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環城公路是誰什麼時候建的

法國環城公路是誰什麼時候建的

發布時間:2022-12-17 21:10:53

❶ 巴黎塞納河上的十座名橋是

巴黎塞納河上的十座名橋是米拉波橋、比阿蓋姆橋、阿爾瑪橋、聖母院橋、雙倍橋、新橋、藝術橋、卡盧索橋、亞歷山大橋、伊阿納橋。

米拉波橋

橋身用青色的鋼鐵鑄成,滿是舊工業時代特有的羅紋、鉚釘,增添了許多滄桑的味道,兩邊的橋墩各有青銅雕刻的海之女神像;米拉波橋附近的河岸最寧靜,沒有喧囂的市井聲音,就像那首依然刻在橋側的短詩《米拉波橋》一樣。

比阿蓋姆橋

離開米拉波橋向東,是一條橫跨在塞納河上的雙層橋——比阿蓋姆橋,橋的上層是地鐵6號線的軌道,下層通汽車、自行車和行人。沿著人行道在河的中央處伸出了一個平台,上面是一尊青銅像,策馬賓士、手執長予,前進的方向正是埃菲爾鐵塔的方向。也許比阿蓋姆橋不是塞納河上最美麗的橋,但是卻能在這里看到巴黎最美的風景。

阿爾瑪橋

阿爾瑪橋墩上有4座法國士兵雕像,其中一座名叫「如阿夫」的雕像,它是由著名雕像家迪鮑爾製作,現在成為了塞納河水位的標記。阿爾瑪橋是塞納河上最「新」的橋,其設計非常簡潔。而真正讓它成名的原因是黛安娜王妃殞命於此,就是阿爾瑪橋右岸的隧道內的第13根柱子,讓這朵「英倫玖瑰」猝然凋謝。阿爾瑪橋也由此一夜成名。

聖母院橋

聖母院橋由兩岸分別向河中伸出一段石頭墩柱,中間是一段優美的金屬弧度,正是這並不被太多人注意的聖母院橋,連接著巴黎的兩個中心:巴黎聖母院和市政廳。

雙倍橋

雙倍橋有非常特別的木頭顏色,在永遠灰色的或者青銅色的塞納河橋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它建成的時候專門供當時在旁邊的教會醫院里的修女使用。如今橋中央寬闊的「雙倍」空間,成了玩滑板車的少年和手鼓藝術家們的天地。

新橋

新橋或許是塞納河上最出名的橋了,它曾經是無數電影和照片中美麗的取景地,雖然被稱為「新橋「,卻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橋,它建於1578年,是巴黎建橋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塞納河上第一座橋面上沒有建房屋的石橋。新橋還是巴黎的商業中心,橋上很熱鬧,有書商,自編自演的藝術家、流動攤販,甚至還有拔牙的。

藝術橋

藝術橋是座步行橋,沒有汽車通行,是一座墨綠色的小橋,由纖細的鋼架支撐著,用一塊一塊的杉木鋪成,橋中間種著鮮花和灌木盆栽,配上長條木椅,色調古樸,十分懷舊。在這里觀賞盧浮宮和西岱島最愜意不過了。

卡盧索橋

卡盧索橋建於1831年,原名「聖佩爾橋「,因橋頭正對塞納河左岸的聖佩爾街而得名。1834年,國王路易.菲得浦把它改成現在的名字。卡盧索橋初看雖然並不起眼,但這灰色的建築,沉重的石頭質地,褪去了花哨的修飾與後天的雕琢,是真正從中世紀流傳到今天的巴黎的感覺。而今,橋的兩端各保留了兩座17世紀的雕刻。這座橋連接起巴黎最重要的兩大博物館,盧浮宮和奧塞美術館。

亞歷山大橋

亞歷山大三世橋於1900年落成,有「世界最美的大橋「的美稱,全長107米,橋身由一個拱橋組成,橋身較低是為 不影響香榭里舍和榮軍院的視野。作為當時法俄友誼的象徵,橋以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橋的兩側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橋身是一群水生動植物圖案與一組花環圖案,橋上做工精緻的金屬路燈在夜間更添魅力。

伊阿納橋

伊阿納橋的左岸是埃菲爾鐵塔,右岸是夏樂宮。它本身沒有太多醒目的雕塑、花樣。但每天有無數人走過它,走向自己的夢想。

❷ 介紹一下法國巴黎吧!

巴黎是法國的政治中心。從歷史上講,1789年7月14日以前,巴黎是法國歷代王朝的京都。此後,便一直是法國權力機構的所在地。今天,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等也都設在這里。

文字介紹

巴黎是法國的文化中心。那裡有眾多的世界聞名的大學、學院、圖書館以及博物院、展覽館、劇場、劇院及1985年5月落成的「晶球」全景電影院等。巴黎是文學家、藝術家的搖籃。如果說巴黎的生活場景是莫里哀、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等大文豪的創作源泉,那麼塞納河便是印象主義畫派的母親。1858年,17歲的克洛德?莫奈便在畫家歐仁、布坦的指導下,開始靜靜地坐在塞納河邊,細心地觀賞和描繪著陽光的變化。

由夏特勒廣場放射狀建設的城市

以夏特勒(Chatelet)廣場為基點,其周圍到香榭大道都是市中心(Centre),亦即這塊巴黎市中心是全城最古老,但也最熱鬧的地點。市中心的「中心」是為塞納河所圍繞的西堤島(Cite)上的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和巴黎地方法院(Conciergerie)。西堤島之北,是協和廣場(Pl. de Concorde)、巴黎歌劇院(即加尼埃歌劇院)、馬德蓮教堂(Sainte Marie Madeleine)、羅浮宮(Palais Louvre)、杜勒麗花園(Parc des Tuileries)等都位於右岸市中心這一地區。從卡盧索凱旋門(Arc de Triumphe Caroussel)為起點,進入杜樂麗花園,經協和廣場方尖碑,順著香榭大道直通莊嚴的凱旋門,再延續到拉德芳斯(La Defense)的方舟建築(Grande Arche),這條中軸線是舉世知名的風景線。

若以香榭大道為分界線,往西看,巴黎的象徵——艾菲爾鐵塔、榮軍院(Les Invallides)在左岸。更北一些,蒙馬特山丘上的聖心堂(Basilique Sacre Coeur)白色尖頂彷如地標似地聳立,是僅次於艾菲爾鐵塔高度的巴黎地標景物。

利爾克曾說:「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它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城跨塞納河兩岸。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1/5,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自身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人們漫遊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著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跡,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有「花都」之美稱。

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法國政府以及各大財團、公司的總部幾乎都設在巴黎。在文化設施方面,巴黎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像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盧浮宮、凡爾賽宮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經濟生活方面,重建和改建了古老的商業中心區,如興建了210米高,58層的蒙馬納斯摩天大廈。新建和擴建了巴黎四周的衛星城市,使市民有了比較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巴黎不僅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所。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在這里召開;各種各樣的國際比賽、表演在這里舉行;各行各業的專業展覽會在這里舉辦。常設的國際組織也很多,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備受世界的矚目。

凡爾賽宮

位於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馳名世界,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絢麗燦爛的明珠。

凡爾賽宮原是一個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爾賽樹林中建造的狩獵宮。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華的王宮。是著名建築師勒·沃·哈爾都安和勒·諾特爾精心設計而成的。該宮於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全宮佔地111萬平方米。宮殿氣勢磅礴,布局嚴密、協調。正宮朝東西走向,兩端與南宮和北宮相銜接,形成對稱的幾何圖案。宮頂建築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有尖頂建築風格,採用了平頂形式,顯得端正而雄渾。宮殿外壁上端,林立著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優美,栩栩如生。

凡爾賽宮的外觀宏偉、壯觀,內部陳設和裝璜更富於藝術魅力。500多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內壁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17、18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傢具。宮內還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其中有遠涉重洋而來的中國古代的精美瓷器。

正宮前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近處是兩池碧波,沿池而塑的銅雕豐姿多態,美不勝收。1789年路易十六當權時,凡爾賽宮的富麗堂皇、奢侈豪華,達到了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終於引起人民的憤慨,大革命期間,凡爾賽宮幾乎被荒廢。直至1837年,路易·菲利浦才重新修理,把它改為法蘭西歷史博物館,展出美術、雕刻等許多藝術品。

今日的凡爾賽宮已是舉世聞名的游覽勝地,各國遊人絡繹不絕,參觀人數每年達200多萬。南北宮和正宮底層處路易·菲利浦起已改為博物館,收藏著大量珍貴的肖像畫、雕塑、巨幅歷史畫以及其它藝術珍品。凡爾賽宮除供參觀游覽之外,法國總統和其它領導人也常在此會見或宴請各國國家首腦和外交使節。

巴黎聖母院

座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埃菲爾鐵塔

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埃菲爾鐵塔佔地1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遊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採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埃菲爾鐵塔腳下是戰神校場(Champs-de-Mars)的綠蔭區。過去這里是練兵場,現在是公園。古時候以及大革命時代,這里是舉辦許多節慶活動的地方,比如由羅伯斯庇爾發起的1794年6月8日慶祝的「至上節」。

到了近代,大片地方曾被用作舉行數次世界博覽會場所。

今天,這座1908至1928年由佛爾米熱負責設計的公園被幾條寬闊的林蔭大道所分割,成為好幾座花圃和小巧的水面。

凱旋門

地處寬闊的星星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鄉賽麗寨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崙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

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向鄉塞麗寨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崙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裡,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巴黎美食

法國酒店有很多浪漫的故事,它的評星依據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酒店的歷史和品牌。

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最愛——巴黎遊艇公司的「唐璜號」,是塞納河上的一艘豪華艇,該家公司兼營陸上及水上的餐飲。它的客人不乏影藝明星、政治人物及社會名流。

唐璜號每天僅一個航次,每晚准時8:30登船,每航次約3小時。每個航次,包括一份有鵝肝醬在內的套餐及水酒,僅790法郎。它另外還有二艘10人小船,包船連餐飲在內,每小時僅2500法郎,不過這些餐點均為冷盤,熱盤另外加收費用。

老手藝餐館位於交通繁忙的義大利廣場旁,與十三區的中國城近在咫尺,兩地步行僅10分鍾。裡面全是用粗獷木頭來裝潢的,這些木頭流露著法國古老鄉村的拙味、自然味,捕捉的是法國古老家庭的氣氛。

巴黎購物

在巴黎購物是享受。在香榭麗舍大街的時裝店和化妝品店中,給人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店似乎並不是銷售商品,而是在推展理念,在引導潮流。

巴黎的商品比較貴,但大都不離譜,只要別瞎買,一般都會物有所值。

要小心在那些密布在著名景點旁邊的紀念品、工藝品店裡,不同的店相同的貨會相差很大價格,少的差上30%-50%,多的竟然差上一倍,而且有不少紀念品實際都是中國製造。

巴黎交通

在巴黎市區,每500米內最少就有一個地下電車站,可是它一年總要罷工幾次。這期間擔任運輸主力的是METRO、RER、RATP,它們從每天清晨5:00到午夜12:30,幾乎無止無休地提供服務,在有效時間及有效距離內,都可一票通用。

❸ 法國的小巴黎和大巴黎是怎麼回事

法國大巴黎:也就是Ile-de-France(法國島)。巴黎和巴黎周邊的幾個省。

大巴黎是法國現任總統薩科齊提議的建設規劃方案,就是通過擴建、美化、整形,將巴黎改造成「後京都議定書時代全球最綠色和設計最大膽的城市」。

法國小巴黎:是指巴黎市2圈以內的城市范圍,以環城道為界限。2圈以外,3圈,4圈都是大巴黎了小巴黎一般指75開頭的區。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

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塞納-聖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 七個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就已經被稱作"法蘭西島"(ile-de-france), 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

❹ 國外的道路建設有著怎樣的發展史

公元前20世紀,埃及人把大量巨石從採石場運到工地上,建築金字塔與人面獅身像,並由此建造了道路。另外,在一些主要城鎮的市場和道路上,採用平光的石板砌成,其中有些道路是用磚鋪起,塗以灰漿,然後再鋪上石頭路面。

公元前12世紀,亞述國王提格拉·帕拉薩一世下令修築長距離道路,目的是為了便於戰車行駛。

公元前6世紀,希拉達塔斯記載過他曾經在一次旅行中經過皇家大道,這條皇家大道連接波斯民族的古都蘇沙和安娜托力亞,總長1600千米。在沒有這條道路之前,旅遊者往返兩地需要花費3個月的時間。當時的皇家信差們往返兩地只需費時9天。只是當時修築這條路的目的是為了全國通信系統的聯系,而不是為了運輸。

古羅馬時期,道路有了飛速發展,實現了以羅馬為中心,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為了縮短村鎮之間的距離,道路直穿山崗或森林,以形成將首都羅馬用道路和義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小亞西亞部分地區、阿拉伯以及非洲北部聯成整體。這些區域分成了13個省、322條聯絡幹道,總長度達到78000千米。因此可以說,當時建造道路的工程結構水準甚是高超。一直到今天,在公路建造工程中,還有許多採用當年羅馬人所開發的工程技術的情況。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西方道路發展也停滯下來。

18世紀,法國工程師特雷薩蓋發明了碎石鋪裝路面的方法,並主張建立道路養護系統。在拿破崙當政期間,他建成了著名的法國道路網,為此特雷被尊稱為法國現代道路建設之父。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出現了一些熱心研究道路的專家,比較突出的如特爾福特和馬卡丹等。特爾福特認為:魚脊形路面不宜過高,應盡量避免修建徒坡道路。並採用一層式大石塊基礎路面結構,中間鋪砌大石塊,兩邊使用較小的石塊以形成路拱。馬卡丹認為:不需要再下一層片石,在路面上鋪一層碎礫石,就可平坦而堅固。而事實也證明,馬卡丹理論下的公路很適合當時的馬車行駛。此後,歐洲各國相繼修建了這種公路。

到了20世紀初,汽車獲得了飛躍的發展,馬卡丹式公路路基已經不適應汽車行駛的要求,人們又開始大量修建瀝青和混凝土鋪裝的公路。二戰前,德國建立了高速公路,從此各國的公路都有相應發展,高速公路已經成為現代化公路的標志。它不僅為人們長途、大量、迅速地運輸和避免交通事故提供了條件,更重要的是為城市道路的規劃平添一份姿彩。

❺ 巴黎的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巴黎的標志性建築有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巴黎聖母院,香榭里舍大街,凡賽宮等。

❻ 法國巴黎的歷史文化

巴黎位於塞納河(Seine River)中游、巴黎盆地的中央,在所有歐洲國家的首都之中,巴黎無疑是最光彩奪目的城市,素來享有「花都」的美稱。它的宏偉建築,結合了高水準的生活、美食,以及高級的服飾,給人深刻的印象。巴黎有許多世界文明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
艾菲爾鐵塔
世界馳名的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高320米,是法國巴黎的最高建築物和游覽中心,矗立在市中心塞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
香榭麗舍大街
巴黎最漂亮的一條大街,舉世聞名。「香」意為「田園」,「榭麗舍」則為「極樂世界」或「樂土」之意。香榭麗舍大街位於巴黎中軸線上,東西貫通市中心,全長1880米,寬80—120米。大街西接戴高樂廣場,東連協和廣場,能並行10輛汽車,重大節日的慶典都在這里舉行。
凱旋門
又稱英雄凱旋門,是法國19世紀的大型紀念碑式建築,為世界馳名的宏偉建築物。凱旋門位於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西角,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的中央。它與艾菲爾鐵塔一樣,同為古老巴黎的時代象徵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天主教堂,位於城島的中心,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又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聞名世界。
瑪德蓮教堂
位於巴黎8條主要大道交匯處的瑪德蓮廣場,巨大庄嚴的外觀,成為巴黎最知名的代表建築物之一。瑪德蓮教堂建於1764年,但它好像沒有真正完工過,一直到今天還在修。
新凱旋門
在盧浮宮經香榭麗舍大街通往戴高樂廣場上凱旋門的延長線上,建有一座巨大的紀念碑式的建築物,這就是20世紀的凱旋門。雖然稱之為「門」,但實際上它是一幢很摩登的現代化大樓。
聖心院
建於巴黎最高的山上。教堂建於1875年,1914年正式建成,歷時39年。1919年開始使用。教堂建築風格獨特,既似羅馬式,又似拜占庭式。鍾樓內部呈方形,有一口大鍾,叫薩瓦人鍾,重19噸,是世界著名大鍾之一。
旺多姆廣場
想見識法國高級珠寶品牌,當然要到有巴黎珠寶箱之稱的凡頓廣場。位於和平咖啡店旁的凡頓廣場為三層樓建築,呈八角形,是巴黎最優雅古典的18世紀建築之一。建於1683年,是兩個凹字合起來的廣場,中央的一條路把兩個廣場分開,廣場中央高44公尺的青銅柱,是凡頓廣場焦點,銅柱上的拿破崙雕像是拿破崙為了紀念在奧地利大捷於1806年所建。
亞利山大三世橋
亞利山大三世橋於1900年落成,有世界最美的大橋之稱,全長107米的橋身由一個橋拱組成,橋身較低是為了不影響香榭麗舍和榮軍院的視野。作為當時法俄友誼的象徵,橋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橋的兩端、兩側,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飛馬振翼欲揚,非常生動,是極佳的藝術品。橋的每一個入口都豎著高高的角柱。橋身是一群水生動植物圖案與一組花環圖案;橋上,做工精緻的金屬路燈在夜間更添魅力。

❼ 環城路的主要事例

美國 首都環線495號州際公路
495號州際公路全長64英里,約103公里,簡稱「I-495」和長島高速路。因為環繞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所以又被稱為「首都環線」(Capital Beltway)。美國社會通常用「環線圈內」泛指美國聯邦政府(不包括國會眾參兩院)的政治圈子。長島高速公路有著令人困惑、著迷而又危險的力量。它曾在許多文藝作品中驚鴻一現,但大都與車禍或事故有關,盡管如此,生活在各個出口的人們依然對它充滿眷戀。
法國 巴黎大道
巴黎大道是歐洲最忙的環線之一,每天平均有110萬的車輛使用這條環線。巴黎大道被稱為一條「解構環線」:與通常地面或者高架的城市環路不同,這條全長35公里的環線絕大部分都是下挖的,慢速的城市道路、公園等建設拼貼式的疊加在環線上面。由於下挖形成了天然的噪音屏障,環線周邊幾乎感覺不到噪音的干擾。與通常城市環線周邊的風景匱乏相比,巴黎環線周邊是相當宜人的城市公園、社區和運動場。
法蘭西文學獎獲獎作品《環城大道》於1972年發表。它講述兒子尋父的故事,由著名作家莫狄阿諾完成。
中國 北京環線
北京二環路、三環路、四環路屬於內環,五環路全長98.58公里,是北京市第一條環城高速公路,2003年11月1日建成通車。這條路將數十條放射線高速路和城市道路連接起來,出入口達上百處。北京六環路是另外一條環形高速公路,以前叫「公路二環」,2009年9月中旬實現全線貫通,全長200公里,是連接北京郊區衛星城鎮和疏導市際過境交通的高速公路。從二環到六環,北京環線連接著北京人的生活記憶。
俄羅斯 莫斯科環城公路
最初莫斯科環城公路並不是一條高速路,而是一條4線行車、與其他主要道路平交的公路,80年代環城公路擔當起標示莫斯科市范圍的角色,之後首都版圖擴大。1995至1997年間由4線擴展到10線,2001年被正式指定為高速公路並禁止慢車駛入。
沒有環線,就沒有莫斯科人的生活。因為被指定為高速公路還不足10年,專門描寫這條道路的文藝作品還不多見。但莫斯科人喜歡文學,在環線汽車上,隨處可見讀書的人。
日本 東京山手線
山手線車站在發車時,月台會廣播合成器音樂,幾個大站的主題各自不同,去過東京的人都難以忘懷。能讓城市與音樂結合起來,這大概就是環線的迷人之處。乘坐環線是許多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山手線則更因為歷史較早,打上了日本人情感的印記。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是東野圭吾以環線為因由的推理小說,故事開頭乘坐山手線的崇史喜歡上對面車窗內乘坐京浜東北線的麻由子,當時雙方互相不知道姓名。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中,曾描述主角從早稻田搭乘荒川都電到大 站換搭山手線的情節。

❽ 法國行政區劃

法國現行行政區劃中分為大區、省和市鎮(大區轄省,省轄市鎮),本土分為13個大區、96個省,海外也有5個省及大區、8個海外集體及領地,其中有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科西嘉和新喀里多尼亞。法國全國共有36568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法國行政區劃是對法國地理的行政和機構劃分。
法國本土
13個大區
Région
大區是最大的行政劃分區,由大區議會(conseil régional)管理。大區議會每六年由直接普選產生,議會參與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大多數事務的管理和財政撥款。每一個大區還有一位大區主席(préfet de région),由政府提名,他的任務為負責該行政區域的政權,例如統籌公共安全事務等。科西嘉地方行政區域的地位較特殊,跟一個大區相當,但擁有更多權力。
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布列塔尼大區、中央-盧瓦爾河谷大區、科西嘉大區、法蘭西島大區、上法蘭西大區(北部-加來海峽+皮卡第)、大東部大區(香檳-阿登+洛林+阿爾薩斯)、諾曼底大區(下諾曼底+上諾曼底)、新阿基坦大區(阿基坦+利穆贊+普瓦圖-夏朗德)、奧克西塔尼大區(南部-比利牛斯+朗格多克-魯西永)、盧瓦爾河地區大區、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96個省
Département
省是比大區低一級別的行政區域,每個大區包括數個省。跟大區相似,省由每六年直接普選產生的省議會(conseil général)管理和對其經濟和社會領域的事務進行財政撥款。各省是在1790年法國大革命中建立,標准之一是所有的公民能夠在一天內到達專區政府所在地。省的職責范圍經常與大區重疊。同大區相似,每個省有一個省長(préfet)管理行政事務。
安、埃納、阿列、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上阿爾卑斯、海濱阿爾卑斯、阿爾代什、阿登、阿列日、奧布、奧德、阿韋龍、羅訥河口、卡爾瓦多斯、康塔勒、夏朗德、海濱夏朗德、謝爾、科雷茲、上科西嘉、南科西嘉、科多爾、北海濱、克勒茲、多爾多涅、杜、德羅姆、厄爾、厄爾-盧瓦爾、菲尼斯泰爾、加爾、上加隆、熱爾、紀龍德、埃羅、伊勒-維萊納、安德爾、安德爾-盧瓦爾、伊澤爾、汝拉、朗德、盧瓦爾-謝爾、盧瓦爾、上盧瓦爾、盧瓦爾-大西洋、盧瓦德、洛特、洛特-加隆、洛澤爾、曼恩-盧瓦爾、芒什、馬恩、上馬恩、馬耶納、默爾特-摩澤爾、默茲、莫爾比昂、摩澤爾、涅夫勒、北部、瓦茲、奧恩、加來海峽、多姆山、大西洋-比利牛斯、上比利牛斯、東比利牛斯、下萊茵、上萊茵、羅訥、上索恩、索恩-盧瓦爾、薩爾特、薩瓦、上薩瓦、巴黎、海濱塞納、塞納-馬恩、伊夫林、德塞夫勒、索姆、塔恩、塔恩-加隆、瓦爾、沃克呂茲、旺代、維埃納、上維埃納、孚日、約訥、貝爾福、埃索納、上塞納、塞納-聖但尼、瓦勒德馬恩、瓦勒德瓦茲。
329個區
Arrondissement
每個法國省份又分割為數個區,駐有專區區長(sous-préfet),職責是輔佐省長的事務。
4055個選區
Canton
每個區再劃分為選區,選區的角色實質上是提供一個選舉基層網:在地方選舉中,每個選區推選一名成員代表該區參與省議會。在城市區帶,一個市鎮通常涵蓋幾個選區;而在鄉村地區,一個選區通常由一些小鎮組成。因此主要行政部門一般集中於選區政府所在地。
36568個市鎮
Commune
市鎮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最小的行政劃分區,對應一個鄉村或者城市。即使一大市鎮涵蓋了數個選區,也只屬於一個省的區(arrondissement départemental)。市鎮由選舉產生的市議會(conseil municipal)治理,後者由市長(maire)主管。他們的許可權不一,擁有自己的財政預算。
人口最多的三個市鎮(巴黎、馬賽、里昂)又劃分為45個市區(arrondissement municipal),相當於附屬市鎮(sous-commune),擁有(市區的)區長(maire)和區議會(conseil municipal d'arrondissement)。
某些市鎮也同時涵蓋數個居民點、村莊或鎮(bourg):這些鎮通常源於極少有人居住的居民點、或是地處過於偏僻而無法安置自治行政管理機構,因而歸於鄰近的市鎮,同時也可能來源於人口遷移計劃,例如有一些「新城」被建立在一個或數個市鎮區塊上,或是基於山區中的車站而建。

法國的96個省
5個海外省及大區
Département et Région d'Outre-mer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依據法國1946年3月19日頒布的法令,即《海外省法》,一些前殖民地成為了法國的海外省,如法屬蓋亞那等,被正式納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領土范圍,遵循法國的法律法規,其行政首腦由法國內務部任命。另外,與法國本土省份不同,海外省仍可以保留這些地區的特殊性。1958年制定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第73條明確規定:由於海外省的獨特身份,上述地區可以擁有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司法體系和行政構成。
瓜德魯普
馬提尼克
法屬蓋亞那
留尼旺
馬約特
8個海外集體及領地
Collectivités et Territoires d』Outre-Mer
有些海外屬地並未成為法國的海外省,如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等。它們不僅擁有獨特的身份地位,亦擁有自己的制度法規。《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第74條明確規定,這些地區實行高度自治,在遵循法國本土法律法規的同時,亦可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並運行適合本地區發展的行政權力機構,及維持其運行而必備的法律法規。
海外集體(Collectivité d'outre-mer)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聖巴泰勒米
法屬聖馬丁
瓦利斯和富圖納
法屬波利尼西亞
特殊集體(Collectivitésui generis)
新喀里多尼亞
海外領地(Territoire d'outre-mer)
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
無建制
克利珀頓島
城市: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24奧運舉辦地。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廣義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4平方公里,人口224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塞納-聖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七個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就已經被稱作「法蘭西島」(ile-de-france),都會區人口約為1100萬,占據全國人口的六分之一。
馬賽:馬賽(Marseille),市區人口僅次於巴黎和里昂的法國第三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城市人口約87萬(2013年)。大都會區人口約為189萬(2013年),位於巴黎和里昂之後。該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環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馬賽東南瀕地中海,水深港闊,無急流險灘,萬噸級輪可暢通無阻;西部有羅納河及平坦河谷與北歐聯系,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全港由馬賽、拉韋拉、福斯和羅納聖路易四大港區組成,年貨運量1億噸,為法國對外貿易最大門戶。
主要的旅行景點有伊夫島、賈爾德聖母院、馬賽美術館、馬賽舊港、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馬賽為地中海氣候,全年氣候基本都比較宜人,但12月-1月會比較寒冷,有的地方還會出現霜凍。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68名。

❾ 簡要介紹法國和倫敦

概念
雖然「倫敦」這個名字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但是,究竟這個稱呼所代表的是那一個地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

總的來說,如果大家談到的是「大倫敦」地區(Greater London),所指的就是包括32個倫敦地方行政區以及倫敦金融城——「倫敦市」(City of London)在內的一大片地區,總面積約為1千5百平方公里,大約是M25環城公路所包圍的地區。而狹義來說,「倫敦」兩字所指的就是這個城市的中心地區,所包括的就是倫敦金融城和威斯敏斯特自治市(City of Westminster)這兩個部分。

方位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海輪可直達。由「倫敦市」和32個自治市組成「大倫敦」,面積1,605平方公里。在倫敦城周圍的12個市,相當於市區,稱「內倫敦」,面積303平方公里。氣候冬暖夏涼,偶爾下雨,且持續時間不長。一般來說,6月份氣候就逐漸好轉,天空晴朗,陽光溫和;7、8月進入真正的夏天,艷陽高照,但溫度在20度左右,白晝特別長。9、10月份秋高氣爽,11月下旬慢慢進入冬天,12月到來年的2、3月氣溫在10度以下,但下雪的機會也不是很多。4、5月回暖,但還是保持在15攝式度以下的低溫。倫敦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左右。

氣候
倫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小,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空氣濕潤,多雨霧,秋冬尤甚。

倫敦夏季(6-8月)的氣溫在18°C左右,有時也會達到30°C或更高。在春季(3月底-5月)和秋季(9-10月),氣溫則維持在11-15°C左右。在冬季(11月-3月中旬),氣溫波動在6°C左右。在倫敦冬季有罕見結冰的情況,但潮濕和陰冷的空氣會使人一個冬天內得2-3次感冒。

倫敦全年都可以旅遊,但在冬季一些觀光景點會關閉或縮短開放時間。一般天氣好的時候都會開放。7-8月是倫敦的觀光旅遊旺季,但這幾個月中除了有不確定的陽光外,還有擁擠的人群和被抬高的價格。

「霧都」
倫敦市區因常常充滿著潮濕的霧氣,因此有個叫「霧都」的別名。2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英語稱為London Fog(倫敦霧)。因此,英語有時會把倫敦稱作「大煙」(The Smoke),倫敦並由此得名「霧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凈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時至今日,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改觀。

三、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泰晤士河穿過倫敦,將城市劃分為南、北兩部分。自羅馬人定居於此後,河上逐漸建起了一座座的橋梁,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倫敦塔橋。

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面積1580平方公里。


1、倫敦市(City of London)

自治市
1、威斯敏斯特市(City of Westminster)
2、肯辛頓-切爾西(Kensington and Chelsea)
3、哈默爾史密斯-富勒姆(Hammersmith and Fulham)
4、旺茲沃思(Wandsworth)
5、蘭貝斯(Lambeth)
6、薩瑟克(Southwark)
7、陶爾哈姆萊茨(Tower Hamlets)
8、哈克尼(Hackney)
9、伊斯靈頓(Islington)
10、卡姆登(Camden)
11、布倫特(Brent)
12、伊令(Ealing)
13、豪恩斯洛(Hounslow)
14、里士滿(Richmond)
15、金斯敦(Kingston)
16、默頓(Merton)
17、薩頓(Sutton)
18、克羅伊登(Croydon)
19、布羅姆利(Bromley)
20、劉易舍姆(Lewisham)
21、格林威治(Greenwich)
22、貝克斯利(Bexley)
23、黑弗靈(Havering)
24、巴金-達格南(Barking and Dagenham)
25、里德布里奇(Redbridge)
26、紐漢(Newham)
27、沃爾瑟姆福雷斯特(Waltham Forest)
28、哈林蓋(Haringey)
29、恩菲爾德(Enfield)
30、巴尼特(Barnet)
31、哈羅(Harrow)
32、希靈登(Hillingdon)

倫敦市(City of London)擁有獨立的行政與立法許可權,位階較高;而威斯敏斯特市(City of Westminster)雖稱為市,但仍屬於倫敦自治市之一。倫敦市和眾自治市屬於標准一級行政區——單一管理區(Unitary Authority Region)之一。而這33個行政區中,以內倫敦教育局(Inner London Ecation Authority)的定義來說,靠近中心的12個被合稱為內倫敦(Inner London),外圍的20個合稱為外倫敦(Outer London),共33個區域。

閱讀全文

與法國環城公路是誰什麼時候建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9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2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5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8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7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2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3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6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5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8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6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00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70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2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3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8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