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大戰是哪個國家打哪個國家
1、歐洲方面
為德國和義大利與幾乎所有歐洲國家交戰,屬於大西洋戰區,主要國家有英國、法國(在二戰前期淪陷)、蘇聯,後期美國參戰,通過諾曼底登陸美英聯軍開始反擊德國,後期義大利投降,在蘇聯和美英聯軍的東西夾擊中,德國被攻佔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殺,德國投降。
2、亞洲方面
為日本侵略中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屬於太平洋戰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戰,在歐洲戰場結束後,蘇聯調集軍隊進攻日本在中國和朝鮮的軍隊,美國在廣島、長琦投下原子彈後幾天,日本投降。
戰爭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徹底打破了歐洲主導下的以國際聯盟為代表的舊的國際秩序結構,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蘇、英、中、法五大國為主導的、世界各國廣泛參與的新的國際秩序結構。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的創始者將維持世界和平,尊重基本人權和自決原則,加強國際友好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文化和福利發展作為根本宗旨並寫進《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憲章》第一次把維護和平與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是聯合國創始者的深刻的戰略思考。
⑵ 法國佔領或侵略過的國家有
首先說亞洲,殖民地包括現在的越南,寮國,柬埔寨,印度(後來遭到英國排擠)敘利亞,黎巴嫩。在亞洲遭到法國侵略的國家還包括中國和日本(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強佔中國的遼東半島,法德俄聯合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
其次是非洲,殖民地包括: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馬里,查德,尼日,塞內加爾,喀麥隆,剛過(布),貝南,中非,吉布地,馬達加斯加,加彭,茅利塔尼亞,布吉納法索,留尼旺島。遭到法國軍事入侵的國家有埃及,蘇丹等。
再次是歐洲,從近代史上來看,排除正義戰爭之後,遭到法國入侵的國家包括:義大利,德意志聯盟(當時等過沒有統一,包括現在的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俄羅斯,西班牙,比利時,瑞士,奧地利,荷蘭,波蘭,奧斯曼土耳其。同法國在歐洲爆發過戰爭的有英國,瑞典(當時包括挪威、瑞典、冰島、丹麥、芬蘭)
最後是美洲跟大洋洲:美國,加拿大,西印度群島的部分國家如海地等,法屬蓋亞那,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新赫不里底群島(英法共管)。
(自己搜集,自己敲得,歡迎挑錯)
⑶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哪個國家和哪個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爭,不是一個國家發起的。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和義大利是同盟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戰爭結果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正式宣布投降。德國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邊森林福煦將軍的行軍火車上,簽署停戰協定。生效時間是上午11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了戰後協約會議。經過激烈的較量和彼此的妥協,6月28日,各戰勝國在凡爾賽宮鏡廳簽訂了《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
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如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⑷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哪幾個國家和哪幾個國家打
戰前兩大軍事集團:同盟國: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
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
陸軍實力比:1德國 2英國(依靠坦克,實際水平與法國差不多)3法國 4義大利 5俄國 6奧匈
海軍實力比:1英 2德 3法 4意 5俄 6奧
空軍實力比:1德 2英,法 其餘三國沒有軍用飛機
發生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後期強國德意志帝國的經濟趕超英國,鋼鐵產量是英法兩國之和的2倍,軍事力量超過英法之和(索姆河,馬恩河,凡爾登三大戰役,德國憑借一己之力和英法打成平手)但德國殖民地最少,國際地位甚至位於「紙老虎」俄國之下,因此引起德國高層不滿,希望通過戰爭為德意志贏得更多財富(殖民地)和榮譽
誘導原因:德英的世界霸主之爭(美國當時還默默無聞)法意的非洲殖民地之爭。奧俄的殖民地之爭
直接原因:薩拉熱窩事件,塞黑愛國青年槍殺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盡管塞黑接受了大部分奧匈帝國提出的苛刻條件,但是奧匈還是在德國的慫恿下發動戰爭......此後歐洲霸主大國相繼投入戰爭全面爆發
德國在一戰前期無人能擋,英法連連敗退,德國佔領了法國二分之一的土地,並且相繼對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發動戰爭,德軍幾乎所向披靡,但是不爭氣的奧匈剛一開戰就被俄軍打得連連敗退,德國不得不分散兵力幫助奧匈,並且開戰之後義大利就退出了戰爭,只甩下德奧作為同盟國軸心作戰......結果可想而知,由於兵力分散,兩線戰斗,奧匈的不爭氣,導致德國完全失去前期的優勢,漸漸和英法打成了平手,後期日美相繼加入協約國,德國的經濟徹底崩潰,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
⑸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正在打戰
============================
世界尚在戰爭/沖突中的國家/地區
============================
事發年份:戰爭/沖突原因(受影響國家/地區)
1948年:緬甸克倫邦沖突(克倫邦和緬甸)。
1964年:哥倫比亞內戰(哥倫比亞)。
1969年:菲律賓共產主義和伊斯蘭教叛亂(菲律賓)。
1978年:土耳其PKK沖突(土耳其)。
1983年:斯里蘭卡內戰(斯里南卡)。
1987年:第二次烏干達內戰(烏干達)。
1989年: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叛亂(印度)。
1991年:索馬里內戰(索馬里)。
1993年:印度Nagaland種族沖突(印度)。
1996年:印度Naxalite叛亂(印度)。
2001年:阿富汗戰爭(阿富汗)。
2002年:馬格裡布叛亂(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和摩洛哥)。
2003年:達爾富爾戰爭(蘇丹)。
2003年:伊拉克戰爭(伊拉克)。
2004年:Balochistan沖突(Balochistan和巴基斯坦)。
2004年:泰南叛亂(Patani省和泰國)。
2004年:Niger Delta沖突(奈及利亞)。
2004年:巴基斯坦反恐怖戰爭(巴基斯坦)。
2005年:查德第四次內戰(查德)。
2006年:墨西哥毒品戰爭(墨西哥)。
2007年:柏柏爾第二次叛亂(馬里和尼日)。
⑹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哪個國家和哪個國家打是在什麼時候
日期:1914年6月—1918年11月
位置: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
結果:協約國獲勝印度洋、中東
死亡(約數):10,000,000人
將士:900萬
平民:700萬
合計:1669萬
發起國家:同盟國、協約國
主要參戰國:
協約國
·塞爾維亞王國
·俄羅斯帝國
·法國
·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黑山
·義大利王國(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三國同盟,加入協約國)
·羅馬尼亞
·希臘
·美國
·中國等
同盟國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奧斯曼帝國
·保加利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比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⑺ 一戰和二戰分別是哪個國家和哪個國家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一同盟國(德、奧、意)和協約國(英、法、俄),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為了擺脫國內政治經濟危機、鞏固壟斷資本的統治而發動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唯有塞爾維亞具有自衛性)。戰程歷時四年零3個月(1914年8月~1918年11月),戰火席捲歐、亞、非三大洲的38個國家,受戰火波及人口達15億以上,占當時世界人口75%。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期間以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為主的×××力量與以中 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中 國學術界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至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大戰的序幕與爆發」階段)。
⑻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哪些國家打哪些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 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⑼ 英國跟法國歷史上也是互相打仗的國家,為什麼一戰二戰的時候英國要幫助法國
英國在布爾戰爭之前的基本國策有兩個,一個是光榮孤立,不加入歐洲大陸的任何一方;另一條就是不能容忍出現統一的,可挑戰帝國霸權地位的歐洲
在布爾戰爭之後,英國國力衰弱,開始改變第一條。在亞洲,扶植了日本,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戰勝了俄國
在歐洲,英國也開始選擇合作夥伴
關鍵時刻,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狂妄和冒進,影響了走勢。德國的公海艦隊威脅到了英國的海權,在非洲的擴張也讓英國人提高警惕
英國開始和法國靠攏
到了一戰,德國為了實現施里芬計劃,入侵比利時
比利時當時是一個中立國,英國為其中立背書,並宣稱任何對比利時的入侵就是挑釁英國的權威
於是英國要求德國退出比利時,而德國拒絕,最終英國對德宣戰
⑽ 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發生過幾次戰爭
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發生過3次戰爭,具體如下:
1.普法戰爭,普法國戰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同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的戰爭。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問題,普魯士(德國)和法國之間關系長期緊張。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這次戰爭使普魯士(德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2,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德國屬於同盟國一方,法國屬於協約國一方,戰爭中德法的一部分以德國入侵為開端,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部隊,但卻很難移動戰線,成為純粹的消耗戰.最終德國戰爭資源消耗殆盡,基爾港的海軍官兵不願出海送死而發動政變,並迅速蔓延至德國全境,導致德國一方的同盟國失敗.德國因戰敗喪失了13%的領土和12%的人口,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瓦解,軍隊被嚴重削減。這一切也逐漸埋下了德國復仇的種子。
3,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1945)。希特勒上台後充分調動了德國人復仇的心理,使德國機戰車迅速開動,德國屬於軸心國一方,法國屬於同盟國一方.其中的德法部分以德國入侵法國為開端,戰爭經歷了僅僅六周,就以法國投降告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瓦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成立了維希法國。而流亡海外的戴高樂將軍則好找法國抵抗,成立自由法國組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國一方的軸心國的失敗告終,隨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瓦解,被東(蘇聯)西(美國)方劃分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