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如何看待巴爾扎克

法國人如何看待巴爾扎克

發布時間:2022-10-07 08:23:45

『壹』 巴爾扎克的寫作原因

今年正好說說他 ——巴爾扎克誕辰200周年紀念

《環球時報》 (1999年04月16日第13版) 本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馬為民

編者按 :今年5月20日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
誕辰200周年,本報駐法國特派記者在巴黎采訪了即將訪華的巴爾扎克故居博物館館
長伊夫·加涅先生。下面是記者整理的訪談錄。

問:巴爾扎克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法國作家之一,中國讀者對他的創作生涯有些了解,您覺得值得強調哪些方面呢?
答:要談巴爾扎克的創作生活,首先得強調這樣一點,它是以失敗開始的。19世紀,英國作家沃爾特·司各特在法國很著名,其作品很走紅,巴爾扎克欣賞他,想效仿。可惜,巴爾扎克不是司各特,他當時寫的東西無法與之相提並論。他最初的幾部作品沒署真名,可見他自己也不滿意。對比他40年代的作品和年輕時的作品,兩者判若雲泥。他看到此路不通,遂放棄創作搞出版,經營印刷廠、鑄字廠,打算日後自己寫,自己印,自己發行。這大約持續了兩年多,最後又失敗得一塌糊塗。其實,廠子並不壞,例如他把鑄字廠盤給了他的第一個情婦德貝爾尼夫人的兒子,人家經營得很不錯,這個工廠直到1974年還在,存在了近兩個世紀。總之,巴爾扎克破產了,負債10多萬金法郎,相當於今天的三四百萬法郎。這樣,他1828年年紀輕輕就搞得債務纏身。

問:可他來自一個殷實人家啊。
答:是的,他的家庭並不貧窮。不過,這個家庭很有趣,他母親缺乏溫情,父親尤其特別,年輕時跟一個女子生了個小孩,人家要跟他結婚,他不幹……他父親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兄弟姐妹很多,但他成功地脫離了這種境況。他在拿破崙軍隊中干過,發了跡,後來當軍需官。此人諳熟官場的白道黑道,巴爾扎克作品中的有些情節很可能源出於此。他父親熱衷冒險的一面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什麼巴爾扎克年輕時就投入了工業冒險。
搞實業失敗後,他又開始寫作,一年之內寫了3部小說。《舒昂黨人》是他第一次用「巴爾扎克」署名,他因此書而嶄露頭角。不久他又停止寫作,因為他體會到,由於著作權得不到保護,即使寫小說成功,也不足以解決生計問題。他改作記者,為多家日報撰稿,這使他得以同其他作家繼續來往,並結識了一些出版商,有了一個重要的關系網。

問:短短二十幾年,他寫了100部小說,不可想像。
答:巴爾扎克是罕見的勤奮作家,工作過度大概是他早逝的原因之一。他一天睡四五個小時,喝大量咖啡,這也損害了身體。他通常晚上8時上床,午夜起來寫作,直到早晨8時。早餐之後,手稿和校樣開始在他和印刷廠之間穿梭。他對校樣總是改了又改。許多現代作家的手稿很乾凈,校樣來了,改幾個標點、幾個字就完了。而巴爾扎克呢,他不是動幾個標點的問題,有時是大段大段地重寫。《老處女》這部小說從手稿到出版,他改了9個校樣。

問:排字工人可不高興了。
答:當然。許多工人抱怨說,這不行,不能這樣干,有的人甚至不想再排他的書。另外,他的修改不受時間限制。書重印時,他還要改。逝世前兩三年,他還在修改二十幾年前的手稿。他能夠從一個平庸作家成為著名作家,這種工作精神是重要原因。可見,成功不僅需要天才,還需要勤奮。錢袋空空是巴爾扎克創作的強大動力,為掙錢還債,他寫作寫作再寫作。他終生貧窮,晚年情況變好,但他沒有時間享用了。

問:據說,他決心以嚴肅態度投身創作時,特意在書房裡擺了拿破崙的塑像,還寫了這樣一句話:「我要用筆完成他用劍所未能完成的事業。」他怎樣看待拿破崙?
答:拿破崙是巴爾扎克終生參照的人物之一,他確實想成為「文學上的拿破崙」。在他眼裡,拿破崙是個神秘的具有象徵性的人物。他欣賞他的政治軍事天才,欣賞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拿破崙的《民法典》實際上是在舊制度滅亡後重新創造了一個法國社會,巴爾扎克作為小說家也在重新創造一個社會。不過,巴爾扎克從來不是一個無條件的欣賞者,對拿破崙也是如此,他從未停止過批評拿破崙的制度,對他的警察制度的批評相當激烈。

問:他尤其激烈抨擊金錢和金錢的力量。
答:這既是又不是。巴爾扎克抨擊錢迷心竅、濫用金錢,可他自己又是個資產者,辦企業,搞投機,還想開銀礦,經營菠蘿業,以圖發財。實際上,他主要認為,有錢的全是些庸庸碌碌的人。據巴爾扎克說,法朗索瓦一世給拉斐爾幾十萬金法郎而不圖任何報答。他因此一再將拉斐爾和他自己那個時代的藝術家的命運相對比。當時,藝術家為求得一點創作補貼,不得不跟官僚們打交道,而這些官僚一無所能,沒有一點慷慨大度的精神。所以,他抨擊的不是金錢,而是那些既擁有金錢又掌握權力的平庸之輩。

問:在您看來,巴爾扎克的代表作應是哪一些?
答:我要是試圖對巴爾扎克的作品分等排隊,那就太冒昧了。唯一能夠說的是,他的主要作品是《人間喜劇》。其次,對哪些是他的代表作,看法可以很不相同。中國讀者所看重的作品不一定是德國或美國讀者看重的,法國讀者今天所看重的不一定是昨天看重的。他的作品豐富多彩,所以要看你想從中得到什麼。如果對小說的寫作結構感興趣,《歐也妮·葛朗台》無疑是代表作之一;如果對社會分析感興趣,《幻滅》肯定是了不起的作品;如果從創作分析的角度對巴爾扎克感興趣,今天的許多人就非常看重《無名傑作》;如果對時代風俗感興趣,則可讀讀《金眼女郎》。總之,可以各取所需。由此可見,巴爾扎克的作品很了不起。

問:在中國,巴爾扎克被視作現實主義作家。
答:法國人也長期這樣看,近30年來不是這樣了。仔細研究就會看到,巴爾扎克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社會,他分析批判的實際上是這個虛構的社會,雖然它在很多方面參照了現實社會。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由好幾個現實人物綜合而成,而非真實人物,他創造的社會也是這樣。再說,法國19世紀是農業國,人口90%以上是農民,而他的小說只有一部是寫農民的,即《農民》。他虛構的社會是個市民商業社會,是個小法國,不能反映法國的全貌。他創造、虛構一個社會,以便更好地展示他怎樣感受現實社會。所以巴爾扎克實際上並不是現實主義作家,不屬於人們所理解的那種現實主義。這當中有細微的差別。再說,對作家分類本身也在失去過去的意義。
巴爾扎克頭腦中沒有理想社會,他對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無條件欣賞。他既不屬於反動派,也不是進步主義者,他超越這一切之上。

問:請大體談談他的文學地位。
答:這可是個大問題。巴爾扎克生前沒有獲得他應當獲得的榮譽,比如他沒有入選法蘭西院士,沒有獲得榮譽軍團勛位,沒有獲得任何官方的榮譽,這令人吃驚,根本無法同維克多·雨果相比,為雨果舉行的隆重葬禮在法國是空前絕後的。

問:80年代,在凱旋門所在的戴高樂廣場,展出過記錄雨果葬禮的巨幅照片,我看過,真是極盡哀榮。
答:從這種對比中可以體會到,在他那個時代,一個作家和一個小說家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是很不相同的。雨果是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可是今天讀他的詩作的人不多了,多數人是通過讀他的小說了解他的。他倆都是了不起的文學大師,有一點不同的是,就全部作品而言,巴爾扎克似乎更好地經受住了時間的推移,沒有什麼重要作品遭冷落。如今讀巴爾扎克的人通常要讀他的全部作品;讀雨果的人則不是,有的人可以很欣賞他的《悲慘世界》,卻從未讀過他的詩作。我毫無貶雨果之意,只是藉此說明巴爾扎克的特點,他的整個作品有總體構思和整體構架,《人間喜劇》是史詩般的鴻篇巨制。有這種能力的小說家極為罕見。
在他之前,小說不屬於主流文學,是巴爾扎克使它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升為主流文學。如今法國人多數是讀小說,而這正是從巴爾扎克開始的。

問:今天在法國,巴爾扎克小說的閱讀情況怎樣,他對後人的影響如何。
答:巴爾扎克的小說不容易讀。在法國,孩子一般到16歲,才讓他們讀巴爾扎克。實際上16歲也有些早。為了能夠真正欣賞它,要有歷史知識,要有社會觀點,要了解19世紀的文化。讀過巴爾扎克作品的年輕人上了些年紀再讀就會發現,過去沒有留心的地方恰恰最激動人心。在知識分子看來,巴爾扎克的作品確實博大精深。

關於他的影響,可以舉幾個例子。巴爾扎克構思過很多創作題材,但沒有動手寫。去年榮獲梅迪西絲獎的帕特里克·朗博的小說《戰役》,就是從他手稿中的一句話獲得靈感的。他還啟發了一些造型藝術家,特別是畫家。他的小說《無名傑作》講述一個畫家的故事,大部分情節是在巴黎。有4個畫家一起讀了這部小說,深受震憾,創作了一些作品,今年要在巴黎舉行畫展。還有,當年畢加索為這部小說插圖幾年後,就搬到小說假託主人公在巴黎的畫室住。畢加索正是在這里創作了代表作《格爾尼卡》。有幾張反映畢加索這間畫室的照片,其中一張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無名傑作》這本書。這不是偶然的,畢加索大概思考過巴爾扎克對藝術創作的見解,於是兩位大師超越時空而相會了。

這一切說明,對巴爾扎克藝術的探討仍然是個現實的問題,許多人還在從中汲取靈感。他的作品可以一讀再讀,越讀越能發現新東西。這正是大作家的標志。巴爾扎克思考的問題不僅僅屬於他生活的那個時代,而是人這個永恆的問題。我認為,主要由於這個原因,巴爾扎克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永遠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家。

『貳』 巴爾扎克被稱為

巴爾扎克就是法國人也就是法蘭西人。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生於法國中部圖爾城一個中產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完全失敗。而後他與人合作從事滑稽小說和神怪小說的創作,曾一度棄文從商和經營企業,出版名著叢書等,均告失敗。商業和企業上的失敗使他債台高築,拖累終身,但也為他日後創作打下了厚實的生活基礎。1829年,他發表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使他聲名大震。1834年,完成對《高老頭》的著作,這也是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網路全書」。但他由於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於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

『叄』 激情四射天才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設想寫143部長篇,把自己所有的作品納入一個總的計劃,以構成一個總體,這個總體便稱作《人間喜劇》。

在巴爾扎克之前,還沒有一個法國作家有如此宏大的氣魄,敢於提出「完成一部描寫十九世紀法國的作品」的巨大任務,也沒有一個作家有這樣的才能,能將百部小說組合起來,構成一套包羅萬象的社會風俗畫,記述了整整一個時代。

因為早逝,巴爾扎克最終只寫出的有96部。和他的偶像一樣,雖然事業未竟,但都登上了神壇。拿破崙登上皇位,巴爾扎克被奉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

而同他的偶像不一樣的是,巴爾扎克在文學戰場一上場就遭遇了滑鐵盧。

大學學完法律,他拒絕家人要求他從事公證人事務所的職業,而有志在文學上闖出一番天地。父親最後同意給他一年時間試試,巴爾扎克把自己關進公寓,寫出了處女作詩劇《克倫威爾》。

父母拿去給法蘭西學院的一位院士看,收到的評語是:「這位作者隨便干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搞文學。」

在此後近十年的時間里,巴爾扎克也的確沒有搞文學,他搞過多種行業,從事過出版業,開辦過印刷廠、鑄字廠,結果都是以債台高築收場。

看巴爾扎克小說中的商人騰挪跌宕手段高明,真的讓人以為作者諳熟經商之道,或許他欠缺不是才能,而妨礙他取得商業上成功的是他的個性。他也曾成功地掙過一些錢,但是他花錢能力總是強過掙錢的能力。他追求浮誇生活,揮霍無度。江山還沒打下來,就先把後宮填滿了。

他掏空了他可憐的母親和愛他的妹妹的腰包,還接受情婦們的錢財,對於花家人和女人的錢,巴爾扎克從不為此感到絲毫愧疚。只能說,天才有自己的權利。

不過,巴爾扎克的所有讀者都該為此而慶幸,慶幸他沒有成為一個成功商人,否則我們將失去一個偉大的作家。正是這些失敗的經歷,不僅把他推向另一條道路,還成為他另一條前進路上的基石。

商業上的一再失利的巴爾扎克重又拿起他的筆,躲進房間埋頭創作。整個創作期間,他都一直被追債,被人追債也成為鞭撻他奮力創作的動力。後期名聲鵲起時,他又因為出爾反爾把稿子賣給出價高的出版方,因此經常被官司纏身。

每天工作14-16小時,有時候甚至達到18個小時。為了提神,他把一杯杯黑咖啡灌進肚子,還自創了用冷水沖咖啡的方法,以期達到更好的提神效果。

支撐他旺盛的創作力的,不只是黑咖啡,更多的是來自創作中涌現的激情。巴爾扎克把他的激情賦予他筆下的人物,這些人物的激情反過來又刺激作者的熱情。

他不惜力氣地為描述一個人的形象,一個人物的性格,一間房子、一樁買賣寫上成千上萬字,每一個字都熱氣騰騰。似乎他很樂於描述細節,享受這種樂趣。如果沒有一邊製造一邊享受,那麼就無法理解他怎幾乎犧牲一切人間世俗的享受,激情如熾像一個巨人般工作。

巴爾扎克似乎對骨相學懷有相當的信任,在描述人物相貌特徵時,順便寫出與之對應的性格特徵。巴爾扎克自詡能看出街上走過的每一個人的職業,只要看他的臉,他的動作和他的服裝就行。

實際上並非所有他興趣沖沖的描述,都是讀者所想知道的,所感興趣的,但是他自己則毫不懈怠,盡可能把他所掌握的行業信息都寫出來。

巴爾扎克像一個偏執狂迷醉在他的創作世界中,和書中的人物爭吵,病危時喊道:「把皮安訓叫來!皮安訓會救我!」(皮安訓是小說中的名醫)

生活中巴爾扎克也是激情四射,在日更夜更不輟的期間,巴爾扎克發展了好幾段戀情。他的初戀對象是一位跟他母親差不多的年紀的有夫之婦,除了這段感情外,其他感情都是在他寫作生涯期間,不是有夫之婦就是寡婦。不得不說,天才總是有自己的權利。

法國人對於愛情予以寬容的尺度特別大,婚內出軌根本不算事,老少戀多角戀也屢見不鮮。直到現在還是遺風猶存,現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他的夫人就是個例子。馬克龍在法國能當總統,如果他在中國,連村長也當不上。

巴爾扎克和他同居七年的韓斯卡夫人最後同意和他結婚,可幾個月後,巴爾扎克就告別人間。他的才華未盡,激情未盡,可他的身體已經耗盡。

他知道各場戰役,各種訴訟,交易所的花招,銀行業的操控,地產的各種投機,化學的奧秘,化妝品的製造竅門,印刷業的技術,造紙業的創新,繪畫藝術,古董收藏,神學家的討論,催眠術的神秘,記者的黑幕,出版業的經營,劇院的欺詐,政治的欺騙。他懂得如何計算遺產、年金、利息,他知道巴黎每一個街道房子的租金,他知道什麼樣的馬車最時尚,帽子加一道花邊多少錢。如果他不希望高老頭死,他是有能力給他開出一劑起死回生葯方的。

因此有「批評家心目中的拿破崙」之稱的丹納這樣評價, 「巴爾扎克的作品是莎士比亞之後,人類最宏偉的文件貯存庫,人的內心世界的網路全書。」

毛姆這樣說, 「偉大的小說家用自己的作品豐富了全世界的精神寶庫,而這些人中,巴爾扎克是唯一一位我會毫不遲疑地冠之以天才的人物。」

巴爾扎克像他筆下的人物一樣有想讓世界屈服的野心, 他渴求不是得到文學中的一根元帥的權杖,而是那頂皇帝的皇冠。

當一個天才又富有激情時,那就再沒有什麼能阻止他通向偉大的神壇。

我們來看天才走向神壇的那些足跡吧。

這部作品之所以被推為最好的作品,一是體現在內容上,切中時弊。另一個則是體現在寫作力上,凝練而富有力量。

「朋友, 既然你能剋制你的願望,就走你的平凡的路吧。我入了地獄,而且得留在地獄,不管人家把上流社會說得怎麼壞,你相信就是!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隱藏在金銀珠寶底下的罪惡。」

《高老頭》即便沒有寫盡,也最大程度地做到了。

高老頭曾是狡猾精明的商人,過著豐食饜足的生活,但是他最後被親情搜刮成干屍,死後連下葬的錢都是大學生拉斯蒂涅籌借來的,兩個嫁入豪門的女兒連葬禮都不參加。親情在名利虛榮面前不堪一擊。

拉斯蒂涅是一個對上流社會無限渴慕的大學生,他的慾望被勾起,要躋身上流社會,不得不以上流社會的用度來裝扮自己,他榨取母親、姑媽和妹妹們口袋最後一個法郎,開始學習上流社會那一套待人處世的方法。如果不是伏脫冷過早被捕,很難說他能擺脫那個騙財的陷阱。純真在慾望面前不堪一擊。

德-鮑賽昂夫人通曉上流社會的法則,她曾非常自信,認為自己可以駕馭其中,可這個偽善的社會從來都是利益為王,她最終被拋棄,心灰意冷。愛情在金錢權力面前不堪一擊。

能對這個社會施以還擊的只有伏脫冷那樣的人物,了解社會法則、洞悉人性弱點,兇狠如鷹,蟄伏如蛇,狡猾如狐,貪婪如狼、膽大如虎,只問目的不問手段。

伏脫冷這樣一個讓人後背發寒的黑暗人物,居然能讓讀者對他湧起欽佩之情,甚至暗地替他惋惜,期望他干出一些報復社會的事情來懲罰這個社會。這足以說明巴爾扎克的成功,他無比深刻地把社會的陰暗面寫出來了,激起人們對於社會的詛咒。

寫作力上體現出的天才表現在人物刻畫、故事敘述、結構等方面。

人物刻畫非常准確,從形象、語言、行為到心理都非常貼合人物身份,高老頭,拉斯蒂涅和伏脫冷成為文學經典人物就是最好的證明。

把不同身份的人物攏在伏蓋公寓集中展示,每天吃飯時共聚一桌就像角色登上舞台,各自說出自己的故事。創造一個空間,將所有人物集中展示,體現了凝練性。這就算不是首創,也是很具有借鑒意義。納博科夫在《瑪麗》中的膳食公寓就是有鑒於此。

不同敘事線索但是又渾然天成地交織在一起,敘說不同線索時絲毫沒有切換的痕跡,這得益於伏蓋公寓這個空間設定,也體現小說構造的精密以及敘說技巧的高超。

和巴爾扎克的其他長篇小說相比,《高老頭》用相對較短的篇幅敘述了更多的故事,沒有絲毫余贅,這是他最為凝練的作品。

這部作品刻畫了一個極端的吝嗇鬼,就書中的描述,我想實際生活中有比他更吝嗇的人,至少他還在家中宴客。

窮人的吝嗇是被理解的,老葛朗台的吝嗇主要體現在他有錢不肯花,他的吝嗇是思想的吝嗇,錢財在他心裡衍化為另一種物品,只有握在手中的金幣才能填補他內心的匱乏,成為他心理安全感的一種寄託物。

巴爾扎克捕捉到這種心理上的匪夷所思的顯證,對這樣一個人物的言行刻畫需要天才的觀察力,巴爾扎克就有這種才能,成功塑造一個守財奴的經典形象,使他成為代名詞,這是這部小說最主要的貢獻。

老葛朗台的是守財奴,把金錢看作最重要的東西。女兒歐也妮-葛朗台卻是慷慨大方,把感情似做最珍貴的東西。為了初戀的堂哥,傾其所有。後來被愛情拋棄,她也是廣散錢財行善。女兒像是對父親的諷刺。

按說有其父必有其女,這樣一對截然相反的父女,有些讓人不可理解,小說中就此也沒有提供什麼說法。不過,文學的魅力之一是可以各種解讀。

我想可以這樣說,歐也妮繼承母親的性格, 受母親的教育影響更大,後來愛情的力量又成為左右她的行為一種非常的力量。除了父女兩人外,其他人物並不吸引人。

巴爾扎克追求卡斯特麗侯爵夫人不成功,於是在小說中把她塑造成特·巴日東太太這個角色,一個始亂終棄的盪婦形象,以此來泄憤。

三部曲主要描述呂西安這個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他是一個滿腦子都是幻想的年輕詩人,被情婦特-巴日東太太帶到巴黎開創事業,他對於前途的美好幻想在初到巴黎後就被殘酷粉碎,他被特·巴日東太太拋棄。

窮苦潦倒的呂西安想要用筆打下天下,可他又不甘文學路上需要歷經漫長的艱辛磨練,他選擇走一條成功的捷徑,成為記者,成為受人操控的文字上的打手和鼓手。他的才華為他贏得了名利,他過著奢華無度的生活,沉醉在溫柔鄉里,最後才華耗盡,錢財花光,在同行業的擠壓下事業愛情都破產。

呂西安像落水狗一樣回到家鄉,善良的親人原諒他的荒唐淺薄,可他在心懷叵測者的鼓動下,他又露出天子驕子般不可一世的嘴臉。最終曇花一現成為遭人愚弄的對象,他的好心成為家人的災難。呂西安准備跳河自殺,遇到一位教士,一個專門收買靈魂的教士,呂西安對他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呂西安跌宕起伏的人生,像似反光鏡,折射了社會的不同行業、階層、人群的風貌,把一個萬花筒般的幻夢呈現出來。

小說中的幾次對話特別能發人深省,讓讀者有一種智力上的收獲。

其一,在呂西安動身去巴黎前,大衛對夏娃分析呂西安的個性和命運,時後大衛的預見得到了證實。由此可見性格決定命運是顛破不滅的真理。

其二,文學小組中的大尼埃對呂西安分析文學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要經歷什麼才能通往成功。可謂是道出此中艱辛,時至今日,對於文學愛好者也是一劑良葯。

其三,羅斯多在引領呂西安進入記者行業之前,對他分析了這個行業種種黑幕,那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伎倆手段令人咂舌。

其四,收買呂西安靈魂的教士談出一番對於社會、法律等方面的見解,會使人領教什麼叫社會泥沼中摸爬滾打一輩子後的終結解讀。即便是邪惡觀念也罷,如果不能反駁,那麼就不能不承認它是正確的。

《奧諾麗納》可以說是一部純愛情小說。奧諾麗納是一個在愛情中堅決捍衛內心自由的女人,她所追求的自由可以說被幾乎所有其他的女子忽略,即便萬千家財柔情萬丈也不能收買她,而正是她恪守內心的珍貴,她的情感超凡卓越,在她的心頭開出一朵藍蓮花。可惜的是最後香銷雲散。

《攪水女人》是一部很適合拍成連續劇的劇本。既有邪惡也有善良,既有貪婪也有慷慨,既有無知也有狡詐,有出賣有收買,有親情有愛情,有爭產有奪愛,有暗殺有決斗。看得最過癮不是好人與壞人斗,而是壞人與壞人斗,有著將軍的才能卻耍著流氓的手段,是決斗的勇士又是金錢的奴隸,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夏倍上校》和《禁治產》都涉及財產的爭奪,正義的君子和貪財的小人的對仗,惡與善的較量。這兩部相對而言篇幅較短,敘事集中,從中可窺見巴爾扎克的寫作風格。

《都爾的本堂神甫》和《邦斯舅舅》塑造了幾個可憐者的形象,他們雖然都是年紀很大了,但是對於世界的認知還像個孩子,在物慾的社會,人為刀殂他們為魚肉。雖然我們不願意承認,但是人類社會從來適用的都是叢林法則,而不是靠道德來推進的。

雖然小說起名為《貝姨》,書中人物也有貝姨這個人,但是她不過是一個配角,一個穿針引線的角色,相比她的戲份,這部小說最多的戲份給了一個老色鬼——於洛男爵。這位爵爺一輩子風流,簡直令人發指的程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嚴重性癮患者,即便他知道明天要死,如果當下有一個女人站在他面前,他還要去勾搭,死也要死在襠下。

並不是說這些小說不值得一讀,巴爾扎克的所有作品可讀性很強,他的孜孜不倦的描述總能閃現他的幽默,他的諷刺,他對於人的深刻解讀,這些能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也能受到教育。

只是囿於時間上或是風格性上,需要在所有作品中做選擇的話,可以選擇前面推薦的那些。當我們對於作品的閱讀都要揀三挑四的話,我們是有多麼幸福,為此我們該向提供這樣機會的偉大作家們表示敬意。

一個人要偉大,不能不付出代價。偉大的作品是用汗水灌溉的 ,才具是有生命力的東西,同一切生物一樣有它多災多病的童年,社會排斥殘缺不全的才具,正如自然界討論衰弱或畸形的生物,要出人頭地,必須准備斗爭,遇到任何困難絕不退縮,一個偉大的作家是個殉道者,只是不死罷了。

『肆』 為什麼通俗小說家大仲馬可以進先賢祠,而大文豪巴爾扎克卻沒進

法國人不僅看重偉人的藝術成就,更看著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思想貢獻。法國人的心目中,一個偉人不能僅僅只有藝術建樹,更重要的是他對國家和民族乃至人類的思想和精神貢獻。盡管巴爾扎克曾有文學巨著笑傲世界文壇,但他的作品缺乏伏爾泰式的思想啟蒙和盧梭式的精神貢獻,故無緣進入先賢祠這一歸葬地。同樣聞名世界文壇的雨果,他有資格入祠,也並非緣於他的《悲慘世界》,正如棺木前的說明所雲:「他堅決反對拿破崙的政變,堅持自己的政見。即使回國以後也拒絕特赦的政治思想見地」。

『伍』 巴爾扎克是哪國人什麼學家

巴爾扎克
(Honore de Balzac 1799~1850)
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稱贊他「是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 巴爾扎克出生於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致富的資產階級家庭,法科學校畢業後,拒絕家庭為他選擇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職業,而立志當文學家。為了獲得獨立生活和從事創作的物質保障,他曾試筆並插足商業,從事出版印刷業,但都以破產告終。這一切都為他認識社會、描寫社會提供了極為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斷追求和探索,對哲學、經濟學、歷史、自然科學、神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積累了極為廣博的知識。 1829年,巴爾扎克完成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這部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作品為他帶來巨大聲譽,也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放下第一塊基石,巴爾扎克將《朱安黨人》和計劃要寫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說總命名為《人間喜劇》,並為之寫了《前言》,闡述了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基本原則,從理論上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 巴爾扎克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說結構方面匠心獨運,小說結構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並善於將集中概括與精確描摹相結合,以外形反映內心本質等手法來塑造人物,他還善於以精細人微、生動逼真的環境描寫再現時代風貌。恩格斯稱贊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敗和資產階級的上升發展,提供了社會各個領域無比豐富的生動細節和形象化的歷史材料,「甚至在經濟的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我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院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 巴爾扎克以自己的創作在世界文學史上樹立起不朽的豐碑

『陸』 為什麼羅丹《巴爾扎克》的雕像剛出來時不被法國人接受,甚至被輿論拒絕、詆毀、攻擊

人們指責這尊雕像像一隻企鵝、一個雪人、一堆煤、一個怪胎、不成形的幼體動物。還有人認為巴爾扎克像是19世紀末頹廢風氣和精神錯亂的象徵。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認為它「哲理過多,造型不足」。

『柒』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篇1

經典的守財奴,莫不是巴爾扎克筆下的老葛朗台。

本書主要講了:歐也妮對前來投奔的表哥一見傾心,父親卻不喜歡他。他們倆交換了彼此最貴重的物品。葛朗台很生氣,不肯原諒歐也妮。歐也妮的母親因心情憂郁加上舊病復發而撒手人寰,葛朗台在死之前依舊想著他的錢。

葛朗台是個既可笑又可悲的守財奴,他一生都在和錢打交道,以致於他每天腦中都在想著如何賺錢,如何省錢,再省點。恨不得自己、老婆和孩子,一天都不開銷。為此,他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失去了妻子、女兒、侄子的情親和朋友,沒有一個真心的人。一切都是因為他的吝嗇,一個對他人、對家人、甚至對自己都一毛不拔的人,你還能去奢望他能為別人著想,以至於他不會也不可能有誠心相待的朋友。朋友之間,應坦誠相見,平等對待,互相幫助,用你的真心去捂熱他人的心,親情友誼自然就會悄然綻放。而這一切與葛朗台無關。

可是在那個世態炎涼,人情淡漠,自私自利的時代,又會有多少人明白呢?這個階級統治的世紀,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銅臭味,多數人被熏得失去了辨別事物最初的本質的能力。而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越走越遠。甚至已經忘記了原來的意念。就像葛朗台剛來到小鎮時,還是位窮光蛋。但是現如今他是家財萬貫,這些真是他真正想要的嗎?也許是吧?金錢財富是他一生夢寐以求的。但葛朗台並沒有收獲幸福的生活,他到死還沒有明白人真正追求是什麼,這就是葛朗台的悲哀。什麼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呢?

葛朗台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卻是一個失敗的人生。盡管他在商場上穩贏不虧,積累了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錢。但他卻輸掉了人生。葛朗台只會善於經營財富,卻不會經營人生。所以葛朗台就是一位失敗的商人。他至死前還沒有醒悟,還惦記著他的金庫,久久不肯安樂死。這讓我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比起嚴監生,葛朗台可憐多了。在嚴監生臨死前還有三姑六婆的親戚來看望,而葛朗台只有他的女兒和家裡的唯一僕人。

他永遠不會體會的別人的愛,因為在他的世界裡只有自己和錢。除了這些,他活著在沒有其他理由。即使活著,也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縱使他活著,但他不懂生活。生活是美好的,是享受的。可是他的眼中別人都是有目的的,骯臟的,世界是灰暗的,只有錢是閃亮的,最美好的。完美印證了一句古話「相由心生」。

記得書中有句話,是葛朗台死前最後一句話:「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真是可笑,死了之後還是不肯放手自己的錢財。活著只有它,死了還要被它禁錮。

守財奴真是可悲,失去一切,換不來自己想要的。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篇2

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塑造典型的巨匠,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大師。正如他所言,《歐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沒有毒葯,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

在這個雜亂無章的社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時代的洪流吧某些人推向浪峰,又使某些人沉入水底;金錢取代門第成為權力的象徵,財富的多寡成為劃分等級的新標准。一切以拜金主義為核心的具有本質意義的歷史內容:人們「不在信仰上帝,只崇拜金犢」了,金錢成為整個社會的機制與杠桿。

葛朗台城府極深,說話不多,動作更少,但是一心都撲在金錢上,文中有這樣一處描寫極為貼切,「他半夜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里,緊緊地箍好。」甚至於到他生命垂危之際,他全部生命力都退守到眼睛裡,能夠睜開眼睛的時候,眼光就立刻轉到滿屋財寶的密室門上,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的盯著,覺得這樣心裡才暖和。

葛朗台的吝嗇也是「過人」的,他把所有的開支都看成浪費,奢侈享受更是不可容忍的惡習。盡管家財萬貫,但依舊過著莊稼人的生活,喝的是壞酒,吃的是爛果子,住的陰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樓梯台階都被蟲蛀壞了,女僕差點摔了跤,還怪其不挑結實的地方落腳,女兒生日那天,有客人要來,也只不過比平時多點了一支蠟燭,招待的食物,叫僕人多打些烏鴉。

這種吝嗇到骨子裡的人,認為手生來是撈錢的,讓錢從自己的手指縫漏出去是不可饒恕的錯誤。因此,當得知歐也妮把私蓄送給堂兄弟兼情人時,竟然發展到取消女兒對財產的繼承權的地步,將女兒軟禁起來,每天只給清水和麵包,逐漸造成了女兒的愛情悲劇。當女兒被迫放棄財產繼承權時,他既是「感恩」,又是「開導」地說:「孩子,你給了我生路,我有命啦!不過這是你把欠我的還了我,我們兩訖了。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場交易。」

如此,葛朗台已不是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了,葛朗台因為沒有適時的把握好自己對金錢的慾望,反使得慾望來控制了他。在過分的慾望中渾渾噩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個可悲的人就這樣自食苦果。我們是否應選擇性的放下些慾望,更好的把握轉瞬即逝的人生?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篇3

《歐也妮·葛朗台》是偉大的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扎克的作品。雖說《歐也妮·葛朗台》這部小說中不包含任何血腥或生離死別的場景,但它卻是我讀過的所有小說中最悲慘的一部。

在《歐也妮·葛朗台》中,巴爾扎克用生動的文字塑造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守財奴——葛朗台先生。我很難想像在現實社會中會存在像葛朗台先生這樣的人,他耗盡畢生的精力去賺錢,但他卻並不打算用這些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犒勞自己,而是將數不盡的金幣囤積在倉庫里,自己省吃儉用的同時也命令家人嚴守清貧的生活方式。《歐也妮·葛朗台》的主人公歐也妮是葛朗台先生的獨生女,巴爾扎克用唯美甚至浪漫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歐也妮如何從一個單純善良的少女一步步墮落成一個和他父親一樣刻板的人的過程。而更讓人揪心的是,數十年的耳濡目染並未玷污歐也妮的純潔靈魂,讓她成為像他父親那樣的人,一段令她心碎的戀情卻最終耗盡了她的天真本性。當得知自己深愛的人背叛自己之後,她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從多情善良的女孩變身為勢利而又冷漠的女人,令人惋惜。

雖然《歐也妮·葛朗台》這部小說描述的是19世紀初的法國人生活,但它的情節將永遠打動世人,它的故事永不會落伍,除非「金錢」這個東西徹底退出人類歷史的舞台。

在現實生活中,像歐也妮和夏爾那樣的人太多了,我們早已習以為常。我的室友平日里經常嚷著要傍大款,老師在課堂上教育女生以後要如何利用丈夫的金錢去享受,母親從小就教育女兒:千萬不要搭理那些一貧如洗的男人……像我這樣一個自認為還算清高的人,有時候也不得不承認,在現實世界裡金錢就是一切。環視身邊的那些勢利刻薄而又無情無義的人,與其說是人性本惡,倒不如說是現實殘酷。

於是,信仰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得以凸顯。但是,對於生活在塵世中的人,信仰能為我們提供多大的幫助呢?其最大的幫助,或許就是在我們面臨逼迫與誘惑時為我們增添一份理智和忍耐力吧?

《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太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就像一隻溫順謙卑的羊羔,用最大限度的寬容去面對丈夫的無情、狡詐和貪婪。她毫無怨言地忍受著平淡的生活,彷彿她來到這世上就是為了忍耐痛苦。「我可憐的女兒,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在進入天堂之前,我們要一直忍受痛苦」,這是她臨死前對女兒說的最後一句話,字字飽蘸對女兒的憐憫,讓人潸然淚下。說實話我並不看好像葛朗台太太那樣的人,因為她太過於死守宗教教條,對任何降臨到她頭上的苦難都逆來順受,已喪失了判斷力和尊嚴。但我認可她的那句遺言,那也是《歐也妮·葛朗台》中最讓我難忘的一句話。

讀完《歐也妮·葛朗台》之後,我情緒低落了一陣子。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再重讀《歐也妮·葛朗台》了,因為它不僅僅揭露了現實社會的殘酷和人性的陰暗面,它還告訴你,即使是有信仰的人、至善的人,也不能脫離醜陋的世態,甚至不得不屈服於罪惡。還有什麼比這更悲哀呢?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篇4

接觸巴爾扎克的這本代表作還是在剛剛過去的學期初,在大學正兒八經的第三個年頭,理應忙到最不可開交的時候。或許起先自己的注意力僅僅是被這獨特的、頗具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色彩的主人公名字吸引,又或是在煩悶之際企望借巴爾扎克這極富盛名的現實主義批判家筆下多愁善感的人物世界來排遣枯燥的學習之苦,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閱讀過程中,與自己所有捉摸不定的小情緒一起帶入最多的無疑是對——歐也妮,這個可以令人在有意無意間用想像的繽紛勾畫出一個眉眼間充滿了憂愁的姑娘的無盡幻想。

果不其然,這位功勛卓越的批評家為我們描畫的的又是一副以現實悲劇為基底的卷軸,老葛朗台發自內心對金錢的慾望、貪婪是成就這部結局貌似不慍不火的慘劇的導火索,歐也妮作為全劇最為單純、願將善良本性呈現給小人物世界的、這場人間鬧劇的主角,她的血肉在極盡細致的描寫和與諸如夏爾、克羅旭等人的對比中飽滿充實起來,道德、倫理、人性都喪失在對物質財富無限度的痴狂和執迷不悟中,沒有令人訝異的傳奇色彩,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一出上演在家庭內部的普通鬧劇,成就了"沒有毒葯,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然而其慘烈程度絕不亞於航海史上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這么一部憑心而論平凡但絕對不平庸的文學藝術著作。

歐也妮自幼、乃至其悲慘一生都生活或者說困在索漠城,性格與她的母親葛朗台太太一樣懦弱,對父親老葛朗台向來百依百順。老葛朗台投機買賣成為索漠城的首富,受人"尊敬".在時代背景和利益的驅使下,索漠城中稍有頭銜的富貴人家紛紛巴結葛朗台一家,爭相娶歐也妮為妻。天真的歐也妮愛上了來自巴黎的落難公子——堂兄查理,並傾盡積蓄力保查理周全,導致老葛朗台大怒之下對歐也妮施以非人的懲罰,葛朗台太太不忍心看女兒遭此困境逼迫,多般哀求無效之後承受不住撒手離去。多年後老葛朗台終究敵不過歲月摧殘含恨而去,尚未婚配的歐也妮孤獨繼承巨額遺產,此時歐也妮的情人查理回到巴黎,但此時的查理卻忘記所有誓言並狠狠辜負了曾救他於水深火熱中的堂姐,為財迎娶了公爵的女兒為妻,悲痛欲絕的的歐也妮與商人的兒子結為連理,但不幸如影隨形,她在33歲時就成了最有錢的寡婦,自此幽居獨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並"挾著一連串的善行義舉向天國前進".

"大凡守財奴都不信來世。""……以正當和不正當手段,在現世就登上窮奢極欲和繁華享用的天堂,為了佔有轉瞬即逝的財富,不惜化心肝為鐵石,磨礪血肉之軀,就像殉道者為了永恆的幸福不惜終身受難一樣……"巴爾扎克實際上扮演了最陰險的角色,從讀者拜讀這本書,到無論是在感情還是待世態度上受到打擊,留下創傷,全都源自他筆下這簡潔切實的語言,寥寥數語就使得黯淡罪惡的時代和社會背景和人性在利益驅使下像"殉道者"追求"幸福"似的"不惜終身受難"的兇相暴露無遺,責怪老葛朗台吝嗇?唾棄查理背信棄義?他們固然難辭其咎,但透過反面人物那些令人不齒的種種惡行,索漠城作為一個小小的不知名的社會縮影,我們應該更深切地體會到19世紀的法國的精神建設究竟崩塌到了何種慘烈的程度。書中人與人之間的金錢交易關系完全滲透到了婚姻與感情生活里。對上流社會來說,每一樁婚姻都是一件互利公平的交易,每一次外遇都是一筆算計已久的買賣,沒有愛情的婚姻處處可見,沒有金錢的戀愛卻如同見不得太陽的孤魂野鬼般難覓蹤影。老葛朗台絕不讓自己的女兒去愛破了產的查理,鮑塞昂子爵夫人兩度被棄,都是因為金錢在作怪。

"到三十歲,歐也妮還沒有嘗到過一點人生的樂趣。她凄涼慘淡的童年是在一個得不到理解,老受欺侮,始終苦悶的母親身邊度過的。""歐也妮的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戀愛是她鬱郁不歡的根源。""她耗盡心力撲向幸福,迄今卻得不到補償。精神生活和肉體生活一樣,也有呼氣,吸氣:一個靈魂需要吸收另一個靈魂的感情,需要把這些感情化作為自己的感情,然後再把這些變得更豐富的感情,送還給另一個靈魂。沒有這美妙的人際現象,也就沒有心靈的生機;這時心靈由於缺少空氣,就會難受,就會衰萎。"巴爾扎克的創作天賦沒有限制和停留在准確無誤地刻畫守財奴的聚斂癖和偏執狂上,在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誘惑力的同時,用歐也妮的存在為讀者闡明了一個普世真理,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對歐也妮來說,金錢既不被她需要,也沒資格成為一種慰籍,她是黑暗污濁的利益社會中的一抹亮光;像老葛朗台這樣的人,表面上做了金錢的主人,實際心甘情願成了金錢的奴隸,終其一生為金錢奔忙,除了一種虛妄的滿足感,一無所獲。

縱然歐也妮對愛情的美好嚮往有一定的狹隘性和盲目性,但在腐敗的、充滿了銅腥臭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毫無功利色彩的幻想卻是對比拜金主義最好的引子,而她自己本身作為這個骯臟的金錢王國中獨立特殊的存在,成為一名虔誠的信徒,憑遺產和一己之力興辦教育事業,以一顆慈愛寬容的內心善待著周遭的人和事,讓我們在文末不禁為其作為犧牲者的命運感慨神傷不已。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篇5

讀一本好書,就是同高尚的人談話。一點不錯,書承載著文字的精華,是從古到今多少人汗水的結晶。每一本書的時代背景、作者品格不同,每一本書的內容、思想固然也就不同。獲得教養,從研讀世界文學開始。

《歐葉妮·葛朗台》就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世界文學作品,文中塑造的葛朗台成為四大吝嗇鬼之一。這些足見作者——巴爾扎克的水平。小說是虛構的故事情節,卻都需由一定的社會風氣奠基,所以,小說是反映真實社會現實的鏡子,是批判不良風氣的利器。這兩點在《歐葉妮·葛朗台》中就很鮮明地體現了出來。

歐葉妮和媽媽一點都不普通,——大財主的女兒和妻子,怎麼會一般呢?而她們卻過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因為老葛朗台的吝嗇是出了名的,他不會把錢浪費在任何「無用」的事上,盡管他有著幾乎用不完的錢。於是日子平常地過著,像沒有漣漪的湖水。然而這平靜終於還是被打破了,老葛朗台的哥哥破產了,他用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兒子夏爾來葛朗台這兒借住。於是歐葉妮單調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她從沒有見過如此完美的人,他的相貌、他的穿著、他的氣質……一切都在歐葉妮心中久久徘徊,充斥著這沒有見過世面的女孩的心,她愛上了自己的堂弟!過不多久,堂弟即將去印度開辟新的生路,而他此時幾乎身無分文。歐葉妮便立即將父親讓自己好好收藏的無比珍貴的金幣給他,讓他換錢做為路費。歐葉妮事實上冒了無比巨大的風險,為了堂弟,她沒有想過這些金幣在父親心中的價值,也沒有想過失去這些金幣後,她會被父親如何責罰。

夏爾自然是萬分感激,他把自己的父母畫像交給堂姐保管,之後萬分不舍地踏上印度的土地,做起了罪惡的生意。幾年後他有了一筆錢,為了權利與地位,他娶了高官的女兒,自己便做了同樣的職位,他把當年欠下的錢還給堂姐,並要求堂姐把父母畫像還給他,算是他們兩清了,不再虧欠了。

因金幣而被父親囚禁的歐葉妮,已經變得無比成熟了。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父親為了自己的利益將歐葉妮放了出來,而此時母親也已幾乎病危。母親死後,歐葉妮得到了一半的財產。在追悼母親期間,葛朗台假惺惺的扶著女兒用餐,小心翼翼地伺候,想讓女兒知道自己是多麼愛他,並信誓旦旦地說,每個月給女兒100法郎,而出於對父親的感激,歐葉妮讓老葛朗台如願以償地得到了所有的錢。老葛朗台不久後也死了,歐葉妮得到了全部遺產。父母離世後,她唯一在乎的就是堂弟了,而等來的卻是如此的一封信。然而她卻出人意料地很鎮靜地還回了畫像,繼續過起平凡的生活。

這個故事折射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受制於利益的驅使,在對金錢的瘋狂攫取中,會不顧一切地遺棄自己的家人與感情,而婦女又是如此無奈,她們沒有辦法改變命運,只能一味地為男性服務,而當她們真正有了財產時,她們又沒有能力合理利用,幾乎無法處理,只能默默活在世上。這是一出令人無奈的人間悲劇。

痴情的歐葉妮,為了堂弟可以付出一切,傾盡所有,而換來的卻是一個被利慾熏心極度虛偽的人的無情拋棄。等待堂弟的這些年,她失去過自由,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自己的青春,令人嘆惋,也讓人反省——利益,這究竟是何等的罪惡!

這樣的社會已成為歷史,以史為鑒,才能避免悲劇的重演。但願不要再出現:年輕的女孩,失去了一切,望著自己身旁的最後一個人,凄楚卻也無語——「只有你愛我」。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篇6

歐也妮·葛朗台---這本書以歐也妮·葛朗台的故事為核心貫穿始終,老葛朗台無疑是其中性格最鮮明的人物。貪婪和吝嗇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徵。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錢高於一切,沒有錢,就什麼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欲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他半夜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里,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著,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台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盡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壞的老房子中,每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為了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夏爾之後,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只以麵包和清水度日"。當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要破費錢財。只是在聽說妻子死後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時,他才立即轉變態度,與母女講和。

伴隨貪婪和吝嗇而來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於心計。對於每一筆買賣,他都精心算計,這使他在商業和投機中總是獲利。另外,時常故意裝做口吃和耳聾是他蒙蔽對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了大量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只知道吞噬金幣的"巨蟒",並給自己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老葛朗台是巴爾扎克刻畫得最成功的吝嗇形象之一,已成為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經典人物而廣為流傳。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篇7

他的錢多的數不清,但他家的老房子卻年久失修,牆垣殘破,樓梯踩上去嘎吱作響;當他病倒在床,奄奄一息時,想的居然是讓女兒在他死後料理好一切,到陰間向他報賬;當神父把鍍金的十字架湊近他的嘴層,讓他最後吻一下基督像,他卻喪心病狂地企圖抓住十字架·····他就是葛朗台,一個被金錢異化的著名吝嗇鬼。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十分不解,金錢就算再具誘惑力,也比不上親情,而葛朗台卻把金錢看成他生命的全部,妻子生病時,都捨不得為妻子看病,認為那是浪費錢。可是,金錢能買來昂貴的補品,卻買不到最起碼的健康;能買來美味可口的食物,卻買不了胃口;能買來精緻的鍾表,卻永遠買不到寶貴的時間。

如果吝嗇到連一點兒錢也不願意花,寧願做一個守著金庫的守財奴,還不如做一個窮人。就像一個故事所講的,有一個有錢人擁有數不清的金錢,但他整日提心吊膽、憂慮重重,生怕自己的金錢被小偷盯上,而且他重來不交朋友,他認為那些人都是為了他的金錢才與他交朋友。這個有錢人就在這種忐忑不安的生活中病倒了。而他的鄰居是一個窮人,整天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但窮人的家中總是傳出歡歌笑語,而且因為窮人十分熱心,他有不少知心的好朋友。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擁有金錢的人不一定擁有幸福和快樂,相反,有時窮人反而往往會比有錢人要快樂,他們不需想要那麼多,只用健康快了地活著。

其實,有些窮人比有錢人擁有更多的財富,比如親情、友情、健康和快樂。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篇8

有人說金錢是萬能的,有人卻矢口否認,那麼答案到底是什麼呢?我早就聽說葛朗台是個地道的吝嗇鬼,終於,在書本中找到了答案。

葛朗台之前是個箍桶匠,陰險狡猾的老葛朗台利用各種手段弄到了一大筆財富,他始終把金錢當作自己的上帝,為了金錢,他對家人十分嚴苛,甚至不讓他們買糖,歐也妮愛上了她的堂弟夏爾,因為父親而破產的夏爾變得失魂落魄。天真無邪的歐也妮將自己所有的積蓄給了夏爾。然而,這一舉動卻被她的父親知道了,父親把她軟禁起來,更可恨的是,竟然每天只讓23歲的歐也妮喝涼水和吃乾麵包!母親也因此一病不起。當得知這個消息時,老葛朗台先想到的不是該怎麼挽救自己的妻子,竟然想到請醫生來一定會花很多錢!最後眼睜睜地看著妻子死去。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葛朗台最後的吝嗇——臨終前,他的生命彷彿全退守到眼睛裡,一直看著堆放財寶的密室門,當歐也妮把金幣拿出來的時,他一連就看了好幾個小時,神父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邊,讓他親吻基督,葛朗台卻用了一個嚇人的動作抓住了那個鍍金的十字架用盡了所有的力氣。

看完這本書,歐也妮的一生讓我嘆惜,從小就缺少父愛,只有母親給給予她最溫暖的懷抱與安慰;自己久久堅守,等來的卻是夏爾這個發財歸來的負心漢;在這群陰險、狡猾、虛偽、醜陋的人群中,在這個爾虞我詐的時代晨,歐也妮的善良、寬容、慈愛、天真無邪也越來得珍貴。

所以,金錢並不是萬能的,我們應該學會理財,並合理運用錢財,不能像葛朗台那樣,一生腰財萬貫但卻一分錢都捨不得用。如果你把金錢當作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折磨你。

金錢是給全活帶來自由的,而不是一種權力。我們不僅要做金錢富有的人,還要做像歐也妮那樣精神富有的人,擁有金子一般高貴的心,散發真誠與愛的光芒。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篇9

獨罷這部小說,不得不說,若只論小說的情節與敘述,《歐也尼·葛朗台》不過是平平。用親情和愛情來烘托物慾社會的冷酷,此等作品古往今來比比皆是。若再論其筆法,其對誇張的運用也不及喜劇《吝嗇鬼》。可又是什麼使之在文學史上屹立不倒?

有人說,「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我想卻不然。「金錢買不來幸福」是多少幼童都明白的道理。再而,要論對幸福的湮滅,不如看看《紅字》鋒銳的筆觸。

閱讀全書時,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卻無果。而在再次閱讀前言時恍然大悟——一直以來,我忽略了小說一個重要因素,它的歷史背景。

縱然,我知此書意在揭露法國社會中的鄙陋,卻忽略巴爾扎克演繹的是一個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法國。他站在歷史的高度來審視當時的法國,批判、剖析整個社會,使得這本書站在了文壇的高峰,正如他自己,站在了時代的制高點。

當讀者為夏爾與歐也妮的愛情唏噓時,卻時常會忘記夏爾的家庭背景——巴黎的貴族子弟。而歐也妮呢?索漠的富豪之女。二人恰好分別代表著當時法國的兩大集團,一為封建主義下的貴族集團,一為新資本主義下的資產階級集團。當夏爾初至索漠城時,德·格拉桑太太、銀行家等一系列曾整日奉承葛朗台的人,便瞬間拓寬了視角,將夏爾捧上了天。這些人對貴族階級與資產階級,有著同樣的「敬仰」與「尊崇」。當後來,夏爾的父親開槍自殺,身後欠債累累時,人們的目光便再次全部集中在了葛朗台老頭的身上。夏爾的家破人亡,不僅代表著一個家庭的覆滅,也是象徵著曾經輝煌一時的貴族階級漸漸走下歷史的舞台,而隨著法國大革命而產生的第一批資產階級逐漸占據了歷史的上風。隨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不論是有關愛情還是親情,也不僅僅局限於葛朗台這個家族中了。第一批資產階級在初次面對社會與時代浪潮時的不知所措,只得盲目地死守著金錢才是故事中的主要矛盾。一個新興集團的登場,為時代,也為小說添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資產階級與貴族階級間的相互適應,相互融合,也未隨著小說的結束而得到解決。問題在繼續,歷史在繼續。卷土重來的夏爾娶了貴族小姐德·奧勃里翁。心如死灰的歐也妮嫁給了德·蓬風院長先生。兩個集團依舊在歷史的舞台上同台演出,同台競技,而又是誰會最終勝出?巴爾扎克在此畫了一個省略號……

整部小說中,巴爾扎克一直以懷疑的眼光與批判的態度看待故事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情節,每一段歷史。甚至連描寫單純的歐也妮時也看似無意地帶過一筆「這是她第一次反抗」。在母親死後,作者還「狠心」地讓歐也妮變成和父親一般的吝嗇。他也沒選擇在資產階級還是貴族階級中的任何一方站位,而是以客觀的審判者的角度來思考這個社會。

巴爾扎克筆下的愛情不只是愛情,他筆下的金錢也不只是金錢,他筆下的慳吝人也不只是慳吝人。

他的筆下,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如何看待巴爾扎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6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6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2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10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4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89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96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29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18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1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0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5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6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2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