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西德人如何看待德國統一

西德人如何看待德國統一

發布時間:2022-07-04 07:06:04

① 為什麼西德人對1949年德國的分裂沒有持很大的反對意見

德國的分裂從國家整體意義角度來講那必然是悲哀的,但是從一個國家的發展來看 西德人受到的影響不大,當時蘇聯和美英法分區治理 實力明顯是美英法比較強,而且歷史角度來看,西德的發展一直勝於東德.分裂也許可以讓西德獲得更完美的進步與發展.
不過我認為感情上 每個德國人應該都不希望分裂吧.

② 德國統一後西德人生活水平下降了嗎

應該是吧?看看這段文字就知道了
德國東西部仍有10年差距

在德國慶祝柏林牆倒塌20周年之際,德國研究機構IWH的一份報告顯示,從1991年開始,已有高達1.3萬億歐元的資本流入前東德地區,幫助當地重建。柏林牆倒塌以來,從西德轉移到東德的凈資本總量超過2008年德國經濟總量的一半。特別是在過去10年間,資本流入有大幅增長的趨勢。

而另一項民意調查指出,德國東部的失業率幾乎是西部地區的兩倍,有四分之一的東部地區兒童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按照德國聯邦政府的計劃,對於東部地區的財政支援將延續到2019年。德國內務部長德梅澤埃稱,拉平東西德之間的差距需要等到2019年,那時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上可以達到西部地區的平均值。

就算經濟發展水平接近了,前東德居民「二等公民」的感覺依然還在,尤其是曾經經歷過兩德分裂的那一代人。德梅澤埃認為,要實現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完全平等,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時間可以沖淡一切。

③ 東德並入西德後,西德人對東德人有過歧視嗎

我覺得還是有過歧視的,因為這個地域黑在哪個國家上都是有的,再加上,東德和西德分開了長達40年,雙方在各個方面都是存在差距的,所以有歧視也是比較正常的。

在二戰之後,德國就被英法美還有蘇聯佔領了。同時也因為德國納粹的戰敗,蘇聯也和西方國家們開始出現了分歧。然後就逐漸決裂了。

但是在德國統一後,因為長時間的隔閡也是讓西德和東德兩地的人民發出來一些不和諧的地方。東德雖然在東歐國家是一個土豪的存在,但是在西德的面前就是一個弟弟一樣。而且還有文化方面的差異。

總的來說,西德各方面的發展是要比東德好很多,是所以這樣的情況下也就難免有西德歧視東德的情況。

④ 東德和西德怎麼統一的

統一如下:

東德和西德統一是一個漫長過程,簡而言之就是:

首先是兩國於1972年簽署《兩國關系基礎條約》,在平等基礎上建立睦鄰友好關系,並「互設常駐代表機構」。1973年,兩國同時加入聯合國。1989年西德提出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以及後來東德提出的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使德國的統一被提上日程。

1990年9月12日,英法美蘇四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條約對德國統一後的領土邊界、政治軍事地位、結束4大國對德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等作出一系列規定。

到最後1990年10月3日,東德加入西德,分裂40多年的兩德至此實現統一。德國統一以後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但是德國在軍事發展方面依然受限,美國至今在德國還有3.4萬人的駐軍,對於曾經割讓給波蘭和俄羅斯的領土德國也放棄追索,這一方面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懲罰,另一方面也是德國能夠統一所付出的代價。

東德西德統一的意義:

兩德統一是德國歷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東德和西德的合並讓人們都聚集在一起共同慶祝國家的第二次統一。就連當時的總統都認為能夠在沒有政府發布的合約、也沒有憲法的束縛的情況之下完成統一,是意見非常溫馨幸福的事情,這也代表這國民素質進一步的提升。

⑤ 兩德統一29年,現在東西部是否仍有隔閡

很明顯是有差別的啊,雖然東德是被蘇聯拋棄了的國家,但是那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了,而且當時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東德在經濟上很明顯沒有西德高,這也是最為主要的西德人歧視東德人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西德的主流上,還是比較排斥東德人的。



在有些西德人眼裡,東德人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所以在德國統一之後,Jammer Ossi這個對東德人的稱呼很快在西德流行起來,而它的意思是「不停抱怨的東德人」。而在一些東德人里,對於有些西德人的傲慢也非常看不慣,所以很快在東德也開始流行起了一個對西德人的稱呼——Besser Wessi,即「自作聰明的西德人」。

⑥ 東德和西德是如何統一的300字

德國統一的進程

自從德國分裂以後,雖然重新統一德國一直是東、西德乃至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但由於受到整個國際形勢尤其是歐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制約,關於重新統一德國問題一直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80年代末,隨著美、蘇關系的緩和和歐洲政治形勢的變化,德國統一問題再度成為各國輿論關注的焦點,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預言,德國將在10年內實現統一。法國總統密特朗說,德國統一將是本世紀末主要的事情之一,然而德國統一進程的發展之快則大大地超出人們的預料。

1987年,昂納克作為東德領導人首次訪問波恩,揭開了兩國關系中新的一頁。

1987年9月,匈牙利開放了它與奧地利邊界,在此後的幾個月內,先後有50多萬東德人從奧地利進入西德,西德承認這些東德人是它的公民,接著民主德國接二連三地發生全國規模的遊行示威,黨和國家領導人發生重大改組;11月9日,東德開放柏林牆以及同西德的邊界,西方人士認為,民德發生的這些事件,是德國「事實上重新統一的預兆。」

11月28日,西德總理科爾提出了兩個德國統一的10點計劃,在東、西方引起了不同的反響,美國國務院當天立即表示支持科爾的建議,發言人塔特懷勒說:「科爾總理反映了他的人民對德國統一的最深切的願望……,這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爭取的目標」。

東德總理莫德羅斯斷然拒絕科爾的計劃,但建議建立一個鬆散的聯邦,東德政府認為:科爾的計劃幾乎沒有注意到兩個德國的主權和獨立,如果採用「聯邦」一詞,人們就懂得是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的存在,2月1日,即莫德羅訪蘇兩天後提出了一項歷史性的兩德統一方案,根據其方案,在統一的德國保持「軍事中立」的前提下,東西德首先簽訂條約,建立把經濟、貨幣和運輸系統統一起來的聯邦。此後兩國建立議會委員會等聯合機構。第三步則是將兩國主權交給已建立的權力機構,最後通過選舉,召開統一的議會會議,制定統一的憲法和決定統一的政府,以德意志聯邦形式統一德國,首都設在柏林。

莫德羅的統一方案大大促進了德國統一的進程,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科爾發表聲明「堅決拒絕德國中文化的概念」。認為新的德國採取中立政策是危險的,統一的德國應留在西方聯盟內,不能中立化,也不能非軍事化。

美國則強調,必須在德國繼續同北約結盟並不斷加強同歐洲共同體的聯系的條件下實現統一,統一的德國仍應是北約的正式成員,法國也反對德國保持中立。

英國對統一的德國深有戒心,撒切爾夫人強調:「德國的統一不能影響歐洲的邊界和安全。

蘇聯則強調:一個統一的德國留在北約組織內是不能接受的,戈爾巴喬夫還發出警告說,統一後的德國必須尊重歐洲的邊界,任何破壞軍事——戰略均勢的行動都是蘇聯所不能接受的。

波蘭總理馬佐維耶茨基強調,西德應「最終和無條件地承認奧德——尼斯河是波蘭西部邊界,並強烈要求參加關於德國統一的談判過程。

鑒於德國曾是兩次大戰的策源地這一事實,統一後的德國是否會對歐洲各國再次構成威脅,自然是東、西歐國家普遍關心的問題,這也成了德國統一進程中的一個主要症結,但在某種意義上說,蘇聯對德國統一所持的態度則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德國統一問題受各種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所制約,但統一的列車已經起動,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德國將在歐洲重新出現,似乎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1990年7月1日,兩德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第一個國家條約生效後,7月6日,兩德又開始就實現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進行談判,並於8月23日鑒署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德「統一條約」,又稱政治條約,或第二個國家條約,條約規定,民德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西德。

由於德國統一已大勢所趨,而蘇聯國內的政治形式卻相當嚴峻,為了減少統一後的德國對它自身安全利益的損害,同時為得到德國的經濟援助,並盡可能為自己在歐洲新格局中爭取一個較為主動的地位,蘇聯由過去反對統一的德國歸屬北約轉而改為採取順水推舟的作法,1990年7月14日至16日科爾訪蘇時,雙方就德國統一問題最終達成協議,雙方宣布統一後的德國將享有「充分的主權」,「它有權獨立地決定屬於哪個聯盟」,協議內容還包括統一後的德國的疆域,3至4年內蘇軍撤出民主德國地區;美、英、法軍隊在此期間留在西柏林,未來德軍最高限額為37萬人;未來德國不得製造、擁有和支配原子、化學和生物武器等。由於統一後德國聯盟歸屬問題得到解決,消除了德國統一外部因素的最大障礙,9月20日,在莫斯科召開的「2+4」外長最後一輪會議上簽訂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其後兩個德國在10月3日實現了統一,這一天,在整個德國,特別在被重新定為首都的柏林,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至此困繞歐洲40多年的德國問題獲得最終解決,這標志著以德國分裂為特徵的歐洲戰後的政治地理格局的結束,而以德國統一為起點的歐洲新的政治地理格局的開始。

⑦ 西德為了統一德國付出了哪些代價

正所謂立場不同,則觀點各異。我想對於真正的西德人來說,大家都德意志民族的一份子。東西德國的統一,他們只有收獲!本是一家人,根本不存在什麼代價的問題。

⑧ 德國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才換來了東德與西德的統一

德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才使得德國真正的統一為一個具有主權的國家,比如:放棄核武器、裁軍、給予貸款延期、無息貸款等等。德國人民也迫切希望德國統一,所以在德國統一方面民眾也是非常地努力。

德國放棄核武器、生化武器

德國做的最大的讓步就是放棄了當時先進的核武器核生化武器的研製工作,為了不對別的國家造成威脅,還進行了裁軍的操作。在領土爭議方面,放棄了和鄰國有爭議的大面積國土。所以說德國是做出了很大的代價才使得東德和西德統一。

⑨ 如何看待東德西德統一及其模式

為了自身的利益,東德人活不下去了,他們沖破了柏林牆,大量的湧入西德。東德的共產黨就束手無策了,合並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兩德的統一,啟自1989年,首先是當年10月,東德境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遊行,民眾對執政黨——德國統一社會黨的不滿達到新的高度,隨後執掌政權24年的領導人昂納克,宣布辭職,昂納克本人在回憶錄中記載,之前他也曾多次有過辭職表示,黨內的同志們都會勸他留任,然而這一次,黨的其他領導人要麼沉默不語,要麼贊同他辭職,說「早該這樣了」,昂納克落寞的交出了權力,兩德統一最大的障礙就此克服。
新上台的領導人立刻改弦更張,提出了民主選舉、多黨制,並於1990年3月舉行了首次大選,德國統一社會黨一敗塗地,淪落為國內第三大黨,基督教民主聯盟上台執政,大大加快了統一的步伐。
5月,兩德達成協議,東德境內採用西德馬克,東德馬克推出流通,8月兩德簽訂統一條約,10月東德正是並入西德。
統一後,國名採用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原東德領土作為五個州並入西德,新德國採用西德法律體系和政府制度,東德國家機關停止運轉,駐外使領館移交西德,東德軍隊或者裁撤,或加入西德,蘇式武器裝備或者淘汰,或者轉讓。
總之,從結果來看,完全是西德吞並了東德。
從統一進程來看,主要是東德內部發生重大變化,實施了民主、自由的多黨制制度,使兩德具備了統一的政治基礎。否則制度不同,何談統一?讓西德接受東德的制度?顯然是無稽之談。而德國人顯然不會接受「一國兩制」,東德政權不得人心,大量國民翻越柏林牆逃往西德,東德高層對此有明確的認識,既沒有信心,也沒有興趣保留東德的制度,所以最終只能實現一種制度。兩德統一是資本主義完勝社會主義。

⑩ 西德人49年為何同意分裂而建立聯邦德國

與日本同意美國駐軍關島一樣,不是其所能控製得了的。

以美蘇為首腦的兩天陣營有著嚴重的矛盾,只不過在二次世界的大環境下這個矛盾被暫時擱置了。而實際上,資本主義暫主導的世界是不能容忍蘇聯式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只說是蘇聯式的共產主義,而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則被世界所接受,具體的東西不在此多說了),同樣,蘇聯也以「建立大同」、建立世界性的無產階級政權為己任(中國共產黨曾經是「共產國際中國黨支部」,而「南斯拉夫聯盟」則被蘇聯開除共產國際)。
到了二戰後期,義大利投降,日本太平洋戰爭連連失利,德國在蘇德戰爭和北非戰場均失去勝機,諾曼底登陸迫在眉睫。當美軍開進羅馬後,美國名將巴頓便叫喊要打敗蘇聯。德國投降後,美國軍方更是不讓巴頓會見蘇聯將領,此時美國的部份將領與巴頓一樣,要求與蘇聯決戰,徹底擊倒「蘇式共產主義」。這讓人想到了二戰初英法的對得罪「綏靖」政策——其本質就是希望將德國引向東歐,進攻「布爾什維克」。
二戰結束後,全世界進入戰後重建,但美蘇為代表的資共矛盾已經突現,只不過美國人採用了有利自己的方式,利用自身的綜合國力優勢和已取得的國際優勢,採取和平加軍備競賽方式與蘇聯打了一場長達半世紀的冷戰,最終拖垮了蘇聯。
在對德問題上,美英法需要有自己的利益,以抗衡蘇聯,而又不能無視在二戰中的功績和利益,因此,四大國採取了將德國分而治之的方式,劃為東西四個分管區。隨後,英法將分管區交由美國託管(不排除自始至終都是美國在規劃,因為戰後美國成了資本主義的代言人),組成了聯邦德國政府。從此,兩德成了美蘇冷戰的一個焦點。
而對於德國來說,分治不是自己所希望的,人民不願意分裂成為兩個國家。因為德國在歷史上擁有著自己的自豪和成就,德國在經受了許多年的分裂由俾斯麥帶領走向統一和強大,人民不會願意再走到分裂中去。所以,德國人民一直在為統一努力。當89年蘇聯解體、兩德統一時,柏林人民興奮的推倒隔離牆,從這里可以看到德國人民的態度。

樓主要求給出要點,但我認為德國分裂主要是由於兩大陣營的對立照成,中間的原因我無法歸納成幾個要點,所以只好這樣了。
分都沒有,不過我對這種題很感興趣,所以才回復這么多。休息去咯

針對樓主提出的德國社會主義,在此補充一下:
1、德國曾經出現過社會主義,但德國社會主義不久即被希特勒利用,被民族主義所左右和取代,成了轉移國內人民視線的工具。當戰爭結束後,德國社會義已經被嚴得的破壞,人民對社會主義的信賴應該不高。
2、德國的社會主義,給予了德國人民比蘇聯共產主義更好的承諾,且在希特勒當政初期,其社會主義政策(雖然是欺騙性和狹隘民族性的)甚至比蘇聯共產主義實施得更好。德國能迅速崛起就是一個表現。而蘇聯的強大,或許也有許多人知道其背後的原因吧。因此,德國人民沒有必要在自身社會主義失敗的情況下去選擇一個比自己要失敗的共產主義。
3、德國社會主義帶來了民族大清洗,從1939年持續到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噩夢;而蘇聯共產主義,自「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後(這兩場被社會主義國家奉為歷史經典的革命本身就有許多讓人指責的地方,如果「巴黎公社」一樣,革命者如同瘋子一樣打倒了一切——包括好的和無辜的),一直伴隨著政治大清洗,在斯大林時代到達高峰,並一直持續到赫魯曉夫時代,可以說沒有政治大清洗,蘇聯的反對派甚至會從內部推翻蘇聯的獨裁統治。從這點相似性來說,德國人民沒有必要在一個噩夢結束時選擇另一個噩夢,讓蘇聯來左右自己。況且社會主義老大哥的內部都是如此狀況。
4、德國社會主義帶來了對希特勒的個人崇拜及獨裁統治,蘇聯共產主義則帶來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及獨裁統治,後來的卡斯特羅、金正日、卡扎菲……等等,都如出一輒(我們自己就不談了),歷史至少已經證明,在現有的社會體系、世界關系、民族素質與個人素質下,社會主義本身不完善,在社會主義下未實現民主化的情況下,總會被其他的東西所利用與左右。個人崇拜與獨裁統治給德國帶來了如此的災難,德國人民為什麼不選擇雖然「更為落後」但更為完善、健全、民主的資本主義呢?

綜合以上四點,個人認為,德國人民自願選擇了資本主義,如果不是蘇聯的強制性,社會主義德國在戰後不會出現。
至於樓主要說人民是否願意自發成立聯邦德國,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德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雖然戰敗並未滅亡,不存在建國的問題。德國人民面臨的問題,是選擇路線的問題,並非建國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西德人如何看待德國統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6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6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2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10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4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89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96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29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18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1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0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2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5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6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2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22