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刺客有哪些

法國的刺客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8 05:31:11

⑴ 西方歷史中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刺客

1. 布魯圖斯(拉丁語:Marcus Junius Brutus Caepio,前85--前42)
刺殺凱撒大帝

在布魯圖斯年輕的時候他的叔叔卡兒皮收養了他。在羅馬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卡圖在塞普勒斯做總督的時期,布魯圖斯開始了他的政途,他成為了卡圖的助手。在這段時期里他靠發放高利貸迅速地成為了顯貴。他在初次進入了參議院以後,便加入了保守派反對當時由愷撒、龐培、克拉蘇三人執政的元老院。他非常痛恨龐培,因為龐培在公元前77年暗殺了他的父親。
但是在公元前49年爆發的龐培與愷撒的羅馬內戰中,布魯圖斯作為保守派的代表投靠了他的老仇敵龐培。在希臘境內的法塞拉斯大戰中龐培慘敗,之後布魯圖斯便寫信致歉於愷撒,並很快得到了原諒。愷撒又在這以後將他召入了自己的陣營。
凱撒十分喜歡布魯圖斯,並且尊重他的意見。但是布魯圖斯和其他一些參議員一樣並不滿足於羅馬共和國的現狀,因為凱撒當時已經是一個獨裁者。於是布魯圖斯與他的表兄和一些其他人開始聯合在一起密謀對付凱撒。公元前44年,在布魯圖斯的策劃下,一群參議員(其中包括布魯圖斯)將愷撒刺殺於龐貝城劇院的台階上。凱撒這位著名的獨裁者死前最後的遺言,還在感嘆為什麼是布魯圖斯殺了他,愷撒對待他像對待兒子一樣,而且也許布魯圖斯就是他的兒子。

2. 阿薩辛派神秘的刺殺組織

阿薩辛派(Hashshashin)是中古時其活躍於阿富汗至敘利亞山區的一個穆斯林異端教派。以其秘密的暗殺組織聞名。
阿薩辛派屬於伊斯蘭教伊斯瑪儀派(Ismaili)的支系尼查里派(Nizari)的異端。他們可以因為各種不同的政治或宗教目的而受雇於人,是一個激進好戰的組織。他們被認為活躍在西元第八世紀到第十四世紀。這個神秘主義的秘密組織專門對阿拔斯王朝的精英們進行恐怖主義式的大膽處決或政治性的暗殺。英文「assassin(暗殺)」的字源就是由此而來。他們這個教派稱為al-da'wa al-jadīda(阿拉伯文:الدعوةالجديدة),意思是「新的教義」。並以阿拉伯語發音fidā'ī自稱為fedayeen,意思是「准備好為某個理由犧牲的人」。他們會讓青年刺客享受美酒佳餚,醉後與美女終日琴瑟歌舞,如同仙境一般,「縱其欲數日,復置故處」,「既醒,問其所見,教之能刺客,死則享福如此。」

⑵ 世界著名暗殺殺手

殺死約翰列儂的,殺死林肯的,殺死肯尼迪的,我都不知道叫啥

⑶ 世界上著名的刺客

全世界著名刺客:
普林西普刺斐迪南,一戰導火索;
施道芬貝格刺希特勒,也許能使歐戰提前一年結束;
弗克森刺華盛頓,未開的一槍;
加恩卡納刺肯尼迪,歷史迷案之一;
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本該屬於中國人的一槍;
卡普蘭刺列寧,又一迷案,歷史反動派所為;
布魯特斯刺凱撒,平民壓迫貴族而產生的反抗;
科黛刺馬拉,促使羅伯斯庇爾決心使用恐怖政策;
迪特里希刺丘吉爾,至死不悟,頑固的納粹;
荊軻刺秦王,世界上最為人所知的英雄行刺。

中國古代十大刺客:
鉏鸒、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聶榮、要離、侯贏、朱亥、荊軻。

⑷ 亞諾·多里安的角色經歷

亞諾生於法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法國刺客,名叫夏爾·多里安,母親是奧地利人瑪麗·多里安。亞諾在巴黎附近的凡爾賽長大,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某個時候,瑪麗發現了丈夫的刺客身份,她逃離並遺棄了他的家人。
1776年12月27日,八歲的亞諾跟隨刺客父親夏爾·多里安(Charles Dorian 法蘭西地區翻譯為夏爾)前往凡爾賽宮,在等待父親回來時初遇法國聖殿騎士團大團長弗朗索瓦·德拉塞爾(François de la Serre)的獨生女艾莉絲·德拉塞爾(Élise de la Serre)。二人玩耍期間夏爾被謝伊所殺(詳看《刺客信條:叛變》),弗朗索瓦基於對查理斯的敬重而把亞諾收為義子加以養育。 1789年,常惹上麻煩的亞諾與艾莉絲成為戀人。5月5日,德拉塞爾前往凡爾賽宮出席為艾莉絲舉行的宴會,一名送信人未能把一重要信件及時交給德拉塞爾,亞諾請纓送信並但因被仇家襲擊而逃回德拉塞爾宅第,把信件塞進德拉塞爾辦公室地板後潛進皇宮與艾莉絲會面,離開時目擊德拉塞爾被二人殺害並被誣陷為兇手,隨即被捕帶至巴士底監獄。亞諾於獄中認識了父親的摯友兼刺客大師皮爾·貝雷克(Pierre Bellec)從而了解父親真正身份,二人於兩個月後之攻佔巴士底獄事件中逃出監獄。及後亞諾找到了艾莉絲但被要求離開;艾莉絲指出該信件本可警告德拉塞爾聖殿騎士團內有人密謀把他殺害但最終沒有被收到。深感內疚的亞諾遂投靠刺客組織,為贖罪宣誓成為刺客。
1791年,亞諾分別刺殺了殺害德拉塞爾的兩名兇手,其間認識了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及後也救出了被新任聖殿騎士團大團長劫持的銀匠弗朗索瓦·湯馬斯·傑曼(François Thomas Germain)。亞諾在刺殺了大團長後始發現他是對德拉塞爾發出信件以作警告之人;傑曼是下達殺害命令的人亦是刺客組織提及的聖者。亞諾為保護艾莉絲而把她帶至刺客組織基地請求協助。有意與聖殿騎士團求和的刺客組織首領奧諾雷·米拉波(Honoré Mirabeau)認為提供協助將使未來聖殿騎士團欠下巨大人情,但深信雙方無法共存之貝雷克認為此乃通敵行為而下毒殺害了米拉波,亞諾拒絕與他聯手後與他進行戰斗並把他殺死。
1792年8月10日,巴黎公社(Commune de Paris)攻佔杜樂麗宮,亞諾奉命潛進杜樂麗宮銷毀米拉波與路易十六(Louis XVI)之間之密件,於國王房間首遇在搜索第一文明遺物「伊甸碎片」(Piece of Eden)的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同時傑曼欲引發對國王的革命,因此指派了部下分別策動九月大屠殺、扣押糧食以營造法國貴族無視平民困境的景象、以及投票支持處決路易十六,亞諾與艾莉絲分別行動並刺殺了相關人士。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在協和廣場被公開處決,亞諾為拯救被傑曼手下包圍的艾莉絲而錯失殺害傑曼的機會,刺客組織獲悉此事後認為亞諾多次違抗命令擅自行動而把他驅逐。陷入低谷的亞諾在德拉塞爾宅第買醉數月,被艾莉絲告知巴黎於雅各賓專政中四分五裂才重新振作,於同年6月刺殺另一名聖殿騎士並得知雅各賓派首領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仍受傑曼之命拖延革命。 1793年1月21日,處決現場人山人海,激動的市民高唱著大革命的歌曲。亞諾穿過密集的人群,來到了日耳曼所在的高台下。新任最高大師早有防備,一隊護衛從隱蔽處魚貫而出,站在了亞諾面前,弗朗索瓦-托馬·日耳曼對他說,國王的死將把大革命推向高潮,聖殿騎士團也將獲得新生。與此同時,國王路易十六在斷頭台上被梟首,日耳曼低聲默念雅克·德·莫萊大仇得報,之後他給打手們下達了殺掉亞諾的命令,便鑽進馬車。
正當亞諾的處境變得越來越棘手之時,艾麗絲及時出現抵擋住了士兵,並讓他去追日耳曼,亞諾擔心心上人的安危,決定留下來與她並肩作戰。戰斗結束後,艾麗絲發現殺父仇人早已蹤影皆無,十分惱怒,於是責備亞諾不去追凶,後者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譏,最後兩人不歡而散。
回到總部藏身處的亞諾,被直接引領到了刺客議會面前,由於他為了私怨無視議會命令,一意孤行地追殺日耳曼,特蕾內與奎馬、貝里爾三位刺客大師發起投票,將亞諾驅逐出了刺客兄弟會。
1794年6月,亞諾與艾莉絲於戰神廣場(Champ-de-Mars)設計使羅伯斯庇爾名譽受損,並趕及在後者被國民公會拘捕前使他供出傑曼所在地。二人翌日前往聖殿塔刺殺傑曼,取得莫萊之「伊甸之劍」的傑曼在地下密室與二人展開戰斗,艾莉絲單獨與傑曼交鋒期間寶劍力量被激發引起爆炸,導致艾莉絲被殺而傑曼受重創,亞諾隨即把他刺殺並把艾莉絲屍首帶走葬在拉塞爾家族墓園。
1795年,管有伊甸之劍並晉身為刺客大師的的亞諾回到傑曼身亡處,把其頭骨藏在巴黎地下墓穴中。

⑸ 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刺客

一、最佳上鏡刺客:荊柯
「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柯無疑是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為人所頌揚,可謂婦幼皆知,就連現代的兩大名導也不放過這個題材。評荊柯為最上鏡刺客,可謂名至實歸,眾心所向。
二、最佳創意刺客:專諸
專諸,春秋時期吳國人氏,為吳國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所雇,用來刺殺王位競爭對手吳王僚。
話說事發當日,公子光宴請王僚,私下埋伏甲兵於室內。王僚也早有防範,命人沿途布滿兵卒,門窗檯階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親信,夾道而立的侍衛,皆手持長鈹。酒酣耳熱之時,公子光佯裝有足疾,退入內室。這時專諸閃亮登場了!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魚腹中,佯裝為王僚獻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說時遲那時快!專諸突然撕開魚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當場斃命。遺憾的是,專諸當即也被侍衛殺死。公子光趁對方群龍無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擊王僚的侍從,盡數將其誅殺。為感念專諸,吳王闔閭加封專諸之子為上卿
三、最佳悲情刺客:要離
話說吳王闔閭登上王位後,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往衛國。慶忌此人甚是了得,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現在衛國招兵買馬,伺機為父報仇。闔閭獲悉此事後茶飯不思,日夜尋思除去這個心頭大患,於是覓得一壯士。此人名喚要離。
經過策謀,要離決定採用苦肉計。某日要離在王宮與闔閭斗劍時,故意先用竹劍刺傷闔閭的手腕,再取真劍斬斷自己的右臂,投奔衛國找慶忌去了。要離走後,闔閭還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慶忌探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練士兵,同謀舉事。三月之後,慶忌出征吳國,與要離同坐一條戰艦。某晚,夜色迷人,要離乘慶忌在船頭暢飲之機,迎著月光獨臂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慶忌詫異之極,嘆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於這樣刺我!」此時左右衛兵舉刀欲殺要離,慶忌搖著手說:「此乃天下勇士,怎麼可以一日殺死兩個天下勇士呢!還是放他回國,成全他吧!」
要離回國後,闔閭金殿慶封要離。要離辭謝不受,說:「我殺慶忌,不為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說完自刎於金殿。好一個悲情壯士,為主賣命,竟弄了個家毀人亡!
四、最佳震撼刺客:聶氏姐弟
聶政本是屠夫, 當俠客實屬業余愛好。然而聶政天生是一塊刺客的料,小露拳腳後便名滿江湖,前來聯系業務的客戶絡繹不絕。某日,韓國貴族嚴仲子帶著黃金和誠意跑來找他,要他除掉韓國首相俠累。聶政婉言辭謝。嚴仲子不悅:「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母親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聶政母親去世,嚴仲子前來弔孝,執親子之禮。聶政深受感動。在厚葬完母親之後,聶政火速將姐姐出嫁,跟隨仲子刺殺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俠累身為首相,空有幾十名警衛,竟然被武功高強的聶政從容地從首相府門外一直殺進大廳,被一劍刺了個透心涼。這時,警衛們才圍了上來。聶政眼看無法脫逃,決定舉劍自殺。在咽氣之前,他用長劍將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臉劃成一堆肉泥。英雄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不讓人們認出他,以免連累他那親愛而苦命的姐姐!
韓國國君為了知道刺客是誰,貼出告示說凡是能認出這具屍體的,賞金千兩。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後,斷定是弟弟所為,不顧一切來到聶政的屍體旁放聲大哭。官員問她,你不怕被牽連嗎?聶榮說:「我弟弟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不讓你們認出他,以便保全我。可這樣一來,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沒了嗎?我豈能為了保全自己而讓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無聞呢?」說罷,聶榮大叫三聲天啦,在弟弟的身邊氣絕身亡
五、最佳績效刺客:曹沫
曹沫,魯國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稱。魯公對他很欣賞,任命他為將軍,同齊國交戰。未料三戰皆敗,魯公心怯,趕緊商議割地求和。但是並未責怪曹沫,仍用他為將。
齊桓公答應和魯在柯地會盟。正當魯公與桓公即將達成屈辱協議之時,曹沫手執匕首沖上前去,劫持了齊桓公。桓公左右恐傷到主公,不敢動作。桓公問:「你想怎樣?」曹沫說:「齊強魯弱,您恃強凌弱太過分了。大王您認為該怎麼辦呢?」桓公被迫答應盡數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得到承諾後,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辭令如故。桓公惱羞成怒,想毀約食言,被管仲勸止。於是,不費吹灰之力,曹沫三戰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數歸還。
曹沫以其忠誠勇氣和不爛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謂績效顯著。
六、最佳謀略刺客:侯贏、朱亥
侯嬴,戰國時期魏國人。最初為看守城門的一個保安,直到七十歲才被信陵君奉為上賓。朱亥,殺豬專業戶,是位奇人,隱於市井之間。此2人為協助信陵君救趙,起到了關鍵作用。
事情的發生是這樣的。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軍圍攻趙國,趙國危在旦夕,派信使來魏國求援,魏國便派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後,開始威脅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晉鄙停止前進。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幾次促請魏王堅持出兵救趙,魏王就是按兵不動。信陵君不願坐以待斃,就自已籌集了車馬,帶著門客們前去援趙。經過城門的時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機宜:公子切勿魯莽行事,我有妙計一策。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那裡竊來了虎符,把朱亥帶著到晉鄙那裡奪取兵權,朱亥同志當場把不聽調遣的晉鄙一鐵錘錘死。於是信陵君順利奪取了兵權,指揮大軍前往救趙,終於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整個計劃環環相扣,縝密有序,是一個絕佳的策劃案。
七、最佳敬業刺客:豫讓
豫讓是春秋時期晉國人,屢不得志,投靠智伯後,受到重視。後來智伯被仇家趙襄子所殺,趙襄子還拿他的頭骨拿來當酒杯。豫讓出離憤怒,「士為知己者死」豫讓決定誓報此仇。
他先是改變姓名,冒充罪犯,混進宮廷,企圖藉借整修廁所之機,用匕首刺殺趙襄子。結果未遂。趙襄子考慮到豫讓肯為故主報仇,是個有義之人,便將他釋放。
豫讓仍不死心,不惜以身塗抹油漆變相、口吞煤炭變聲來喬裝自己,找機會報仇。機會來了,豫讓事先埋伏在一座橋下,准備在趙襄子經過的時候刺殺他。沒曾想趙襄子的馬卻突然驚跳起來,使得豫讓的計劃又再次失敗。豫讓自知此劫難逃,便懇求趙襄子:「希望你能讓我完成最後一個心願:把你的衣服脫下來,讓我刺穿;這樣,即使我死了,也不會有遺憾。」趙襄子答應了他,豫讓拔劍,在趙襄子的衣服上連刺了三次,然後就自殺了。
很顯然,豫讓算不上業務熟練,但他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敬業的刺客。他讓我想起了毛爺爺的一句名言:世上就怕認真兩字!
八、最失職的刺客——鉏鸒刺趙盾
鉏鸒,春秋晉國人,(?--前607年)
一些人不認為鉏鸒是刺客,因為他根本沒有行刺,用現在的話說是犯罪終止。但鉏鸒的歷史身份的確是刺客,且我個人認為鉏鸒還具備更多的義士品質。由於他主動放棄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傳》里卻有精彩的記載.
當時晉國君晉靈公,荒淫暴虐,厚斂於民,廣興土木,晉國民怨沸騰。宰相趙盾屢屢進諫勸靈公改正,靈公全然不聽,反有厭惡之意。
前607年,靈公寵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賈獻計加害趙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貧,臣常接濟之, 其感臣之惠,願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國!」
是夜,靈公和屠岸賈密召鉏鸒,賜酒食,告以「趙盾專權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誤事。」
鉏鸒領命後潛伏趙府左右。五更,見重門洞開,鉏鸒進中門,看到堂上燈光影影,趙盾朝衣朝冠,垂紳正笏, 端然於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驚,退出門外,嘆曰:「恭敬如此,忠義之臣也!刺殺忠臣,則為不義;受君命而棄之,則為不信。不信不義,何以立於天地之間哉?」乃呼於門曰:「我,鉏鸒也,寧違君命,不忍殺忠臣,我今自殺!恐有後來者,相國謹防之!」 言罷,向門前一株大槐一頭觸去,腦漿迸裂而死。時驚動了守門人,報知趙盾,趙盾嘆息不已,吩咐暫將鉏鸒淺埋於槐樹之側。
歐洲歷史上的刺客】
說起刺客,我們印象中的大概會是一個用黑布蒙住臉,眼神銳利而詭秘,但行動總有些賊頭賊腦的傢伙吧。事實上,歷史上也有人對刺客充滿了崇敬,太史公司馬遷就是一個,他專門為刺客作傳,於是戰國四大刺客的英雄事跡成為驚天地,泣鬼神的義舉,其中的荊柯刺秦皇現在還被搬上熒屏,又是電影又是電視劇的,實在火了一把。
而西方歷史上最有名的刺殺則莫過於愷撒之死,他那"突如其來的死亡"的預言給他的遇刺添上了幾分神秘色彩。
對於刺殺行為的價值判斷,我認為應該具體行為具體分析,因為行刺的動機相差很大,有的為了錢,有的出於義憤,有的為了政治或宗教理想,有的則僅僅是想作出一些驚天動地的事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近來揣摩歐洲近代史,深深為其中其中的行刺事件所震撼,這些事件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它們都對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下面就列出其中影響最大,最有探討意義的若干,與諸位共議。
最骯臟的刺殺:荷蘭國父的悲歌
1568年的搗毀聖像運動揭開了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爭取獨立的序幕。在這場運動中,荷蘭當時最大的貴族--威廉.奧倫治(奧倫治親王)的向背舉足輕重,就階級情感來說,他受過西班牙前國王卡洛斯的厚恩,就民族情感來說,身邊荷蘭人民的吶喊和鮮血又使他寢食難安。一度搖擺不定的他,最終終於同荷蘭人民站到了一起,走上了反抗當時最強大的帝國--西班牙帝國的不歸路。
從此,他成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眼中釘,肉中刺,成為全國頭號通緝犯。菲利普二世懸賞巨額賞金要他的人頭。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奧倫治親王領導下的荷蘭獨立力量在尼德蘭北方站穩了腳跟。荷蘭各省准備在1584年7月12日擁戴德高望重的他為國王。但在大喜日子到來之前兩天,悲劇發生了。
7月10日,奧倫治親王與雷瓦登市長共進午餐後,正在閑談中,侍衛上來報告說:"巴爾塔薩已經辦好了護照等一切手續,特來領取幾封親王寫給法國公使的信件。"
巴爾塔薩是個法國人,職務是為親王往法國傳遞信息的驛使,剛剛到親王身邊做事不久。
當奧倫治親王走下樓梯時,已經隱藏在樓梯口旁一個圓柱後面的巴爾塔薩,突然向親王猛撲過去,舉起手槍開了三槍,槍槍打在親王的要害處,一代偉人就此倒下,永遠沒有起來了。
刺客趕忙逃跑,但在門口正好踏到一堆狗屎滑倒在地,當場被活捉。他供出自己是菲利普二世派來的奸細,刺殺親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贏得菲利普二世的巨額賞金和爵位。最後,他在受到烙鐵、刀刮等酷刑之後被斬首。
奧倫治親王的子孫繼承了他荷蘭執政的位置,最終贏得了荷蘭獨立,並成為荷蘭時代相襲的王室。
最意外的刺殺:整個法蘭西在哭泣
16世紀是法國在向一個成熟的近代民族國家轉型過程中的艱難時期。剛剛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又陷入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紛爭之中。在當時整個歐洲的宗教沖突之中,形勢最復雜的是法國,因為天主教和新教力量勢均力敵。自1572年"恐怖的聖巴托羅謬之夜"以來,法國陷入了長期的內戰和騷亂之中,在此後連續有兩個國王遇刺身亡,其中亨利三世是因為背叛了自己的天主教陣營,轉而同情甚至幫助新教而被一個天主教狂熱分子刺殺,而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的遇刺身亡,則更為出人意料。
亨利四世原是法國南部邊境一個叫納瓦拉的小邦的國王,為新教徒。因亨利三世無嗣而亡,作為後者遠親的亨利四世得以繼承王位。當時法國處於宗教戰爭|"胡格諾戰爭"之中,亨利四世親自上陣廝殺,顯示了極好的軍事才能。但真正顯示亨利四世的偉大人格的是1593年,鑒於法國天主教徒佔多數的現實,亨利四世毅然宣布自己改信天主教,接著在1598年宣布"南特法令",宣布天主教為法國國教,同時承認新教的信仰自由和應有地位。"南特法令"是西方最早體現宗教寬容精神的傑作,最終給法國帶來了和平。此後亨利四世致力與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卓有成效。
1610年的一天,亨利四世去探望大臣蘇利途中經過一條狹隘的街道,前面兩輛車相撞堵塞了交通,國王的車右輪又陷在溝里。這時,國王的車正好停在一個店鋪門前,而店鋪的招牌上畫著一支箭射穿一顆戴著王冠的心。尾隨在後面的一個叫拉韋拉克的瘋子,或許從中受到某種啟示,腳踏車猛然向國王刺去,國王大聲呼喊"我被刺啦"!,拉韋拉克又刺了第二刀,隨後當場被捉,他也沒想逃跑。
拉韋拉克據說是個瘋子,有一種強烈的慾望時刻在困擾著他,那就是行刺國王,人們還給這種病起了名字,叫弒君病。
後來,安娜王後(亨利四世的兒媳)輔助未成年的路易十四時,曾對他說,要學你的祖父(亨利四世),不要學你的父親(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問為什麼,安娜說,亨利四世去世時,大家都哭,而路易十三去世時,大家都笑。不錯,法國歷史上的名君很多,有查理曼大帝、路易十四、拿破崙等,但像亨利四世這樣在功業上和人格上都無可指摘的,只有他一人。
最浪漫的刺殺:化裝舞會上的黑手
當今的瑞典,在外人眼中無異於世外桃源,以高收入、高福利、高文明聞名於世。然而你是否知道,瑞典歷史上也有過貪污成風,秩序混亂的時代,那是在18世紀中期,瑞典在遭受了北方戰爭失敗的重創之後,貴族乘機奪權,進入了所謂的"自由時代"。
1772年,受制於貴族統治多年的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年在位),利用貴族階級內部的矛盾,以及僧侶、市民、平民三個階級對貴族的不滿,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解散了國務會議,恢復了專*制王權。就這個角度來說,他倒也算一代雄主。
但他在奪取權力之後,卻不但未能解決國內的財政危機,反而冒險挑起與俄國的戰爭,結果損失慘重,國內大批軍官嘩變。他的生活也十分奢華,他迷戀話劇,被後人成為"天才演員"。
這里還要補充說明一下化裝舞會。化裝舞會是歐洲宮廷中十分流行的一種娛樂,就是在舞會中戴上假面具,把自己化裝成神仙、鬼怪等,這樣就有利於毫無拘束地投入到舞會中去。
1792年3月16日,古斯塔夫三世准備參加晚上的化裝舞會。有人向他告密說,拒可靠消息,晚上有人要向他下毒手,古斯塔夫聽了哈哈大笑,因為類似的謠言他已聽過不下幾十次,還不都是空穴來風。當天晚上當舞會進行到高潮時突然有個人從背後向國王開了一槍。舞會頓時慘叫陣陣,亂成一團,兇手乘亂逃跑,但沒跑出多遠便被抓獲。
兇手是一個叫做安斯特洛姆的御林軍隊長,而他的後台是當時的大貴族--皮薩林將軍。古斯塔夫抑制貴族階層的政策使貴族中有不少人對他切齒痛恨,加上對他的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不滿,使他周圍形成了一個要除去他的集團。
13天後,古斯塔夫醫治無效去世,臨終前留下兩句話:"殺他的是法國的雅各賓派,寬恕殺他的人。"但兇手被鐐銬示眾之後連抽三天的鞭刑,最後砍頭分屍投入海中。
最慘烈的刺殺:西班牙國王婚禮血案
1808年拿破崙對西班牙的入侵,挑起了蘊藏在西班牙人民心中的激情,西班牙從18世紀一個死氣沉沉的角落,變成了19世紀歐洲中革命次數最多、最激烈的國家。斐迪南七世依靠人民復國,最終卻背叛並鎮*壓人民的卑鄙行徑,使西班牙王室一度成了眾矢之的。在他女兒伊莎貝爾二世時期,反抗達到高峰,她在位期間,總共改組了41次政府,頒布了7部憲法,各政治勢力發動了15次暴動,她本人也遭受了兩次未遂刺殺。1868年,她在一次政變中被迫流亡國外。
後來,伊莎貝爾二世的兒子阿方索十二世回國復位,西班牙的局勢平靜了一段時間,直到他的兒子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年在位)時期。
阿方索十三世還是一個胎兒的時候,他的父王就因病逝去,他一出世就成為國王(這樣的例子,在歐洲歷史上只有兩例),長大後成為一位任性而熱情的一國之主。19歲的時候,對英國的一次訪問,使他迷上了"歐洲老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維多利亞.歐亨尼婭,兩位出身高貴的青年一見鍾情,私定終身。由於恐懼歐亨尼婭可能帶有英國王室的家族病---血友病的致病因子,他們的婚約在西班牙遭到強烈反對,但最後,他終於說服了他的母親---有"德行夫人"之稱的太後克里斯蒂娜。
據說,歐亨尼婭的教母曾贈給她一串珍珠項鏈,但同時囑咐她在婚禮時不要戴上,因為很久以前一位吉卜賽女巫曾經預言,如果新娘戴上這串項鏈,她日後將流出如珍珠那麼多的眼淚,但歐亨尼婭將之當作童話,在婚禮上戴了那串神秘的項鏈。
婚禮在1906年5月31日進行。當隊伍行至狹窄的馬約爾大街時,從一棟樓上掉下來一束鮮花,花中藏有一顆炸彈,在新郎和新娘的御用馬車前炸開了,一時間煙塵四起,血肉橫飛。這場慘劇,總共造成22人死亡,70多人受傷,不過國王和王後幸運地從血肉堆里逃出生天。吉卜賽女巫的預言應驗了,這只是這對新人一生厄運的開端,他們即將面對的,是西班牙最動盪的歲月......
行刺者叫莫拉爾,是一位極端的無政府主義者。在慘案發生前一天,曾有人看見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樓上拋東西下來,以為他神經有問題,並不在意,原來他是為了測算物體到達地面的准確時間。後來,他在即將被逮捕的時候自殺身死。
最冷酷的刺殺:葡萄牙君主制的覆滅
在西班牙王室血案發生後兩年,即1908年,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另一個國家---葡萄牙發生了一宗對歷史影響更大的刺殺事件。
19世紀末,葡萄牙的共和派與失意王黨分子、共濟會站在一起,謀求顛覆葡萄牙王室的統治。
葡萄牙當時的國王卡洛斯一世(1889-1908年在位)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兩件事使他喪失了民心,一是1890年,他企圖將非洲的兩個殖民地--安哥拉和莫三比克連接起來,遭英國反對,在英國武力威脅下,被迫撤軍,放棄連接兩個殖民地的計劃,使國內不滿。另一是在1906年,任命強硬派王黨分子佛朗哥擔任首相,而佛朗哥是個不得人心的獨裁者。
1908年,卡洛斯國王和他的長子---王儲路易.菲利普在王宮門前的廣場上被兩名共和黨激進分子開槍打死(這個案件的背景從來沒有被徹底查清)。他的幼子,年只18的曼努埃爾二世繼承王位。此後國內局勢一直動盪,兩年後,葡萄牙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曼努埃爾找不到任何人為他賣命,只好黯然出逃到英國。
曾經出過"征服者"阿方索、若昂大帝等傑出帝王的葡萄牙王室的統治,至此永遠劃上了句號,留在它背後的,只剩下一連串的嘆息......
最憂傷的刺殺:不曾擁有童話的茜茜公主
1848年歐洲各國革命風潮湧起,受打擊最嚴重的當屬位於歐洲心臟地帶的,復雜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的奧地利帝國。在這場風暴中,年輕的王子---弗朗茲.約瑟夫被推上了皇位,他沒有想到,他在這個寶座上一坐就是68年。
10多年後,又一場風暴到來了,在義大利統一運動和德意志統一運動中,作為守舊勢力代表的奧地利一再遭到打擊,被迫放棄自己的德意志定位,轉而向國內的匈牙利人讓步,將奧地利一元制帝國改組成奧匈帝國---一個二元制的帝國。
在歐洲歷史上,奧匈帝國註定是一個倒霉的角色,它在屈辱的背景下誕生,又最終在屈辱的風暴中土崩瓦解。為了維持這么一個龐大的民族組合體,它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成為國內各族的民族主義者,以及奧地利本身的自由主義者,還有周邊虎視眈眈的大國的公敵。其王室成員幾乎個個都曾遭到過刺殺,弗朗茲.約瑟夫本身就遭到過數次未遂刺殺。
但這個帝國中最有名的卻不是這個長命的皇帝,而是他的妻子伊麗莎白---來自巴伐利亞的茜茜公主。
茜茜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風靡歐美。15歲時代替了她的姐姐,被年輕奧地利皇帝選中,從那一天開始,她的命運就和這個老大帝國捆在了一起。茜茜喜歡做詩、騎馬、游歷,但她的一生一直是浸泡著淚水的。從她唯一的兒子魯道夫自殺身亡那一天開始,她的心"實際上已經隨他而去,只剩下了一個日漸衰老的軀體"。
1898年,茜茜到日內瓦旅遊。9月10日中午她准備乘船離開。當她帶著侍者向碼頭走去時,一個埋伏在那裡的名叫盧切尼人猛然拔出錐子,對著她的胸部戳去,錐子又尖又細,茜茜從地上爬了起來,自己走到船上。可是,剛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身邊的宮廷命婦連忙解開她的衣襟,發現胸口上有一個很小的血點。船長命令船掉頭回岸,人們用擔架把她抬回旅館,在旅館里,醫生切開了皇後的肘窩動脈,血不再往外噴涌,茜茜死了。
盧切尼是一個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行刺的目的一是為了成名,二是出於無政府主義對王室的仇恨,三是源於義大利人對奧匈帝國的傳統敵對情緒。
影響最大的刺殺:引爆世界大戰的一槍
19世紀以來,老牌封建帝國土耳其在衰落的同時,在整個歐洲民族主義浪潮影響下巴爾乾地區民族主義也日益高漲。但一來巴爾乾地區的民族國家已經消失了數百年,各民族和疆界的劃分十分模糊,另一方面巴爾干周圍的大國環伺,把巴爾干看成是可以肆意宰割的五花肉。
這使得這個地區的形勢十分復雜,自19世紀中葉以來,就成為歐洲歷次矛盾沖突的焦點地區,有"歐洲的火葯庫"之稱。
對巴爾乾地區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運動,各大國反應不一。俄羅斯以"全世界斯拉夫兄弟的保護者"自居,一向煽動和支持這個地區的民族運動。奧地利則由於自身統治下也有許多斯拉夫民族,害怕革命會燃燒到自己轄區內,而主張保持現狀。英法等國則根據自身利益及具體形勢的變化相機而動。到了20世紀初巴爾干各民族脫離土耳其已成定局,奧匈帝國也一該以往的保守態度,轉而積極向這個地區伸手了。
1912年和1913年,在巴爾干各國因領土劃分問題引起的兩次小規模戰爭中,塞爾維亞接連獲勝。塞爾維亞國內的民族分子大為振奮,堅定了他們的奮斗目標:建立一個以塞爾維亞為主導的包括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在內的國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的頭號敵人就是奧匈帝國。
早在1908年,奧匈帝國正式宣布吞並波黑地區(實際上已佔領多時),此舉引起了塞爾維亞的嚴重抗議,奧匈帝國也向塞爾維亞邊境集結軍隊,局勢緊張,史稱"波斯尼亞危機"後來在列強干預下,塞爾維亞被迫讓步。但塞爾維亞國內的仇奧情緒卻在不斷擴張,不少人認為奧匈帝國下一步將要吞並塞爾維亞,用"妖魔化的奧匈"來形容此時塞爾維亞人眼中的奧國再確切不過了。
就在這種背景下,奧匈帝國老皇帝約瑟夫的侄子---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卻選擇了在塞爾維亞國恥日這一天出巡波斯尼亞,此舉被許多塞爾維亞人認為是對塞爾維亞肆無忌憚的侮辱,而且在波斯尼亞舉行的軍事演習就是以塞爾維亞作為假想敵的。1914年6月28日,在觀看完軍事演習之後,斐迪南偕同妻子,坐著敞蓬車,在總督和市長的陪同下前往市政廳。當車隊行到鬧市中心時,埋伏在路旁的波斯尼亞青年查卜林諾維奇沖上前去,向斐迪南的汽車投擲一枚炸彈,但沒有命中,只是傷了一名隨從軍官。斐迪南故作鎮靜,命令車隊繼續前進。在參加完市政廳的儀式後乘車返回,行駛到一個街道的拐彎處時,車速突然慢了下來隱藏在路旁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波,疾步上前,用手槍對准斐迪南夫婦連發兩槍。彈無虛發,兩槍打死了兩個人。
行刺者普林西波是"青年波斯尼亞"組織的成員,這是一起經過精心策劃和籌備的刺殺事件。行刺後普林西波自知難逃此劫,自殺身亡。
斐迪南夫婦和普林西波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但他們也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極端民族主義思想的犧牲品。
後來發生的大家都很熟悉了,歐洲各國的矛盾因這一事件而激化,原本已經劍拔弩張的形勢,終於一發不可收拾,一個又一個的國家被捲入到戰爭之中,分成兩大集團廝殺。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浩劫中,歐洲實際上沒有獲勝者。

⑹ 歐洲歷史上,有哪些刺客

最骯臟的刺殺:荷蘭國父悲歌

1568年的搗毀聖像運動揭開了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爭取獨立的序幕。在這場運動中,荷蘭當時最大的貴族——威廉·奧倫治(奧倫治親王)的向背舉足輕重,就階級情感來說,他受過西班牙前國王卡洛斯的厚恩;就民族感情來說,身邊荷蘭人民的吶喊和鮮血又使他寢食難安。一度搖擺不定的他,最終終於同荷蘭人民站到了一起,走上了反抗當時最強大的帝國——西班牙帝國的不歸路。

從此,他成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眼中釘、肉中刺,成為全國頭號通緝犯。菲利浦二世懸賞巨額賞金要他的人頭。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奧倫治親王領導下的荷蘭獨立力量在尼德蘭北方站穩了腳跟。荷蘭各省准備在1584年7月12日擁戴德高望重的他為國王。但在大喜日子到來之前兩天,悲劇發生了。

7月10日,奧倫治親王與雷瓦登市長共進午餐後,正在閑談中,侍衛上來報告說:「巴爾塔薩已經辦好了護照等一切手續,特來領取幾封親王寫給法國公使的信件。」

巴爾塔薩是個法國人,職務是為親王往法國傳遞信息的驛使,剛剛到親王椹做事不久。

當奧倫治親王走下樓梯時,已經隱藏在樓梯口旁一個圓柱後面的巴爾塔薩,突然向親王猛撲過去,舉起手槍開了三槍,槍槍打在親王的要害處,一代偉人就此倒下,永遠沒有起來了。

刺客趕忙逃跑,但在門口正好踏到一堆狗屎滑倒在地,當場被活捉。他供出自己是菲利浦二世派來的奸細,刺殺親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贏得菲利浦二世的巨額賞金和爵位。最後,他在受到烙鐵、刀刮等酷刑之後被斬首。

奧倫治親王的子孫繼承了他荷蘭執政的位置,最終贏得了荷蘭獨立,並成為荷蘭時代析襲的王室。

最意外的刺殺:整個法蘭西在哭泣

16世紀是法國在向一個成熟的近代民族國家轉型過程中的艱難時期。剛剛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又陷入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糾紛之中。在當時整個歐洲的宗教沖突之中,形勢最復雜的是法國,因為天主教和新教力量勢均力敵。自1572年「恐怖的聖巴托羅繆之夜」以來,法國陷入了長期的內戰和騷亂之中,在此後連續有兩個國王遇刺身亡,其中亨利三世是因為背叛了自己的天主教陣營,轉而同情甚至幫助新教而被一個狂熱分子刺殺,而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的遇刺身亡,則更為出人意料。

亨利四世原是法國南邊境一個叫納瓦拉的小邦的國王,為新教徒。因亨利三世無嗣而亡,作為後者遠親的亨利四世得以繼承王位。當時法國處於宗教戰爭「胡格諾戰爭」之中,亨利四世親自上陣廝殺,顯示了極好的軍事才能。但真正顯示亨利四世的偉大人格的是1593年,鑒於法國天主教徒佔多數的現實,亨利四世毅然宣布自己改信天主教,接著在1598年宣布「南特法令」,宣布天主教為法國國教,同時承認新教的信仰自由和應有地位。「南特法令」是西方最早體現宗教寬容精神的傑作,最終給法國帶來了和平。此後亨利四世致力於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卓有成效。

1610年的一天,亨利四世去探望大臣蘇利途中經過一條狹隘的街道,前面兩輛車相撞堵塞了交通,國王的車右輪又陷在溝里。這時,國王的車正好停在一個店鋪門前,而店鋪的招牌上畫著一支箭射穿一顆戴著王冠的心。尾隨在後面的一個叫拉偉拉克的瘋子,或許從中受到某種啟示,腳踏車猛然向國王刺去,國王大聲呼喊「我被刺啦」!而在這時,拉偉拉克又刺了第二刀,隨後被當場被捉,他也沒想逃跑。

拉偉拉克據說是個瘋子,有一種強烈的慾望時刻在困擾著他,那就是行刺國王,人們還給這種病起了名字,叫弒君病。

後來,安娜王後(亨利四世的兒媳)輔助未成年的路易十四時,曾對他說,要學你的祖父(亨利四世),不要學你的父親(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問為什麼,安娜說,亨利四世去世時,大家都哭;而路易十三去世時,大家都笑。不錯,法國歷史上的明君很多,有查理曼大帝、路易十四、拿破崙等,但像亨利四世這樣在功業上和人格上都無可指責的,只有他一人。

最浪漫的刺殺:化裝舞會上的黑手

當今的瑞典,在外人眼中無異於世外桃源,以高收入、搞福利、高文明聞名於世。然而你是否知道,瑞典歷史上也有過貪污成風、秩序混亂的時代,那是在18世紀中期,瑞典在遭受了北方戰爭失敗的重創之後,貴族乘機奪權,進入了所謂的「自由時代」。

1772年,受制於貴族統治多年的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年在位),利用貴族階級內部的矛盾,以及僧侶、市民、平民三個階級對貴族的不滿,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解散了國務會議,恢復了專制王權。就這個角度來說,他倒也算一代雄主。

但他在奪取權力之後,卻不但未能解決國內的財政危機,反而冒險挑起與俄國的戰爭,結果損失慘重,國內大批軍官嘩變。他的生活也十分奢華,他迷戀話劇,被後人稱為「天才演員」。

這里還要補充說明一下化裝舞會。化裝舞會是歐洲宮廷中十分流行的一種娛樂,就是在舞會中戴上假面具,把自己化裝成神仙、鬼怪等,這樣就有利於毫無拘束地投入到舞會中去。

1792年3月16日,古斯塔夫三世准備參加晚上的化裝舞會。有人向他告密說,據可靠消息,晚上有人要向他下毒手,古斯塔夫三世聽了哈哈大笑,因為類似的謠言他已聽過不下幾十次,還不都是空穴來風。當天晚上當舞會進行到高潮時,突然有個人從背後向國王開了一槍。舞會頓時慘叫陣陣,亂成一團。兇手乘亂逃跑,但沒跑出多遠便被抓獲。

兇手是一個叫安斯特洛姆的御林軍隊長,而他的後台是當時的大貴族——皮薩琳將軍。古斯塔夫三世抑制貴族階層的政策使貴族中有不少人對他切齒痛恨,加上對他的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不滿,使他周圍形成了一個要除去他的集團。

13天後,古斯塔夫三世醫治無效去世,臨終前留下兩句話:「殺他的是法國的雅各賓派,寬恕殺他的人。」但兇手被鐐銬示眾之後連抽三天的鞭刑,最後砍頭分屍投入海中。

最慘烈的刺殺:西班牙國王婚禮血案

1808年拿破崙對西班牙的入侵,挑起了蘊藏在西班牙人民心中的激情,西班牙從18世紀一個死氣沉沉的角落,變成了19世紀歐洲中革命次數最多、最激烈的國家。斐迪南七世依靠人民復國,最終卻背叛並鎮壓人民的卑鄙行徑,使西班牙王室一度成了眾矢之的。在他兒女伊莎貝爾二世時期,反抗達到高峰,她在位期間,總共改組了41次政府,頒布了7部憲法,各地政治勢力發起了15次暴動,她本人也遭受了兩次未遂刺殺。1868年,她在一次政變中被迫流亡國外。

後來,伊莎貝爾二世的兒子阿方索十二世回國復位,西班牙的局勢平靜了一段時間,直到他的兒子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年在位)時期。

阿方索十三世還是一個胎兒的時候,他的父王就因病逝去,他一出生就成為國王(這樣的例子,在歐洲黎上只有兩例),長大後成為一位任性而熱情的一國之主。19歲的時候,對英國的一次訪問,使他迷上了「歐洲老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維多利亞·歐亨尼婭可能帶有英國王室的家族病——血友病的致病因子,他們的婚約在西班牙遭到強烈反對,但最後,他終於說服了他的母親——有「德行夫人」之稱的太後克里斯蒂娜。

據說,歐亨尼婭的教母曾贈給她一串珍珠項鏈,但同時囑咐她在婚禮時不要戴上,因為很久以前一位吉卜賽女巫曾經預言,如果新娘戴上這串項鏈,她日後將流出如珍珠那麼多的眼淚,但歐亨尼婭將之當作童話,在婚禮上戴上了那串神秘的項鏈。

婚禮在1906年5月31日進行。當隊伍行至狹窄的馬約爾大街時,從一棟樓上上掉下來一束鮮花,花中藏有一顆炸彈,在新郎和新娘的御用馬車前爆炸了,一時間煙塵四起,血肉橫飛。這場慘劇,總共造成22人死亡,70多人受傷,不過國王和王後幸運地從血肉堆里逃出生天。吉卜賽女巫的預言應驗了,這只是這對新人一生厄運的開端,他們即將面對的,是西班牙最動盪的歲月……

行刺者叫莫拉爾,是一位極端的無政府主義者。在慘案發生前的一天,曾有人看見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樓上拋東西下來,以為他有神經病,並不在意。原來他是為了測算物體到達地面的准確時間。後來,他在即將被逮捕的時候自殺身亡。

最冷酷的刺殺:葡萄牙君主制的覆滅

在西班牙王室血案發生後兩年,即1908年,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另一個國家——葡萄牙發生了一宗對歷史影響更大的刺殺事件。

19世紀末,葡萄牙的共和派與失意王黨分子、共濟會站在一起,謀求顛覆葡萄牙王室的統治。

葡萄牙當時的國王卡洛斯一世(1889~1908年在位)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兩件事使他喪失了民心,一是1890年,他企圖將非洲的兩個殖民地——安哥拉和莫三比克連接起來,遭英國反對,在英國武力威脅下,被迫撤軍,放棄連接兩個殖民地的計劃,使國內不滿。另一是在1906年,任命強硬派王黨分子佛朗哥擔任首相,而佛朗哥是個不得人心的獨裁者。

1908年,卡洛斯國王和他的長子——王儲路易·菲利普在王宮門前的廣場上被兩名共和黨激進分子開槍打死(這個案件的背景從來沒有被徹底查清)。他的幼子,年只18的曼努埃爾二世繼承王位。此後國內局勢一直動盪,兩年後,葡萄牙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曼努埃爾找不到任何人為他賣命,只好黯然出逃到英國。

曾經出過「征服者」阿方索、若昂大帝等傑出帝王的葡萄牙王室的統治,至此永遠劃上了句號,留在它背後的,只剩下一連串的嘆息……

最憂傷的刺殺:不曾擁有童話的茜茜公主

1848年歐洲各國革命風潮湧起,受打擊最嚴重的當屬位於歐洲心臟地帶的,復雜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的奧地利帝國。在這場風暴中,年輕的王子——弗朗茲·約瑟夫被推上了皇位。他沒想到,他在這個寶座上一坐就是68年。

10多年後,又一場風暴到來了,在義大利統一運動和德意志統一運動中,作為守舊勢力代表的奧地利一再遭到打擊,被迫放棄自己的德意志定位,轉而向國內的匈牙利人讓步,將奧地利一院制帝國改組成奧匈帝國——一個二元制的帝國。

在歐洲歷史上,奧匈帝國註定是一個倒霉的角色,它在屈辱的背景下誕生,又最終在屈辱的風暴中土崩瓦解。為了維持這么一個龐大的民族組合體,它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成為國內各族的民族主義者。還有周邊虎視眈眈的大國的公敵。其王室成員幾乎個個都曾遭到過無數次未遂刺殺。

但這個帝國中最有名的卻不是這個長命的皇帝,而是他的妻子伊麗莎白——來自巴伐利亞的茜茜公主。

茜茜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風靡歐美。15歲時代替了她的姐姐,被年輕的奧地利皇帝選中,從那一天開始,她的命運就和這個老大帝國捆在一起。茜茜喜歡作詩、騎馬、游歷,但她的一生一直是浸泡著淚水的。從她唯一的兒子魯道夫自殺身亡那一天開始,她的心「實際上已經隨他而去,只剩下了一個日漸衰老的軀體」。

1898年,茜茜到日內瓦旅遊。9月10日中午她准備乘船離開。當她帶著伺者向碼頭走去時,一個埋伏在那裡的名叫盧切尼人猛然拔出錐子,對著她的胸部戳去,錐子又尖又細,茜茜從地上爬了起來,自己走到船上。可是,剛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身邊的宮廷命婦連忙解開她的衣襟,發現胸口上有一個很小的血點。船長命令船掉頭回岸,人們用擔架把她抬回旅館。在旅館里,醫生切開了皇後的肘窩動脈,血不再往外噴涌,茜茜死了。

盧切尼是一個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行刺的目的一是為了成名,二是出於無政府主義對王室的仇恨,三是源於義大利人對奧匈帝國的傳統敵對情緒。

影響最大的刺殺:引爆世界大戰的一槍

19世紀以來,老牌封建帝國土耳其在衰落的同時,在整個歐洲民族主義浪潮影響下巴爾乾地區民族主義也日益高漲。但一來巴爾乾地區的民族國家已經消失了數百年,各民族和疆界的劃分十分模糊,另一方面巴爾干周圍的大國環伺,把巴爾干看成是可以肆意宰割的五花肉。

這使得這個地區的形勢十分復雜,自19世紀中葉以來,就成為歐洲歷次矛盾沖突的焦點地區,有「歐洲的火葯桶」之稱。

對巴爾乾地區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運動,各大國反應不一。俄羅斯以「全世界斯拉夫兄弟的保護者」自居,一向煽動和支持這個地區的民族運動。奧地利則由於自身統治下也有許多斯拉夫民族,害怕革命會燃燒到自己轄區內,而主張保持現狀。英法等國則根據自身利益及具體形勢的變化相機而動。到了20世紀初巴爾干各民族擺脫土耳其已成定局,奧匈帝國也一改以往的保守態度,轉而積極向這個地區伸手了。

1912年和1913年,在巴爾干各國因領土劃分問題引起的兩次小規模戰爭中,塞爾維亞接連獲勝。塞爾維亞國內的民族分子大為振奮,堅定了他們奮斗目標:建立一個以塞爾維亞為主導的包括南斯拉夫各民族在內的國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的頭號敵人就是奧匈帝國。

早在1908年,奧匈帝國正式宣布吞並波黑地區(實際上已佔領多時),此舉引起了塞爾維亞的嚴重抗議,奧匈帝國也向塞爾維亞邊境集結軍隊,局勢緊張,史稱「波斯尼亞危機」。後來在列強干預下,塞爾維亞被迫讓步。但塞爾維亞國內的仇奧情緒卻在不斷擴張,不少人認為奧匈帝國下一步將要吞並塞爾維亞,用「妖魔化的奧匈」來形容此時塞爾維亞人眼中的奧國再確切不過了。

就在這種背景下,奧匈帝國老皇帝約瑟夫的侄子——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卻選擇了在塞爾維亞國恥日這一天出巡波斯尼亞,此舉被許多塞爾維亞人認為是對塞爾維亞肆無忌憚的侮辱,而且在波斯尼亞舉行的軍事演習就是以塞爾維亞作為假想敵的。1914年6月28日,在觀看完軍事演習後,斐迪南偕同妻子,坐著敞篷車,在總督和市長的陪同下前往市政廳。

當車隊行到鬧市中心時,埋伏在路旁的波斯尼亞青年查卜林諾維奇沖上前去,向斐迪南的汽車投擲一枚炸彈,但沒有命中,只是傷了一名隨從軍官。斐迪南故作鎮靜,命令車隊繼續前進。在參加完市政廳的儀式後乘車返回,行駛到一個街道的拐彎處時,車速突然慢了下來。隱藏在路旁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疾步上前,用手槍對准斐迪南夫婦連發兩槍,彈無虛發,兩槍打死了兩個人。

行刺者普林西普是「青年波斯尼亞」組織的成員,這是一起經過精心策劃和籌備的刺殺事件。行刺後普林西普自知難逃此劫,自殺身亡。

斐迪南夫婦和普林西普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但他們也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極端民族主義思想的犧牲品。

後來發生的大家都很熟悉了,歐洲各國的矛盾因這一事件而激化,原本已經劍拔弩張的形勢,終於一發不可收拾,一個又一個的國家被捲入到戰爭之中,分成兩大集團廝殺。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浩劫中,歐洲實際上沒有獲勝者。

最堅定的刺殺:解放農奴=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1814年,當亞歷山大一世率領大軍威風凜凜賓士在法蘭西大地上時,作為打敗拿破崙的主力的沙皇俄國,其榮耀也達到了高峰。此後40年中,俄國以「神聖同盟」骨乾的身份,扮演「歐洲憲兵」的角色,包括出兵鎮壓了本來與己無關的匈牙利革命。

但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使沙俄從榮耀的頂端跌落到了恥辱的谷底,本來想從多年的收下敗將土耳其身上再咬下一塊肥肉,沒想到遭遇英法兩國的橫加干涉,在這場戰爭中,沙俄的落後和腐敗暴露無遺,從槍到船到路,都與應發差了一大截。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作戰連連敗北的情況下精神崩潰服毒自殺。重振這個老大帝國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身上。

亞歷山大二世明白落後的農奴制已經成為俄國進步的瓶頸,這個問題牽涉面是如此之廣,以至於歷代多少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葉卡特琳娜二世痘敢去觸動它。但歷史已經將責任無可推卻地放到了亞歷山大二世面前,遲一天改革,問題就更嚴重一步。

1861年,沙皇終於下詔進行改革。在解放宣布農奴獲得人身自由的同時,又規定全部土地仍然歸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但贖金常常高出土地實際價格兩三倍。亞歷山大本想使農奴主和農奴都感激自己,但被解放的農奴感受到最多的卻是混亂和不知所措,他們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使用的實際上減少了,紛紛認為自己受騙。結果,農民的反抗斗爭更加激烈,1860年農民騷動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

亞歷山大二世是歐洲歷史上遭到刺殺最多的帝王之一。從1866年到1880年,亞歷山大二世遭到的精心策劃的未遂刺殺事件至少有5次。1879年,新成立的激進組織民意黨執行委員會判處亞歷山大二世死刑,組成了專門的刺殺組織,訓練專門的刺殺人員。亞歷山大成為靶子的原因,除了上述的改革遭到反感之外,俄國政治體制的落後也是重要原因,而亞歷山大晚年腐化的生活看來也已經不能再推動歷史的發展了。

在經過兩次未遂刺殺之後,民意黨的不懈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1881年3月1日,沙皇的馬車從冬宮出來轉過街角,早已埋伏在那裡的羅斯薩柯夫沖上前投出一枚炸彈,將沙皇的衛兵炸成重傷。沙皇以為自己又逃過了一劫,他從馬車鑽出來,想察看傷者的傷情並說幾句安慰的話,這時又一枚炸彈飛了過來,沙皇倒在血泊之中,行刺者叫格里涅維茨基,他本人也被炸死。

當天下午,亞歷山大二世因流血過多而死。他的改革成了他被殺的重要原因,這也許是他當初怎麼也想不到的。

歷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盡管不徹底,但終被證明是推動歷史進步的。

⑺ 好奇想問問 古代法國巴黎到底有沒有刺客信條里那樣的刺客

刺客有,但是刺客組織肯定沒有,類似於游戲裡面的更沒有了...刺客信條是基於歷史的背景創造的游戲,真實度相當高...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刺客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6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