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戰略力量的行為能力與什麼相關

國際戰略力量的行為能力與什麼相關

發布時間:2022-04-22 15:24:14

A. 當今國際戰略格局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當今國際戰略格局主要表現為以下特徵:

1、世界形勢總體穩定,局部動盪

總體穩定是世界形勢的主流。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總體上由緊張轉變為緩和,由對抗轉變為對話。當今世界各國都面臨著發展本國經濟的嚴峻挑戰,大力推進經濟建設,增強綜合國力已成為共識,盡管發生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局部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

由於歷史結怨、格局轉換、民族矛盾、宗教對立、力量失衡、外部插手、資源糾紛、武器擴散等因素,導致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此起彼伏,一度出現增多的勢頭。

2、大國關系相對穩定 地區國家相互靠攏

冷戰結束後,世界性市場經濟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國際合作化程度的提高,使任何國家都不能孤立於世界之外去發展自己的經濟,逐漸顯露出「以世界為工廠,以各國為車間」進行生產的跨國化體系。

近年大國之間在合作和斗爭中相互制約,因而相對穩定的狀態並未打破。同時廣大中小國家聯合自強的趨勢明顯加強,並且成立了一些地區組織。

3、世界軍備下降幅度參差不齊,質量建軍成為主要競爭形勢

由於國際形勢日漸緩和,使全球性軍備競賽有所降溫。但是,一些地區性軍備競賽有所升級,特別是世界各國質量建軍的步伐明顯加快。

(1)國際戰略力量的行為能力與什麼相關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作為國際斗爭的直接產物和國際戰略運用的必然結果,其構成要素是國際戰略力量。國際戰略力量由多種力量要素構成:

一是政治力量,主要有政治穩定力、政治組織(協調)力、政治影響(號召)力;

二是經濟力量,主要有生產力、經濟開發力、經濟資源配置(利用)力及其儲備力等;

三是軍事力量,主要有常備軍力、後備軍力、戰爭動員力等;

四是科技力量,主要有科技發展力、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力、科技創造發明力等;

五是社會文化力量,主要有社會凝聚力、社會文明影響力、歷史傳統繼承和發揚力等。

國家力量或國家集團力量的這些要素,雖然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和影響,但只要各個要素構成整體,充分發揮綜合影響力,就能真正構成國際戰略力量,並對國際戰略格局產生應有的影響。

B. 什麼事平衡國際戰略力量

想要明白什麼是平衡國際戰略力量,就要先明白什麼是國際戰略力量.國際戰略力量是指在國際關系中能夠獨立發揮作用,並對國際形勢及國際戰略的運用和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的國家或國家集團。 國際戰略力量與國際行為主體區別是其行為能力和對國際戰略影響力的不同。一個國際行為主體,只有當它的行為能力達到一定的程度,能對國際戰略的形成和發展,對其他行為主體產生重大影響時,才能成為一種國際戰略力量,並成為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 政治講平衡(中俄與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講平衡(列如俄美兩國現在的反導之掙)........反正很復雜,連橫合縱

C. 戰略領導其戰略能力與其影響力有什麼聯系

1領導—領導者作用於被領導者的一種活動(動詞屬性)。
2領導—在某種條件下,經由意見交流的過程所實行出來的一種達到某種目標的影響力。┈┈羅伯特
3領導—一種說服他人熱心於一定目標的能力。┈┈戴維斯
4領導—對組織內群體或個人施加影響的活動過程。┈┈斯托格狄
5領導—影響人們自動為達到群體目標而努力的一種行為。┈┈泰瑞
6領導—是通過人際關系,藉助某一種或幾種力量來對他人行使影響,並使被影響者的行為和態度發生變化,以達到組織或團體的特定目標。┈┈許慶瑞主編《管理學》

二、傳統領導觀認為職權是有效領導的關鍵因素,甚至是唯一因素,有職權就能領導,有權就有影響力。概括為公式就是領導=權力。
現代領導觀則有不同觀點,著名的管理學家巴納德稱傳統的領導觀為「權力授予論」,認為是不正確的,奉行此觀念的領導者的影響力可能不存在或大打折扣。巴納德提出正確的應當是「權力接受論」,認為當下級和職工理解領導依靠職權所下達的命令,相信該命令符合組織和個人目標,且可以辦得到的情況下,才能為職工接受,領導才能發揮影響力。後來的學者,發揮巴納德的「權力接受論」,認為領導者要有效地發揮影響力,必要的職權是需要的,還要在下級和職工中樹立起威信,變「壓服」為「信服」即:領導=權力+威信

所以,領導權力狹義上說是職權,廣義上是影響別人行為的能力,包括三個方面:領導者個人的專長權,即產生於領導者所擁有的專門知識或特殊技能;領導者個人的影響權,即來自於追隨者認可的由個人經歷,性格或榜樣產生的力量;領導者擔任的管理崗位所賦予的管理制度權力。前兩種權力來自領導者個人的品德、知識和專長,是個人威信,主觀性較強,領導者權力的發揮若來自這兩種,則組織的穩定性將受到不穩定因素的沖擊。後一種來自領導者在組織中的地位,是一種組織權力、職位權力,具有穩定性。權力是組織權力和個人威信的綜合,是領導者對他人行使影響,使被領導者的行為和態度發生變化,以達成組織目標的重要手段.
還有什麼問題就去企業咨詢認證網看看,找裡面的專業的咨詢公司問。

D. 國際競爭戰略分析一般包括哪幾方面內容什麼是波特的5力分析模型



五種力量分別為進入壁壘、替代品威脅、買方議價能力、賣方議價能力以及現存競爭者之間的競爭。
(一)、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供方主要通過其提高投入要素價格與降低單位價值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產品競爭力。供方力量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所提供給買主的是什麼投入要素,當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價值構成了買主產品總成本的較大比例、對買主產品生產過程非常重要、或者嚴重影響買主產品的質量時,供方對於買主的潛在討價還價力量就大大增強。一般來說,滿足如下條件的供方集團會具有比較強大的討價還價力量:
1、供方行業為一些具有比較穩固市場地位而不受市場劇烈競爭困撓的企業所控制,其產品的買主很多,以致於每一單個買主都不可能成為供方的重要客戶。
2、供方各企業的產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於買主難以轉換或轉換成本太高,或者很難找到可與供方企業產品相競爭的替代品。
3、供方能夠方便地實行前向聯合或一體化,而買主難以進行後向聯合或一體化。(註:簡單按中國說法,店大欺客)
(二)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購買者主要通過其壓價與要求提供較高的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其購買者議價能力影響主要有以下原因:
1、購買者的總數較少,而每個購買者的購買量較大,佔了賣方銷售量的很大比例。
2、賣方行業由大量相對來說規模較小的企業所組成。
3、購買者所購買的基本上是一種標准化產品,同時向多個賣主購買產品在經濟上也完全可行。
4、購買者有能力實現後向一體化,而賣主不可能前向一體化。(註:簡單按中國說法,客大欺主)
(三)新進入者的威脅
新進入者在給行業帶來新生產能力、新資源的同時,將希望在已被現有企業瓜分完畢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這就有可能會與現有企業發生原材料與市場份額的競爭,最終導致行業中現有企業盈利水平降低,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危及這些企業的生存。競爭性進入威脅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這就是進入新領域的障礙大小與預期現有企業對於進入者的反應情況。
進入障礙主要包括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資本需要、轉換成本、銷售渠道開拓、政府行為與政策、不受規模支配的成本劣勢、自然資源、地理環境等方面,這其中有些障礙是很難藉助復制或仿造的方式來突破的。預期現有企業對進入者的反應情況,主要是採取報復行動的可能性大小,則取決於有關廠商的財力情況、報復記錄、固定資產規模、行業增長速度等。總之,新企業進入一個行業的可能性大小,取決於進入者主觀估計進入所能帶來的潛在利益、所需花費的代價與所要承擔的風險這三者的相對大小情況。
(四)替代品的威脅
兩個處於同行業或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可能會由於所生產的產品是互為替代品,從而在它們之間產生相互競爭行為,這種源自於替代品的競爭會以各種形式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
1、現有企業產品售價以及獲利潛力的提高,將由於存在著能被用戶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
2、由於替代品生產者的侵入,使得現有企業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或者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售價、或者使其產品具有特色,否則其銷量與利潤增長的目標就有可能受挫。
3、源自替代品生產者的競爭強度,受產品買主轉換成本高低的影響。
總之,替代品價格越低、質量越好、用戶轉換成本越低,其所能產生的競爭壓力就強;而這種來自替代品生產者的競爭壓力的強度,可以具體通過考察替代品銷售增長率、替代品廠家生產能力與盈利擴張情況來加以描述。奇貨可居
(五)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
大部分行業中的企業,相互之間的利益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企業整體戰略一部分的各企業競爭戰略,其目標都在於使得自己的企業獲得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所以,在實施中就必然會產生沖突與對抗現象,這些沖突與對抗就構成了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常常表現在價格、廣告、產品介紹、售後服務等方面,其競爭強度與許多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出現下述情況將意味著行業中現有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這就是行業進入障礙較低,勢均力敵競爭對手較多,競爭參與者范圍廣泛;市場趨於成熟,產品需求增長緩慢;競爭者企圖採用降價等手段促銷;競爭者提供幾乎相同的產品或服務,用戶轉換成本很低;一個戰略行動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當可觀;行業外部實力強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業中實力薄弱企業後,發起進攻性行動,結果使得剛被接收的企業成為市場的主要競爭者;退出障礙較高,即退出競爭要比繼續參與競爭代價更高。在這里,退出障礙主要受經濟、戰略、感情以及社會政治關系等方面考慮的影響,具體包括:資產的專用性、退出的固定費用、戰略上的相互牽制、情緒上的難以接受、政府和社會的各種限制等。

E. 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有:

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社會文化國際戰略格局的本質,是國際戰略力量的對比關系。國際戰略力量對比表現在影響力的對比。影響力又表現為主導性力量、從屬性力量、潛在力量和戰略地位。

世界各主要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關系的基本結構。它是國際戰略環境的總體框架,表現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組合和對比。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

(5)國際戰略力量的行為能力與什麼相關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形成過程:

1、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當前世界政治格局悄然變化。尤其是近二十年來,逐漸形成了以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主,其他國家三派鼎立為輔的政治格局。

2、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會改變。

3、上個世紀80年代末,由於歐洲格局的劇變,能夠與美國抗衡的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4、美國憑充當了世界警察和各國家長的角色,借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全球范圍內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而拋開聯合國和公認的國際法准則於不顧。

5、從美國對外軍事行動可以看到,例如美國無恥地策劃了海地等國家的內戰使之分裂,先後發動戰爭,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還如法炮製地借口核問題把矛頭指向朝鮮和伊朗,至今仍然沒有停止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

F. 「國家戰略能力」指

國家戰略能力,本質上是科學地運用國力的藝術。「國家戰略能力」是戰略文化、戰略思維、戰略管理的有機統一。國家戰略能力,不是一般的個人、團體或某些階級的局部能力,而是覆蓋全國的國家能力。

國家戰略能力理論的形成,大體經歷了軍事實力論、綜合國力論、戰略能力論三個階段。國家戰略能力是國家組織、協調和運用國內外各種戰略力量,預防和應對各種重大威脅,維護和拓展國家利益的能力。

國家戰略能力具有強制性、協調性、多樣性、開放性等特性。當代中國戰略能力建設,應以保障國家和平發展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著眼實現三個轉變,即構成要素上實現由財富積累型向綜合協調型轉變。

各項要素與經濟發展的關繫上實現由服從服務型向支撐促進型轉變,外在特徵上實現由內向型向內外結合型的轉變。要繼續保持中國特色政治優勢,全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著力增強軍隊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的能力,大力加強戰略領導能力建設。

(6)國際戰略力量的行為能力與什麼相關擴展閱讀:

國家戰略是戰略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戰略。戰略,是指為實現某種目標(如政治、軍事、經濟或國家利益方面的目標)而制定的大規模、全方位的長期行動計劃。

不同國家對於國家戰略的定義各不相同,國家戰略就是實現國家總目標而制定的,是實現國家目標的藝術和科學。指導國家各個領域的總方略。維護國家安全,達成國家目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戰略

G. 國際戰略的定義

國際戰略的理論框架

國際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是關系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在當代競爭激烈的全球舞台上,任何國家要實現自己的利益,都需要參與日益頻繁的國際互動。進行這樣的互動,國家不單要角力,還特別要鬥智。正是在這種鬥智中,出現了國際戰略。
「國際戰略」在概念上來源於「戰略」。「戰略」一詞的本義是作戰的謀略,涉及的是進行戰爭的方式、方法。對於具有創造性的進行戰爭的方式、方法,人們通常稱之為戰爭藝術。在理論上,戰爭藝術包括兩個部分,即戰略與戰術。對於這兩者的區分,人們通常接受這樣的說法,即戰術涉及的是面對面的戰斗,而戰略則是對整個戰爭行動的部署。
在理論上,戰略有這樣一些屬性:第一,戰略是關系全局的指導方針;第二,戰略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與途徑;第三,戰略的實現必須以實力和資源為條件;第四,戰略是一種藝術與科學。把這些屬性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出有關戰略的一般界定:戰略就是調動一切力量與資源以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藝術與科學。在這里,科學是指決策要正確,要適合客觀情況;而藝術則是指行動要高明。
國家在其行為中進行戰略謀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各個部門與方面。其中,涉及對外關系的戰略就是國際戰略,也可稱為對外戰略。作為戰略的一個類別,國際戰略的特殊屬性在於它是相對國際關系而言的。由於國際戰略的主體是作為國際行為體的國家,其運作的背景與環境是國際體系,其表現方式是超出國家邊界的國際互動,因此它實際上涉及的是國家的對外政策與對外政策行為。
作為國家實現對外政策目標的手段與過程,國際戰略有若干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和組成部分。這些條件和組成部分,就是國際戰略的要素。一般來說,國際戰略的要素包括國家利益、國家目標、國家實力和戰略資源,以及戰略手段的選擇等。
在國際戰略的要素中,國家利益是第一要素,因為國家利益決定國家居支配地位的價值與政策取向,並且決定國家的基本需求和具體的國家目標。在戰略研究中,國家利益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是解釋國家戰略行為的基本出發點。
什麼是「國家利益」?在漢語里,「利益」的詞義就是「好處」。國家利益就是對國家有好處。在國際關系中,國家追求的利益,多種多樣,有些利益是可以共享的,即一方所獲得的好處,對相關的其他方也有利,諸如發展貿易、消除恐怖主義、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但也有許多好處是排他的,即只能由一方獨享,諸如主權、領土、軍事優勢乃至世界霸權地位等。
國家所維護的利益,有一些具有普遍性。例如,國家必須確保自身的生存,包括保護其公民的生命和維護領土完整;必須促進其人民的經濟福利與幸福;必須保持其政府體系的自決與自主等。這些東西構成了國家的核心價值,屬於國家利益中最重要的東西。除了這樣的利益之外,國家利益中還存在重要、次要以及不太重要的東西。實際上,凡涉及國家的需求,不論大小,都可以說是國家利益。這些東西總和起來,就構成了國家利益的體系。
在國家利益的體系中,最重要的利益可以稱為生死攸關的利益。「生死攸關」在這里的含義,是指「對某事物的生存和延續至關重要,不可缺少」。對於這種利益,任何國家都不能放棄,不能妥協,都會不顧一切地加以維護,因為這種利益失去了,國家就無法生存或繼續存在。正因為存在這樣的利益,因此國家在對外關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處理好本國與別國在生死攸關問題上的互動。經驗表明,這類利益處理好了,涉及其他利益的問題就比較容易處理了。
國家要實現自己的利益,從戰略謀劃的角度講,還需要有具體的行動目標。這些目標包括國家已經擁有但需要加以保衛的東西,也包括國家並不擁有而需要獲取的東西。與具有宏觀性和指導性的國家利益相比,國家目標可以說既包括宏觀的東西,也包括微觀的東西,既具有指導性,又有操作性,既有總體方向,又有具體的實施指標。一般來說,國家在制定自己的戰略目標時,在比較宏觀的大目標之下,總要配以比較具體的較小目標。如果沒有具體的小目標,大目標就變成空談。
國家要把自己的戰略目標變成現實,就要靠有效的戰略手段。國家要使自己的戰略手段有效,概括地講,第一要有足夠的實力,第二要有能力巧妙和高超地運用這種實力。由於在國際關系中,任何國家要實現自己的利益與目標,都會涉及與其他行為體的互動,在很多時候要以自己的手段和能力改變其他行為體的態度與行為,因此實力對於國際戰略的實現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沒有實力和能力,或者不能恰當地運用已有的實力和能力,都不能順利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當代世界,參與國際政治較量的國家的實力與能力各不相同。按照國家實力的強弱,人們通常把國家分為超級大國、大國、中等國家、小國等類別。在這里,決定國家的實力強弱的是國家所擁有戰略資源的多少。對於戰略資源,人們通常認為地理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資源、經濟力量、軍事力量等是最基本的構成方面。除此之外,人們認為一個國家還必須要有政府合法性、民族認同、國民士氣、文化和意識形態凝聚力、教育和知識水平等條件。事實上,沒有這些條件,一個國家就會一團散沙、軟弱無力。從對外關系來講,一個國家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外交能力,能夠說服、誘導相關的行為體接受自己的主張,從而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國家制定和實施對外戰略,除了要有適宜的戰略目標、充分的戰略力量和戰略資源之外,還必須要有適宜的決策程序以便進行戰略手段的選擇。從概念上來講,國際戰略決策就是評估國家目標、分析國家實力和選擇適宜手段的過程。這個過程在本質上屬於理性行為體模式,說得確切些,國家在進行戰略決策的時候,需要權衡得失,使得到的好處大於付出的代價。
從操作的層面講,國家確定戰略手段是可以有多種選擇的。外交談判、經濟封鎖、文化滲透、軍事威脅、局部戰爭乃至全面戰爭,都是可能的選擇。在這些政策工具中,最理想的方式當然是運用外交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不過,運用外交手段是要有一定的條件的。如果互動的一方中止談判,選擇戰爭,外交就無法進行。
對於進行戰略選擇的國家來說,選用何種手段最適宜,無疑要綜合評估各個要素。既要考慮自身所要實現的目標和所擁有的實力與資源,也要考慮國際環境的限制和對手的可能選擇;既要考慮各種手段的成本,也要考慮各種手段的功效;既要考慮眼前的措施,也要考慮後續手段。顯然,國家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同時要爭取最好的結果。在這里,國家不但要有上策,也要有中策和下策。事實上,國家只有通過科學決策,選定一整套可行的戰略手段,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H. 戰略力量是一國家綜合國力為後盾以什麼為核心

1.經濟力
經濟力包括資源力、對內經濟活動力和對外經濟活動力。資源力: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兩個方面。對內經濟活動力: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經濟建設和整體經濟發展的能力,包括經濟發達程度、發展水平、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結構、經濟體制和生產力布局等。經濟活動力是綜合國力的基石和核心部分。對外經濟活動力反映一國經濟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在國際間實現資源配置優化的能力。在國際政治實踐中,經濟實力強弱不僅制約著國家的工農業生產能力和對外貿易水平,而且直接制約著其軍事力量的發展和規模,同時還影響著國民的教育程度與基本素質以及國家政治的穩定等構成綜合國力的其他要素。
2.科技力
科技力反映的是一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及其對其他方面的影響和貢獻情況,是未來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主要動力。歷次科技革命的結果表明,科技革命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改變國家綜合國力的對比關系,促進國際政治格局發生變化。
3.軍事力
軍事力是指保衛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防禦能力,它是一種以「威懾力量」存在的國力。包括軍隊的數量、組成、訓練、裝備、活動能力、軍工生產和後備力量等。軍事力量也是國家或國家集團的全部物質和精神力量的總和。兩軍較量既是物質較量,又是精神的較量,軍事力量突出地反映在軍事威懾和軍備競賽兩方面。軍事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關繫到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也關繫到國家主權的獨立與和平建設的外部環境保障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是國防建設最基本的外部環境和物質條件,深刻影響著國防潛力的積聚、國防發展可持續性的獲得和國防職能的發揮。
4.社會發展程度
社會發展程度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社會發達水平和發展能力,包括社會保障的發達程度法律的完善程度、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的發達程度、人們的生活質量、生活水平和保健程度等等。
5.政府調控能力
政府調控能力是指一個國家對宏觀經濟的駕馭能力和駕馭技巧,包括經濟調控、行政調控和法製法規的調控能力。在一定的科學技術和物質設施條件下,綜合國力強弱將主要取決於對各要素的組織與協調,即政府的管理質量。
6.外交力
外交力是指一個國家在對外活動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主要表現為在國際事務和外交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本國的實力和國情,同時根據對國際形式的判斷和掌握,靈活地運用外交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國家的國際影響和國際地位,為國家建設與發展創造安全、有利的外部環境,而且還可以促進和保障比較暢通的對外貿易,進而促進綜合國力構成要素中短缺因素的改善和各方面的協調。
有學者指出,目前現有的關於綜合國力計算方法的觀點有一種相同的思路,即對綜合國力仍缺乏實質性的揭示,不能給人以比較明確的答案。這種關於綜合國力的研究或考察似乎是學者們想像力的競賽,好像誰的想像力豐富,誰羅列的因素多,誰就對理論提供了新發展。新貢獻,並成了最後的贏家。這種考察是一種簡單的加法,全面倒是越來越全面,但不夠簡明,重點不夠突出,也不成系統,看不到力量(綜合國力)的源泉和實質,名曰「系統」、「綜合」,實際上仍是雜亂無章的堆砌或羅列。如此綜合等於沒有綜合。如果對綜合國力的各方面因素過分細化或羅列過細。過多,反而會給人以摸不著頭腦之感。出現研究方法的缺陷,不是缺乏具體的方法,也不是沒有引入科學的方法;而是對該領域基本問題的判斷有問題,因而造成沒能抓住研究要點的局面。比如,什麼才是綜合國力的關鍵,應該從哪個角度綜合,這是所謂的科學方法解決不了的。而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又是學術研究的最基本出發點。沒有基本出發點,或基本出發點錯了,一切方法都沒用。僅僅靠數學公式的建立無助於加深人們對綜合國力本質的認識。可以說,找准這些基本問題或基本出發點的眼界。視角或能力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方法。因而,這里所謂的方法主要指一些理論要點的提出。因為在這一領域基本的理論要點還沒有完全提出,這導致綜合國力理論的基本框架顯得支離破綜合國力的理論要點及理論體系建立的基礎。就目前研究的狀況來看,中外學者對綜合國力構成要素的認識雖有差別,但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大部分構成要素亦是相同的。總的來說,其共同點是把綜合國力構成要素分為物質要素和精神要素兩部分,具體涵蓋一個國家的地理、資源、人口、經濟、軍事、科技、政治組織以及民族精神與凝聚力等因素。但如果過分拘泥於此,不但無助於「綜合」,反而將原本呈有機整體的綜合國力毫無道理地肢解得七零八落,讓人難以對其實質進行把握。這種劃分容易造成各項要素劃分、歸類的不合理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混亂。當然,對於綜合國力各項要素及其關系的認識還有其他許多問題也存在著理論上的缺陷。總的看來,目前理論界對於綜合國力缺乏系統認識,或者說沒有將綜合國力納入一個合理、有機的系統。因而,對於綜合國力的基本因素及其關系要重新認識,要用真正的系統論來把握,認清主要的理論要點,理順關系,綜合國力才能呈現為一個有機、合理的系統,而合理的學術理論體系也就順理成章地得以建立。
實際上,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綜合國力本身絕非各種因素或各方力量——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簡單相加,對國力的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的區分或「虛」與「實」的區分也越來越困難。最重要的是,綜合國力已不足以用簡單的、看得見的形式表現出來。知識、智慧、科技的因素已使原來表現簡單的人力、物力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現在,要說哪一方面的因素決定國力或代表國力的一切恐怕都難以成立。任何一種重要因素都不能說具有壓倒優勢。而且,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甚至變得難以分割。可以講,綜合國力的各種要素盤根錯節,渾然一體,難以嚴格地加以區分。

I. 國際戰略形勢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國際戰略形勢是指國際社會中戰略力量之間在一定時期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互穩定的力量對比結構及基本態勢。

國際戰略形勢是世界各國安全,生存和發展所處的條件和態勢,它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未來國際戰略形勢中各方關系將日趨復雜化,和平與發展在前進中面臨挑戰,維護國家利益的「軟戰爭」將對國際戰略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當前國際戰略形勢的基本特點有以下幾點:

1、世界總體和平態勢可望維持但國際安全環境日益雜化:大國間和平趨於常態化,周邊呈現「亂而不戰,斗而不破」態勢,大國力量對比進入質變期,恐怖襲擊升溫凸顯文明沖突。

2、發展仍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探尋新發展模式任重道遠:全球經濟處於長期結構性低迷期,收入分配不平等引起反全球化力量的興起,經濟互相依存持續加深使得對外開放的內涵發生變化。

3、全球性問題與治理赤字並存,全球治理改革是大勢所趨:集體行動困境加劇全球治理赤字,國際力量對比變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適應性改革,世界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期待和要求同時提升。

閱讀全文

與國際戰略力量的行為能力與什麼相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8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1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4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6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9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4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2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5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4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6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6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7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9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9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1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7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