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種豬進口非常困難,黑杜洛克哪裡可以買
來自法國的1395頭進口豬在湛江海關的嚴密監督下,均順利進入指定隔離檢疫場,開始為期45天的隔離檢疫,通過隔離到期檢疫後即可投入生產。這些種豬是廣東省今年首次進口的種豬,品種有白豬、長白山豬、杜洛克豬,具有繁育性能、生長速度等特點,預計每隻母豬每年有28隻小豬。這種種豬的引進對幫助湛江和廣東生豬養殖業的轉換和升級、生豬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豬經過中法雙方的官方獸醫檢疫後,為了渡過隔離期,盡快引進這頭豬,協調俄羅斯航空公司進行包機運輸,受新型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影響,機上人員不能下飛機,解散了種豬,飛機加滿油後立即返航,暫時不停留。鍾豬下飛機,移動專用空調運輸車,雲南當地警車開路,立即送往隔離場進行隔離檢疫。
㈡ 世界上最貴的一種豬
1、法國佳斯科涅黑豬
這種黑豬在飼養過程中就全部採用原生態飼料喂養,而且統統都是非轉基因食品,每一頭豬的生長過程都被紀錄下來,包含基本體年齡體脂等情況,所以在人們的精心呵護下,黑豬的肉質也十分鮮美,比較健康。正因為優質的豬肉,賦予了法國高級火腿的獨特味道。
2、 金華兩頭烏
金華兩頭烏是我國本土的一種品種,品質比較好。兩頭烏早年間在金華就比較出名,當地有很多都是靠豬肉發家致富的,後期人們學習了火腿工藝開始灌制火腿,這就是著名的金華火腿的由來。
兩頭烏的肉質比較緊密,香味也很濃色澤漂亮,是一種十分優秀的豬的品種,可惜因為種種原因,現在純正的兩頭烏基本很少見了。
3、義大利大白豬
這種豬是專門用來著名的帕爾馬火腿的,使用品質比較好。豬只能吃混合了穀物、雜糧和剩下的乳清的飼料,每天只能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所以肉質都比較鮮嫩,肥美,十分紅潤,所以價格也較貴,當然用這種豬肉所製造的火腿的價格也是很昂貴的。
4、美國極黑豬
這種豬肉擁有傳統的美國血統,是巴克夏豬的後代。這種黑豬一直採用天然的養殖方式,在大自然里成長,用包括大麥在內的各種穀物喂養,所以肉質比較甜美,並不肥膩,紋路清晰,也很有彈性,是一種十分優質的豬肉。
5、鹿兒島黑豬
鹿兒島黑豬是和英國巴克夏豬混種而成的一種豬的品種,它的脂肪纖維比較精細,嚼勁很好,肉質比較甜美,評價也很好,價格大概是六百多人民幣一公斤。
㈢ 我國引入的國外豬種主要有哪些
我國自19世紀末期以來,從國外引入的豬種有十多個,其中對我國豬種改良影響較大的有中約克夏豬、巴克夏豬、大白豬、蘇白豬、克米洛夫豬、長白豬等。20世紀80年代,又陸續引進了杜洛克豬、漢普夏豬和皮特蘭豬。目前,在我國影響大的瘦肉型豬種有大約克夏豬、長白豬、杜洛克豬、漢普夏豬和皮特蘭豬。
(1)約克夏豬產於英國的約克縣及其臨近地區。該品種是以當地的豬種為母本,引入我國廣東豬種和萊塞斯特豬雜交育成,1852年正式確定為新品種。約克夏豬可分為大、中、小三型。目前在世界分布最廣的是大約克夏豬,因其體型大,毛色全白,故又名大白豬,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豬種,在全世界豬種中佔有重要地位。
體形外貌
大約克夏豬體型大,毛色全白,少數額角皮上有小暗斑,顏面微凹,耳大直立,背腰多微弓,四肢較高。平均乳頭數7對。生產性能大約克夏豬具有增重快,飼料利用率高,繁殖性能較高,肉質好的優點。據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的大群育肥性能測定結果,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仔豬斷乳至90千克階段的平均日增重689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09千克。據該所另幾次測定,241頭豬(其中公豬11頭,母豬128頭,閹豬102頭)胴體瘦肉率佔61%。成年公豬體重263千克,母豬體重224千克。在我國飼養的大約克夏母豬,初情期5月齡左右,一般於8月齡體重達120千克以上時配種,經產母豬平均產仔12頭以上,產活仔數10頭。據丹麥國家測定中心報道,1994年測定站的測定公豬30~100千克階段,平均日增重982克,飼料轉化率2.28,瘦肉率61.9%。農場大群測定,公豬平均日增重892克,母豬平均日增重855克,瘦肉率61%。目前,英國、法國等一些發達國家根據市場的需要,已選育出父系和母系大約克夏豬,以發揮其作用。
在我國豬雜交繁育體系中一般作為父本,或在引入品種三元雜交中常用作母本,或第一父本。
(2)長白豬(蘭德瑞斯)
原產於丹麥。體型特長;毛色全白,故在我國都稱它為長白豬。長白豬是1887年用大約克夏豬與丹麥土種豬雜交後經長期選育而成,1961年為丹麥全國惟一擴廣品種。是目前世界分布很廣的瘦肉型品種。
體形外貌
全身白色;體軀呈流線型;兩耳向前下平行直伸;背腰特長,體軀豐滿;乳頭數7~8對。生產性能生長速度也很快,據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報道,23千克到6月齡的96千克階段,平均日增重607克,飼料轉化率2.95。成年公豬體重246千克,母豬體重218千克。據丹麥國家測定中心報道,1994年測定公豬30~100千克階段,平均日增重可達960克,飼料轉化率2.38,瘦肉率61.2%。農場大群測定,公豬平均日增重880克,母豬840克,瘦肉率61.5%。
在我國豬雜交繁育體系中一般作為父本,或在引入品種三元雜交中常用作母本,或第一父本。
長白豬具有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母豬產仔多,泌乳性能較好等優點。在較好的飼料條件下,與我國地方豬雜交效果顯著,因而在提高我國商品豬瘦肉率方面,長白豬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父本品種。但是長白豬也存在體質較弱、抗逆性較差、對飼養條件要求較高等缺點。
(3)杜洛克豬原產於美國東北部,其主要親本是紐約州的杜洛克豬和新澤西州的澤西紅豬,故原名為杜洛克澤西豬。為世界著名的鮮肉型品種,現在世界分布很廣。
體形外貌
毛色棕紅色,可由金黃到暗棕色,櫻桃紅色最受歡迎,皮膚上可能出現黑色斑點,但不允許身上有黑毛或白毛;耳中等大,向前稍下垂,四肢粗壯。生產性能根據國內幾個大的杜洛克種豬場的報道,大群種豬平均產仔數為10頭左右,測定公豬20~90千克階段,平均日增重為750克左右,飼料轉化率3千克以下。1997年,北京市杜洛克原種豬場,杜洛克種豬平均窩產仔10.60頭,產活仔9.62頭;測定公豬60日齡個體重20.05千克,達90千克體重日齡151.8天,平均日增重799克,飼料轉化率2.54,平均背膘厚(活體)1.51厘米;90千克屠宰,腿臀比例33.72%,眼肌面積35.75厘米,瘦肉率65.81%。據1994年,丹麥國家測定站報道,杜洛克公豬30~100千克階段,平均日增重936克,飼料轉化率2.37,瘦肉率59.8%。農場大群測試,公豬平均日增重866克,母豬平均日增重816克,瘦肉率59%。
杜洛克豬能較好地適應我國的條件。以杜洛克為父本與我國地方品種豬雜交後代比地方品種豬顯著提高生長速度、飼料轉化效率及瘦肉率。我國「八五」國家養豬攻關課題篩選出的最優雜交組合中,大部分都是以杜洛克為終端父本;在生產商品豬的雜交中,多用作三元雜交的終端父本,或二元雜交中的父本。
杜洛克豬具有生產快、飼料轉化效率高、抗逆性強的優點。但是它又具有產仔少,泌乳力稍差的缺點,所以在二元雜交中一般都作為父本,在三元雜交中作為終端父本。
(4)漢普夏豬原產於美國肯塔基州的布奧尼地區,是由薄皮豬和白肩豬雜交選育而成的。為世界著名鮮肉型品種。
體形外貌
被毛黑色,在肩和前肢有一條白帶,故稱為「銀帶豬」;嘴較長直,耳中等大而直立;體軀較長,肌肉發達。生產性能成年公豬體重315~410千克,成年母豬體重250~340千克。一般窩產仔數10頭左右。據1994年丹麥報道,測定站的測定公豬平均日增重845克,飼料轉化率2.53,瘦肉率61.5%。農場大群測試,公豬平均日增重781克,母豬平均增重731克,瘦肉率60.8%。丹麥利用漢普夏公豬與杜洛克母豬雜交生產的漢杜雜優公豬為父本,與長大或大長二元母豬為母本獲得的四元雜交豬,生產效果最好,產品質量最佳。每窩活產仔豬數11.7頭,達25千克活重為67天,達100千克體重日齡162天,25~100千克階段平均日增重823克,飼料轉化率2.70,每頭母豬年產仔豬數24.7頭,胴體瘦肉率61%。
1994年,河北省畜牧研究所漢普夏豬五世代選育結果:一胎平均產仔數7.63頭,二胎為9.74頭;25~90千克階段,日增重819克,達90千克日齡159.4天,飼料轉化率2.88;90千克屠宰,眼肌面積43平方厘米,平均膘厚1.90厘米,胴體瘦肉率65.34%。在我國的利用1934年首次少量引入作為與其他國外品種對比,1978年以後又陸續從匈牙利,美國引入數百頭。由於漢普夏豬具有瘦肉多,背膘薄的特點,以漢普夏為父本,地方品種豬作為母本雜交,能顯著的提高商品豬的瘦肉率。河北省就以漢普夏豬為終端父本,組建了河北省的翼合白豬雜優豬。
漢普夏豬具有瘦肉率高,眼肌面積大,胴體品質好等優點。但是比其他的瘦肉型豬生長速度慢,飼料報酬稍差。
(5)皮特蘭豬原產於比利時的布拉幫特地區。1919~1920年,在比利時布拉幫特附近用本地豬與法國的貝衣豬(Beyeux)雜交改良,後又導入英國的泰姆沃斯豬(Tamworth)的血液,1955年被歐洲各國所公認,是近十幾年來歐洲較為流行的豬種。
體型外貌
體軀呈方型,體寬而短,四肢短而骨骼細,肌肉特別發達;被毛灰白,夾有黑色斑塊,還雜有部分紅毛;耳中等大小,向前傾。生產性能平均窩產仔數9.7頭,背膘薄。據資料報道,90千克活重胴體,瘦肉率高達66.9%。
該品種於1994年引進純繁與擴群,由於胴體瘦肉率很高,在雜交體系中是很好的終端父本。該豬種在90千克以後生長速度顯著減慢,耗料多,屬於應激敏感型豬種。最好利用它與杜洛克豬或漢普夏豬雜交,雜交一代公豬作為終端父本,這樣既可提高瘦肉率,又可防止PSE豬肉的出現。
㈣ 豬的品種有哪些
豬的品種有大白豬、大約克夏豬、大花白豬、杜洛克、皮蘭特豬、長白豬、漢普夏豬、波中豬、馬身豬、寧鄉花豬、松遼黑豬。
1、杜洛克又稱為「萬能豬種」,原產於美國東部的新澤西州和紐約州等地,主要親本用紐約州的杜洛克和新澤西州的澤西紅雜交育成,原稱杜洛克澤西,後筒稱杜洛克,分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產於中國台灣的杜洛克經過培育自成風格,因而稱台灣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2、大白豬又叫作「大約克豬」。原產於英國,特稱為「英國大白豬」。輸入蘇聯後,經過長期風土馴化和培育,成為「蘇聯大白豬」。後者的體軀比前者結實、粗壯,四肢強健有力,適於放牧。十八世紀於英國育成。
1、漢普夏豬是著名肉用型豬品種。十九世紀初期由英國漢普夏輸往美國後,在肯塔基州經雜交選育而成。毛色黑,肩頸接合部和前肢白色。鼻面稍長而直,正豎立。體軀較長,肌肉發達。成年公豬體重315至410公斤,母豬250至340公斤。早熟性,繁殖力中等,平均每胎產仔8頭。母性強。
2、馬身豬原產於中國山西,體型較大,耳大、下垂超過鼻端,嘴筒長直,背腰平直狹窄,臀部傾斜,四肢堅實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紅色絨毛,乳頭7~10對。可分為「大馬身豬」、「二馬身豬」和「缽盂豬」三型。雖生長速度較慢,但胴體瘦肉率較高。
網路-豬
㈤ 中國的外國豬品種
[中國養豬業引進的國外品種]:
1.約克夏豬(大白豬)
約克夏豬原產英國北部約克郡及其臨近地區。分大、中。 小三型,小型豬已經淘汰,中約克夏豬亦稱中白豬,大約克夏 豬亦稱大白豬,是肉用型豬。大白豬是國外飼養量最多的品 種,也是我國最早引進,數量最多的豬種。 大白豬全身白色,頭頸較長,面寬微凹,耳中等大直立,體 長背平直,胸深寬,臀部豐滿,四肢粗壯較高。初產母豬窩產 仔豬11頭,經產母豬窩產仔豬13頭。據鐵嶺種畜場測定,3 頭24月齡公豬平均體重262千克,體長169厘米。成年母豬 4頭,平均體重224千克,體長168厘米。湖北農科院畜牧所 測定190頭斷奶仔豬飼養到90千克日增重689克,飼料利用 率3.09。平均體重91.03千克的閹公豬10頭,屠宰率 72.18%,胸腰間瞟厚1.77厘米,眼肌面積30.90平方厘米, 胴體瘦肉率60.70%。丹麥種豬測定站報道,1983~1984年 度測定丹麥大白豬670群,25~90千克生長肥育豬,平均日 增重914克,飼料利用率2.44,胴體瘦肉率65.2%。 以大白豬為父本與我國地方豬種或培育品種為母本雜交 取得較好效果。用大白公豬與民豬母豬雜交後代日增重560克,飼料利用率 2.59。"大長北"雜交組合日增重 671克,胴 體瘦肉率58.2%。
2、長白豬(蘭德瑞斯豬)
長白豬原產於丹麥,原名畢德瑞斯豬。60年代我國先後 從法國、瑞典、英國、丹麥及加拿大等國引入。 長白豬全身白色,耳長而向前傾,頭和頸部較輕,背腰長。 平直,後軀肌肉豐滿,四肢較輕。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報道, 成年公豬23頭平均體重246.2千克,體長175.4厘米。成年 母豬跟頭平均體重218.7千克,體長163.4厘米。76頭生 長肥育豬測定,從23.16~96.02千克日增重607克,飼料利 用率2.95,1983年測定丹麥長白豬10頭胴體瘦肉率 68.15%,1984年66.44%,1985年67.44%。丹麥後裔測定 報道1983~1984年度測定411群長白豬膽體瘦肉率 65.3%。 我國各地多用長白公豬與本地母豬或培育豬種雜交,取 得較好效果。如長白公豬與內江母豬雜交後代日增重612 克,飼養利用率3.51。長白公豬與民豬母豬雜交後代日增重 517克,飼料利用率2.64。
3.杜洛克豬
杜洛克豬產於美國。全身棕紅色,但深淺不一,有金黃 色、深褐色等都是純種。外貌頭較小而清秀,耳中等大小前 傾,面微凹,體軀深廣,背平直或略呈弓形,後軀發育好,腿部 肌肉豐滿,四肢較長,生活力強,容易飼養。湖北三湖農場測 定,成年公豬8頭平均體重254千克,體長158厘米,成年母 豬23頭平均體重300千克,體長157.9厘米。丹麥種豬測定 站1983~1984年度測定丹麥杜洛克豬323群,日增重895 克,飼料利用率2.58,胴體瘦肉率62.2%。湖南長沙市種豬 場報道,杜洛克豬10頭,平均體重89.6千克,平均膘厚1.63 厘米.瘦肉率61.4%。 杜洛克公豬與金華母豬雜交後代日增重558克,飼料利 用率3.63。杜洛克公豬與長北雜交母豬雜交後代日增重670 克,飼料利用率3.3~3.5。
4.漢普夏豬
漢普夏豬產於美國,具有獨特的毛色特徵,在後和前腿部 為白色,其他部位為黑色,有"銀帶豬"之稱。嘴較長而直,且 直立中等大小,背腰平直較長,肌肉發達,胴體品質好。湖南 種豬場測定,從25.6千克到97.6千克日增重697克,飼料利 用率2.95。體重91.7千克育肥豬6頭,平均膘厚1.76厘 米,眼肌面積28.7平方厘米,胴體瘦肉率60.7%。1990年世 界養豬展覽會測定,最後助源厚2.77厘米,第10助眼肌面積37.54平方厘米。 漢普夏公豬與金華母豬雜交後代日增重589克,飼料利用率3.69。
5.皮特蘭豬
皮特蘭豬產於比利時。體軀呈方形,體寬而短,骨細四肢 短,肌肉特別發達。毛色灰白有黑色斑塊,耳中等大前傾。平 均窩產仔豬10頭左右。據報道90千克體重生長肥有豬胴體 瘦肉率66.9%,日增重700克,飼料利用率2.65。商品肉豬90千克以後生長速度顯著降低。 皮特蘭豬應激反應嚴重,約有50%的豬有氟烷隱性基 因。用純種皮特蘭做父本雜交後易出現灰白肉(PSE肉),可 用皮特蘭借與杜洛克或漢普夏豬雜交,雜交一代公豬再做雜 交父本,這樣既可提高瘦肉率又可減少灰白豬肉的出現。
㈥ 法系豬的優點和缺點
相比於其它種豬,丹系種豬的繁育性能頗為卓越,與加系、美系種豬、英系、法系相比,丹系種豬的產崽優勢頗為明顯。
母豬初情期 170~200 天,適宜配種日齡220~240 天,體重 120 千克以上;初產母豬產活仔數 8.5 頭以上,35 日齡育成率 88% 以上;經產母豬產活仔數 10.3 頭以上,35 日齡育成率 92% 以上。
體重 90~100 千克屠宰率 71%~73%,腿臀比例 30.5%~32%,背膘厚 2.05~2.5厘米,眼肌面積平均32~35平方厘米,瘦肉率 62%~64%。
(6)進口法國豬是什麼品種擴展閱讀:
公豬的選擇及淘汰標准:
1.公豬的選擇 包括後備公豬和種公豬兩個階段的選擇。後備公豬指的是從仔豬育成結束至初次配種前階段的公豬。種公豬是已開始與母豬配種繁殖使用的公豬。
公豬的好壞對豬群的影響很大。在本交的情況下,1頭公豬1年可繁殖500~600頭後代,如果採用人工授精,則1頭公豬1年可繁殖仔豬可達3 000頭以上。可見公豬在繁殖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特別重視種公豬的選擇。
外形鑒定要求種公豬的頭和頸較輕細,占身體的比例小,胸寬深,背寬平或稍弓起,腹部緊縮,不鬆弛下垂,體軀要長,腹部平直,後軀和臀部發達,肌肉豐滿,骨骼粗壯,四肢右力。體格強健。符合本品種的基本特徵
㈦ 豬品種名稱以什麼規則命名
一、大白豬
大白豬又叫做「大約克夏豬」。原產於英國,特稱為「英國大白豬」。輸入蘇聯後,經過長期風土馴化和培育,成為「蘇聯大白豬」。後者的體軀比前者結實、粗壯,四肢強健有力,適於放牧。十八世紀於英國育成。
二、大約克夏豬
大約克夏豬原產於英國,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已引入多年,由於其體型大,被毛全白,亦稱大白豬。大約克夏豬具有產仔多、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胴體瘦肉率高、肉色好、適應性強等優點。大約克夏豬體型高大,被毛全白,皮膚有少量暗斑;頭頸較長,面寬微凹,耳向前直立;體軀長,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線平,胸寬深,後軀寬長豐滿。大約克夏豬在雜交中多作第一父本或母本利用。
三、大花白豬
大花白豬是廣東大耳黑白花豬的統稱,由 分布於廣東各地的大花烏豬、金利豬、梅花豬、梁村豬、四保豬和坭 坡豬合並,1983年統稱為大花白豬。過去農戶習慣以產地名稱和集 散地對其進行命名,因此,大花白 豬的俗名很多。目 前,大花白豬可分為 三個品系,即粵北品 系、粵中品系和粵東 品系,三個品系間毛 色存在較大的差異, 粵北系與粵東系的黑 毛覆蓋率高於粵中 系;三個品系間母豬 體型和繁殖性能方面 存在顯著差異,而公 豬除粵北系與粵中系尾長差異顯著 外,其他性狀均無顯著差異。
四、杜洛克
杜洛克又稱為「萬能豬種」,原產於美國東部的新澤西州和紐約州等地,主要親本用紐約州的杜洛克和新澤西州的澤西紅雜交育成,原稱杜洛克澤西,後筒稱杜洛克,分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產於中國台灣的杜洛克經過培育自成風格,因而稱台灣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五、皮蘭特豬
皮特蘭豬原產於比利時的布拉幫特省,是由法國的貝葉雜交豬與英國的巴克夏豬進行回交,然後再與英國的大白豬雜交育成的。皮特蘭豬以其非常突出的高瘦肉率聞名於世。在所有的知名品種中,其瘦肉率最高,肌肉最豐滿,具有發達的背腰肌和腿肉。在瘦肉率與體型方面受到極大關注的當今養豬市場,皮特蘭豬是極具利用價值的品種。
㈧ 皮特蘭豬有什麼品種特徵和生產性能
皮特蘭豬原產於比利時的布拉幫特省,是由法國的貝葉雜交豬與英國的巴克夏豬進行回交,然後再與英國的大白豬雜交育成的。
皮特蘭豬毛色呈灰白色並帶有不規則的深黑色斑點,偶爾出現少量棕色毛。頭部清秀,顏面平直,嘴大且直,雙耳略微向前;體軀呈圓柱形,腹部平行於背部,肩部肌肉豐滿,背直而寬大。體長1.5~1.6米。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皮特蘭豬生長迅速,6月齡體重可達90~100千克,日增重75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飼料2.5~2.6千克,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達70%。公豬一旦達到性成熟就有較強的性慾,采精調教一般一次就會成功,射精量250~300毫升/次,精子數3億個/毫升。母豬的母性不亞於我國地方品種,母豬的初情期一般在190日齡,發情周期18~21天,每胎產仔數10頭左右,產活仔數9頭左右,仔豬育成率在92%~98%。
㈨ 聖特西是什麼豬是國內雜交品種嗎
斯格豬產於比利時,聖特西產於法國。中國引進它主要用做公本。目前國內
以聖特西做父本中國黑豬做母本,例如;聖特西公豬和北京黑豬,萊蕪黑豬,二花臉豬等輪回雜交,產出商品豬特別適合農村散養戶及中小型豬場飼養。和那些良種不良法(不優良的管理及飼養方法),例如洋二元母豬,在農村飼養就是中看不中吃。所以飼養聖特西公豬和國內黑豬是當前最優秀的。
㈩ 我國從國外引入的優良豬種主要有哪些
我國從國外引入的優良豬種主要有長白豬、約克夏豬、大約克夏豬、巴克夏豬、漢普夏豬、杜洛克豬、皮特蘭豬以及蘇聯大白豬、比利時長白豬。以下僅介紹在目前養豬生產中常見的幾個國外品種。
長白豬
長白豬原產於丹麥,原名蘭德瑞斯豬,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廣的瘦肉型品種之一。因性能優異,被引至許多國家,經風土馴化與選育形成許多適合當地條件的分支或品系,如比利時長白豬、德系長白豬等。
(1)體形外貌
長白豬全身被毛白色,頭小而清秀,嘴尖,耳大下垂,背腰長而平直,四肢纖細,後軀豐滿,被毛稀疏,體軀呈前窄後寬的流線型。乳頭7對。
(2)生產性能
長白豬增重快,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90千克體重的屠宰胴體瘦肉率在62%以上,產仔11頭左右。
(3)雜交利用
在我國的商品豬生產中多用長白豬做經濟雜交的父本,以其作為二元雜交的父本、三元雜交的第一父本或終端父本,均可獲得較好的雜交效果。
大白豬
大白豬原產於英國,又稱大約克夏豬。很多國家從英國引入大白豬,結合本國具體情況培育出適合於本國的大白豬,如法國大白豬、美國約克夏豬、加拿大約克夏豬等,各國大白豬在體形和生產性能上略有差異。
(1)體形外貌
大白豬體型較大,耳直立,顏面微凹,身腰長,背腰微弓,四肢高而強健。被毛全白色,少數個體額角有暗斑。乳頭7~8對。
(2)生產性能
該品種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日增重可達700克以上,飼料利用率3.2以下。90千克體重的屠宰胴體瘦肉率在61%以上。繁殖性能高是大白豬的突出特點,經產母豬產仔可達13頭。
(3)雜交利用
大白豬在國外以繁殖性能高、適應性強而聞名,因此多用做雜交母本。在我國則多用做雜交父本,與地方豬種或地方培育豬種雜交,以生產二元雜種母豬或雜交商品豬。
杜洛克豬
杜洛克豬原產於美國東部,由於被毛為金黃色或紅褐色,故在我國俗稱紅毛豬。它是目前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飼料利用率最高的品種,並因此而成為應用最多的雜交父本品種。
(1)體形外貌
杜洛克豬體軀較長,背腰微弓,頭較小而清秀,臉部微凹,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傾。後軀豐滿,四肢粗壯,蹄黑色。全身被毛紅色,較淺的是金黃色,有些深至紅褐色。
(2)生產性能
該品種生長快,日增重可達750克以上,耗料增重比在2.9以下,胴體瘦肉率可達63%以上。與長白豬和大白豬相比,杜洛克豬的繁殖性能略低,產仔數10頭左右。引入初期普遍反映在我國北方公豬配種能力低,性慾差,目前這一狀況有很大改善。
(3)雜交利用
由於其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因此最適宜做雜交父本,以其做父本進行二元、三元雜交,可明顯提高商品代肉豬的增重速度和飼料利用率。「杜長大」、「杜長哈」、「杜漢大」等都是性能優良的雜交組合。
皮特蘭豬
皮特蘭豬原產於比利時的布拉邦特附近,是近30年來在歐洲流行的瘦肉型新品種,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
(1)體形外貌
皮特蘭豬毛色灰白,夾有黑色斑點,有的還夾有部分紅色。耳中等大小、向前傾,體軀寬而短,肌肉特別發達,四肢粗壯。
(2)生產性能
皮特蘭豬體重90千克時屠宰,其胴體瘦肉率可達67%左右。母豬產仔數為10頭,斷奶成活7.5頭,肉豬平均日增重750克,料重比2.61∶1。
(3)雜交利用
近年來有些地方用皮特蘭與杜洛克進行雜交,即所說「皮杜雜交」,與杜洛克母豬雜交後,其雜交後代公豬作為四元雜交方式的優秀終端父本。與其他品種母豬雜交,其後代瘦肉率提高顯著。其主要缺點是,皮特蘭豬應激反應特別強,怕冷、怕熱、怕意外刺激等。
漢普夏豬
漢普夏豬原產於美國,以其瘦肉率高而聞名。
(1)體形外貌
漢普夏豬體軀較長,後軀豐滿,肌肉發達。嘴較長而直,耳中等大小直立。圍繞前肢和肩部有一條白帶,身體其他部分為黑色(白帶寬度不超過體長的1/4)。乳頭數6~7對。
(2)生產性能
漢普夏豬增重速度中等,平均日增重620克,飼料利用率也不高。但其背膘薄,瘦肉率很高,可達66%。繁殖性能較低,平均產仔數9頭左右。
(3)雜交利用
由於漢普夏豬背膘薄,瘦肉率高,而繁殖性能較低,故在經濟雜交中多用做終端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