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亞美尼亞曾經在歷史上濃墨重彩,為何如今這么落魄
外來因素起到決定性作用。
從世界歷史看,是叢林法則中的弱肉強食,國家弱小註定被打敗。作為小國,更這樣,難以掌握手中。很多小國,以前強悍,無法持續發展強大,衰弱在所難免。典型的是亞美尼亞,亞美尼亞曾經在歷史上濃墨重彩,為何如今這么落魄?
本來亞不怕土耳其的,背後有俄羅斯。問題出在,戰爭前,亞美尼亞出現顏色革命,親俄總統下台,換上反對黨,和西方聊的火熱,俄羅斯失望。這次戰爭,俄羅斯作壁上觀,不希望反對派取勝。俄羅斯不出手,亞孤軍奮戰。到亞割地賠款時,出兵維和,避免亞被打垮,對俄羅斯不利。
對於亞說,亞塞拜然憋了30年的氣,自己領土被亞佔領,亞塞拜然勵精圖治。發展經濟和軍事,購買武器。
⑵ 亞美尼亞割讓了多少領土
亞美尼亞割讓了三個實際控制地區。第一個,是1840平方公里的拉欽區,1992年納卡沖突初起之際,亞美尼亞人控制了這里,並在2002年亞族人口就達到了一萬五千人。現在這一地區將割給亞塞拜然,這一萬多亞美尼亞人,毫無疑問唯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趕快走人。第二個,是1150平方公里的阿格達姆區。上世紀90年代,這里也被亞美尼亞人所控制。戰亂至今,阿格達姆區昔日繁榮的首府城市阿格達姆市,早已成為廢墟一片。只是從大量廢棄的建築看,從前似乎也曾熱鬧一時——現在,這里也將割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人唯有逃亡。第三個,是1936平方公里的克爾巴賈爾區,這里在90年代人口曾一度高達五萬人。曾全部屬於亞美尼亞,如今還是要割給亞塞拜然。
⑶ 領土廣袤的奧斯曼土耳其怎麼衰落的,是怎麼一步步被肢解的
輝煌的奧斯曼帝國在19-20世紀走到了歷史的盡頭。當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意味著它作為砧板上的肉的命運以無法改變。
5、海峽被其他國家管理。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原屬奧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領土割予英、法兩國,成立新的保護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
⑷ 亞美尼亞戰敗割地賠款為什麼要平民撤離呢
先說為什麼納卡地區被亞塞拜然控制土地上的亞美尼亞必須要撤離的問題。
國際上從來都不承認納卡地區屬於亞美尼亞
至於亞美尼亞是否需要賠款給亞塞拜然這個並無准確消息,但是亞美尼亞是戰敗一方,亞塞拜然的任何戰後訴求,亞美尼亞不得不慎重考慮。這句話反過來說,如果亞塞拜然確實向亞美尼亞提出了戰爭賠償,亞美尼亞也應該擔負起這個賠償責任。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在數百年來,就是圍繞著納卡地區領土主權,不斷地相互攻擊。由於高加索地區特殊的地位,在黑海和裏海之間,周邊大國都曾經統治過這里。
早在公元5世紀以前,波斯帝國和就瓜分了高加索地區,並分化為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經過600年的文化滲透,波斯控制的一部分正式形成了亞塞拜然族,它由亞美尼亞人演化而來,嚴格來說阿亞兩國屬於同宗同源,骨子裡流著相同的血液。
⑸ 亞美尼亞為戰爭一亊被迫割地賠款己確定了嗎
新聞都播了。。。。
⑹ 亞美尼亞割讓納卡,世界地圖是不是要重新繪制了
持續43天的納卡沖突隨著俄羅斯派遣的第一批維和部隊進駐納卡而宣告結束。經過43天的激烈戰斗,亞美尼亞軍隊和納卡地區國防軍遭受了慘重損失,在戰略重鎮舒沙被亞塞拜然攻下、阿軍兵臨納卡首府斯捷潘納克特的危急情況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俄羅斯的主持下簽署了納卡和平協議,亞塞拜然在這場局部戰爭中笑到了最後。
◎俄羅斯維和部隊通過伊爾-76MD運輸機投送至納卡地區,執行長達5年的維和任務
俄羅斯在此次納卡沖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戰爭進行過程中,俄羅斯駐亞美尼亞第102軍事基地的軍人就曾前往納卡地區「勸退」亞塞拜然軍隊。而在埃里溫提出停戰派兵請求之後,俄羅斯也沒有過多刁難,選擇派遣近2000人的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地區,確保接下來5年納卡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⑺ 亞美尼亞為什麼要割地求和
新的停火協議已經生效,這是在俄羅斯的撮合下達成的。
和之前的三次停火協議不同的是,這次是真真正正的停火了,俄羅斯將派出大約2000人的維和部隊進入到納卡地區。以5年一期為時間駐守,維持和平。
這場持續了一個半月的沖突,突然停火了,這起碼對雙方交戰的士兵和他們的家屬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就像亞美尼亞的一對父子,都參加了前線的戰斗,停火協議生效之後,父親見到了還活著的兒子,迅猛地抱住了兒子哭了起來,這是喜極而泣。社交媒體上有播放這一畫面,確實非常讓人感慨。
10月9日,鴿子在納卡地區首府斯捷潘納克特的一所教堂前飛翔。
雖說亞美尼亞虧是虧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要不是亞塞拜然不小心把俄羅斯的直升機揍了下來,亞美尼亞指不定還要損失更多。
比較,從國力、軍力、外援等方面亞美尼亞都處於極大的劣勢。而且因為防空系統被摧毀了大部,亞美尼亞幾乎沒有制空權,亞塞拜然是TB-2無人機飛來飛去,隨時都可能扔下炸彈,亞美尼亞軍隊是人心惶惶,沒有制空權的現代戰爭,根本沒法打。
所以,亞美尼亞不得不選擇停戰。
⑻ 亞美尼亞的歷史
亞美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歷史上亞美尼亞的傳統疆域遠遠超過當今的疆域,其疆域一度包括今天的高加索地區和土耳其東部的廣大區域。後來在外族不斷入侵和壓迫下,亞美尼亞國的領土不斷縮小。
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了波斯人所建國家阿契美尼德帝國(Achaemenid)的大流士三世,亞美尼亞從波斯的一省變成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隨著亞歷山大的逝世,馬其頓帝國被瓜分成三塊,其中亞美尼亞屬於塞琉古帝國所統治。 前198年,塞琉古帝國被羅馬所擊敗,而亞美尼亞也在這時趁機從中分裂了出來。
前190年,阿爾塔什斯一世(Artashes I)建立了阿爾塔什斯(Artashesian)王朝,而到了前95年至前65年間,在提格蘭二世(大帝,Tigrane II the Great)的領導之下,亞美尼亞成為當時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其疆域從今天的裏海、地中海一帶一直綿延到埃及。但是,亞美尼亞的光輝並不長久,在之後的千餘年之中,一直輾轉在許多異族的統治下殘存著,卻並沒有真的因此而滅亡。
在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中國古稱安息)的雙面夾擊下,阿爾塔什斯王朝在1年左右滅亡,而亞美尼亞也在短暫的淪為羅馬的一省後不久,變成羅馬的保護國。至於東亞美尼亞部分則在64年時建立了阿爾沙克王朝,則成為帕提亞的保護國。
224年,薩珊王朝滅帕提亞;為了不被波斯人的拜火教所同化,301年,亞美尼亞王梯里達底三世定基督教為國教,使得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單一宗教國家。405年,亞美尼亞字母被發明。
428年,阿爾沙克王朝滅亡,之後200年間東亞美尼亞一直被波斯人所統治。450年和482年,東亞美尼亞爆發了兩次反對波斯人統治的全民起義,雖然慘遭失敗,但最終迫使波斯帝國做出讓步,亞美尼亞恢復了實際上的自治地位並可以保持基督教信仰。發起兩次起義的統帥都屬於亞美尼亞知名的馬米科尼揚家族。
680年波斯被阿拉伯所滅,阿拉伯人入侵亞美尼亞,阿拉伯人強迫亞美尼亞人改信伊斯蘭教,但沒有成功。885年阿碩特一世(Ashot I)又重新建立了亞美尼亞王國巴格拉提德王朝(Bagratuni)。
公元1000年左右,亞美尼亞再次被塞爾柱土耳其和拜占庭帝國所夾擊;1064年,亞美尼亞被拜占庭所征服,巴格拉東王朝滅亡,亞美尼亞貴族被迫遷移到地中海東岸的奇里乞亞(又稱小亞美尼亞或西亞美尼亞)建立盧比尼王朝(Rubinian)。1071年,拜占庭的統治結束,塞爾柱土耳其開始統治亞美尼亞。1220年左右以後,亞美尼亞又被西侵的蒙古所統治。
至於西亞美尼亞則與蒙古保持著友好關系,也對十字軍友好並提供援助。1375年,阿拉伯為了徹底阻止十字軍的騷擾,因此將西亞美尼亞王國征服。1393年,最後一位西亞美尼亞國王盧西尼的萊翁六世(Levon VI Lousinian)在法國巴黎去世,這也代表盧比尼王朝的正式結束。1454年,在拜占庭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後不久,亞美尼亞也失去了它的最後一點的主權。
1828年,東亞美尼亞被沙俄從土耳其手中買回,許多亞美尼亞人因此遷至東亞美尼亞。1915年至1918年間,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奧斯曼土耳其政府因為害怕亞美尼亞人叛亂,對居住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控制區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了種族大屠殺,估計死亡人數高低不等,少則接近100萬,高則達150萬。此外數以萬計的亞美尼亞人被迫流亡海外。
1918年5月28日,亞美尼亞從土耳其獨立,但原本的西亞美尼亞又被土耳其奪回。1920年11月29日亞美尼亞建立蘇維埃政權,宣布成為一個蘇維埃國家,並於1922年12月加入蘇聯。1936年成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蘇聯時代的亞美尼亞,曾在1988年12月7日發生一場嚴重的大地震,奪去了2.5萬亞美尼亞人的生命,50萬人無家可歸,當時有許多西方民間團體曾發起大規模的募款賑災活動援助災區的居民。
亞美尼亞在1991年9月23日從蘇聯獨立而出,再度恢復了獨立國家的身份。並且旋即在12月21日加入獨聯體。
⑼ 亞美尼亞為什麼要割地求和呢
如果不投降,亞美尼亞將有20000名士兵被俘或戰死,其中或許還有總理的美女妻子和兒子,而且將會失去整個納卡地區,唯有接受亞塞拜然提出的割讓土地條件,才能夠保住部分領土,保全戰士們的生命。亞美尼亞在這場戰爭中已經大敗。
亞美尼亞是典型的內陸小國,境內多山,森林覆蓋率低,自然資源貧乏,可耕種面積少,能源燃料完全依賴進口。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企業,比較好的企業有糖果公司、白蘭地酒公司、白蘭地酒廠,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全國300萬左右人口,大多數亞美尼亞人生活在貧困的邊緣,至少有1/3的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不到300元人民幣。全國現有5.1萬名現役軍人、21萬預備役軍人。陸軍裝備有130輛坦克,空軍裝備50架飛機。
⑽ 亞美尼亞大屠殺是怎麼回事情
亞美尼亞位於外高加索南部,與土耳其東部接壤,在歷史上曾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人死亡。
亞美尼亞人提出「大屠殺」的根據是由兩位著名的歷史學家撰寫的人稱「藍皮書」的一份報告,題目是「奧斯曼帝國時期亞美尼亞人受到的遭遇1915-1916年」。「藍皮書」有150處引用了「大屠殺」證人的表述,稱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鎮壓始於1877年的俄羅斯-奧斯曼戰爭之後。報告中有如下的描述:
大屠殺之前,亞美尼亞男子和他們的家庭往往會接到被驅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們被驅逐的目的地和時間。如果有人不到規定地點的話,奧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隊就會搜查他的家,然後把他投入監獄,最後在不通知他們家屬的情況下就把這名「犯人」轉移到摩蘇爾或者巴格達的一家監獄。被關押的這些亞美尼亞人的結局通常是幾百個人一組地被用鏈條綁在一起,然後帶到空曠地帶執行大屠殺……
奧斯曼士兵在搜查亞美尼亞村莊時,還會告訴亞美尼亞婦女,如果她們和穆斯林男子結婚、改信伊斯蘭教的話,就可以免遭被驅逐的命運。盡管如此,還是有數萬名亞美尼亞婦女被迫踏上了遷徙之路,成千名亞美尼亞婦女在途中因飢餓、缺水和傳染病而喪生。
作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證據之一,當時奧斯曼帝國內政部長帕夏給迪亞巴克爾省長發的一份電報經常被引用。電報說,得知最近一段時間來,你省不加區分地對亞美尼亞和其他所有基督教徒實施大屠殺計劃。情報表明,在馬爾丁已經有700名亞美尼亞人和其他基督教徒在夜間被帶出城外後,像羊一樣遭到割喉殺害,估計目前已經有2000人死於這場屠殺。如果不迅速加以阻止,恐怕會擴大到其他地方。因此我命令:馬上停止這種可能對公眾輿論產生壞影響、並可能威脅到所有基督教徒生命的行為!
聯合國、歐洲議會、比利時、法國、希臘和俄羅斯均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稱這宗屠殺為「違反人性的罪行」。
聯合國於1978年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
歐洲議會20年來也一直在提「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在去年10月6日公布的「土耳其進展報告」中談到了這一問題,希望土耳其政府就此問題與亞美尼亞達成協議,這為在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中提出這項要求埋下伏筆。
去年12月15日,就在決定正式啟動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前兩天,歐洲議會通過了一個譴責土耳其實施大屠殺的報告。英國、法國等國家紛紛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認對亞美尼亞人犯下的「大屠殺」史實。
其中,法國巴黎市議會一致通過一項決議,決定在巴黎市豎立一尊高6米的青銅雕像,紀念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死難者。這項決議是在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一項關於「法國公開承認奧斯曼帝國在1915年屠殺了生活在帝國境內的150萬亞美尼亞人」的決議後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