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被埋在哪裡

法國人被埋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06 11:13:29

『壹』 有埃菲爾鐵塔地基的圖片嗎。它的地下到底被埋了多少!!

我不知道,給你些關於埃菲爾鐵塔的資料吧!
簡介:
【建設地點】:法國巴黎戰神廣場
【開工時間】:1887年1月28日
【竣工時間】:1889年3月31日
【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
【建築高度】:324米
【建築層數】:3層
【結構形式】:鋼架鏤空結構
【建築造價】:745萬7千法郎
【投資單位】:法國政府
【設計人】:居斯塔夫·埃菲爾
【建設用途】:餐廳,觀景
【英文名稱】:Eiffel Tower
【法文名稱】:La tour Eiffel
【別稱】:巴黎鐵塔

總體敘述:
艾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艾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艾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艾菲爾鐵塔從1887年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只鉚釘,超極壯觀。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艾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法國巴黎市政府特意在艾菲爾鐵塔上介紹了其為申奧所做出的准備情況,而艾菲爾鐵塔更成為了該國申奧的「天然廣告」。
這個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 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 直到紐約帝國大廈的出現。 它由150萬個鉚釘連接固定, 據說它對地面的壓強只有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那麼大。塔的四個面上, 銘刻了72個科學家的名字, 都是為了保護鐵塔不被摧毀而從事研究的人們。
歷史背景: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之一,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它和紐約的帝國大廈、東京的電視塔同被譽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築。
1889年,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巴黎舉辦了大型國際博覽會以示慶祝。博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爾鐵塔。它成為當時席捲世界的工業革命的象徵。
埃菲爾鐵塔的設計者是法國建築師居斯塔夫·埃菲爾。早年他以旱橋專家而聞名。他一生中傑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揚四海的還是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鐵塔。用他自己的話說:埃菲爾鐵塔「把我淹沒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當初,法國政府雖然決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鐵塔,但提供的資金只是所需費用的1/5。埃菲爾為實現他的設計,曾將他的建築工程公司和全部財產抵押給銀行作為工程投資。
1887年1月28日,埃菲爾鐵塔正式開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時,夏季每天工作13小時,終於,1889年3月31日這座鋼鐵結構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爾鐵塔的金屬製件有1.8萬多個,重達7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用鉚釘250萬個。由於鐵塔上的每個部件事先都嚴格編號,所以裝配時沒出一點差錯。施工完全依照設計進行,中途沒有進行任何改動,可見設計之合理、計算之精確。據統計,僅鐵塔的設計草圖就有5300多張,其中包括1700張全圖。
建成後的埃菲爾鐵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終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如今,鐵塔上增設了廣播和電視天線,它的總高已達320米。站在塔上,整個巴黎都在腳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參觀。到1988年,「鐵娘子」已迎接來自五大洲的遊客1.23億人次。
1989年3月31日,埃菲爾鐵塔整整100歲。為此巴黎鐵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紀念活動,重現了百年前埃菲爾率眾登頂的歷史場景:身著黑色禮服、頭戴寬邊禮帽、手持國旗的「埃菲爾」和30名「知名人士」、「建築工人」,在隆重的鼓樂聲中拾級而上。當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頂時,21響禮炮齊鳴,群鴿繞塔飛翔,彩色氣球飄上藍天。在鐵塔2層平台的圍欄上懸掛著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的「慶祝鐵塔100歲」的彩色條幅。無數遊客翹首目睹了這一壯觀場面。
埃菲爾鐵塔經歷了百年風雨,但在經過本世紀80年代初的大修之後風采依舊,巍然屹立在塞納河畔。它是全體法國人民的驕傲。
埃菲爾鐵塔佔地一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遊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採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
巴黎的標志:
埃菲爾鐵塔(又譯「艾菲爾鐵塔」)是法國巴黎著名鐵塔,坐落在塞納河南岸馬爾斯廣場的北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巴黎鐵塔有如巴黎聖母院,羅浮宮,凱旋門,香舍利大街一樣是巴黎的地標性建築。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麼,埃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就是現代巴黎的標志。
1889年適逢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群體,但在700多件應征方案里,選中了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埃菲爾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
浪漫的巴黎人給鐵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牧女」。以設計人法國著名建築工程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並在塔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
剛鐵傑作:
塔身為鋼架鏤空結構,高324米,重10000噸。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4米的三層平台可帶給人心理震撼力的景象供游覽,第四層平台海拔300米,設氣象站。頂部架有天線,為巴黎電視中心。從地面到塔頂裝有電梯和階梯,710級階梯。
鐵塔採用交錯式結構,由四條與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帶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鐵柱支撐著高聳入雲的塔身,內設四部水力升降機(現為電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預制梁架、150萬顆鉚釘、12000個鋼鐵鑄件,總重7000噸,由250個工人花了17個月建成,造價為740萬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噸。這一龐然大物顯示了資本主義初期工業生產的強大威力,與其說是建築,不如叫做裝配更為恰當。在設計、分解、生產零件、組裝到修整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同時也顯示出法國人異想天開式的浪漫情趣、藝術品位、創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戰勝利後遠渡大西洋、在紐約落戶的自由女神像一樣,埃菲爾鐵塔在不和諧中求和諧,不可能中覓可能。它對新藝術運動的意義決不能牽強附會地理解為只是從塔尖到塔基那條大麴線,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鐵鑄件圖鐵塔夜景案花邊:鐵塔恰如新藝術派一樣,代表著當時歐洲正處於古典主義傳統向現代主義過渡與轉換的特定時期。
近年來巴黎市政府對鐵塔進行了大的維修。從1985年聖誕節起,鐵塔改用碘鎢燈照明,夜晚塔身呈現金黃色, 既節省電,也更加美觀。
埃菲爾鐵塔背後的故事:
現在的人可能很難相信,當1800年代末期埃菲爾鐵塔的構想被提出的時候,很多巴黎人甚至是很多法國人都並不贊成。下面的故事,就是關於這個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建築之一——埃菲爾鐵塔。
革命性的構想
1885年,法國官方開始計劃於1889年舉行一個大博覽會(Great Exposition),用以慶祝法國革命勝利100周年。他們希望建造一個可以代表法國榮譽的紀念碑。
當時,石制的華盛頓紀念碑剛剛完工。這座高達557英尺的紀念碑,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而法國人希望超越這一紀錄,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個1000英尺的高塔。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塔的設計和建築師。
公開選拔
1886年5月2日,法國政府宣布舉行一個設計大賽,法國的工程師和建築師們被邀請參加研究關於在Champ de Mars豎起一個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鐵塔的可能性。
無論參加大賽的人提出什麼樣的構想,他們的設計都必須滿足如下兩個條件:
1. 這個建築可以用來募集資金。也就是說必須能夠吸引足夠的旅遊者買票參觀,所得資金可以維持這個建築本身。
2. 這是一個臨時的建築,在博覽會之後能夠輕易的拆除。
沒有競爭
在5月18日的最後期限之前,超過100份設計稿參與競爭。其中大部分都非常傳統,另外一些則非常的怪異。有人提出建造一個巨大的斷頭台;有人提議豎起一個1000英尺的灑水裝置,在乾旱的季節里灌溉整個巴黎;還有人建議在高塔的頂上,安裝一個巨大的電燈,可以把整個巴黎照亮8倍,可以方便的閱讀報紙。
事實是,沒有一個提案獲得通過。就在宣布舉行大賽的時候,一位53歲的建築工程師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爾),就已經開始思索用金屬為法國建造一個偉大的建築。
幾周之前,他已經會見過一位叫做Edouard Lockroy的法國大臣,並且提交了自己已經准備完畢的計劃——一座鐵塔。埃菲爾製作了5329張機械制圖用以描述將會用到的18038塊不同的部件。Lockroy對埃菲爾的設計非常傾心,於是暗中操縱設計大賽使得埃菲爾的設計勝出。
合資建設
1887年1月,埃菲爾和法國政府、巴黎市政府簽訂了合約。埃菲爾的工程公司將會支付建造總預算160萬美元中的130萬美元,作為交換,埃菲爾將會獲得在博覽會期間和此後20年的由此鐵塔而獲得的各項收入。(這時候政府已經同意在博覽會後保留鐵塔。)然後,所有的擁有權將轉交給巴黎市政府,如果願意,政府也可以拆除掉鐵塔。
和其他的公共紀念碑不一樣的是,埃菲爾鐵塔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用來賺錢。如果你想乘坐電梯或者樓梯到達一層平台,需要支付2法郎;如果想一路到達頂層,需要支付5法郎(星期天會便宜一些)。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一層平台還計劃開辦餐廳、咖啡廳、商店;二層平台計劃開設郵局、電話局、麵包店和畫廊。這個鐵塔設計能夠同時容納10416名付費的遊客。
破土動工
建設始於1月26日,此時時間已經不多了,距離博覽會的開放僅僅有兩年的時間,埃菲爾必須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建設。要知道,有埃菲爾鐵塔一半高的華盛頓紀念碑,花費了36年才建設完成。
巴黎人的抗議浪潮
一個1000英尺高的建築將會拉低巴黎的天空,並且壓制城市的其他地標,例如聖母院(Notre Dame)、盧浮宮(Louvre)和凱旋門(Arc de Triomphe)……當鐵塔開始破土動工的時候,超過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聯署一份請願書,要求停止這一工程。他們聲稱埃菲爾的「大燭台」會損害巴黎的名譽和形象。不過埃菲爾和市政府並沒有理會這一抗議,建造工作絲毫未受影響的繼續進行。
其他的恐懼
鐵塔還有其他的批評者。法國一位數學教授預計,當蓋到748英尺之後,這個建築會轟然倒塌;還有「專家」稱鐵塔的燈光將會殺死塞納河中所有的魚。
巴黎版的《New York Herald》聲稱鐵塔正在改變氣候,日報《Le Matin》則用頭條報道鐵塔「正在下沉」。不過鐵塔的建造工程一刻也沒有停歇,一種敬畏的情緒開始取代畏懼。
世界第八奇跡
一般而言建築都是在學習前作的基礎上提升的,例如想要蓋一座10層的高樓最好先研究一下8、9層的建築。而對於埃菲爾而言就沒這么幸運,之前沒有任何的建築能夠達到鐵塔的高度。
為了完成鐵塔的建造,埃菲爾設計了許多具有創造性的技術:
· 和當時其他的大型建築工程不同,埃菲爾預先在自己的車間裡面製造好所有的部件。也就是說,當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時候,能夠很快速的安裝完畢。
· 鉚釘孔預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製作完畢,使得20個鉚接小組能夠每天裝配1650個鉚釘。
· 建造鐵塔的每個部件都不超過3噸重,這使得小型起重機得以普遍應用。
塔墩
在工程開始的階段,實際上有四個施工地點,每一個都是鐵塔的支腳或者成為塔墩。這些塔墩直到180英尺之後才會匯合,而當這些橋墩匯合之後必須能夠達到完美的水平,這個完美的水平面將會作為餘下800英尺的建造基礎。塔墩如果建造的稍有差池,就會讓整個鐵塔傾斜。
埃菲爾知道自己沒辦法保證塔墩在建造完畢之後能夠托起完美的水平面,所以他在每個塔墩的底部都裝置了一台臨時水壓泵。這樣隨著工程的推進,他可以通過微微的升高或降低塔墩來進行微調。當整體調節完畢之後,工人們將會在塔墩裡面嵌入鐵楔子,讓塔墩永遠的固定下來。
後來的事實證明,埃菲爾沒什麼特別需要擔心的。即便到達180英尺的高度,四個塔墩的最大的誤差也沒有2.5英寸。四個塔墩簡單的調整並固定完畢。直到今天,這個鐵塔還保持著完美的水平。
尾聲
埃菲爾鐵塔是一個奇跡,不單因為它獨特的設計,而且鐵塔的建造還比預期的快,費用也比預計的少。博覽會計劃是5月6日開始,而鐵塔3月31日就完工了。
埃菲爾和他的公司以創紀錄的速度賺回資金。在博覽會舉行的半年期間,這個鐵塔賺得了140萬美元,而最初的預計造價僅為160萬美元,再加上還有政府補貼的30萬美元,在博覽會結束前就已經完全的收回投資。
建成的鐵塔非常的壯觀,以至於獲得了許多最初批評家的欣賞。其中就包括當時的法國首相Tirard,起初他對這個工程持反對意見,但是在工程結束之後他卻頒發給埃菲爾榮譽軍團勛章(Legion of Honor)。這個鐵塔,成為了法國至高技術的符號,也成了法國的符號。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改變態度,以《項鏈》而聞名的小說家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據說就時常在鐵塔的二樓吃飯,他的理由是:在這里是唯一看不到鐵塔的地方。而且在莫泊桑的小說中,很多人物也不喜歡鐵塔。
關於鐵塔的事實:
· 每隔七年,都要為埃菲爾鐵塔刷上300噸的略帶紅色的綠漆。之所以是略帶紅色的綠色,是因為這種顏色對藍色的天空和鐵塔下面Champ de Mars的綠地沖擊最小。
· 鐵塔的四個塔墩正好指向正東南西北。
· 1925年,巴黎市准備用電燈裝飾鐵塔,作為其附近舉行的一場藝術博覽會的組成部分,但是由於造價高達50萬美元而欲作罷。當汽車製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鐵龍)得知這一計劃之後,准備出資贊助這一工程,不過條件是要用燈光組成其汽車公司的標志。最後雙方達成協議。
· 不幸的是,埃菲爾鐵塔也成為法國最著名的自殺地點。每年平均都有四個人從鐵塔上跳下或者在鐵塔上懸梁自殺。第一個從鐵塔上跳下自去的是一位名叫Reichelt的裁縫,他為自己縫制了一個蝙蝠翅膀的衣服,他以為自己能飛起來,但是很遺憾。
三個瞭望台:
法國人說,埃菲爾鐵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實的確如此。它設有上、中、下三個瞭望從艾菲爾鐵塔上觀巴黎美景台,可同時容納上萬人,三個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視野,也帶來不同的情趣。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大約有300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最高層瞭望台離地面274米,若沿1652級階梯而上,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當然也可采電梯登高。這里最宜遠望,它會使人們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嘈雜的巴黎忽然靜了下來,變成一幅巨大的地圖,條條大道條條小巷劃出無數根寬窄不同的線。全巴黎盡在腳下,當白天視野清晰時,極目可望60公里開外。
中層瞭望台離地面115米。有人說,從這一層向外張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確,淡黃色的凱旋門城樓、綠蔭中的盧浮宮、白色的蒙馬聖心教堂都清晰可見,色彩斑斕。傍晚登塔,則見夜色如畫,繁燈似錦,翠映林蔭,那些交織如網的街燈,真如雨後珠網,粒粒晶瑩。這一層還有一個裝潢考究的全景餐廳,終年都是顧客盈門,座位必須提前預訂才行。
最下層瞭望檯面積最大,相當寬敞,設有會議廳、電影廳、餐廳、商店和郵局等各種服務設施。在穿梭往來的人群中,好像置身於鬧市,而忘記這畢竟是57米的高空。從這里觀賞近景最為理想。北面的夏洛宮及其水花飛濺的噴水池、塔腳下靜靜流過的塞納河水、南面戰神校場的大草坪和法蘭西軍校的古老建築,構成了一幅令人難忘的風景畫。
從非議到贊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創新建築一樣,埃菲爾鐵塔一開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絕,再不用說那些建築和城市規劃專家尖刻的批評了。雖然鐵塔的設計者埃菲爾宣稱「法蘭西將是全世界唯一將國旗懸掛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國家」,但一時也無法說服各階層反鐵塔人士。
《泰晤士報》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簽名的呼籲書反對埃菲爾的設計方案,認為這一劍式鐵塔將會把巴黎的建築藝術風格破壞殆盡,其中包括頗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馬等人。即使在鐵塔落成之後,批評的聲浪也並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請願,希望把它拆除;法國著名詩人、象徵主義代表人物魏爾倫每迴路過鐵塔都立刻另擇路徑,以避免看見它的「醜陋」形象。一時間,由埃菲爾鐵塔引起的風波席捲了整個巴黎城。
只是由於鐵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無線電通訊聯絡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才使反對呼聲逐漸平息。從此,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城內有了一個正式的地位,它逐漸被接受、被喜愛,最終名正言順地上了畫家們的畫布。著名的風景畫家瓦拉東的獨生子烏特里羅、原始派畫家亨利、盧梭等都盡情地描繪過它,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內爾也曾在他的詩章中贊美過它。
一個壓根沒想到以藝術為出發點的工程師,卻創造了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品;一個不是為廣播發射裝置建造的紀念碑式鐵塔,卻因扮演著發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們的肯定,這的確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編輯本段埃菲爾鐵塔的維護
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自1889年建成以來,已經成為法蘭西的象徵。這座高達 320米的建築,由12000個金屬部件連接,共用鋼鐵9000多噸。法國人性格陰柔細膩,他們不把這座龐然大物稱作「大英雄」或「大丈夫」之類,而是將它親密地稱為「鐵娘子」。
鐵娘子傲然屹立,風姿綽約,已經迎風沐雨站立了百多年。既然是「娘子」,那麼它就得沐浴洗澡,梳妝打扮。可是巴黎這位娘子在118年裡,總共才洗過18次。最短的兩年一次,最長的時候幾十年才洗過一次澡。這個可憐紀錄,不僅會使「娘子」傷心,更會使「漢子們」落淚。
那麼,「鐵娘子」是如何洗澡的呢?由於埃菲爾鐵塔建築復雜,所以至今都要用人工油漆。油漆本身都是用專門材料製成,其壽命比其他的油漆壽命更長。由於鐵塔構架龐大,人工數目不能太多,一般在25人左右,工人們先用砂紙打磨鋼架,刮掉老化的漆皮,並刷上底漆。
隨後,工人們把55噸調好的油漆一點點塗到鐵塔上去,這是保護艾菲爾鐵塔的重要一環。工人們要把油漆塗到鐵塔的各個部位:向陽的一面、朝陰的一面、頂部迎風的一面……難度最大的是頂部鐵塔的死角處,人們只能彎著身子、或者傾斜著身體進行工作。雖然都帶有安全繩索,不會有太大的生命危險,但是按工人們的話說:「油漆這座美麗的鐵塔確實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在油漆鐵塔的時候,鐵塔照常營業。每天有大批的遊客前來觀光,有時漆滴落在遊客身上,就會有工作人員幫助清除。這種油漆在沒有乾的時候很容易清除,但幹了以後就像石頭一樣堅固。
「鐵娘子」洗澡的關鍵,是埃菲爾鐵塔所使用的油漆。這種油漆的顏色十分獨特,由三種不同色度的褐色構成,底部是深褐色,頂部是淺褐色,它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埃菲爾鐵塔棕褐色」。一般時候,人們在游覽時只為鐵塔高大宏偉的氣魄所驚嘆,為她巧奪天工的創意所嘆服,鐵塔的色彩反倒很少有人關注。其實「鐵娘子」之美,除去她風姿綽約的體態之外,她本身的色彩與光線結合,才使鐵塔顯得更加光彩照人,回味無窮。
鐵塔的設計者埃菲爾先生當初交付圖紙時就曾說:「只有適當的油漆,才能保障這座金屬建築的壽命。」這句話對於鐵娘子的維護很是適用,它是不是同時也更適合於現今人們情感的維系:細致關懷,善始善終,這才是人間大美之所在。
塗裝歷史
1 1968 年以前的塗裝維護
埃菲爾鐵塔在初建時塗覆了一道油性鐵紅底漆和兩道亞麻油鐵紅漆,外加一道厚厚的亮紅色清漆,根據規格書要求,外表的顏色從底部到上部由深變淺。
1892 年第一次重塗時,對生銹處進行除銹然後塗上紅丹漆,其它部位經沖水和一般清理後塗上鉛白/黃褐色精煉亞麻油塗料,要求達到 5a 的擔保維修期。
1899 年的重塗,由 Messrs. Georges Hartog & Co. ——一家生產清漆和瓷漆的公司提供並施塗了 2 道特殊的塗料,分成 5 種色調,從底部到頂部分別由深橘黃到淺黃色演變。這次維修重塗開始要求 7 年的擔保維修期。
鉛白在塗料中禁用後,埃菲爾鐵塔於 1907 年開始使用雲母氧化鐵油性漆。由於戰爭,直到 1924 年,才再次用同類油漆重塗一次。在 1932 年、 1939 年和 1947 年,進行了同樣的塗漆工作,刷凈灰塵污染的表面,對油脂進行清洗,銹蝕部位用敲銹錘和鋼絲刷進行了處理,先對生銹部位進行局部補漆,然後統塗面漆,用漆 35 t ,耗人工 40 000 h 。
1954 年的維修塗漆中,對生銹部位用兩道亞麻油紅丹漆修補,再統塗以紅棕色的亞麻油鐵紅和鉻酸鉛塗料。 1961 年採用的是同樣的塗料系統,唯一區別之處是在 15 份的乾性油中加入了一些酚醛樹脂。
2 1968 年的塗裝維護
從 1968 年開始,埃菲爾鐵塔的塗漆工程開始了新的階段。生銹部位用生亞麻油紅丹漆修補。面漆採用了乾性油( 92% ~ 94% )和醇酸樹脂( 6 %~ 8 %)的混合基料。
塗漆質量擔保期仍然為 7 年,但是對光澤和生銹比例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第一次開始使用歐洲銹蝕規范中的規定級別 Re3 。 Re3 相當於 ISO 4628-3 中的 Ri3 ,銹蝕比例為 1 %。
Re3 的銹蝕比例的質量擔保級別,在使用傳統的紅丹防銹漆和油性/醇酸面漆的時代,是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這一次的維修塗漆工程中還列入了其它一些強制性要求,特別強調了表面處理的質量控制:
(1) 對生銹部位和低附著力的漆膜(開裂、剝落和起泡部位),使用鏟子、鋼絲刷和針錘等,清除到露出裸鋼表面。對於較深的腐蝕點,敲鑿後再用真空清灰。
(2) 純紅丹生亞麻油塗料進行局部修補。
(3) 純凈水沖洗所有粘灰以及因為電梯運行而帶來的油脂。
(4) 採用業主所批准認同的塗料,施工全部採用圓頭刷。
(5) 進行嚴格的塗料運輸和進場檢查,並由塗料專家和業主進行使用前檢查和控制;定期對塗料進行檢查。
到了 1995 年,對於塗裝工程開始採用視頻系統以及照片等工具,來輔助防腐蝕控制。
3 2001 年的塗裝維護
在歷經 112 年風雨後,埃菲爾鐵塔於 2001 年 12 月 3 日開始了第 18 次「美容」工程。這一次是由佐敦油漆法國公司提供的一種新型無鉛環保油漆,它將使鐵塔表面具有更強的抗銹蝕和防大氣污染能力,從而使鐵塔每7年全面塗裝一次的周期延長到每 10 年一次,但對鐵塔1層至3層最易老化的部位,今後仍將每5年塗裝一次。在此之前,所有進行投標的塗料公司的產品進行了為期 3 年實驗室和戶外試驗,最後選用了佐敦油漆的聚氨酯改性醇酸漆 Mammut 系列。 Mammut 系統分底漆和面漆,單組分包裝,可以厚膜型施工到干膜 100 μ m 而不流掛,而一般的醇酸漆通常都只能塗刷到干膜 50 μ m 。該塗裝系統還具有低播焰性能,獲得過有關專門檢測機構的認證。埃菲爾鐵塔的塗裝是一項高難度的復雜工程。
懸空作業的油漆工首先要用高壓水霧噴槍噴洗 20 萬平方米的塔身表面,徹底清除日積月累的鳥糞等污垢;接著,嚴格檢查原有油漆的狀況,並用手錘、便攜砂輪敲除和打磨已經損壞腐蝕的油漆;然後,給塔身上 2 層防銹漆;最後,再塗 1 層褐色的面漆。整個工程共需油漆 60 t ,由 25 名油漆工完成。為避免給遊客登塔參觀帶來不便,塔上架起了一個面積約 2 公頃 的安全網。油漆工在懸空作業時也將身著與鐵塔顏色相同的工作服。所提供的塗料系統分三種輕微的不同顏色層次,分別塗飾於鐵塔的不同層次,協調而更為絢麗。佐敦油漆除了提供高品質的塗料產品外,還在整個施工過程派出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在現場指導施工。

『貳』 法國有沒有領土糾紛問題

法國目前沒有什麼大的領土糾紛。以前和德國,和南部的義大利是有點。德法邊境那塊,如今很多法國人其實長得和德國人一個樣,說法語帶德國口音的那種,有的和德國說一樣的方言。
後法國原本失去的土地又回到了法國。


的尼斯附近,以前是義大利的城市,從16世紀開始,法國就不斷地想爭奪過來,經過200多年的法國和義大利的爭奪,到1860年正式歸為法國。但是如今的尼斯人,大多也認為自己是法國人而非義大利人了。

還有南部靠近西班牙的那塊,以前也是西班牙的,和跟前的西班牙人說同一種語言同樣的風俗,同樣的文化,以前他們都不說法語的。

法國也經過一段時期,不允許說原語言,比如靠近德國那塊說和德國一樣的方言或者靠近西班牙的和西班牙
說一樣的語言,法國曾經一段時間法律是禁止的,必須講法語。導致經過2
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會說自己祖父母那代的語言了。不過現在又開放了,法國如今政策是淡化民族和宗教,但是發展文化。把不同語言和民族作為文化傳統多元化的一種,而和政治觀念無關。比如中國填表有個民族和宗教,完全是個人私事,國家行政表格上完全沒有,也是要體現


不過,歐洲的領土爭端如果不是很大問題,因為都
了,都有共同的法律了,人們是哪裡人並不重要,比如法國人可以去義大利或者法國或者其他十多個
任意工作和居住而無壓力,而且也允許
或者多個國籍,所以對於人民來說,自己是哪個國家的和我們是中國人差異還是較大的。總體說還是經濟差距,比如義大利和西班牙人定居法國的非常多,因為法國經濟比他們要好,所以他們很容易接受和成為法國人。

法語有個詞叫nationaliste,中文翻譯類似叫愛國者,但是法國翻譯更類似就國家主義者,感覺法語並不是一個很褒義的詞,法國都提倡的人類平等了,所以國家大多停留在政治層面或者文化層面。

『叄』 哥倫布是義大利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希臘人,還是法國人反正他自己都不知道。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偉大的哥倫布生前很少與人談起他在1470年中期之前的生活,像是在故意地隱瞞著一些事。據美國歷史學家塞繆斯·埃里奧特·莫里森的《海上將軍》一書所記載:「甚至哥倫布的兒子也不知道父親的童年生活是什麼樣的,因為父親從不向他提起。」

據介紹,2003年,洛倫特從挖掘出的哥倫布遺骸中提取了DNA樣本,然後將它們與哥倫布的兄弟及哥倫布的私生子的DNA樣本進行比較。隨後,洛倫特又收集唾液樣本,尋找匹配的線粒體證據,以便找出哥倫布的真正祖先。由於工作的復雜性和爭議,洛倫特說:這個結果公布的日期「也許將會延後幾個月」。

哥倫布的國籍問題是在1892年新大陸發現400周年紀念的時候被提出的,居住在美洲新大陸的一些義大利裔美國人認為哥倫布出生在義大利熱那亞而甚感自豪,而一些歷史學家提出了質疑。有人認為哥倫布是西班牙猶太人,還有人認為他是希臘人或者葡萄牙人。在紐約市哥倫布塑像的建築權被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爭來爭去。

哥倫布的身世調查因此涉及上述有爭論的國家,在義大利,研究人員已經對現在名叫「科倫坡」的男性發出了信函,要求他們使用棉簽取得自己的唾液樣本,以供研究人員化驗。而西班牙也對將近150人進行了DNA取樣。

前美國聯邦調查局教員稱哥倫布可能真是義大利人

由西班牙法醫專家帶頭的鑒定小組對哥倫布遺體的DNA檢測將成為這些謎團揭開的關鍵,5月17日和19日,記者通過電子郵件采訪了負責這次調查工作的前美國聯邦調查局研究院前任教員何塞·安東尼·洛倫特博士。

■檢測發現哥倫布20%遺體真身

記者:有報道稱您是在2003年從挖掘出的哥倫布遺骨中提取的DNA樣本。您是如何得到遺骨的呢?

洛倫特博士:一位名叫瑪西亞·卡斯特羅的歷史學家找到我,並表達了想要檢測哥倫布DNA的想法,於是我爭得了西班牙政府、當地政府以及哥倫布後裔的同意。當然還有天主教會的同意,因為哥倫布的遺骨存放在塞維利亞大教堂。我覺得這是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挑戰性的一件事。就這樣開始了。

記者:對於哥倫布遺骨的存放地點一直都有爭議,您如何證明您得到的遺骨是哥倫布的呢?

洛倫特博士:我們將哥倫布遺體的DNA與哥倫布的兄弟迭戈的DNA進行了比較,證明了收藏在塞維利亞教堂的遺體的確是哥倫布的真身。另外人類學家的研究也證明了這就是哥倫布的遺骨。

記者:那麼這些遺骨是全部嗎?

洛倫特博士:不,這些只是哥倫布遺骨的20%到30%,另外的70%或80%應該在其他地方,我想應該在多明尼加。

■建立一個哥倫布家族DNA基因圖

記者:您可以詳細地描述一下調查的過程嗎?

洛倫特博士:首先我們將哥倫布DNA和他的兄弟迭戈以及他的兒子費爾南多的DNA的樣本進行了比較,建立了一個基因圖。然後收集了數百名可能是哥倫布家族後裔的DNA。這些人的姓氏都與哥倫布相似。

這些可能的後裔都是志願者,來自地中海沿岸的巴倫西亞、巴利阿里群島,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和義大利的熱那亞等地區。在義大利,DNA樣本是從姓氏為「科倫坡」的志願者身上提取的。我們將志願者按地區分組,提取他們的唾液樣本,然後確定各組志願者的DNA,並與哥倫布兒子費爾南多的DNA進行比對、研究。

■遺骨運到義大利之後謎底才揭開

記者:結果會在5月20日哥倫布逝世500周年的時候公布嗎?

洛倫特博士:不會,結果公布的日期將推遲,可能是幾個月。

記者:這里有什麼問題嗎?您可以先向我們透露有關的結果嗎?

洛倫特博士:我們要等到遺骨運到義大利。已經有200多家媒體采訪我們。已經應付不過來了。我還不能向你透露結果,一切要等

到正式的公布。

■我認為哥倫布是義大利人

記者:在您開始分析工作之前,您對哥倫布的身世有什麼看法嗎?您覺得他應該是哪裡的人?

洛倫特博士:義大利,我一直堅持他出生在熱那亞。但在我們的分析中,我們會考慮到很多的可能性,義大利是其中之一。我們也不想證明他是哪一國人,西班牙人或者是其他什麼地方的人。我們只是希望找到真相。有人說他是葡萄牙人、法國人,因此我們在這些國家都提取了DNA樣本,義大利和西班牙也一樣。我們想知道他來自哪裡。

記者:您可以向我們介紹一下您從事的工作嗎?

洛倫特博士:我們屬於格蘭納達薄尼大學法醫鑒定中心。對一些法律案件提供相關的工作,已經做過非常多的人體DNA分析,並發表過100多篇有關論文。此次對哥倫布遺體的檢測工作是與義大利、德國、美國和西班牙的科學實驗室合作進行的。

繞不開的義大利中國學者詳解哥倫布身世背後玄機

哥倫布不會想到,自己身後500年仍舊不得安息。不光被人刨墳挖骨,還要滴血驗屍,甚至引發國家之間的口舌之爭。而目的只是為了人們在他生前一個沒有來得及打聽清楚的隱私:你的出生證明究竟丟在了哪裡?

圍繞哥倫布的身世,為何有如此多的謎團和爭議?5月19日,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研究世界史的何順果教授。何教授介紹,關於哥倫布的身世,實際上早就有很多爭論,「大多認為,哥倫布是義大利熱那亞人。多數中國學者贊同這種說法。」

在哥倫布身世的片斷里,他的親人是毫無爭議的。他的父親多莫尼克是一個紡織工,有兩個弟弟巴特羅門和迭戈。哥倫布還有個叔叔安東尼奧,也有三個兒子,其中小兒子約翰尼也是個航海愛好者。

何教授說,哥倫布生前曾經說過,他本人是一個來自西班牙以外的外國人———這在他本人的記述中曾經提及。

「熱那亞說」之所以仍然遭到某些人的攻擊,是由於包括西班牙等一些國家在爭哥倫布的原籍。「西班牙說」的主要疑點是,哥倫布在其日記和生前的談話中,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熱那亞人。假若哥倫布真是義大利人(根據研究發現,哥倫布只閱讀義大利文),他卻從來沒有把義大利文作為書面語言使用過,而是一直使用西班牙文,《哥倫布日記》也是用拉丁文寫就。假若哥倫布是義大利人,哥倫布的西班牙語,包括航海知識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哥倫布復雜的人生遊走歷程,為後世出了一道難題。何教授介紹,學術界對此一直不能做全面的肯定或者否定。總體上,研究者根據這些蛛絲馬跡,結合不同的聲音,為哥倫布勾勒出這樣一個輪廓:他可能不是一個真正的義大利人。而可能是一個西班牙的猶太人(某些研究看,哥倫布的長相、頭發、膚色,具有猶太人一些典型的面部特徵)。他的祖先早年定居在熱那亞,後來哥倫布又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學習航海知識,並長期在那裡生活。

「這個觀點其實不難理解和解釋。它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何教授說,「當時,整個歐洲的民族遷徙一度十分活躍,種族的混合也非常頻繁。義大利在當時的國家地位十分重要,是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國家,近代歐洲的先驅和當時世界貿易的中心。其他國家深受義大利風尚的影響。義大利航海業發達,很早就發現了西非沿岸,到達了附近的一些群島,後來的西班牙艦隊只是在義大利基礎上的『重新發現』。」

義大利的科學技術當時走在西方的前列,後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海上崛起,許多成熟的技術和知識乃至人才,都大量吸取了來自義大利的精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的歷史結果。「了解了這個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哥倫布的身世這么復雜無序。」何順果教授肯定地說,「即便哥倫布不是義大利人,也有義大利背景,要推翻這個背景並不容易。」

這眾多的說法,不僅讓世人迷惑,也讓歷史學家爭論不休。哥倫布的墓誌銘寫著「不要讓我成為永遠的謎」,但不幸的是連他的墓誌銘的翻譯也有不同的說法,原文是拉丁語,有人認為這句話應該是「讓我不再困惑」。而且他死後遺骨埋在何處也成了謎。

哥倫布何處安息

據《探索頻道》網站5月15日報道,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在西班牙巴利阿多利德逝世,隨後被埋葬在了巴利阿多利德的卡斯蒂利亞城。他的遺骨此後共遷移了四次,但這四次遷移的時間也有不同的版本。

據介紹,第一次遷移是從卡斯蒂利亞到塞維利亞,是在1509年,但另有記載是在1513年,這次遷移是哥倫布妻子的妹妹要求的,根據西班牙皇家法令哥倫布的棺木被遷到了塞維利亞大教堂。第二次遷移是在他逝世後30年的1536年(也有說1537年6月2日,後本報記者采訪負責分析哥倫布DNA的何塞·洛倫特博士認為是1544年)。他的遺骨和他兒子迭戈的遺體一同跨過大西洋被遷到了多米尼加的聖·多明戈島。但在1795年7月22日,法國佔領這個島嶼,西班牙人就將哥倫布的遺骨遷到了古巴的哈瓦那,洛倫特博士認為是1785年。這是第三次遷移。在1898年,西班牙人失去了古巴,因此又將哥倫布的棺木送回了塞維利亞,葬在大教堂。

1877年,在聖·多明戈的大教堂中發現了一個裝著一些遺骨的盒子,裡面有13塊大骨和28塊小骨頭,盒子上刻著「傑出的進步人士克里斯托布·科隆先生」(希臘語名,就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是多米尼加政府就宣布他們找到了哥倫布真正的遺骨。

至今多明尼加不允許挖掘現在葬在燈塔下的遺體。歷史學家馬里諾說:「我個人認為,哥倫布的遺骨仍然在聖·多明戈。」哥倫布身世5種猜測

1.義大利紡織工?

哥倫布自己在1498年2月22日寫的遺囑中寫道「我出生在熱那亞」。在這份遺囑中提到了一名熱那亞商人,同時這名商人的名字也在1479年的一起訴訟案件中出現過。在這起訴訟案件中,哥倫布被傳喚為其作證,在證人宣誓證詞和自己的身份真實的過程中,哥倫布宣稱自己是熱那亞人,居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

2.西班牙貴族?

一些歷史學家發現哥倫布可能不會寫義大利文,而他的私人信件中使用的都是西班牙文。「西班牙說」還認為,哥倫布應該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人而且是貴族之家。他在去世時被稱為「哥倫」,這是加泰羅尼亞語。哥倫布的航海日記都是用拉丁語寫的,而拉丁語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會使用的文字。

3.西班牙猶太人?

還有歷史學家認為,哥倫布是躲避西班牙宗教迫害的猶太人,他因此不得不隱瞞身份。在當年的西班牙,即使改變了宗教信仰的猶太人也要被驅逐出西班牙。

4.希臘人?

哥倫布身世的另一個假設是希臘東部的希俄斯島。當時在熱那亞控制之下,而且他還曾說自己是「紅土地的哥倫布」。希俄斯島就是以它南部的紅土出名,現在在這里還有很多居民都姓哥倫布。

5.葡萄牙人?法國海盜?

葡萄牙的歷史學家認為哥倫布是因為出生地葡萄牙的Alentego有一個城鎮名為古巴,後來才命名了美洲的古巴。還有更奇的說法是哥倫布原是一名法國海盜,但是後來他試圖掩蓋自己這一身份。

哥倫布PK鄭和究竟誰更偉大

專訪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何順果:

同是偉大的航海家,鄭和跟哥倫布PK,究竟誰贏誰———在歷史學家看來,這並非只是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笑料。

舊石器時代的克魯馬努人到處狩獵,四處留情,雙腳走到哪裡,哪裡就是生息的家園。哥倫布就像是一個「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克魯馬努人,他堅信向西航行也能到達日本和中國,披荊斬棘開疆闢土並找到了美洲大陸。所不同的是,無論克魯馬努人最終走到哪裡,他們還是會回到老巢。而哥倫布最終的歸宿,仍舊只是海上。

在當時那個航海技術十分簡陋,甚至地圓說都沒有普及的年代,駕駛著靠季風才能推動的帆船向著幽暗的未知大海行進,那份執著和勇氣,現在的人們只有敬佩的份兒。同樣和哥倫布擁有這種勇氣的,還有中國的航海家宦官鄭和。

就在去年,國內在隆重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人們一直想搞清楚,究竟中國的鄭和偉大,還是國籍尚待考證的哥倫布偉大?

■「哥倫布不可替代」

「光從技術和規模講,鄭和要比哥倫布先進。」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何順果5月1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有研究表明,哥倫布之前,非洲人、北歐人,甚至中國人都有早於哥倫布到達過美洲的記錄。」在何教授看來,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是一次「重新發現」。原因在於,無論從人種學還是考古學角度,都有證據表明,印第安人是從亞洲大陸蒙古利亞去的美洲。印第安人不是美洲土生土長的,印第安人早於哥倫布「發現美洲」。

在與加拿大海岸隔海相望的紐芬蘭島上發現的遺跡表明,北歐海盜在大約1000年前就到過北美洲,遠在哥倫布1492年航行到西印度群島之前。非洲人也被猜測曾經橫渡大西洋。亞洲的慧深和尚,有書記載曾「東渡扶桑」,現在有學者認為,扶桑既有可能說的是中國東部島嶼或者日本,也可能就是美洲。

技術不如鄭和,名次上又沒有「拔份兒」。為什麼哥倫布成為「哥倫布」?這是否說明哥倫布不如鄭和呢?

「事實並非如此。」何順果教授說,「盡管誰是第一個美洲發現者爭論復雜,但都無法掩蓋哥倫布發現美洲的重要性。沒有人可以取代哥倫布。」

他認為:哥倫布的發現是資本主義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哥倫布的遠航開辟了大西洋貿易。此前,資本主義只是以西歐為中心的一個狹小區域;之後,哥倫布開辟的大西洋時代,第一次超越了西歐和歐洲的范圍,到達了美洲。也由於大西洋貿易經濟的誕生,最終發展形成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直至今天,這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大框架仍然基本沒變。

「大西洋體系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范圍的大資本主義體系。它為持續發展的資本主義提供了動力和開端。因此,怎麼評價哥倫布的開拓意義和貢獻都不為過。」

■「孟席斯的觀點有明顯錯誤」

去年,英國退休海軍軍官加文·孟席斯的著作《1421:中國發現世界》引起了學術界的爭議,孟席斯認為,是鄭和的船隊第一個到達了美洲。

何順果教授認為,孟席斯的研究第一次用西方的觀念「重現」了鄭和下西洋這段輝煌的歷史,很有開拓性。但是孟席斯書中有許多觀點值得商榷。比如,孟席斯認為:1542年羅茲呈送給英國國王的地圖有大爪哇和小爪哇的標記,並認為這是借用了鄭和的航海地圖。大爪哇就是現在的澳大利亞,即認為鄭和發現了澳大利亞。但是中國地圖和西方地圖有著基本的區別。中國慣用山水作為地理標記,西方則習慣使用經緯線。「羅茲地圖具有明顯的西方地圖特徵。」而且,1542年之前,西方就有了對包括爪哇在內的南大陸的記載,在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也有相關記載。葡萄牙1511年就佔領了馬六甲周邊,到羅茲地圖年代已有30年。「在孟席斯的書中,很多是這種猜測性的觀點,過於附會。」

何順果教授認為,「最要命」的是「定位」錯誤。「孟席斯認為,鄭和的航海是整個世界發現的開始,這混淆了概念。鄭和下西洋並沒有擺脫傳統的目的。世界觀念的形成,真正始於哥倫布。」

■鄭和PK哥倫布,誰更偉大

「我認為,目前對於鄭和活動的研究,存在許多誤解。」何順果教授認為,哥倫布和鄭和的遠航都是世界歷史性事件。除去技術因素,從整個航行帶來的後果和意義判斷,哥倫布的貢獻遠高於鄭和。

就航行的目的和性質而言,鄭和下西洋不是一次純粹的經濟活動,而是一次政治活動,是為了彰顯明朝國威,鞏固和擴大中國傳統的華夷體制,和哥倫布的開拓疆域尋找航線的經濟目的不是一回事。

在經濟上,鄭和下西洋基本上是賠本買賣,虧損消耗嚴重,不具有長期動力;而哥倫布航行則表現為持續的動力。在組織形式上,哥倫布航行是一次個人為主體的私人行為,藉助於國家的支持保護;鄭和航海則是官方的活動,由國家組織和執行。結果也不一樣,鄭和下西洋沒有任何開發活動,基本沿用已知的海域,哥倫布則是開辟了一條通往新大陸的航線,最終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對比鄭和和哥倫布諸多不同,何順果教授歸結為「鄭和是舊時代的輝煌,而哥倫布則是新時代的開端」。

『肆』 未來的考古學家怎麼知道不能碰居里夫人的墳墓呢

為了讓大家達成共識,瑪麗·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爾都被埋葬在萬神殿里,這是法國巴黎的一座巨大的陵墓,裡面埋葬著一些非常傑出的法國公民的遺體。其他被埋葬在萬神殿的人包括伏爾泰、讓-雅克·盧梭、亞歷山大·杜馬、維克多·雨果、路易·布萊葉和埃米爾·左拉。

每個人最後的安息之地都清楚地標明了他的名字。下面是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墓穴的一些照片:

以下是陵墓所在建築的一些照片:

瑪麗·居里葬在萬神殿里的事實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在很多很多來源都得到了證實,包括印刷版和在線版。

現在,有些人可能會反對:「等等!如果你描述的所有信息都丟失了,在4019年沒有人知道瑪麗·居里是誰怎麼辦?「嗯,如果知識的丟失如此迅速,以至於沒有人知道瑪麗·居里是誰,那麼我也懷疑考古學在那一點上是否存在,所以這個問題在那一點上就顯得相當空洞了。

『伍』 拿破崙被最後流放的小島在哪裡

拿破崙被最後流放的小島在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

聖赫勒拿島是南大西洋中的一個火山島,隸屬於英國,離非洲西岸1950公里,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里,孤懸海中。聖赫勒拿島與其南方的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一起組成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聖赫勒拿。主要是混血種人。居民講英語,多信基督教。首府詹姆斯敦。著名的拿破崙就是在這里流放直到去世。

(5)法國人被埋在哪裡擴展閱讀

拿破崙·波拿巴,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稱「法國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查理三世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

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拿破崙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對外他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打贏五十餘場大型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戰爭,成為了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包含各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

在最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跡與短暫的輝煌成就。

拿破崙於1814年退位,隨後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1840年,他的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國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巴黎傷殘老年軍人院)。

拿破崙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保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推翻了舊的專制政權。

『陸』 誰知道人類的祖先開始是住在哪裡的請快告訴我

人類的祖先

人類是地球上較晚出現的生物。和地球漫長的歷史相比,人類在
地球上生活的時間並不長,但比我們自己過去通常所想像的要長一些。
隨著新的測量結果的不斷得到,我們的,或者說我們祖先的歷史越來
越古老,連科學家們自己對此都感到有些驚訝。

直到近代,西方學者,甚至科學家都還想當然地認為人類(及地
球自身)的歷史只有6000年,因為《聖經》上好像是這樣說的。其實,
早在1797年,英國人約翰·弗里爾(John Frere)就發現了肯定是由
原始人製造的簡陋的燧石工具。這些工具是在13英尺(譯者註:英尺,
英制長度單位。1英尺約合0.3048米。)深的地下被發現的。它們一直
未被動過,慢慢地被塵土埋了起來,後來連這些塵土也變成了岩石。
任何能被埋得如此之深的工具,經歷的時間肯定遠超過6000年。

後來,一位名叫愛德華·拉爾泰(Edouard Lartet)的法國人發
現了一隻刻有精美的猛獁象圖案的猛獁象牙。這個圖案只可能是由一
位與早已絕跡的猛獁象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畫的。

再後來,人們又發現了一些生物遺骨,盡管不完全像人類,但在
骨骼結構上更接近於人,而不是接近於猿。這就是所謂「人科動物」,
它們代表了一長串生物種系。這串生物種系便是現代人——「智人」
的祖先(或種系分支)。

我們已經知道人科動物生活在遠古時代,但究竟遠到什麼時候呢?

科學家們只能根據出土遺骨埋藏的深度以及周圍其他動物的遺骨
類型進行相當粗略的估算。據推測人科動物可能已在地球上生活了幾
十萬年,但這種年代測定還很不準確。

到了1896年,放射性的發現使情況發生了轉變。科學家們發現,
一些特定種類的原子很不穩定,會以固定的速率衰變,而且這個速率
可以測定出來。一般用半衰期,即元素的原子衰變到原來的一半所需
的時間代表衰變速率。如鈾衰變為鉛,半衰期為46億年。19O7年,美
國人伯特倫·B·傅爾特伍德(Bertram B. Boltwood)提出,含有鈾
的岩石肯定也含有鉛。根據鈾與鉛的比例,可以計算出鈾的衰減量,
從而測定出岩石的年代。

從此,人們開始使用「放射性測定年代法」確定那些未曾動過的
岩石的年代。利用這種方法,證明了某些出土岩石已經一動不動地存
在了35億年,因此,地球的年齡肯定比這還要長。對一些從地球形成
初期就未被動過的隕石的測定顯示,它們已經存在了大約46億年。現
在這個時間已經被當作地球及太陽系的年齡。

顯然,如果發現岩石上嵌有人科動物的遺骨,並且能夠確定出岩
石的年代,那麼也就能確定這些遺骨的年代。並不是所有的岩石都含
有足夠的鈾可以用來測定,但它們都會含有一定量的普通元素鉀。一
些特定的鉀原子具有放射性並能衰變為惰性氣體氬,其半衰期為13億
年。通過測量岩石中鉀及氬氣泡的含量,就可以確定岩石形成以來所
經過的時間以及所嵌遺骨的年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代測定技術的改進,結果人們發現人科動物
的起始年代要比過去預想的早得多。1987年9月,猶他大學的科學家為
在肯亞發現的含有古代工具的岩石進行了測定。過去人們一直認為
這些岩石的年齡為5O萬年,而新的測定結果表明,它們至少有7O萬年,
甚至可能有9O萬年。

還有比這更早的人科動物(它們好像已經在非洲的東部和西部得
到了進化。這毫不奇怪,因為與我們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非人科動物
黑猩猩和大猩猩就生活在那裡)。令科學家們感到吃驚的是,在東非
奧杜威峽谷發現的人科動物頭骨及原始工具化石的年齡竟大約有18O萬
年。這些人科動物歸我們所在的那個屬——人屬,被稱為「能人」。

在能人之前,還存在著更原始的人科動物,它們和我們差別太大,
以至於很難將它們歸為人屬,但它們仍是人科動物。比如,它們具有
和我們很相像的髓骨和腿,並且能和我們一樣自如地直立行走。這些
最早的人科動物名叫「非洲南方古猿」。所發現的遺骨化石好像已在
那裡沉睡了大約4OO萬年。

毫無疑問,肯定還有比這更早的化石標本。有理由認為,人科動
物已在地球上存在了5OO萬年。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人類及其人科動物
祖先出現的年代要比兩個世紀前的學者們預想的提早了約8OO倍。盡管
如此,也不要忘記了這個比例:人類的年齡只是地球年齡的千分之一。

『柒』 自由女神像在坐落在美國哪裡法國人又為什麼要曾給美國啊

名稱: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Statue de la liberté),又稱「自由照耀世界」(英語: 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語: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
作者:巴托爾迪、維雷勃杜克
時間:1874~1884年
材質:鋼、銅
規格: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200多噸
地理坐標:40°41'21.17"N,74°02'40.41W
簡介:

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周年禮物,位於美國紐約市哈德遜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島的重要觀光景點。(原來法國計劃送給埃及的,因為神像是女性被埃及拒絕,後轉送給美國成為紐約市甚至全美國的標志。)

法國著名雕塑家巴托爾迪歷時10年艱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於雕塑家的母親,而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則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為藍本。

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的服裝,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象徵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長達12米的火炬,左手捧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她象徵著自由、掙脫暴政的約束。花崗岩構築的神像基座上,鐫刻著美國女詩人埃瑪·娜莎羅其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雕像鍛鐵的內部結構是由後來建造了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居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它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並揭幕。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200多噸,是金屬鑄造,置於一座混凝土製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約瑟夫·普利策籌集10萬美金建成的,現在的底座是一個美國移民史博物館。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整座銅像以120噸的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皮,以30萬只鉚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總重量達225噸。

歷史

自由女神像的鋼鐵骨架由設計巴黎鐵塔的埃菲爾設計,雕像由法國雕刻家維雷勃杜克設計,並在巴黎完成。法國政府將這一標志自由的紀念像,作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贈給美國。

1869年,巴特爾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圖設計。1874年造像工程開工,到1884年完全竣工,前後歷時十年。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贈送給美國。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開始,基座高約27米,由花崗石混凝土製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處的混凝土巨柱。該古堡是一座軍用炮台,呈八角星狀,於1808-1811年為加強紐約港的防衛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個塑像被分成200多塊裝箱,用拖輪從法國里昂運到了紐約。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腳手架上將30隻鉚釘和約100塊零件,組合一處。

1886年10月28日,紐約港輪船汽笛齊鳴,煙花四起,在21響禮炮聲中,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將北美洲或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贈送給了美國人民。從此,進入紐約港的船隻上的乘客可以看見屹立的自由女神高舉自由火炬。對成千上萬個來美國的移民來說,自由女神是擺脫舊世界的貧困和壓迫的保證, 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國的象徵。

1916年,威爾遜總統為女神像安裝了晝夜不滅的照明系統並主持了竣工儀式。

1942年美國政府做出決定,將自由女神像列為美國國家級文物。

1984年~1986年,曾進行整修。

象徵意義

一個多世紀以來,聳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已成為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的象徵,永遠表達著美國人民爭取民主、嚮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了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政變。一天,一群共和國黨人在街頭築起防禦公事,與政變者展開巷戰。暮色時分,一位忠於共和政權的年輕姑娘,手持燃燒的火炬,躍過障礙物,高呼「前進」的口號向敵人沖去,不幸中彈犧牲。從此,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徵,另外,女神像的形體以巴特爾迪後來的妻子為原型創作,面容則取自他的母親。

『捌』 古代歐洲人死了埋哪裡

古代歐洲人都是埋教堂墓地的多。
上到尊貴的國王下到無親無故的窮苦人都是,但是按我們的觀念看,歐洲古代富人葬禮也不夠隆重,窮人也算有人可憐。
歐洲古代的墓葬習慣富貴人士的棺材往往佔地兒比較大,比如國王的棺材在教堂里佔一個大屋子一擺,窮苦人的墓地有時不太講究,好幾個窮人扔一個坑也是經常的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被埋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