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戰役怎麼打

菲律賓戰役怎麼打

發布時間:2022-07-19 12:07:01

Ⅰ 菲律賓戰役的戰況是怎樣的

歷史似乎在有意與美國人作對。如果說珍珠港在毫無防範中遭到毀滅性打擊尚可原諒的話,菲律賓戰役就太不應該了。按照計劃,大西的近400架飛機也應在12月8日凌晨攻擊美軍空軍基地。然而,是日凌晨日軍基地卻大霧彌漫,飛機無法起飛。直到南雲部隊襲擊開始以後,大霧仍無散去跡象。這時,如果擁有35架空中堡壘B-17轟炸機的美軍前來襲擊,日本航空隊必將遭到毀滅性打擊。出人意料的是,老謀深算的麥克阿瑟元帥不僅未曾作如是設想,甚至對來自華盛頓的嚴重警示也未作出應有的反應。下午12時45分,近400架日機幾乎未遇到任何阻攔地到達美軍機場上空。經過近1個小時的狂轟濫炸,18架B-17轟炸機,53架P—40戰斗機和其他30多架美軍飛機被撕成碎片。日本以極小的代價奪得菲律賓的制空權。

Ⅱ 二戰時期日本猛攻菲律賓,為何美國會輸掉菲律賓戰役

小油瓶想說,面對精銳日軍、精心謀劃、精心准備、突然襲擊,戰爭准備不足並且兵力並不佔優的美國人在“自信心十足”的麥克阿瑟中將帶領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驕傲的麥克阿瑟中將根本不相信日本人要對他動手,疏於戒備,錯誤判斷,讓本就實力不足的軍隊雪上加霜。

下面小油瓶帶您走進這場對麥克阿瑟來說失敗的作戰!

至此菲律賓戰役徹底以美國人的失敗告終。

所以麥克阿瑟的錯誤判斷、疏忽大意導致空軍被殲滅,海軍望風而逃,自此制空權制海權徹底消失,而菲律賓部隊缺乏戰鬥力和戰斗精神被日軍精銳部隊擊潰,無奈退守巴丹,巴丹守軍又因缺乏糧食和支援,無奈被殲滅,這就是美國人是如何輸掉菲律賓戰役的!

Ⅲ 菲律賓戰役的計劃是什麼

羅斯福總統接受了麥克阿瑟的建議,決定首先進行菲律賓戰役。根據會議確立的菲律賓戰役計劃,戰役初期由麥克阿瑟負責奪取群島最南端的棉蘭老島,尼米茲則負責攻佔雅浦島,然後兩人聯合作戰奪取萊特島。接著,麥克阿瑟和尼米茲指揮各自的部隊,分別進攻呂宋島、硫磺島和沖繩島。

Ⅳ 菲律賓戰役中美國做了哪些

1944年10月20日至1945年7月5日美軍為了消滅日本人的第14方面軍和聯合艦隊主力,攻佔菲律賓,制止那裡民族解放斗爭的繼續展開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切斷日本同原料產地的主要海上交通線,開始了菲律賓戰役。

1944年10月上半月,為實施當前戰役,美國海空軍對在菲律賓、台灣等地的日本基地進行了一系列的猛烈突擊。日本人損失慘重,兵力對比對於美國人更為有利。10月20日,登陸兵在萊特島打響了戰役的第一槍。

與此同時,美軍於戰役前夕在萊特灣入口的諸小島上陸,掃雷艦在3天內開辟了上陸地點的通路,而飛機和艦艇摧毀了敵防禦工事並殲滅了敵有生力量。萊特島爭奪戰期間,進行了大規模海上交戰,交戰中日本人遭到慘敗。

1945年1月9日,在美國第7艦隊艦炮的強大火力和美國第7、3艦隊航空兵突擊的掩護下,美第6集團軍開始在呂宋島上陸。第1天有6800人在呂宋島上陸,並且攻佔了正面32公里、縱深7.5公里的登陸場。1~2月間,美國人一直戰斗到呂宋島的腹地,並於3月初攻取了馬尼拉。2月間,美軍也開始了解放菲律賓南部的戰斗行動,美第8集團軍參加了此次行動。

嗣後,在呂宋島和其他島嶼上進行了消滅呂宋島南部和北部的日軍個別孤立集團的戰斗行動。菲律賓的戰斗行動於7月初正式結束。但是,在呂宋島及其他島嶼上同繼續抵抗的小勝日軍的戰斗一直持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菲律賓游擊隊「菲律賓人民軍」的人民抗日軍給予盟軍巨大援助。

美國人對菲律賓群島的攻佔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清海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滿洲和朝鮮向宗主國運送。美國人獨自獲得了南海的制海權,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宗主國建立了許多基地。

Ⅳ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地點

菲律賓戰役發生的時間是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美國在菲律賓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亞洲最大的空軍、海軍軍事基地,構成日軍南進的障礙並威脅日本本土安全。日軍企圖攻佔菲律賓群島,奪取美軍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為進攻荷屬東印度創造條件。日軍計劃以駐台灣的航空部隊實施航空火力突擊,消滅美駐菲航空兵主力,奪取制空權;同時先遣部隊在海軍支援下在呂宋島多點登陸並佔領機場,航空兵適時前移,以保障陸軍主力在林加延灣登陸並佔領馬尼拉;在南部佔領菲律賓第二大島棉蘭老島,隨後南北對進佔領菲律賓全部島嶼。
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北望中國台灣,南臨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菲律賓群島,英文為PhilippineIslands。亞洲南部馬來群島的組成部分。西濱南海,東臨太平洋。群島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是菲律賓的國土。菲律賓群島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相望,西臨南海,東濱太平洋,南與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隔海相望。這里雨水豐沛,花草、果木繁盛。出產的香蕉、鳳梨、芒果在國際市場上很有名。因此,菲律賓群島享有「太平洋果盤」、「花園島」之美譽。菲律賓大部分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構成。多活火山,地震頻繁。棉蘭老島的阿波火山是菲律賓最高的山峰,呂宋島的馬榮火山是菲律賓最大的活火山。主要河流有棉蘭老河、卡加延河,貝湖是全國最大湖泊。菲律賓北部屬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夏秋季多台風。
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Ⅵ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詳況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詳況

菲律賓戰役發生的時間是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戰役兵力:

參加這次戰役的日軍有第14軍團(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海軍菲律賓戰役聯合編隊(司令為高橋伊望中將,巡洋艦10艘、驅逐艦29艘、航空母艦1艘和水上飛機母艦3艘)、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司令為小冰英良中將,飛機200架)、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司令為冢原二四三中將,飛機300架)以及約100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在菲律賓群島的美菲集團計有13萬人(麥克阿瑟中將任司令,其中3.1萬美國人)和270多架飛機(其中可作戰的142架)。美國亞洲艦隊(司令為哈特上將,主要類型的戰斗艦艇45艘)協同該集團作戰。

戰役過程:

戰役開始時,日軍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機場和甲米地(呂宋)海軍基地實施突然襲擊,於12月8—9日摧毀了美軍在陸地上的一半重型轟炸機和1/3以上的戰斗機,為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美國亞洲艦隊的基本兵力駐菲律賓南部基地得以倖免。同日,日軍一部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日軍奪取了制空權後,乘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之機,派先遣部隊第48師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共約4000人)自12月10日起開始分別在呂宋島北部的阿帕里和維甘登陸並佔領機場。

12日,第16師木村支隊(約2500人)在呂宋島南部的黎牙實比登陸,佔領機場並進一步擴大戰果。自11日起,第5飛行集團逐漸轉移到呂宋島已佔機場,掩護地面部隊登陸和發展進攻。17日,美軍僅剩的17架B-17轟炸機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權。22日,日軍第48師主力在呂宋島西岸林加延灣登陸。24日,第16師在呂宋島東南部拉蒙灣登陸。至此,登陸日軍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圍殲美菲軍主力的有利態勢。26日,呂宋島守軍奉命撤往巴丹半島預設陣地和科雷希多島,准備長期抵抗。日軍從南北兩面進逼馬尼拉,但未能切斷美菲軍撤向巴丹半島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並以一部兵力佔領甲米地和八打雁。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日軍還在棉蘭老島和霍洛島上陸。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79500人)撤向巴丹半島。

菲律賓戰役日軍認為菲律賓作戰大局已定,將海軍主力和第48師調往荷屬東印度,將第5飛行集團主力調往緬甸,而僅以第14集團軍的剩餘兵力清剿呂宋島。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遭頑強抗擊。美菲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山地戰、叢林戰和陣地戰。交戰中,木村支隊被圍,前來救援的日軍被殲1個營。月底,日軍因傷亡嚴重喪失攻擊力,被迫轉入防禦,戰局一度陷入膠著狀態。3月中旬,麥克阿瑟轉赴澳大利亞,留守美菲軍由溫賴特少將指揮。日軍得到第4師增援後實力增強,並以航空兵和炮兵轟擊美菲軍陣地。4月3日,日軍以第4師、第65旅為主力對巴丹半島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在叢林中展開殊死戰斗。美菲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軍戰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聖費爾南多,途中數千人死於飢餓、疾病或被殺害,史稱"巴丹死亡行軍"。同日,日軍佔領米沙鄢群島等戰略要地。日軍攻佔巴丹半島後,對科雷希多島連續實施炮擊和轟炸。5月2日,日軍對該島實施火力准備,5日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路登陸,對島上要塞發起攻擊。1.5萬名美菲軍依託坑道工事抗擊,並組織敢死隊展開白刃戰。6日,日軍後續部隊投入戰斗,溫賴特率美菲軍余部投降。7日,日軍佔領該島。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停止抵抗。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

美軍佔領萊特島後,山下奉文將駐呂宋島日軍28.7萬人編成3個集團,分別駐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區,企圖以持久防禦牽制和消耗美軍。美軍為取得進攻呂宋島的前進基地,於12月15日佔領民都洛島。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團軍約20萬人在美國第7艦隊艦炮的強大火力和美國第7、第3艦隊航空兵突擊的掩護下,從呂宋島西岸的林加延灣登陸,爾後一路(第1軍為主)向北呂宋進攻,另一路(第14軍為主)向馬尼拉方向推進。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軍的基本兵力)在呂宋島上陸,並且奪取了正面32公里、縱深7.5公里的登陸場。為加快進攻速度,美軍在向林加延灣增兵的同時,以第8集團軍部分兵力分別在蘇比克灣西北的聖安東尼奧和馬尼拉灣以南的納蘇格布登陸。各部隊同時向馬尼拉進逼,美軍經過一系列戰斗於3月3日攻佔馬尼拉。2月,美軍還開始了解放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巴拉望島及其他島嶼)的戰斗行動,美第8集團軍(司令艾切利貝爾蓋爾上將)參加了此次行動。嗣後,美軍在呂宋島和其他島嶼上進行了消滅島上南北兩部日軍個別孤立集團的戰斗行動。菲律賓的戰斗行動於7月初正式結束,但是,在呂宋島及其他島嶼上同繼續抵抗的小股日軍的戰斗一直持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菲律賓人民抗日游擊軍人民抗日軍曾給予盟軍巨大援助。

戰役詳況:

1944年至1945年的菲律賓戰役是在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的盟軍下,反攻日本軍的一系列戰役。

菲律賓、美國及澳大利亞軍隊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領導下,於1944年10月17日至12月31日進攻位於菲律賓中部雷伊泰島之戰役,以消滅由日軍山下奉文大將指揮的日本軍隊,此戰役為解放整個菲律賓群島、建立菲律賓之民主及結束日本在菲律賓3年多之統治拉開序幕。

萊特灣海戰:

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萊特灣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

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主力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斗。日軍雖居劣勢,但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或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系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沈,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大利亞所屬巡洋艦澳大利亞號被重創,似乎顯示特攻有些效果。從10月25日起,日軍開始有組織地對盟軍艦艇進行自殺式攻擊。

奧爾莫克灣戰役:

日本帝國與美國在1944年11月11日至12月21日於菲律賓的卡莫特斯海一帶爆發的一系列海上及空中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雷伊泰島戰役之一部分,戰役爆發的原因是日本軍隊向在雷伊泰島的守軍增援和補給,而美國軍隊嘗試進行阻截。

民都洛島戰役:

美軍與日軍於1944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在菲律賓群島北面之民都洛島爆發之民都洛島戰役,美軍希望在此島建立一個基地以支援進攻呂宋島的仁牙因灣戰役。

仁牙因灣戰役:

在1945年1月9日早上,由祖斯·B·奧登多夫指揮盟軍艦隊駛向仁牙因灣海岸,美國海軍及皇家澳大利亞海軍艦只炮轟日本帝國在仁牙因灣之據點。

呂宋島戰役:

美國及菲律賓聯軍的登陸戰役,以消滅島上的日本帝國軍隊,戰役結果是美國和菲律賓聯軍獲勝,盟軍在3月份控制了呂宋島上所有戰略及經濟上重要之據點,雖然在包圍圈內的日軍仍持續在山區抵抗至日本無條件投降。

卡巴那圖營救:

1945年1月30日解救位於菲律賓卡巴那圖(甲萬那端)的日軍戰俘營內511名盟軍戰俘的軍事營救行動,參加行動的有美國陸軍游騎兵與菲律賓游擊隊。此次行動是同盟國特種部隊的一次經典軍事行動。

巴丹半島戰役:

1945年1月31日至2月8日,美軍及菲律賓游擊隊從日本帝國手中解放菲律賓群島中呂宋島之巴丹半島的戰役,是解放菲律賓之戰役中的一部份,目的是佔領馬尼拉灣之西海岸,以使用馬尼拉之港口設施及開辟供應線以支援進行中的馬尼拉戰役。

馬尼拉戰役:

在一個月的戰事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的破壞,它標志著日軍對菲律賓3年佔領期結束及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實現他勝利重返菲律賓的承諾。

科雷吉多島戰役:

美國攻擊科雷吉多島島上利用原美國遠東軍建立的要塞防守的日軍,以收復該島。

碧瑤戰役:

它是美國收復呂宋島之最後一場戰役。

巴拉望島戰役:

美軍與日軍在1945年2月28日至4月22日於菲律賓群島南部巴拉望島爆發的巴拉望島戰役是美軍勝利者1號及2號計劃之延續,亦是美軍解放菲律賓戰役之一部份,美軍希望解放菲律賓南部島嶼、結束日本統治及消滅殘余之日本守軍。

米沙鄢群島戰役:

美軍與菲律賓游擊隊於1945年3月18日至7月30日對日軍發動的勝利1號及勝利2號計劃內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放菲律賓行動之一部份,目的是解放南部島嶼及消滅防守之日軍。

棉蘭老島戰役:

美國聯同菲律賓在1945年3月10日至8月15日在菲律賓群島中的棉蘭老島對日本帝國所發動的軍事行動,代號為勝利者5號計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放菲律賓的行動之一,目的是解放菲律賓南部島嶼及消滅在島上的日本守軍。

戰役結果:

菲律賓戰役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Ⅶ 菲律賓戰役經歷了哪些歷程

日本人以對美軍機場和甲米地海軍基地的突然突擊開始戰役,於1941年12月8~9日在陸地上摧毀了一半重型轟炸機和1/3以上的戰斗機。駐扎在菲律賓南部基地的美國亞洲艦隊的基本兵力擺脫了敵軍的打擊。

日軍奪取了制空權,並借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兵力之機,自12月10日起開始派先遣部隊上陸,1941年12月22日派第14軍主力上陸。1942年1月2日,日本人攻佔了馬尼拉。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日軍也在棉蘭老島和樂島上陸。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撤向巴丹半島,在此防守至4月9日。1942年5月7日,菲律賓戰役結束。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Ⅷ 菲律賓戰役,日軍是如何擊敗美軍的呢

菲律賓是一個由7000多個島嶼組成的島國,地處亞洲東南部,西瀕南中國海,南與馬來亞、荷屬東印度隔海相望,東臨太平洋,是溝通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印度洋的交通要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565年,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者佔領,從此遭受西班牙殖民統治230多年。1898年美西戰爭後,美國佔領了菲律賓,菲律賓也成了美國染指亞洲的跳板。


一、美國的輕敵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上下都認為日本不會對自己發動戰爭,因此美國人的戰略重點在歐洲戰場,日本人則趁此時機,准備開始實施"南進"戰略。該戰略的首要目標是佔領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獲得對日本帝國的生存必不可少的石油資源。而前進道路上存在著兩大障礙:一個是菲律賓,一個是新加坡,它們分別是美國和英國在遠東的政略和戰略上的根據地。

Ⅸ 麥克阿瑟制訂了代號為「雷諾」的菲律賓戰役計劃是怎樣的

麥克阿瑟制訂了代號為「雷諾」的菲律賓戰役計劃。該計劃將棉蘭老島選為首要戰術目標,進攻部隊將從新幾內亞的基地出發,在第3艦隊的全力支持下,預定於11月15日在棉蘭老島南部上陸,12月20日在萊特灣獲得最初的立足點。此前,為獲取前進基地,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將於9月15日分別派部隊奪占菲律賓群島外圍的摩羅泰和佩萊利烏島。

為支援摩羅泰—佩萊利烏島的作戰行動,9月6日,哈爾西率領第3艦隊的航空母艦攻擊了雅浦島、烏利亞島和帛硫群島,旨在孤立這些島嶼上及其附近的日軍基地,削弱日軍防禦力量。9月9日、10日,哈爾西的艦載機又空襲了棉蘭老島,作戰中意外發現日軍的空中防禦十分薄弱,幾乎沒有日機迎戰,同時還證明此前由新幾內亞機場出發的盟軍岸基轟炸機已嚴重破壞了日軍的空軍設施。9月12日、13日,哈爾西的航空母艦編隊襲擊了比薩揚群島,日本空軍再一次表現出驚人的軟弱無力。這一發現使哈爾西異常興奮,他向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建議,取消在棉蘭老島和雅浦島這一中間階段的登陸作戰,而直接攻佔萊特島。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立即同意了哈爾西的這一新建議,並提交正在魁北克開會的美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很快,參謀長聯席會議回電,同意直接攻打萊特島的新作戰計劃,並指示尼米茲在戰役期間將其第3兩棲編隊和第24軍暫歸麥克阿瑟指揮,登陸作戰的日期由原定的12月20日提前到10月20日,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2個月。

Ⅹ 關於二戰中,美日兩國在菲律賓群島的戰役詳細資料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也被稱為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這是盟軍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攻的開始。這是在科科達小徑戰役實施數個月後,盟軍對日本實施的第2個主要攻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瓜達爾卡納爾是中途島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范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戰役怎麼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9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2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5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8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7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2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3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6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5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8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6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00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70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2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3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8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