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二手食物是什麼紀錄片

菲律賓二手食物是什麼紀錄片

發布時間:2023-04-01 07:05:18

A. 麥當勞起源

麥當勞兄弟創辦,後又轉賣他人

B. 麥當勞創始人的有關咨詢

1937年,狄克·麥當勞與兄弟邁克·麥當勞在洛杉磯東部開了一家汽車餐廳。由於他們製作的漢堡包味美價廉,深受顧客歡迎。雖然每個漢堡包只賣15美分,但年營業額仍超過了25萬美元。這是相當可觀的數目。1955年克羅克成立特許經營公司——麥當勞公司系統公司(1960年改名為麥當勞公司)

1955年,克羅克在芝加哥東北部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麥當勞特許經營店。該店體現了克羅克對快餐店的理解,那就是重視品質、服務、衛生和經濟實惠。由於一開始克羅克就打算把該店作為未來加盟店的樣板,所以他創建了一套極其嚴格的經營制度。他曾經如此描繪這段往事:「我當時已52歲,有糖尿病、早期關節炎,在早年的推銷生涯里摘除了膽囊和大部分的甲狀腺,但我始終相信,生命中最好的時光,還在前面。」

總部位於: 美國伊利諾州歐克布魯克(Oakbrook, Illinois)
重要人物:
雷·克洛克(Ray Kroc),創始人
安德魯·麥肯納(Andrew J. McKenna),董事會非執行主席
吉姆·斯金納(Jim Skinner),董事會副主席兼CEO
邁克爾·羅伯茨(Michael Roberts),總裁兼COO
主要產業: 餐館
雇員數目: 418,000人
主要產品: 連鎖快餐、甜點、童裝等
麥當
勞的黃金准則是顧客至上,顧客永遠第一。提供服務的最高標準是質量(Quality漢堡包質優味美、營養全面)、服務(Service服務快速敏捷、熱情周到)、清潔(Cleanliness店堂清潔衛生、環境宜人)和價值(Value價格合理、優質方便),即QSC&V原則。這是最能體現麥當勞特色的重要原則。
麥當勞體系有三種檢查制度:一是常規性月度考評,二是公司總部的檢查,三是抽查(在選定的分店每年進行一次)。
麥當勞公司的收入主要來源於房地產營運收入、從加盟店收取的服務費和直營店的盈餘三部分。
麥當勞在處理總部與分店關繫上非常成功,主要有三個特點:
其一是麥當勞收取的首期特許費和年金都很低,減輕了分店的負擔;
其二是總部始終堅持讓利原則,把采購中得到的優惠直接轉給各特許分店;
其三是麥當勞總部不通過向受許人出售設備及產品來牟取暴利(許多特許組織都通過強賣產品的方式獲得主要利潤,這就容易使總部與分店發生沖突)。
麥當勞的670家餐廳遍布在跨越中國25個省市和直轄市的108個次級行政區域。
● 1990年,麥當勞在深圳開設中國的第一家餐廳。
● 1992年4月,北京王府井麥當勞餐廳開張,成為麥當勞在全世界面積最大的餐廳.
● 麥當勞在廣州的第一家餐廳開張時創造了麥當勞歷史上的最高銷售額記錄。
● 南京夫子廟餐廳開張時創造了麥當勞歷史上最高的每筆交易平均消費額。
● 2003年8月,麥當勞於天津首先開展特許經營業務。
標准化服務
We wanted McDonald's to be more than just a name used by
many different people.
We wanted to build a restaurant system that would be known
for food of prepara tion.
理想的組織
Authority should be placed at the lowest possible level.
I wanted the man colsest to the stores to be able to make
decisions.
和供應商一同成長
"Listen Bill",I said,"you hang on here.We have fifteen
stores now,and pretty soon we'll have a hundred.You'll be
able to back on your feet and expand right along with us"
地域密集的重要性
Build on it right away and be in there before the competition.
Pump some money and activity into a town,and they'll
remember you for it.
克羅克
他不懷疑別人,但在商場上屢屢受騙,多次面臨危機。盡管如此,他還是相信未來,相信夢想,奮勇前進。
脫著疼痛的雙腿,巡視全美的店鋪,決不妥協店鋪經營的每一個詳細環節。他相信先播種後收獲。他使別人先於自己稱為百萬富翁。因他信奉 重要的並不是獲得百萬資產,而是把麥當勞經營成最好的,為更多的客戶所接受,所喜愛的公司。晚年的他不得不座輪椅,但還每天在公司中露面。他的一生是不斷奮斗的光輝的一生。『我敢於公開與競爭對手競爭。想知道競爭對手的情報,不需要派偵探。調查垃圾箱,就可以知道對方的所有信息。我不是一次,兩次的深夜兩點弄到競爭對手的垃圾箱,調查前天賣了幾箱肉,賣了幾個麵包。美國最好之處在於競爭。我阻止不了競爭對手模仿我的樣式,偷取我的計劃,但他們不能偷盜我的大腦。所以他們總會落後我一步。我要鍛煉自己更強大。即傾力於QSCV. 他的下屬的評價是:克羅克是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們的才能的最好的頭兒。

C. 菲律賓一般吃什麼 菲律賓人的飲食文化

菲律賓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農民在煮飯前才舂米。米飯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飯進食。菲律賓人最喜歡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飯,然後用香蕉葉包飯。玉米作為食物,先是曬干,磨成粉,然後做成各種食品。城市中上層人士大多吃西餐。

菲律賓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時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蘭教教規,他們不吃豬肉,不喝烈性酒。和其他馬來人一樣喜歡吃魚,不喝牛奶。烹調很簡單,喜歡使用刺激性的調味品。進食時用手抓。咀嚼檳榔的習慣在菲律賓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3)菲律賓二手食物是什麼紀錄片擴展閱讀:

菲律賓菜餚是甜、酸、鹹的大膽組合,常常給人以味覺上的強烈記憶。其中阿斗波是菲律賓的風味美食,一般採用燉肉、蒜、醬油和醋製作而成,無論是家常便飯或者正餐中都能見其身影。每位廚師都有其烹飪技巧,燉肉的「主角」也不限定,可能是雞肉、鵝肝等。菲律賓人吃阿斗波,少不了米飯,廚師將概念融合起來,以飯團的形式呈現。

D. 誰有百慕大三角的詳細介紹啊

百慕大三角 Bermuda Triangle
亦稱魔鬼三角區[1]和喪命地獄。
據說已有50多隻船和20多架飛機在此處神秘失蹤。該地區略呈三角形,位於美國南岸、百慕達島和大安地列斯群島之間。該地區無法解釋的事件可上溯至19世紀中葉。船隻失蹤有時原因不明,有時還沒有發出遇難訊號即無影無蹤。突出的實例是裝載著錳礦的美國海軍輔助船「獨眼神號」在1918年3月失蹤,迄今仍是一個謎。1945年有5架美國轟炸機從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空軍基地起飛,在飛行訓練途中用無線電報告他們遇難,然後電訊逐漸減弱消失,救難隊也告失蹤。
百慕大群島是世界聞名的一個地方,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正東約600公里的海上。百慕大三角的具體地理位置是指位於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島、邁阿密(美國佛羅里達半島)和聖胡安(波多黎各島)這三點連線形成的三角地帶,面積達40萬平方英里。百幕大三角由36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這些島嶼好似圓形的環躺卧在大西洋上,由於百慕大群島與美洲大陸之間有一股暖流經過,因此,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島上綠樹常青,鮮花怒放。百慕大又被稱為地球上最孤立的海島.因為它與最接近的陸地也有幾百英里之遙,因此,百慕大群島四周是遼闊的海洋,具有藍天綠水,白鷗飛翔,花香四溢的秀麗風景。
不過,百慕大之所以出名,並非是由於它的美麗的海島風光,而是,提起百慕大,人們就會聯想到恐怖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區」。相傳,在這里航行的艦船或飛機常常神秘地失蹤,事後不要說查明原因,就是連一點船舶和飛機的殘骸碎片也找不到。以致於最有經驗的海員或飛行員通過這里時,都無心欣賞那美麗如畫的海上風光,而是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唯恐碰上厄運,不明不穗腔白地葬送魚腹。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百慕大魔鬼三角」名稱的由來,是1945年12月5日美國19飛行隊在訓練時突然失蹤,當時預定的飛行計劃是一個三角形,於是人猜滾衫們後來把美國東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羅里達州南部的邁阿密,然後通過巴哈馬群島,穿過波多黎各,到西經40線附近的聖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區,稱為百慕大三角區或「魔鬼三角」。在這個地區,已有數以百計的船隻和飛機失事,數以千計的人在此喪生。從1880到1976年間,約有158次失蹤事件,其中大多是發生在1949年以來的30年間,曾發生失蹤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喪生或失蹤。這些奇怪神秘的失蹤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馬尾藻海」地區,為北緯20°-40°、西經35°-75°之間的寬廣水域。這兒是世界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晝夜120-190千米,且多漩渦、台風和龍卷風。不僅如此,這兒海深達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溝,深7000米以上,最深達9218米。

成因

到目前為止,對「百慕大魔鬼三角」的解釋可歸納為如下幾類:一類認為,這些失蹤是由於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聯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飛碟在作怪。第二類則認為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異常、洋底空洞、甚至還有人提出泡沫說、晴空湍流說、水橋說、黑洞說等等,用一些奇異自然現象來解釋「百慕在魔鬼三角」。最近,英國地質學家,利茲大學的克雷奈爾教授提出了新觀點,他認為:造成百慕大海域經常出備悉現沉船或墜機事件的元兇是海底產生的巨大沼氣泡。在百慕大海底地層下面發現了一種由冰凍的水和沼氣混合而成的結晶體。當海底發生猛烈的地震活動時被埋在地下的塊狀晶體被翻了出來,因外界壓力減輕,便會迅速氣化。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來所具有浮力。恰逢此時經過這里的船隻,就會像石頭一樣沉入海底。如果此時正好有飛機經過,當沼氣遇到灼熱的飛機發動機,無疑會立即燃燒爆炸,盪然無存。與此相反,有些人認為這些奇特的失蹤現象彼此間並無聯系,因而也就否定百慕在魔鬼三角的存在。百慕大這層神秘的面紗是否已經揭開,沿待後人的研究驗證。

案例

在本世紀海上發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以最令人費解的,當屬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輪船失蹤案。據說自從1945年以來,在這片海域已有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神秘的無故失蹤。失蹤事件之多,使世人無法相信其盡屬偶然。所謂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島,南到波多黎各,西至美國佛羅里達州這樣一片三角形海域,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由於這一片海面失蹤事件疊起,世人便稱它為「地球的黑洞」、「魔鬼三角」。

1945年12月的一天,美國第十九飛行隊的隊長泰勒上尉帶領人14名飛行員,駕駛著5架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從佛羅里達州的勞德代爾堡機場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泰勒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有著在空中飛行2599小時的飛行記錄,他的飛行技術對完成這樣的訓練任務應該是根本不成問題的。但當飛行的機群越過巴哈馬群島上空時,基地突然收到了泰勒上尉的呼叫:「我的羅盤失靈了!」,「我在不連接的陸地上空!」以後兩個小時,無線電通信系統斷斷續續,但是還能顯示出他們大致是向北和向東飛。下午4點,指揮部收到泰勒上尉的呼叫:「我弄不清自身位置,我不知在什麼地方。」接著電波訊號越來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指揮部感到這事不大對頭,立即派一架水上飛機起飛搜索。半小時後,一艘油輪上的人看見一團火焰,那架水上飛機墜落了。

在短短的6個小時,6架飛機,15位飛行員一下子都不見了。他們消失得莫名其妙。這件事使美國當局受到極大的震動,軍方決心查個水落石出。次日,在廣達600萬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出動了300架飛機和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1艘艦艇,進行了最大規模的搜索。搜索范圍從百慕大到墨西哥灣的每一處海面,時間達5天之久,可仍沒能找到那六架飛機的蹤影。

多年來,人們對這次事件眾說紛紜,百慕三海域也就隨著這次事件的披露而出了名。然而,該地區無法解釋的船隻或飛機失蹤事件,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

早在1840年,一艘名叫「洛查理」的法國貨船航行到百慕大海面時,人們就發現船上食物新鮮如初,貨物整齊無損,而船員卻全部神秘地失蹤了。

1872年,在亞速爾群島以西的海面上,又有人發現叫「瑪麗亞·米列斯特」的雙桅船在海上漂流,船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食物,甚至半杯咖啡還沒喝完,而船內空無一人。

1935年,義大利藉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眼看著美國蕎帆船「拉達荷馬」號一點點的被海浪淹沒。但5天後,他們又親眼看到這艘帆船居然又漂浮在海面上。水手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是他們連同被救起的「拉達荷馬」號船員一起跳到這艘船上,他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白日夢。

另一個突出事例是裝載著錳礦的美國海軍輔助船「獨眼神」號在1918年3月失蹤,這艘巨型貨輪擁有309名水手,並有著當時良好的無線電設備,竟沒有發出任何呼救訊號就無影無蹤。

1951年,巴西一架水上飛機在搜尋他們一艘在這片海域失蹤軍艦時,發現百慕大海域的水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正以驚人的速度掠過。

1977年2月,有人駕駛私人水上飛機飛過百慕大海域,發現羅盤指針偏離了幾十度,正在吃飯的人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飛離這里後,他們還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噪音。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的一位船長說,有一次他乘船途經百慕大海域時,船上的羅盤指針突然猛烈擺動,正在運轉的柴油機功率突然消失,濁浪滔天,船的四周都是大霧。他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但這片海域外的海浪並不大,也沒有霧。他說,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百慕大三角發生的事件,引起了各國科學家和有關方面的注意。人們對此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百慕大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因此會造成羅盤失靈。1943年,一位名叫裘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作了一次實驗,以兩台磁力發生機輸出十幾櫚的磁力。磁力發生機開機後,船體周圍湧起綠色煙霧,船和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復正常,事後裘薩卻自殺而死。因此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有人認為百慕大區域有著類似宇宙黑洞的現象。但「黑洞」是在太空中的一種狀態,在地球上否有黑洞,還有待於證明。有人認為百慕大海域海底有一股與海面潮流發生沖突時,就會造成海上事故,但這股海底的潛流又是怎樣形成的此也沒有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

此外,還有次聲破壞論、空氣湍流論等種種說法,但這些解釋也都是一種假說,既缺乏足夠的依據,也未能為人們普遍接受。

科學探索

1979年,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織的聯合考察組,在百慕大海域的海底發現一個巨大的水下金字塔。根據美國邁阿密博物館名譽館長查爾斯·柏里茲派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這個水下金字塔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巨大。塔身上有兩個黑洞,海水高速從洞中穿過。

水下金字塔的發現,使百慕大三角謎變得更為神秘莫測,它到底是人造的還是自然形成的?它與百慕大海域連續發生的海難和空難有什麼關系?這些都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討。百慕大這個黑洞,至今還沒有看見底。

並不存在的「百慕大魔鬼三角」

·方舟子·

百慕大群島是大西洋上著名的旅遊勝地,然而卻跟一個恐怖的名字聯系在了一起。在地理學上,並不存在「百慕大三角」這樣的劃分,但是神秘現象的鼓吹者將百慕大群島、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和波多黎各的聖胡安這三個地方硬是劃了三條連線,組成一個三角形,然後聲稱在這一海域曾多次發生過莫名其妙的航船、飛機失蹤,稱之為「魔鬼三角」。有的甚至聲稱這種「魔鬼三角」在地球上還有多個,較著名的還有一個日本「魔鬼海」。這種說法經過無數文章、書籍的渲染,越傳越神,不僅家喻戶曉,甚至連某些專業人士也信以為真,比如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海洋信息網也將「百慕大三角」當成「海洋奇觀」、「海洋之迷」,收錄了幾篇有關文章。國內海洋方面的主要科普雜志《海洋世界》在80年代初首次向國人介紹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以

後又多次提起這個話題,直到2000年,上面至少還有兩篇介紹文章,一篇是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2000年第2期),一篇是洋洋《海洋中的神秘地帶》(2000年第4期),聲稱:「幾十年來,有許多船隻、飛機在這里神秘失蹤,而且從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在這片海域內,無人駕駛的鬼船飄來忽去,奇光異霧時隱時現……百慕大三角被人們稱為『死亡三角』、『魔鬼三角』、『魔海』……」(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一個風景優美的人間天堂在這些作者筆下成了人間地獄,實在駭人聽聞。

五花八門的理論、假說被提出來試圖解釋這個神秘現象,簡直成了一門學問。比如上面的這篇文章,就提到了「外星人綁架」、「大西國發射激光」、「黑洞理論」、「海上次聲波振動理論」、「高壓油氣說」、「平行宇宙」、「第二重力」、「四維空間」、「時空收縮論」等等。最流行的說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底有個外星人基地,那些失蹤的飛機和船隻被外星人掠走了,失蹤者被外星人帶去當實驗品,科幻電影《第三類親密接觸》就有幾十年後那些失蹤的飛行員被外星人放回的鏡頭,而且還跟失蹤前一樣年輕。還有一種很迷人的科幻說法,說是這些飛機和船隻進入了「時間旋渦」或第四維空間,去了另一個世界。也有人試圖根據現有的科學知識,給出合理的解釋,比如海嘯、地震、龍卷風、重力異常、磁異常(美國海軍在普查繪制海圖時測量過這個海域,並未發現任何異常)。其中有一個「磁偏角異常」的說法,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甚至連一些懷疑論者也接受。眾所周知,地球的磁極和地理極往往是不相吻合的,導致羅盤所指的北極與實際的北極有一定的偏差,不同地點的磁偏角一般均不同,這種磁偏角現象早在宋朝就已被中國人發現,是航海的一個基本常識。

有人聲稱,百慕大三角這個地方與眾不同,磁北極和北極卻是在同一直線上,即磁偏角為零,如果海員、飛行員在百慕大三角繼續保持校正磁偏角的習慣,就會迷失方向。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磁偏角現象是每個海員、飛行員都時刻牢記著的,如果他們一時忘了,在別的地方會偏離航向,在磁偏角為零的地方卻偏偏不會。即使有海員、飛行員發神經突然在不需校正羅盤的地方去校正羅盤,也只能解釋為什麼飛機、船隻偏離了航線,卻無法解釋它們為什麼會消失。地磁上有很多地方磁偏角為零,將這些地方連接起來,成了一條假想的「零磁偏線」,這條線從美國五大湖區,經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古巴一直延伸到南美。百慕大三角實際上並不都在零磁偏線上,只有在靠近佛羅里達的地方磁偏角才接近零,往東則磁偏角逐漸增加,在百慕大群島處達到15度。

神秘現象的鼓吹者都承認,並沒有一個合理的理論、假說能夠解釋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失蹤現象。問題是,如果這個神秘失蹤現象本來就不存在,又何必挖空心思去解釋呢?但是這些「研究者」卻沒有一個想到要去調查調查是否真有那麼多船隻、飛機在百慕大三角失蹤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圖書館員拉里·庫舍(Larry Kusche)決定為他們代勞,挨個挨個地調查神秘現象鼓吹者所具體提到的全部五十多(因為有的相關事故很難說該算在一起還是分開,所以不用確定數字)起事例的真相,查閱美國空軍、海軍、海岸警備隊、倫敦勞埃德(LLoyd's)保險公司的有關調查報告,事故發生時報紙的報道,以及向有關人員寫信查詢,在1975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 Solved)一書,詳細地介紹了他對每一起事例的調查結果。該書被美國海岸警備隊、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和許多權威機構認為是對百

慕大三角現象的定論。在這本書中,庫捨得出了十條結論:

一、在找到了足夠的資料以後,大多數的事故都能有合理的解釋,並不神秘。比如,有的是因為遇到了颶風,有的是船體結構本身有缺陷又遇到壞天氣,這些在事後的調查報告中都有結論。

二、在一些傳說的「事故」中,關鍵的細節,甚至整個事故,都是虛構的。

三、一些明顯發生在別處的事故也被算進了百慕大三角之中,最臭名昭著的是1902年發生在太平洋的一起海難和1951年發生在愛爾蘭的一起空難,都被當成了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如果我們根據鼓吹者所提到的百慕大三角事故劃定百慕大三角,它將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大西洋的無比廣闊的海域。船隻、飛機失蹤是全球各地到處發生的,比如,自1850年以來,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和北歐之間,有近兩百艘、架船隻、飛機失蹤或被遺棄。事實上百慕大三角的失蹤現象並不突出。

四、有一些失蹤的船隻的航線經過了百慕大三角,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們是否是在那裡失蹤的。

五、在許多事例中,船隻或飛機的失蹤地幾乎完全未知,搜尋者不得不被要求尋找廣闊的海域。

六、許多事故在發生的時候,當時的人並不認為有神秘之處,但在許多年後,神秘現象的鼓吹者在尋找證據時,卻開始把它們也算入了神秘事故。這時候要再去完全搞清楚發生在多年前的事故的詳情,一般是很困難的。

七、與傳說的相反,在許多事故發生的時候,天氣都非常惡劣。在幾起事故中,颶風應承擔責任。

八、許多事故發生在下午或晚上,使得援救人員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現場,因此大海有整夜的時間破壞現場,難以找到殘骸。

九、許多作者在介紹事故時,並未做原始的調查,而只是引用別的作者的文章,因此以訛傳訛,越傳越離譜。

十、在介紹某些事故時,鼓吹者隱瞞了那些能對失蹤有明顯的解釋的重要細節。

庫舍在書中(第二版)並沒有具體統計有多少起事故是可以確定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我根據他對每一起事故的具體描述算了一下,在這五十多起事故中,只有二十起左右可以確定是發生在百慕大三角或其鄰近海域。考慮到那是一個船隻、飛機出入極其頻繁的地區,在一百多年中只發生了這些事故,並不算多。此外,與傳說的相反,有的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找到了殘骸,甚至還有倖存者。

這些結論也同樣適用於其他的「魔鬼三角」,比如日本的「魔鬼海」,庫舍發現實際上是美國人捏造出來的。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想到,如果百慕大三角真的頻繁發生神秘的海難、空難,最該重視的是海洋保險公司,應對經過百慕大三角的船隻收取額外的保險費。但是保險公司並不認為百慕大三角是個特別危險的海域。1975年,在答復《命運》(Fate)雜志的詢問時,壟斷英國海洋保險的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聲明:「根據勞埃德記錄,自1955年以來,在世界范圍內有428艘船隻被報失蹤,而你們也許有興趣知道,我們的情報部門未能發現任何證據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蹤案的說法。美國海岸警備隊有關大西洋事故的計算機記錄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結果也支持這個結論。」

如此看來,所謂「百慕大魔鬼三角」神秘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秘的倒成了,這個神秘現象是如何被炮製出來、流傳開去的?這必須從美國航空史上一起著名的空難事故--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失蹤說起。

第19飛行中隊由5架「報復者」(Avenger)魚雷轟炸機和14名飛行員(包括5名駕駛員,其他為無線電員和槍炮手)組成。其中四駕飛機由學生飛行員駕駛,第五架飛機的駕駛員是負責訓練這些學生的中隊長查爾斯·泰勒(CharlesTaylor)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點,這五架飛機從佛羅里達的勞德代爾堡(Ft. Lauderdale)海軍航空基地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既定航線是從佛羅里達半島向東飛越大西洋抵達巴哈馬群島上空,然後折回勞德代爾堡,全程約300英里,飛機上攜帶的汽油足夠飛行6個小時。在下午4點,基地接到了泰勒發來的遇到麻煩的信號。這時飛機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上空,但是並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繼續向北、向東飛行,離開大陸原來越遠,向大西洋深海飛去。基地收到的最後一次通訊是7點過後不久,那時飛機還有一小時的燃料,但很顯然仍然繼續向大西洋深處飛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飛行員可

能試圖在海面迫降,但在黑暗之中失敗而遇難。援救人員未能發現飛機的殘骸和屍體,顯然它們都已沉入了大海深處。「復仇者」綽號「鐵鳥」,空機重達14000磅,一旦掉到海面上就很快沉落海底。但是這次悲劇並沒有結束,在當天晚上7點27分,兩架「水手」海上飛機(Martin Mariner)起飛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在升空23分鍾後發生爆炸,機上13名乘員全部遇難。「水手」海上飛機有容易漏油的毛病,綽號「飛行油箱」,如果有乘員吸煙或因別的原因出現火花,就可能發生爆炸而出事。「甘斯·米爾斯」號(SS Gaines Mills)的海員目睹了這架飛機的爆炸經過,並發現了掉到海面上的殘骸。

隨後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包括庫舍)的調查結果,都認為泰勒上尉必須為第19飛行中隊的失蹤承擔主要責任。泰勒並不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而以馬虎著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曾經兩次因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棄機跳傘而獲救(泰勒還被迫在海上第三次棄機跳傘,不過那一次不是他的責任)。在這次飛行訓練時,泰勒既忘了帶手錶又忘了帶基本的導航儀器。在飛行中,他報告他的飛機上的羅盤失靈,但是相信自己能夠根據目測繼續帶領飛行,聲稱無需幫助。在4點45分時,基地發現泰勒顯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揮權交給跟隨的飛機,但是泰勒顯然沒有這么做。從通話記錄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領飛行中隊向錯誤的方向航行,遲至6點時,泰勒還在命令飛行中隊向東飛行,而至少有兩名學生飛行員認為應該向西飛行,但是由於軍中的紀律,他們不得不跟隨泰勒飛向深淵。基地反復地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緊急頻道通訊,而泰勒也拒絕這樣做。因此這次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人為錯誤導致,其次天氣也不佳。盡管在第19飛行中隊剛起飛時,天氣情況良好,但很快就變得惡劣。救援飛機報告遇到強烈的氣流和危險的飛行條件,當時在該海域的船隻報告風暴和巨浪。一位迷航而又剛愎自用的中隊長帶著沒有經驗的學生飛行員在惡劣的天氣中夜裡飛行,遇難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並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但是泰勒的親屬對這個調查結果不滿。他們向美國海軍高層上訴。在40年代末,美國海軍最高當局滿足了泰勒親屬的要求,把事故原因歸咎於壞天氣和「未知因素」。「未知因素」激發了人們的想像能力。第19飛行中隊的失事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神秘故事,在傳播中又被有意無意地添油加醋,於是惡劣的氣候被說成「當時天氣很好」(見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下同),一次對學生飛行員的訓練飛行被說成「參加訓練的14名飛行員也都是有經驗的老手」,泰勒拒絕使用緊急通訊頻道被說成「無線電聯絡受到干擾」,那架升空後不久就爆炸的「水手」救援飛機被說成「與基地保持一段聯系後也失蹤了」,好像也很神秘,而實際上那隻是當天出動的眾多救援飛機中的一架而已。

對「百慕大三角」的渲染可以追溯到1950年9月16日,合眾社在那一天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在佛羅里達海岸和百慕大之間,船隻和飛機神秘失蹤」,該文的作者瓊斯(E.V.W. Jones)可視為「百慕大魔鬼三角」之父。兩年以後,《命運》雜志發表了一篇署名喬治·桑德(George X. Sand)的文章,總結了在百慕大一帶發生的「奇怪的海上失蹤案」。隨後又有幾本描述百慕大一帶的神秘現象的書籍出現,比如傑薩普(M.K. Jessup)著的《不明飛行物案件》(The Case for the UFO),奇霍(Donald Keyhoe)著的《飛碟陰謀》(TheFlying Saucer),都宣揚這些百慕大失蹤案是由於外星人綁架。1964年2月,

在一本名為《商船隊》(Argosy)的小說刊物上,嘎迪斯(Vincent Gaddis)發表了《致命的百慕大三角》(The Deadly Bermuda Triangle)一文,首次提出「百慕大三角」一詞。1969年,斯賓塞(John Wallace Spencer)出版《失蹤地帶》(Limbo of the Lost)一書,專門研究「百慕大三角」,影響不小。兩年後,一部名為《魔鬼三角》(The Devil's Triangle)的長篇紀錄片發行。1974年貝里斯(Charles Berlitz)出版《百慕大三角》(The Bermuda Triangle)一書,成為暢銷書,賣出了五百萬冊。在這些文章、書籍、電影的鼓吹下,「百慕大魔鬼三角」成了在西方家喻戶曉的神秘地帶。庫舍的《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一書,主要就是為了反駁貝里斯的暢銷書而寫。在該書出版後,貝里斯又四處散布謠言,聲稱在百慕大三角的海底發現了一座大金字塔,至少高420英尺,底座邊長540英尺,並認為這座金字塔可以揭示神秘失蹤的奧秘。1978年3月,庫舍向貝里斯提出挑戰,要求貝里斯提供發現海底金字塔的證據。庫舍與麻省理工學院、美國海軍等機構的海洋學家聯系,都無人知道有海底金字塔這一發現。他要求與貝里斯打賭,各向一家銀行存入一萬美金,如果在1978年9月1日之前,貝里斯能夠出示海底金字塔存在的證據並被美國考古研究院、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全國地理學會等權威機構證實,將贏得賭金,更重要的是,庫舍將承認貝里斯是

正確的。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周,1978年4月24日,貝里斯通知這家銀行的副行長,他不願接受庫舍的挑戰,等於承認了自己是在毫無證據地信口開河。這出以訛傳訛的鬧劇至此在美國告一段落,緊接著卻在中國開演,至今未息。

E. 布萊恩·考克斯的參演紀錄片

1. 太陽系的奇跡(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 )集數: 全5集
第一集:《太陽帝國》 第二集:《混沌中的秩序》 第三集:《細藍線》 第四集:《生死一線》 第五集:《未知世界》
發行時間: 2010年03月07日
製作發行: BBC TWO
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Professor Brian Cox visits some of the most stunning locations on earth to describe how the laws of nature have carved natural wonders across the solar system.
布賴恩考克斯教授游歷地球上一些最令人驚奇的地點,向觀眾展示和剖析自然法則所造就的太陽系的偉大自然奇觀。
In this first episode Brian explores the powerhouse of them all, the sun. In India he witnesses a total solar eclipse - when the link to the light and heat that sustains us is cut off for a few precious minutes.
在第一節中,布萊恩探索的是所有這些的能源工廠——太陽。在印度,維持我們光與熱的鏈接被切斷的幾分鍾里,他目擊了一次日全食的全過程。
But heat and light are not the only power of the sun over the solar system. In Norway, Brian watches the battle between the sun's wind and earth, as the night sky glows with the northern lights.
但是,光與熱並不是太陽在太陽系中唯一的能量。布萊恩在挪威看到了太陽風與地球的戰斗,那就是夜空中的北極光。
Beyond earth, the solar wind continues, creating dazzling aurora on other planets. Brian makes contact with Voyager, a probe that has been travelling since its launch 30 years ago. Now 14 billion kilometres away, Voyager has just detected the solar wind is beginning to peter out. But even here we haven't reached the end of the sun's rule.
在地球之外,太陽風也在其他星球上創造著絢麗的極光。布萊恩調查了旅行者號探測器的數據,至今它已在宇宙中飛行了30年,距地球140億公里之遙。旅行者號剛剛探測到太陽風的威力開始減弱,但即使在那裡,我們仍然沒有逃脫太陽的統治。
Brian explains how its greatest power, gravity, reaches out for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kilometres, where the lightest gravitational touch encircles our solar system in a mysterious cloud of comets.
布萊恩解釋了為何太陽強大的能量和引力能影響到千億公里之外,在一個神秘的彗星雲里, 最微弱的引力影響環繞著我們的太陽系。
2.宇宙的奇跡(wonders of the universe)共四集:第一集:《命運》、 第二集:《星塵》、 第三集:《陷落》 和第四集:《信使》
發行時間: 2011年03月06日
製作發行: BBC TWO
Brian Cox教授帶我們用物理學揭開種種宇宙奇跡的奧秘,闡釋人類和宇宙的深邃聯系。茫茫宇宙,人類從何而來?宇宙又將走向何處?帶著萬千的疑問,我們跟隨Brian Cox教授一起感受地球上罕見的景觀,在這些壯麗的景觀背後,隱藏著宇宙的秘密……讓我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深入了解物理學,逐漸揭開宇宙各種奇跡的神秘面紗,明了了人類與宇宙的深邃聯系。
3.生命的奇跡 (wonders of life) 共五集:第一集:《生命的定義》(What Is Life)、第二集:《擴展的宇宙》(Expanding Universe)、第三集:《無盡形態美》(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第四集:《體型很重要》(Size Matters)、 第五集:《地球;家園》(Home)
主演: Brian Cox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首播日期: 2013-01-27 集數: 5 單集片長: 60分鍾 iMDB評分: 7.1/10 (119 votes) iMDB鏈接: tt2699374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教授探詢自然定律是如何創造了宇宙中最復雜多樣的現象:生命 ◇第一集:生命的定義(What Is Life) 在本集中,布萊恩教授拜訪了著名的「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的東南亞地區。在這個世界上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地方,他檢驗了生與死的一線之隔並提出了最古老的問題:什麼是生命?傳統的答案往往牽涉到神靈;這在菲律賓山區每年的「亡靈節」(Day of the Dead)慶祝儀式中可見一斑。 布萊恩教授提出了另外一個答案,一個與宇宙中的能量流動關聯起來的答案:生命並不是一個「事物」;它是一個化學過程,這個過程利用了在宇宙中流動的能量並通過DNA的精妙化學運作而代代相傳。與神秘的說法相去甚遠,生命的出現也許可以看作是物理學定律的必然結果。 ◇第二集:擴展的宇宙(Expanding Universe) 在美國繁茂的自然歷史中,布萊恩教授遇見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動物;它們揭示了各種感覺是如何進化的。 地球上的每種動物使用各自擁有的獨特的感官來探知周圍的物理環境,以不同的方式經歷著周圍的世界。追隨這些機制的進化是一個帶我們走過生命演化歷程的故事:從單細胞生物到更復雜的靈性生物。布萊恩教授發現,經過38億年的時間,這些感官促使著生命向不同的方向發展並且最終導致了人類的好奇心和智力的出現。終究是我們的感官使得我們能夠仰望星空,探索這不斷擴張的宇宙,並理解它的起源。 ◇第三集:無盡形態美(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 整個宇宙幾乎沒有生命的跡象。地球,這個我們稱為「家園」的星球,乍看起來似乎違反了自然規律:它擁有著各種顏色、形態和大小的生命。沒有人能夠確切地知道現在存活著的物種有多少;我們最好的猜測是將近8千7百萬。在這一集中,布萊恩教授提問到,在一個由物理學和化學定律統治的宇宙中,一個星球(地球)是如何能夠產生這么多無與倫比的生物的。 ◇第四集:尺寸很重要(Size Matters) 在這一集中,布萊恩教授環游澳大利亞來探詢關於生命規模的物理學規律。一個生物體的尺寸不僅僅決定了哪些自然作用會影響到它的生命,也決定了它的「生命速度」。南部澳大利亞的渺小的彎翼蝙蝠以極快的速度喪失熱量,使得它們每天掙扎著找到足夠的食物來存活。然而隨著生物體的尺寸變大,新陳代謝的速度緩慢下來;這對於生物體的壽命有著深遠的影響。 ◇第五集:地球;家園(Home) 就人類現有知識所言,地球是宇宙中存在生命僅有的一個地方。然而這個特性將會保持多久呢?天文學家正在接近發現其他類地星球。布萊恩教授思考了為什麼生命在這里生根、而什麼是使得太空中的一塊石頭轉變成生機勃勃的星球所需要的成分。

F. 求推薦幾部很好的美食記錄片,國外的,舌尖上的中國已經看過了

1、《壽司之神》是由大衛·賈柏沒純拍攝的關於三星廚師小野二郎的美食紀錄片。由小野二郎、小野禎一、小野隆士、山本益弘等人主演。

該片記錄了小野二郎畢生追求創造完美壽司的歷程,同時也采訪了他的大兒子小野禎一,講述他追隨父親腳步的重重壓力。

2、《面條之路》韓國KBS電視台紀錄片,全片總共6集。

攝制組走遍中國大陸、烏茲別克、韓國、日本、越南、泰國、不丹、土耳其、義大利等歐亞十幾個國家,以各種確鑿的考古證據和文獻資料,全面展示了面條——這一承載人類三千年文明的古老食物所走過的奇妙之旅。

3、《NHK:舌尖上的世界》又名《食物和文明的世界群像》。

日本NHK電視台耗費巨資,拍攝組全球行走五萬公里,記錄吃什麼,為何吃,怎麼吃。從南美秘魯傳到歐洲挽救了飢荒的土豆,到德型茄國巴耶州農民對一頭豬的充分利用,這部紀錄片以全球各種食物的起源為焦點,揭示食物與人類的關系。

4、《水果獵人》:憑借《千錘百煉》《沿江而上》金馬獎兩度摘桂並兩度入圍聖丹斯影展評審團大獎的華裔導演張僑勇2012年又一枯租咐部紀錄片力作。

影片跟蹤了幾位所謂的 「水果獵人」,前往美國的夏威夷、秘魯的利馬、亞馬遜流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島,以及義大利等地尋訪水果之旅,讓看的人不知不覺想嘗嘗那些看著美味的珍稀水果 。

5、《亞洲各式美食烹飪法》:製片國家為泰國,共26集。

6、《料理往事:江戶時代的老菜譜》:製片國家為日本,共8集。

7、《啤酒是如何釀成的》:製片國家為美國。

8、《糖果的歷史》:美食作家Nigel Slater帶領大家走上一條甜絲絲的糖果尋宗路。

G. 求BBC紀錄片食物真相 Food unwrapped 全集百度雲資源

微博搜索:EF字幕組,你在這家字幕組的輪毀微博里搜索「食物真相」,就可以。第六季開始翻譯世凱的,已經翻到第十集了,不過臘返備不是按照順序翻的,而且你要一集集保存。

H. 你怎麼評價紀錄片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 第七季呢

看似講的是美食,其實內容涵蓋旅行、文化、探險等。安東尼·波登在這檔節目里揮灑自如,全面展示了他的才華。

鏈接: https://pan..com/s/1e5oMWSu777U8U-xDCCG8Cg

?pwd=5cxb 提取碼: 5cxb

《未知之旅》和一般人們印象中只會說「外焦里嫩、入口即化」式的美食節目完全不同,是安東尼·波登第一人稱的敘述,像簡並是旅行日記又像是美食探險,邊吃邊談之中,展現孝帶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加上主持人獨特的口才,更是錦上添花。第七季的八個目的地分別是:納克索斯攔慎跡島、芝加哥、蒙大拿、喬治亞、菲律賓、科隆、塞內加爾、布宜諾斯艾利斯。

I. 2022菲律賓記錄片導演采風采訪電影叫什麼

這部電影名為《菲律賓探索:采風采訪》,是一部由菲律賓導演克里斯·莫拉斯(Chris Moore)拍攝液談如的紀錄片。該片記錄了莫拉斯對菲律賓的采風采訪,他探訪了菲律賓的不同社區,並采訪了當地的居民,在片中,他分享了他的觀點,以及他如何看待菲律賓的社會、文化和政治。該片也揭示了菲律賓人民的生活,從一個更深入侍斗的角度解釋了菲律鬧啟賓文化和社會。

J. 菲律賓有什麼特產

1、芒果乾

芒果又名「望果」,即取意「希望之果」。果實橢圓滑潤,果皮呈檸檬黃色,味道甘醇;形色美艷,芒果味甘酸、性涼無毒,具有清熱生津,解渴利尿,益胃止嘔等功能。

菲律賓芒果乾與一般果菜乾製法工藝不同,這種芒果乾色澤鮮艷,有橙黃、橙紅或金黃色,不用加色素是該品種的特色。每塊芒果乾表面乾爽不粘手,具有濃厚芒果芳香,甜酸可口。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二手食物是什麼紀錄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6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6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2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10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4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89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96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29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18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1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0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5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6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2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