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為什麼法國沒有什麼存在感

為什麼法國沒有什麼存在感

發布時間:2022-10-07 20:02:32

『壹』 二戰期間法國實力很差嗎,為什麼那麼快就被德國佔領了

1、德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特別是裝甲軍團,是法國無法與之抗衡的。
2、法國太相信馬奇諾防線的強大,而不是相信士兵。但防線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牢固的防線得靠人守。舉個例子:隆美爾繞過防線的方式:繞過躲在叢林中的士兵:所有人下坦克,舉白旗,和慶祝勝利一樣過去——法國人目瞪口呆,全部放過,1槍未發;剛繞過林子,馬上派2個坦克營向後防禦,林子里的部隊就沒有了用處!
3、隆美爾對閃電戰的貫徹。隆美爾用了連德國指揮部都預想不到的速度突破了防線,並馬上向縱深突破。當時他部隊快到連記者都趕不上他的步伐,宣傳只能讓隆美爾自己拍照。其實當時法國是有能力擋住他的,但他們在心理上不敢與之對抗。隆美爾自己承認,整個戰役有法國許多個機會置他於將死之地,而且很簡單:經常是只要切斷他不補給線就可以,甚至只是部隊堅守陣地就行:有時隆美爾甚至只有幾輛坦克在最前面,幾乎沒有攻擊力。但法國人看到他的速度,都以為他有強大的後援,不敢打,只有逃。結果隆美爾比比他戰鬥力強的部隊的速度快了好幾倍。

『貳』 西班牙同樣也是歐洲大國,為何它在國際上的存在感遠不如德國與法國

西班牙雖然實力也很強,但是西班牙被英國打壓著無法翻身,再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候,西班牙沒有抓住發展的尾巴,導致他在歐洲地區吊車尾。雖然西班牙有著歐洲大國的氣度,但是存在感卻很低。

第三:西班牙安於現狀開始衰弱。

二戰時期,西班牙雖然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但是因為長期屬於安逸狀態,整個國家的人民缺乏戰鬥力以及上進心,後輩們只靠著前輩們積攢下來的財富肆意揮霍。導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候,西班牙並沒有在乎,因此沒有抓住這次發展機會,讓西班牙成為了歐洲工業發展最落後的國家,經濟不行、國力不行,慢慢也就在歐洲大國裡面銷聲匿跡了。

『叄』 近代以來,法國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

下面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簡單一句話,從路易十四開始走下坡路,「七年戰爭」後就完全衰落了

下面講為什麼,

據說當年兩個人在位期間,還曾經互相通信,只不過後來沒了下文。

除了在位時間特別長,而且幾乎同時代,倆人還有一樣十分類似的,親政前的內憂外患特別多,親政後打的對外戰爭非常多。

當時的三十年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但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和法國人之間的「法西戰爭」(Franco-Spanish War)並沒有因為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建立而結束。法國人依然還在同西班牙人進行外戰,並且戰況並不理想。

當時英國人的當務之急,就是趁著西班牙日漸頹廢,荷蘭國力有限,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殖民空窗期,抓緊時間在海外布局,實現殖民帝國的夢想。所以在海外,當時英國人的頭號對手是西班牙,第二號對手是荷蘭。

因此在公元1654年,英國人向西班牙宣戰,又一次開啟了英西戰爭(Anglo-Spanish War)。

英國人的參戰,終於成了壓垮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公元1659年,西班牙人被迫同法國人簽訂了城下之盟——《比利牛斯條約》(Treaty of the Pyrenees),持續了二十四年的法西戰爭宣告結束。公元1660年,英西戰爭也隨之結束。

我們回頭再來看公元1661年,路易十四親政的這一年。

這一年的法國,才算是真正走上了稱霸之路。

(二)遺產戰爭嘗到甜頭,刺激了路易十四的稱霸之心

作為《比利牛斯條約》的一部分,公元1660年,路易十四強行迎娶了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Philip IV)的長公主瑪麗年.特蕾茲(Maria Theresa of Spain)。

他駕崩之後又引發了另外一場惡斗——遺產戰爭(War of Devolution)。

我們認為,實際上自從路易十四討要腓力四世家的大女兒瑪麗年開始,法國人就已經籌劃了如今這一刻。腓力四世去世,他年僅四歲的小兒子卡洛斯二世(Charles II)即位。法國人提出,法國王後瑪麗年作為腓力四世的長女,理應同樣享有遺產分割權。崇尚自由與博愛的法國人要的不多,只需要西班牙人大手一揮,把西屬尼德蘭交給法國人治理即可。

這樣的弱肉強食,把西班牙人按在地上摩擦,西班牙人當然不能答應。

於是1667,遺產戰爭開打。

盡管戰場上勢如破竹,但最後法國人還是接受了三家的聯合施壓,與西班牙簽訂了《亞琛條約》(Treaty of Aachen)。亞琛條約之後,法國人拿下了部分的西屬尼德蘭,繼續保持對西屬尼德蘭乃至於荷蘭的強大壓力。

當然與此同時,路易十四的胃口也被空前地吊起來了。

(三)法荷戰爭之後,路易十四身後的法國,國力達到巔峰

公元1672年,法國借口荷蘭人在遺產戰爭中背棄同盟關系倒向了西班牙,發動了「法荷戰爭」(Franco-Dutch War)。當然,同時宣戰的還有英國,因為此前已經爆發了兩次英荷戰爭,這一次同法國聯手,等於是第三次。

最最雞賊的依然還是英國。

英國人在1674年退出戰爭,卻在1678年又殺了個回馬槍,加入荷蘭陣營。

書中暗表,這件事情發生的前一年,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就已經迎娶了英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為妻,兩下早早就媾和了。

表面彬彬有禮的紳士們,撒起潑來就跟水性楊花的青樓妓女沒有任何區別。潛台詞就是,荷蘭的地盤早晚都是我的,尤其他的海外利益。我打英荷戰爭可以,那是我的家事,但是同樣的事情,你們都來打荷蘭就不行,群毆更是沒禮貌。

於是列強大和解,於公元1678年簽訂《奈梅亨條約》(the Treaty of Nijmegen)。


戰後,荷蘭繼續保持了領土的基本完整。瑞典在這次條約中收獲頗豐,拿到了神羅北部的部分領土。法國人再次拿到了西屬尼德蘭的部分土地,同時通過遺產戰爭與法荷戰爭的條約,向東還牢牢地掌握了屬於德語區的阿爾薩斯與洛林。

一個六邊形的法國,基本形成。

路易十四的歐洲霸主之夢基本成真,法國達到了國力上的巔峰。

(四)大同盟戰爭,路易十世成了全歐洲反法大聯盟的眾矢之的

進入人生不惑之年的路易十四,終於品嘗到了專制的春葯,霸權的高潮。

經過了遺產戰爭與法荷戰爭的檢驗,在路易十四的心目中,英國不足為懼,瑞典鞭長莫及,荷蘭奄奄一息,西班牙已成冢中枯骨,德意志與義大利一盤散沙。如果說法國人還有什麼擔心的,那也只能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了。除了這個政權本身體量之外,他還在名義上保留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皇冠。只要奧地利人願意,他們隨時可以把這個「自古以來」的法理武器拿出來亮一亮。

路易十四這么想,也不算錯,問題是有點不合時宜。

公元1685年,路易十四解除了《南特敕令》,對法國境內的胡格諾派採取了極端措施。奧斯曼突厥人大兵壓境,聖戰不聖戰,十字軍不十字軍先放一邊。很顯然,當時歐洲天主教代言人根本就不是羅馬教廷,而是路易十四。

這樣荒唐的搞法,馬上引起了歐洲各國的反彈。

公元1686年,作為反擊,歐洲其他各小強們,迅速成立了一個「奧格斯堡同盟」(League of Augsburg)。這個同盟的參與者,除了老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以及他背後的神聖羅馬帝國之外,還有新崛起的荷蘭,瑞典,甚至於神羅內部的勃蘭登堡;除了重新獨立之後的葡萄牙王國,還有重新找到存在感的羅馬教廷,甚至在光榮革命之後,威廉三世同時兼任了英國國王,英國也參與到同盟之中。

如此一來,歐洲反法同盟正式形成,法國單挑全歐洲的態勢也已經形成。

公元1688年,法國單挑全歐洲的大戰拉開帷幕。

這場戰爭,後來被稱為「大同盟戰爭」(War of the Grand Alliance),或者奧格斯堡同盟戰爭(War of the League of Augsburg)。當然,又因為這場戰爭持續了九年,也被稱為「九年戰爭」(Nine Years' War)。

這一次,法國人確實是作了個大死。

法國人是羊肉沒吃成,騷都沒惹一點。

這場仗打了九年,雙方除了流血,在戰術上的表現都乏善可陳。沒有任何有決定意義的會戰,也沒有留下任何經典戰役。公元1697年,互相越打越疲勞的雙方簽訂了《里斯維克和約》(Treaty of Ryswick)。

和平協議簽署之後,法國將戰爭中拿下來的領土,悉數吐了回去。

(五)西班牙王位繼承戰,路易十四灰頭土臉,法國戰略態勢由攻轉守

大同盟戰爭之後僅僅四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駕崩。

卡洛斯二世臨終將王位傳給了路易十四的孫子——腓力五世(Philip V)。只不過愚鈍的卡洛斯二世接受了西班牙貴族們的建議,雖然法國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入繼大統,但以後法國和西班牙兩國不準合並。

公元1700年,腓力五世在西班牙稱王。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落幕,取而代之的是法國波旁王朝。

緊接著,不可一世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宣布,未來腓力五世也有繼承法國王位的可能性。

便宜都讓你佔了,嘴上還不依不饒的,這下子列強不幹了。

同年九月,反法聯盟再次成立。

第二年也就是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開打。

打了十三年的戰爭,最終以法國人的大妥協達成了議和。

法國人答應,法國與西班牙兩個波旁王朝永不合並,同時原屬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西屬尼德蘭,米蘭公國,那不勒斯王國等飛地,統統轉交給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六)路易十四虛耗法國國力,他死後不久,法國在七年戰爭一敗塗地

1756年到1763年,為了爭奪世界殖民地支配權,英法爆發「七年戰爭」,大部分歐洲國家捲入。

只不過,法國的家底早就被路易十四折騰完了,這次法國和其盟友慘敗。

捉對廝殺的戰況十分清晰,最終法國輸給了英國,奧地利輸給了普魯士,西班牙被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在東歐的存在更加堅挺。

戰後,英法締結了《巴黎和約》(Treaty of Paris),奧地利,普魯士,薩克森,三個同出一脈的神羅國家簽署了《胡貝爾圖斯堡和約》(Treaty of Hubertusburg)。

經過這一戰下來,法國人丟掉了北美和印度幾乎所有的殖民地,法國的小弟西班牙也從北美退出。法國人把北美新大陸以及東方最肥的一塊肥肉,拱手讓給了英國人。不僅如此,英法大戰結束後不久,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就緊隨著荷蘭人的腳步來到了南半球,於1769年和1770年分別發現了紐西蘭與澳大利亞,並且宣布這兩個地區被納入為英國的殖民地。

英法海上爭霸,在十八世紀下半葉,英國對法國形成了碾壓之勢。

當然,不甘失敗的法國,為了跟英國治氣,後來還支持了美國獨立戰爭。

並且,成功操縱了美國的獨立。

只是,這事乾的,損人不利己,法國人沒有撈到任何更多的好處。

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法國在英國面前,已經再也無力抬頭。

至於說半個世紀後的拿破崙戰爭,那也只是拿破崙一時在歐洲大陸取得優勢。

至於全球范圍來講,法國再也無法同英國平起平坐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法國由盛轉衰,轉折點就是路易十四

『肆』 為什麼感覺現在的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沒什麼存在感!也就前段時間巴黎屠殺,法國有點聲現在又沒什麼動靜了

因為我們和他們沒什麼瓜葛,也就是正常做個生意什麼的,美國老是想制裁我們,俄羅斯又離得我們這么近

『伍』 為什麼說法國是五常之恥,實力真的不配位列五常

自中世紀末期開始, 法國便成為歐洲大國之一 ,在世界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二戰後,法國作為戰勝國,與美國、英國、中國、俄羅斯共同加入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具有安理會否決權。

然而,法國經常會有一些表現,與其國家地位不相匹配, 甚至被人戲稱其為"五常之恥",這又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 法國是五常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國家。 這種說法並不準確,至少在過去,法國的影響力還是十分深厚的。

法國現在的位置,是曾經繁盛一時的羅馬帝國中的高盧地區。 公元六世紀,羅馬帝國衰敗,屬於蠻族分支的法蘭克人攻佔了高盧,先後經歷了美羅文加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直到查理大帝一統西歐大陸。

可惜查理大帝的帝國並未維系太久, 只有路易十四統治的波旁王朝成為歐洲中世紀的霸主,也就是後來的法國。

法國於18世紀達到封建 社會 的鼎盛時代, 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 徹底推翻了君主專政體制。在經歷了兩次帝國時代和三次共和國時代後,法國的國力達到巔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便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殖民帝國, 也是20世紀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法國的光輝 歷史 不止如此。這片土地曾經誕生過許多如雷貫耳的英雄人物,譬如聖女貞德和拿破崙,被戲稱女人和矮子拯救了法國。

除此之外,這片土地還 誕生過太陽王路易十四、大文豪伏爾泰等大名鼎鼎的人物, 可見曾經的法國的確堪稱歐洲最強國。

歷史 的積攢和沉澱,造就了 法國人的性格,浪漫、驕傲又強勢, 在心底里認定了自己是歐洲老大。可惜,世界風雲變幻莫測,國與國之間的力量也在不斷洗牌,沒有誰可以一直做老大。

如此 歷史 悠久的法蘭西帝國,又是如何逐漸淪為笑柄,甚至被稱為"五常之恥"的呢?有兩件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1870年的普法戰爭。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 德國俾斯麥將軍帶領軍隊進攻法國,當時迎戰的是拿破崙的侄子拿破崙三世。

自信滿滿地法軍與德軍在色當交戰,沒想到,德軍十分迅猛,將法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深陷重圍的 拿破崙三世高喊一聲:"法國萬歲",之後居然帶頭投降了, 從此開啟了法國人投降的"傳統藝能"。這次的普法戰爭,法國被迫割讓出阿爾薩斯地區,後於一戰後奪回。

第二件事,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同盟國戰敗, 被迫與協約國簽訂《凡爾賽條約》。當時的法國,忌憚於德國的強大,希望通過控制經濟來削弱德國,因此提出了十分苛刻的經濟制裁條件。

按照德國當時的經濟條件,合約中的賠償金要一直還到九十年代才能還清,這就意味著德國將徹底淪為二流國家,再無強大可能, 除非再次發動戰爭。

當時德國國內經濟十分蕭條,失業率高居不下,凡爾賽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德國國內強烈的不滿和復仇情緒,因此,很多人預言, 一戰的結束只是暫時休戰。

當時,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大肆宣稱: 德國的困頓來源於一戰後協約國的貪婪及強加給德國的嚴苛條款, 以及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的猶太人。希特勒的理論得到了許多德國人的支持,最終將世界自此拖入了大戰的陰影。

法國預料到了德國極有可能再次發動戰爭,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為了自保,開始在 東北邊境修建一條堅固的軍事防禦工事——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的地面部分是裝甲和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各類機槍火炮工程,內部有各種通道鏈接,整個防線全長390公里,固若金湯。

法國人認為, 如果發動戰爭,德國絕對不可能從正面攻破防線, 要想入侵法國,便只能通過荷蘭和比利時進入。但那裡和英國接壤,如果德軍抵達,將會受到英軍的阻撓,到時候法國完全有充足的時間准備部署軍力。

1939年9月11日,德軍出兵波蘭,28天之後,波蘭淪陷,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和法國想的一樣,德軍果然無法從正面攻破馬其頓防線,轉而向荷蘭和比利時出兵。法國見狀沾沾自喜,然而,他們完全沒有預料到, 二戰時的德國,軍事力量早已與一戰今非昔比。

尤其是坦克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原本法國人預計德軍至少10天才能穿過的阿登森林, 德軍只用了2天的時間就全部拿下了,令法國措手不及, 完全來不及重新規劃戰略,就被迫開始迎擊敵軍。

這一次,德軍再次到達了色當,與法軍第九軍團相遇。如同 歷史 重演,法軍僅僅抵禦了5天,便再次集體投降。德國不費吹灰之力繼續前進,沒想到, 一路上法軍投降的人數越來越多,甚至都影響了德軍的前進速度。

德軍無奈之下直接對著投降的法軍喊話: "我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你們自己放下武器,不要擋路"。 到法國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德軍居然整整俘虜了25萬法軍。

更丟人的還在後面,法國人一直吹噓的"絕不可能被攻破"的馬奇諾防線居然被德國人攻破了。6月14號, 德軍抵達巴黎,僅僅用了45天, 德軍就攻佔了法國的首都。

為何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會如此不堪?

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法國軍隊思想落後,對於戰爭的認知還停留在一戰時期, 沒有想到如今的德國早已今非昔比。再加上計劃錯誤,導致聯軍後方被德軍裝甲部隊全部切斷,無論是人員還是裝備都完全比不上對方。

但法國也並非人人都選擇了投降,比如戴高樂將軍,就堅決不肯投降,建立了"自由法國"政權,最終成功光復法國。也有很多法國人自願加入地下組織,反抗敵軍的入侵。

也許是因為二戰中種種不靠譜的行為,導致很多人將法國視作"五常之恥",認為其實力與其他四個國家差距很大。那麼法國的實力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它真的不配成為五常之一嗎?其實並不是的。

第一, 從領土上看,法國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其在歐洲的本土位置位於世界陸地的中心,與很多國家互相接壤,在航空上也有著樞紐的作用。除了本土之外,法國在海外的屬地面積占據世界第一。此外,法國還擁有1103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占據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第二, 法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依然十分巨大。 雖然現在法國已經放棄其在海外的殖民,但對很多非洲國家來說,法國仍然在經濟和文化層面占據主導地位。二戰之後,很多獨立的非洲國家依然在使用法郎作為貨幣。

第三, 法國的外交和軍事實力也並不像大眾想像的那麼不堪一擊 ,反而基礎深厚。二戰後,在非常善於外交和處理國際關系的戴高樂推動下,法國與俄羅斯、西非等國家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並在海外擁有僅次於美國的軍事基地和駐軍人數。法國一個最大的軍事基地在非洲的吉布地,幾乎可以控制從歐洲到波斯灣的重要航道及石油運輸路線,另外一個重要軍事基地位於幾內亞灣,這里的石油儲備與波斯灣不相上下,也就是說, 法國在非洲大陸的東部海岸和西部海岸都擁有駐軍,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此外,法國本土的工業水平並不低,不僅能自己製造航空母艦,還擁有核武器,這是其他很多國家遠遠比不上的。

在文化思想等軟實力的比拼上,法國從來沒輸過。 眾所周知,法蘭西是文化和藝術的國度,這里曾誕生過許多大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燦爛的 歷史 文明和人文精神熠熠生輝。

不論是巴黎的埃菲爾鐵塔,還是浪漫的普羅旺斯, 法國處處都充滿了浪漫和藝術的氣息, 與現代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世界各地影響深遠。

由此可見, 法國能夠進入五常還是有一定的理由的, 所謂"五常之恥"也不過只是一種調侃罷了。

『陸』 法國在奧運會的存在感為什麼這么低

教育導致,法國的愛國熱情不是很高漲(和中美俄日英意德比),普遍認為運動員的自我超越和國家榮譽關系不大。法國是全民健身的國家,普遍覺得體育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對奧運會的結果的關注相對較低(只是相對),對過程更感興趣,純粹當戲看。而且普遍認為頂級賽事都是各種服用興奮劑類固酮的人(包括法國運動員,說我在洗地的都洗洗睡吧)在比,與體育精神相悖。體制問題。法國不是舉國體制(而義大利是)。法國代表團的很多運動員都不是靠體育吃飯的,比如有個擊劍的 Astrid Guyart,她的職業是航天工程師,下班才去練。還有個跑步的黑人女孩也是,連續失業,窮得連運動鞋都買不起。法國是享樂主義的國家,所以訓練強度上不及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東歐、東亞國家的運動員。類似還有西班牙。誰說法國人不在乎奧運會,法國人現在可郁悶了,到今天才一塊銀牌,很多沖金項目都是第四名 、費加羅報》上說「被遺忘的里約」,作為現代奧運的發起國,奧運會是難得的體現法蘭西價值認同的機會。更新,昨天法國一口氣拿了六塊獎牌,其中三塊金牌,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是輪番播放,大家周末聊的都是奧運會,跟過節似的,比歐洲杯時還開心。1900年的第二屆奧運會第一次有女子參賽,在法國巴黎舉辦,由於法國人的不懈努力(完全不在乎),整個賽事持續了6個月8天之久,史稱「馬拉松式的運動會」當時奧運會遠沒有世博會EXPO出名,所以巴黎奧運會實際上成為了世博會的一部分。

『柒』 越南以前是法國殖民地對嗎。那為什麼法語在越南沒有存在感

你誤會羅了。越南語使用的音標是法國傳教士創造的語言,但越南語一直存在。比如漢語拼音字母是近幾十年才有的,但是漢語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所以既然越南已經有了自己的民族語言,那麼它的語言功能也是非常強大的,越南基本上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幾乎所有的越南人都說越南語。獨立後他們在情感和理智上都不需要用法語,這就好比韓國獨立後馬上拋棄日本。用韓語做國語也是這個道理。美國統治菲律賓,導致美國英語在菲律賓仍被作為國語使用。主要原因是菲律賓有一千種島嶼語言,而且有數百個馬尼拉宿務巴拉望島的菲律賓人相互交流有困難。如果要選一種方言作為國語,大家都不會滿意。最好繼續使用英語,菲律賓所有方言都不如越南語功能齊全。美國統治菲律賓的時候,英語是對的。菲律賓語的詞彙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基於以上原因,英語在菲律賓被保留了下來。至於台灣省和香港,如果你去過香港,你會發現香港普通人不會說英語只會說粵語。在香港,英語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政府機構和商界非常流行,在日本殖民時代的台灣省也是如此。其實當時還是有很多台灣省人只說台語的。

『捌』 德國的經濟比英國,法國都要好,為什麼全球存在感卻不如英法

首先德國並不是沒有存在感,而是德國通過歐盟這個平台在向世界發聲,再一個就是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並沒有權力成立軍隊,這也就是為什麼德國在世界上的存在感沒有英法高的主要原因。德國能在一戰二戰那麼嚴酷的環境下,迅速成立全民軍,還能發明那麼先進的武器裝備,這不得不令人佩服這個民族的卓越,而且二戰失敗後能很深刻地檢討自己,能堅持80多年向受害國賠款,說實話這個民族還是比較令人尊敬的。


其實在歐洲,原本就只是歐盟的利益最重要,現在變成了英國的利益和法國和他小弟們的利益了。德國沒有軍隊,雖然在歐盟中也能說上話,但是很明顯那也是暫時的,在分配利益的時候,德國還是能比其他的歐盟國家拿到更多,只不過在全世界沒有那麼的張揚罷了。

『玖』 為什麼電視上的新聞都講中美俄,其他國家似乎沒什麼存在感

真正左右世界發展大勢的,是中美俄三個大國。其它國家興不起大浪,

『拾』 法國憑什麼成為五大流氓之一除了浪和慫幾乎沒有存在感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和英國一起實際控制著國際聯盟。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際聯盟被聯合國所取代!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法國沒有什麼存在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