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小提琴師在哪個國家

法國小提琴師在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2-05-23 03:00:10

㈠ 比較著名的國際小提琴演奏家有哪些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蒂博(1880-1953),法國小提琴家,他與科爾托、卡 薩爾斯組成的室內樂團,被稱贊為「黃金三重奏團」 ,是本世紀最高水平的室內樂團。 海菲茲(1901-1987),猶太血統美籍俄國小提琴家, 6歲即在音樂會上演奏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 ,對這位演出行程式50萬海里的偉大小提琴家的普 遍評論是:海菲茲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熾熱的情 感與深邃的智慧熔於一爐,為候控製得恰到好處;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他都能做到,並且做得 出類撥萃、不同一般。他對弓子壓力很大,發出宏亮 的聲音,左手的力的揉弦帶來輝煌的輝煌音色。他的 演奏表情深刻,強弱對比出神入化;風格朴實優美, 銷量已超過300萬張。他改編過150首小提琴作 品。 最近,rca將海菲茲的全部錄音製成cd,全集共 46輯65張cd。 米爾斯坦(1904- ),美籍俄國小提琴家,他的演奏 給人一種嚴峻的感覺和高貴的氣質,技巧極為出色, 跳弓輕巧精確,音色美妙精緻、優美,他的精湛技藝 和優美風格使他擠身於當代名家之列。 d·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蘇聯小提琴家,他 的演奏技術精湛,風格樸素高尚,表情深刻,氣魄豪 放,音色溫暖感人,被公認為當代最卓越的小提琴家 之一。 梅紐因(1916- ),猶太血統的美國小提家、指揮家 、國際音樂活動家,1969年起,三次連任國際音樂家理 事會主席。演奏技巧高超、感情豐富、音色清澈甜美,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 謝林(1918- ),墨西哥籍波蘭小提琴家。他的演奏優 美雅緻,風格高尚,音色優美,能很好的表達原著的思 想感情,被認為是一位很敏感、很有修養的藝術家。他錄制的6首無伴奏以巴赫奏鳴曲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錄音。 里奇(1918- ),美國小提琴家,技術高超,演奏19 世紀炫技性曲目尤為得心應手。其演奏驚人的准確,以 技巧取勝。他的演奏繼承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和風格 。技巧嫻熟,音色清澈。他是第一個錄制帕格尼尼的24 首隨想曲的小提琴家,是最有特色的小提琴大師之一。 斯特恩(1920- ),美籍猶太血統的小提琴家。演技 精確無暇,音色溫暖,音量宏大,以力度恰到好處著稱 。他與著名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倫納德·柏恩斯坦 同是當代美國音樂界的領袖人物。 格魯米歐(1921-1986),比利時小提琴家,比利時小提 琴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色純凈圓潤,風格優雅, 技法嫻熟,樂曲處理洗練細膩,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耐人 尋味的韻律。 科崗(1924-1982),前蘇聯小提琴家,擅長演奏帕格尼 尼的作品。他的演奏具有濃郁的斯拉夫風格,感情豐富 ,輕松自如,純凈精確,明快優雅,富抒情性。演奏不同風格的作品,都能提示樂曲的神韻,令人回味無窮。 拉賓(1936-1972),美國小提琴家。音色優美,技巧華 麗而嫻熟,曲目極其廣泛,對個時期的作品都有深刻的 理解和動人的表演。可惜他英年早逝,評論家說,他若 多活幾年可以與海菲茲並駕齊驅。 阿卡多(1941- ),義大利小提琴家,指揮。演奏技 藝輝煌,感情豐富,能深深拔動聽眾的心弦,有「帕格 尼紀專家之稱」。 帕爾曼(1945- ),當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生 於以色列,不幸4歲患小兒麻痹,雙腿殘廢,坐輪騎演 奏,演奏感情真摯,風格宏偉,技巧嫻熟而輝煌。善於 以變幻無窮的音色表現不同時代作曲家的特點和心理, 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魄力。 朱克曼(1948- ),當代著名小提琴家,與帕爾曼同 生出於特拉維夫,他的演奏具有火一般的熱情,音色 優美、富有歌唱性,技巧和表現力相當出色。他常同妻 子(長笛演奏家)到世界各地演出。 鄭京和,韓國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演奏技藝高超,音色 純凈優美,表情豐富,親切感人。 克雷默(1947- )前蘇聯小提琴家,演奏技巧精湛, 善於細膩而生動的表現內在情感。 穆特(1963- ),德國女小提琴家,演奏即豪放、沖 動,又溫柔、沉靜,表現出睿智和較深的音樂感。「 風格沉靜而忠於原作,左手手指十分靈活,顫音妙不可言。」而且經卡拉揚指點後,「揉弦更加飽滿、結 實,樂曲的演奏工整完善,一絲不荀」。卡拉揚稱贊 她為「自年輕格梅紐因之後的最偉大的青年音樂天才」。 還有帕格尼尼,中國的薛偉,呂思清,盛中國等。

㈡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作曲家

海菲茲(1901-1987),猶太血統美籍俄國小提琴家
米爾斯坦(1904- ),美籍俄國小提琴
d·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蘇聯小提琴家
梅紐因(1916- ),猶太血統的美國小提家、指揮家 、國際音樂活動家
謝林(1918- ),墨西哥籍波蘭小提琴家
斯特恩(1920- ),美籍猶太血統的小提琴家
格魯米歐(1921-1986),比利時小提琴家,比利時小提 琴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科崗(1924-1982),前蘇聯小提琴家,擅長演奏帕格尼的作品
拉賓(1936-1972),美國小提琴家。
阿卡多(1941- ),義大利小提琴家,指揮。
帕爾曼(1945- ),當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生 於以色列
朱克曼(1948- ),當代著名小提琴家,與帕爾曼同 生出於特拉維夫
鄭京和,韓國著名青年小提琴家,
克雷默(1947- )前蘇聯小提琴家
穆特(1963- ),德國女小提琴家,
還有帕格尼尼,中國的薛偉,呂思清,盛中國等

㈢ 世界上最出名的十大小提琴家是誰

世界十大小提琴家分別為:

1、弗里茨·克萊斯勒Fritc Kreisler(1875—1962)

平夏斯·祖克曼是當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輕的一位。他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從小隨父親學習音樂,8歲時進入特拉維夫音樂學院。

1962年,14歲的祖克曼來到美國,進入朱麗亞音樂學院隨加拉米安教授學習。1967年,在第25屆列文垂特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一等獎,由此奠定了他世界小提琴家的地位,並開始了他作為職業小提琴家的生涯。祖克曼到目前為止已錄制發行了90多張專輯,全部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曲目,還獲得了21項格萊美獎提名,其中兩次獲獎。

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誇張賣弄,也不過分熱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極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則充滿了甜美和盪氣回腸。他還有一個十分獨特的演奏個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強調突如其來的重音。這些使祖克曼的演奏別具一格,十分醒目。

㈣ 德國小提琴學派 義大利小提琴學派 法國小提琴學派 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代表人物

義大利小提琴學派

科雷利是義大利小提琴學派的奠基人。他確認小提琴本質是一種歌唱性樂器。他所寫的奏鳴曲,在快板樂章中摒棄了那些非音樂性的效果,而著力於輝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樂章,富於歌唱性,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富於歌唱性的演奏特點,為義大利學派奠定了基礎。維瓦爾迪是義大利學派創作小提琴協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採用樂隊為小提琴伴奏的首創者。他的這一創舉,使協奏曲具有交響性,並增添了戲劇性。塔爾蒂尼是18世紀歐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義大利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據科雷利作品的主題寫了50首變奏曲,使小提琴弓法藝術得到巨大發展。他奠定了由3個樂章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鳴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顫音》是18世紀小提琴演奏藝術的高峰。

德國小提琴學派

1650年以前,德國小提琴演奏藝術基本上是走義大利人的路。1700年左右,德國作曲家寫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義大利人還要難的技巧,特別是在使用和弦、特殊調弦法,以及某些描寫性的演奏效果方面。小提琴已經發展為一種技巧性很高的樂器。J•S•巴赫的6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對演奏者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寫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國小提琴發展的總結。1831年,德國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爾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達維德(1810~1873)在1843年萊比錫音樂學院開辦時是小提琴系的負責人,他是一位善於啟發、激勵學生上進的教師,在他的努力下,使萊比錫音樂學院成為19世紀中葉的小提琴學習中心。達維德編訂過許多古典作品,對豐富曲目作出了貢獻。著名的演奏家J.約阿希姆的歷史功績,在於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來忠實地再現作品的音樂內涵。巴赫的6首無伴奏奏鳴曲和組曲,就是由於他的演奏,被現代小提琴家們公認是小提琴復調音樂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歷史功績是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學生,20世紀初優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奧爾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約阿希姆的最後一名學生A•魏登堡,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時,他逃亡中國,旅居上海,並在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教授小提琴與室內樂。

法比小提琴學派

1782年維奧蒂第1次來到法國,在他的訓練和影響下,法國的P•巴約、P•羅德和R•克魯采共同創立了法國小提琴學派。1795年巴黎音樂學院成立,它成為年輕的小提琴家們嚮往的學府,目前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教學,幾乎都採用J•-F•馬扎斯(1782~1849)、克魯采、羅德、P•加維涅等小提琴家的練習曲來訓練學生,其中尤以克魯採的《四十二首練習曲》為公認的優秀之作。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的小提琴演奏學派對世界小提琴演奏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H•維尼亞夫斯基、P•de薩拉薩特、F•克賴斯勒是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波蘭小提琴家維尼亞夫斯基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他在繼承法國學派的演奏風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國小提琴學派強調聲音的華麗,有許多手腕的運弓動作,這給他演奏連頓弓帶來了困難,後來他終於發現通過使用整個手臂的動作順利地掌握這種連頓弓法。1862年維尼亞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帶到了俄國,為以後出現的俄羅斯演奏學派的寬廣發展,打下了基礎。出生於西班牙的薩拉薩特,是法國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優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純凈而著稱。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寬,他的音準,特別在高音區非常出色,技巧輝煌而流暢。他寫的《吉卜賽之歌》、《卡門幻想曲》很有創造性,技術上難度很大。奧地利人克賴斯勒1887年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他有著瀟灑自如的演奏風格,從不炫耀技巧,運弓優雅,樂句處理得十分巧妙,富於節奏的活力。克賴斯勒繼承和發展了維尼亞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獲得了無與倫比的音色變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個性。
在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學派這一名稱,是因為這兩個學派不僅在形成時間上相距不遠,而且又都受維奧蒂的影響。比利時小提琴學派的奠基人C•-A•de貝里奧的老師是維奧蒂的學生,貝里奧也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過。他把帕格尼尼的輝煌技巧和法國的優雅風格結合在一起,從而把古典的法國演奏學派現代化了。貝里奧不是法國學派的直系門徒,他能突破傳統,創造一個新的浪漫主義的法比學派。貝里奧的學生H•維厄唐對比利時學派有很大影響。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巨大貢獻是發揮了小提琴在交響樂中的獨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約1850)是富有創造性的作品,H•柏遼茲稱它是一首有著獨奏小提琴聲部的壯麗的交響曲。E•伊薩伊是維厄唐的學生,他演奏熱情而充滿活力,威嚴而又優美,富於詩意,他使用更為強烈的揉音。法比學派人才輩出,影響深遠,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J.蒂博以及現在仍活躍在世界樂壇上的Y•梅紐因。

俄羅斯、蘇聯小提琴學派

L•奧爾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近50年的教學,使他成為20世紀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J•海費茨、M•埃爾曼、N•米爾斯坦、E•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奧爾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其潛在能力。他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法》一書,闡述了他的教學思想和美學觀點,例如音樂第一,技術第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音樂等等。奧爾對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不過,早在奧爾之前維厄唐和維尼亞夫斯基等曾長期在俄國教學和演奏,可以說俄羅斯學派是在法比學派的基礎上自然地、歷史地形成,而不是某個人的創造和建樹。海費茨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學生,他有著火熱的感情,鋼鐵般的控制力,驚人的技巧和強烈個性。他所使用的快速揉音、表情性的換把滑音、強烈的運弓起奏、比較快速的樂曲處理等,這一切都是他那強烈的音樂個性的自然表露。

㈤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有哪些!

帕格尼尼(Pagenini 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義大利小提琴大師、作曲家。出生在義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熱亞那。父親是小商人,沒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愛音樂,幼年即學琴,是一個吉他和曼陀鈴業余愛好者。父親教他彈曼托林並請了一位劇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後又與熱亞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學習。他幼年充分顯露出音樂才能,不論什麼曲子,他立刻能輕松地演奏出來。同時他還學習作曲。八歲就寫小提琴奏鳴曲。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11歲,在熱亞那舉行公開演奏會,獲極大成功。他13歲開始旅行演出。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他十四、五歲時,當時法國著名小提琴家魯道爾夫·克魯采爾,也就是貝多芬寫的《克魯采爾奏鳴曲》所獻給的那個人,聽了他的演奏時被驚呆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盧加宮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1825年後,他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他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表現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演奏將小提琴的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為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技巧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於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於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系去世後出版。他的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軍隊奏鳴曲》、《拿破崙奏鳴曲》、《愛的場面》、《魔女》、《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另外,還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種室內樂曲。1840年5月27日夜,這位被譽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人離開了人世,年僅五十八歲。
亨里克·維尼亞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波蘭小提琴家、作曲家。
維尼亞夫斯基1835年7月10日出生於波蘭的盧布林,父親是醫生,母親善彈鋼琴。他的音樂天份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被發掘,當他八歲時有位捷克小提琴家聽了他演奏後,馬上表示:「He will make his name for himself。」他六歲起便愛上小提琴,八歲已能參加四重奏的演奏。1843年,他八歲時母親帶他投考巴黎音樂學院,這所世界聞名的音樂學院有一條清規戒律,不收12歲以下的外籍學生,在此之前他們曾經拒絕過少年李斯特的入學請求,但是這次院長奧柏破例收下了維尼亞夫斯基。他被巴黎音樂學院接受,進去J.Clavel的小提琴班, 一年後他轉到Lambert Massart的門下,1846年畢業時,他以輝煌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力演奏了維奧蒂《第17小提琴協奏曲》,獲畢業比賽第一名,這時他只有11歲,尚不到巴黎音樂學院的入學年齡。畢業於該校之後他私下 還與Massart學了兩年。1848年他與他的弟弟(彈鋼琴)一起於巴黎開了一場音樂會之後,他們更前往聖彼得堡開了五場非常成功的音樂會,甚至當時已在宮廷中擔任獨奏家的比利時小提琴家Henri Vieuxtemps [韋奧當 (1820-1881)] 也稱贊不已。
同年秋天他回到波蘭,結識了一位波蘭作曲家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他開始嘗試作曲,同時也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有些不足,隔年15歲的他又回到巴黎音樂院學和聲,一年後他便畢業。
當他學生的日子一結束,他便以一位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到處表演。1851- 1853年光在俄國他就與他的弟弟舉行了200場的音樂會。如此頻繁的演出,除了為他們帶來好評外,也遭致一些負面的批評,其中包括有位俄國作曲家也是樂評家的Alexander Serov便警告大家不要吹捧這些天才,並認為這兩兄弟僅能炫耀技巧而已。然而Henryk很快便證明他不只是位炫技者。到1853年他已創作並出版了有14首作品。
1858年維尼亞夫斯基與魯賓斯坦在巴黎合作演出。後來魯賓斯坦便極力邀請維尼亞夫斯基與他前往俄國聖彼得堡一同推動音樂發展。從1862年到1868年維尼亞夫斯基便在聖彼得堡新成立的音樂院中任教。
四年後,也就是1872年,維尼亞夫斯基再度展開他的世界巡迴演奏工作。頭兩年是在北美洲表演,第一年與魯賓斯坦共舉行215場表演,結束後二人皆疲累不已,然而維尼亞夫斯基卻與Paulina Lucca合作繼續次年的演出。如此雖然為他獲得財富,卻也危害到他的健康。1875年他回到歐洲,隨即繼任Vieuxtemps在Brussels Conservatory的教職到1877年止,然而期間仍不斷舉行音樂會。1876年在德國的巡迴表演,更讓人將他與Sarasate(薩拉薩蒂,西班牙小提琴家與作曲家)相比較。
之後維尼亞夫斯基雖然身體狀況每下愈況,甚至在演出中不支倒地,但為了經濟需求,他仍不斷巡迴表演,最後於1880年死在莫斯科。
維尼亞夫斯基的一生與俄羅斯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並不是因為他的祖國那時正被沙俄帝國吞並大部分,而是因為19世紀中葉以後俄羅斯的文化逐漸發達,文學、美術、音樂都有很大發展,彼得堡已成為歐洲的文化藝術名城。從1851年到1859年間維尼亞夫斯基多次到俄羅斯演出,在俄國他與鋼琴家魯賓斯坦兄弟二人結成畢生好友,他病重時就住在柴科夫斯基的贊助人梅克夫人家裡,他最終病逝在莫斯科。和一些早慧的天才音樂家一樣,維尼亞夫斯基也未能盡享天年,不滿45歲就離開了人世。在帕格尼尼之後的眾多小提琴家中,維尼亞夫斯基可說是最接近頂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國學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氣質。他不僅能輕松地炫耀過人的技巧,更能另聽眾感動得落淚。他以強烈的抖音(Vibrato)加強他優美動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質。魯賓斯坦稱贊他為:「當代無庸置疑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 維尼亞夫斯基的握弓方式與當時的習慣大不相同:他將右手肘抬得相當高,並且以食指第二關節以上部分壓緊弓。後來許多小提琴家採用此種方式,尤其是俄國學派。Carl Flesch [傅雷胥(1873-1944),匈牙利小提琴家,教育家] 所稱的『俄國式握弓』應該正是源自維尼亞夫斯基。在作曲方面,維尼亞夫斯基結合了自帕格尼尼之後的嶄新技法,並融入浪漫思想及斯拉夫民族色彩。從他的馬祖卡舞曲及波蘭舞曲便可證明他深具波蘭民族主義的思想。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二首小提琴協奏曲。另外則是在練習曲的創作上(L'ecole moderne與Etudes-caprices),可說是僅次於帕格尼尼的24首Caprices而最富有音樂性與挑戰性的小提琴練習作品。
克萊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 西元1875年2月2日生於維也納,1962年1月29日死於紐約,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四歲時就在父親的教導下開始學小提琴,他的父親是位醫生,同時也是狂熱的業餘小提琴家。後來在奧伯(Jacques Auber)的指導下,當他七歲時便獲得維也納音樂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許入學 — 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 他在那裡跟隨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學習小提琴,並與布魯克納(Bruckner)學習樂理共三年的時間。九歲舉行第一場演出,並空前非凡地在十歲獲得第一名成績。之後他前往巴黎音樂院(Paris 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師馬薩(J. L. Massart)繼續學習小提琴。1887年他與四位都較他年長十歲左右的小提琴學生同獲首獎畢業,當時他年僅12歲,至此之後他在琴藝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師的指導。 接下來的數年間,克萊斯勒在音樂事業上的發展並不順利,其間甚至有朝醫學及美術方面發展的舉動,但在無法忘情小提琴的情況下,再度重返樂壇。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則大獲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克萊斯勒返回奧國從軍,1914年因傷退伍並前往美國,但因反德情緒高昂,他只好暫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動。1941年他在紐約街頭漫步時遭車撞傷而不省人事,音樂界一度認為他沒有希望重返舞台。 然而一年後他就重登樂壇,演奏孟德爾頌(F.Mendelssohn)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並且技不減當年。
克萊斯勒在作曲方面以小提琴作品為主。年輕時唯恐因自己名氣不夠大,使人不願接受他的作品,因此他曾模仿舊時期音樂家的風格創作許多樂曲,並將樂曲冠上那些知名音樂家的名字,使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廣為流傳。另外他也改編其他形式的樂曲而為小提琴曲,並為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協奏曲寫裝飾奏(Cadenza),為後世留下豐富的音樂資源。
薩拉薩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於西班牙潘普洛納的一個貧苦家庭。5歲師從父親學琴,8歲首次公演,被視為神童。1854年到馬德里師從賽斯學藝,並有機會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獲賜一把名貴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並獲資助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5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法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爾。僅9個月就把音樂學院的小提琴課程全部學完並獲得了一等獎。1857年,視聽課獲一等獎。1859年,又獲得了和聲的一等獎,這在巴黎音樂學院有史以來還從未有過的事。17歲開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跡遍布五大洲,聲震世界樂壇,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盛況空前的熱烈歡迎。長達40多年輝煌的演出活動使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歲高齡仍技藝不衰。薩拉薩蒂的演奏技巧純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國學派典雅、優美的風格,又有熱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間色彩,音色優雅、飄逸和水晶般的純凈、明亮,聽起來宛如優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顫指,使強烈的感情更加激動人心。他的同時代人稱他為「本世紀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藝術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藝術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提琴表演藝術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們對他的評價:俄國小提琴教育大師奧爾:「薩拉薩蒂拉琴輕快自然,兩只手的運動和配合總是那麼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終就像做游戲那樣輕松,可是聽起來卻是那麼的理想。……他是個多麼走運的傢伙呀,不像我們整年整月地當小提琴的奴隸,有一天不練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著練琴,每天在那裡舒舒服服過日子。」……「他擁有一種動作十分迅速准確而又能保持長久的顫音(Trill),這種能耐是他技藝高超的絕妙證明。掌握特別動聽的琴聲的薩拉薩蒂只使用飛躍頓弓(Staccato Volant),這種頓弓不很快,但無限優美。……使他整個演奏閃耀出一種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聲雖氣魄不夠,但動聽之極,所以他的演奏總是令人覺得典雅和精美。」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萊什對薩拉薩蒂有過這樣的評語:「音色悅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畫盡致,代表著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 「琴要拉得乾乾凈凈,演奏應該無拘無束,流暢而輝煌,這是薩拉薩蒂教會我們的。現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術上完美無缺,演奏中始終要拉得十分准確而不允許那怕犯一點點錯誤,這都是從薩拉薩蒂登上藝壇後才隨之興起的風氣。……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來在演奏技術上靈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緊張,你一面聽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絕的份兒。他的顫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個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確地將運弓當作發出理想琴聲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觸琴弦總是准確地落在琴馬和指板之間那個正中央的點上。」當時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將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題獻給薩拉薩蒂,如:法國作曲家聖·桑的《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引子與迴旋隨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國作曲家拉洛的《F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曲》;德國作曲家布魯赫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蘇格蘭幻想曲》;波蘭作曲家維尼亞夫斯基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等。奧爾說:「通過出色地表演,使廣大聽眾了解布魯赫、拉洛和聖·桑的這幾首傑出的協奏曲的價值,是薩拉薩蒂一生演出活動立下的最大功勞。」 薩拉薩蒂不僅是完美的演奏家,還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時還特別擅長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創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餘首,都很精緻優雅。他一生中創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據比才歌劇改編的《卡門主題幻想曲》、《引子與塔蘭泰拉舞曲》等。奧爾對此給予了最肯定和真實的評價:「他那些獨具一格、才氣橫溢而又真正適合公開演奏的樂曲,如此鮮明地表現出他祖國那種熱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調的《西班牙民歌》,無疑是小提琴曲目寶庫中價值連城的珍寶。」這些作品既表現了高難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調,曾經風靡一時,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曲目。,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於西班牙潘普洛納的一個貧苦家庭。5歲師從父親學琴,8歲首次公演,被視為神童。1854年到馬德里師從賽斯學藝,並有機會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獲賜一把名貴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並獲資助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5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法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爾。僅9個月就把音樂學院的小提琴課程全部學完並獲得了一等獎。1857年,視聽課獲一等獎。1859年,又獲得了和聲的一等獎,這在巴黎音樂學院有史以來還從未有過的事。17歲開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跡遍布五大洲,聲震世界樂壇,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盛況空前的熱烈歡迎。長達40多年輝煌的演出活動使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歲高齡仍技藝不衰。薩拉薩蒂的演奏技巧純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國學派典雅、優美的風格,又有熱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間色彩,音色優雅、飄逸和水晶般的純凈、明亮,聽起來宛如優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顫指,使強烈的感情更加激動人心。他的同時代人稱他為「本世紀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藝術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藝術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提琴表演藝術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們對他的評價:俄國小提琴教育大師奧爾:「薩拉薩蒂拉琴輕快自然,兩只手的運動和配合總是那麼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終就像做游戲那樣輕松,可是聽起來卻是那麼的理想。……他是個多麼走運的傢伙呀,不像我們整年整月地當小提琴的奴隸,有一天不練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著練琴,每天在那裡舒舒服服過日子。」……「他擁有一種動作十分迅速准確而又能保持長久的顫音(Trill),這種能耐是他技藝高超的絕妙證明。掌握特別動聽的琴聲的薩拉薩蒂只使用飛躍頓弓(Staccato Volant),這種頓弓不很快,但無限優美。……使他整個演奏閃耀出一種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聲雖氣魄不夠,但動聽之極,所以他的演奏總是令人覺得典雅和精美。」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萊什對薩拉薩蒂有過這樣的評語:「音色悅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畫盡致,代表著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 「琴要拉得乾乾凈凈,演奏應該無拘無束,流暢而輝煌,這是薩拉薩蒂教會我們的。現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術上完美無缺,演奏中始終要拉得十分准確而不允許那怕犯一點點錯誤,這都是從薩拉薩蒂登上藝壇後才隨之興起的風氣。……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來在演奏技術上靈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緊張,你一面聽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絕的份兒。他的顫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個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確地將運弓當作發出理想琴聲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觸琴弦總是准確地落在琴馬和指板之間那個正中央的點上。」當時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將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題獻給薩拉薩蒂,如:法國作曲家聖·桑的《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引子與迴旋隨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國作曲家拉洛的《F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曲》;德國作曲家布魯赫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蘇格蘭幻想曲》;波蘭作曲家維尼亞夫斯基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等。奧爾說:「通過出色地表演,使廣大聽眾了解布魯赫、拉洛和聖·桑的這幾首傑出的協奏曲的價值,是薩拉薩蒂一生演出活動立下的最大功勞。」 薩拉薩蒂不僅是完美的演奏家,還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時還特別擅長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創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餘首,都很精緻優雅。他一生中創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據比才歌劇改編的《卡門主題幻想曲》、《引子與塔蘭泰拉舞曲》等。奧爾對此給予了最肯定和真實的評價:「他那些獨具一格、才氣橫溢而又真正適合公開演奏的樂曲,如此鮮明地表現出他祖國那種熱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調的《西班牙民歌》,無疑是小提琴曲目寶庫中價值連城的珍寶。」這些作品既表現了高難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調,曾經風靡一時,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曲目。
蒂博(1880-1953),法國小提琴家,他與科爾托、卡 薩爾斯組成的室內樂團,被稱贊為「黃金三重奏團」 ,是本世紀最高水平的室內樂團。
海菲茲(1901-1987),猶太血統美籍俄國小提琴家, 6歲即在音樂會上演奏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 ,對這位演出行程式50萬海里的偉大小提琴家的普 遍評論是:海菲茲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熾熱的情 感與深邃的智慧熔於一爐,為候控製得恰到好處;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他都能做到,並且做得 出類撥萃、不同一般。他對弓子壓力很大,發出宏亮 的聲音,左手的力的揉弦帶來輝煌的輝煌音色。他的 演奏表情深刻,強弱對比出神入化;風格朴實優美, 銷量已超過300萬張。他改編過150首小提琴作 品。 最近,rca將海菲茲的全部錄音製成cd,全集共 46輯65張cd。
米爾斯坦(1904- ),美籍俄國小提琴家,他的演奏 給人一種嚴峻的感覺和高貴的氣質,技巧極為出色, 跳弓輕巧精確,音色美妙精緻、優美,他的精湛技藝 和優美風格使他擠身於當代名家之列。
d·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蘇聯小提琴家,他 的演奏技術精湛,風格樸素高尚,表情深刻,氣魄豪 放,音色溫暖感人,被公認為當代最卓越的小提琴家 之一。
梅紐因(1916- ),猶太血統的美國小提家、指揮家 、國際音樂活動家,1969年起,三次連任國際音樂家理 事會主席。演奏技巧高超、感情豐富、音色清澈甜美,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
謝林(1918- ),墨西哥籍波蘭小提琴家。他的演奏優 美雅緻,風格高尚,音色優美,能很好的表達原著的思 想感情,被認為是一位很敏感、很有修養的藝術家。他錄制的6首無伴奏以巴赫奏鳴曲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錄音。
里奇(1918- ),美國小提琴家,技術高超,演奏19 世紀炫技性曲目尤為得心應手。其演奏驚人的准確,以 技巧取勝。他的演奏繼承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和風格 。技巧嫻熟,音色清澈。他是第一個錄制帕格尼尼的24 首隨想曲的小提琴家,是最有特色的小提琴大師之一。
斯特恩(1920- ),美籍猶太血統的小提琴家。演技 精確無暇,音色溫暖,音量宏大,以力度恰到好處著稱 。他與著名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倫納德·柏恩斯坦 同是當代美國音樂界的領袖人物。
格魯米歐(1921-1986),比利時小提琴家,比利時小提 琴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色純凈圓潤,風格優雅, 技法嫻熟,樂曲處理洗練細膩,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耐人 尋味的韻律。
科崗(1924-1982),前蘇聯小提琴家,擅長演奏帕格尼 尼的作品。他的演奏具有濃郁的斯拉夫風格,感情豐富 ,輕松自如,純凈精確,明快優雅,富抒情性。演奏不同風格的作品,都能提示樂曲的神韻,令人回味無窮。
拉賓(1936-1972),美國小提琴家。音色優美,技巧華 麗而嫻熟,曲目極其廣泛,對個時期的作品都有深刻的 理解和動人的表演。可惜他英年早逝,評論家說,他若 多活幾年可以與海菲茲並駕齊驅。
阿卡多(1941- ),義大利小提琴家,指揮。演奏技 藝輝煌,感情豐富,能深深拔動聽眾的心弦,有「帕格 尼紀專家之稱」。
帕爾曼(1945- ),當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生 於以色列,不幸4歲患小兒麻痹,雙腿殘廢,坐輪騎演 奏,演奏感情真摯,風格宏偉,技巧嫻熟而輝煌。善於 以變幻無窮的音色表現不同時代作曲家的特點和心理, 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魄力。
朱克曼(1948- ),當代著名小提琴家,與帕爾曼同 生出於特拉維夫,他的演奏具有火一般的熱情,音色 優美、富有歌唱性,技巧和表現力相當出色。他常同妻 子(長笛演奏家)到世界各地演出。
鄭京和,韓國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演奏技藝高超,音色 純凈優美,表情豐富,親切感人。
克雷默(1947- )前蘇聯小提琴家,演奏技巧精湛, 善於細膩而生動的表現內在情感。
穆特(1963- ),德國女小提琴家,演奏即豪放、沖 動,又溫柔、沉靜,表現出睿智和較深的音樂感。「 風格沉靜而忠於原作,左手手指十分靈活,顫音妙不可言。」而且經卡拉揚指點後,「揉弦更加飽滿、結 實,樂曲的演奏工整完善,一絲不苟」。卡拉揚稱贊 她為「自年輕格梅紐因之後的最偉大的青年音樂天才」。
朱麗亞(1983-),德國女小提琴家,出生於慕尼黑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是數學家,母親是鋼琴家。演奏以協樂曲和樂章片斷為主。是繼穆特後的又一位德國年輕的才貌雙全的女小提琴家。發行了多張專輯,並且開始了世界獨奏巡迴.
希拉里(1981-),美國女小提琴家,出生於弗吉里亞,受教育於朱麗亞音樂學院。手藝超強,風格獨特而出類拔萃。擅長演奏巴赫和帕格尼尼的曲子。是美國的一位年輕的獨奏手。
貝爾(1967-),美國小提琴家,出生於印第安那,受教育於科蒂斯音樂學院。風格浪漫。
華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盛中國
俞麗拿
馬思聰
呂思清
陳美
李傳韻

㈥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

1,尼科羅·帕格尼尼

尼科羅·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 ,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義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2,巴勃羅·德·薩拉薩蒂

巴勃羅·德·薩拉薩蒂(Pablo de 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於西班牙潘普洛納的一個貧苦家庭,5歲時師從父親學琴,8歲首次公演,被視為神童。

3,安東尼奧·盧奇奧·維瓦爾第

安東尼奧·盧奇奧·維瓦爾第(義大利語: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男,是一位義大利神父,也是巴洛克音樂作曲家,同時還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4,阿爾坎格羅·科萊里

阿爾坎格羅·科萊里(Arcangelo Corelli,-1713),義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又譯作阿爾坎傑羅·科雷利、阿爾坎傑洛·科列里。

5,亞莎·海菲茲

亞莎·海菲茲(Jascha·Heifetz,1901-1987),二十世紀傑出的美籍立陶宛小提琴家;1901年出生於當時屬於俄羅斯的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3歲隨父學琴,次年進入維爾紐斯音樂學院,6歲演奏門德爾松作品,8歲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Leopold·Auer。

㈦ 請簡介一下法國小提琴家內弗,謝謝!

法國小提琴家吉內泰·內弗(Ginette Neveu 1919-1949),稱得上是一位才高命薄的紅顏女子,她的一生匆忙短暫,像一順流星倏忽而逝,給聽過她現場演奏的人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而晚輩則只能從她留下的少得可憐的幾張唱片上捕捉其神情。

1919年8月11日,內弗生於法國巴黎。母親是一位小提琴教師。內弗的音樂才能十分早熟,對於有關音樂的事情尤其是小提琴,像著魔似地感興趣。她母親把一把四分之一的童琴拿到她手上,就開始給她上課。5歲半,內弗第一次演奏了布魯赫的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9歲的時候,她連續奪得了兩項比賽大獎。而且以嫻熟的風格演奏了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1930年11月,內弗進入巴黎音樂學院跟隨埃奈斯庫學習,8個月之後,贏得大獎。這樣的輝煌只有85年前維尼亞夫斯基在11歲時實現過一回。1931年,內弗參加維也納國際比賽時遇見了弗萊什,這位小提琴名師被小姑娘身上煥發出來的靈秀之氣驚呆了,他要求繼埃奈斯庫之後,承擔內弗的音樂教育之職。但是內弗一家收入窘困,延誤了孩子兩年時光。直到1933年,內弗才來到弗萊什班上連續學習了4年。從家長到弗萊什,對內弗的音樂天賦都抱著十分審慎的態度,沒有過早地放任她隨意揮灑。弗萊什對她說:"你從上天得來的才賦,我是不會碰它的。我能為你做的就是純粹技術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內弗在完成小提琴課業的同時,還向名師納迪亞·布朗熱學習作曲。她在繁忙的演出之餘的一大愛好就是寫小提琴曲。但是,她後來頗悔少作,堅決拒絕演出,聲言她只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

1935年,內弗參加華沙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擊敗了包括大衛·奧伊斯特拉赫這樣強大的對手在內的各路豪傑,榮獲第一名。這是內弗一系列國際賽事勝利的頂峰。奧伊斯特拉赫當時已是享有很高聲望的演奏家,奪冠的呼聲也最高,相比之下,內弗的名氣要小得多,獲勝以後更顯得非同反響。
德國首先向她發出邀請。她來到漢堡,在約胡姆的指揮下演奏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1936年,內弗分別來到美國和蘇聯舉行音樂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暫時中斷了內弗的演出生涯。她隱居在法國潛心鑽研藝術,等待光明再來。二戰硝煙一散,內弗就熱切地重新投入音樂演出。1946年她在美國旅行演出度過了大半年的光陰。1947年又轉戰南北美洲,給當地的觀眾帶來了美的享受。1948年,她和指揮大師卡拉揚在歐洲同台演奏了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對她的表現,卡拉揚大感驚異,於是向HMV唱片公司鄭重推薦這位風華正茂的女小提琴家。正是在這一年,內弗感覺到自己的藝術生命有再上一個新台階的可能。她進行了廣泛的旅行演出,包括1949年和巴比羅利指揮的哈萊管弦樂團進行的橫穿美國大陸的5場令人難忘的音樂會(演奏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1949年10月2O日,她在巴黎舉行生平最後一場音樂會,曲目包括拉威爾的《茨崗》和巴赫的《恰空舞曲》。IO月28日晚,她和彈鋼琴伴奏的弟弟一起登上了一架星座式遠程客機赴美,飛機在亞速爾群島上空失事遇難,機上人員無一生還。

今天,我們聯想起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的赫赫聲名和內弗的默默無聞,不禁對歷史的變幻無常、人生如寄感慨系之!

內弗從1938年開始錄制唱片。她的聲音濃郁,音色變化多樣,音準干凈利落。蘇克的《四首小品》(作品17號)之二、之三,拉得神采奕奕;格魯克的《旋律》有一種內心的不安和緊迫感,彷彿要急急地傾訴出來,塔蒂尼一克萊斯勒的《科雷利主題變奏曲》倦怠無力,顫音拖泥帶水,是內弗最失水準的演奏。在法國作品中,她演奏的德彪西小提琴奏鳴曲迷離恍值,是對詩意夢幻境界的探索;拉威爾的《茨崗》激越豪放,骨子裡卻是典雅的法國氣質;肖松的《音詩》彷彿是對自己乖戾命運的預演。在協奏曲中, 1945年的西貝柳斯是HMV唱片公司打井重整曲目、邀請內弗錄下的。她的演奏充滿了安靜的抒情,句法的劃分別具一種清新秀美的直覺,在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中不追求耀眼的炫技,但整個演奏自有其內在的說服力;1946年錄下的勃拉姆斯,即有緊張迅猛的氣勢,又不流於感情的歇斯底里,第一樂章的小提琴進入,一閃而過,稍有立足未穩之感,全曲的速度未作讓步,顯承出驚人的膽略和銳氣。

內弗對當時作曲家的創作很感興趣,曾經演奏了許多新作品。普朗克(1899-1963)寫於1942-1943年的小提琴奏鳴曲就是題獻給她的。在此之前,普朗克已經寫過兩首小提琴奏鳴曲,但都不滿意其中小提琴聲部的寫法,給毀掉了。現存這首惟一的小提琴奏鳴曲是普朗克為紀念西班牙著名詩人洛爾迦而寫的。1936年,洛爾迦因追求自由共和的理想慘遭佛朗哥分子的暗殺(據說,洛爾迦的同性戀行為是遇害的另一原因),在當時成為轟動一時的政治事件。在這首小提琴奏鳴曲的尾聲中,在鋼琴奏出沉重的送葬鍾聲伴奏下,小提琴發出悲憤的哀鳴。

內弗失事後,普朗克為她重寫了一遍末樂章悲痛的急板,以寄託自己對這位才華不凡的女小提琴家的誠摯的哀思。

㈧ 小提琴演奏家

蒂博(1880-1953),法國小提琴家。
海菲茲(1901-1987),猶太血統美籍俄國小提琴家。
米爾斯坦(1904- ),美籍俄國小提琴家。
d•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蘇聯小提琴家。
梅紐因(1916- ),猶太血統的美國小提家、指揮家 、國際音樂活動家。
謝林(1918- ),墨西哥籍波蘭小提琴家。
里奇(1918- ),美國小提琴家。
斯特恩(1920- ),美籍猶太血統的小提琴家。
格魯米歐(1921-1986),比利時小提琴家。
科崗(1924-1982),前蘇聯小提琴家。
拉賓(1936-1972),美國小提琴家。
阿卡多(1941- ),義大利小提琴家,指揮。
帕爾曼(1945- ),當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
朱克曼(1948- ),當代著名小提琴家。
鄭京和,韓國著名青年小提琴家。
克雷默(1947- )前蘇聯小提琴家。
穆特(1963- ),德國女小提琴家

㈨ 小提琴大師簡介

帕格尼尼(Pagenini 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義大利小提琴大師、作曲家。出生在義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熱亞那。父親是小商人,沒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愛音樂,是一個吉他和曼陀鈴業余愛好者。父親教他彈曼托林並請了一位劇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後又與熱亞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學習。他幼年充分顯露出音樂才能,不論什麼曲子,他立刻能輕松地演奏出來。同時他還學習作曲。八歲就寫小提琴奏鳴曲。11歲,在熱亞那舉行公開演奏會,獲極大成功。他13歲開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歲時,當時法國著名小提琴家魯道爾夫•克魯采爾,也就是貝多芬寫的《克魯采爾奏鳴曲》所獻給的那個人,聽了他的演奏時被驚呆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盧加宮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1825年後,他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他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表現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軍隊奏鳴曲》、《拿破崙奏鳴曲》、《愛的場面》、《魔女》、《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另外,還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種室內樂曲。1840年5月27日夜,這位被譽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人離開了人世,年僅五十八歲。
幼年即學琴,後去熱那亞和帕爾馬學習,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歲旅行演出,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
他的演奏將小提琴的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為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於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於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系去世後出版。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等。

帕格尼尼的父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歲時就開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後來又讓他師從小提琴家塞爾維托·科斯塔學習。帕格尼尼8歲時便創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並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爾的協奏曲。9歲加入市立歌劇院的管弦樂團。11歲就登台演奏自己創作的《變奏曲》。12歲時把《卡馬尼奧拉》改編成變奏曲並登台演奏,一舉成功,轟動了輿論界。隨後又赴帕爾瑪,師從當時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羅拉和指揮家帕埃爾學習。返鄉後,每天大約用12個小時練習自己的作品。13歲開始在義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後,他的琴聲又遍及法、奧、德、英、捷克等國。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師羅拉跳下病榻,自愧無顏為師。法國著名小提琴家羅多爾夫·克羅采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為他驚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記中寫道:「猶如見到惡魔的幻影」。為此,人們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稱作「惡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無論到哪裡演出都大獲成功,收入頗豐,可是源源而來的金錢,又因他嗜賭的惡習而輸的精光。據說他父親也是個賭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為賭注輸掉了。在帕格尼尼為演出無琴發愁之際,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國商人借給他一把瓜爾內里製造的名琴「卡隆珀」,這使演出大為增色,獲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動,對帕格尼尼說:「這把名琴就送給您了,但請切記千萬不可給別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餘,一生遵守了這一約定。在他去世後,後人遵照他的遺囑將這把小提琴交於日內瓦博物館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間,他忽然隱居起來,據說在練習吉他和務農,也有人說是為了與一位年長而富裕的寡婦之間的戀愛而躲避起來。此間,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與吉他合奏的奏鳴曲。1805年,23歲的帕格尼尼復出赴義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被拿破崙的妹妹莉薩·波拿巴·巴喬基聘為皮昂比諾的音樂指揮。三年合同期滿後,帕格尼尼的蹤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復出,在義大利許多城市舉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樂會。1828年維也納、1831年在巴黎和倫敦的演出均引起轟動。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馬賽,然後去尼斯,並於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開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為名震歐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豐富,情緒激奮,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樂會上才華橫溢地即興演奏。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然後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幾乎懾服了歐洲所有的藝術家,如文學大師司湯達、巴爾扎克、梅涅、大仲馬,音樂大師肖邦、舒曼、李斯特等,聽過他的演奏無不為之激動不已。他對肖邦、柏遼茲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柏遼茲還應帕格尼尼之邀寫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獻給他。而帕格尼尼雖從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夠輝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給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掙扎的柏遼茲2萬法郎。
帕格尼尼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卻備受疾病的折磨。他從小就病魔纏身,一生中幾度死裡逃生。46歲時,突然牙床長滿膿瘡,只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初愈,又染上嚴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兒子於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後,他的演出越來越少。過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斷向他襲來,後來他的聲帶也壞了,成了啞巴,只能靠兒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譯來與人溝通,可見他一生的成就來得多麼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為了隱藏自己獨創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將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後,人們才將他的作品編輯出版,總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傑出,其中《二十四首隨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成鋼琴曲;12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其中6首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鍾聲》)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點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兩個樂章遙相呼應,精彩迷人,無愧於它的標題《鍾聲》。作品1851年剛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將它改編為同名鋼琴練習曲。原作與改編曲雙雙傳於後世,至今仍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他還創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種室內樂作品等。

一、獨弦操聖手
義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傳奇式的人物,他創作和演奏過不少小提琴"獨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議的絕技,據說是在監獄里練就的。他曾因殺妻坐牢,看守准許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為消遣,他就在這根G弦上練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崙的姊妹盧卡和皮翁博公主埃麗薩·巴切科契請他到她的宮廷里當樂長,每兩星期在宮廷音樂會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經,常常不等他演畢就離席,但還是十分欣賞他天才的創造力,經常鼓勵他發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當時有一個貴婦人和他相戀,要求他寫一首隻用兩根弦演奏的《愛情場面》。他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愛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熱情的回答;最後, G弦和E弦上的雙音結合成愛情的二重唱。貴婦人聽了他的演奏大為感動。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轉的語氣對他說:"你剛才演奏了在兩根弦上無與倫比的東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發揮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應試試看。幾星期後,他果然寫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軍隊奏鳴曲(作品31號),標題是《拿破崙》。8月,在廣大宮廷聽眾之前演奏了這個作品。他後來所作的《瑪麗-路易絲奏鳴曲》(作品65號)、《宣敘調和三首詠嘆調的變奏曲》等,也都是專用G弦演奏的"獨弦操"。
二、吉它藝術的忠實探索者
帕格尼尼這個名字,總是與小提琴有著不解之緣。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詣,則鮮為人知。事實上,帕格尼尼不但會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為了潛心研究吉它,曾放棄了公開的小提琴演奏活動達數年之久。
歐洲的古典吉它藝術在十八世紀曾盛極一時,這與當時的幾位吉它藝術家如索爾、阿瓜多、朱里亞尼的努力倡導是分不開的。這幾位傑出人物作古之後,歐洲古典吉它藝術一時趨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得以復興。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時代,正是古典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他將許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機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稱藝術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幾乎都以技巧艱深而著稱,但他的吉它曲卻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優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藝術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不僅是因為他留下了幾首堪稱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於他在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對吉它藝術苦心扶植,為吉它藝術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復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亨里克·維尼亞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波蘭小提琴家、作曲家。

維尼亞夫斯基1835年7月10日出生於波蘭的盧布林,父親是醫生,母親善彈鋼琴。他的音樂天份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被發掘,當他八歲時有位捷克小提琴家聽了他演奏後,馬上表示:「He will make his name for himself。」他六歲起便愛上小提琴,八歲已能參加四重奏的演奏。1843年,他八歲時母親帶他投考巴黎音樂學院,這所世界聞名的音樂學院有一條清規戒律,不收12歲以下的外籍學生,在此之前他們曾經拒絕過少年李斯特的入學請求,但是這次院長奧柏破例收下了維尼亞夫斯基。他被巴黎音樂學院接受,進去J.Clavel的小提琴班, 一年後他轉到Lambert Massart的門下,1846年畢業時,他以輝煌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力演奏了維奧蒂《第17小提琴協奏曲》,獲畢業比賽第一名,這時他只有11歲,尚不到巴黎音樂學院的入學年齡。畢業於該校之後他私下 還與Massart學了兩年。1848年他與他的弟弟(彈鋼琴)一起於巴黎開了一場音樂會之後,他們更前往聖彼得堡開了五場非常成功的音樂會,甚至當時已在宮廷中擔任獨奏家的比利時小提琴家Henri Vieuxtemps [韋奧當 (1820-1881)] 也稱贊不已。
同年秋天他回到波蘭,結識了一位波蘭作曲家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他開始嘗試作曲,同時也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有些不足,隔年15歲的他又回到巴黎音樂院學和聲,一年後他便畢業。
當他學生的日子一結束,他便以一位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到處表演。1851- 1853年光在俄國他就與他的弟弟舉行了200場的音樂會。如此頻繁的演出,除了為他們帶來好評外,也遭致一些負面的批評,其中包括有位俄國作曲家也是樂評家的Alexander Serov便警告大家不要吹捧這些天才,並認為這兩兄弟僅能炫耀技巧而已。然而Henryk很快便證明他不只是位炫技者。到1853年他已創作並出版了有14首作品。
1858年維尼亞夫斯基與魯賓斯坦在巴黎合作演出。後來魯賓斯坦便極力邀請維尼亞夫斯基與他前往俄國聖彼得堡一同推動音樂發展。從1862年到1868年維尼亞夫斯基便在聖彼得堡新成立的音樂院中任教。
四年後,也就是1872年,維尼亞夫斯基再度展開他的世界巡迴演奏工作。頭兩年是在北美洲表演,第一年與魯賓斯坦共舉行215場表演,結束後二人皆疲累不已,然而維尼亞夫斯基卻與Paulina Lucca合作繼續次年的演出。如此雖然為他獲得財富,卻也危害到他的健康。1875年他回到歐洲,隨即繼任Vieuxtemps在Brussels Conservatory的教職到1877年止,然而期間仍不斷舉行音樂會。1876年在德國的巡迴表演,更讓人將他與Sarasate(薩拉薩蒂,西班牙小提琴家與作曲家)相比較。
之後維尼亞夫斯基雖然身體狀況每下愈況,甚至在演出中不支倒地,但為了經濟需求,他仍不斷巡迴表演,最後於1880年死在莫斯科。
維尼亞夫斯基的一生與俄羅斯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並不是因為他的祖國那時正被沙俄帝國吞並大部分,而是因為19世紀中葉以後俄羅斯的文化逐漸發達,文學、美術、音樂都有很大發展,彼得堡已成為歐洲的文化藝術名城。從1851年到1859年間維尼亞夫斯基多次到俄羅斯演出,在俄國他與鋼琴家魯賓斯坦兄弟二人結成畢生好友,他病重時就住在柴科夫斯基的贊助人梅克夫人家裡,他最終病逝在莫斯科。和一些早慧的天才音樂家一樣,維尼亞夫斯基也未能盡享天年,不滿45歲就離開了人世。在帕格尼尼之後的眾多小提琴家中,維尼亞夫斯基可說是最接近頂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國學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氣質。他不僅能輕松地炫耀過人的技巧,更能另聽眾感動得落淚。他以強烈的抖音(Vibrato)加強他優美動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質。魯賓斯坦稱贊他為:「當代無庸置疑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 維尼亞夫斯基的握弓方式與當時的習慣大不相同:他將右手肘抬得相當高,並且以食指第二關節以上部分壓緊弓。後來許多小提琴家採用此種方式,尤其是俄國學派。Carl Flesch [傅雷胥(1873-1944),匈牙利小提琴家,教育家] 所稱的『俄國式握弓』應該正是源自維尼亞夫斯基。在作曲方面,維尼亞夫斯基結合了自帕格尼尼之後的嶄新技法,並融入浪漫思想及斯拉夫民族色彩。從他的馬祖卡舞曲及波蘭舞曲便可證明他深具波蘭民族主義的思想。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二首小提琴協奏曲。另外則是在練習曲的創作上(L'ecole moderne與Etudes-caprices),可說是僅次於帕格尼尼的24首Caprices而最富有音樂性與挑戰性的小提琴練習作品。

克萊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 西元1875年2月2日生於維也納,1962年1月29日死於紐約,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四歲時就在父親的教導下開始學小提琴,他的父親是位醫生,同時也是狂熱的業餘小提琴家。後來在奧伯(Jacques Auber)的指導下,當他七歲時便獲得維也納音樂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許入學 — 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 他在那裡跟隨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學習小提琴,並與布魯克納(Bruckner)學習樂理共三年的時間。九歲舉行第一場演出,並空前非凡地在十歲獲得第一名成績。之後他前往巴黎音樂院(Paris 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師馬薩(J. L. Massart)繼續學習小提琴。1887年他與四位都較他年長十歲左右的小提琴學生同獲首獎畢業,當時他年僅12歲,至此之後他在琴藝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師的指導。 接下來的數年間,克萊斯勒在音樂事業上的發展並不順利,其間甚至有朝醫學及美術方面發展的舉動,但在無法忘情小提琴的情況下,再度重返樂壇。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則大獲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克萊斯勒返回奧國從軍,1914年因傷退伍並前往美國,但因反德情緒高昂,他只好暫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動。1941年他在紐約街頭漫步時遭車撞傷而不省人事,音樂界一度認為他沒有希望重返舞台。 然而一年後他就重登樂壇,演奏孟德爾頌(F.Mendelssohn)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並且技不減當年。
克萊斯勒在作曲方面以小提琴作品為主。年輕時唯恐因自己名氣不夠大,使人不願接受他的作品,因此他曾模仿舊時期音樂家的風格創作許多樂曲,並將樂曲冠上那些知名音樂家的名字,使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廣為流傳。另外他也改編其他形式的樂曲而為小提琴曲,並為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協奏曲寫裝飾奏(Cadenza),為後世留下豐富的音樂資源。

薩拉薩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於西班牙潘普洛納的一個貧苦家庭。5歲師從父親學琴,8歲首次公演,被視為神童。1854年到馬德里師從賽斯學藝,並有機會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獲賜一把名貴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並獲資助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5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法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爾。僅9個月就把音樂學院的小提琴課程全部學完並獲得了一等獎。1857年,視聽課獲一等獎。1859年,又獲得了和聲的一等獎,這在巴黎音樂學院有史以來還從未有過的事。17歲開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跡遍布五大洲,聲震世界樂壇,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盛況空前的熱烈歡迎。長達40多年輝煌的演出活動使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歲高齡仍技藝不衰。薩拉薩蒂的演奏技巧純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國學派典雅、優美的風格,又有熱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間色彩,音色優雅、飄逸和水晶般的純凈、明亮,聽起來宛如優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顫指,使強烈的感情更加激動人心。他的同時代人稱他為「本世紀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藝術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藝術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提琴表演藝術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們對他的評價:俄國小提琴教育大師奧爾:「薩拉薩蒂拉琴輕快自然,兩只手的運動和配合總是那麼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終就像做游戲那樣輕松,可是聽起來卻是那麼的理想。……他是個多麼走運的傢伙呀,不像我們整年整月地當小提琴的奴隸,有一天不練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著練琴,每天在那裡舒舒服服過日子。」……「他擁有一種動作十分迅速准確而又能保持長久的顫音(Trill),這種能耐是他技藝高超的絕妙證明。掌握特別動聽的琴聲的薩拉薩蒂只使用飛躍頓弓(Staccato Volant),這種頓弓不很快,但無限優美。……使他整個演奏閃耀出一種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聲雖氣魄不夠,但動聽之極,所以他的演奏總是令人覺得典雅和精美。」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萊什對薩拉薩蒂有過這樣的評語:「音色悅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畫盡致,代表著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 「琴要拉得乾乾凈凈,演奏應該無拘無束,流暢而輝煌,這是薩拉薩蒂教會我們的。現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術上完美無缺,演奏中始終要拉得十分准確而不允許那怕犯一點點錯誤,這都是從薩拉薩蒂登上藝壇後才隨之興起的風氣。……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來在演奏技術上靈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緊張,你一面聽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絕的份兒。他的顫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個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確地將運弓當作發出理想琴聲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觸琴弦總是准確地落在琴馬和指板之間那個正中央的點上。」當時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將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題獻給薩拉薩蒂,如:法國作曲家聖·桑的《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引子與迴旋隨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國作曲家拉洛的《F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曲》;德國作曲家布魯赫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蘇格蘭幻想曲》;波蘭作曲家維尼亞夫斯基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等。奧爾說:「通過出色地表演,使廣大聽眾了解布魯赫、拉洛和聖·桑的這幾首傑出的協奏曲的價值,是薩拉薩蒂一生演出活動立下的最大功勞。」 薩拉薩蒂不僅是完美的演奏家,還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時還特別擅長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創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餘首,都很精緻優雅。他一生中創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據比才歌劇改編的《卡門主題幻想曲》、《引子與塔蘭泰拉舞曲》等。奧爾對此給予了最肯定和真實的評價:「他那些獨具一格、才氣橫溢而又真正適合公開演奏的樂曲,如此鮮明地表現出他祖國那種熱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調的《西班牙民歌》,無疑是小提琴曲目寶庫中價值連城的珍寶。」這些作品既表現了高難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調,曾經風靡一時,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曲目。,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於西班牙潘普洛納的一個貧苦家庭。5歲師從父親學琴,8歲首次公演,被視為神童。1854年到馬德里師從賽斯學藝,並有機會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獲賜一把名貴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並獲資助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5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法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爾。僅9個月就把音樂學院的小提琴課程全部學完並獲得了一等獎。1857年,視聽課獲一等獎。1859年,又獲得了和聲的一等獎,這在巴黎音樂學院有史以來還從未有過的事。17歲開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跡遍布五大洲,聲震世界樂壇,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盛況空前的熱烈歡迎。長達40多年輝煌的演出活動使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歲高齡仍技藝不衰。薩拉薩蒂的演奏技巧純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國學派典雅、優美的風格,又有熱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間色彩,音色優雅、飄逸和水晶般的純凈、明亮,聽起來宛如優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顫指,使強烈的感情更加激動人心。他的同時代人稱他為「本世紀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藝術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藝術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提琴表演藝術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們對他的評價:俄國小提琴教育大師奧爾:「薩拉薩蒂拉琴輕快自然,兩只手的運動和配合總是那麼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終就像做游戲那樣輕松,可是聽起來卻是那麼的理想。……他是個多麼走運的傢伙呀,不像我們整年整月地當小提琴的奴隸,有一天不練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著練琴,每天在那裡舒舒服服過日子。」……「他擁有一種動作十分迅速准確而又能保持長久的顫音(Trill),這種能耐是他技藝高超的絕妙證明。掌握特別動聽的琴聲的薩拉薩蒂只使用飛躍頓弓(Staccato Volant),這種頓弓不很快,但無限優美。……使他整個演奏閃耀出一種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聲雖氣魄不夠,但動聽之極,所以他的演奏總是令人覺得典雅和精美。」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萊什對薩拉薩蒂有過這樣的評語:「音色悅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畫盡致,代表著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 「琴要拉得乾乾凈凈,演奏應該無拘無束,流暢而輝煌,這是薩拉薩蒂教會我們的。現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術上完美無缺,演奏中始終要拉得十分准確而不允許那怕犯一點點錯誤,這都是從薩拉薩蒂登上藝壇後才隨之興起的風氣。……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來在演奏技術上靈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緊張,你一面聽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絕的份兒。他的顫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個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確地將運弓當作發出理想琴聲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觸琴弦總是准確地落在琴馬和指板之間那個正中央的點上。」當時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將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題獻給薩拉薩蒂,如:法國作曲家聖·桑的《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引子與迴旋隨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國作曲家拉洛的《F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曲》;德國作曲家布魯赫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蘇格蘭幻想曲》;波蘭作曲家維尼亞夫斯基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等。奧爾說:「通過出色地表演,使廣大聽眾了解布魯赫、拉洛和聖·桑的這幾首傑出的協奏曲的價值,是薩拉薩蒂一生演出活動立下的最大功勞。」 薩拉薩蒂不僅是完美的演奏家,還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時還特別擅長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創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餘首,都很精緻優雅。他一生中創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據比才歌劇改編的《卡門主題幻想曲》、《引子與塔蘭泰拉舞曲》等。奧爾對此給予了最肯定和真實的評價:「他那些獨具一格、才氣橫溢而又真正適合公開演奏的樂曲,如此鮮明地表現出他祖國那種熱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調的《西班牙民歌》,無疑是小提琴曲目寶庫中價值連城的珍寶。」這些作品既表現了高難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調,曾經風靡一時,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曲目。

㈩ 世界著名小提琴手

喬治·埃奈斯庫
(Georges Enescu,1881—1955)
喬治·埃奈斯庫是一位通才式的羅馬尼亞小提琴家。他生於摩爾多瓦地區維爾納弗縣的利文鎮。作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樂《羅馬尼亞狂想曲》奠定了他作為羅馬尼亞民族樂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對於他的鋼琴演奏,連著名鋼琴家阿圖爾·魯賓什坦都這樣說:「他是一位就連我也要感到眼紅的非常了不起的鋼琴家。」而作為指揮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埃奈斯庫小提琴演奏的最重要特徵在於,他將法比小提琴學派的演奏手法於他在童年時代就很喜愛的羅紀尼亞民間音樂中的吉普賽音樂(拉烏塔里,Laoutari)的表演傳統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十分獨特的演奏風格。由於他的包括作曲在內的多方面的音樂才能,使他的演奏給人們的印象不只是在拉琴,同時也是在即興創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鮮的,都像是演奏新作。埃奈斯庫在小提琴演奏的運弓方面有他獨到之處,他喜愛弓幅寬闊的連音奏法,這使他的演奏充滿了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蒂博(1880-1953),法國小提琴家,他與科爾托、卡 薩爾斯組成的室內樂團,被稱贊為「黃金三重奏團」 ,是本世紀最高水平的室內樂團。
海菲茲(1901-1987),猶太血統美籍俄國小提琴家, 6歲即在音樂會上演奏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 ,對這位演出行程式50萬海里的偉大小提琴家的普 遍評論是:海菲茲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熾熱的情 感與深邃的智慧熔於一爐,為候控製得恰到好處;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他都能做到,並且做得 出類撥萃、不同一般。他對弓子壓力很大,發出宏亮 的聲音,左手的力的揉弦帶來輝煌的輝煌音色。他的 演奏表情深刻,強弱對比出神入化;風格朴實優美, 銷量已超過300萬張。他改編過150首小提琴作 品。 最近,rca將海菲茲的全部錄音製成cd,全集共 46輯65張cd。
米爾斯坦(1904- ),美籍俄國小提琴家,他的演奏 給人一種嚴峻的感覺和高貴的氣質,技巧極為出色, 跳弓輕巧精確,音色美妙精緻、優美,他的精湛技藝 和優美風格使他擠身於當代名家之列。
d·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蘇聯小提琴家,他 的演奏技術精湛,風格樸素高尚,表情深刻,氣魄豪 放,音色溫暖感人,被公認為當代最卓越的小提琴家 之一。
梅紐因(1916- ),猶太血統的美國小提家、指揮家 、國際音樂活動家,1969年起,三次連任國際音樂家理 事會主席。演奏技巧高超、感情豐富、音色清澈甜美,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
謝林(1918- ),墨西哥籍波蘭小提琴家。他的演奏優 美雅緻,風格高尚,音色優美,能很好的表達原著的思 想感情,被認為是一位很敏感、很有修養的藝術家。他錄制的6首無伴奏以巴赫奏鳴曲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錄音。
里奇(1918- ),美國小提琴家,技術高超,演奏19 世紀炫技性曲目尤為得心應手。其演奏驚人的准確,以 技巧取勝。他的演奏繼承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和風格 。技巧嫻熟,音色清澈。他是第一個錄制帕格尼尼的24 首隨想曲的小提琴家,是最有特色的小提琴大師之一。
斯特恩(1920- ),美籍猶太血統的小提琴家。演技 精確無暇,音色溫暖,音量宏大,以力度恰到好處著稱 。他與著名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倫納德·柏恩斯坦 同是當代美國音樂界的領袖人物。
格魯米歐(1921-1986),比利時小提琴家,比利時小提 琴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色純凈圓潤,風格優雅, 技法嫻熟,樂曲處理洗練細膩,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耐人 尋味的韻律。
科崗(1924-1982),前蘇聯小提琴家,擅長演奏帕格尼 尼的作品。他的演奏具有濃郁的斯拉夫風格,感情豐富 ,輕松自如,純凈精確,明快優雅,富抒情性。演奏不同風格的作品,都能提示樂曲的神韻,令人回味無窮。
拉賓(1936-1972),美國小提琴家。音色優美,技巧華 麗而嫻熟,曲目極其廣泛,對個時期的作品都有深刻的 理解和動人的表演。可惜他英年早逝,評論家說,他若 多活幾年可以與海菲茲並駕齊驅。
阿卡多(1941- ),義大利小提琴家,指揮。演奏技 藝輝煌,感情豐富,能深深拔動聽眾的心弦,有「帕格 尼紀專家之稱」。
帕爾曼(1945- ),當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生 於以色列,不幸4歲患小兒麻痹,雙腿殘廢,坐輪騎演 奏,演奏感情真摯,風格宏偉,技巧嫻熟而輝煌。善於 以變幻無窮的音色表現不同時代作曲家的特點和心理, 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魄力。
朱克曼(1948- ),當代著名小提琴家,與帕爾曼同 生出於特拉維夫,他的演奏具有火一般的熱情,音色 優美、富有歌唱性,技巧和表現力相當出色。他常同妻 子(長笛演奏家)到世界各地演出。
鄭京和,韓國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演奏技藝高超,音色 純凈優美,表情豐富,親切感人。
克雷默(1947- )前蘇聯小提琴家,演奏技巧精湛, 善於細膩而生動的表現內在情感。
穆特(1963- ),德國女小提琴家,演奏即豪放、沖 動,又溫柔、沉靜,表現出睿智和較深的音樂感。「 風格沉靜而忠於原作,左手手指十分靈活,顫音妙不可言。」而且經卡拉揚指點後,「揉弦更加飽滿、結 實,樂曲的演奏工整完善,一絲不荀」。卡拉揚稱贊 她為「自年輕格梅紐因之後的最偉大的青年音樂天才」。

還有帕格尼尼,中國的薛偉,呂思清,盛中國等

閱讀全文

與法國小提琴師在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9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2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5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3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4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7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2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2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4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3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5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6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7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9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