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海爾什麼在菲律賓實現逆增長

海爾什麼在菲律賓實現逆增長

發布時間:2022-12-09 02:40:37

⑴ 海爾是如何闖進海外市場的

海爾集團的發展過程

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青島冰箱廠是於1984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廠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當時人們的質量意識還相當淡漠。

1985年4月,冰箱廠當眾砸毀了有嚴重質量問題的76台冰箱,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質量意識,這樣做的結果是1988年榮獲國家質量獎,1990年獲電冰箱行業唯一的國家質量管理獎。

到1991年,連續五年被全國消費者評為"最受歡迎的輕工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這時的冰箱廠,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經過改制,組建了海爾集團公司。海爾集團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集團公司迅速成長為96年在全國500強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

92年到96年五年間,海爾集團銷售收入從8億元飆升至61.6億元,97年1-8月份銷售收入達66億元。

目前海爾集團產品包括電冰箱、冷櫃、空調器等13個門類5000餘個規模品種,並批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海爾商標在96年的無形資產價值達到77億,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1)海爾什麼在菲律賓實現逆增長擴展閱讀:

1、全球化品牌戰略發展階段(2005年—2012年):創造互聯網時代的全球化品牌

時代機遇:互聯網的發展

一般企業做法:以企業為中心賣產品

海爾創新做法:以用戶為中心賣服務

海爾管理創新:探索「人單合一雙贏」商業模式

互聯網時代帶來營銷的碎片化,傳統企業的「生產—庫存—銷售」模式不能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企業必須從「以企業為中心賣產品」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賣服務」,即用戶驅動的「即需即供」模式。互聯網也帶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國際化和全球化之間是邏輯遞進關系。

「國際化」是以企業自身的資源去創造國際品牌,而「全球化」是將全球的資源為我所用,創造本土化主流品牌,是質的不同。因此,海爾整合全球的研發、製造、營銷資源,創全球化品牌。

這一階段,海爾探索的互聯網時代創造顧客的商業模式就是「人單合一雙贏」模式。

2010年,張瑞敏在美國與世界頂級的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和加里·哈默交流海爾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兩位管理大師對海爾人單合一雙贏的自主經營體的實踐給予了高度評價,加里·哈默(左)認為海爾推進的自主經營體創新是超前的。

2、網路化戰略發展階段(2012年—2019年):網路化的市場,網路化的企業

時代機遇:互聯網的發展

一般企業做法:以自身為中心的傳統型企業

海爾創新做法:互聯網時代的平台型企業

海爾管理創新:繼續探索「人單合一雙贏」商業模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而新模式的基礎和運行則體現在網路化上,市場和企業更多地呈現出網路化特徵。

在海爾看來,網路化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路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即大規模定製,按需設計,按需製造,按需配送。

2012年12月,瑞士洛桑IMD商學院院長多米尼克·特平將「IMD管理思想領袖獎」頒發給了張瑞敏,以表彰其對現代管理藝術與實踐做的貢獻。

2015年11月,作為唯一受邀的中國企業家,張瑞敏在第七屆德魯克全球論壇上發表演講;入選「2015年度Thinkers50榜單」並榮獲Thinkers50傑出成就獎之「最佳理念實踐獎」(Ideas into Practice)

2016年6月8日,第86屆耶魯CEO峰會論壇上,張瑞敏被授予「傳奇領袖獎」獎,成為今年唯一一位榮獲該獎項的中國企業領袖。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領導力項目高級副院長Jeffrey Sonnenfeld(傑弗里 桑尼菲爾德)評論道:張瑞敏是一位真正的全球商業巨人,他令他的競爭對手、同行以及像他一樣的中國商業領導人都肅然起敬。作為一個轉型領導者,他汲取中西方商業實踐的精華,創造了他自己獨特的模式。

2018年9月11日,山東省人工智慧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煙台召開。海爾憑借在智慧家庭方面的領先探索成為推進聯盟工作的牽頭企業,積極協同各企業搭建人工智慧產業生態圈,並當選第一屆輪值理事長單位。

2018年10月5日,青島海爾公布在法蘭克福上市的計劃。

2019年7月1日,青島海爾公司股票名變更為「海爾智家」,股票代碼「600690」保持不變。

⑵ 海爾公司某一時期的戰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

這是一個關於海爾發展的小報告

海爾企業發展戰略

提要:海爾集團在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簡要分析海爾在發展過程中的戰略選擇。

關鍵字:名牌 海爾 國際化 創新

海爾集團是青島集科研、生產、貿易及金融等於一體的國家特大型企業。10幾年前,海爾的前身還是一個虧空147萬元,資不抵債,工人拿不到工資,管理極為混亂的集體企業;到1998年,海爾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62億元,利稅10個多億,產品出口到8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7665萬美元。海爾的發展受到哈佛大學、《財富》雜志、《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的關注。
海爾發展之快的主要動力是創新精神,海爾精神——「敬業報國、追求卓越」8個字就是創新精神的體現。
海爾集團現在已擁有各項專利1700多項,是中國申報專利最多的企業。1998年,海爾平均每個工作日開發一個新產品,每天申報兩項專利,全年完成新產品、新技術262項,有236項成果實現商品化,商品化率達90%,科技貢獻率達63%。

(一)造就海爾冰箱名牌
自1984年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成立至1991年的7年時間里,海爾在實施名牌戰略過程中,堅持技術質量上的高起點,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和產品質量意識,堅持技術進步,通過狠抓產品質量,創立了海爾冰箱名牌。
1.堅持技術、質量上的高起點。1984年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是輕工業部最後一批電冰箱定點生產廠家,當時市場上國產冰箱已有100多個牌號,競爭非常激烈,但是沒有「名牌」冰箱。因此,在海爾剛開始生產冰箱時,就提出了「名牌戰略」的口號。「名牌戰略」的核心就是產品的高質量。
1985年,海爾從德國引進了先進技術,生產出我國乃至亞洲第一代四星級冰箱,領先一步在國內市場形成了質量可靠和技術先進的優勢。很快海爾便以高新技術、高質量的產品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
2.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強化產品質量管理。要創名牌冰箱,就要從抓質量入手。海爾認為:人是質量中最關鍵的因素,第一流的產品是第一流的人干出來的,質量實質上是職工整體素質的體現,抓質量應該首先從人抓起。
1985年,集團總裁張瑞敏毅然決定,將76台存在一定質量問題的冰箱,由責任者親自用大錘砸毀。這次事件在職工中造成極大的震動,職工的質量意識從此有了質的提高。
3.堅持技術進步不停頓。海爾在發展過程中十分注重技術開發,不斷否定自己,加快更新換代的步伐,始終保持技術上、質量上的發展創新,確保了市場上的技術領先地位。我們在無氟節能冰箱研製上已達到國際最高水平,成果曾代表中國和亞洲先後參加了美國「世界地球日」,維也納「氟利昂及哈龍替代國際學術交流會」,印度新德里「國際無氟成果研討會」等多個國際學術交流會,引起世界的轟動,被世界環保組織譽為「世界多一個海爾,地球多一份安全」。

(二)從單一的冰箱名牌到多元的海爾品牌
1992年我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海爾抓住時機先後兼並青島電冰櫃總廠、青島空調器廠和青島紅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個企業,並投資興建海爾園開始二次創業,現在海爾產品涉及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和彩電、計算機、手機等領域,形成46個系列,8600多個品種規格的多元化產品群。
海爾在二次創業、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立足市場來發展名牌,通過強化管理來鞏固名牌,通過聯合艦隊來延伸名牌,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確立海爾品牌地位。
1.立足市場,發展名牌。以市場規律為依據,在質和量的矛盾面前,海爾總是首先確保產品質量、管理,然後再擴大產量、規模,以質取勝,以名牌取勝。
新產品開發以市場需求為坐標,新產品從設計、試制到投產過程中都按名牌產品的要求進行管理,從而保證每一代新產品投入市場都能成為佔領市場的新式武器。每當一個新產品問世後,就不斷尋找其不足之處,了解市場的需求和用戶的心理,以此設計新的產品,開拓新的消費需求領域。
海爾始終堅持「用戶第一」的思想。海爾認為,名牌要靠用戶和市場認可,名牌更要靠優良的服務來創造和維護。因此,海爾把售後服務看成創造名牌、宣傳名牌、維護名牌、發展名牌的重要環節和首要領域。1996年6月,海爾集團榮獲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學會頒發的「五星鑽石獎」,這是亞洲家電行業第一家榮獲此殊榮的企業。
2.強化管理,鞏固名牌。海爾在追求一流產品的同時,十分重視追求一流的管理,以質量為中心從嚴治理,花大力氣強化以質量為主線的科學管理體系。在引進先進的工裝設備同時,全面引進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標准,積極推行質量否決權制,把一切質量過失否決在生產過程中。
管理方法不斷改進創新,以基礎管理和現場管理為重點,把IE、6S活動、網路技術、全面質量管理、系統工程和價值工程等引入企業管理,使名牌產品處於先進的全方位優化管理之中。
良好的效益來源於科學的管理,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完善,海爾形成了一套符合企業特點的、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日清日高管理法,即OEC管理,形成企業內部的良性運轉機制,並造就出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多年以來,海爾一直把抓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並且不斷推陳出新,結合實際創造了許多很有特色的管理方法,深化了OEC管理,豐富了OEC管理的內涵。
3.聯合艦隊,延伸名牌。在市場競爭中,有名牌,但沒有規模,則名牌無法發展與保持;有規模但無名牌,則規模也不可能實現。為此,海爾提出了「聯合艦隊」的管理模式,即海爾集團的模式不應是一列火車,而應是一支聯合艦隊,每一艦只都有自己很強的戰鬥力,又可聯合作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樣,就能以一個名牌產品發展成為一個名牌群,延伸了名牌的范圍。
現在,海爾的產品形成了變頻系列、抗菌系列、健康系列、環保系列、智能化系列家電等42個系列,8600多個品種規格的名牌產品群。海爾產品從整體上形成優勢,每一個系列又具有不同的創新點,分別在技術、概念、需求、外觀設計等方面獨具特色。
4.技術創新,確立品牌地位。技術創新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掌握市場主動權,進而成為行業領先者和市場領袖的基本條件。通過技術創新,海爾成功地確立了海爾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地位。技術創新成為企業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的基礎。
海爾在進行技術創新時遵循著三條原則:「課題市場化」、「成果商品化」、「目標國際化」。
海爾認為市場是所有企業一切工作的起點和歸宿,因而技術創新的課題要從市場中來,又要服務於市場。海爾在確定課題時,緊緊把握住從市場出發,從消費者的不滿意點、遺憾點、希望點出發的原則,形成「課題來自於難題」的局面。如,為解決消費者難題而開發的小小神童,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繁衍」了九代,產銷量突破100萬台,並出口到輕易不進口家電產品的日本、韓國等國家,在世界家電市場引起巨大的轟動。
成果商品化,創新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最終要通過商品化回到市場。技術創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場效果,這是檢驗技術創新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海爾集團1998年具有新產品、新技術262項,有236項成果實現商品化,商品化率達90%。
目標國際化就是要求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在所屬技術領域內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技術創新工作絕不能閉門造車,必須立足高起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最新科技手段來保障技術創新成果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目前海爾已進入影響集團及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開展了以CFC替代、節能、靜音化、數字化、信息、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等為主的多方面超前研究。海爾現已形成了較強的技術儲備能力,技術儲備項目達到68項。

(三)爭創國際名牌
1998年以來,海爾集團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創國際化的海爾。海爾提出的「國門之內無名牌」的思想,實質是在國內市場取得穩固的地位後,要到國際市場上競爭,逐步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自己良好的品脾形象。爭創國際化的海爾是海爾集團今後發展的戰略目標,這是海爾自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需要,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對海爾的必然要求。
1.先難後易,打開國際市場。海爾採取「先難後易」的出口戰略,即首先進入發達國家建立信譽,創出牌子,然後再以高屋建瓴之勢佔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
歐美發達國家對於家電產品要求標准都較高,而且不少國家都有較為嚴格的安全證。如美國的UL認證、加拿大的CSA認證、歐共體的CE認證等,要向這些國家出口就必須通過上述認證。現在海爾產品先後通過了UL,CSA,SAA,VDE,CE,SASO15個種類、48個國家的國際認證。海爾產品先後打入了美國、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目前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等幾大骨幹企業都已通過了國際質保體系方面最高認證——ISO9001認證,和國際上環保體系方面最高認證——ISO14001認證,促進了海爾的對外出口。
海爾的出口量逐年翻番,以海爾產品的高質量樹立了國際市場的信譽,並堅持在發展中對國際市場布局進行多元化戰略調整,有利地開拓了國際市場的大好局面。目前爾產品已出口到包括歐美、日、中東、東南亞、非洲等87個國家和地區。1998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等四大主導產品,出口量分別同比增長21%,144%,183%,134%。全年出口創匯達7665萬美元,較1997年同期增長36%。
2.構建海外專營網路,實現全球市場競爭。全球化的營銷網路是保證產品大批量出口國際市場,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關鍵。立全球化的營銷網路是海爾營銷的戰略目標。
目前,海爾已在海爾外發展了49個經銷商,銷售網路達3000多個,並在中東和德國分別建立了「國際物流中心」。
經過多年的努力,海爾產品出口海外市場的布局日益合理,歐美地區佔60%,東亞地區佔16%,表現出市場多元化的特點,有效地規避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在美國銷售的184升以下的冰箱中,有20%來自中國海爾;海爾在菲律賓的LKG公合作生產的海爾牌冰箱打破了菲律賓冰箱市場被日、美等產品壟斷的局面,在菲律賓大的連鎖店超市SM里,海爾冰箱隨到隨銷,受到當地消費者的歡迎。
3.「三個三分之一」。海爾以創國際名牌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通過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空間的「三個分之一」的目標正在加快實施與進展。
「三個三分之一」,也就是全球市場的發展規劃。海爾產品1/3國內生產國內銷售;1國內生產國外銷售;1/3國外生產國外銷售。
國外建廠、生產、銷售,是海爾創國際名牌,把自身建設成為國際化的海爾的非重要一步。在國內生產國內銷售、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前兩步成功邁出之後,海爾在外建廠、生產、銷售上也邁出了前進的腳步。海爾先後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國輸出技術並設廠生產,產品實現了當地生產、當地銷售。1999年4月日,海爾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建立大型獨資家電生產基地,形成了海爾產品在美國的計、生產、銷售一條龍系統,全面進軍國際市場,實現全球競爭。海爾在銷售中努力過質量、售後服務等樹立海爾品牌的國際形象。在歐美、東南亞地區,海爾的廣告牌巨型燈箱廣告同世界名牌家電比肩而立;海爾藍和海爾標志的用戶服務車也在當地形一道獨特風景。另外,海爾建立了的全球的電話服務體系,讓海爾的用戶無論身處世界何地,都能享受到海爾的星級服務。
4.國際化的信息、技術開發網路。海爾要創國際知名品牌,建成國際化的海爾,必然要在國際市場上同歐美、日等國家的知名品牌競爭,國際化的信息、技術開發網路是海爾產品取勝的保證。海爾集團以高額的投入加快國際化的進程,並力爭達到全面與國際化接軌。
國際化信息網路由「緊跟國際先進技術產品分析、評審」的內部機制與由首爾、東京、里昂、洛杉磯、蒙特利爾、阿姆斯特丹、矽谷、悉尼、台灣、香港等建立的10個信息分中心組成的外部網路構成。通過內外部的統一,獲得並利用最新的信息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實現滿足國內外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
國際化技術網路由國外戰略聯盟系統與工業設計系統和國內廣泛的產學研聯合體組成,實現海爾產品在技術、產品上的個性化,適合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分市場的需求。國外戰略聯盟工作系統以圍繞企業發展戰略與國際上先進企業進行全面合作。與義大利梅洛尼公司的進一步合作,使海爾集團在國內鞏固了洗衣機技術的領先地位。另外還與德國的邁茲、荷蘭飛利浦、日本松下分別在全媒體技術、數字化技術、變頻技術等方面建立了技術聯盟關系,形成海爾在高新技術方面的優勢;工業設計系統為海爾產品進行了PI提案開發、產品個性化設計、家電產品人——機接點等課題的研究,為海爾產品覆蓋全球進行設計開發,形成海爾產品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整體優勢。
海爾在國內有廣泛的產學研聯合體。海爾集團控股經營國家級科研機構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海爾以控股方式與國家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合資成立海爾廣科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海爾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美國C-MOLD公司合資組建北航海爾軟體有限公司。
海爾同國內外大公司、科研機構、大學等成立了48個聯合研究中心。海爾還先後與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合作建立了5個博士後工作站,在化學及材料、數字技術、軟體技術、生物工程、海外本土設計等方面開展博士課題研究。通過廣泛的產學研聯合,有效地加速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對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必然結果。由於海爾堅持創國際名牌,樹立國際信譽,因此在國際市場上逐步樹立了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1998年11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進行的亞太地區最具信用公司評比中,海爾成為亞太地區進入前十名的企業中惟一的中國企業。同時,美國權威的《家電》雜志公布全世界范圍內增長最快的家電企業,海爾排在美、日等家電名牌之前,名列榜首。
海爾將進一步全面推進企業國際化戰略,爭取早日實現進入世界500強的宏偉目標.
從1991年起海爾就在實施資產擴張戰略,先後兼並了原青島空調器廠、冰櫃廠、武漢希島、紅星電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達15億元之多,集團資產已從10年前的幾千萬元膨脹至39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家家電特大型企業。
1997年3月13日,海爾集團以控股投資的方式,與廣東愛德集團公司合資建起順德海爾電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爾與擁有資產近17億的大型企業集團西湖電子共同出資,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杭州海爾電器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生產大屏幕數字電視。
1997年底海爾又相繼兼並了安徽黃山電子有限公司,控股貴州電冰箱廠和青島第三制葯廠。至此,海爾13年來兼並國內企業16家,組成國內家電行業規模最大的一隻「聯合艦隊」。

啟示:海爾集團發展至今天,我們深深體會到技術創新是企業高速、穩定、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國際化的海爾的基石。名牌戰略是海爾創新精神的載體,海爾名牌戰略實施的過程,就是技術創新的過程。海爾採用發展戰略表現出的特徵為:1.公司定期地開發新產品、新市場、新工藝及老產品的新用途。
2.公司不是去適應外界的變化,他們試圖通過創新和創造以前未存在的新的需求,來使外界適應他們自己。
在發展之初,海爾採取集中生產單一產品的戰略,以有限的資源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1992年,海爾兼並多家家電企業,開始轉向相關多樣化戰略。新增的業務與現有的業務在價值鏈上擁有戰略匹配關系。即指這些業務可以分享技術,對共同的工藝國內尚形成更強的討價還價的能力,聯合生產零件和配件,分享共同的銷售力量,使用同樣的銷售機構的同樣的批發商或零售商,售後服務的聯合,共同使用一個知名商標,將有競爭性的和有價值的技術秘訣或生產能力從一種業務轉移到另一種業務,合並相似的價值鏈活動以獲得更低的成本。

⑶ 海爾案例分析

海爾有自己的物流公司,銷量開單,物流配貨,車隊配送,基本每個省會城市都會有配送中心,個別規模較大的非省會城市也有,只要有海爾的銷售公司,就有配送中心 如果更具體就比較難了,這也是他們的競爭力所在~ 應該不容易弄的!

海爾集團(Haier)是中國大陸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綜合家電廠商之一。 創立於1984年,22年來持續穩定發展,產品從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並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美譽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在中國市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四大主導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高達33%,海外銷售營收28億美元。

海爾的前身是位於青島市的青島電冰箱總廠,這家工廠當時已經虧損人民幣一百四十七萬元,瀕臨破產的命運,當時的廠長,也就是現任海爾集團的總裁張瑞敏第一次走進工廠,觸目所及竟然是滿工廠臭氣薰人的大小便,工人四處閑晃、無所事事,還有三五成群的工人拆下窗框燒火取暖。張瑞敏上任後 第一道命令就是「不準在工廠內大小便」,自這道命令開始,張瑞敏展開打造中國最大家電企業的漫長道路。一接手青島電冰箱廠,就將庫存的電冰箱全部檢查一遍,挑出七十六台有瑕疵的電冰箱,接著將這些電冰箱搬到工廠廣場上,要求生產這些電冰箱的工人在全體員工面前掄起大槌敲壞自己生產的成品。當時一台冰箱的價格約合一名普通工人二個月的薪水,工人親手敲毀自己的血汗結晶,不禁淚流滿面,也打下海爾堅持品質的基礎。

海爾集團堅持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以自創品牌的方式進軍國際市場,已建立起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路、製造網路、行銷與服務網路。現有設計中心18個,工業園10個(其中國外2個,分別位於美國和巴基斯坦;國內8個,其中5個在青島,合肥、大連、武漢各有一個),海外工廠及製造基地22個,行銷網點58800個;在海外市場,海爾產品已進入歐洲15家大連鎖店的12家、美國前10大連鎖店。在美國、歐洲初步實現了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目標,專門開發適合當地消費者的家電產品,海外工廠全線運營。
海爾總裁 張瑞敏

【海爾集團發展歷程】
海爾的發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1984年~1990年,內向型發展階段;1990年~1996年,出口階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資階段(在印尼等地投資);1999年以後,本土化階段(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設計、生產、銷售)。

*1984年~1990年,內向型發展階段
海爾"走出去"靠的是一條漸進式道路,即在逐步取得國內市場領先地位的基礎上,才開始推進國際化。所以在這階段,海爾先在國內市場以創新產品的方式建立海爾的品牌形象。
張瑞敏到四川考察當地市場,有用戶向他反應海爾的洗衣機不好用,時常會堵塞。原來四川很多農人用洗衣機來洗地瓜,所以常導致泥沙、根須等堵塞了洗衣機出水口。 張瑞敏將這個問題帶回海爾總部,但是大家把這事當笑話,張瑞敏卻嚴肅地說,「用戶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海爾研發部門因此發明一種專門用來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機。這種分眾訂制的行動,讓客戶對海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展開海爾訂制電器的行銷新紀元 。

*1990年~1996年,出口階段
1990年,海爾冰箱開始出口德國和美國市場,為了說服挑剔的德國人以打進德國市場,將撕去商標的海爾冰箱和德國名牌冰箱放在一起,讓德國經銷商自行去挑選。經過嚴格檢查及試用後,結果經銷商選中海爾冰箱,因此海爾獲得2萬台冰箱的訂單,開啟海爾走向國際之路。拉開了海爾產品進入海外市場的序幕。經過九年努力,海爾的營銷國際化取得了豐碩成果:冰箱、冰櫃、空調、洗衣機等出口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歐洲、東南亞、中東、拉美等市場,共87個國家和地區,海爾的冰箱、空調、洗衣機的生產技術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國家。在海外銷售過程中,主要依賴外國專營經銷商設立營銷網點,並建立國際物流中心,保證對海外經銷商的產品供應,贏得了國際信譽。

*1996年~1998年,海外投資階段
自1996年起,海爾首次投資海外,菲律賓海爾CDLKG電器有限公司成立,海爾的冰箱、空調、洗衣機的生產技術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國家,還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國等國先後投資設廠。

*1999年以後,本土化階段
1999年4月,海爾集團在美國海外第一個「三位一體本土化」的海外海爾,設計中心在洛杉機、營銷中心在紐約、生產中心在南卡州,立足當地發展成本土化的世界名牌。海爾"走出去"的成功,與以下因素密不可分:長期把開發國際市場作為市場營銷的戰略組成部分,跟蹤國際技術和產品資訊變化,堅持高質量,以創造世界名牌為導向,根據各國用戶的不同需求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致力於推行本土化戰略,等等。

【海爾公司的國際化歷程】

擬定三個1/3"國際化戰略

從決定要往外走的戰略構想成型之後,海爾一開始的改革就樹立了遠大的抱負將海爾的最終定位目標就是創造出國際化海爾。而中國的海爾是國際化海爾的一小區塊,而國際化海爾將會包括了美國海爾、歐洲海爾、中東海爾、東南亞海爾等各大版圖。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海爾提出了"三個1/3"戰略",也就是三分之一的國內生產國內銷售;三分之一國內生產國外出口;最後的三分之一則是海外建廠海外銷售。而實施這項國際化戰略的三個原則:堅持出口創牌為導向;出口創牌,首先是質量;先難後易,先打入已開發國家,再打入開發中國家。

在實施這項戰略的過程中,辛苦是一定的,而海爾將以這項戰略創出一條獨特的路徑,在產品往國際走的同時,海爾也有自己堅持的原則:第一台產品是引進,學習外有的而自己沒有的優點;第二台產品是國產,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產品,提高品質;第三台則是出口,將產量擴大標准化,出口外銷到各地;第四台在國外當地生產,減低成本。

在品牌上他們也分為三步在進行,第一步叫走出去,進到國外的主流國家、主流市場。第二步叫做走進去,走進到國外的主流渠道,銷售主流產品。第三步叫做走上去,也就是成為真正當地的一個主流品牌。

出口創牌的播種階段
海爾初步創出了國際市場知名度,海爾邁入國際化戰略的紮根階段,通過產品的設計、製造、營銷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牢固紮根海外市場。
美國是當今世界家電製造業的頂級國家,也是家電消費的大國之一,要成為世界級家電著名的名牌,就要在美國紮根。於是,在走出去的前期,海爾在洛杉機、矽谷等先建立設計中心,並在紐約建立貿易公司的基礎上,先創造出海爾的知名度。
"三位一體":當地設計、當地製造、當地銷售
在1999年4月,在家電業里已富有知名度的海爾更在美國南卡州設廠,這對中國或是美國都代表了巨大影響的轟動。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海爾用運用當地資源、人力,這樣特殊的手法很難讓其餘公司認同和跟進。2000年3月,美國本土生產的海爾冰箱已經進入了美國消費者的家庭里。美國AHAM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在美國239-280升容積冰箱市場,海爾冰箱已經成功佔領35%的美國市場份額,這對海爾來說是不是成功,只是必經之路。
海爾在美國設廠後,海爾貿易公司總經理邁克在專程參觀南卡工廠後,說出海爾品牌在美國已經創出很高的知名度,但那是以出國為基礎的。南卡工廠的投資產,對進一步提高海爾品牌在美國的影響,將會是有質的促進。有了南卡工廠的依託,市場拓展將更加有力,因為美國消費者會認為這是美國人自己的產品,自己的品牌。
的確,南卡的設廠,如預期的一樣,美國幾乎認為海爾就是自己的家電品牌,信任的程度都反應在銷售表上。

在海外投資建廠
海爾在通過海外投資建廠後,為了將國際化戰略實行的更徹底,便增添了三個中心。
一、信息中心。美國有規定,在當地投資建立工廠後,可以加入當地協會,如美國的AHAM、CEA協會,這就表示公司已具備了參與制定當地行業標準的資格,並可了解當地同業動態和競爭對手信息。同時因為美國製造而具備與當地知名品牌公平競爭資格。
二、設計中心。海爾在海外的經營思路都是根據當地消費者的要求來進行設計,透過當地設計,當地化生產,以第一速度把用戶的需求轉化成用戶滿意的商品。在美國,海爾以優先方式推出達到2001年能耗之星標準的品牌之一,以環保為訴求的標准下,帶動了海爾品牌美譽度,同時也帶動其他地區的出口及國內市場的市場發展。

三、資源中心。通過當地工廠掌握當地優勢分供方資源,有助於海爾整合全球資源優勢,提高產品競爭力。現在為海爾提供零件支持國際大東司就有四十多家為世界五百強企業。

跨國並購突破歐洲陣地
歐洲是世界家電王國,世界上許多著名家電廠商都在歐洲,以精緻、高品質聞名,因此突破歐洲成為海爾國際化戰略的第二個陣地。

2001年7月,海爾集團跨國並購義大利一家冰箱廠
異於美國設廠的手法,海爾在義大利合並了一間製造冰箱的工廠,並設立海爾義大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將海爾品牌植入歐洲市場,並且合用當地文化原有的工廠,將原本不良的家電全部汰換成海爾所生產的家電,塑造與歐美著名品牌的平等的高級。這是海爾繼美國之後在發達國家實施本土化戰略的又一個重大壯舉,是海爾實施國際化名牌的又一成功標志和新的里程碑。此間工廠在當月運營投產,產品質量、產量等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採取並購的模式更讓海爾如虎添翼,同時具備了開拓國際市場的三大優勢。其一,迅速進入當地市場。2001年,海爾冰箱在歐洲銷售量超過6000萬美元,在此基礎上,建立本土化製造中心尤為必要,而實施兼並策略,可以快速滿足市場需求。其二,最短的時間內整合當地化資源。順利地掌握了原材料,設備的采購網路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外部公共關系資源,企業發展的軟硬環境很快搭建起來。其三,消除了貿易技術壁壘。歐洲各個國家為亞洲產品設置了產品認證,關稅等貿易技術壁壘,當地化生產完全突破了這些限制,海爾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已經毫無阻礙。

三融一創"鞏固陣地
在海外逐步播種、發芽、成長起來之後,海爾進一步推行"三融一創"理念,全面鞏固海外市場陣地。

"三融一創",即通過融資、融智、融文化,
創本土化名牌,這也是國際化海爾的最終體現。惟有如此,才能做到超前滿足當地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海爾在國際市場的品牌美譽度。
實施本土化戰略,文化融合非常重要。兩種文化的融合比較困難,但本質上創新的理念都是可以融合的。海爾通過共同的經營理念、企業精神,逐步實現了海爾文化與當地文化的融合。在美國工廠,到處都能看到像中國海爾一樣的管理理念,但方式靈活多樣,更富於美國文化色彩。班前會制度,6S優質典型講評,評選優秀海爾員工活動等等,讓美國海爾員工感到既有新奇又有活力,這種有激情的管理方式形成了美國海爾員工比學趕超的氛圍,員工積極進取的狀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當前,通過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海爾已建立起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路、采購網路、製造網路、營銷與服務網路。集團現有工業園15個,海外工廠及製造基地30個,海外設計中心8個,營銷網點58800個。
永遠的世界自主品牌
事實證明,海爾的收獲並不是來自於工廠本身,而是來自其成功的本土化品牌運作。海爾集團通過本土化的名牌運作,而得到更多的用戶資源,海爾的訂單增加了很多,有了訂單,海爾海外的發展就不用再完全靠自己投資在全球設廠,再也不用經過海爾工廠的手,靠品牌代言就可以使海爾公司進入五百強企業,賣永恆的產品。在去年,海爾就停止了投資設廠,將代工交由海爾國際合作工廠去做,海爾現在已經不賣產品,賣的是世界級品牌。

只有創新與突破
國際化的成功,已為海爾帶出了知名度和產品保證,現階段的海爾已遇到了瓶頸,他們清楚知道海爾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不斷的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夠領先對手一步,才能夠保持自己領先的、不可替代的、難以被對手模仿的競爭優勢,海爾現在的國際化領土已經走到一定的程度,接下來只有不斷的創新和突破,才能達到海爾的頂點。

【海爾的國際行銷活動】
兩千零六年開始,海爾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之後,進入第四個發展創新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

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戰略的區別是:國際化戰略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球輻射;全球化品牌戰略則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創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

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營運的競爭力。與分供方、客戶、用戶都實現雙贏利潤。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海爾的持續發展。

由這一連串的創新戰略發展到現在,也意味著海爾其實在實行國際化戰略時,就已經將企業帶進了國際化的領域里了!為了進一步向大家解釋海爾集團的國際行銷活動,我們決定以課文中第五節所提到的「價值鏈」以及「整合回應架構」來闡述與分析有關海爾集團的國際行銷活動。

【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是由一連串的價值創造活動(value creation activities)所組成,包括了製造、行銷、配送到售後服務等主要活動(primary activities),及公司基本建設(廠房)、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發展及物料采購等支援活動(support activities)。

」先有市場、再建工廠」、」先有訂單、後有商品」這些是海爾的經營理念之ㄧ,在當地有了工廠以後,製造、采購、營銷與訊息的流通都更加的便利,海爾的開發區工業園的信息化的立體庫,就實現了他們這種觀念。采購的物品與原料不應該為庫存、為倉庫堆放滯留,而是應該為了生產而采購;生產出來的產品應該直接配送到用戶手裡而不是放在倉庫里!用「一流三網」來體現這兩個特點:信息化和網路化;「一流」就是定單信息流,企業內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須圍繞著定單流動;網路即全球的供應網路、全球配送網路、計算機管理網路,這三個網是物流的基礎和支持。在全國有42個配送中心,這些配送中心可以及時地配送到用戶手裡去。

以上這個圖表可以清楚說明,海爾集團的價值鏈(市場鏈)。

在海爾的市場鏈流程圖上,第一個大圈是全球供應商資源,通過互聯網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找到最好的供應商,分供方也可以去滿足客戶的需求,物流把全集團的資源整合起來,找到最好的供應商。另一個大圈是產品製造部門包括ODM、OEM,第三個大圈是全球用戶的資源,尋求有價值定單。實際上是否采購是否生產關鍵是看第三個圈是否拿到定單,原來職能關系的各部門全部變成市場關系,像設計,全面質量管理等等,全是直接為用戶服務的。

在企業的外部,從縱向的角度,上游就是分供方,下游就是客戶,現在分供方整合到一起,聯合起來共同滿足用戶的需求,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有沒有參與產品前端設計的能力,沒有這個能力,供的貨再好也不行。我能把我的新產品給你,你必須設計出能提高產品性能的電機,我也可以給你更高的價格。

下游商家的主要渠道是這樣的,國外的大連鎖、沃爾瑪、家樂福等以及國內連鎖、家電專營連鎖店、大商場及海爾自己的專賣店,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客戶群,海爾與分供方聯合起來,創造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海爾在海外建有技術開發中心、生產基地和貿易公司,實現設計、製造、營銷的「三位一體」本土化模式,目前在美國、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地都設有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海爾。

【整合回應架構】

「國內生產國內銷售三分之一,國內生產海外銷售三分之一,海外生產海外銷售三分之一」是海爾的」三個三分之ㄧ」理念,由此可知,海爾即使走向了國際,有關的行銷活動包括製造、生產、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則還是以本土化為主,製造與生產以國內為重,而海外的製造與生產是次重比例,基礎研究是以國內的中央研究院為主,但是透過信息同步化功能可以使研發工作全球整合,相關的應用研究則以當地的研究中心為核心,並且能與當地的經銷商和製造商共同研究出符合當地消費需求的產品,所以可以回應當地壓力。

再來我們便進一步分析海爾的行銷策略,因為他們是先有訂單才開始采購生產,所以產品是完全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主,因此可以回應當地;在廣告策略方面,他們堅持採用「思路全球化、行動本土化」,這一點可以從他們的廣告標語中看出來,海爾在美國的廣告標語是What the world comes home to,在歐洲是用Haier and higher,充分表現出海爾的本土化,因此廣告基本上為全球標准化、部分因當地狀況而加以修正,採用中庸策略;海爾的」不打價格戰」策略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略知ㄧ二了,沒錯!海爾集團生產的所有產品都是不二價,絕對不會因為當地物價或是國情而有價格上高低的起伏,也不會因為和對手有類似的產品競爭而和對手打起價格戰,因此他們訂價的全球整合能力高、相對的回應當地能力很低;在促銷與配銷方面的則會視各地市場情況而做修正。

⑷ 海爾公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海爾集團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

名牌戰略階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時間,通過專心致志乾冰箱的過程實施了名牌戰略,建立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多元化戰略發展階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時間,通過企業文化的延伸及「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實施了多元化的擴張。

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以創國際名牌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通過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空間的三個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實施與進展。

⑸ 請介紹一下海爾公司在海外的發展情況

海爾在海外的發展比較好,已經在海外形成了中國企業的代名詞。
海爾可是公認的在海外發展最好的國產家電品牌了。2020年上半年,海爾海外收入470億元,同比增長0.6%。其中美國市場收入同比增加6.5%,日本市場同比擴大16.4%,東南亞市場增長7%。全年海爾海外營收達1013.52億元,同比增長8.61%,占整體營收48.33%,較2019年提高1.85pct。其中,北美為海爾智家最大海外市場,2020年營收達到637億元,同比+10%,歐洲市場2020年實現營收165億元。
海爾全球競爭力的形成和提升建立在海爾對全球市場的本土化布局基礎之上。目前,海爾已在北美、歐盟、日韓、非洲、中東及東南亞等地區建立本土化的機構,30個海外製造基地、22個貿易公司和8個設計中心的建立使海爾實現在全球主要經濟區域的本土化研發、製造和營銷,2007年,海爾海外營業額實現超過33億美元,其中規模最大的海外機構當屬美國海爾。由美國海爾研發團隊參與設計、美國海爾工廠製造、美國海爾貿易公司營銷的海爾法式對開門冰箱等高端產品備受青睞,引起當地主流品牌的極大關注,海爾的研發能力和滿足美國消費者需求的營銷推廣已經讓老牌家電廠商感到威脅。
拓展資料:
1、海爾早在十幾年前便具有領先的全球化視野和戰略,在歐洲、美國、南美、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廣泛進行製造和研發等層面的布局。2012年,海爾成功完成了對紐西蘭當地市場最大家電品牌斐雪派克的收購,海爾品牌在紐西蘭白電市場份額佔比15.4%,與斐雪派克雙品牌合計佔比43%,成為紐西蘭白電市場第一。2016年,海爾以55.8億美元收購美國通用電氣(GE Applicances)家電業務,很快海爾+GE Applicances的組合便拿下北美空調市場近1/3的市場份額。隨著海爾在海外並購及市場拓展陸續展開,海外業務管理運營經驗不斷積累,海爾的競爭優勢越發突出,目前海爾的海外營收超千億元。

閱讀全文

與海爾什麼在菲律賓實現逆增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6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9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2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5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3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4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7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2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2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2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4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3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5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6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5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