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傳統工藝代表人物有哪些

法國傳統工藝代表人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3 15:03:06

Ⅰ 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及藝術特色是什麼

1814年3月聯軍進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下詔退位,路易十八隨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復辟。在復辟年代裡,一些知識分子是苦悶的,在文學和藝術上掀起了浪漫主義運動。法國浪漫主義藝術的主要代表是借里柯和德拉克洛瓦,雕刻方面的代表是呂德、卡爾波等人。

借里柯(Dericault,1791—1824)短促的一生與馬緊密相連,他自幼崇拜馴馬演員,畫馬的作品多達千幅,最後還因墜馬受傷而死於33歲的盛年。《受驚的馬》、《獅攫馬》、《埃普松賽馬》都是捕捉動物神情的力作。不過,借里柯最可貴之處還在於他的畫筆凝聚著時代感情。1812年,他第一幅參加沙龍的作品《騎兵軍官在沖鋒》便以一位揮刀馳騁的指揮官表現出戰火紛飛的年代,榮膺金獎。兩年之後,他又展出《受傷的龍騎兵退出戰場》,與前者形成鮮明對照,絕好地體現了拿破崙的潰不成軍。1816年,「梅杜薩」號軍艦由於指揮者無能,觸礁沉沒,軍官乘救生艇逃命,並對試圖登艇的士兵開槍。義憤填膺的借里柯當即創作了巨幅油畫《梅杜薩之筏》,該畫取金字塔式的構圖,右下角是已被浸泡得變色的屍體,左面是抱著兒子遺體,衰弱得無法動彈的老水手,第三組人是堅持了14天的倖存者,他們發現了海平面上的一點帆影,正在把最健壯的一個黑人推到高處去揮舞衣衫。畫家廢寢忘食地工作,在幾個月中只到海邊去了一下一為了觀察烏雲密布的天空。這位寫實主義的偉大先驅扎了真正的木筏放在畫室里,並請來肝炎病人作模特兒,把在驚濤駭浪中漂流的苦難表達得淋漓盡致。如果你長久地置身畫前,會有海浪擊身的逼真感。當這幅巨作在英國首次展出時,便被視為浪漫主義的偉大宣言。

德拉克洛瓦(Delacroix,1798—1863)見到《梅杜薩之筏》時所受到的感動無疑是其激情一瀉千里的催化劑,而《但丁之舟》便是這頭浪漫主義獅子的第一聲怒吼。冥河裡盪漾著不祥之波,煉獄中閃現著熊熊烈火,水中的鬼拚命然而徒勞地扒著船幫,冀望回到陽界。

1824年是美術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吉洛德和借里柯的相繼去世使該年古典與浪漫之爭的代表變為安格爾和德拉克洛瓦,而後者的《希阿島的屠殺》更標志著浪漫主義盛期的到來。畫家取材於舉世矚目的事件,表現希臘民族所遭受的凌辱。土耳其騎兵把希臘婦女拖在馬後,嬰兒在已被折磨致死的母親身上爬來爬去地尋找乳頭,悲天憫人的藝術激起人們對被壓迫者的無限同情。

德拉克洛瓦的奔放不羈在《薩達納巴爾之死》中體現得最為充分,火紅的色調、雜亂的場面。奇怪的章法使格羅都不禁發出感嘆:「這真是繪畫的屠殺啊!」事實上,亞述王以目睹心愛的女人、犬馬被殺為樂,然後與城共焚,這真是一場近似瘋狂的描繪,若不如此又何以表現呢?然而,畫家的想像力達到頂峰的作品還要數《自由領導人民》。上界的女神半裸地出現在街壘上,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槍,率領著起義者沖鋒陷陣。我們不會有任何不協調的感覺,這是因為逼人的氛圍,槍林彈雨的場面已經吸引了我們的全部注意。而當我們意識到這千軍萬馬的效果競通過五、六個人物便表現出來時,又怎能不對畫家的概括和誇張能力感到折服呢?代表著浪漫派色彩成就的《阿爾及利亞女人》是德拉克洛瓦赴東方後所作,絢麗的綢緞、壁毯和閃亮的首飾、珍寶似乎把形溶化在神奇的東方情調之中,達到響亮而和諧,濃艷而自然的境界。

題材的多樣本是德拉克洛瓦的顯著特點,其肖像畫《喬治桑》。《肖邦》、《墓地少年》,動物畫《獵獅》、《阿拉伯人與馬》都代表著該時代的最高水平。他最後20年的主要精力放在幾組大壁畫上,它們是波旁宮的國王大廳和圖書館(1833—1847),盧浮宮阿波羅廳(1848—1851),聖蘇爾比斯教堂(18491861)的壁畫。充滿強烈宗教感情的《雅各與天使搏鬥》表明這位大師即使在暮年仍具有絲毫不減的創作慾望和熱情。

Ⅱ 19世紀法國有哪些主要藝術流派與思潮其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一。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

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社會背景: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盪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產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斗爭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
它的基本特點是:採用古典形式,體現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和神話題材,人物充滿著為自由和共和而戰的英雄氣概;畫風古樸、庄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准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該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國畫家大衛《馬拉之死》和《拿破崙加冕式》,安格爾《泉》。

二,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產生於大革命失敗以後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美術。
浪漫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爭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導人民》描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對封建政權的場面。浪漫主義繪畫另一位傑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歷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里市民》,畫家描繪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崙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

現實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現實主義美術產生於19世紀中期的法國。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進的知識分子產生了不滿和苦悶的情緒。因此他們要求真實的表現現實,並且對現實加以暴露和批判。現實主義的基本特點是:強調藝術的時代特點,直接描寫當前的時代風貌和斗爭。

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於農民,擅長用農民的眼睛看這個農民的世界,他的藝術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法國19世紀40~60年代農村的面貌。他既歌頌農民的善良、淳樸、熱愛勞動的本質,也表現他們的保守、虔誠、逆來順受的弱點。代表作品《播種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這樣的特點。列賓是俄國現實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賓曾去伏爾加河寫生,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地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

四。「印象畫派」

印象畫派的藝術特點、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過《日出·印象》、《櫻桃和桃子》兩幅作品表現了印象畫派不同時期的藝術表現風格。

(1)印象畫派產生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19世紀後半期,一些青年畫家對統治歐洲藝術的種種清規戒律表示不滿;在科學證明「顏色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的啟發下,主張戶外寫生,他們從畫室里走出來發現了千變萬化的大自然。在描繪自然景色時,他們重視光、色和大氣的表現,他們把光看作是「繪畫的主人」,光的強弱變化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裡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們大多用原色作畫,因此色彩特別清新、明亮。他們努力去觀察自然,要達到的目的是「對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畫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莫奈和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畫家組成了一個「無名畫家協會」,在巴黎舉行畫展,引起了很大轟動。其中,莫奈的畫《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矚目。這幅畫表現了在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透過晨霧觀看太陽初升的瞬間印象。一位評論家在看了畫展後,寫了一篇文章,對這幅畫大加嘲諷,說莫奈等畫家是一群「印象主義者」,不料,「印象派」這個名稱從此在畫壇上確立,《日出·印象》成了這一畫派的標志。馬奈的畫注重光色關系,色彩艷麗,光線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畫家想表現外光下的人體和色塊的對比,這幅畫在當時曾引起激烈的爭論。

(3)後期印象畫派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了後期印象畫派,他們反對印象畫派對客觀世界的描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現象上,主張藝術應區別於照相,要揭示主觀世界,重要的不在於寫形而在於寫意,重視自我的表現,強調變形和誇張。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表現出追求光明、熱情、熱愛生命的主題。《向日葵》寫意重於寫形,表達了主觀的熱情。法國的塞尚特別注重物體的結構,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概括為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他對幾何形體的探索和變形啟迪了後來的立體派,他被推崇為「現代藝術之父」。法國畫家高更的藝術風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單純,平塗色彩,缺乏立體感,沒有明暗,卻有著濃郁的裝飾味道。其代表作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五。「現代主義美術」

現代主義美術產生的原因、藝術特點、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過《舞蹈》《格爾尼卡》《那不勒斯來的男人》《紫紅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現代主義美術的藝術特點。

(1)現代主義美術的概念、出現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20世紀以來出現的許多與傳統美術流派不同的美術流派統稱為現代主義美術。它出現的原因是:20世紀以來,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創傷;工業化帶來的快節奏生活也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使人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他們開始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稱為野獸派的法國畫家馬蒂斯是現代主義美術代表之一。其代表作《舞蹈》。
現代主義美術最有影響的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他作為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以《亞威農的少女》一畫完全顛覆了過去具象寫實的傳統手法,
。《格爾尼卡》壁畫,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

Ⅲ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及藝術特色是什麼

1848年—1870年是現實主義大放光彩的時代。宗教對於解決當代社會問題的無能為力和科學技術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使人們對進步充滿深刻的信念,渴望在藝術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時代。1848年的一代畫家也都具有求新的要求和直接觀察的興趣,熱愛即刻可及的現實,庫爾貝(Courbet,1819—1877)是他們最好的代表。他在1855年送交世界美展的1l件作品中,最重要的兩幅《奧爾南的葬禮》和《畫室》落選,於是,他撤回全部作品,自租場地舉行(現實主義一庫爾貝40件作品展》,並且宣布:「我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如實地表現我所生活的時代的風俗和思想面貌。」《畫室》是庫爾貝生活環境的集中反映,畫中有他最好的朋友一為現實主義而戰的評論家和畫家,有各種年齡的模特兒,有象徵人民的罷工工人和愛爾蘭婦女,還有一個正在聚精會神地觀看畫家創作風景的小孩。這些毫不相乾的人物被安排在一個畫面之中,沒有任何做作之處地概括出該畫副標題所示:我的10年生活。《奧爾南的葬禮》堪稱繪畫中的「人間喜劇」,掘墓工、死者的親朋好友、維持治安者、法官、公證人、教士、市長都得到人木三分的表現。雖然除個別人之外,他們都是例行公事,表示哀悼,無任何其他表情、動作,構圖又基本上是在一條直線上安排這些著黑衣者,庫爾貝卻能把畫面組織得引人入勝,而且對各個人物心理都有頗具匠心的考慮,把它們的奸詐、貪婪、虛偽毫不留情地揭示出來。源於生活的這種真實美既摧毀了新古典主義的理想美,也摧毀了浪漫主義的誇張美,代表了個體主義的時代精神。

庫爾貝是位畫路極其寬廣、手法極為多樣的大師,不管對象是風景、靜物,還是肖像、動物,也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能盡微致廣,達到畫品淵懿、精卓宏麗的崇高境界。怡然自得的《塞納河畔少女》,滿腔悲憤的《石工》,一掃積郁的《埃特爾塔懸崖雨後》,靜謐幽深的《鹿之小憩》,無不氣魄雄偉,刻畫精到,使後世畫家大受裨益。

19世紀30~70年代,楓丹白露森林的小鎮巴比松吸引了許多畫家,他們在那裡聚會和出遊作畫,既得見原始荒涼的自然風貌,感受到逃離鬧市的愜意,又與不遠的巴黎保持著接觸,了解世界美術的動向。面對法國大地所作的寫生從此更徹底地驅逐了義大利風景,這就是影響巨大的巴比松畫派。其主將盧梭(Rousseau,1812—1867)畫風沉鬱渾穆,尤擅描繪樹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澤的深邃。《森林出口》、《陽光下的橡樹》繪出蜿蜒扭曲、疤痕累累的虯枝,遮天蔽日的密葉,遭雷擊斷的老乾,形象的豐富含情令人嘆為觀止。《橡樹林》出色地刻畫了陽光下的草地和在濃重樹影中嚼草飲水的牛群,生趣盎然,美不勝收。他對於空氣感和光的探索,對同一景緻在不同時刻的氣氛變化所作的研究,更為印象派的出現開辟了道路。當然,對印象派影響最大的巴比松畫家首先還是外光派巨子杜比尼(Daubigny,1817—1878)。他的《春天》、《六月的原野》以分離、復加的大筆觸抒寫陽光明媚、春風拂煦的景色。逐漸地,水成為他畫中的靈魂,「博丹」號畫舟載著他沿塞納河和瓦茨河,去捕捉天光雲影,暮色晨曦。《維埃爾威爾的黃昏》、《瓦茨河上的落日》、《奧伯特沃茲的水閘》即奇變瑰麗的水天取代了透明的山嶺,贏得「畫水的貝多芬」的美譽。使莫奈發出贊嘆的《維埃爾威爾》是現場寫生,畫家用木樁把畫布固定在露天,長時間地等待著大塊雲朵被風捲去的時刻。在大風颳起之時,他記下倏忽瞬息的妙境,不拘細節,昂揚激越,厚厚的畫面好似在動盪不已。

巴比松畫家的風格和自然景物一樣豐富。迪普雷(Dupro,1811—1889)喜愛用厚稠的顏色,把光積聚在畫面中心,電閃雷鳴。暴雨乍收時的樹林是他最擅長的主題。迪阿茲(Diaz,1807—1876)以晦明變幻的沼澤樹叢為特色,從縫隙中射人的強光把濕潤的草、磷峋的樹皮、堆積的枯枝敗葉照得如火燃燒。特洛容(Troyon,1810—1865)則長於用逆光表現林中歸來的牧群,《牛欄》、《牛群》中那曠遠的地平線和恬靜的鄉村情調引入遐思和神往。

有些評論把柯羅(Corot,1796—1875)列人巴比松七星,那是因為他時常住在楓丹白露森林,同摯友杜比尼一起作畫的緣故。盡管每年都到外國和法國各地寫生,他卻始終迷戀著最早給他深刻印象的這片森林。柯羅一生未婚,家境富裕,但很晚才得以獻身他所酷愛的繪畫,因此,他對作品不斷增長的商業價值絲毫不感興趣。他不慕時尚,不求名利,忠實於自己的眼睛,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抒情詩一樣的藝術。《蒙特之橋》一反傳統的細微刻畫,只用連續不斷的橋孔和參差的樹干交織成令人回味的節奏,寧靜水面上盪舟者的紅帽給幽深的空間增添了無限生機,好似奏嗚曲的強音。《孟特芳丹的回憶》則更像一首夢幻曲,婀娜多姿的巨樹舒展開臂膀,帶著朦朧的樹冠,伸向天穹。湖泊、草地都被蒙上了一層輕紗,暗部突破了傳統的瀝青色,發出神秘而透明的紫灰振響。柯羅曾把自己的畫分為兩類,一類是送往沙龍展出並獲得巨大聲譽的作品,如《林中仙女之舞》;一類是不出示於人的悅己之作,如《納爾尼橋》、《羅馬競技場》、《陶韋大街》、《夏特大教堂》、《海邊的帆船》。它們雖是小幅,卻逸筆縱橫,言簡意賅,色彩的明亮單純和陽光的效果都不讓後來的印象派。柯羅作畫不選地方,常常坐在大路的正中寫生。越是平凡的景緻,越能使他施展才能。即使面對最繁瑣的風景,他也能從容不迫地簡化和提煉,發掘出和固定下它的隱艷馥郁。柯羅卓絕千古的風景有時使人忘記了他同時也是肖像畫大師,他的(藍衣女人》、《帶珍珠的少女》、《梳妝》都以毫無雕琢的美和更現代的筆法,代表著該世紀藝術的精華。

米勒(Millet,1814—1875)出身農民家庭,雖然在巴黎已經以畫裸女聞名,但巴比松的田間勞動者使他看到自己多年夢想的升華。於是,他攜全家來到這里定居,使一幅幅平凡的農村生活場面放出奇光異彩。1848年,《簸谷者》作為他一系列作品的第一幅,在沙龍展出,立即引起轟動。它實現了許多畫家長期的求索,也被憎恨這種藝術的人說成是「誇大事實」。《扶鋤者》是位從清晨起便在貧瘠土地上奮力勞作的農民,他想直直腰,喘息一下。從他扶著鋤柄的雙臂,臉上的汗水和張開的嘴,可以看到他疲勞的程度。有的評論指責這種充滿同情的真實描繪「不是繪畫,而是宣言」。對此,米勒氣憤地寫道:「這么說,連我們看到憑額上汗水養活自己的人時就會產生的想法都不允許有了!」事實上,米勒藝術的深刻社會意義恰恰在於史詩所不能達到的質朴平凡。就以《拾穗者》為例,三位穿著粗布衫裙和沉重木鞋的農婦費力地彎著腰,在收割過的田裡尋找遺落的一點點麥穗。畫家沒有作任何美化,我們甚至看不清她們垂向地面的臉,但是,勞動的神聖,要土地獻出糧食的精神,已是對勞動者最好的頌歌。正是由於它使公眾首次驚奇地發現平凡勞動的偉大,所以才「在拾穗者背後的地平線上,似乎有造反的長矛和1793年的斷頭台」。米勒一般採用橫的構圖,讓紀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現在森林盡頭的曠野上,《牧羊女》就是這種構圖的典型。在大批農民擁人工業化城市之時,一位終日與羊為伍的姑娘像雕像一樣默默地站著,她那迷茫的目光是在憧憬,還是在悵惘?遙遠的地平線,明朗的天邊,把她的希望和我們的思想一起帶向了遠方。現已證明,米勒的《晚鍾》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藝術作品。在蒼茫暮色中,隨著遠方教堂的鍾聲垂首祈禱的農民夫婦引起過人們多少感觸和聯想!他們是在慶賀嬰兒的誕生?祝願婚姻的幸福?還是為死去的親人默哀?或者是否可以說,那裊裊不絕的餘音包含了整個社會和人生?

米勒晚年得到官方違心的承認,境況的改善使他有可能運用各種技法和材料,並創作傑出的風景畫:雲濤洶涌的《起風》,隱秘寂靜的《月下羊圈》,氣象萬千的《四季》。現存盧浮宮的《春》描繪雨後的彩虹與怒放的野花,尤其清音遐發,不同凡響。

正如米勒是謳歌農村生活的大師,杜米埃(Daumier,1808—1879)則是反映城市生活的巨匠。他以漫畫開始藝術生涯,諷刺國王路易·菲利浦侵吞民脂民膏的作品《高康大》使他遭到6個月的監禁,但是,經過迫害的畫筆反而愈加犀利,拿破崙三世皇帝和梯也爾又相繼成為它辛辣嘲諷的對象。《1834年4月15日的特朗斯諾南街》、《立法肚子》的正義與幽默使他大名遠揚。從1835年起,他轉向石版畫,在取消了新聞自由的情況下,把可笑的資產者。銀行家、法官、市儈放入畫面,時而也和下層市民開開玩笑。盡管他從事油畫的願望最終服從了更自由、敏捷的版畫創作,但他仍然留下了近300幅詼諧、簡潔的油畫。《寬恕》以一位振振有詞的律師作為主體,同掩面而泣的婦女、無動於衷的法官、憲兵形成鮮明對比,佔了背景大半的基督受難像絕妙地點出了「寬厚仁慈」的虛偽。藝術愛好者是杜米埃最喜愛的主題之一,嗜畫成癖的收藏家,自命不凡的畫家、雕塑家,虛張聲勢的街頭歌唱家是那樣令人開心和同情。在創作中,杜米埃從來都毫不遲疑地略去與主題沒有直接關系的一切。《三等車廂》僅勾出人物的大輪廓,在暗部略施薄色,連放稿留下的方格都未蓋上,旦已經足以讓我們看到該時代的生活節奏和中下層人民的所思所想。《唐·吉訶德》更是只用富有雕塑感的寥寥數筆,繪出一個瘦骨伶仃的身影,連五官都省略掉了,但卻使這位令人憐憫的英雄呼之欲出。這種純然獨創的「寫意」對後世的藝術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世紀的法國雕塑在這里很值得提一提。這時,處於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對於拓寬雕塑的領域,改變藝術氛圍起了重要作用。雕塑作品的主要需求者由少數的貴族變為大量的個體資產者和公眾協會。在1825年左右,法國各大城市的種種協會發起和組織為名人立像已成為風氣,市長、尊貴的公證人、著名的醫生、卓越的作家和畫家的石雕或銅雕像矗立於公眾場所,即便是最邊遠偏僻的小鎮,都可以見到幾尊雕像。與此同時,雕塑學校也在各地紛紛建立,以適應這一空前需要。蓬勃發展的形勢和藝術趣味的演變還直接反映到與雕塑關系極為密切的工藝美術上,如陶瓷、蠟台、鍾表、傢具的造型裝飾。自然的抒情中和了古典的嚴謹,迎來一個天才選出的繁榮時代。

在將表現對象從君主轉向名人、學者之時,雕塑家自然而然地改變了最初通過英雄的肌肉傳達澎湃激情的辦法,而去著力捕捉人物深邃的思想和內心世界。這一傾向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安吉爾·大衛(David d』Angers,1788—1856),是位同路易·大衛同樣熱情的雅各賓黨人。他的政治信念一旦與對古典的熱愛結合一處,便使手下的石塊產生了神奇魅力。埋葬傑出人物的法國先賢祠的大門門楣的高浮雕便是由他製作的。在橫排巨字「偉人們,法蘭西感激你們」的上方,代表法蘭西民族的女神正由自由和正義之神陪伴,頒發代表永生的桂冠。伸出手來接受這一無上榮光的既有拿破崙和他的眾將、士兵,也有律師、科學發明家和藝術家。盡管它採用了巴底農神廟的形式,卻洋溢著一切仿古作品所無法比擬的藝術個性和英雄主義感情。

安吉爾·大衛的一個重大貢獻在於他通過人物雕像,特別是通過精美的紀念章,大膽地將時尚服裝引入19世紀雕塑,他也因此被視為在法國藝術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人物。《維克多·雨果紀念章》、《蕾卡米埃夫人紀念章》為其傑作。他雕刻的人物均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為了做到在表達人物特點上的人木三分,他甚至使用強烈誇張,乃至變形的手法,堪稱是激昂的德拉克洛瓦和詼諧的杜米埃的當之無愧的先驅。

與安吉爾·大衛相比,普拉迪埃(Pradier)的作風則嚴肅、悲壯得多,他通過形的簡潔、提煉,體現出特有的高雅,並因此得到來自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兩方面的贊賞。他的作品,不論是尼姆噴泉的紀念碑式巨雕,還是供私人收藏的青銅小雕塑,都無不大氣磅礴,令人賞心悅目。

19世紀最偉大的動物雕塑家非巴里(Barye,1796—1875)莫屬。他突破古典穩重、矜持的規矩,敏銳無比地捕捉神情、動態,把握住動物最生動、可愛的一瞬,描繪出各種動物千差萬別的習性。當然,他最喜愛表現的還是威震八方的猛獸,他所作的雄獅,有巴黎市中心盧森堡公園中巨大的群雕,也有普遍可見的鎮紙的文具,都以生機和力量震撼人心。《老虎戰鱷魚》、《獅攫蛇》、《奔跑的大象》、《虎吞鹿》都以奇特的想像力,辟前人未有之境。那粗糙的毛。如箭在弦一般的緊張、富有表情的肌肉,把野獸為生存而奔走和搏殺的喜怒哀樂集中、感人地表現出來。

達魯(Jules Dalou,1838—1902)的天才在於為19世紀的法國紀念碑雕塑注入了民族精神,其典型代表作首推矗立於民族廣場的《共和國紀念碑》。從無數競試者中脫穎而出的這一傑作使凡爾賽的神靈和君主最終讓位給了人民形象的代表—一位頭帶法國大革命軍帽的法國婦女。她平凡,樸素,果敢堅毅,筋骨堅實,目光中充滿自信,正指揮著向勝利的進軍。她的儀仗隊不是功勛卓著的將軍們,而是兩頭巨獅和兩位男女勞動者。被可愛的孩子們簇擁的豐盛女神是位壯實的農婦,而肌肉隆起的赫拉克利斯則是位肩扛鐵錘的強健的工人。民主、共和的情感與傳統的雕塑形式結合得天衣無縫。它的中選標志著法國公眾具有了現代的審美趣味。

達魯出身於普通勞動者家庭,這使他更加接近勞動群眾。在巴黎公社期間,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正直,擔任了盧浮宮博物館的館長,為使世界的藝術瑰寶免遭損失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創作的工人、農民的大量雕像令人感受到一股被壓抑,忍無可忍的情感,在他們綳緊的肌肉中凝聚著即將進發的偉力。達魯為盧森堡公園所作的《德拉克洛瓦紀念碑》也是19世紀法國藝術中最出類拔萃的雕刻之一。兩位天神正在掠走一位漂亮的裸女,而她一面在絕望地掙扎,一面回轉身來,把一枝枝鮮花敬獻在偉大畫家的像前。

此時法國最著名的大型紀念性雕刻還有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死者紀念碑》,作者巴托洛梅(Bartholom,1848—1928)運用了古埃及墳墓的建築式樣,在下層墓穴中作了尊單膝跪地、雙臂伸向上方的天神,正在為一對死去的夫婦祈禱;上層作了左、右兩列走向墓門的人群,在他們之中,有老邁不堪者,四肢殘斷者,掩面戰栗者,以吻訣別者,絕望的動態突出著死亡的主題。

象徵法國革命精神的《自由領導人民》在雕塑中找到了它的姐妹作《馬賽曲》。呂德(Rude,1784—1855)為巴黎凱旋門所作的這尊巨形浮雕表現志願軍出發的場面。代表馬賽曲的形象在振臂高呼,每個人體都進發出勢不可擋的鋼鐵力量,激昂的鬥志和強烈的動感使觀眾的英雄主義油然而生。呂德既愛爽快勁健、強調動勢的浪漫派手法,同時又保持著精湛的現實主義觀察。《小漁夫》、《貞德聽到召喚》、《拿破崙成為不朽》、《奈依元帥像》都是他獨特風格的體現。呂德的學生卡爾波(CarPeaux,1827—1875)紮根於真實,從巴洛克和羅可可藝術中汲取了誘人之處,以輕盈歡快的動態令人神魂顛倒。他的女人體群雕《舞蹈》和高浮雕《花神》如此逼真和新鮮,盡管被指責為「侮辱婦女」,卻仍使巴黎歌劇院和社依勒里宮燦然生輝。他為巴黎天文台噴泉所作的《世界四方》以手拉手的4個人體代表不同人種,運用造成強烈光影的手法,把寫實主義的構思、自然的姿態和急劇的動作完美地融為一體。由於作品永遠洋溢著喜悅,他被譽為「表現微笑的雕塑家」。

現實主義雕塑大師羅丹(Rodin,1840—1917)雖具有曠世奇才,卻一生坎坷。他三次投考美院落榜,為維持生計倒巴黎聖母院作修補工作,又赴布魯塞爾從事裝飾雕刻,直至40歲仍默默無聞。他第一件人選沙龍的作品《塌鼻者》未引起應有的注意,而造成轟動的精銅時代腳又因人體的逼真精到,被評論家臆斷誣蔑為從真人身上套下的模具的製作品。就在困厄的環境之中,羅丹不斷地出示新穎、精彩的創作。《施洗者約翰》、《行走的人》是對人體陽剛的頌歌。《沉思者)傳達出肌肉的表情,大塊起伏造成豐富動人的明暗,宛如交響樂,所以有人稱之為印象派雕塑。《於戈爾及其孩子們》的絕望,《接吻》的火熱,《雨果》的雄偉,《夏凡納》的朦朧都達到令人心中震撼的程度。《加萊義民》更塑造出為救全城性命而以繩索自縛,前往敵營受辱的市民代表,悲憤呼號撼人心魄。

羅丹不受任何限制的手法和非凡感覺在《地獄之門》上得到盡情發揮。沉思者高坐在門的上方,注視著苦難的人群,三個幽靈在門口徘徊,處於劇烈運動中的200多個人物在門內進行著形的奇特組合。它包含了藝術家大部分傑作,可謂是畢生心血的結晶。羅丹所遭到的謾罵攻擊在他創作《巴爾扎克紀念碑》時達到頂點。他為該作費時6年,數易其稿,最後選擇了《人間喜劇》作者在靈感的召喚下,夜間披衣起床的情景。人物的全身,包含雙手在內,都被裹在寬大的睡袍之中,以突出那毛發散亂,碩大智慧的頭顱。手法的奔放可比中國畫酣暢的潑墨。結果,這件神品卻被譏為「麻袋片中的癲蛤蟆」而遭拒絕。人們當時認識不到它已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事實上,甚至連羅丹自己也未能再超越它。

Ⅳ 法國新藝術的代表人物是

阿爾豐斯·穆夏(Alphonse Mucha)1860.7.24—1939.7.14。出生於摩洛維亞(Moravia)小鎮Ivancice(在現今的捷克共和國境內)一個虔誠的宗教家庭,波西米亞人,捷克畫家、法國著名設計家。他童年時是摩洛維亞布魯諾(Brno)聖彼得羅馬天主教堂唱詩班的成員,這座教堂保存著豐富的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品,每次穆夏進入這所教堂,都會被這些美妙的藝術深深感染。


在法西斯主義風起雲涌的1930年代末期,慕夏的斯拉夫史詩被報紙指責為反動派,當1939年德軍進入捷克斯洛伐克之際,慕夏是第一個被蓋世太保逮捕的藝術家。在一連串的審問中,他得了肺炎,1939年7月14日因為肺部感染而過世。穆夏的藝術生涯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要將自己和時代、國家的命運融合在一起。將自己的生命和精神融入其作品中,只有這樣,他的創作才會有生命,一個永恆的生命!

Ⅳ 法國著名藝術家及作品

1、歐仁·德拉克羅瓦

斐迪南-維克多-歐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國著名畫家,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代表。

他繼承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各藝術流派,包括威尼斯畫派、荷蘭畫派、P.P.魯本斯和J.康斯特布爾等藝術家的成就和傳統,並影響了以後的藝術家,特別是印象主義畫家。

代表作品有《自由引導人民》、《希奧島的屠殺》等。

2、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2019年5月14日,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的作品《乾草堆》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破紀錄的1.107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87元)高價拍出。這是莫奈作品拍賣價格的最高紀錄,也是印象派畫作拍賣最高紀錄。

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盧昂大教堂》、《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睡蓮》、《乾草堆》等。

3、愛德華·馬奈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 - 1883.04.30)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

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卻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

受到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的影響,馬奈大膽採用鮮明色彩,舍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將繪畫從追求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維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代表作品有《吹短笛的男孩》、《草地上的午餐》、《福利·貝熱爾的吧台》、《奧林匹亞》等。

4、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畫家。1841年生於法國Haute-Vienne的小鎮里蒙(Limoges),後來隨家搬遷到巴黎。印象畫派成員之一。以油畫著稱,亦作雕塑和版畫。

早年當過徒工,畫過陶瓷、扇子、窗簾等。曾從學院派畫家格萊爾(Charles Gabriel Gleyre, 1806—1874)學畫,後受德拉克洛瓦和庫爾貝的影響,對魯本斯及法國18世紀繪畫有較深的研究。

在創作上能把傳統畫法與印象主義方法相結合,以鮮麗透明的色彩表現陽光與空氣的顫動和明朗的氣氛,獨具風格。

代表作品有《包廂》、《遊船上的午餐》、《小瑪高脫像》、《煎餅磨房的舞會》等。

5、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法國印象派重要畫家。他出身於金融資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個畫家,因此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非常關心藝術的家庭中。

中學畢業後,德加報考了美術學校,他在義大利學習義大利的藝術,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

與此同時,他又在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S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的一位得意門生路易·拉莫特(Louis Lamott)的畫室里學畫。

代表作品有《調整舞鞋的舞者》、《舞蹈課》、《盆浴》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埃德加·德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德華·馬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勞德·莫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仁·德拉克羅瓦

Ⅵ 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及藝術特色是什麼

19世紀時,法國繪畫在造型藝術中取得了壓倒一切的地位。科學的飛速進步使人們既渴望發明和創新,又不斷地產生厭倦,這就造成欣賞趣味上的巨大差異,並形成各派挺起、大放燦爛之花的繁榮局面。

隨著大革命的到來,藝術傾向從表現女性的肉感變為宣揚視死如歸的堅強。追求共和制的資產階級以歷史上的羅馬作為借鑒,本是再自然不過的;龐貝城的出土更激起對古典藝術崇拜的狂熱;而大衛(J.L.David,1748—1825)連續展出三幅歌頌古代英雄的力作《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蘇格拉底之死》、《布魯圖斯》,無疑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大衛筆下,不論是手執利刃的戰士,還是技布於肩的哲人,無不剛毅堅強,勇於犧牲。其中,為維護共和而處決了兩個兒子的布魯圖斯在陰影中黯淡神傷的形象尤其令人盪氣回腸。不過,被稱為新古典主義的大衛,並不滿足於古代的理想美。《網球館的宣誓》所描繪的就是該時代最重大的事件一自稱佔全國人口96%的第三等級代表宣布不制訂憲法絕不罷休。《馬拉之死》更以嚴謹的寫實手法表現剛剛發生的悲劇,作者對遇刺戰友的崇敬通過剛勁的用筆溢於畫外。至於《加冕式》所歌頌的拿破崙到底是革命英雄還是反革命暴君,在法國尚無定論,但這幅巨畫為該段歷史留下真實寫照這一點卻是沒有異議的。為了達到逼真,大衛把畫中許多人請去作過模特兒,對於滿是刺綉和金飾的服裝,畫家也作了一絲不苟的描繪。驕橫一世的拿破崙,畢恭畢敬的約瑟芬,遭到脅迫而無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場面中的每個角色,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外國使節和將軍,都鮮明生動,決無雷同。大衛的肖像畫也體現出同樣的特點,蕾卡米埃夫人赤足側卧在羅馬式榻上,既高雅莊重,又婉約自然。恰到好處的虛實對比,爽利的用筆,簡潔的藝術處理使它在繪畫史上佔有光輝地位。大衛晚年對革命陣營內的自相殘殺痛心疾首,創作了《薩賓女人》,表現被劫掠後與羅馬人結婚生子的婦女勇敢地沖人戰陣,以血肉之軀隔開如林劍戟,使自己的丈夫和父兄化干戈為玉帛的場面。1813年拿破崙大敗,大衛又完成了中斷10年之久的舊作《利奧尼塔斯》。英勇的斯巴達王率百名戰士為掩護全軍撤退,在作死守山谷的准備。他們興高采烈地告別親人,以壯烈犧牲為無上榮光,應該說畫家的隱喻是十分明顯的。盡管路易十八買下了這兩幅大畫,流亡布魯塞爾的畫家仍拒絕作任何妥協,終於在異國他鄉去世。

大衛的傑出弟子有熱拉爾、維涅·勒布侖夫人、吉洛德、格羅。安格爾。

熱拉爾手法細膩,長於用微妙色調表現人體。《丘比特與普賽克》繪出神與人愛情的甜美。《蕾卡米埃夫人像》雖完整工細,卻比老師略遜一籌。《畫家依薩貝與其女》是他肖像畫中最精彩的一幅,畫家抓住人物攜犬出門的一瞬,突破了一般肖像畫的呆板格局。

維涅·勒布侖夫人是專為王後寫像的畫家,但她流芳千古的作品卻是畫自己和女兒親切擁抱的兩幅《母女圖》,母親特有的溫柔慈愛自然是它們感人至深的原因。

吉洛德是繼大衛之後新古典主義眾望所歸的領袖,但其畫卻不乏浪漫主義氣息。《安底米翁的睡眠》描繪愛神使牧羊美少年終日沉浸在夢境之中,神與人在垂直、水平方向上的動態、迷人的逆光效果都屬極為成功的創造。《大洪水》更榮獲了拿破崙10年繪畫獎。如果說該畫中死神的凶惡,妻離子散者的絕望掙扎已實在無法歸人古典主義范疇,那麼,取材於夏多勃里昂名劇的《阿塔拉之死》,則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典型浪漫派了。

被譽為質朴幽雅典範的普呂東(Prud』hon,1758—1823)成名很晚,他50歲所作的《正義與復仇女神追趕兇手》終使最反對他的人都不能不承認他是無可比擬的大師,而唯一的指責是說他把兇手畫得太可憎了。《劫走普賽克》把人體美畫得有如上界笙歌,愛神擁著沉睡的少女,在天空中邀游飛升,可謂溫柔高雅之極。遺憾的是畫家當年為臻於完美而大量用油和薄施透明色,以致剛畫完時燦爛輝煌的顏色今日已灰暗得難以想像昔日華美。不過,《約瑟芬在馬爾梅松》盡管也嚴重變黑,但人物略帶憂傷的嫻雅和微妙,以及優美的造型,仍然足以頡頡畫家一生敬仰的達·芬奇。

格羅(Gros,1771—1835)的《雅法城的黑疫病人》以悶熱的清真寺為背景,具有強烈的異國情調。瘟疫使法軍損失慘重,可格羅卻不忘歌頌皇帝的大智大勇。拿破崙不僅親臨死神橫行之處,而且用手去觸摸患者的肌膚。病人的悲痛、絕望、麻木令人不禁產生恐怖和同情。《埃羅戰役》中的拿破崙由眾將簇擁,巡視雙方死傷數萬人的戰場,硝煙尚未散盡,遍地狼藉的武器,東倒西歪的屍體,燃燒的村莊,灘灘的血跡,都告訴人們戰斗的規模與殘酷程度。雪地上的俄國、法國、立陶宛、哥薩克兵組成沒有確切形狀的人堆,但每一局部又都可稱為完整的畫面,連持論最嚴的大衛都承認在歷史畫方面,格羅沒有可以競爭的對手。

大衛的另一個學生是安格爾(Ingres,1780—1867),他的藝術典雅精美。《瓦平松浴女》華妙庄嚴,曲線和形有如音樂中的節奏與韻律,奏出完美的和聲。安格爾精於觀察,對形的追求以現實為基礎,但這並不妨礙他進行誇張。《大宮女》通過拉長人體、加強線條流動感和近似平塗的筆法,創造出接近東方美的新趣味。《泉》、《土耳其浴室》即富有音樂感的無數圓的配合使我們體會到他的格言:「在一切形中,最美的是圓形。」安格爾自始至終地追求著理想化的美、使用具有生命的線,留下卓絕千古的素描《斯特馬蒂一家》、《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他的油畫肖像也是略施明暗,主要靠高超的亮部造型,突出人物的個性。《利維耶爾小姐》、《歐松維爾子爵夫人》、《貝爾丹先生》都堅實洗練,代表其天才的頂峰。

談到新古典主義,我們不能忽略雷諾爾的學生蓋蘭(Guerin,1774—1833),這不僅因為他為盧浮宮留下6幅傑作,而且因為浪漫主義名家借里柯、德拉克洛瓦、施菲、高尼埃等均出自他的門下。《塞克斯圖斯歸來》把潛回羅馬的政治家悲憤到幾乎失常的精神狀態描繪得慘不忍睹。《克莉騰納絲刺殺阿林門農》則以籠罩著凶光的紅色帷幕使行刺前的氣氛驚心動魄。

Ⅶ 誰是十九世紀後期法國著名的雕塑家

奧古斯特·羅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簡介
法國著名雕塑家。1840年11月12日生於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它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意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姐姐瑪麗靠自己掙得的工錢來供給他食宿費,因此羅丹從小就深深地敬愛他的姐姐。他14歲隨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1875年游義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隻腳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內,另一隻腳卻已邁過現代派的門坎兒。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煉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為傳統束縛的創造精神,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當年輕的藝術家們蜂擁而入向前跑去時,他卻已入衰邁之年,他走不動了。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羅丹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生平
羅丹進的美術工藝學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寵幸的畫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創建的,學生在這里學習裝幀藝術和制圖。在這里他遇到了終生敬仰的啟蒙老師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個普通的美術教員,但他一開始就鼓勵羅丹忠實於真正的藝術感覺,而不要按照學院派的教條去循規蹈矩。也許正是這種教導影響了羅丹的一生。在此期間,他常去盧浮宮臨摹大師的名畫。由於買不起油畫顏料,羅丹轉到了雕塑班,並從此愛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紹他到當時法國著名的動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1875)那裡去學習,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礎訓練。在渡過三年艱苦而勤奮的學習時間後,羅丹躊躇滿志,准備投考巴黎美術學院。勒考克把羅丹介紹給當時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讓他做為推薦人在羅丹的入學申請書上簽字 ,但這也沒用,羅丹落選了。第二年依然落選。第三年,一個老邁的主持人在羅丹的名字旁邊乾脆寫上:「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系浪費。」就這樣,未來的歐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術學院永遠拒之門外。這對渴望成為雕塑家的年輕的羅丹,是一個沉重打擊。
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羅丹心愛的姐姐瑪麗因失戀而入修道院了,兩年之後,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體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羅丹的精神在這雙重打擊下徹底崩潰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當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羅丹強健的肉體供給他源源不斷的慾望,其中創造慾望在一顆藝術家的心中燃起了難以遏制的火焰,使對上帝和藝術同樣虔誠的羅丹陷入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達的修道院院長埃瑪爾,從羅丹受壓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創造條件讓羅丹有機會去畫畫和雕刻。當他看到羅丹確有才氣後,就勸說羅丹還俗,去繼續其雕塑事業,「用藝術為上帝服務」。這樣鼓勵羅丹。羅丹用一顆被撫慰而充滿感激的心在修道院為埃瑪爾院長做了一件雕像,這件雕像顯示出23歲羅丹已經具備當一個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勁兒。
羅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邊,在他的幫助和支持下,開始了邊工作邊自學的奮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兒,他就請一個塌鼻的乞丐畢比給他當模特兒。乞丐的醜陋使羅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損的臉上,有著人類所共有的愁苦和凄涼,同時他也想到了那位終生辛苦勞作而孤獨的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從而在羅丹的眼中生活的美醜和藝術的美醜有了不同意義。他創作時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現,將其所要展現的思想內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藝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人們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內容要遠遠超過視覺感受。這一藝術思想正是大師米開朗基羅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經過三百多年後第一次在羅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現,並貫穿其一生,成為它們的靈魂和魅力的源泉。
羅丹不僅是一位雕塑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他的學生或者助手,哪怕是僅僅有過交往,都在藝術上深受羅丹的影響。但羅丹作為先生從不在藝術觀點上束縛學生們,因此他的學生都能成熟為自己的獨特風格而脫穎而出。他們學習的是羅丹的創造精神,所以其中出類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後與老師齊名。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然而,他的偉大,還在於他的深刻思想: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歷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羅丹藝術術論
在藝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一切眾生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羅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飛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內而外開放的。同樣,在美麗的雕刻中,常潛伏著強烈的內心的顫動。這是古代藝術的密。 --羅丹
藝者的德性只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 --羅丹
藝術之源,在於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 --羅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愛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藝術家,先要從人做起。 --羅丹
惡是枯乾。 ——羅丹
《羅丹藝術論》是對歐洲雕塑史的科學總結,又是個人經驗的精練概括,其中貫穿著羅丹對前人的崇敬、對名作的卓見和創作的喜悅、深思的刻痕、點滴的自省。當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翻譯此書作「美學講義」發給學生,意在未曾涉及純粹美學之前,先對於美術名作的形式與精神有一確切認識與探討。
重編彩圖本緊扣大師談話,將二百餘幅美術名作與談話內容融為一體,更利於名作的欣賞和名著的理解。
這里只對該書作簡要介紹,阿文建議你去買一本,因為可以放在床頭慢慢的看,還可以聞到書香。裡面有很多精美圖片,書頁的紙質也很好。另外,為了不損壞原書,阿文捨不得掃描,因為掃描圖片的時候要把書壓平,很容易把書弄壞……
《羅丹藝術論》法國·葛塞爾【著】 傅雷【譯】
年譜
1900年奧古斯特·羅丹在巴黎舉辦作品展,確立他作為一個雕塑家的聲譽。他的主要貢獻在於恢復西方雕塑對人類的理解和對精神世界的表現,被認為是雕刻史上最偉大的肖像雕塑家。
1864年,羅丹隨著名動物雕塑家路易·巴耶學雕塑,由於刻苦努力,進步很快。後又到有「小美術學院」之稱的盧浮宮學畫,畫室主人是第二帝國時代很有名氣的裝飾雕刻大師阿爾貝歐內斯特-加里埃-貝勒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羅丹己具備了成為一個優秀雕刻家的條件。35歲之前,羅丹的個人風格還沒有確定,1875年,羅丹訪問義大利,對偉大的米開朗基羅贊賞備至,對其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1878年,羅丹展出《青銅時代》引起了不少議論,許多人不承認這是藝術作品,因為它太逼真了,說它是根據真人塑造的。此事對羅丹震動不小,使他開始思考作品的表現問題,他感到極端近似意味著毫無新意,且不利於表現深層的思想感情。因此,羅丹以後的作品形象生動且富於內在的精神氣息。他的代表作《地獄之門》共186個形體,歷時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沒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獨立成為享譽世界的名作。
羅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傷鼻的男子》(1864年)、《青銅時代》(1876年)、《聖約翰的說教》(1878年 )、《地獄之門》(1880年-1917年)、《亞當》(1880年)、《夏娃》(1881年)、《加萊義民》(1884年-1886年)、《吻》(1886年)、《巴爾扎克》(1897年)、《雨果》(1897年)。
1917年11月17日,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法國雕刻家羅丹逝世。

Ⅷ 法國有什麼風土人情

文化: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歐洲的第一家咖啡屋是在17世紀中期出現的。隨著咖啡貿易的發展,法國的兩個港口——勒阿佛和波 爾多逐漸成為進口咖啡豆的貿易中心。在三百多年的時間里,咖啡在波爾多留下的已經不僅僅是遺產了。 咖啡豆呈綠色,所以也被稱作「綠咖啡」。綠咖啡經過焙燒後才成為人們常見的褐色咖啡豆。焙燒後的咖啡豆經粉碎,再用沸水沖泡或煮,才成為香濃美味的咖啡。波爾多有很多咖啡焙燒店,盡管這些店鋪都很小,但它們在與大公司的競爭中並沒有敗北。有一個名為馬歇爾的焙燒店每年加工的咖啡豆多達125噸。馬歇爾店的老闆馬歇爾·格里斯介紹說,綠咖啡芳香四溢,經過焙燒後的味道甚至和葡萄酒有些像,非常誘人。 另一家名為薩博瑞的焙燒店每年可以為咖啡屋、餐廳和飯店提供200噸的咖啡,為了經營得更好,他們要按照顧客的要求隨時進行調整。這實際上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薩博瑞店負責人亨利·戴爾斯介紹說,由於咖啡豆的貨源區別很大,因此必須要將它們混合起來,保證一致性,才能確保咖啡的質量。還有一家名為莫吉的焙燒店則以獨到的波爾多味道著稱。該店老闆克里斯托夫介紹說,盡管零售的顧客越來越多,但由於經濟不景氣以及國內外大公司的沖擊,他們的經營一直很艱苦。 法國咖啡文化源遠流長,絕非吃喝消遣般簡單。一杯咖啡配上一個下午的陽光和時間,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種散淡的態度和作派。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是環境和情調,在路邊的小咖啡桌旁看書、寫作,高談闊論,消磨光陰。本世紀以來,咖啡館往往成了社會活動中心,成了知識分子辯論問題的俱樂部,以至成了法國社會和文化的一種典型的標志參考資料: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3/content_438389.htm

Ⅸ 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是誰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年)是17世紀法國巴洛克時期重要畫家,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奠基人,他在法國17世紀畫壇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無與倫比。《阿爾卡迪的牧人》為其重要代表作。

閱讀全文

與法國傳統工藝代表人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