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美國關於國際貿易的法律有哪些

美國關於國際貿易的法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5 11:37:15

1. 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主要有哪些啊

國際貿易慣例,是指根據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某些通用的習慣做法而制定的規則。雖然不是法律,不具有普遍的法律拘束力。

但按各國的法律,在國際貿易中都允許當事人有選擇適用國際貿易慣例的自由,一旦當事人在合同中採用了某項慣例,它對雙方當事人就具有法律拘束力。

有些國家的法律還規定,法院有權按照有關的貿易慣例來解釋雙方當事人的合同。在國際貿易中影響最大的是國際商會制定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和《商業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

(1)美國關於國際貿易的法律有哪些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

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2月份美國採取了什麼國際經濟法內容的措施

一、國際經濟法的三個層次
私人之間跨國商事交易關系——跨國鋼材進出口合同——違約
政府與私人之間跨國經濟管制關系——美國政府保障措施——關稅
國家之間跨國經濟交往關系——GATT/WTO多邊世界貿易協定體系——保障措施條約
二、三個層次的法律問題
進出口當事人是否有效?是否是不是違約?出口方如何得到救濟?進口方如何抗辯?涉及哪些法律?
美國政府的保障措施決定是否符合其國內法?受到影響的國內國外當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申訴?涉及哪些法律?
中國是否可以向美國提出質疑?是否能夠從國家間爭議角度解決?涉及哪些法律?
三、三個層次的法律解決
首先,看合同是否成立,涉及到中美合同法規則和國際合同公約,可以認定合同已經有效成立,那麼,進口方的行為就屬於違約,可以追究其違約責任,但是,進口方可以抗辯,主張美國政府行為構成情勢變更,這樣,就可能免責。
其次,美國政府採取進口保障措施是基於其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款,其中規定外國進口導致美國相關產業受到嚴重損害或其威脅則有權進行調查,如果進口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則可以由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建議,由美國總統決定是否採取進口保障措施。因而,美國政府的做法是有國內法依據的。至於外國受到影響的私人當事人,根據美國法律,卻沒有申訴權,所以,無法從美國國內法尋求救濟。

3. 美國歷史上有哪些貿易制度

美國貿易管理制度及其發展

近年來美國貿易管理制度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美國依據《1930年關稅法》、《1974年貿易法》、《1988年綜合貿易和競爭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1933年農業調整法》、《1979年出口管理法》、《1988年出口促進法》、《與敵國貿易法》等對貨物進出口貿易進行管理。此外美國還與加拿大、墨西哥、以色列等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提供互惠的貿易安排。美國國會負責制定對外貿易方面的重要法律和政策。以總統為首的行政部門,包括貿易代表辦公室、商務部、財政部、國土安全部和農業部等負責貿易法律和政策的實施、關稅徵收、貨物進出口管理和對外貿易談判等事務。

1、關稅制度
(1)關稅管理制度
《1930年關稅法》、《1988年綜合貿易和競爭法》等是規范美國關稅制定和徵收的主要法律。美國國會根據《1988年綜合貿易和競爭法》制定《協調關稅表》,於1989年1月1日生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美國國會的要求修改或維持《協調關稅表》,美國國土安全部下屬的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負責解釋和執行《協調關稅表》和其他海關法律。
美國對除古巴以外的所有WTO成員國實施最惠國關稅待遇。此外,美國通過雙邊或地區自由貿易安排提供優惠關稅待遇。
美國對大多數進口產品基於FOB價格徵收從價稅,但對以農產品為主的某些進口產品適用從量稅。另外,有些產品需按復合稅率繳納關稅。包括糖在內的一些產品還受到關稅配額的限制。2009年1月1日起美國開始實施《2009年美國協調關稅表》,對《2008年美國協調關稅表》進行了修改,但其修改主要是美國為履行與其他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所規定的分階段削減關稅義務而進行的。
此外,美國國會有權臨時性中止或削減對部分產品徵收的關稅,大多數臨時減免關稅的產品為化工品、原材料和其他的工業原料,減免關稅的決定將被納入一些法律中,《協調關稅表》第99章通常對此也會有所反映。《2006年養老金保護法》對包括非編織手套、硝酸纖維素、山梨酸甲、氟醯胺等在內的300種產品實行臨時關稅減免;《2006年稅收減免和醫療保健法》對包括硫酸二乙酯、索拉非尼、調環酸鈣鹽、16英寸可變速線鋸在內的500種產品實行臨時關稅減免。上述兩項減免的有效期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
(2)關稅水平及其調整
根據WTO的統計,美國2007年簡單平均最惠國適用關稅稅率為3.5%,與2006年持平,已經達到美國簡單平均最終約束關稅水平。2008年,排除非從價稅稅率的因素,美國簡單平均最惠國適用稅率為4.4%。2007年農產品的簡單平均最惠國適用關稅稅率為5.5%,非農產品為3.2%,相比2006年5.3%和3.3%的水平而言,前者有所上升,而後者則小幅下降。

2、主要進口管理制度
(1)基本管理制度
美國主要依靠關稅對進口產品和其數量進行管理和調節,但美國也對農產品等相對敏感的進口產品採用關稅配額。此外,出於環保、國家安全、國際收支平衡等原因,國會通過《1972年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動物保護)、《1962年貿易拓展法》第232條款(國家安全)、《1974年貿易法》第122條(國際收支平衡)等諸多國內立法,授權商務部、農業部等行政部門採取配額管理、禁止進口、收取進口附加費等方式對進口實行限制。
(2)2008年變化
①對承運商和進口商的「10+2」要求
2008年11月,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發出通知,為評估和確定高風險貨物、避免恐怖武器和貨物進入美國,自2009年1月26日起,進口商和承運商在貨船進入美國前必須以電子方式提供關於貨物的額外信息。根據美國2002年公布的24小時倉單規則,承運商和進口商須在貨物裝船前24小時向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提供一定文件。新規定在此基礎上,向承運商和進口商提出了新的申報要求。
對於承運商而言,須在原來「10」項信息的基礎之上再提交「2」份文件,就是所謂的「10」+「2」。這兩份文件中一份是船舶裝貨狀況說明,包括船舶和每個集裝箱的信息,用以說明船上所裝貨物的實際位置情況,該文件須在船舶出發後48小時內通過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認可的電子途徑發送給該機構;另一份是集裝箱狀態信息,確定集裝箱的運動和狀態的改變(如滿或空的狀態),當發生規定所列9種情況,承運人必須在集裝箱狀態變化信息進入其設備跟蹤系統後24小時內向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提交此類信息。
對於進口商,則是「2」+「10」,即須在原提供2項信息基礎之上,提交「進口商安全申報」,該申報包含以下10項信息:賣方,買方,進口商登記號/外貿區申請識別碼,收貨人號碼,製造商(提供商),收貨人,原產國,商品海關HS編碼,集裝箱裝箱場所,貨運公司(裝載商)。除集裝箱裝箱場所和貨運公司(裝載商)這兩項信息可盡快(最遲不超過抵達前24小時)通報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外,其他信息需在裝船前24小時向該局通報。
但該規定給予了一年的過渡期,即從2010年1月26日起才全面實施。
②進口食品預先通報制度確定最終規則
為實施《2002年生物反恐法》,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於2003年頒布《進口食品的預先通報制度》過渡性法規,規定從2003年12月12日起,食品進口商需就進口或准備進口美國的食品向該局遞交預先通知。2008年11月,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公布該制度的最終規則,對原先規定和暫行最終規則進行了修改,最終規則將於2009年5月6日生效。根據最終規則,進口商須在食品預定到達時間前15天(通過食品葯品管理局的預先通知系統界面)或30天(通過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自動商業系統的自動經紀界面)以電子形式向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進行預先通報。預先通報須在食品運抵美國港口前,不少於8小時的時限內(食品如經水路運輸進口),不少於4小時的時限內(食物如經空運或經陸路由鐵路運輸進口)和不少於2小時的時限內(食物如經陸路由公路運輸進口)獲得該局的確認資料,否則貨物將被拒絕進口並扣押。最終規則還對原規定中的一些定義、預先通知的內容等作了修改。
③關於受配額限制紡織品的一些安排
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於2008年指示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對於超過中美紡織品配額協議2008年年度配額的紡織品實行分階段入境,2008年12月該委員會發布了分階段入境的具體安排。2008年交運的出口貨物中超過當年年度配額的部分在2009年2月1日之前一律不許入境,2009年2月1日至2月28日期間,2008年基本配額限額5%的貨物將被准予入境。其後每一個月,由該月首日至該月最後一日,只准許相當於2008年基本配額限額5%的貨物入境,直至超出配額限額的付運貨物全部入境。每月5%的分階段入境限額分別為第332/432/632T(加嬰兒襪)類產品4252922打(其中第332/432/632B類產品為4043310打),第347/348類產品為1272148打,第352/652類產品為1225759打。
此外,該委員會還做出決定,對於在2009年1月1日及以後從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取消原先的電子簽證信息系統要求,但對於在該日期前出口的貨物,即使是在2009年進入美國,電子簽證信息系統和配額要求仍然適用。
④《萊西法案》對植物製品進口的新要求
《萊西法案》是美國最古老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目的在於打擊野生動植物、魚類和植物的非法買賣。《2008年糧食、保育和能源法》(The Food, Conservation, and Energy Act of 2008)對該法案進行了修改,擴大其保護范圍,並對植物和植物產品新增進口申報要求。
根據新法規,自2008年5月22日,如果在取得、佔有、運輸或銷售任何植物時違反了美國任何州或外國有關保護植物的法律;沒有按照美國任何州或外國法律,繳納所需的專利權費、稅收或林木採伐費;違反美國任何州或外國法律所實施的植物出口或轉口限制,則在州際或對外貿易中進口、出口、運輸、銷售、接收、獲取或購買該等植物,都屬違法行為。修訂後的《萊西法案》所指的「植物」指「植物界的所有野生植物,包括根、種子、組成部分及其產品,包括自然生長的或是種植在林地的樹」,但三類植物除外:除樹以外的常規栽培植物,常規的糧食作物(包括根、種子、組成部分及其產品);僅供實驗室或田間試驗研究使用的植物繁殖材料的科學樣本(包括根、種子、胚質、組成部分及其產品);准備繼續種植、用於種植或再次種植的植物。如植物雖是上述第2類和第3類,但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公約》(CITES)附件所列植物,或屬於1973年《瀕危物種法》所列的瀕危或受威脅物種,或依據任何一個州有關物種保護的法律,屬於本地物種並瀕臨滅絕的,則此類植物仍適用新修訂的《萊西法案》。
自2008年12月15日開始,所有進口商在進口《萊西法案》所涉植物時均需提交申報表,說明進口貨物包含的所有植物的學名(包括植物種屬名)、進口貨物的價值和有關植物的數量(包括量度單位)、植物來源地名稱。但專門用作包裝材料以支持、保護或裝載其他物品的植物或植物產品無需申報,除非包裝材料本身就是進口商品。
美國將分階段實施上述進口申報要求,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從2008年12月15日起,到2009年3月,為自願申報階段;
第二階段:從2009年4月1日或美國海關電子申報系統啟用之日起,HS編碼為第44章(木及木製品)和第6章(活樹、植物、球莖、鮮花及裝飾用的葉子等)的產品開始執行申報規定;
第三階段:約2009年7月1日開始,HS編碼為第47章(木漿)、第48章(紙及其製品)、第92章(樂器)、第94章(傢具)、以及上述第二階段的產品執行申報規定。
2009年9月30日之後,美國農業部將分階段對《萊西法案》所涉及的植物和植物產品實施進口申報,包括HS編碼為第12章(含油子仁,雜項子仁,穀物,種子,水果,植物等)、第13章(蟲膠,樹膠,樹脂,植物汁液,植物提取液等)、第14章(編結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產品)、第45章(軟木及軟木製品)、第46章(籃筐及柳條編結品)、第66章(雨傘,手杖,馬鞭)、第82章(工具)、第93章(槍支)、第95章(玩具,游戲品,運動用品)、第96章(掃帚,鋼筆,紐扣)、第97章(藝術品)等的產品。
違反《萊西法案》包括未進行進口申報的進口商將受到民事刑事處罰,其進口產品將被沒收。
雖然該法案涉及的申報和處罰實體都是進口商,但進口商必定會向中國生產出口商提出提供信息、清關後付款等要求,中國生產商和出口商的壓力和風險將增大。有關企業應做好與美國客戶的溝通,了解熟悉相關美國法律的內容和執行情況,調整采購策略,履行《萊西法案》要求的「盡職調查義務」,謹慎采購和使用部分進口木材。
⑤進口鯰魚新監管措施
《2008年糧食、保育與能源法案》將鯰魚進口監管職能從美食品葯品管理局轉移到農業部,授權美國農業部對鯰魚分類進行定義,並按照現行對肉類家禽的進口檢驗監管要求管理鯰魚進口。這意味著對鯰魚的進口監管從美海關延伸到國內生產加工環節,要求我國內生產加工環節參照美標准進行等效性評估。美農業部的相關法規正在內部徵求意見,預計擬於2009年上半年出台,2009年底前開始實施。
⑥美國海關建議廢除海關估價中首次銷售做法的規定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於2008年1月發出通知,建議取消現行海關估價中的首次銷售做法。根據現行法律規定,「交易價格」是確定進口產品價格的主要方法,其定義為銷售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已實際支付或應付的價格。在涉及一系列銷售活動的交易中,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通常會以首次或早期銷售(一般是製造商和中間人之間的銷售活動)中買方支付的價格來確定交易價格,只要進口商能夠證明此銷售為正常交易並且清楚註明商品銷售供出口美國。根據世貿組織海關估價技術委員會2007年做出的決議,美國海關建議改變原先做法,在涉及一系列銷售活動的交易中,以商品進口美國前最後一次銷售的價格決定交易價值,而非首次或早期交易的價格。根據該項建議,交易價值一般以美國買方所付價格決定。
廢止「首次銷售規則」的估價方法可能會增加中國出口商的成本,中國出口企業應密切關注該法規提案的進展,如可能可考慮向美國提交書面評論,最大限度地減少改變這一估價方法對國際貿易造成的負面影響。

3、主要出口管理制度
(1)基本管理制度
為維護國家安全,推進美國對外政策的實施,限制生化武器及導彈技術擴散,以及確保一些短缺物資在國內充足供應,美國以《1979年出口管理法》和《出口管制條例》、《武器出口控製法案》等為核心,對部分產品實行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負責軍民兩用物資、技術和服務的出口管制,有關軍事用途的產品、服務和相關技術數據的出口則由美國國務院管轄,而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負責確定經濟制裁計劃中涉及的禁運國家和禁運交易。

(2)2008年進展
①中美簽署《中美關於經驗證最終用戶現場訪問問題的換函》
2009年1月13日,中美兩國商務部簽署了《中美關於經驗證最終用戶現場訪問問題的換函》。該制度允許美出口商直接向獲得經驗證最終用戶(VEU)授權的外國最終用戶出口特定兩用物項,無需申領出口許可證。此次換函主要是表明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將對中國的相關企業全面實施經驗證最終用戶(VEU)制度。
②根據《瓦森納協議》修改有關規定
2008年10月14日,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發布最終公告,宣布按照2007年底《瓦森納協議》全體大會達成的修改意見以及2006年底全體大會達成的有關太陽能電池的條款修改出口管理條例。該公告對下列出口新增出口許可要求:《出口管制條例》742.4(a)部分的出口和再出口、ECCN3D001以及3E001目錄下的與特定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面板及太陽能裝置相關的特定軟體及技術。該出口管制的目的是為了確保上述產品不對其他國家造成軍事威脅。另外,為了執行《瓦森納協議》中有關兩用品和技術的修改,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修訂了ECCN目錄1(原材料、化學品、微生物以及毒品)、ECCN目錄2(原材料生產過程)、ECCN目錄3(電器產品)、ECCN目錄5類別第一部分(無線電通訊)、ECCN目錄6(感測器),ECCN目錄7(航海和航空電子設備),ECCN目錄9(推進系統,航空器及相關設備)中的相關定義。為符合《瓦森納協議》的有關規定,該公告還修訂了27項商業管制清單中的ECCN目錄,並新增了目錄1A006(為處理簡易爆炸裝置而專門設計的設備以及其部件)和1A007(發電設備及裝置)。
③修改商業管制清單
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自2007年開始起對商業管制清單(CCL)進行定期審查。2008年4月和10月,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先後兩次發布有關定期審查的最終公告。4月23日發布的公告(4月18日生效)主要對商業管制清單748和774部分行了技術上的改正和分類。
10月6日(10月14日生效)發布的公告對商業管制清單進行了實質上的修訂,包括:
第一,對現存管制的澄清,如對「相關管制」「條款」等清單的修訂;
第二,刪除多餘或過時的管制;如ECCN 4A994(運算速率超過0.5億萬次浮點的超級計算機系統)管制物品中刪除了(d)、(e)、(g)、(h)、(k)(1)項,同時(b)項(數字型電腦)中明確了數字型電腦包括具有信號處理以及圖像強化功能的設備,其受管制的門檻從最大運算速度超過0.0001WT(Weighted teraflops)(計算機運速單位:加權億萬次浮點)提高到最大運算速度超過0.0128WT; ECCN 5A991(通訊設備)刪除了3項過時的技術參數;
第三,建立更集中合理的管制;
第四,為與國際體制相一致或為更加清楚,增加新的管制,包括添加了新的物品項以及新的管制理由。其中,新增加的管制物品包括「存儲程序」、「數據轉換」以及「數據包交換及路由」。在ECCN 1A002(合成構架或壓板)項下添加的管制新理由是相關管制將不僅適用於該項下的物品,同時也適用於與該物品相關的技術。
該公報同時也對《出口管制條例》做出了兩項修訂:(1)在第742部分(主要武器系統的描述)的附錄7中澄清了飛機模型不屬於該部分(導彈和導彈發射裝置)中所提及的「無人駕駛航空工具」。(2)在第744部分涉及「對中國某些軍用性質的最終使用的限制」規定時,主要是明確了適用「一般限制條款」規定的物品是指包括744部分中附錄2中所列明的受到《出口管制條例》規制的物品。這一澄清的目的,主要是由於原來742部分中關於物品的定義比較寬泛,所涉及的物品范圍既有《出口管制條例》中所規定的物品,同時也有包括不在上述范圍的物品。

4、貿易救濟制度
(1)基本管理制度
美國的貿易救濟制度可分為影響進口和影響出口兩個方面。適用於進口產品的救濟措施主要為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對華特保措施),以及對不正當貿易行為(主要是侵犯美國知識產權)所採取的337條款措施。適用於出口產品的貿易救濟主要為301系列條款措施。
現行美國主要的反傾銷反補貼法為《1930年關稅法》,具體的行政法規分布在美國《聯邦法規匯編》第19編中。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署進口貿易管理局負責傾銷和補貼的調查及傾銷補貼幅度的計算,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負責產業損害的調查。總統可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201至204節的授權對特定進口產品採取保障措施。對涉嫌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進口產品,美國主要通過《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來保護美國知識產權人的權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是337條款的執行機構。該機構可以簽發排除令,指示海關禁止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貨物進口。
《1974年貿易法》第301節是在現行貿易協定下維護美國公司權益,為美國產品和服務擴大海外市場准入,反對外國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影響美國產品出口所依據的主要法律。該法律為美國貿易代表調查外國侵權行為,以及與外國政府磋商尋求解決方案提供了具體的程序。301系列條款具體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實施。
(2)2008年進展
①商務部修改反傾銷調查中關於加工或承包商性質的規定
2008年3月2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臨時性規定,宣布即刻廢除原先美國商務部反傾銷條例19CFR351.401(h)款規定的在反傾銷調查中確定出口價格、結構出口價格、公平價值和正常價值時對加工商或承包商的做法。
根據原規定,如果被調查產品的加工商或承包商沒有獲得被調查產品的所有權,並且不控制被調查產品的相關銷售,則其不應被認定為被調查產品的製造商或生產商。
美國商務部稱,原規定的初衷在於確保在被調查產品的生產被分包給另一個公司的情況下,美國商務部在計算被調查產品傾銷幅度能集中於決定被調查產品價格的當事方。然而,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認為,由於該規定使得本應被認定為被調查產品購買商的美國企業獲得了「外國生產商地位」,從而影響了美國商務部在傾銷幅度計算中確定出口價格、結構出口價格、公平價值和正常價值,不能達到法規的既定目標。國際貿易法院的這一認定將限制商務部的自由裁量權,並要求商務部將錯誤的實體認定為被調查產品的銷售商。這與商務部為國內產業提供救濟的職責不符,因此商務部決定停止該規定,在今後的案件中採取各案處理的做法。該臨時性規定已於2008年3月28日生效。
該規則修改意味著加工貿易企業被認定為被調查產品製造商或生產商的可能性增大,應訴的壓力也隨之增加。
②商務部公布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反傾銷調查中的企業工資標准
在涉及非市場經濟的反傾銷調查程序中,美國商務部長期以來為其計算出一個假定的非市場經濟體工資替代使用。這些假定的非市場經濟工資每年計算一次。美國商務部分兩步計算非市場經濟體每年的工資水平。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小時工資率(數據來源於國際勞工組織《勞動統計年鑒》)和人均國民收入(數據來源於世界銀行)的關系。其次再將商務部認定的非市場經濟體的人均國民收入代入回歸結果,從而得到非市場經濟體的假定小時工資率。
2008年4月11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2007非市場經濟體假定工資,其中中國的工資為1.06美元/小時。此次,美國商務部根據61個市場經濟國家的小時工資率(數據源於國際勞工組織《勞工統計年鑒》)和人均國民收入(數據源於世界銀行),估計出包括中國、白俄羅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摩爾多瓦、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以及越南等10個非市場經濟體的小時工資率。在所公布的各工資標准中,中國的工資標准僅次於白俄羅斯,位居第二位。
③商務部就反傾銷調查中目標傾銷問題徵集評論意見
2008年5月9日,美商務部在《聯邦紀事》發布公告,就反傾銷調查中目標傾銷的認定與分析辦法徵求公眾評論。
美商務部曾於2007年10月25日發布公告徵集了一輪評論意見。在反傾銷調查中,美商務部通常採用加權平均對加權平均或交易對交易的方式計算傾銷幅度,同時美法律規定,如出口價格的模式由於購買商、地區、時間段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時,可以確定目標傾銷的存在,從而採用加權平均對交易的方式。上次公告,美國商務部就如何確定目標傾銷徵求公眾評論意見。此次公告,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其初步擬定的認定和分析目標傾銷的辦法,並就此辦法再次徵求公眾評論。
④美商務部就反傾銷調查中低於成本測試問題徵集評論意見
2008年5月9日,美商務部在《聯邦紀事》發布公告,就反傾銷調查中低於成本測試問題徵求公眾評論。美商務部解釋,計算正常價值時,其考慮正常貿易過程中的銷售,而對於某筆銷售是否屬於正常貿易過程,需進行低於成本測試。但是法律並未規定使用單一的時間段或是多個時間段作為計算成本的期間。在絕大多數案件中,美國商務部採取調查期或復審期作為計算成本的單一時間段。在有限的幾個案子中,美國商務部採用了更短一點的時間段。此次,美國商務部就是否及在何種情況下採用較短期間的問題徵求評論意見。
⑤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修改337調查程序
2008年7月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了有關337調查程序的新規定,並於2008年8月6日正式生效。新規定將對國際貿易委員會未決的以及未來發生的案件產生影響。
該新規則用於規范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調查,許多修改都是程序性的,其中較為重要的修訂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關於申請調查應提交的書面材料。國際貿易委員會修改了《聯邦法規》第19條210.12(a)(9)(viii)的內容,申請人應當在起訴書中附上與其獨立的專利訴訟請求相關聯的專利權利要求圖表。此前,原告僅需提供就每項專利的樣本權利要求書即可。另外,專利權人仍可以在不提供權利要求圖表的情況下主張從屬權利要求。
第二,關於提交許可合同的要求。新修訂的《聯邦法規》第19條210.12(a)節首先新增設了(9)(iv), (10)(i), (10)(ii)節,以減少起訴方必須提交的許可合同副本的數量,從之前每項專利的許可合同須提交三個副本縮減到僅須提交一份副本的要求。同時國際貿易委員會還修訂了(c)(1), (d), (f), (g)的內容,規定僅在起訴人需要通過其自己的許可行為或通過其被許可人在本國的行為而尋求滿足國內工業的管轄要求時,上述許可合同文件的提交才是必要的。
第三,關於調查期限。新修訂的《聯邦法規》第19條210.42,210.43,210.51節規定將行政法官可以設定的調查期限從15個月延長至16個月。同時除非國際貿易委員會另有規定,行政法官須在上述所設定的調查期屆滿前4個月(而非僅3個月)向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關於是否違反337條款的初步決定。
第四,關於復議請求書的頁數限制要求。對於行政法官所做出的「初步決定」,任何一方當事人都可以向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請復議。此前由於該復議書並沒有頁數的限制,通常情況下該復議書可長達幾百頁。新修改的《聯邦法規》第19條210.43(b)(1)規定,當復議申請書的篇幅超過50頁時,其摘要部分不得超過10頁,並且復議申請書的篇幅應限制在100頁以內(摘要以及其他實物展示除外)。由於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也提出了30頁的限制要求,該100頁的篇幅限制適用於任何類型的當事人可能向聯邦法院提請上訴的爭議。

4. 美國貿易制裁常用的法律條款有哪些

美國2017年4月開始對進口鋼鋁進行「232調查」,今年6月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鋼鋁產品加征關稅。上周,美國又以安全為名對鈾礦石等產品發起232條款調查,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包括歐盟、日本等均被涉及。

美國232調查,指美國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授權,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進行立案調查,在立案後270天內向總統提交報告,後者在90天內做出是否對相關產品進口採取最終措施的決定,這些措施主要包括對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或設定配額等。

美國《1974年貿易改革法》第301節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及總統應申訴或自行決定就外國政府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並採取制裁措施,301調查由此得名。

301調查分為三類,即針對外國政府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做法的一般301調查、針對外國政府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特別301調查和針對重點國家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做法的超級301調查。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美國貿易代表發起301調查後,應與被調查國政府進行雙邊磋商,要求被調查國政府取消有關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做法;如無法達成協議,可對被調查國實施報復措施。這一調查由美國自身發起、調查、裁決、執行,具有強烈的單邊主義色彩。

5. 美國的法律體制是什麼

美國主要有以下的法律:
一,國會法案(Act of Congress)
由美國憲法授權美國政府所制定頒布的成文法。當議案在國會兩院以簡單多數的得票通過,接著再由總統簽署後即完成立法,並正式成為聯邦法律。在頒布成為聯邦法律之前,議案必須通過參眾兩院的半數投票同意後,再經總統簽署。
二,憲法
按三權分立和制衡原則建立總統制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國會分參眾兩院,為最高立法機關。兩者現在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為100名,各州不論大小,一律兩名;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現固定為435名。法律須經兩院通過,有分歧時組成兩院聯席會議解決。國會主要職權為立法、修改憲法和進行彈勁等,以及專由參議院行使的批准條約和審議重要官員的任命。總統任期4年,主要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黨提名候選人,經普選產生的選舉人間接選舉產生。總統兼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三軍統帥。國會只能按彈劾程序,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參議院審理通過,方得罷免總統。總統有否決兩院通過的法案的權力;但如兩院再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法律即有效。美國最高法院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同意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審判獨立。
三,民法
包括的范圍很廣,除若干州有單獨的民法典外,一般包括許多有關契約、侵權、財產、繼承和婚姻家庭方面的制定法和判例,統稱為私法。多數州援照英國舊法,胎兒即享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應為其設財產管理人。多數州規定年滿18歲的公民即享有行為能力,未及此年齡者可就生活必需訂立契約,成年時可單方加以解除。
四,契約法
主要是判例法。19世紀末才開始制定某些統一的成文法,主要是商業方面。例如,適用於37州的《統一買賣法》(1906),適用於各州的《統一流通票據法》(1896)。20世紀50年代,有關契約的制定法陸續增加,其中最重要的是《統一商法典》(第2篇)和《消費者信貸保護法》(1968)等。美國沒有分章羅列各種契約關系的契約法,只有關於契約訂立、解除、無效和契約的內容、形式等一般原則的規定;不過,在部分法典內有專門適用於某種契約,如保險、代理、承攬等的特殊規定。
五,侵權法
沿襲自英國法,即民事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得提起損害賠償之訴。美國關於侵權的成文規定主要見諸州法,聯邦並無統一立法。故意侵權行為除保留英國法原有的傷害、侵佔財產、非法拘禁等外,增加了一些新項目,如干預隱私(竊聽、擅自使用他人照片等)以及生產危險商品等。過失侵權必須過失與損害有因果關系才負賠償責任,過失又必須是有違照管義務,其大小視行為人專業資格而定。例如工程建築師的義務高於建築工人。
六,財產法
是美國法中較復雜的法律之一。來源於英國封建時期地產法的一些概念與原則,與現代資本主義的一些財產原則相結合,所有權、抵押權、典質權和留置權等又相交錯,形成比較復雜的法律規定。與英國法相比較,其地產購置的登記程序比較復雜,產權的取得往往需要經過許多法律手續,因而,出現了產權保險制度。擔保利益包括不動產抵押和動產典質。
七,繼承法
是美國法中比較發達的一部分。規定有嚴格的遺產管理制度:動產在分配給繼承人以前,必須交由遺產管理人管理;不動產在理論上可直接移交繼承人,但實際上也經過一段管理。管理人的指定、許可權和報酬等都有詳細規定。不動產的繼承依財產所在地法,動產的繼承依被繼承人最後住所地法,因而遺產處理往往涉及不同州的法律。法定繼承的順序和份額,有些州作了明確的規定。
八,婚姻法
或稱家事法,各州有其不同規定。目前多數州規定廢除所謂「普通法婚姻」;而且不承認婚約的法律拘束力。各州一般都列舉可以要求離婚的理由。原來實行一方過失原則,1970年加利福尼亞州頒布新離婚法以後,許多州陸續仿效,改采感情破裂原則,進一步擴大了離婚的可能。離婚管轄比較復雜。各州對離婚前的住所要件規定不一,財產處理原則也不盡一致,所以在不同州起訴,結果往往相異。而且,離婚訴訟一般為屬事管轄,而扶養訴訟則為屬人管轄,所以往往不能同案解決,並經常需要在不同的州審決。
九,商法
與民法並無嚴格界限,如契約法、財產法等均兼屬民法與商法,《統一商法典》對商事關系作了較全面的規定。
十,公司法
規定頗為詳細,其特點為:在合夥與公司之間劃分出一類所謂聯營,指不同行業的聯營。公司本身不作分類,但區分非營利社團與盈利企業非營利社團如政治團體、科學團體、學校、宗教團體、體育俱樂部和農業實驗站等,參加者稱成員,不分紅,其法人權利義務和稅收等有別於盈利企業。盈利企業的成立、資金、經營和管理等均有較嚴格規定。董事會與理事會在法律上無嚴格區別。公司之成立依成立地法,公司之經營依公司所在地法。國家對跨國公司、母子公司、跨行業聯營公司有一定的干預,也有一定的支持。
十一,刑法
至今沒有制定統一的刑法典,只是在1962年公布了一部《標准刑法典》草案,供各州立法參考,但未正式生效。有的州在英國法的基礎上制定本州刑法典。到80年代,還有一半的州承認普通法中的罪名,即使有法典的也往往以普通法來解釋其中的規定。因而罪名和定義很不一致,刑罰也輕重不一。
十二,訴訟法
民事訴訟程序 與英國法無多大區別,採取辯論制,獨任審理,部分訴訟、特別是侵權訴訟等由陪審團裁斷,法官作判決。 刑事訴訟程序與英國法差別較多,舉其大者有:①被告人訴訟權利的保障上升為憲法原則。②若干州保留大陪審團審查重 罪起訴的制度。②非法取得的證據不得採納。④認可並大規模使用所謂「答辯交易」(Plea bargaining)方式。
十三,殘疾人法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的報告,美國人口中有5100多萬人(占總人口約18%)有某種形式的殘疾,其中約3250萬人有嚴重殘疾。《美國殘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簡稱ADA)於1990年7月26號簽署生效。這項立法被視為保護殘障美國人民權的一個重大勝利,在使用社會服務設施,出入公共場所和就業等方面給殘疾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條件。殘疾人法案因而改變了千百萬人的生活。

6. 對國際貨物買賣關系調整的法律和規范主要有哪些

國際上:1.《國際貿易法》、<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海牙第一公約》、《海牙第二公約》
2.國際慣例的成文化:《華沙---牛津規則》、《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1941年修訂的美國對外貿易定義》

我國:主要是《合同法》和《對外貿易法》,《民法通則》中也有規定

7. 美國的法律有哪些

美國法律:
(Survey of the law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法來源於英國法,又根據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作了較多的改變。美國建國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聯邦憲法,但聯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體系。聯邦除在國防、外交和州際商業等方面外,無統一的立法權;刑事和民商事方面的立法權基本上屬於各州。
憲法的特點
①按三權分立和制衡原則建立總統制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國會分參眾兩院,為最高立法機關。兩者現在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為100名,各州不論大小,一律兩名;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現固定為435名。法律須經兩院通過,有分歧時組成兩院聯席會議解決。國會主要職權為立法、修改憲法和進行彈勁等,以及專由參議院行使的批准條約和審議重要官員的任命。總統任期4年,主要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黨提名候選人,經普選產生的選舉人間接選舉產生。總統兼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三軍統帥。國會只能按彈劾程序,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參議院審理通過,方得罷免總統。總統有否決兩院通過的法案的權力;但如兩院再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法律即有效。美國最高法院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同意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審判獨立。
②聯邦與州分權較復雜。各州均有其憲法與法律,但應符合聯邦憲法。聯邦的權力主要在外交、國防、貨幣、聯邦預算、全國性財經政策、國際貿易和州際商業方面,至於衛生、教育、福利和稅收等,各州都享有較大權力。
③法院享有司法復議權,可以受理對聯邦和各州立法、行政法規和行政措施違憲的控告。這是從19世紀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判例肇始的。
④對公民權利的保障,特別是訴訟權利的保障,有較詳細的規定。

閱讀全文

與美國關於國際貿易的法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