學校要適應教育國際化的需要,必須在課程結構上作較大的改革。一是在公共基礎課和文化素質選修課中開設國際教育方面的課程。如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國際文化,以及介紹外國歷史、地理、風俗等方面的課程。二是應在本專業、本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及時補充國外最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科技成果。三是應選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教材,吸引外國專家、學者來講學。
4.3 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要主動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要求
面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高校教師流失嚴重,我國應當要盡快培養一支符合高等教育國際化要求的師資隊伍。高等教育國際化需要教學手段和技術現代化,大學教師是站在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的最前沿,應當具備國際意識,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技術和手段以及研究方法。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一流的人才,才會產生一流的科研成果。所以要對高校教師的管理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運用激勵手段,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人員流動。對教師的聘用、提升等都引用國際標准,吸引外國知名教授來我國授課。
參考文獻
1 葉傳項.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J].中國冶金教育,2001(1)
2 辛鏡敏.對經濟全球化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1(1)
3 薛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國家化[J].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1(3)

E. 教育國際化思潮的內容是什麼

國內外學術界對教育國際芹仔化還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被普遍接受的定義,我們對教育國際化的理解是:教育的國際化是指把講授、學習、研究、服務和管理置於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進行建設和管理的這樣一種理念、政策和各項措施。

國際化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政策和各項措施,國際化更重要的是它的過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大學在不同的時期所要求達到的國際化的程度和目標是不同的,因此,還應該明確提出國際化的操作性定義,以便在實際操作中把握一個國際化的發展水平和目標實現程度。

教育國際化存在有利於社會綜合發展的積極方面:

(1)教育國際化可以彌補第三世界國家智力資源的匱乏,因而有利於提高其教育水平,促進其教育事業的發展。

(2)教育的國際化有利於第三世界國家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教育經驗和教學技術,這也有利於提高第三世界國家的教育水平。

(3)在教育國際化過程中,一些國際教育援助項目的則念確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教育嫌盯汪發展急需資金投入的情況下,為這些國家的教育發展注入了寶貴的教育發展資金。

閱讀全文

與教育國際化內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6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6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2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10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4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89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96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29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18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1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0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5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6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2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