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普魯士為什麼沒有消滅法國

普魯士為什麼沒有消滅法國

發布時間:2022-09-11 05:55:28

① 普法戰爭僅僅持續了7個星期結束了,這是極其罕見的,為什麼

1886年,法國拿破崙三世要求普魯士把萊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亞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部分領土合並於法國,作為對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守中立的報償。普魯士王國國王威廉一世斷然拒絕,因此,拿破崙三世十分憤怒,因而引起了普法戰爭。那麼,普法戰爭僅僅持續了7個星期結束了,這是極其罕見的,為什麼?

普魯士用這種方式贏得了普法戰爭的勝利,沒有人想到,也沒有人做好准備,這使得歐洲列強在這場戰爭中沒有作出反應就結束了戰斗。於是,不僅法國人誤判,英國和其他大國也誤判,都認為普魯士不是法國的對手,沒想到普魯士把普法戰爭打得干凈漂亮,以逸待勞,很快就結束戰爭。

② 普法戰爭中,法國全線潰敗,普魯士為什麼不乘勝追擊吞並法國

普奧戰爭是鐵血首相俾斯麥生涯中最重要的戰爭,在普魯士統一過程中的三大戰爭中,普丹戰爭最輕松,普魯士和奧地利聯手打丹麥,怎麼算都能贏,而普法戰爭雖然說理論上法國強於普魯士,可是此時的普魯士基本上已經統一了德意志,有著充足的資源對抗法國,那時的俾斯麥信心十足。可是普奧戰爭不同,當時基本上就是德意志聯邦內戰,普魯士雖然國力稍強,但是奧地利卻得到了大多數德意志邦國的支持。

而在戰爭中,其實普魯士軍隊的表現只能說一般,奧地利的軍隊雖然戰敗,但是也保留了一定實力,雖然在我們事後可以總結出很多經驗認為普魯士必勝,但是在當時,認為奧地利占優,甚至打成持久戰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③ 普法戰爭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並整個法國呢

在普法戰爭中,表面看起來法國軍隊在普魯士軍隊面前很脆弱。甚至拿破崙三世也成了普魯士的俘虜。法國似乎很軟弱。但事實上,法國在普法戰爭之前並不軟弱。從中世紀到普法戰爭前,法國一直是歐洲的一個重要大國,並長期占據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盡管在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的實力被削弱了,但它作為大國的很快就恢復了。當時英國是盟友,俄國、義大利等國也有求於法國;在軍事上,法國實行常備軍制度。法國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各地作戰;經濟上,法國工業發展迅速,經濟繁榮,是當時歐洲大陸第一個經濟大國。法國占整個歐洲財富的18%,僅次於英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


總體而言,普魯士和法國的實力相當,但普魯士的戰爭潛力明顯弱於法國,後方也不穩定。如果戰爭持續很長時間而法國沒有進攻,普魯士將首先崩潰。因此,普魯士沒有能力徹底打敗和吞並法國。當時,歐洲國家對普魯士普遍不樂觀。當時他們所做的大部分准備工作都是為了防止普魯士被法國打敗,從而導致法國在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

④ 普發戰爭法國為什麼被小小的普魯士打敗

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同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的戰爭。
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問題,普魯士(德國)和法國之間關系長期緊張。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這次戰爭使普魯士(德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同時也促成了義大利統一。
普軍戰爭計劃周密;兵員充足;動員、集結迅速;裝備優於法軍(在普軍用身體檢驗了法軍沙斯波式擊針槍的優越性之後,普軍就把部隊撤到法軍步兵射程之外,用優越的鋼制克虜伯大炮痛擊法軍)。到1870年,一支軍隊想靠近敵軍已經非常不容易,普軍步兵襲擊法軍,法軍輕騎兵襲擊普軍陣地,都是傷亡慘重,普軍最後之所以勝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優勢,允許他們使用側翼包圍。
普魯士的鐵路網對於軍事具有重要的意義。英國軍事學家說:「德國鐵路系統優越的運輸能力,是它在1870年贏得勝利的一個有力因素。」在普法戰爭的各次戰役中,正面進攻很難取勝,需要動員優勢兵力從兩翼包抄敵軍。而動員大量兵力進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調動部隊,運輸能力必須跟得上。普魯士發達的鐵路網不僅能夠迅速地把大量部隊運往前線,集結到作戰地區,而且能夠使部隊的給養得到及時的補充。比起普魯士來,法國的鐵路運輸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戰爭爆發後,它未能及時地調集足夠的兵力。1870年8月初,當毛奇率領的37萬普魯士軍隊越過邊境時,法國只能以24萬多人的兵力相對抗。據另一資料說,1870年8月2日,法國在邊界上只能陳兵26.5萬人,而普魯士在萊茵河已集中了50萬人的兵力。關於鐵路運輸與軍事的重要關系。正如戴萊加蓋將軍在《現代戰爭》一書中所指出的:「一個國家在組織本國邊疆的防禦時,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不是把國土用要塞地帶圍起來,而是使鐵路網布滿全境,以保證盡可能迅速集中兵力。」由於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鐵路運輸能力[3] ,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聯軍僅就投入戰爭的兵員數量來說,始終佔有2比1的優勢。《歐洲歷史上的戰爭》甚至說,北德聯軍投入的總兵力為120萬,超過了拿破崙入侵俄國的一倍。
普法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是:法國雖然常備兵上素質優於普軍的徵召兵,但政治腐敗,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制不合理(除近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制,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後勤供應落後,作戰指揮混亂。此戰表明全賴職業軍人的做法是無用的,國家的軍隊應交給細心而有謀略的將官統馭,人數優勢又再一次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關鍵因素。

⑤ 為什麼普法戰爭普魯士沒有吞並法國

歐洲的政治史十分復雜的,因為歐洲列強很多,做每一個決定時都要顧及其他列強。如果普魯士能夠吞並法國,那麼他就會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英國俄國和奧地利是絕不會同意的。而且在民族主義已經在歐洲大陸傳播開來的時候,吞並一個與自身人口差不多的大國,簡直就是給自己添亂,一個匈牙利就能把奧地利惡心上百年,更不要說吞並法國了

⑥ 普法戰爭時,普魯士為何不借法皇投降、法國混亂之機吞並法國

普法戰爭也被稱為德法戰爭,是普魯士為統一德國,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由法國發起,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而告結束。

不管怎麼說,普魯士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不僅拿到了重要的資源工業區阿爾薩斯、洛林,得到了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而且通過戰爭徹底搬開了統一德意志道路的絆腳石——法國,改變了歐洲政治格局,還讓一個新興的強大的德國躍然歐洲地圖之上。

⑦ 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為什麼不徹底滅掉法國呢

威廉一世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第二子,1797年出生於柏林。父親逝世後,他的哥哥威廉四世繼任普魯士國王,封威廉一世為親王。

俾斯麥的「三部曲」取得預期效果。不久,南德四個邦發表聲明,宣布加入德意志聯邦。統一的時機漸漸成熟了,1870年12月,在俾斯麥的策劃下,北德意志聯盟派遣代表團到凡爾賽,請威廉一世當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⑧ 為什麼法國以前被滅了那麼多次,建立那麼多不同的諸如共和國,帝國等等,但是確沒有被擊敗它的國家佔領掉

首先英國在強大以後對歐洲有一個大陸均衡政策,不允許誰做大。戰爭的目的並不是要像中國一樣統一歐洲,而歐洲文化不一,心理上的認同也達不到。戰爭只是為了爭霸或者開拓市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普魯士佔領了法國20多個省,拿到戰爭賠款才走。原來的國家和政府被滅了,後來就有新的領導力量,建立新的國家,但還是法蘭西。

⑨ 普魯士在普法戰爭中為什麼不在法國被俘後直接吞並法國

十九世紀中後期,普魯士為了完成統一德國的重任,發動了普法戰爭。本來法國是歐洲的強國,可是在普法戰爭中卻是大爆冷門,居然被名不經傳的普魯士軍隊打得慘敗,而且法國的皇帝拿破崙三世也當了普魯士的俘虜。

普魯士政府也看到,如果全部精力放在吞並法國上,無論是奧匈帝國、沙俄都從背後捅一刀,就是偷偷襲擊自己國土,這對普魯士也是非常危險的。如果英國再繼續支持法國,自己也是寡不勝眾。

最重要的,就是普魯士政府認識到發動普法戰爭目的,還是在於統一德意志領土。這時候的普魯士與二戰時候德國不同,是沒有任何侵略野心的。即使普魯士有侵略野心,也是藏著,不可能在國家統一大業剛完成時候,就露出侵略的爪牙,這也是不敢吞並法國的根本原因。

閱讀全文

與普魯士為什麼沒有消滅法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8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6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9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9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3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8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9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5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9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2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5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9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5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7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