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阿弗爾鐵塔在哪個城市

法國的阿弗爾鐵塔在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2-06-27 18:08:48

A. 告訴我法國的首都在哪個城市好吧。

法國首都是巴黎

巴黎,位於北部巴黎盆地中央。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215.2萬。巴黎大區包括市區及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000萬。

塞納河自東南方緩緩進入巴黎,環抱西岱島(ILE DE CITE),從西南方出巴黎城。然後,蜿蜒曲折向西北方向流去,在勒·阿弗爾港(LE
HAVRE)注入英吉利海峽。塞納河流經巴黎市區13公里。

巴黎市共劃分為20個區,以盧浮宮及西岱島的一部分為中心,呈螺旋狀、按順時針方向,向外擴展。各區居民人數不一,最多的是15區,22萬多人,最少的2區,僅2萬多人。

巴黎的歷史有2,000多年,最早是從西岱島發祥的。據說,當時居民僅幾百人,居住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舊城島上。公元四世紀,羅馬人的一個部落強占島上高盧人村莊,並建立了「巴黎吉」人的首府,巴黎從此得名。公元六世紀起,巴黎成為法蘭西王國的首都,以後歷代法蘭西的封建王朝均以巴黎為國都。十三世紀時,巴黎的人口已達7萬。菲利普·奧古斯特國王下令修建城牆和防禦工事,西岱島人口不斷增加,成為王國的權力中心。全城的貿易和手工業作坊逐漸集中在塞納河右岸,市場開始形成。教育、學術和宗教界人士大多住在塞納河的左岸。1337年開始的英法百年戰爭使巴黎遭到嚴重毀壞。戰後,弗朗索瓦一世再次定都巴黎並進行重修。1546年,盧浮宮開始興建。以後的歷代帝王,尤其是路易十四,不惜花費巨資修宮殿、造花園、建廣場。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法國的統治者曾遷都凡爾賽,但巴黎仍是法國宗教、文化、藝術中心。

巴黎是法國的政治中心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憤起搗毀了封建王朝囚禁革命者的監獄——巴士底獄,由此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廢除封建制度。1792年建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18日政變,1804年稱帝為拿破崙一世,並頒布了「拿破崙法典」。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帝國垮台,路易十八建立復辟王朝。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復辟王朝,路易·菲力普建立了七月王朝。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了第二共和國。1851年,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次年稱帝,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9月革命後,成立第三共和國。1940年,德軍佔領巴黎,第三共和國覆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第四共和國成立。1958年,戴高樂將軍受權組閣並制定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

巴黎是法國的經濟和商業中心

法國是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強大。巴黎集中了法國多數大型集團公司和金融機構。在世界前100家大企業中,有法國企業TOTALFINAELF石油公司、CARREFOUR超市集團、VIVENDI
UNIVERSAL公司、PSA PEUGEOT CITROEN汽車公司、RENAULT汽車公司、SUEZ公司、EDF公司、FRANCE
TELECOM公司和ALCATEL公司,它們的總部均設在巴黎。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在30多年前開始興建拉·苔芳斯(LA
DEFENSE)新區,如今該區已建成30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宇,1500家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世界上100家最大企業中已有五分之一在這里設立了辦事處,法國最大企業的辦事機構多數也設在這里,是巴黎地區最重要的商務中心。該區擁有15萬職工,2萬居民,每年接待200萬遊客,每天有40萬人在那裡換乘地鐵。巴黎大區佔全國土地面積的十分之一,人口佔全國人口近五分之一,擁有的財富佔全國的一半。

巴黎也是法國的文化和教育中心

巴黎是座文化古都,到處是歷史遺產和文化古跡,隨處可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著名的建築物有: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凱旋門、埃菲爾鐵塔、凡爾賽宮、協和廣場、巴黎歌劇院、旺多姆廣場、聖心大教堂、榮軍院、先賢祠、巴士底廣場、楓丹白露宮,等等。

法國現代文化設施的建設,如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盧浮宮中的金字塔,奧賽博物館及巴士底歌劇院,均得到幾任總統嘔心瀝血的關懷。

巴黎市區塞納河上的橋共有36座,建造年代不同,建築式樣各異。其中26座橋的歷史在百年以上。這些用石磚、鋼鐵建造的橋記錄了戰爭的演變,王朝的興衰,歷史的變革。多少電影藝術家、歌詞作曲家,多少詩人、畫家、文人墨客,曾在橋上沉思遐想,汲取靈感。巴黎的每一座橋都有一段歷史,訴述著歷史的變遷和人民的哀樂。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稱「小橋」,連接西岱島和河的左岸,據說橋已有2000年的歷史,幾經修建,最後一次修繕是在1852年。最著名的橋是「新橋」,1578年動工建造,1603年竣工。最壯觀的橋是「亞力山大三世橋」,建於1900年,橋上一組組青銅雕像栩栩如生,裝飾講究。從1993年8月,在塞納河上開始建造第36座橋——「夏爾·戴高樂橋」,位於奧斯特利茨橋的上游,1996年7月15日建成,並定於8月8日通行。這大概是塞納河上最後的一座橋。

巴黎的博物館有80多家,除盧浮宮外,還有:羅丹雕塑博物館、畢加索博物館、奧賽博物館、蒙瑪唐博物館、卡那瓦萊博物館、法國歷史博物館、巴黎市現代藝術博物館、藝術和新作博物館、非洲與大洋洲博物館、群眾藝術與傳統博物館、裝飾藝術館,還有幾家展示中國和亞洲藝術的博物館。此外,尚有軍事、海軍、人文、自然、技術、海洋博物館及錢幣、郵政、廣播、時裝、電影、樂器、鍾表、眼鏡等博物館。還有格雷萬蠟像館。

巴黎的畫廊有300多個,文化交流很多,經常展出繪畫、雕塑、攝影等作品,據統計,每年組織的這類展覽會達1,400次以上。

巴黎市屬圖書館有83個,尚有各類國立圖書館及國家資料中心。國家圖書館最大,藏書1,000多萬冊,期刊40多萬份,30多萬卷古代、近代及現代手稿保存完好。

巴黎文化生活豐富,市區有70家劇場,400家電影院,200間藝術大廳,30所臨時展覽館。

巴黎有70多所高等專科學院(佔全國一半以上),13所綜合性大學,許多學院和大學分布在拉丁區。著名的巴黎索邦(SORBONNE)大學、綜合科技大學(ECOLE
POLYTECHNIQUE)、國立行政管理學院(ENA)、高等師范大學(ECOLE NORMALE DE
PARIS)等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級技術、行政和管理人材。法國的總統、總理、部長和科學家等大多畢業於這些學校。

巴黎還是法國的交通樞紐

巴黎共有三個機場:戴高樂機場(CHARLES DE
GAULE),奧利(ORLY)機場和布爾熱(BOURGET)機場。北部戴高樂機場又分一號機場和二號機場。一號機場供外國航空公司的遠程和中程飛機使用,每天起落飛機300架次,每年可接待1,000萬旅客,裝卸40萬噸貨物。二號機場供法國航空公司國際航線的飛機使用,每年客運量可達4,500萬人次,貨運量140萬噸。南部奧利機場用於法國國內航線和北非航線,每年過往旅客2,500萬人次。北部布爾熱機場用於國際航空展。

巴黎大區每天有500萬人上下班,地鐵、公共汽車和地區快速鐵路組成的地上和地下立體交通網安全和快速地把人們輸送到四面八方。巴黎地鐵有15條線路,全長220公里,366個車站,日載客500萬人次。巴黎地區的公共汽車有269條線路,6,500個車站,共有5,500多輛公共汽車,日運送260多萬人次。地區快速鐵路分A線、B線和C線,共有132個車站,其中19個車站在市區,這些車站緊靠地鐵站,便於迅速疏散乘客。

巴黎是全國鐵路網的中心,建有6個車站。乘客根據所去方向,到不同的車站乘坐火車。
巴黎還有15,000輛計程車,每天載客30萬人次。

求採納

B. 法國因為什麼而著名

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偵探小說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俠盜亞森羅平,和喬治·西姆農的梅格雷探長。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
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名勝古跡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凱旋門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先賢祠 (le Panthé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大仲馬、居里夫婦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此時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
香榭麗舍大街 (Avenu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杜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羅斯福大街(Av. Roosevelt)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東端的協和廣場南北兩端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香榭麗舍大街還有大、小展覽宮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法國主要是以藝術和文化出名,在法國,有許多電影節、展覽會、音樂會等供人欣賞。
法國劇作家莫里哀 :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是他參加劇團以後用的藝名。莫里哀10歲喪母,外祖父經常帶他去看鬧劇、喜劇和悲喜劇。50年代,莫里哀開始編演一些鬧劇及喜劇,如《冒失鬼》()。1658年回巴黎主要從事古典主義喜劇創作,一系列作品問世,如《可愛的女才子》(1659)、《斯卡納萊爾》(1660)、《丈夫學堂》(1661)、《太太學堂》(1662)。1664-1668年,是莫里哀的創作高峰階段,主要劇作有《偽君子》(1664)、《唐璜》(1665)、《吝嗇鬼》(1668)等。1668年以後,莫里哀還寫了一些諷刺作品。莫里哀一生寫了30多部喜劇。他塑造人物性格適當引入了鬧劇因素,充分運用日常語言,對喜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莫里哀於1673年病逝。
伏爾泰( 1694-1778年):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魯埃,伏爾泰是筆名。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由盛轉衰,親身感受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青年時代因發表反對封建貴族統治的作品,兩次被關進巴士底獄。1725年出獄後,旅居英國三年。他主張「開明君主」統治,實行君主立憲。伏爾泰創作了許多作品,他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宗教迷信,宣揚自由和平等的原則,主張人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著作有:《哲學辭典》、《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路易十四時代》等。還寫過有關中國的歷史劇《中國的孤兒》。
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生於日內瓦鍾表匠家庭。當過仆從、秘書、家庭教師、樂譜抄寫員。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認為私有制是人民群眾遭受社會壓迫的根源,但不主張徹底消滅私有制。主要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舊譯《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懺悔錄》等。
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年):法國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8-1814年)。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畢業於巴黎軍事學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在土倫戰役中立下戰功,被破格提為准將。督政府時期率軍進攻義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1799年11月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1804年稱帝。1812年對俄戰爭潰敗,帝國瓦解。1815年在滑鐵盧戰敗。被流放到大西洋中聖赫勒拿島。
維克多·雨果(1802-1885年):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才華橫溢,創作力經久不衰,文學生涯達半個世紀之久。人道主義是貫穿於他作品的主線。維克多·雨果於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國貝桑松的一個軍官家庭,童年時隨父到過義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時代他走上了為社會進步而斗爭的道路。1831年發表的小說《巴黎聖母院》,表現出作家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開始時,維克多·雨果已成為堅定的共和黨人,並當選為制憲會議的成員,成為法國國民議會中社會民主左派的領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維克多·雨果立即發表宣言進行反抗,不幸遭到失敗。同年12月,維克多·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魯塞爾。在長達19年的流亡生活期間,維克多·雨果始終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獨裁政權的斗爭,並堅持寫作。1862年完成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垮台,維克多·雨果返抵故土。1872年完成了他最後一部小說《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於巴黎。維克多·雨果一生追隨時代步伐前進,是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當維克多·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後發出了滿腔義憤。他義正辭嚴地寫道:「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彷彿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責,把這些財富還給被劫掠的中國。」
克勞德·莫奈(1840-1926)法國著名藝術家,畫家。1840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童年在阿弗爾度過,1859年他來到巴黎,見識了當時幾位著名的印象派早期畫家的作品。他鑒賞他們的作品,但莫奈不是他們的追隨者而是一個反叛者。莫奈對造型並不關心,他關心的是層次,正是因為莫奈對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夠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他所確實看見的事物,但也正因為此,他卻表現不出事物的幻覺真實感。1872年,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一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特色的一幅。
莫奈之所以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從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在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
巴斯德(L. Louis Pasteur 1822-1895),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德1839-1842年在貝桑松皇家學院學習,1843-1846年在巴黎高級師范學校學習,獲博士學位。巴斯德在微生物發酵和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發明了「巴氏消毒法」。
羅丹(1840-1917),法國雕塑家,現代雕塑藝術之父。1874年,羅丹的《青銅時代》入選官方沙龍。《青銅時代》是依據真實人物所塑造的男子裸體雕塑,手法寫實。由於塑像跟真人一般大小,人體肌肉筋骨又十分逼真,展出後引起轟動,評選委員會內甚至有人宣稱他是從屍體上模印下來的。幸虧布歇出面為羅丹申辯,他才不至於遭受更惡毒的污衊。

C. 埃弗爾鐵塔百度知道

總體敘述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埃菲爾鐵塔從1887年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只鉚釘,超級壯觀。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法國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爾鐵塔上介紹了其為申奧所做出的准備情況,而埃菲爾鐵塔更成為了該國申奧的「天然廣告」。
這個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 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 直到紐約帝國大廈的出現。 它由150萬個鉚釘連接固定, 據說它對地面的壓強只有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那麼大。塔的四個面上, 銘刻了72個科學家的名字, 都是為了保護鐵塔不被摧毀而從事研究的人們。埃菲爾鐵塔120歲生日亮燈
[編輯本段]歷史背景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之一,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它和紐約的帝國大廈、東京的電視塔同被譽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築。
1889年,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巴黎舉辦了大型國際博覽會以示慶祝。博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爾鐵塔。它成為當時席捲世界的工業革命的象徵。
埃菲爾鐵塔的設計者是法國建築師居斯塔夫·埃菲爾。早年他以旱橋專家而聞名。他一生中傑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揚四海的還是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鐵塔。用他自己的話說:埃菲爾鐵塔「把我淹沒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當初,法國政府雖然決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鐵塔,但提供的資金只是所需費用的1/5。埃菲爾為實現他的設計,曾將他的建築工程公司和全部財產抵押給銀行作為工程投資。
1887年1月28日,埃菲爾鐵塔正式開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時,夏季每天工作13小時,終於,1889年3月31日這座鋼鐵結構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爾鐵塔是由很多分散的碎片組成的——看起來就像一堆模型的組件。不過,這些碎片可不是塑料的,而是金屬的,而且有18038個,重達7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用鉚釘250萬個。由於鐵塔上的每個部件事先都嚴格編號,所以裝配時沒出一點差錯。施工完全依照設計進行,中途沒有進行任何改動,可見設計之合理、計算之精確。據統計,僅鐵塔的設計草圖就有5300多張,其中包括1700張全圖。
建成後的埃菲爾鐵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終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如今,鐵塔上增設了廣播和電視天線,它的總高已達320米。站在塔上,整個巴黎都在腳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參觀。到1988年,「鐵娘子」已迎接來自五大洲的遊客1.23億人次。
1989年3月31日,埃菲爾鐵塔整整100歲。為此巴黎鐵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紀念活動,重現了百年前埃菲爾率眾登頂的歷史場景:身著黑色禮服、頭戴寬邊禮帽、手持國旗的「埃菲爾」和30名「知名人士」、「建築工人」,在隆重的鼓樂聲中拾級而上。當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頂時,21響禮炮齊鳴,群鴿繞塔飛翔,彩色氣球飄上藍天。在鐵塔2層平台的圍欄上懸掛著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的「慶祝鐵塔100歲」的彩色條幅。無數遊客翹首目睹了這一壯觀場面。
埃菲爾鐵塔經歷了百年風雨,但在經過20世紀80年代初的大修之後風采依舊,巍然屹立在塞納河畔。它是全體法國人民的驕傲。
埃菲爾鐵塔佔地一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遊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採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鐵塔的設計者埃菲爾先生當初交付圖紙時就曾說:「只有適當的油漆,才能保障這座金屬建築的壽命。」這句話對於鐵娘子的維護很是適用,它是不是同時也更適合於現今人們情感的維系:細致關懷,善始善終,這才是人間大美之所在。
[編輯本段]巴黎的標志
埃菲爾鐵塔(又譯「艾菲爾鐵塔」)是法國巴黎著名鐵塔,坐落在塞納河南岸馬爾斯廣場的北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巴黎鐵塔有如巴黎聖母院,羅浮宮,凱旋門,香榭麗舍大街一樣是巴黎的地標性建築。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麼,埃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就是現代巴黎的標志。
1889年適逢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群體,但在700多件應征方案里,選中了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埃菲爾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
浪漫的巴黎人給鐵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牧女」。以設計人法國著名建築工程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並在塔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
[編輯本段]鋼鐵傑作
塔身為鋼架鏤空結構,高324米,重10000噸。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4米的三層平台可帶給人心理震撼力的景象供游覽,第四層平台海拔300米,設氣象站。頂部架有天線,為巴黎電視中心。從地面到塔頂裝有電梯和階梯,1711級階梯。
鐵塔採用交錯式結構,由四條與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帶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鐵柱支撐著高聳入雲的塔身,內設四部水力升降機(現為電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預制梁架、150萬顆鉚釘、12000個鋼鐵鑄件,總重7000噸,由250個工人花了17個月建成,造價為740萬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噸。這一龐然大物顯示了資本主義初期工業生產的強大威力,與其說是建築,不如叫做裝配更為恰當。在設計、分解、生產零件、組裝到修整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同時也顯示出法國人異想天開式的浪漫情趣、藝術品位、創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戰勝利後遠渡大西洋、在紐約落戶的自由女神像一樣,埃菲爾鐵塔在不和諧中求和諧,不可能中覓可能。它對新藝術運動的意義決不能牽強附會地理解為只是從塔尖到塔基那條大麴線,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鐵鑄件圖案花邊:鐵塔恰如新藝術派一樣,代表著當時歐洲正處於古典主義傳統向現代主義過渡與轉換的特定時期。
近年來巴黎市政府對鐵塔進行了大的維修。從1985年聖誕節起,鐵塔改用碘鎢燈照明,夜晚塔身呈現金黃色, 既節省電,也更加美觀。
[編輯本段]埃菲爾鐵塔背後的故事
現在的人可能很難相信,當1800年代末期埃菲爾鐵塔的構想被提出的時候,很多巴黎人甚至是很多法國人都並不贊成。下面的故事,就是關於這個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建築之一——埃菲爾鐵塔。
革命性的構想
1885年,法國官方開始計劃於1889年舉行一個大博覽會(Great Exposition),用以慶祝法國革命勝利100周年。他們希望建造一個可以代表法國榮譽的紀念碑。
當時,石制的華盛頓紀念碑剛剛完工。這座高達557英尺的紀念碑,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而法國人希望超越這一紀錄,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個1000英尺的高塔。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塔的設計和建築師。
公開選拔
1886年5月2日,法國政府宣布舉行一個設計大賽,法國的工程師和建築師們被邀請參加研究關於在Champ de Mars豎起一個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鐵塔的可能性。
無論參加大賽的人提出什麼樣的構想,他們的設計都必須滿足如下兩個條件:
1. 這個建築可以用來募集資金。也就是說必須能夠吸引足夠的旅遊者買票參觀,所得資金可以維持這個建築本身。
2. 這是一個臨時的建築,在博覽會之後能夠輕易的拆除。
沒有競爭
在5月18日的最後期限之前,超過100份設計稿參與競爭。其中大部分都非常傳統,另外一些則非常的怪異。有人提出建造一個巨大的斷頭台;有人提議豎起一個1000英尺的灑水裝置,在乾旱的季節里灌溉整個巴黎;還有人建議在高塔的頂上,安裝一個巨大的電燈,可以把整個巴黎照亮8倍,可以方便的閱讀報紙。
事實是,沒有一個提案獲得通過。就在宣布舉行大賽的時候,一位53歲的建築工程師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爾),就已經開始思索用金屬為法國建造一個偉大的建築。
幾周之前,他已經會見過一位叫做Edouard Lockroy的法國大臣,並且提交了自己已經准備完畢的計劃——一座鐵塔。埃菲爾製作了5329張機械制圖用以描述將會用到的18038塊不同的部件。Lockroy對埃菲爾的設計非常傾心,於是暗中操縱設計大賽使得埃菲爾的設計勝出。
合資建設
1887年1月,埃菲爾和法國政府、巴黎市政府簽訂了合約。埃菲爾的工程公司將會支付建造總預算160萬美元中的130萬美元,作為交換,埃菲爾將會獲得在博覽會期間和此後20年的由此鐵塔而獲得的各項收入。(這時候政府已經同意在博覽會後保留鐵塔。)然後,所有的擁有權將轉交給巴黎市政府,如果願意,政府也可以拆除掉鐵塔。
和其他的公共紀念碑不一樣的是,埃菲爾鐵塔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用來賺錢。如果你想乘坐電梯或者樓梯到達一層平台,需要支付2法郎;如果想一路到達頂層,需要支付5法郎(星期天會便宜一些)。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一層平台還計劃開辦餐廳、咖啡廳、商店;二層平台計劃開設郵局、電話局、麵包店和畫廊。這個鐵塔設計能夠同時容納10416名付費的遊客。
破土動工
建設始於1月26日,此時時間已經不多了,距離博覽會的開放僅僅有兩年的時間,埃菲爾必須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建設。要知道,有埃菲爾鐵塔一半高的華盛頓紀念碑,花費了36年才建設完成。
巴黎人的抗議浪潮
一個1000英尺高的建築將會拉低巴黎的天空,並且壓制城市的其他地標,例如聖母院(Notre Dame)、盧浮宮(Louvre)和凱旋門(Arc de Triomphe)……當鐵塔開始破土動工的時候,超過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聯署一份請願書,要求停止這一工程。他們聲稱埃菲爾的「大燭台」會損害巴黎的名譽和形象。不過埃菲爾和市政府並沒有理會這一抗議,建造工作絲毫未受影響的繼續進行。
其他的恐懼
鐵塔還有其他的批評者。法國一位數學教授預計,當蓋到748英尺之後,這個建築會轟然倒塌;還有「專家」稱鐵塔的燈光將會殺死塞納河中所有的魚。
巴黎版的《New York Herald》聲稱鐵塔正在改變氣候,日報《Le Matin》則用頭條報道鐵塔「正在下沉」。不過鐵塔的建造工程一刻也沒有停歇,一種敬畏的情緒開始取代畏懼。
世界第八奇跡
一般而言建築都是在學習前作的基礎上提升的,例如想要蓋一座10層的高樓最好先研究一下8、9層的建築。而對於埃菲爾而言就沒這么幸運,之前沒有任何的建築能夠達到鐵塔的高度。
為了完成鐵塔的建造,埃菲爾設計了許多具有創造性的技術:
· 和當時其他的大型建築工程不同,埃菲爾預先在自己的車間裡面製造好所有的部件。也就是說,當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時候,能夠很快速的安裝完畢。
· 鉚釘孔預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製作完畢,使得20個鉚接小組能夠每天裝配1650個鉚釘。
· 建造鐵塔的每個部件都不超過3噸重,這使得小型起重機得以普遍應用。
塔墩
在工程開始的階段,實際上有四個施工地點,每一個都是鐵塔的支腳或者成為塔墩。這些塔墩直到180英尺之後才會匯合,而當這些橋墩匯合之後必須能夠達到完美的水平,這個完美的水平面將會作為餘下800英尺的建造基礎。塔墩如果建造的稍有差池,就會讓整個鐵塔傾斜。
埃菲爾知道自己沒辦法保證塔墩在建造完畢之後能夠托起完美的水平面,所以他在每個塔墩的底部都裝置了一台臨時水壓泵。這樣隨著工程的推進,他可以通過微微的升高或降低塔墩來進行微調。當整體調節完畢之後,工人們將會在塔墩裡面嵌入鐵楔子,讓塔墩永遠的固定下來。
後來的事實證明,埃菲爾沒什麼特別需要擔心的。即便到達180英尺的高度,四個塔墩的最大的誤差也沒有2.5英寸。四個塔墩簡單的調整並固定完畢。直到今天,這個鐵塔還保持著完美的水平。
尾聲
埃菲爾鐵塔是一個奇跡,不單因為它獨特的設計,而且鐵塔的建造還比預期的快,費用也比預計的少。博覽會計劃是5月6日開始,而鐵塔3月31日就完工了。
埃菲爾和他的公司以創紀錄的速度賺回資金。在博覽會舉行的半年期間,這個鐵塔賺得了140萬美元,而最初的預計造價僅為160萬美元,再加上還有政府補貼的30萬美元,在博覽會結束前就已經完全的收回投資。
建成的鐵塔非常的壯觀,以至於獲得了許多最初批評家的欣賞。其中就包括當時的法國首相Tirard,起初他對這個工程持反對意見,但是在工程結束之後他卻頒發給埃菲爾榮譽軍團勛章(Legion of Honor)。這個鐵塔,成為了法國至高技術的符號,也成了法國的符號。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改變態度,以《項鏈》而聞名的小說家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據說就時常在鐵塔的二樓吃飯,他的理由是:在這里是唯一看不到鐵塔的地方。而且在莫泊桑的小說中,很多人物也不喜歡鐵塔。
關於鐵塔的事實
· 每隔七年,都要為埃菲爾鐵塔刷上300噸的略帶紅色的綠漆。之所以是略帶紅色的綠色,是因為這種顏色對藍色的天空和鐵塔下面Champ de Mars的綠地沖擊最小。
· 鐵塔的四個塔墩正好指向正東南西北。
· 1925年,巴黎市准備用電燈裝飾鐵塔,作為其附近舉行的一場藝術博覽會的組成部分,但是由於造價高達50萬美元而欲作罷。當汽車製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鐵龍)得知這一計劃之後,准備出資贊助這一工程,不過條件是要用燈光組成其汽車公司的標志。最後雙方達成協議。
· 不幸的是,埃菲爾鐵塔也成為法國最著名的自殺地點。每年平均都有四個人從鐵塔上跳下或者在鐵塔上懸梁自殺。第一個從鐵塔上跳下自去的是一位名叫Reichelt的裁縫,他為自己縫制了一個蝙蝠翅膀的衣服,他以為自己能飛起來,但是很遺憾,他沒有成功地飛起來。
[編輯本段]三個瞭望台
法國人說,埃菲爾鐵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實的確如此。它設有上、中、下三個瞭望從艾菲爾鐵塔上觀巴黎美景台,可同時容納上萬人,三個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視野,也帶來不同的情趣。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大約有300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最高層瞭望台離地面274米,若沿1652級階梯而上,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當然也可采電梯登高。這里最宜遠望,它會使人們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嘈雜的巴黎忽然靜了下來,變成一幅巨大的地圖,條條大道條條小巷劃出無數根寬窄不同的線。全巴黎盡在腳下,當白天視野清晰時,極目可望60公里開外。
中層瞭望台離地面115米。有人說,從這一層向外張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確,淡黃色的凱旋門城樓、綠蔭中的盧浮宮、白色的蒙馬聖心教堂都清晰可見,色彩斑斕。傍晚登塔,則見夜色如畫,繁燈似錦,翠映林蔭,那些交織如網的街燈,真如雨後珠網,粒粒晶瑩。這一層還有一個裝潢考究的全景餐廳,終年都是顧客盈門,座位必須提前預訂才行。
最下層瞭望檯面積最大,相當寬敞,設有會議廳、電影廳、餐廳、商店和郵局等各種服務設施。在穿梭往來的人群中,好像置身於鬧市,而忘記這畢竟是57米的高空。從這里觀賞近景最為理想。北面的夏洛宮及其水花飛濺的噴水池、塔腳下靜靜流過的塞納河水、南面戰神校場的大草坪和法蘭西軍校的古老建築,構成了一幅令人難忘的風景畫。
[編輯本段]從非議到贊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創新建築一樣,埃菲爾鐵塔一開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絕,再不用說那些建築和城市規劃專家尖刻的批評了。雖然鐵塔的設計者埃菲爾宣稱「法蘭西將是全世界唯一將國旗懸掛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國家」,但一時也無法說服各階層反鐵塔人士。
《泰晤士報》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簽名的呼籲書反對埃菲爾的設計方案,認為這一劍式鐵塔將會把巴黎的建築藝術風格破壞殆盡,其中包括頗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馬等人。即使在鐵塔落成之後,批評的聲浪也並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請願,希望把它拆除;法國著名詩人、象徵主義代表人物魏爾倫每迴路過鐵塔都立刻另擇路徑,以避免看見它的「醜陋」形象。一時間,由埃菲爾鐵塔引起的風波席捲了整個巴黎城。
只是由於鐵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無線電通訊聯絡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才使反對呼聲逐漸平息。從此,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城內有了一個正式的地位,它逐漸被接受、被喜愛,最終名正言順地上了畫家們的畫布。著名的風景畫家瓦拉東的獨生子烏特里羅、原始派畫家亨利、盧梭等都盡情地描繪過它,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內爾也曾在他的詩章中贊美過它。
一個壓根沒想到以藝術為出發點的工程師,卻創造了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品;一個不是為廣播發射裝置建造的紀念碑式鐵塔,卻因扮演著發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們的肯定,這的確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編輯本段]關於埃菲爾鐵塔的驚人之舉
1.1891年,巴黎的一位麵包師踩著高蹺走了636級,爬到了鐵塔第一層。
2.1911年,一位名叫蒙西埃·雷菲爾德的法國裁縫師,穿著自己設計的有彈簧的蝙蝠翅膀形狀的披風,從鐵塔頂端的護牆上往下飛。但不幸的是,他自製的「披風遠征號」在飛行時失控,他在一大批觀眾的面前飛向了死亡的地獄。他以巨大的力量撞在地面上,撞開了一個足足有30厘米深的大洞。事後,醫生檢查了他的身體。醫生說,雷菲爾德也許在撞到地面以前就已因心臟病突發身亡。
3.1923年6月,一位名叫皮埃爾·拉布里克的法國作家從第二層頂端沿著鐵塔騎自行車回到地面。
4.1926年11月,為了給住在附近的兄弟留個好印象,一位名叫萊昂·科洛的法國人企圖駕飛機穿越兩個塔墩之間的間隔。他幾乎成功了,但在最後時刻,他被太陽光照花了眼。因此,他只好向左轉,接著撞到了一根無線電天線,飛機馬上著火了,萊昂也命喪九泉。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在盟軍快要從德國人手裡奪回巴黎前,一位美國飛行員做了跟萊昂一樣的一次飛行壯舉,這次他成功了。
6.作為鐵塔75歲生日慶祝的一部分,一支登山隊攀登上了鐵塔——他們沒有用任何梯子!
7.1968年,有人將一頭奶牛吊上了塔頂,以此來鼓勵人們多買牛奶、黃油和乳酪之類的乳製品。
8.每年,鐵塔都要完成一次自己的壯舉——自動升高。因為在炎熱的夏天,鐵塔會因受熱膨脹而自動升高約17厘米——但在天氣變冷是,鐵塔會自動收縮至正常水平。
[

D. 法國地理知識....急!!!

你提的問題下面我都精心准備了哦,包括演講....

法國地理概況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面對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東北比鄰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東與瑞士相依,東南與義大利相連,南浴地中海並和西班牙接壤。
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是西歐大國,位於北緯42度和51度之間,法國南部屬地中海亞熱帶氣候,其它為大西洋溫帶氣候地區。
法國版圖有如六邊形,對邊距離不到1,000 公里。總體上說,法國地勢較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低於海拔250米。東南部地勢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爾高原和孚日山脈。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
法國行政版圖劃分為22個大區(REGION)、96個省(DEPARTEMENT)、326個專區(ARRONDISSEMENT)、3,827個縣(CANTON)和36,433個市鎮(COMMUNE)。此外,還有5個海外省(法屬蓋亞那,馬提尼克島,留尼汪島,瓜德羅普島,聖-皮埃爾-密克隆島)和5個海外領地(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法屬玻利尼西亞島,馬約特島,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

法國22個行政大區是:巴黎大區(ILE-DE-FRANCE)、羅納-阿爾卑斯大區(RHONE-ALPES)、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PROVENCE-ALPES-COTE D'AZUR)、北加萊大區(NORD-PAS-DE-CALAIS)、盧瓦爾河大區(PAYS DE LA LOIRE)、布列塔尼大區(BRETAGNE)、阿奎坦大區(AQUITAINE)、南比利牛斯大區(MIDI-PYRENEES)、中部大區(CENTRE)、洛林大區(LORRAINE)、朗格多克-魯西翁大區(LANGUEDOC-ROUSSILLON)、皮卡爾迪大區(PICARDIE)、上諾曼底大區(HAUTE-NORMANDIE)、阿爾薩斯大區(ALSACE)、勃艮第大區(BOURGOGNE)、布瓦圖-夏朗特大區(POITOU-CHARENTES)、下諾曼底大區(BASSE-NORMANDIE)、香檳-阿登大區(CHAMPAGNE-ARDENNE)、奧維爾涅大區(AUVERGNE)、弗朗什-貢岱大區(FRANCHE-COMTE)、利穆贊大區(LIMOUSIN)、科西嘉大區(CORSE)。

法國森林覆蓋面積較大,目前森林面積有1,390萬公頃,佔法國本土面積的四分之一。農業耕地佔全國土地的54.8%。 法國土壤,西部和北部呈棕色的灰壤土,面積最廣,屬於潮濕地區。地中海沿岸土壤為紅色。 法國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道四通八達,可通航河流總長度達8,500多公里,形成遍布全國的水路交通網。

主要河流有:
盧瓦爾河(LA LOIRE),全長1,020公里,是法國最長的河,流經中部高原,注入大西洋比斯開灣。
羅納河(LA RHONE),全長812公里,在法國境內522公里,流經法國20個省。
塞納河(LA SEINE),全長776公里,流經巴黎市區。
加龍河(LA GARONNE),全長650公里,發源於西班牙境內,流經法國南部。
馬恩河(LA MARNE),全長525公里。
萊茵河(LE RHIN),全長1,298公里,流經法國邊境長度190公里。
法國還有一些湖泊,較大的有萊蒙湖(LEMAN)、布爾熱湖(BOURGET)、卡爾康湖(CARCAN)等。

法國經濟

法國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之一,是歐盟大國,實行的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產權的基本形式是私有制,市場是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奉行自由貿易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它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遲緩、工業水平相對落後。雖然早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就已開始產業革命,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仍占較大比重,小土地所有制導致農業經營過於分散,農業人口眾多,農村既無法成為工業的市場,也不能為工業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法國工業結構長期不合理,中小企業和手工業在工業部門中處於優勢地位,工業企業規模過小,生產率低下,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工業就業人口近半數集中在食品和輕工業部門,商品輸出長期以時裝、化妝品、紡織品和葡萄酒為主。高利貸資本異常發達,以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過多,導致國內生產性投資不足,抑制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遲至本世紀二十年代,法國才完成產業結構的轉變,隨著冶金、有色金屬、橡膠和機械工業的興起,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農業,最終完成向工業國的過渡,但這個進程與美國和德國相比落後了約30年,比英國則落後了整整一個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工業遭到嚴重破壞,1944年的工業生產指數只相當於1938年的40%,而且設備老化,技術陳舊,市場物資匱乏。為了振興經濟,戰後法國動用政府幹預手段,成立了以經濟學家讓·莫奈為首的國家計劃總署,制定、實施了著名的「現代化與裝備計劃」,開創了此後延續數十年國家經濟計劃的先河,為延續至今的法國經濟模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法國的經濟計劃以成熟的市場經濟為前提,並且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與環境中發揮作用的。經濟計劃以指導性為主,規定經濟發展的近期目標,對國民經濟各部門輕重緩急的發展順序作出安排,並輔以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在戰後經濟重建初期,經濟計劃帶有較濃重的政府幹預色彩,對計劃規定了各種數量目標,政府通過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集中巨額資金對優先發展部門給予財政支持。六十年代以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漸趨弱化,取消了經濟計劃中的數量指標,使之成為純指導性計劃。
在讓·莫奈主持制定的第一個經濟計劃中,法國政府把重點放在基礎產業部門,將煤炭、電力、鋼鐵、水泥、運輸、農業機械設備確定為優先發展對象,對基礎產業實行投資傾斜政策,提高工業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注重技術改造。據統計,在第一個經濟計劃實施期間,國家對上述重點部門共投入資金1,412億法郎,占同期國家總投資的37%。進入五十年代,法國又連續實施了第二個(1954~1957年)和第三個(1958~1961年)經濟計劃,在繼續加強基礎部門的同時,擴大規劃領域,協調各部門均衡發展,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提高經濟效益。

法國風光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它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城跨塞納河兩岸。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自身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人們漫遊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著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跡,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有「花都」之美稱。
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文化設施方面,巴黎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像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盧浮宮、凡爾賽宮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經濟生活方面,重建和改建了古老的商業中心區,如興建了210米高,58層的蒙馬納斯摩天大廈。新建和擴建了巴黎四周的衛星城市,使市民有了比較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巴黎不僅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所。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在這里召開;各種各樣的國際比賽、表演在這里舉行;各行各業的專業展覽會在這里舉辦。常設的國際組織也很多,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備受世界的矚目。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星星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鄉賽麗寨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崙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崙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向鄉塞麗寨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崙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裡,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埃菲爾鐵塔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埃菲爾鐵塔佔地一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遊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採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座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法國地理環境位置
法國的國土像一個六邊形。從中世紀起,在千餘年間,先是歷代國王,後是共和國,始終如一的統一意志,形成了今日的法蘭西國土。這個平衡的六邊形,三個大面朝向海洋,另外三邊是大陸邊界。在十九和二十世紀多次法德戰爭之後,法國取得了今天的規模。

南部與西班牙的邊界,是由比利牛斯山脈構成的,最高點阿奈托峰高達3404米。東部與義大利和瑞士的邊界,被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隔開,而萊茵河中游,則是法國與德國之間的界河。這些 長期嚴密分隔兩國的「天然」邊界,今天提出了穿越艱難的問題,歐洲貿易的增長,促使人們通過山口、橋梁和公路及鐵路隧道來實現交通運輸。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的山地區域,由法國與鄰國共同管轄。法方的阿爾卑斯山北部,是歐洲面積最大的滑雪場,也是大部分山地體育的發祥地。高達4807米的勃朗峰,是歐洲最高峰。

相反的,與法國、盧森堡和比利時交界的北方,卻是十分開闊,只需穿過海拔不高的阿登納古高原和北歐大平原。過去,這里常年累月都是沖突、戰斗和入侵邊界線事件。而現在,在很多方面,這里變成了里爾地區和比利時之間,洛林、盧森堡和薩爾之間的跨邊界貿易最繁忙地區。在眾多歐洲合同的刺激下,在阿爾薩斯和巴德―烏當貝爾之間,以巴爾―米魯茲和維也納為中心的萊茵河中游地區,尼斯地區、加達勞涅和巴斯克地區,也形成了跨國界貿易區。

法國得天獨厚地三面朝海,也許四面朝海更好。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海岸終年陽光明媚,普羅旺斯省的海岸蜿蜒曲折,風景怡人。朗格道克省的藍色海岸,那綿延不斷的沙灘,更令人流連忘返。東南部氣候溫和濕潤,陽光燦爛,海岸由沼澤和沙丘相間的沙灘構成。法國西北部,是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地球上最為繁忙的海上通道,就位於大西洋和比利時、荷蘭、英國和法國的北海港口之間。法國有兩組歐洲最大港口,一組位於塞納河河谷的盧昂和勒? 阿弗爾,另一組是在羅納河入海口的馬塞。法國本可以成為一個海上強國,但她從來不是,今後更不可能是。現在法國海濱的主要活動是旅遊,從北海到地中海,處處都十分活躍。高品質的海濱地帶,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地、歷史名城及鄉村,使法國成為歐洲和世界的第一旅遊大國。

適種薰衣草、香樟樹、葡萄等的原因
法國地處大西洋東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墨西哥暖流的恩惠,又地處北緯40度有利緯度,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給薰衣草、葡萄、香樟樹等的中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因此盛產此類作物.

演說詞
它——歐洲最大的國家,浪漫主義的故鄉,時尚潮流的領頭羊,聯合國五常之一……它就是法國。法國的歷史悠久,如今又在國際中佔有重要席位,引領新潮.今天就請大家隨我,走進法國,走進這個文化與時尚兼得,浪漫與快捷並存的國度,感受一番西歐風情。

E. 某建築背後的故事

埃菲爾的自信
象徵著力與美的埃菲爾鐵塔百年來一直屹立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的大道上。或許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座名塔初建之時,曾遭到多少人的非議。當時,1889年適逢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設計師埃菲爾原本是一個橋梁設計師,提出要建這樣一座全金屬的高塔以紀念世界博覽會,塔身為鋼架鏤空結構,高324米。
法國皇室及權貴們議論紛紛,認為赤裸裸的金屬單一無味,以此建塔實在是太失美感。他們認為:一個1000英尺高的建築將會拉低巴黎的天空,並且壓制城市的其他地標,例如聖母院(Notre Dame)、盧浮宮(Louvre)和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法國一位數學教授預計,當蓋到748英尺之後,這個建築會轟然倒塌;還有「專家」稱鐵塔的燈光將會殺死塞納河中所有的魚。巴黎版的《New York Herald》聲稱鐵塔正在改變氣候,日報《Le Matin》則用頭條報道鐵塔「正在下沉」。
……當鐵塔開始破土動工的時候,超過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聯署一份請願書,要求停止這一工程。他們聲稱埃菲爾的「大燭台」會損害巴黎的名譽和形象。不過埃菲爾和市政府並沒有理會這一抗議,建造工作絲毫未受影響的繼續進行。鐵塔的建造工程一刻也沒有停歇,一種敬畏的情緒開始取代畏懼。
在他們的層層指責和阻撓下,設計師自信而又堅定地堅持完成了這座鐵塔。建成的鐵塔非常的壯觀,以至於獲得了許多最初批評家的欣賞。其中就包括當時的法國首相Tirard,起初他對這個工程持反對意見,但是在工程結束之後他卻頒發給埃菲爾榮譽軍團勛章(Legion of Honor)。這個鐵塔,成為了法國至高技術的符號,也成了法國的符號。
誰也不會想到,建成後的鐵塔成了千古絕唱。不知當世博會開幕煙花綻放時,那位偉大的設計師是否也望著鐵塔在為自己的自信喝彩呢?

F. 請介紹一下法國的首都巴黎好嗎

呵呵。 巴黎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中心。巴黎大區佔全國土地面積的十分之一,人口佔全國人口近五分之一,擁有的財富佔全國的一半。巴黎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汽車工業居全國首位。在輕工業中,巴黎有傳統的服裝、化妝品、裝飾品和時髦傢具等,這些產品都享有世界聲譽。巴黎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被法人國視為國寶。巴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十分繁榮。這里還有法國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場。商業也很興隆,歐洲最大的商場--四季商場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著名的巴黎國際博覽會、現代化的特羅卡德羅展覽館,使巴黎成為一個可供常年展出的"博覽會城"。 巴黎是座文化古都,到處是歷史遺產和文化古跡,隨處可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著名的建築物有: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凱旋門、艾菲爾鐵塔、凡爾賽宮、協和廣場、巴黎歌劇院、旺多姆廣場、聖心大教堂、榮軍院、先賢祠、巴士底廣場、楓丹白露宮,等等。 巴黎,位於北部巴黎盆地中央。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215.2萬。巴黎大區包括市區及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000萬。 塞納河自東南方緩緩進入巴黎,環抱西岱島(ILE DE CITE),從西南方出巴黎城。然後,蜿蜒曲折向西北方向流去,在勒·阿弗爾港(LE HAVRE)注入英吉利海峽。塞納河流經巴黎市區13公里。 巴黎市共劃分為20個區,以盧浮宮及西岱島的一部分為中心,呈螺旋狀、按順時針方向,向外擴展。各區居民人數不一,最多的是15區,22萬多人,最少的2區,僅2萬多人。 巴黎的歷史有2,000多年,最早是從西岱島發祥的。據說,當時居民僅幾百人,居住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舊城島上。公元四世紀,羅馬人的一個部落強占島上高盧人村莊,並建立了"巴黎吉"人的首府,巴黎從此得名。公元六世紀起,巴黎成為法蘭西王國的首都,以後歷代法蘭西的封建王朝均以巴黎為國都。十三世紀時,巴黎的人口已達7萬。菲利普·奧古斯特國王下令修建城牆和防禦工事,西岱島人口不斷增加,成為王國的權力中心。全城的貿易和手工業作坊逐漸集中在塞納河右岸,市場開始形成。教育、學術和宗教界人士大多住在塞納河的左岸。1337年開始的英法百年戰爭使巴黎遭到嚴重毀壞。戰後,弗朗索瓦一世再次定都巴黎並進行重修。1546年,盧浮宮開始興建。以後的歷代帝王,尤其是路易十四,不惜花費巨資修宮殿、造花園、建廣場。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法國的統治者曾遷都凡爾賽,但巴黎仍是法國宗教、文化、藝術中心。 巴黎是法國的政治中心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憤起搗毀了封建王朝囚禁革命者的監獄--巴士底獄,由此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廢除封建制度。1792年建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18日政變,1804年稱帝為拿破崙一世,並頒布了"拿破崙法典"。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帝國垮台,路易十八建立復辟王朝。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復辟王朝,路易·菲力普建立了七月王朝。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了第二共和國。1851年,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次年稱帝,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9月革命後,成立第三共和國。1940年,德軍佔領巴黎,第三共和國覆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第四共和國成立。1958年,戴高樂將軍受權組閣並制定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 巴黎是法國的經濟和商業中心 法國是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強大。巴黎集中了法國多數大型集團公司和金融機構。在世界前100家大企業中,有法國企業TOTALFINAELF石油公司、CARREFOUR超市集團、VIVENDI UNIVERSAL公司、PSA PEUGEOT CITROEN汽車公司、RENAULT汽車公司、SUEZ公司、EDF公司、FRANCE TELECOM公司和ALCATEL公司,它們的總部均設在巴黎。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在30多年前開始興建拉·苔芳斯(LA DEFENSE)新區,如今該區已建成30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宇,1500家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世界上100家最大企業中已有五分之一在這里設立了辦事處,法國最大企業的辦事機構多數也設在這里,是巴黎地區最重要的商務中心。該區擁有15萬職工,2萬居民,每年接待200萬遊客,每天有40萬人在那裡換乘地鐵。巴黎大區佔全國土地面積的十分之一,人口佔全國人口近五分之一,擁有的財富佔全國的一半。 巴黎也是法國的文化和教育中心 巴黎是座文化古都,到處是歷史遺產和文化古跡,隨處可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著名的建築物有: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凱旋門、埃菲爾鐵塔、凡爾賽宮、協和廣場、巴黎歌劇院、旺多姆廣場、聖心大教堂、榮軍院、先賢祠、巴士底廣場、楓丹白露宮,等等。 法國現代文化設施的建設,如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盧浮宮中的金字塔,奧賽博物館及巴士底歌劇院,均得到幾任總統嘔心瀝血的關懷。 巴黎市區塞納河上的橋共有36座,建造年代不同,建築式樣各異。其中26座橋的歷史在百年以上。這些用石磚、鋼鐵建造的橋記錄了戰爭的演變,王朝的興衰,歷史的變革。多少電影藝術家、歌詞作曲家,多少詩人、畫家、文人墨客,曾在橋上沉思遐想,汲取靈感。巴黎的每一座橋都有一段歷史,訴述著歷史的變遷和人民的哀樂。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quot;小橋",連接西岱島和河的左岸,據說橋已有2000年的歷史,幾經修建,最後一次修繕是在1852年。最著名的橋是"新橋",1578年動工建造,1603年竣工。最壯觀的橋是"亞力山大三世橋",建於1900年,橋上一組組青銅雕像栩栩如生,裝飾講究。從1993年8月,在塞納河上開始建造第36座橋--"夏爾·戴高樂橋",位於奧斯特利茨橋的上游,1996年7月15日建成,並定於8月8日通行。這大概是塞納河上最後的一座橋。 巴黎的博物館有80多家,除盧浮宮外,還有:羅丹雕塑博物館、畢加索博物館、奧賽博物館、蒙瑪唐博物館、卡那瓦萊博物館、法國歷史博物館、巴黎市現代藝術博物館、藝術和新作博物館、非洲與大洋洲博物館、群眾藝術與傳統博物館、裝飾藝術館,還有幾家展示中國和亞洲藝術的博物館。此外,尚有軍事、海軍、人文、自然、技術、海洋博物館及錢幣、郵政、廣播、時裝、電影、樂器、鍾表、眼鏡等博物館。還有格雷萬蠟像館。 巴黎的畫廊有300多個,文化交流很多,經常展出繪畫、雕塑、攝影等作品,據統計,每年組織的這類展覽會達1,400次以上。 巴黎市屬圖書館有83個,尚有各類國立圖書館及國家資料中心。國家圖書館最大,藏書1,000多萬冊,期刊40多萬份,30多萬卷古代、近代及現代手稿保存完好。 巴黎文化生活豐富,市區有70家劇場,400家電影院,200間藝術大廳,30所臨時展覽館。 巴黎有70多所高等專科學院(佔全國一半以上),13所綜合性大學,許多學院和大學分布在拉丁區。著名的巴黎索邦(SORBONNE)大學、綜合科技大學(ECOLE POLYTECHNIQUE)、國立行政管理學院(ENA)、高等師范大學(ECOLE NORMALE DE PARIS)等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級技術、行政和管理人材。法國的總統、總理、部長和科學家等大多畢業於這些學校。 巴黎還是法國的交通樞紐 巴黎共有三個機場:戴高樂機場(CHARLES DE GAULE),奧利(ORLY)機場和布爾熱(BOURGET)機場。北部戴高樂機場又分一號機場和二號機場。一號機場供外國航空公司的遠程和中程飛機使用,每天起落飛機300架次,每年可接待1,000萬旅客,裝卸40萬噸貨物。二號機場供法國航空公司國際航線的飛機使用,每年客運量可達4,500萬人次,貨運量140萬噸。南部奧利機場用於法國國內航線和北非航線,每年過往旅客2,500萬人次。北部布爾熱機場用於國際航空展。 巴黎大區每天有500萬人上下班,地鐵、公共汽車和地區快速鐵路組成的地上和地下立體交通網安全和快速地把人們輸送到四面八方。巴黎地鐵有15條線路,全長220公里,366個車站,日載客500萬人次。巴黎地區的公共汽車有269條線路,6,500個車站,共有5,500多輛公共汽車,日運送260多萬人次。地區快速鐵路分A線、B線和C線,共有132個車站,其中19個車站在市區,這些車站緊靠地鐵站,便於迅速疏散乘客。 巴黎是全國鐵路網的中心,建有6個車站。乘客根據所去方向,到不同的車站乘坐火車。 巴黎還有15,000輛計程車,每天載客30萬人次。 ………………………………………………………………………………………………………………………………………………………………………

麻煩採納,謝謝!

G. 阿弗爾港口在哪

阿弗爾港口在 的 是大西洋上最大的港口城市——勒阿弗爾,距離巴黎200公里..現在還是一樣的大城市啊

H. 莫奈的《日出印象》中所畫的阿弗樂港口在哪個城市

勒阿弗爾港位於法國西北沿海塞納河口北岸,瀕臨塞納灣的東側,是法國第二大港和最大的集裝箱港,也是塞納河中下游工業區的進出口門戶。該港承擔法國與南、北美洲之間的貨物轉運,並且是來往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理想中轉港口,能比北歐港口節約三四天時間。還有高速公路與鐵路通往巴黎,僅需2小時,並與整個法國和西歐地區連接起來。主要工業有造船、機械、石油化工、木材加工、電工器材及食品等。港口距機場約7km,有定期航班飛往巴黎等地。

I. 埃菲爾鐵塔平面特徵、外觀特徵、內部空間特徵、裝飾藝術特徵 詳細點。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是法國巴黎的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埃菲爾鐵塔曾經是最失敗的建築,現在卻成了法國直至全世界最吸金的建築地標。埃菲爾鐵塔經歷了百年風雨,但在經過上世紀80年代初的大修之後風采依舊,巍然屹立在塞納河畔。它是全體法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有2000個燈泡。
屹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高320多米,相當於100層樓高。4個塔墩由水泥澆灌,塔身全部是鋼鐵鏤空結構,共有1萬多個金屬部件,用幾百萬個鉚釘連接起來。埃菲爾鐵塔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就建築高度來說,當時是獨一無二的。1884年,為了迎接世界博覽會在巴黎舉行和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時,法國政府決定修建一座永久性紀念建築。經過反復評選,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鐵塔被選中,建成後鐵塔就以埃菲爾的名字命名。埃菲爾的設計非常高明,在兩年多的施工過程中,從未發生過任何傷亡事故;在組裝部件時,鑽孔都很准確地和上,這在建築史上是很了不起的。鐵塔共有3層,每層有一個平台,在鐵塔塔頂可以觀賞巴黎全城迷人的景色。
埃菲爾鐵塔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法國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爾鐵塔上介紹了其為申奧所做出的准備情況,而埃菲爾鐵塔更成為了該國申奧的「天然廣告」。
這個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直到克萊斯勒大廈的出現。 它由250萬個鉚釘連接固定,據說它對地面的壓強只有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坐在椅子上那麼大。塔的四個面上,銘刻了72個科學家的名字,都是為了保護鐵塔不被摧毀而從事研究的人們。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之一,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
1889年正值法國大革命爆發100周年,法國人希望借舉辦世博會之機留給世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1851年倫敦舉辦萬國博覽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後,巴黎更是不甘落後。
埃菲爾鐵塔
法國人一直想建造一個超過英國「水晶宮」的博覽會建築,於1886年開始舉行設計競賽徵集方案,其宗旨為「創作一件能象徵19世紀技術成果的作品」。應征作品達到了700件,最後中選的是建築師埃菲爾提交的有關建造一座1000英尺高鐵塔的設計方案。
53歲的亞歷山大·古斯塔夫·埃菲爾(Alexander Gustave Eiffel)當時是歐洲有名的建築設計師,19世紀下半葉的大部分著名建築的設計師名錄中都能找到他。埃菲爾建議法國當局建造一座高度兩倍於當時世界上最高建築物——胡夫金字塔、科隆大教堂和烏爾姆大教堂的鐵塔,並於1886年6月向1889年博覽會總委員會提交了圖紙和計算結果,1887年1月8日中標。
不過巴黎的文化人士聽說這個計劃之後馬上就發表了抗議信:「……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在追求什麼了,該想像一下這個奇怪可笑的鐵塔了。它如同一個巨大的黑色的工廠煙囪,聳立在巴黎的上空。這個龐然大物將會掩蓋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凱旋門等著名的建築物。這根由鋼鐵鉚接起來的醜陋的柱子,將會給這座有著數百年氣息的古城投下令人厭惡的影子……」
埃菲爾鐵塔煙花綻放(5)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出在一個變革的時期,鐵塔是現代主義作品,反對古典的穹隆頂模式。19世紀的巴黎依然是仿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風格,體現於建築上是恢復穹隆頂的風尚,埃菲爾設計的鐵塔反了傳統。鐵塔是鋼鐵結構建築,自從「水晶宮」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利用玻璃、鋼鐵和木材建造出的大型建築物開創了現代建築的源頭之後,還沒有能與之媲美的城市建築產生。
1887年1月28日,埃菲爾鐵塔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基座建造花了一年半時間,鐵塔安裝花了8個月多一點時間,於1889年3月31日全部結束。共有50名建築師和設計師畫了5300張藍圖。埃菲爾的計算極為精確,位於勒瓦盧瓦-佩雷的工廠生產了12000件規格不一的部件,安裝中沒有一件需要修改,施工的兩年時間內幾乎沒有發生一起事故。
對於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2500萬遊客而言,高達300米的埃菲爾鐵塔成了最具吸引力的世界奇跡,體現了整個世紀的建築技術成就,體現了最大膽、最進步的建築工程藝術。四部可容納100人的電梯每天把數千名遊客送到115米高空俯瞰巴黎,還可沿著1792級階梯走下來。鐵塔使博覽會取得了極大商業成功,以至於第二年緊接著的第13屆工業博覽會依然在巴黎舉行,人們發現,登塔遠望是了解城市布局的最好辦法。
直到1930年代,埃菲爾鐵塔還是世界最高的建築物,至今仍是世界著名的城市地標和符號。埃菲爾鐵塔建成以來,世界各大城市競相建造高塔,鐵塔作為城市制高點和城市地標,一度演變為愈演愈烈的潮流,我們在幾乎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看到高聳入雲的電視塔、觀光塔、旅遊塔。正如那句著名的世博格言所說,「一切始於世博會」,世博會雲集了各個時代最先進的文明成果、最新潮的產品和理念。在世博會上誕生的「水晶宮」和埃菲爾鐵塔開歷史之先河,所引領的現代建築風潮至今不衰。相信在一個新的世紀里,世博會將帶給人們更多創意與驚喜。
埃菲爾鐵塔(又譯「艾菲爾鐵塔」)是法國巴黎著名鐵塔,坐落在塞納河南岸馬爾斯廣場的北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巴黎鐵塔有如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凱旋門,香榭麗舍大街一樣是巴黎的地標性建築。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麼,埃菲爾鐵塔(Eiffel Tower)就是現代巴黎的標志。
1889年適逢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群體,但在700多件應征方案里,選中了結構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
埃菲爾鐵塔浪漫的巴黎人給鐵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牧女」。以設計人法國著名建築工程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並在塔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塔身為鋼架鏤空結構,高325米,重9000噸。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4米的三層平台可供游覽,第四層平台海拔300米,設氣象站。頂部架有天線,為巴黎電視中心。從地面到塔頂裝有電梯和1711級階梯。總高約324米的它一度保持「世界最高建築物」紀錄達30年之久。
鐵塔採用交錯式結構,由四條與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帶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鐵柱支撐著高聳入雲的塔身,內設四部水力升降機(現為電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預制梁架、150萬顆鉚釘、12000個鋼鐵鑄件,並且沒有用一點水泥,總重7000噸,由250個工人花了17個月建成,造價為740萬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噸。這一龐然大物顯示了資本主義初期工業生產的強大威力,與其說是建築,不如叫做象徵更為恰當。在設計、分解、生產零件、組裝到修整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同時也顯示出法國人異想天開式的浪漫情趣、藝術品位、創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像二次大戰勝利後遠渡大西洋、在紐約落戶的自由女神像一樣,埃菲爾鐵塔在不和諧中求和諧,不可能中覓可能。它對新藝術運動的意義決不能牽強附會地理解為只是從塔尖到塔基那條大麴線,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鐵鑄件圖案花邊:鐵塔恰如新藝術派一樣,代表著當時歐洲正處於古典主義傳統向現代主義過渡與轉換的特定時期。
巴黎市政府對鐵塔進行了大的維修。從1985年聖誕節起,鐵塔改用碘鎢燈照明,夜晚塔身呈現金黃色, 既節省電,也更加美觀。
一般而言建築都是在學習前作的基礎上提升的,例如想要蓋一座10層的高樓最好先研究一下8、9層的建築。而對於埃菲爾而言就沒這么幸運,之前沒有任何的建築能夠達到鐵塔的高度。
為了完成鐵塔的建造,埃菲爾設計了許多具有創造性的技術:
● 和當時其他的大型建築工程不同,埃菲爾預先在自己的車間裡面製造好所有的部件。也就是說,當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時候,能夠很快速的安裝完畢。
●鉚釘孔預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製作完畢,使得20個鉚接小組能夠每天裝配1650個鉚釘。
● 建造鐵塔的每個部件都不超過3噸重,這使得小型起重機得以普遍應用。
塔墩
在工程開始的階段,實際上有四個施工地點,每一個都是鐵塔的支腳或者成為塔墩。這些塔墩直到180英尺之後才會匯合,而當這些橋墩匯合之後必須能夠達到完美的水平,這個完美的水平面將會作為餘下800英尺的建造基礎。塔墩如果建造的稍有差池,就會讓整個鐵塔傾斜。
埃菲爾知道自己沒辦法保證塔墩在建造完畢之後能夠托起完美的水平面,所以他在每個塔墩的底部都裝置了一台臨時水壓泵。這樣隨著工程的推進,他可以通過微微的升高或降低塔墩來進行微調。當整體調節完畢之後,工人們將會在塔墩裡面嵌入鐵楔子,讓塔墩永遠的固定下來。
後來的事實證明,埃菲爾沒什麼特別需要擔心的。即便到達180英尺的高度,四個塔墩的最大的誤差也沒有2.5英寸。四個塔墩簡單的調整並固定完畢。直到今天,這個鐵塔還保持著完美的水平。
埃菲爾鐵塔是一個建築史上的奇跡,不單因為它獨特的設計,而且鐵塔的建造還比預期的快,費用也比預計的少。博覽會計劃是5月6日開始,而鐵塔3月31日就完工了。
埃菲爾和他的公司以創紀錄的速度賺回資金。在博覽會舉行的半年期間,這個鐵塔賺得了140萬美元,而最初的預計造價僅為160萬美元,再加上還有政府補貼的30萬美元,在博覽會結束前就已經完全的收回投資。
建成的鐵塔非常的壯觀,以至於獲得了許多最初批評家的欣賞。其中就包括當時的法國首相Tirard,起初他對這個工程持反對意見,但是在工程結束之後他卻專門為埃菲爾頒發榮譽軍團勛章(Legion of Honor)。這座巍峨的鐵塔,成為了法國至高技術的符號,也成了法國的符號。
1.1968 年以前的塗裝維護
埃菲爾鐵塔在初建時塗覆了一道油性鐵紅底漆和兩道亞麻油鐵紅漆,外加一道厚厚的亮紅色清漆,根據規格書要求,外表的顏色從底部到上部由深變淺。

1892 年第一次重塗時,對生銹處進行除銹然後塗上紅丹漆,其它部位經沖水和一般清理後塗上鉛白/黃褐色精煉亞麻油塗料,要求達到 5a 的擔保維修期。
埃菲爾鐵塔1899 年的重塗,由 Messrs. Georges Hartog & Co. ——一家生產清漆和瓷漆的公司提供並施塗了 2 道特殊的塗料,分成 5 種色調,從底部到頂部分別由深橘黃到淺黃色演變。這次維修重塗開始要求 7 年的擔保維修期。
鉛白在塗料中禁用後,埃菲爾鐵塔於 1907 年開始使用雲母氧化鐵油性漆。由於戰爭,直到 1924 年,才再次用同類油漆重塗一次。在 1932 年、 1939 年和 1947 年,進行了同樣的塗漆工作,刷凈灰塵污染的表面,對油脂進行清洗,銹蝕部位用敲銹錘和鋼絲刷進行了處理,先對生銹部位進行局部補漆,然後統塗面漆,用漆 35 t ,耗人工 40 000 h 。
1954 年的維修塗漆中,對生銹部位用兩道亞麻油紅丹漆修補,再統塗以紅棕色的亞麻油鐵紅和鉻酸鉛塗料。 1961 年採用的是同樣的塗料系統,唯一區別之處是在 15 份的乾性油中加入了一些酚醛樹脂。
2. 1968 年的塗裝維護
從 1968 年開始,埃菲爾鐵塔的塗漆工程開始了新的階段。生銹部位用生亞麻油紅丹漆修補。面漆採用了乾性油( 92% ~ 94% )和醇酸樹脂( 6 %~ 8 %)的混合基料。
塗漆質量擔保期仍然為 7 年,但是對光澤和生銹比例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第一次開始使用歐洲銹蝕規范中的規定級別 Re3 。 Re3 相當於 ISO 4628-3 中的 Ri3 ,銹蝕比例為 1 %。Re3 的銹蝕比例的質量擔保級別,在使用傳統的紅丹防銹漆和油性/醇酸面漆的時代,是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這一次的維修塗漆工程中還列入了其它一些強制性要求,特別強調了表面處理的質量控制:到了 1995 年,對於塗裝工程開始採用視頻系統以及照片等工具,來輔助防腐蝕控制。
3. 2001 年的塗裝維護
在歷經 112 年風雨後,埃菲爾鐵塔於 2001 年 12 月 3 日開始了第 18 次「美容」工程。這一次是由佐敦油漆法國公司提供的一種新型無鉛環保油漆,它將使鐵塔表面具有更強的抗銹蝕和防大氣污染能力,從而使鐵塔每7年全面塗裝一次的周期延長到每 10 年一次,但對鐵塔1層至3層最易老化的部位,今後仍將每5年塗裝一次。在此之前,所有進行投標的塗料公司的產品進行了為期 3 年實驗室和戶外試驗,最後選用了佐敦油漆的聚氨酯改性醇酸漆 Mammut 系列。 Mammut 系統分底漆和面漆,單組分包裝,可以厚膜型施工到干膜 100 μ m 而不流掛,而一般的醇酸漆通常都只能塗刷到干膜 50 μ m 。該塗裝系統還具有低播焰性能,獲得過有關專門檢測機構的認證。埃菲爾鐵塔的塗裝是一項高難度的復雜工程。
懸空作業的油漆工首先要用高壓水霧噴槍噴洗 20 萬平方米的塔身表面,徹底清除日積月累的鳥糞等污垢;接著,嚴格檢查原有油漆的狀況,並用手錘、便攜砂輪敲除和打磨已經損壞腐蝕的油漆;然後,給塔身上 2 層防銹漆;最後,再塗 1 層褐色的面漆。整個工程共需油漆 60 t ,由 25 名油漆工完成。為避免給遊客登塔參觀帶來不便,塔上架起了一個面積約 2 公頃 的安全網。油漆工在懸空作業時也將身著與鐵塔顏色相同的工作服。所提供的塗料系統分三種輕微的不同顏色層次,分別塗飾於鐵塔的不同層次,協調而更為絢麗。佐敦油漆除了提供高品質的塗料產品外,還在整個施工過程派出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在現場指導施工。

J. 法國的地理位置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面對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東北比鄰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東與瑞士相依,東南與義大利相連,南浴地中海並和西班牙接壤。
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是西歐大國,位於北緯42度和51度之間,法國南部屬地中海亞熱帶氣候,其它為大西洋溫帶氣候地區。
參考資料:http://fr.mofcom.gov.cn/ddgk/ddgk.html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阿弗爾鐵塔在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